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住養馬峽散文(通用5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住養馬峽散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家住養馬峽散文 篇1
有些相遇是不可預知的,在我的年華里,從未設想有朝一日,我會入住巴蜀。2004年,我從千里冰封的北國,捋著一根紅線,一下穿越至錦繡川西,我與養馬峽一見鐘情。
養馬峽地處四川省江油市文勝鄉,因山脈、峽谷平壩組成像形“馬”字和養馬壩古鎮而得名。這里是天然的大氧吧,森林覆蓋率達95%。相傳當年魏國大將鄧艾,跋涉陰平道,飛躍摩天嶺,襲取江油關(平武縣南壩鎮)后,并未按蜀漢軍設想的南下直取綿陽,而是出人意料地揮師東南,翻越馬閣山。彼時,鄧艾的馬匹、車輛早已遺棄。鄧艾見腳下水草豐茂、林木繁盛。便在此建營,征集、訓養戰馬,就是今天的養馬壩。據《三國志。黃權傳》記載:“瞻猶未納。”諸葛瞻沒想到鄧艾出奇兵,占領了進退兩易的養馬壩,使諸葛瞻防不勝防。“鄧艾伐蜀”,直接導致了蜀漢政權的滅亡。
初見時,我尚不知關于養馬峽的傳說,我只驚艷于那宛如仙境的景致。
蒼山四矗做籬笆,清溪門前照晚霞。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出去,這里除了山還是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里的山雖無驚人的海拔,但峰巒疊嶂,四季蒼翠,云遮霧繞。云霧山峰,終日霧靄不散,晴天絲絲縷縷,如仙女的紗衣。陰天,團團簇簇,若潑墨天邊。股股山泉匯成小河,如游龍輕擺,蜿蜿蜒蜒從小村的胸膛穿過。
我初來時,村里大多還是連窗戶都沒有的土坯房子,地震后,那些土房子垮的垮,拆的拆。在國家的扶持下,而今這里已是紅磚碧瓦,小橋流水人家。人們不但改土木為磚瓦,而且大多人家修成了三到四層具有古樸民族風的樓房。到旅游旺季,生意做的風聲水起。政府統一規劃,新的住宅區沿河而建,我家就修在小河的上游。在我家,足不出戶,就可以不分季節、不分角度、全天候的捕風觀景。
沿著門前的河堤往上走,也就是我家的左邊方向,大約有四五百米就到了我家老房子。那大概是我們村地震后,留下來的唯一一座土房子了,房后是我家的竹林。竹林再往后就是我們隊的山,我家的`承包林就在這片山上。
沿河堤往下走,在我家斜對面不遠,有一座石橋。過了石橋就上了公路,直通養馬峽最熱鬧的養馬壩街,養馬壩再往前不遠是回龍寺,再往前就通往鎮上了。
我家對面的山那邊就是望天峽,一條從那邊流下來的山溪與我家門前的溪流,在石橋下匯合。溪水兩岸是各具特色的農家樂,過了這些農家樂,有一條小路通往轉圩峽,從此進去,轉通了便從浦家溝出來。
我家后面便是云霧山,爸說翻過那道最高的山梁便是藏王寨,那里地勢很平長滿劍竹,早些年爸曾在那里砍竹賣錢。我家與云霧山之間,是一大片耕地,在這里旅游開發前,那些土地就是我們全部的希望。
“回望五月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是明建文帝給這里的評價。
家住養馬峽散文 篇2
養馬峽的春天,像豆蔻年華的少女,風姿綽約卻情懷羞澀。
“人間四月芳菲盡”,桃粉李白杏花紅。野桃子、家李子、山櫻桃,院落、石邊、水畔,隨處可見。看一方,一方景致,走一處,一處花香。地頭的櫻桃樹,是油菜花忠誠的守衛,照水的桃花,是翠竹柔美的新娘。
園里的菜苗像氣兒吹的似的,伸個懶腰,便又長了一截。小蔥、菜苔、香菜,它們共用一個字——嫩。剛敗露水,便掐一筐菜苔回來,炒了吃,下面,還吃不夠,再焯了水來涼拌。春雨過后,春筍爭先恐后冒出來,母親把它們搬回來,嘗過鮮后,便用開水燙了,或曬干或冷凍,這樣我們在秋冬時也可以吃到鮮嫩的筍。
推開后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晨霧里漾著金燦燦的笑容。輕風夾著絲絲甜蜜浸入肺腑。那花海的盡頭便是青山,我的眼神總是穿過這片耀眼的黃,直接射向并不遙遠的峰巒。此時的`坡上,到處鑲嵌著一片一片粉白的云朵,那是盛開的野櫻桃。山的中腰處,還系了條鵝黃的腰帶,是一樹一樹的山胡椒正在開花。再往山頂看不出是什么植物了,斑斑駁駁的綠襯著偶爾裸露的山石。那日清晨一推門就是一個驚喜。在陽光的照射下,油菜花依然嬌艷,葉面因凝一層細密的輕霜而顯得灰白,令人不敢碰觸。歷經一夜的春風霜露,那花朵滿臉燦爛,每朵花更加的飽滿瑩潤,在朝陽的映襯下越發耀眼。我的目光習慣性地穿過那片閃亮的黃望向遠處的群峰,今天少見的沒有霧,一眼便見山頂。山頂竟是一大片的銀白色,我喊來父親問:“那是雪嗎?”得到確認后,我便返身進屋拿手機瘋狂地抓拍著那些美麗的畫面。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景致,地上繁花盛開,山上草木蔥蘢,山頂卻是瑩白如玉,這就是所謂的陽春白雪吧!我來四川十幾年了,即使冬天,也少見一場雪。晚上整理照片時,不禁有感而發:
陽春遍野菜花黃,
誰撒碎玉滿山崗。
黃花尋常思溫暖,
碎玉清高惹寒涼。
人生何似多重景,
久居他鄉亦故鄉。
家住養馬峽散文 篇3
養馬峽的夏,才是這里最繁華的時候,一進七月,這里便天天像盛裝的節日。
一大早,游人們便三三兩兩的沿著堤岸散步了,也有的坐在岸邊的石桌旁,就一杯熱茶,陪時光慢慢流淌。
九、十點鐘的時候,公路上開始熱鬧起來。兩邊巨大的法國梧桐樹,遮住灸烈的驕陽,卻遮不住熙熙攘攘。四面八方的客人陸續上來,住了一夜的客人要往回趕,公路上車來車往,人來人往,信步拍照的,騎雙人自行車的,信馬游疆、走馬觀花的……最忙的還是農家樂,收拾完早餐便開始準備午餐了,什么臘肉、香腸、山野菜,所有的美味,統統呈現出來。
盛夏里,轉圩峽是游人的必去之處。其實這條峽谷更像是一座山,從中間劈開一條縫。險峻的地方只有一人寬的木板吊橋供人通過,下面則是峭壁深淵。轉圩峽一路石徑,時寬時窄,兩岸峰巒疊翠,遮陰碧日。股股山溪時急時緩,在峽谷開闊處,落差不一的山石形成高高矮矮的瀑布,雖然水流不急,卻也飛花漸玉,清涼撲面。溪水清的能看到石子的紋理和青苔的根須。誰說水清無魚,在石灣水靜處,便有小麻魚懶懶的停在水中,仿佛睡著了。輕輕攪一下水面,它們便像被驚醒了好夢般驚慌四散。如果你不急著趕路,還可以翻石捉蟹,既是休息,又是娛樂。
四川人愛麻將,如果哪家沒有麻將,那簡直就不是做生意的。養馬峽人玩也要玩的別致,將麻將打到了水面上。麻將桌就安在溪水平緩處,雙腳泡在清涼的水中,神清氣爽,腦清目明,輸的心服,贏的明白。
此時的河面,是孩子們的.樂園。就是在正午,兩岸綠蔭也能遮住烈日驕陽。孩子們在水里玩水槍,打水仗。從上游到下游,五顏六色的游泳圈,點綴在河面上。大人們也禁不住誘惑,也跟著下到水里,仿佛回到久違的童年時光。
最熱鬧的要屬晚上了,所有農家樂門前,霓虹閃爍。小河兩岸,流光溢彩。主人們把音響搬到院子里,以天地為舞臺,以山水為背景,有興你就引吭高歌吧。那些組團來的,最愛燃一堆篝火,無論男女老少,圍著火堆載歌載舞。噼噼啪啪的碳火上,烤雞、烤魚、烤全羊,滋滋啦啦的冒著油,飄飛的香氣,肆無忌憚的沖撞著人們的食欲,引來人們的圍觀,人們毫不自知的吞咽著口水。
大約要到一兩點鐘,山村終于安靜下來,偶有一兩處微弱的燈光,可能是有人酒逢知己,酒只是看客,他們全神貫注的在低語傾訴。院子里搭滿帳篷,他們多是時尚的年輕人,有人發出均勻的鼾聲。這里露宿不用擔心別的,只小心別著了涼,山里的夜,可是要蓋棉被的。
家住養馬峽散文 篇4
九月學生一開學,養馬峽的生意便淡了下來,人們也開始了秋忙。生意再好,畢竟是農人,舍不了的還是那一畝三分地。山里的地,高一塊低一塊,還沒法實現機械化,別看這里夏天繁華的像個都市,而地里的收成,卻還靠背簍一背背的背回來。搬完玉米就開始撒菜籽、割蓋、打藥。挖了花生,就該栽菜籽了。
許是人們白天勞作的累了,亦或山里人本就習慣早睡早起,秋天的養馬峽,人們早早的便關了燈,山村的夜空唯有高懸的明月與濃濃淡淡的剪影。歲月匆匆亦悠然,月漸豐滿,又一日日的'瘦下去,星便也由散淡到密集。山里的天幕格外的黑,漫天的星斗也格外的亮。遙望瀚海星河,人會斂氣收神,世界仿佛靜止,靜的唯有自己的呼吸。
家住養馬峽散文 篇5
勞作了一年,終于迎來了休閑的冬。山村在一些特殊的音響中醒來,眼還沒睜開,窗外的鳥兒已唱個不停。遠處傳來隱隱的鐘聲,鐘聲來自村外的回龍寺。回龍寺廟宇古樸,歷史悠久,相傳明建文帝朱允文曾在那里避難修行。但歲月的風煙早已蕩盡歷史的痕跡,唯有禪院的鐘鼓長鳴不息。與寺相伴,許是養馬峽的福氣,這里世代平安,不知是不是因了僧侶們的虔誠。我不向佛,但那空靈的鐘聲,總能讓人心生純凈。不明佛理,卻也參一些人生的禪意,平步青云也好,跌宕起伏也好,最終都將歸于素淡、平靜。
冬日的人們,節奏慢了下來。太陽升起多高了,人們還端著早飯,坐在門前的石階上,慢條斯理的品著。四川的冬天,外面要比屋里溫暖的多,吃過早飯,有活路的匆匆去忙,背柴的,弄地的,修房子的。這里有的是木頭,那些不可雕的朽木,全部用來冬天烤火。無事的人們,三兩家子湊在一起,升起一堆火,人們一邊烤火,一邊曬太陽。火堆邊的人越聚越多,婆姨漢子們湊在一起總要調笑幾句,然后才就著一個話題,海闊天空的擺起來,其內容包羅萬象。這兩年話題最多的就是修房子,怎么修。在這里,修得到房子,才賺得到票子。女人手里不是納著鞋墊,就是剝著花生。男人手里總夾著煙,這個人發一圈,剛抽完,另一人又發一輪。聊著聊著,天就近了中午,人們才散了去準備午飯。
冬天最美的時候是黃昏,太陽偏西時,割豬草的,背柴的陸續回來。那些養馬的,馬馱了兩背柴走在前面,主人跟在馬后,踏著馬鈴兒的節奏,邁著悠閑的步子。不知名的鳥雀,停在院里的桌子上,晾衣繩上,它們也在貪戀這紅塵美景吧,還守望著最后一縷陽光。紅磚碧瓦的樓房后,炊煙正裊裊升起。“夕陽給炊煙化上晚妝/嫵媚的眉眼/斷了游子的柔腸”這是我在外思鄉時寫下的'詩句。炊煙是一灶飯香,是灶前的爹娘,是撇下錦衣玉食也要奔回的方向。茅屋向晚,炊煙隨風已成記憶,住樓房燒柴火,是這里的新景致。滿山的灌木與樹枝,讓這里的炊煙聲聲不息。即使生意最旺的農家樂,灶里熊熊燃著的,依然是木頭柈子。客人們喜歡柴火飯的味道,山里人更是執著于這種煙火味。我更慶幸,養馬峽炊煙未老。
家住養馬峽,我的身份證已是養馬峽人了,但我卻連一整年都沒在這里住上。家鄉的許多景致,我這個本地人還沒有看過,比如望天峽的紅葉,比如白洋洞的溶巖,比如漂流峽谷。人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歸不了家,我無時不念著奔回鄉里,過一種穩定的生活,與山水終老。
朋友們總說,將來我們去哪里哪里旅游吧,我總是含笑不語。我故鄉最美的山山水水,我都還沒看完,我還要去哪里?我要在悠悠歲月里,先把它們寸寸看遍,讓那里的一棵樹,一塊石,一根草,一滴水,統統融入我的生命。
【家住養馬峽散文】相關文章:
初養小狗感觸散文07-16
三峽大壩游記散文09-15
莫言散文《馬的眼鏡》06-08
養“人”從春天開始散文10-11
過三峽大壩船閘散文09-23
記憶馬坊概述卷散文09-10
馬志儉的情殤散文(精選49篇)05-31
一方土養一方人散文11-05
朋友搬新家住新房的走心句子06-14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