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描寫非洲的散文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陸。它形如一個巨大的不等邊三角形,南窄北寬,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和大西洋環繞四周,沿海島嶼不多,最大的島嶼是馬達加斯加島。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描寫非洲的散文,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描寫非洲的散文一
從前教書的時候,我很喜歡和學生們討論早餐都吃了些什么,問他們知不知道自己吃的東西來自什么地方。比如面包,它用的面粉當然來自麥子,但那些麥子又是哪里生產的呢?其實,即使雞蛋、火腿、牛奶和黃油這些最不起眼的食物,也都各有身世。什么是全球化,答案實在無須外求,我們的飯桌就把我們和全世界不同的地方聯系起來了。
想象一下,這些食物曾經漂洋過海,曾經是某頭豬的大腿,曾經在某片土地上茁壯生長,如今就要進入我的身體,天地萬物之因緣巧妙,莫過于此。但是這種關于食物來源的想象,也不宜過于浪漫,只要把人的因素放進去,整條食物鏈頓時就有血有淚了。
在香港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已經讓“公平貿易”四個字不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了。如今大家都知道,那些每天辛勤工作把我們喂飽的人,很可能他們自己就得餓著肚子工作。假如在冬天,你想喝一杯熱巧克力,暖暖身子好出門抵御寒風。這時你可曾想過,非洲的科特迪瓦有這樣一個家庭:孩子在晚上不能讀書,因為沒有電;媽媽病了,卻看不起醫生;父親每天勞動超過10個小時,但是只吃兩頓飯。這是一個在可可農場工作的典型家庭。隔在你這杯甜美暖香的飲品和這個貧苦家庭中間的,是賺取超過九成利潤的跨國食品公司。
“公平貿易”運動針對的,就是我們食品鏈中不公平的貿易現象,它一方面向大型企業施壓,要它們把更多的利潤分給那些真正生產食物的農民;另一方面干脆自己下海,與第三世界的農民成立合作社,自行包銷公平食品,保證農民有更好的收入。這場運動在十多年前開始的時候,只不過是個小眾的良心事業,提倡大家去買稍貴一點的公平咖啡和公平香蕉,這對于第三世界的貧農而言,要比給他們捐錢來得更實際。但是當年公平食品的種類少,質量也不一定好,跑去找家專門賣公平食物的小商店,圖的就是心安而已。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歐洲的消費者對印著“公平貿易”認證字樣的產品越來越歡迎,公平食品走出小巷里的專賣店,堂而皇之地走進了大型超市。在輿論的壓力下,連星巴克和麥當勞的.子公司也都開始售賣公平咖啡與公平巧克力。
斯里蘭卡有個叫Sivapackian的茶場工人說:“一年以前,我們的房子里沒有電,整個村子里的人都在想從哪里可以找到錢來通電。然后‘公平貿易’來了,它借給我們一筆基金。現在有電了,我的孩子在晚上可以溫習功課,早上我可以替他們熨衣服,更妙的是我們可以用電爐去煮食物。”食物永遠要講究質量,生活的質量。當你早上起來泡一壺紅茶、翻開報紙的時候,想到為你采摘茶葉的這家人不用啃干面餅,而是也能吃上一頓熱飯,這個上午你會不會過得更美好呢?我們希望飯桌上的東西是有質量的,也應該希望那些把它們生產出來的人同樣能過有質量的生活。
描寫非洲的散文二
“納米比亞,是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國度。”這是帶領攝影師團隊深入納米比亞,連續數周進行深度創作的攝影家鄭良發,接受本刊采訪時的第一句話。他說:“任何詞匯,都難以充分形容那段奇妙旅程上的美麗與風情,因此我只能這樣簡單地感嘆……”
如果說,非洲大陸是披在地球上的一塊絢麗頭巾,那么,納米比亞絕對是其中色調最豐富的圖案:浩瀚的大西洋依偎在延綿的海岸,帶來綢緞般的藍色柔情;海浪的沖刷將海岸打造得千奇百怪,恍若妖怪幽靈,恐怖而鬼魅;千百年本格拉寒流和干燥的南風日夜交替,將海岸上的一切都風化為細沙和粉末,蔓延成一片動人心魄的紅色沙海……
但是,蒼涼并不意味著一無所有。大自然只是在用某種特殊的方式,向我們揭示著偉大的造化秘密。這些秘密埋藏于納米布沙漠中,雕刻在頹廢方丹的巖石上,凝固在骷髏海岸的.殘骸與蜃景之間……
從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漠沙丘,到骷髏海岸從未磨滅的鬼魅,大自然在納米比亞雕刻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曠世美景,為蠻荒與蒼涼做出了最精彩的詮釋。在占了納米比亞國土面積四分之一的沙漠中,紅色沙流妖艷似血。隨著太陽的軌跡和光線的變化,沙流的顏色也不斷變幻,配合著形態怪異的枯樹和沙丘,帶來一種宛如隔世的荒涼之感。它或許沒有撒哈拉的浩瀚,但它有世界上最變幻莫測的多彩沙丘,有壽命超過千年的草本植物,還有巨大的星形山脈,以及干涸的鹽田自然風化而形成的絕妙紋理……而在非洲大陸上,野生動物是永遠的主角。納米比亞雖然沒有肯尼亞動物大遷徙那樣的震撼場面,但野生動物的多樣性毫不遜色:從犀牛、大象到獵豹、獅子,從猞猁、豺狼到各種羚羊,當然也不乏羽色各異的鳥類,大的有在平川上奔跑的駝鳥、在藍天翱翔的禿鷹,小的有袖珍的伯勞、金絲雀……由于它們大部分生活在遠離人類活動的區域,因此顯得更為自由、野性。攝影團從首都溫得和克出發,感受人與動物的共存和斗爭;在埃托沙,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與這些自然的精靈親密交流;當乘坐飛機飛越沙漠與海洋時,攝影團從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領略到了生命的自由帶來的震撼。
除了宛若蠻荒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珍稀野生動物之外,這片奇幻的土地也記述了無數子民的傳奇故事。從15世紀開始,為了逃避殖民掠奪帶來的災禍和戰亂,許多部族退守叢林,棲身于納米比亞邊遠的、未被破壞的原始環境中,慢慢被遺忘在現代文明的視線之外。時至今日,有些部族依然保留著一部分原始而野性的生活習慣,成為非洲大陸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17世紀,辛巴族人為了躲避戰亂,從安哥拉高原遷徙至納米比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如今,他們依然維持著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習俗,這就是聞名于世的“紅泥人”。
還有一些從更早時代走來的種族,同樣遠離現代文明。納米比亞的沙漠地區大多因為缺水而不宜居住,但依然有一個族群生活在其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布須曼人,也叫“叢林人”。他們隨著季節的變遷,追隨動物的遷徙路線而扎營暫居,因此他們依然是納米比亞各族中唯一沒有傳統領地的族群。
大西洋的洋流和從印度洋吹來的海風,一熱一冷地擁抱著納米比亞所在的西南非洲,無數歲月雕琢,創造了奇特的生態景觀和原始民俗文化。在采訪的最后,攝影家鄭良發深有感觸:“如果想見識地球上最原始的生態景觀,最好的選擇就是去納米比亞;如果想要了解人類最原始的生活狀態,那么一定要到納米比亞……”
【描寫非洲的散文】相關文章:
描寫母愛的散文07-16
描寫桃花散文08-27
描寫家鄉的散文08-02
描寫雪的精選散文08-19
描寫大雪的散文09-15
描寫勞動散文09-23
描寫風景的散文06-17
描寫老人的散文08-09
描寫愛情的散文精選06-03
描寫美的經典散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