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寫散文的三個禁忌
時下,散文這種作家、藝術家可以寫,從事各種不同工作的各行業的人們都可以寫的大眾文體,時而受到來自某些方面的批評和冷落,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于是,藝術散文、文化散文、大散文、時政散文、女性散文等散文的理念和主張經常見諸報刊。我以為,散文就是散文,沒有必要給它過多的限制和約束。只要它貼近時代和生活,符合大眾的閱讀興趣,就應該給它一席之地。但是,就目前的狀況,要不斷提升散文的品位,達到更有創意的審美境界,在散文寫作中應該注意以下的三忌。
一忌隨從。
隨從,其實是一種慣性思維。散文的特點是篇幅較短、結構自由,可以說是文壇的輕騎兵。這樣一來,涉足的人必然要多,尤其是一些初學寫作者。就是在一些專業寫作者中,散文寫作似乎也存在一種用習以為常的直接的或間接的經驗代替對現實的自身體驗。如月夜、日出、余暉、海浪、戀人、綠蔭、貓狗、花鳥之類幾乎成了散文的永恒主題。寫這些,未嘗不可。因為它是生活中的美的東西。但是,應該寫出今天的花鳥和余暉的新意所在。叫人倒胃口的是,一寫月夜,總少不了“月光如水”,寫海浪,離不開“卷起千堆雪”,寫日出,當然得“噴薄欲出”。這些,似乎已成“八股”。正如《美文》雜志《駐村手記》的責任編輯所說:“這些‘信心十足’的散文家在做著自我精神的俯臥撐。如果寫到鄉村,一定要炊煙裊裊,甚至不知道如今多數農家已經不燒柴禾了;寫到草原,仍舊是風吹草低見牛羊。”這種習慣的東西制約著散文,使它走向自我貶值和媚俗、賣弄的邊緣。最近,筆者看到某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一套4冊中學語文教輔讀物的幾十篇散文中,就有兩篇人物描寫相同的文章。一篇是寫長征中一位軍需處長像“一尊塑像”凍死在路邊,“渾身落滿了雪”;另一篇是寫送牛奶的老人,“一動不動”地立在路邊,“成為一個雪人”。不知是巧合還是怎么的,反正這兩篇文章的重要細節完全一樣。這就容易使人想起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里那位駐守在冰山凍死后仍然持槍站立的戰士的形象。如此相似的內容,不僅使作品的感染力大打折扣,也會給孩子們帶來不好的影響。在散文作品中,這種情況不是個別的。“文章切忌隨人后”。看來散文創作要不斷創新、開拓,就要從立意、選材、結構、描寫到語言運用,都有自己對生活的真切體驗。
二忌遠離。
所謂遠離,就是作者遠離現實生活和時代。有些作品缺少時代感、新鮮感,言之無物,顯得空泛、蒼白,甚至是病態,原因就在這里。作者如果總是從自我的小天地出發,孤芳自賞,必然眼光越來越狹小,或是唧唧我我、纏纏綿綿,再不就不著邊際地發出一番感慨和議論。有些作品,不大關心讀者的閱讀興趣,甘當花瓶和擺設,久之,就失去了它的存在價值。不少地方的晚報,20世紀80年代時,副刊還經常刊登一些作家的散文作品,如今已用富有時效性的時政散文、述評散文所取代。有的甚至把副刊改名“今日副刊”,意在突出與現實社會的聯系,用以區別過去的文藝副刊。因為報紙要生存發展,就必須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沒有必要登一些有它不多,沒它不少的東西。為此,有人認為,散文創作,不在于寫什么,而在于怎樣寫。有人建議,散文作家切不可游離于生活和時代之外。要調整心態,人要增加肺活量,作品要增加信息量,多一些對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深度的觀察、思考和開掘,使散文創作跟上現代社會生活快速發展變化的節拍。
三忌傲氣。
散文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很平和的文體。縱觀《古文觀止》及現代那些散文大家的作品,如朱自清、冰心、巴金、季羨林等的散文,都是循循善誘,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口吻在與讀者交流,沒有盛氣凌人的架勢。梁實秋有一篇談《懶》的散文說:“懶不是不可醫,但須下手早,而且須從小處著手。這事需勞作父母的幫一把手——小處不懶,大事也就容易勤快。”講得多么平易、樸實啊!如同一位長者在同你談心。平等、平實,才可親、可信。如果總是喜歡居高臨下,常常擺出一副我怎么樣怎么樣,不是平等交流,讓人家看了不舒服,效果也不會好。其實,當下有些作品存有傲氣,是文風問題,也是一種浮躁心理的反映,同樣不利于散文事業的健康發展。
【寫散文的三個禁忌】相關文章:
寫母愛的散文07-15
張愛玲寫的散文精選10-05
寫陶淵明的散文05-16
寫雪的散文06-05
寫愛情的散文07-01
冰心寫母親的散文08-26
關于寫母親散文09-28
寫人散文《大哥》06-16
有關寫風水的散文09-07
名家寫時間的散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