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文閱讀幸福之侃
前一陣子,媒體牽頭,討論幸福。討論的結果,似乎公認幸福是一種感覺。聽說這幸福還有指數。光腳的和穿鞋的,穿鞋的幸福。指數是多少?怎么定?怕也難說。穿鞋的,幸福在鞋上,在物上。看來,幸福在于物,在物質。然而孔圣人說也在精神。顏回就簞食瓢飲在陋巷還能“樂”。賈政訓斥賈寶玉:“你還有什么不知足的?”這是指物質的滿足,但寶二爺唯愿和女孩兒廝混,“甘為諸丫頭充役”;死了化成灰,隨風散去,盈得女孩的清淚;如此這般,“死了也愿意。”這賈寶玉式的幸福好象也在精神,倒不在乎錦衣玉食。這么說,幸福又有不同:有源自物質的,有源自精神的,可能還有源自物質加精神的。幸福之感都有源,就象鏡中花,月下影。
顏回“樂”,因他還有吃有喝有住。要是沒了“簞食”、“瓢飲”、“陋巷”破屋,作討飯的流浪漢,餓肚皮,淋凍雨,別說顏回,就是他的孔老師也“樂”不起來。一抄家,連賈寶玉那諸芳叢中的溫柔福也抄走了。有“家”、“食”、“飲”——物質墊底兒——才能活命生存,才能論幸福——不論是物質受用之福還是精神享樂之福。陶令一“歸去來”,立時就“幸福”了。因為有家底兒,清貧而不餓飯,錢少而傭僮仆,所以他才能盡享那悠然于山川詩琴之福。
一鄰里告訴我,他住進樓里,“水電氣都有,做飯解手不出屋,冬天還有暖氣,比在村里住強多了。我覺著幸福的哩。”這是實在話,說的是城市樓居和鄉間屋居在便利生活一面的差異。挨個兒買牛奶時,翁甲指著三輪車上的老嫗和她懷里的男童,問剛從三輪車上下來的翁乙:“這馱的是老伴兒跟孫子啊?”乙:“是啊。給小孫子打奶,捎帶出來轉轉。”甲:“看,多幸福啊!”甲無孫,羨乙有孫之福。那當年歸隱的陶令,比農人幸福多了:有酒喝,有僮仆伺候,旅游坐車船,閑悶彈琴玩。日子過得怎樣,生存狀態如何,一比就比出了差距。此差距的有余,是幸福。幸福——對生存狀態差別的一種感悟。甲問乙:“久違了。過得還好吧?”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穿鞋的比光腳的幸福,穿皮鞋的比穿布鞋的幸福,穿名牌皮鞋的比穿不名牌皮鞋的幸福。比了一串,比出了幸福的相對性,卻不見絕對的幸福。套用一種說法:“只有更幸福,沒有最幸福。”光腳的不服:“我蹚水過河極便捷。你穿著名牌皮鞋過河試試!”幸福,好象在一定條件下才可能比得出來。
然而有些幸福是使勁往下比,往最不堪、最倒楣處比,才比出來的。窮人不敢跟別人比生存狀態,于是有句俗話:“窮人沒病就是福。”在不規范煤窯挖煤的農民工能安全升井,按時足額領到拼命換來的工資,就幸福。
侃侃幸福,可以,但不好深究。一深,就要究到幸福觀、價值觀、甚至馬翁的勞動價值論了。須徹底顛覆馬克思該論,請來凱恩斯,才能有廻異于傳統的新幸福觀、幸福論。此顛覆工作,已有人在努力。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說來侃去,我仍糊涂。這真是:
輿論回應媒體呼,
大家都來論幸福。
七嘴八舌很熱烈,
啥是幸福我糊涂。
【散文閱讀幸福之侃】相關文章:
陶侃留客閱讀答案07-18
《陶侃逸事》閱讀答案附譯文07-25
閱讀散文06-28
散文閱讀08-24
季羨林散文欣賞之漫談散文09-13
幸福散文09-15
遺忘散文閱讀09-02
春天的散文閱讀10-11
現代散文閱讀06-04
蘇軾的散文閱讀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