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閱讀史就是心靈的成長史議論類散文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可以通過閱讀書籍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無形間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閱讀不僅使人們增長了知識,還可以感化和陶冶人們的精神。
猶記得小時候,自識字以來,陪伴我最多閱讀時光莫過于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話》。在這一本童話故事集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當我讀到小女孩看見食物的時候,小女孩很餓可是她卻不知道自己自己進去取食物,就讓我不是很解,直到后來才慢慢理解那只是小女孩寒冷饑餓到一個極限程度時所出現的幻象,對女孩感到深深的同情。生活在有父母親愛護,有衣穿,有飯吃的小女孩當然不能夠理解沒有父母親呵護,缺衣少食的小女孩的痛苦。但隨著知識的增長,視野的不斷擴大,對于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處境也更加理解。這也能說明人們要接受某一文學作品時,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的,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夠將自己的見解與文本視域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解,從而促進知識的增長與精神的升華。再到小學高年級時,讀過秦文君的《男生賈里,女生賈梅》,書中天真活潑,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女孩賈梅與調皮搗蛋,熱情仗義,聰明的大男孩賈里,他們和他們的小伙伴五彩繽紛的中學校園生活很是讓我羨慕。作為一個快要畢業,即將步入初中的我來說對初中生活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向往。
上了初中后,校園青春小說瘋狂的流行起來。女孩們成天捧著這類小說,上課也看,下課也看,晚上睡覺了打著燈躲在被窩里看。我也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其中的一員,沉迷于這一類小說。但是在我看來,那些小說能代表我們當時內心的那種迷茫,那抹淡淡的憂郁。在這種迷茫和憂郁中給我帶來力量的是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在書中說道:“我要把別人眼睛看到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孩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她堅強、努力、樂觀、持之以恒的生活態度激勵了我,這讓我從不切實際的青春幻想中清醒了過來。將自己的生活處境和海倫的處境相結合,才明白自己能聽,能看,能說是多么幸福,是上天給予我的饋贈。
步入高中后,緊張的學習生活成為了我現在唯一的回憶,使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清華、北大不是夢》這一本書。就像所有的學子那樣,對于那時候的我而言最能引起我關注的莫過于分數了,如何才能提高分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清華、北大不是夢》這本書中,詳細記敘各地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應試策略。所以,在這一階段,這本書激起了我昂揚的斗志,!然而,現實終歸是現實……
現階段中,我在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彌補自己“先天”的不足。在閱讀過的作品當中,感受最深的便是韓寒的《三重門》和路遙的《人生》。韓寒的《三重門》通過“林雨翔”的`視角,描寫了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開來,體現了學生式思考、困惑、夢想。“三重”是指“禮儀”“制度”和“考文”,寫出了學生在這“三重門”門檻前的迷茫與痛苦,從側面抨擊對當下應試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機制的嘲諷和對一切向分數看齊風氣的挖苦。對經歷過高考剛步入大學的我來說,這本書與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對現有教育體制的不滿和對教育前途的擔憂。路遙的《人生》是在大一的下學期閱讀的,少了剛入學的焦躁與不安,多了對未來的茫然與思考。書中的“高加林”一位農村知識青年與“劉巧玲”一位農村姑娘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表現了農村人無法掙脫城鄉差別的枷鎖,無法走出農村走向城市改變自身命運。在當時七億中國人民吃飯的問題都無法解決時,農村青年想要跳出“農門”談何容易。為了走出窮山溝,他拋棄了心愛的姑娘,去贏得干部子女黃亞萍的青睞,為參加工作走后門……
當一切破滅回歸原點的時候,山溝里質樸的農民們依然寬容的接納了他,而他的失敗,留給鄉村人沉重的嘆息和長長的思考。沒錯,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和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于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作出選擇并勇敢承擔一切后果。一個人要向前,看生活總不能叫人處處滿意,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生在世,有許多我們值得珍惜和愛護的東西,不能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喪氣。
閱讀教會了我們許多的生活中沒有的東西,豐富和撫慰了我們的心靈。
【個人的閱讀史就是心靈的成長史議論類散文】相關文章:
心靈的旅行散文12-05
與心靈的對話散文11-05
保爾察金的成長史-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450字05-28
這就是我想要的世界散文06-25
有心靈的高度閱讀答案12-01
心靈的尋夢園在哪散文10-04
從前的雪散文閱讀答案11-28
走進楊玉環的心靈深處散文10-02
議論散文:關于陶淵明04-01
《北史·蘇綽傳》閱讀答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