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是城市的脾性散文隨筆
如果你到過遠方,會發現,區域與區域,城市與城市間,正在慢慢的同化。
今天和朋友一起散步,行至林中小徑的時候,濕潤的冷風立刻鉆入領口,貼著露出的皮膚,我們打了個寒顫。她抬頭望著我,郁郁幽幽地說:“我想喝奶茶了。”那語氣軟軟糯糯的,滿帶嬌嗔。我噗嗤一笑,爽快應道:“好!”然后拉著她一路狂奔,呼嘯的冷風被我們剖成兩半,耳畔邊是冬風呼哧呼哧的怨語。
臨近放假,校內的飲品屋歇了業,我們只得隨便買了兩袋“速溶”。開水緩緩滑入杯壁,輕輕地攪動下,便氤氳了整個房間。她靠著墻,看著升騰的白霧,垂下手,低低地說:“其實我是想喝西藏的奶茶了…”
朋友因為父母在西藏務工,曾在拉薩度過整個童年時代。想來,也算半個藏民了。曾聽她談起西藏的奶茶。從黝黑油亮的茶磚上敲下來的碎茶,提銅壺澆上開水,悶上片刻;再注入新鮮的牦牛奶,投幾錢酥油,撒幾勺糖,由茶館的伙計呈上來。那股滾燙與香甜,能驅散整個寒冬。我在心里嘆了口氣,即便往后有幸能奔赴圣城,喝到它,恐怕也再無可能了。
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如流水傾覆,轉眼間便是滄海桑田。那些曾在我們童年里閃現的事物,不及告別就闔然長逝了。留下的記憶連同只言片語供我們憑吊。
小市民對時代的感悟,往往只能寄托事與物,而它們的消失往往暗示著一個時代的翻頁。
她說,再回拉薩,不見曾經的茶館,留下滿街的奶精與植脂末的味道。
如今的拉薩,處處霓虹。裝潢華麗現代,紅石黃土今安在哉?
處處霓虹嗎?我想,那和入夜的重慶有何區別。
突然想起去年的8月與媽媽一起跟團游云南的事。
出發的那天,我們五點鐘便起了床,跟著同行的四五十人,一路顛簸了接近二十小時才到了云南。之后的幾天,大家從這個酒店輾轉到另家酒店;坐上餐桌,我們咀嚼著形似而味不對的“川菜”,就連過橋米線,也配備了辣子。
原來是同行的旅客吃不慣云南當地的口味,向導游撒了脾氣,后才有這樣的“四不像”上了桌。我頓時覺得無奈又惋惜,一場旅行,就被這樣的刻意安排給攪黃了。
如果說出遠地,是為了體會同一種風情,看到同一種風景,那么還不如在自家樓下轉悠來得舒心順意。
而像拉薩這樣的旅游城市,它的改變究竟是為了城市化的'建設,還是迎合游客的口味,這之中的種種,真是很難說得清楚。
但它的改變留給藏民的,將會是白日忙碌的欣喜和夜晚反側的那一絲低惆。
在重慶最繁華的商圈解放碑的背街,曾藏匿著一個陳舊的小街區,它是舊時重慶的縮影,是多少人曾經的回憶。在挖掘機與工程隊的剖解下,這塊風雨飄搖下幾十年的街區,終于淪為泡影。一時間,規劃藍圖在朋友圈中風一般地傳開來,據說,建成后的新街將媲美成都的“寬窄巷子”。
又如何呢?但這段被粉碎的回憶卻永遠回不來了。在我們這輩人心中的印象重慶,被硬生生摳去了一角。
想起曾經微博上打得火熱的“成渝罵戰”,這算是握手言和,還是水深火熱呢?
每一個城市,都當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脾性,這是扎根在我們每個居民心中,那棵盤根錯節的老樹。它影響著這里世世代代的人們。
每一個由人組成的城市,最終也會賦予上人的脾氣。
北京有北京的大氣;天津有天津的豁達;河北有河北的樸實;成都有成都的悠適;重慶有重慶的率直……這從來就不可以逐個比較,又何談模仿呢?
在這個變化成為常態的時代,似乎不變才是絕境。然而為迎合別人或市場,而動輒全身的改造究竟是好是壞,這是留給我們的一個應當深思熟慮的問題。
在這個速食速朽的時代里,總該有那么些東西矗立在那里,成為標桿,成為永恒……
【差異是城市的脾性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我是李白散文隨筆10-23
老舍是齊白石的粉絲散文隨筆09-22
我是李白我怕誰散文隨筆09-15
《城市是鄉村的紀念碑》閱讀答案06-03
楚辭、詩經的體質差異作品08-18
差異產生美作文05-06
優秀的散文隨筆10-13
吃的散文隨筆08-03
雨巷一別,是我一生的難忘散文隨筆03-09
關于蘭花的散文隨筆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