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鄉的元宵節散文
元宵節的味道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愈發撩人,這或許是她的華麗轉身!想到元宵節就滿心歡喜,因為不僅可以吃到圓圓甜甜的湯圓,還可以徜徉在燈火流蘇的童話世界中。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家鄉的元宵節散文,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家鄉的元宵節散文
我非常懷念小時候鬧元宵的時光。家鄉有句俗話,“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元宵節就是要很熱鬧的。
元宵節鬧花燈。孩童最高興的事就是吃過晚飯后提著花燈找自己的小伙伴。二十年前經濟條件都不好,所謂的花燈,大多不過是自己用酒盒子制作的,挖成各種形狀的空洞,用透明的帶有圖案的塑料紙貼上,再用泡沫鑿個洞安裝蠟燭,當做底座,用一根繩子穿上,找根木棍做把手,就是一盞燈籠,能夠玩上一個晚上。那時候也有塑料的成品燈籠,但是我覺得暗淡,不喜歡。最豪華的就是裝電池的現代花燈,有的還帶有音樂,比較流行的是《渴望》的主題曲。那會兒電視劇《渴望》熱播,賢惠善良的劉慧芳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如果有誰提著這樣的花燈在村里諞,其他人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這可是最高級的玩意兒了!
對于元宵節吃元宵的記憶我倒是很模糊,因為我向來不愛吃那東西,甜的膩人,我不喜甜食。但是元宵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會蒸干菜包子,有干薺菜,有干豆角,用肉和餡,出鍋后特別香。干菜本身蘊含的菜香和肉的膩人的香正好中和,相得益彰。那天的包子也不是圓形,而是半月形的,就像是大號的餃子,家鄉叫“角子”。這種習俗從何而起,有何寓意,我倒從來不得而知,老年人也說不出為什么,只說是老輩兒傳下來的。
在蒸包子的同時會蒸面燈。十二個或者六個,分別象征一年和半年。面燈必須用沒有發酵的面制作,否則無法成型。面團摶成品茗杯的`形狀,邊緣還捏一圈花邊兒。出鍋后,老人會看看燈的情況,如果哪盞面燈有水,說明哪個月會有降水。用火柴或者牙簽做燈芯,一頭纏上棉花,栽在燈里,倒上油,就可以點了。如果家里有人屬龍或者屬蛇,還要蒸相應數目的龍燈。家鄉人認為蛇是“小龍”。這個習俗我也不知其寓意。點著的面燈要拿到每個房間去照照,犄角旮旯都要晃一遍,說是這樣家里不鬧蚰蜒。等到面燈油盡燈枯,看看燈芯爆裂的形狀,家鄉人據此會得出今年豐收的是大豆高粱,還是小麥。我那時便不以為然,直呼迷信。是迷信嗎?與其說是迷信,倒不如說是莊稼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期待。
今年,我家元宵節也蒸了六個面燈,奶奶去世后,時隔多年,再次見到面燈。家鄉有個風俗,家里有人去世,三年內不能蒸面燈,但是別人送的可以點。今年有些新奇,卻沒有了點燈的童心,更沒有興趣看油盡燈枯后燈芯的形狀。村民多是如此。如今沒有多少人種莊稼了,村里的田地也都被承包了,還有的被開發成了小區和公園以及廣場。城鎮化的速度非常驚人,每年回家都會感到一絲陌生。小孩子倒是還有提花燈的,但是絕對看不到一個孩子提著自制燈籠,都是電子的。現在的孩子,保不齊都不會自己做。一零后這一代完全是在電子產品的陪同下成長的,他們沒有體會過鄉村生活的童趣,也沒有機會。
元宵節那晚,煙花燦爛,一盞盞孔明燈,載滿人的愿望,慢慢悠悠飛向遼闊久遠的夜空。那一晚,很多人都在觀賞絢麗的煙花。我在房頂,仰望夜空,一輪明月照天心。
篇二:家鄉的元宵節散文
我是非常喜歡過元宵節的。每年的正月十五,如果時間允許我都喜歡回老家過,因為在我的老家鬧元宵才是正月里的重頭戲,從正月十三開始,家家戶戶開始張燈結彩,大紅燈籠從頂樓一直一溜煙地掛到一樓,門外的走廊上掛滿了一盞盞精雕細琢的大木雕燈,到了夜晚這些燈全部被點得賊亮堂,光這些就足以把節日的喜慶渲染的一覽無余,更不用說還有那些閃爍的彩燈也不偷閑來湊熱鬧了……
上面的這些還都不算什么,在我們老家鬧元宵最熱鬧、最讓人盡興的就數那迎龍燈。龍燈在我的家鄉意味著神圣、節慶、吉祥,會給大家帶來好運,所以每次迎龍燈前,有把稻草窩成一個團點燃,準備去迎龍燈的人從火上跨過驅除邪氣,以自己神圣干凈的軀體去迎龍燈的習俗。龍燈的頭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龍的樣子,然后用白紙糊上,彩繪上龍的花紋,把龍頭、龍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與傳說中的龍一樣。龍身是由每家每戶的板凳燈組成,每橋板凳燈上扎兩個非常漂亮的花燈,上面還點綴著美麗的插花呢;當然板凳燈也有很簡潔,簡潔的就只有兩個清一色的燈籠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燈籠組成,當燈亮起來時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當夜幕降臨時,在鑼鼓的喧天聲中,在煙花爆竹的嘭啪聲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聲中,龍燈緩緩起舞了……龍燈所到之處,人們都蜂擁相迎,眼中到處是煙花所閃過的美麗、那些騰空而起的的`煙花把夜空裝扮的異常繽紛妖嬈;耳中到處是鞭炮的劈啪聲、鑼鼓的喧天聲、人們的歡笑聲;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煙”味,空氣中到處傳遞著人們的幸福、興奮、開心……
龍燈就在人們這樣的期盼中開始表演了,在那筆直的街道上開始了“拉燈”,“拉燈”就是龍尾想要當“老大”,不愿意跟著龍頭走,所以倒轉過來往回跑,迫使龍頭往回倒,等龍頭反映過來是怎么回事時,當然不愿意放棄做老大的機會啦,就會使出所有的勁繼續往前跑,這樣一來拉鋸戰就展開了,哪邊的人力量大,哪邊的人跑得快,龍就往哪邊游動,隨著龍燈來來回回的游動,鑼鼓鞭炮在邊上不停的湊熱鬧,龍燈越拉得歡,鞭炮也越放得歡,鑼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戰場上的戰鼓在擂動,人們也笑得更歡、哄也起得更帶勁……有些時候由于人們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龍燈中間可能被拉斷了,而兩邊的人們還在往各自的方向飛奔,等到龍頭發現自己的尾巴不見了時,龍頭只有放下架子在鑼鼓嗩吶聲中回頭尋找自己的尾巴歸隊,這個時候龍尾就象一只斗贏了的公雞似的,神氣地等著龍頭用鞭炮和鑼鼓嗩吶去賠禮道歉……一直到迎龍燈的人們跑累了,龍燈才緩緩的繼續前行,遠遠望去那蜿蜒的龍燈真的就像是一條游動中的龍,隨時準備騰空舞起。
龍燈的精彩不僅僅“拉燈”,更精彩的還有“偷燈”和“賽高”。當龍燈到了比較寬廣的操場上時,龍尾就悄悄的把龍頭圍在了操場的最中央,而龍頭發現被包圍時當然是想突圍了,所以就試圖著左沖右突想沖出重重包圍圈,這就是“偷燈”。正當這條龍燈在這邊突圍時,恰縫來了另外一條燈,這個時候“內戰”就暫時被擱置在一邊了,兩條龍之間就展開了“競美”比賽,當兩條龍的龍頭迎面相聚時,迎龍頭的人們就盡量把自己的燈高舉,比賽誰的龍姿態更高昂,這就是“賽高”。由于我們是在鎮上,過元宵時幾乎每個村都有龍燈,所以經常是好幾條龍在同一個操場上“短兵相接”,記得最多的時候是九條龍在一個地盤上盤旋爭奪,那一個個高昂的龍頭此起彼伏,讓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絢麗的燈把那黑夜幾乎折騰成白晝了,整個操場就只看見一片旋轉的燈光……那燈旋轉著旋轉著,把人們所有的歡樂、把整個元宵都帶進了那旋轉而開心的世界,把人們帶進了燈的五彩繽紛,帶進了歡樂的頂峰……
我們家鄉的元宵節不僅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就是山上也會被一盞盞紅紅的燈所裝扮的,那是后輩在自家的親人墳前點亮的燈,那是邀請已逝親人一起欣賞一起鬧元宵的燈,那是思念親人的燈……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是否是很熱鬧呢?
篇三:家鄉的元宵節散文
年過了,元宵節到了,假期結束了,我們又要上班了。離開老家,奔向四面八方。濃濃的鄉愁,永遠有童年的守候。
那充滿膠東風情的平房,雖不似樓房般挺拔,卻也有自己獨特的'溫情。多少人期盼著在門上貼上大大的“福”,不小心貼倒了,也會很開心來句“福到了”。那紅紅的春聯,帶來一年嶄新的面貌,你是否還如同小時候般挨家串戶的看春聯、數對子,“躍馬迎春春風撲面,抬頭見喜喜氣盈門”,“出門求財財到手,居家創業業興隆”。
鏗鏘的鑼鼓,歡快的舞步,大秧歌扭起來,過年就是這么熱鬧。
點煙花、放鞭炮似乎也是過年時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部分,不管男孩女孩,圍在一起,堵著耳朵聽著鞭炮噼里啪啦,“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聲中,送走一年迎來新的一年,孩子們長大一歲,而老人們也又年老一歲。
只有元宵節才燃放的花火,招遠人叫“解悶兒”,有意思吧?想起自己的童年。環保宣傳語 打凍、炸面魚、掛族譜、掛燈籠、放煙花、扭秧歌、看大戲。這些充滿年味的傳統民俗千百年來一直在延續著。
不知你是否已離開家鄉,又踏上奮斗的歸程,鄉愁將是你永遠的守候和牽掛,它將在心靈深處永遠陪伴著你。愿你新的一年在奮斗路上可以給自己點時間享受日出和日落,多給老人打個電話,多回家看看。加油!
【家鄉的元宵節散文】相關文章:
家鄉經典散文08-30
寫家鄉的散文10-12
我的家鄉散文10-06
家鄉的路經典散文10-25
我的家鄉經典散文08-24
家鄉飯經典散文10-27
離開家鄉-散文08-16
家鄉春天散文09-24
離開家鄉散文05-08
描寫家鄉的散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