父輩們的土方子散文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社會上物質貧乏,農村的日子更是艱難,父輩們常常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用一些“土方子”來度過那一段貧窮而艱苦的歲月……
比如,村民們經常用土墻上的“溜溜灰”(下雨天屋面漏雨、雨水順土墻流下沖刷而形成的一層浮灰)來“止血”。那時,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是赤腳在田地里勞作,手腳常被劃出一些小傷口,他們便從土墻上刮一些“溜溜灰”,撒在傷口上,血就會馬上止住,而且結疤也快。
記得有一次,母親從田地里忙碌回來,又趕著為一家人做飯;匆忙中,不小心將灶臺上的菜刀碰下,正好砍在她的腳背上,當時鮮血汩汩流出……而父親在田里還沒回來,我們正不知所措,母親忽然像想起什么,叫我們趕緊去喊隔壁那位瘸腿的伯伯。伯伯過來后,查看了母親的傷口,先用了一些常規的方法,因傷口較深,血管割破,血仍無法止住。后來,伯伯叫我們去弄一些蜘蛛網來,他把蜘蛛網揉捏成團,按壓在母親腳背的傷口上,然后撒上一些溜溜灰,最后用紗布包扎好,沒想到竟一下子將血止住了……在家休息幾天后,母親的腳傷竟奇跡般地好了,而且也沒有留下后遺癥。
那時,農村的體力活重,母親的胳膊、腰經常因為繁重的體力勞動被拉傷、扭傷。有好幾次,一家人吃完晚飯后,在昏黃的油燈下,父親在酒盅里倒上一杯農家釀制的散酒、用火柴點燃,然后用手指不停地蘸上燃燒的白酒往母親受傷的胳膊、腰上飛快地揉搓,直到傷處發熱為止。母親似乎也很享受這個過程,身上的疼痛感覺一下子都消失了……昏黃的燈光下,藍色的火苗上下飛舞,父親為母親療傷的畫面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里。
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家人傷風感冒時,母親就用生姜、花生米、紅糖煎水給我們喝。那香甜的、滾燙的生姜糖水,不僅驅走了我們身體里的傷寒,也溫暖了我們的記憶……
母親還和其他的村民一樣,把從樹上摘的皂角搗碎后洗衣服;用灶膛里的草木灰濾水后洗頭,居然都有一定的去污效果!
炎熱的夏天,母親常常多煮一些米飯,等中午大家吃完后,把剩下的米飯攤開、均勻地撒上捏細的酒曲,然后裝到一個大碗或缽里,用舊棉襖包好,放到箱子里發酵。幾天后拿出來煮開后給我們喝,那種香甜的米酒味道至今讓我回味不已……現在超市和外面賣的.米酒很多,但總感覺沒有那個味道。
母親還會用構樹葉蒸粑,然后放到屋頂上曬制成黃面醬,那也是一道讓我們非常懷念的開胃風味小吃。
父親也會隔一段時間、像變魔術似地在灶膛下的瓦罐里長出一罐綠豆芽、或者釀制出一罐白米醋,想方設法地豐富我們的飲食、改善我們的生活……
如今,在物質極度豐富的今天,我們養一個孩子都感到非常吃力;讓我越發感念父母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把我們兄弟姊妹7人拉扯大的艱辛和不容易……
窗外,那一樹梨花已開始結果了,旁邊的石榴花開得火紅……我忽然非常懷念父輩們“土方子”中的那份樸素的智慧、親情和味道。
【父輩們的土方子散文】相關文章:
別再讓母親們寒心經典散文10-10
易經:安土與愛10-04
詩經缺土女孩取名03-17
關于課文少年閏土的課后反思07-10
聽課文《少年閏土》后的反思07-10
少年閏土課文片段理解06-15
《少年閏土》課文理解06-12
土拔鼠的一夜哲理故事08-18
語文課文《少年閏土》的片斷賞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