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幽篁生處多雅韻 碧水輕漾蕩梵音散文
鉛山篁碧,地處武夷,贛之東極,隸屬鉛山,出門卻是福建境地。
篁碧《祝氏宗譜》記載,南宋端宗二年,祝氏二世祖世善公由石塘至黃柏村(篁碧舊名),見黃柏村村落井然,四面環山,民風淳樸,清泉甘澈。遂定居于此。由此可以推斷,至少一千年前,篁碧已然成村且規模不小。
今天的篁碧,早成了夏日休閑好去處。看綿巒吐翠,聽風動竹舞,享涼露驅暑,倚竹窗品茶。夏天的煩躁和酷熱,就在這青山碧水中輕松被釋卻。
除了如畫的景致,怡人的氣候。篁碧千余年一直延承下來的生活習慣,又形成了一道道別樣的景觀,如“斤求兩”酒令,篁碧花鼓燈,以及篁碧獨有的婚嫁文化。這些或是鉛山文化僅存的碩果,或閩贛文化、畬漢文化碰撞互化和交融的產物,如今,早因為現代人對文化的推崇而成了一道引人入勝的風景線。
“斤求兩”酒令是一種商業味濃厚的酒令文化,發源于重量單位制度改革時期。當時,舊制十六兩為一斤改為后來的十兩為一斤制,為人們的換算帶來了極大的麻煩,為解決這一問題,聰明的鉛山人將其換算口訣納入盛行的劃拳酒令中,寓學于樂,發展成了今天“斤求兩”酒令。
“斤求兩”酒令仍屬酒令中的劃拳令,形態亦如普通劃拳令。與普通劃拳令不同的是,“斤求兩”酒令叫注的是十六兩換算成十兩的口訣。如一六二五、三一八七五、八作五等。首數為十六兩制斤,尾數為十兩制斤兩,意為十六兩制的一斤等于十兩制六兩二錢五分。不像普通劃拳令,只需叫“一定高升、三星高照、四季發財等吉利數字俗語即可。判定勝負亦不同,“斤求兩”酒令中必須首先叫對“斤”數(即對劃拳者雙方指數和),同時續叫出對應的新制斤兩,如此為勝。先叫出尾數或來不及叫出尾數都將判定罰酒。
這僅是單純的“斤求兩”酒令。道行深的,還有更多名堂,如“斤求兩”添減正令,“斤求兩添減正”帶一至十子令,“斤求兩”除娘令等,花樣更多。高明的甚至還可以倒成“兩求斤”直到“兩求斤”除娘添減正帶一至十子令,在行令中,不熟此道者是無法做酒證的,因為玩到高明處,一般人計算也計算不過來。
“斤求兩”酒令,無疑是鉛山人的一個創舉,某種意義上,它可以說是為鉛山的經濟繁榮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只可惜,隨著數量單位制度的完善,這種酒令在鉛山瀕臨絕跡,也只是在篁碧,至今還能在酒興濃時還得到演示。一種本是能代表鉛山文化的酒令,退縮成了篁碧的獨有文化,這點,是篁碧的幸運又是鉛山文化的不幸。
如果說斤求兩酒令文化還只是鉛山酒文化的幸存物。那么,篁碧花鼓燈則是純篁碧文化的一個地方戲種。
篁碧花鼓燈又稱花鼓戲,始于明朝,盛于清代,經長期的發展演變,形成了一種近似福建花鼓戲而又與之風格迥異的純篁碧戲種。篁碧花鼓燈的唱腔為地道的篁碧腔,唱詞每七字一句,格調基本同于篁碧山歌,演出場地隨便,道具簡單。花鼓燈隊伍為十數人組成,分別為鑼鼓手,持燈串舞伴唱的山姑和主唱主舞的花公花姑;ü每捎膳园缪菀嗫捎赡行苑创。篁碧花鼓燈有傳統曲目,如《賣花線》、《十二交情》等,大多以流傳在篁碧、天柱山及閩北山區的愛情故事為主題,花鼓燈演唱更多的是臨場戲,花公花姑見物唱物,見事唱事,語言生動,表演詼諧,需具備極好的口才和文化功底,篁碧花鼓燈演出所至,無不是笑聲不斷掌聲如雷。
而今,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娛樂方式的多樣化,篁碧花鼓燈演出的次數越來越少。但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相信,篁碧花鼓燈將會受到更多人的推崇,喜愛和推廣發展。
除了“斤求兩”酒令和篁碧花鼓燈。篁碧的婚嫁風俗亦是篁碧文化的一枝奇葩。
篁碧是畬鄉,畬民占了全鄉人口總數的近三分之一。自清雍正戊申(公元1728年)畬人雷時六公入駐篁碧以來,近四百年的共處,已使當地畬族與漢族悄然交融互化,一種全新的民俗文化由此滋生。而篁碧人的婚嫁習慣,顯然是這一文化的代表。
亦如漢族傳統婚嫁,篁碧婚嫁也走“問名、納彩、文定、請期、合巹、廟見”等六禮路數。但內容更多,文化氛圍更濃。篁碧人結婚不僅要尊循漢家風俗,還要顧全畬族禮儀。如哭嫁,這就是典型的畬族習慣。出閣之日,新娘必須放聲大哭,父母兄嫂、姑姨婆舅,逐一拉來抱頭痛哭,被拉的親人也需陪哭,畢了還要給新娘一份哭禮。這哭,毫不悲拗,相反,由于有著固定的調式和大致相同的哭詞,反而更為婚禮增添了不少喜慶。此外,斷紅爭祿、新娘踏箕、廟見凃臉,這些都是畬家風俗。熱鬧而文明,搞笑而不失莊重。
更饒有趣味的是,篁碧新娘臨嫁了還必須作回文章。據傳,畬人最早娶漢婦時,考慮漢女不像畬姑一樣普遍都可以學文識字,為能找個有學問的媳婦,遂在迎娶的花轎門上覆一張用毛筆書寫了上聯的紅紙,意在考驗一下媳婦的才學。能對出下聯,自然歡喜,倘不能對出,不允上轎。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只是,對轎聯已不再僅僅是新娘子。為了爭臉,結婚對轎聯已成了男女雙方兩大家族的才學較量。
文化是人類長期勞動和語言、智慧積淀的產物,正是因為篁碧的悠長歷史和得天地獨厚的自然環境,以及篁碧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而滋生出了傳統文化的附屬——篁碧文化,這個時代,傳統文化正逐漸被更務實的現代文化取代。然而,我們依然不得不要為這種文化的存在慶幸。不是嗎?在緊張的生活節奏壓抑下,適時找一處潔凈的空間,去沉湎一番陳舊的往事,那也不是一種幸福嗎?
【幽篁生處多雅韻 碧水輕漾蕩梵音散文】相關文章:
蕩春風散文(精選6篇)08-26
輕霜薄雪經典散文08-24
青瓷輕似夢-散文08-16
于無聲處散文10-06
詩歌是文學的佛光梵音精選10-12
與母親有關的多篇散文06-25
云淡風輕笑歡顏優秀散文10-10
愛在細微處散文10-05
在腳下多墊些石頭散文04-25
點燃一處處不滅的希望散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