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yōu)秀散文:淺談讀書 推薦度:
- 《朱自清散文集》優(yōu)秀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書的優(yōu)秀散文
今天,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因為做了一段時間的年報表,卻收效甚微,心情異常沮喪,于是拿起一本從下面辦公室順手捎上來的《讀者》看起來。當我把這本書看完時,不知不覺半天時間就過去了,合上書,心里竟然泛起一絲感動:連自己也記不清,到底有多久沒有這么投入地看書了。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記得小時候,農(nóng)村孩子都沒什么課外書,要是家里有幾本小人書,都會成為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我記得讀小學的時候,父親幫我訂過一年雜志,是那種兒童文學方面的。雜志是每個月寄到學校的,每當老師將精美的雜志放到我桌上時,我都能感覺到來自同學們的羨慕目光,然后課余時間,總有同學圍在我身邊,一起津津有味地閱讀。其實很多同學只不過是湊一下熱鬧,他們根本沒有真正去讀這些故事,但我卻總是被書里精彩的故事打動。
訂的雜志只有一本,而且只訂了一年,這遠遠滿足不了我的閱讀需求,于是我眼光瞄向了我的一位表哥,表哥比我大兩歲,家住萍鄉(xiāng),他家家境還可以,所以書也買得多。那時幾乎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會到他家去過,沒有別的目的,就是去看書,他家的小人書、作文書、童話書等等,我全部要看完,即使這樣,我還是覺得遠遠不夠。那時候萍鄉(xiāng)有擺地攤看書的,不記得幾分錢看一本了,那些地攤也是我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一蹲就是半天,那時姑姑拿給我的零花錢,全部送給擺書攤的小販了。表哥家的書有時候看了還不夠,碰到特別喜歡的還想帶回家,表哥自然不會答應(yīng),因此就只有偷了,把小人書藏鞋子里,是我慣用的伎倆。記得有一年冬天,為了偷回幾本《小溪流》,我特意理了個光頭,戴一頂北方人冬天才戴的護耳大棉帽,寒假回家過年的時候,我就將書藏在帽子里帶回來。寒暑假我有時也會去醴陵我大伯家,大伯的兒子只比我大一歲,他家里也有書,只是他們有些看不起我們這些鄉(xiāng)下人,去他家免不了有時候遭白眼,所以去得少,而且從不從他家?guī)貋怼?/p>
記得初中的時候,武俠小說和愛情小說開始在校園里風行,好多男同學每天捧著梁羽生、古龍、和金鏞的小說廢寢忘食,女生則捧著瓊瑤的《梅花烙》、《幾度夕陽紅》呀什么的,每天裝一副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神情。我對武俠小說和愛情小說都不感興趣,所以很少看,我看的書很雜,并且偏愛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那時候?qū)δ瓷:苁浅绨荨?/p>
高中的時候,上栗中學旁邊有個郵政局,那里有好多雜志,我總喜歡去那個地方買書,什么《讀者文摘》、《青年文摘》、《短篇小說選》、《微型小說選編》等,都是我最喜歡的,里面的故事都貼近生活實際,而且相比大師們的作品,這類文章的寫作手法和技巧,更適合學習和借鑒,高中時候印象最深的要數(shù)三毛的自傳,三毛的作品自然純樸,不帶雕飾,讓我不止一次地產(chǎn)生獨自去流浪的想法。當時也迷過汪國真的詩,并且特意用個精美的筆記本,將他的詩抄在上面,有興致的時候便搖頭晃腦吟誦,自我陶醉一番。
真正讀書是進入萍鄉(xiāng)高專后,那時候?qū)W業(yè)上輕松了不少,有大量的空閑時間。我總覺得讀書的時候是不能有任何壓力的,只有在這種狀態(tài)下,才能入書,才能真正進入到作者的思想里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所要表達的東西,有私心雜念的時候讀不了書,讀也是過目就忘。
在萍鄉(xiāng)高專的三年,我是在用心讀書,那時候并不想出來教書,而是夢想成為一名作家,所以讀書的目的性很強,不僅僅是陶冶情操,更重要是的學習寫作技巧和了解作家的寫作風格。那時候圖書館里每期新到的《十月》、《收獲》、《小說月報》、《鐘山》等,都是必讀書籍。有時候還到萍鄉(xiāng)西門的舊書店去淘書,碰到運氣好,就能淘到不少好書,書雖是舊書,但絕不會影響閱讀的興致。記得那時候淘得多的是八十年代的反思小說和傷痕小說,八十年代的作家思想比較純,文章也寫得純,那個時候正是思想變革的時候,各種試驗文學令人眼花繚亂,而九十年代的作家已經(jīng)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歸了類,分了好多流派。那時候更喜歡西北作家群的作品,如格非、莫言等,格非的作品有點怪誕,不用心讀不懂,但思想內(nèi)涵深。
古典文學一直是我最愛的,特別是先秦時期,感覺那個時代產(chǎn)生了中國歷史上最純的一群思想家和文學家,先秦諸子的作品,都有其深厚的思想主張,可以說一個人就形成了一個流派,這是后來的文學家無法企及的高度。看老子和孔子的作品,甚至讓我對達爾文的進化論產(chǎn)生了懷疑,因為直到現(xiàn)在,中國歷史上再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有思想深度的偉人了。當時,一本厚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史》,我?guī)缀醢牙锩娴奈恼潞驮娫~全部背了,可惜到了現(xiàn)在,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
讀名著也是從高專開始的,讀《簡愛》、《斯巴達克斯》、《梵高傳》等等,但自己感覺名著還是讀得不多。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我只鐘愛《三國演義》,《紅樓夢》沒有讀完,《西游記》讓電視給害了,《水滸傳》則在心里有點不屑:感覺這本書只刻畫了一群草莽英雄臉譜,并無特別之處。外國的名著讀得不多,讀完歐文斯通寫的《梵高傳》,感覺斯通的傳記寫得好,便再去讀他的《達爾文》傳,卻讓人覺得太枯燥。讀托爾斯泰的《復活》,總是感覺太寫實,無法讀下去,這也是外國文學作品與中國文學作品的區(qū)別之一,外國人注重寫實,中國人注重寫意,這和畫畫是一樣的。比如外國人畫一棵樹,總是喜歡將這棵樹每根枝條,每片葉子都畫下來,而中國人不會,只要看畫的人知道畫的是什么就可以了,并且在技巧上稱之作留白。其實東西方文化上存在差別,但更多的融合與補充。比如薩特,剛開始時覺得他的存在主義哲學有些可笑,他認為:如果將人關(guān)在一間黑暗的屋子里,這個人如果碰巧摸到了一張椅子,則證明這張椅子是存在的,如果他沒有觸摸到這張椅子,則這張椅子是不存在的,他把他的哲學思想用小說的形式的反映出來,對于從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我來說,這種說法有些荒謬,但當我們看看中國的童話故事《盲人摸象》,又會感覺兩者有相通的地方,對于人類的認知論,顯然這是值得探討的。
和外國文學作品相比,我還是偏愛中國的,畢竟是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下,讀起來比較輕松。中國當代也有不少好作品,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記得當時用了整整半個月時間才讀完,這半個月里,我吃飯睡覺的時候,腦海里都是故事情節(jié),當我看到田曉霞死后,孫少平那壓抑的酸楚與痛苦,我禁不住也流下了眼淚,平凡人的生活,總是有很多無奈與掙扎。路遙是位值得敬重的用生命寫作的作家,他最后死在了他寫作的書案上。還有一位用生命寫詩的海子,短暫的生命歷程,就像劃過天際的流星,留給我們的是美好與純凈。
參加工作后,書就讀得少了,有時候很想靜下心來讀讀書,卻總是發(fā)覺自己做不到。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只認真地讀了幾本清代小說,印象最深的是讀大促馬的《基督山伯爵》,當時幾乎是一口氣讀完,并且讀完后,頭腦里總是浮現(xiàn)愛德蒙唐太斯的影子。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馮驥才的小說《神鞭》,描寫的是老天津舊事傳奇,正宗津味,小時候看過小人書,后來也看過電影,但與原著相比都相差較大,我太喜歡他那種寫作風格了,不知道后來的聶鑫森寫老湘潭是不是也受了他的影響。閱讀希區(qū)柯克的作品《謀殺的陰影》,則是因為看了他的電影才去讀的,他的作品充滿恐懼和血腥,心理刻畫細膩,通俗卻又不失藝術(shù)性。一直對網(wǎng)絡(luò)上的玄幻小說存在一種抵觸情緒,覺得這種不植根于現(xiàn)實的作品不值得去讀,但后來還是讀了些網(wǎng)絡(luò)小說,比如《鬼吹燈》、《盜墓筆記》《青囊尸衣》,感覺并沒有想像中那么差。
后來偶然從一家小書店淘到三本好書,分別是《愛倫坡短篇小說選》、《梅里美短篇小說選》和《狄更斯短篇小說選》。狄更斯的長篇小說《雙城記》等可能大家都熟悉,卻不知其早期的短篇小說也寫得很不錯。梅里美出身在上流社會階層,寫作只是其業(yè)余愛好,他的作品不多,發(fā)表過的中短篇小說只有十五篇,卻并不影響他成為十九世紀法國的偉大作家,他的作品充滿充滿西西里異國情調(diào)。坡應(yīng)該是西方現(xiàn)代恐怖小說和推理小說的鼻祖,現(xiàn)代日本推理小說多是受他的影響,其著名的《莫格街兇殺案》,至今被崇為經(jīng)典。天才總是超前的,他們的執(zhí)著總是不被當代人理解,和歷史上許多天才一樣,坡一生充滿坎坷和不幸,最后窮困潦倒而死,坡的作品直到許多年后才逐漸被人接受并重視。
【讀書的優(yōu)秀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優(yōu)秀散文:淺談讀書10-28
優(yōu)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8-28
優(yōu)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8-18
優(yōu)秀散文:愛上散文10-22
優(yōu)秀的散文09-01
優(yōu)秀散文07-15
婚姻優(yōu)秀散文08-27
時間優(yōu)秀散文09-02
聽說優(yōu)秀散文09-27
路過優(yōu)秀散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