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孝的優美散文

時間:2023-07-07 10:06:37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孝的優美散文(精選2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散文吧?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那么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完成一篇優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孝的優美散文(精選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孝的優美散文(精選20篇)

  孝的優美散文 篇1

  “百善孝為先”。孝是給父母端上的一杯茶,孝是對父母的一句問候,孝是陪伴父母的每一刻。孝,其實就是生活中,我們為父母做的點點滴滴。孝乃為人之本。孝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 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尊守的行為。

  從小,我們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下成長的。隨著時間慢慢長大的我,為能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心里特別的開心;沒次聽奶奶夸我的按摩手法非常棒,力度拿捏的剛剛好,心里就特別的美啊!守禮儀、尊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由古至今都是如此。

  古時有漢文帝劉恒,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古人如此之愛父母,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我們雖不能“恣蚊飽血”,但我們總能“扇枕溫衾”;我們雖不能“鹿乳奉親”、“臥冰求鯉”,但我們總能為父母端上一杯茶。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唱”出了父母心中流露出的寂寞之情。應該多陪陪父母,讓父母感受到他們的兒女在身邊,很安全。這是孝。因為這樣的話,他們才會有安全感。每個老人家都像小孩一般,讓家人疼愛、關心,不想孤單。

  要記住:常回家看看!父母需要你們的陪伴。陪伴,可能只是短短的一段時間,但對父母也是珍貴的,那也是一種愛的表達,孝的表達!

  孝的優美散文 篇2

  一個人,善良不善良,首先得看他對他的父母好不好。如果一個對父母都不好的人,卻常常高喊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中國人不會相信,外國人也不會相信,連鬼都不會相信。

  孝敬是晚輩對長輩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愛,是做作不出來的。另外,孝心的一個特性就是它的單向性。有人說,我對我的孩子很好,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父親,或者說我可能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即便這樣,和孝心也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于下一代的好,對下一代的關愛,雖然你可以說你主觀上是無私的,但是,客觀上,不用辯解地和私利難以分開,畢竟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是能夠有回報的。

  由于孝心的單項性,也說明了孝心的毫無私利性。父母還不是太老的時候,對父母好,對父母充滿孝心,也許還有說不清的目的性,因為那時候的孝心畢竟還可以得到父母的更好回報。其實那時候的孝心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孝心。

  可是,如果父母已經是耄耋之年了,還能對父母悉心關懷,那才是真正的孝道。因為年邁的父母——————特別是那些毫無收入的父母已經對他們毫無利益可言。

  這樣看來,真正的孝心是絕對無私的。一個無私的人才能稱為善良的人,或者說,善良的人必然無私。一個不孝的人,一個對于父母都不善良的人,對于別人,對于周圍的人是不可能善良的,即便是表面的善良也是有深層私心雜念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孝心的定義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現在的時代離開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已經很久很久了。孝心的最大表現是對于老人的精神關心,而決不是僅僅滿足于父母的吃和穿。換一句話說,精神的孝敬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精神孝敬在孝心中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了。比如給父母打個電話,多多看望父母,常常陪父母走一走,是當代孝敬最核心的問題和關鍵所在。有些人以為父母可以吃好穿好,就萬事大吉,這其實是十分片面的`,也許一天甚至一個小時的陪同比給父母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還要重要幾倍、十幾倍。

  孝敬不孝敬,鄰居看得見,親人看得見,當然,善良不善良,旁人的心里也是明鏡似的。百善孝為先,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更加突出孝道這個根本。也許突出了孝道,小悅悅那樣的事情就會少些,像那些肇事逃逸的事情也會少得多,爾虞我詐的事情會更少些,因為不管時代怎么變化,孝道始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之所以興旺發達的理由所在——————不孝道的人,何以為人,一個連人都算不上的行尸走肉,還怎么辦得起事業?更不要說成就偉大的事業。

  大家都來喊一喊,“百善孝為先”。

  孝的優美散文 篇3

  前言: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弟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佛曰:兒女與父母是有直接而密切緣分而來的,沒有緣分,求兒女求不到的。古時二十四孝感動天,美名傳頌至今,銘記心,怎敢忘。孝敬父母和長輩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與傳統。靜夜,獨坐,品一曲老歌《念親恩》,親切而心不能平。天地間,有一種愛最無私,博大深沉,卻常常讓人忽略,這就是來自父母的愛。人無論高低貴踐,生命都是父母所給予。

  一輪明月悠悠云中走,匆匆幾十春秋,念家中雙親已白頭。歲月流逝,感恩父母,讓我們懷著一顆熱忱感恩之心對待父母,向他們盡孝!我們從哪里來?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父母用淚水與幸福的笑容迎接我們來到世間。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父母身體因操勞已變得一年不如一年。感恩中,人生最是不能忘懷父母恩。

  父母歷盡千辛萬苦,盡責盡心養兒,嘔心瀝血,望子成龍,一生操持家庭,一心都為兒女們,把我們養長大不容易,看天下,最親莫過天下父母親,最美莫過天下父母心。一個有良知,有道德,說嚴重點!有人性的話,尊敬父母,孝敬父母,贍養老人,養老送終是我們的一種本份,一種孝心,一種義務,一份責任,是義不容辭,合情合理的。

  近來感觸良多,一個父親不遠千里來到兒子家,不是享清福,而是給兒子帶孩子。可卻因無謂矛盾被身為公務員的兒子狠打,撕破衣服及咬傷,看著那老父在鏡頭前傷感落淚,我的心很痛也很氣。所謂虎毒不食子,奈何朗朗乾坤下卻生了只披著人皮的狼。退一萬步,即使老人家生活中有什么過失,試問誰沒有過錯?更何況生恩養恩重于泰山,沒父母哪有你的今天?請問這位公務員,你就不怕遭天譴嗎?你就不怕你將來的兒子長大也會這樣對你嗎?所以,注定你的行為是要遭到萬人譴責與唾罵的,是不值得原諒的。在公,你損壞了公務員形象,在私,你身為人子,未盡孝道居然打起老父,你確實豬狗不如!

  人之初,性本善。在當前這個人文進步,經濟騰飛的社會里,老難養,老不養,道德的'缺失與良知的泯滅,確實讓人可恨可嘆可氣。身處這個充滿競爭的年代,物質的富有往往成為衡量一個人財富的標志性指標,但物質的富有也未必能讓你享用一生,而真正能夠受用終生的,是父母給予的、一生都享用不盡的財富。人品,人德,人心,人性的修養與品性尤為重要。父母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最大的慶幸與幸福就是還有父母可孝順,跟兩個老人坐下聊聊天,問個安,吃頓飯,洗個腳,其實,父母要求的并不多,只要兒女們身體健康,事業有成,家庭美滿,有空多陪陪他(她)聚聚就滿足了。

  記得幾個月前夏天,開車街道上,見一老婦人撐傘癱坐路旁討錢,觀顏察色以及見她身上衣衫整潔,感覺不是一個乞丐,為何淪落到街頭要錢,好奇心與同情心驅使我停車詢問,等我拿了點錢給她后,我問為何天這么熱要在路上討錢,一聽我真的氣炸。老人家說她今年七十八歲,因兒子和媳婦經濟條件有限,把她趕到老房子一個人住,生活起居飲食全無人照料,跟兒子要錢生活治病,總推托經濟拮據有孩子要養,沒錢給老人生活,無奈之下她只能頂著烈日,拖著駝了背的病體出來乞討。說完老人淚從悲來,說了句:含辛茹苦把兒養大,成家立業,以為養兒防老,能養老送終,到頭來我還不如養條狗。聽此言,見此狀,我買了些吃的東西交給老人,也再掏了些錢,勸她離去。望著她步履蹣跚艱難的背影,此景確實令人心酸感嘆!憶古時,有二十四孝第十三章漢朝郭臣為母埋兒的故事,嘆今朝,禽獸兒逼母路邊乞討枉為人子。可唾,可恨,可氣之極。

  如今,為人父方知父母難,為人父母是甜蜜的,為人父母也是艱辛的,這個滋味只有過來人才知道。其實,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上有雙親可孝敬,間有愛人情相悅,下有兒女繞膝行。簡簡單單一個團聚,一份親情,一份和睦,一份融洽,是顯得那么的珍貴。有句話說得好:老人如小孩。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父母在愛我們,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去愛父母。當人生如水一樣沖涮了高原與平原,由小溪匯入江河、沖進大海的時候,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胸懷,什么叫包容,什么是接納,什么是保護,什么是照顧,什么是孝心。

  如果你還是啃老族,如果現在的你還在當單身寄生蟲,或是已婚雙料或多料寄生蟲?請多留意自己的父母,請多關心和照看他們正在逐漸老化的過程,別忘了花多點時間陪陪爸媽,多盡點孝心,讓他們少操一份心,多省一份憂。我想,這是你應該做的,也一定能夠做到做好。人的血液在無限的傳遞,愛的回復卻顯得稀奇。物質時代,我們把精神,金錢,感情不計成本的投給了孩子,卻總是找借口沒有時間看一眼年邁的高堂,盡管心存負疚,卻總能給自己一個堂皇的理由!都在說忙和累,可是,我們為什么不再拿出給孩子一樣的愛向自己的父母傾注?給父母一點對孩子一樣的愛,也讓我們的心再回眸的時候不全是空空的懺悔。當我們在用語言表達我們對父母愛的時候,其實我們不知道什么是愛。愛是沉重的,是需要責任,需要給予,需要的是無聲的行動。愛,不要輕易說出口,因為在值得你付出愛的人面前,這樣的表白是世界上最蒼白,最沒有內容的一句話。

  人生百態,社會聚焦,一個血淋淋,赤裸裸的現拍視頻畫面入眼,真是喪盡天良!吸毒兒因毒癮發作,跑到父母維持生計的路邊攤要錢,因家早被吸毒兒子掏空,根本沒錢,沒了人性的兒子惱休成怒,不管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老母如何勸說,操起菜刀把親生母親活活砍死,老父見狀上前救命,奈何被喪心病狂的兒子按在路邊水溝,連頭都給活生生的砍了下來。一場毒禍!親生兒如魔鬼般親手砍死了親生父母。場景觸目驚心,不可思議!

  有些記憶不堪回首,有些現狀卻難以改變,面對有些富二代靠著父母辛苦打下的江山任意揮霍,擺闊,攀比。到底是溺愛過度還是從小教育的缺失?從小優越的條件造成了對生活對父母的無限依賴,而且隨著計劃生育夫妻只生一個的現狀造成了把孩子視為稀世珍寶,把孩子們都培養成溫室里的花。以前父母省吃儉用養育孩子的思想在如今變了質,在孩子未有自立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時候過度呵護和無限滿足,為了無謂的溺愛與臉面,令到如今孩子的生活抗風險能力和尊老愛幼的思想變得墮落與缺失。想想后怕,一代傳一代,一代不如一代,小至家庭,大至民族命運全交在下一代手里,國家興亡,教育有責。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對孩子也要教育有方,從小教育孩子該從人心,人性,人德,人義,孝道,為人,做人培養起。中國五千年文化道德百善孝為先的傳統不能忘,養兒容易教兒難,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人人想,莫到頭來一場空。話說回來,如今社會壓力和生活壓力的繁重,很多家庭確實存在獨身子女贍養老人難的問題,這就要靠社會制度對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問題給予加速完善與發展。

  最后謹以簡摘《百善孝》與全天下兒女們共勉: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為人子女應孝順,不孝之人罪滔天。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天地重孝孝當先,孝敬父母如敬天。親由我孝壽由天,生前能孝方為孝,死后盡孝枉徒然。百行萬善孝為先,當知孝字是根源。

  孝的優美散文 篇4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辭長作嶺南人”。這些年,每到荔枝紅艷艷的六月,品嘗著荔枝的鮮美的時候,總能想起這些優美的詩句來,也往往能想起童年的一些事來。

  童年的我們的那一代人,要吃到荔枝,并不像現在的孩子那么容易,想吃荔枝,就得在荔枝成熟的日子里,每天起得早早的',飛快的跑到荔枝樹下,撿些熟透了或蟲咬了從樹上掉下來的荔枝。有時也怕黑,因此,我們老是盼望著刮臺風!臺風來了,把樹枝都吹斷了,荔枝自然的就都掉下來了。我們呼喚臺風的時候,荔枝樹的主人家的人都會罵!

  還有另一種方式可以吃到荔枝,就是等樹主人摘荔枝的時候,去樹下撿偶爾掉下來的荔枝。等樹主把荔枝摘了,我們就爬到樹上去搜那些沒被樹主發現而留下的荔枝。不過,爬上樹和偷人家的荔枝,都是會挨父親、母親爺爺等長輩罵或打的!因為,長輩們都擔心孩子們從樹上掉下來。而偷,那是最不能寬恕的,因為當時的人的思想就是純得容不下偷的行為!

  撿荔枝回來了,洗好了,每個孩子都會把最好的荔枝留給父母或爺爺奶奶,自己吃些爛的或蟲駐過的,然后就悄悄的去學校了。記得有一次,我瞞著大人爬上樹去摘余留的荔枝,摘了一個大的,心里就想著,這個留給爺爺,那個留給爸爸……然而,從樹上下來,一摸褲袋,才發現原來褲袋爛了個洞,只剩下一棵荔枝,那些都掉了,被其他小朋友撿去了,到現在都懊悔不已!白忙了不要緊,主要是沒有剩有大的好的給父母!

  這些年,到荔枝熟了,往往買很多回來吃,因為母親和兒子都喜歡吃。兒子要吃荔枝,母親或他們的那些叔叔們就給他們買,他們自然就沒有了我們當年要吃到荔枝時的艱辛。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每次吃荔枝的時候,他們都懂得挑大的給他們奶奶,還說留下這些大的給遠在廈門的爸爸媽媽!荔枝,在我們的家庭里,它們就成了孝心傳遞的使者。兒時的我們,現在四、六歲的兩個兒子,不用人教,在內心里都懂得孝順,這也是荔枝帶就的一種美吧!

  今年的荔枝又紅了!我們想兒子了,兒子們也想我們了!

  孝的優美散文 篇5

  先說孝道,這里的道就是道理,這里的理就是天理。父母從小到大,含辛茹苦,養育之恩深似海,有恩不報,天理難容。贍養老人不能以父母不自覺的偏愛,生活坎坷的失誤及無奈而弱化。更不能以自身的貧寒而拒絕,否則就是大逆不道,無道便是逆子。我們見過許多的家庭糾紛,都是源于利益和財產得到的多寡來界定自己的贍養義務和責任。而且大都振振有詞,誰誰誰得了多少,誰誰誰怎么樣,我又如何,不贍養似乎理所當然。錯,不贍養就是不道。父母有養育你的責任,同時你就有了贍養的義務,義務和責任都是道,都要遵守,而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法律的調整和解釋那是政治層面的事,和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形成的考道無關,與財產的劃分、收益的多少無關,只與孝道有關。

  再說孝敬,這里突出的是一個敬字。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也許盲從了一點,但是點出了孝敬的核心內容。大不敬不行,小敬也不行,大敬為上。雖不能一家之主,獨斷專行,底線也應為父為父,子為子,切不可犯上作亂,沒大沒小。你官升三品,才高五斗,腰纏萬貫,在父輩的面前也要畢恭畢敬,就算父母窮困潦倒,百病纏身,官司纏身晚輩也要敬之十分。決不能,一朝飛黃騰達,春風得意,就看不起曾經含辛茹苦的母親,看不起勞苦背駝的老父。父母就是父母,成親時都要三拜高堂,就是彰顯一個敬字,娶了媳婦忘了娘的事不能干,干了遭世人恥笑。

  三說孝順,只有順了才稱為孝。這和簡單,父母高興,心情舒暢,延年益壽,整天笑容滿面,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生活不就追求這個嗎?有時子女們抱怨,我們這沒少盡孝,大房子讓他們住著,好吃的買著,錢讓他們花著,就是不落好。那是你不會來事,為什么有的子女也沒多少錢,也沒給父母多少物質享受,老人就高興,就說他好,因為人家孝順了,順著老人的心氣來,討老人的歡心。也許你買了一個大蛋糕,老人不屑一顧,別人買了一支花,老人樂得合不攏嘴。你領老人去了趟海南,回來就喊累,別人攙著老人小區遛了一圈,老人逢人就講,這孩子孝順。看著是虧了,其實也不虧,一順百孝,這還得學學。

  最后是孝心,從心里孝才是真孝。好多時候看不出子女心里是怎么想的,有的孝只有心里孝才能做到,否則光作表面文章給外人看,華而不實,關鍵時候就要掉鏈子了。常有人設問這么一個兩難的話題,婆婆和媳婦掉河里了你先救誰?怎么回答,救誰也不好使!這就考驗你的孝心了,說不說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的心里先救誰?有了這個孝心,才能在父母最需要你的.時候及時的出現,傾盡全力,傾其所有,否則,神馬都是浮云!父母的愛是大愛,沒有任何虛假的愛,一如既往的愛,全身心的愛。為了子女,可以含辛茹苦,任勞任怨,甚至割肝割腎。我們呢?只有用心的盡孝,才是大孝。

  我們年小時,父母就是榜樣,就是靠山,就是強者。寵著我們,教育著我們,扶著我們一步步的走向成熟。當我們已經足夠強大時,卻發現父母老了,由強者變成了弱者,由關懷者變成了被關懷者,當我登上人生的高峰時,他們卻開始駝著背往回走了。這時的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愛,需要我們盡孝。

  盡孝不僅需要明事理,懂尊敬,順其意,行愛心,更需要和父輩的溝通,需要我們的智慧,否則,你也許能做好,卻不能做的更好。我的一個鄰居在旁人的眼中談不到多孝,甚至有點不懂事,凈給老人找麻煩。本來住的不是太遠,卻每天把電動車騎到母親的小院里存著,來來去去的一天折騰好幾回。沒辦法,老人只好起個大早,買了早點等兒子。兒子呢,吃飽了,喝足了才去上班,下班后又把車推過來,然后走上十幾分鐘再回家。其實我們這里就有存車處,莫非就是為了省那么幾個存車費不成。

  可是不管鄰居怎么說,老人挺高興,受累起早的就是愿意,每天可以看到兒子,一早一晚的說說話,不高興才怪呢?這就是智慧,老人早起了,身體得到鍛煉,買早點也能多接觸社會,多少長點見識吧,何樂而不為呢!兒子也知道,每天的瞎折騰不但不輕松,反而更麻煩,為了老人高興,自己就高興,兩個高興加一塊,能說不孝嗎。

  我有個親戚更會來事,他是不缺錢的,甚至說還很有富裕,他卻每到周六周日的開車去市場賣鞋。什么鞋啊,老娘做的老虎鞋,一雙一雙的,布料都是踅來的下腳料,做工也談不到有多好,更沒有申請“非遺”的水平,賺不了多少錢,不過,至少不賠錢,玩的就是手工。我不說了嗎,人家不為錢,也沒什么成本,賣多少錢都是掙的。

  他老娘快八十了,也沒收入,就是從做姑娘時起就有手巧的美名,老虎鞋做的十里八鄉的首屈一指。得,這就行了,閑著也沒事,做起來看吧。這娘倆一商量,買賣也就開張了,一個做,一個賣,掙得是銀子,圖的是樂子。原來要是帶老娘去旅游,就她那個財迷勁,自己又不掙錢才舍不得呢。現在花自己掙的錢,走吧,玩去唄,那才叫硬氣。

  所以,孝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智慧,一門學問。為了我們的父母快快樂樂的歡度晚年,動動腦子,想方設法的給老人精神上的安慰。這需要用心去做,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做,持之以恒。這樣,還會發生子女之間為了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反目,惹得老人心臟病發作的不孝之事嗎。不要等到老人去世了,才吹拉彈唱的瞎折騰,哭天抹淚的做樣子,私下里卻為了遺產的分割暗暗較勁了。有意思嗎?這讓后輩們看出點毛病來,等你老的時候來個照方抓藥,后悔也晚了!

  這就是,孝道、孝敬、孝順,孝心,最后再講點智慧,這孝也就到了極致了,你就是孝子!

  孝的優美散文 篇6

  一小餐館里,簡桌上吃飯的農工,難得擺上瓶酒,點幾道家常,且談且聊,一時的滿足,加酒之功力,可謂飄飄欲仙了,且又有電視播著,熱歌勁舞的,似有路過天堂之感覺。央視一檔節目,叫什么《小不點,大能耐》,其一的梁蓉小姑娘,她孝侍病母,且臨危不懼,助親有方,感動得主持人淚光點點,咽語低沉,居然讓央視也敢說個中的苦難、無奈,但歸根結底的結底與一切的不公都遷怒于她逃離的父親,而把“孝心、愛心”捧得滾燙,于是她的父親遭到一番譴責!在坐佳賓多也潸然地流淚、悲咽地感慨著,末了,竟唱“望望頭上天外天”,以示鼓舞。難能可貴!臺下現場,眼皮軟的己哭的稀里嘩啦,擦淚不止,唏噓聲在電視機前都能聽清。回看餐館,也有唏噓者,更有流著淚吃面的,也難能可貴!忽然,一三十大幾的男士,蓬頭垢面衣著破舊,稱其為士,其實是高抬了。見他目盯熒屏,嘴角急抽幾下,便嗚嗚的號了起來,突然的撕心裂肺,滿屋人都為之驚愕,望著他涕淚如雨,望著他欲言又止。不過,識趣的他,還是迅速地離開了。人是走了,可疑問卻留給了在場的人,難道他是小女孩不負責任的父親,因逃離而愧疚才失聲?或他的家境與梁蓉家極似,觸景生情?或……?不得而知。但這哭,還是讓人同情了,還是沖淡了梁蓉的孝心,也顯露出對現實的失望。

  愛恨情仇是淚點的源,煽情生悲又使大多的人都不能免疫,遭糕的是會被傳染,多少都能落下幾顆淚珠。不過,這淚珠中有多少真情,有幾分演繹,只有哭的人自己知道。不管如何,這悲哭中的真情終至是珍貴。而鄉村新興起的“哭靈”,說白了,是給錢才哭的喪葬產業,即使嚎天動地,也不過是一場哭的演繹,可鄉下人最易見哭興悲,居然又推動了此方需求。

  去年,村里的唯一的包工頭的母親仙逝了,因之于有錢,喪事自然不同尋常,一則要章顯其孝,二則需要熱鬧、排場,以示自己的不凡與卓越。人有了錢,身份也見高漲,應酬自然比一般人多,母親喪事上,哭喪也自然無遐,于是請了專業人士代哭,以舉已哀,以示已孝。

  低沉的哀樂,藏青的拱門,白的.挽聯、白的幡,似乎整村都為之哀痛了。只是,一旁的熱舞勁歌別扭的讓人不解,大概是與時俱進受潮流的逼拶,或附近的喪事都如此,或本地稱的“喜喪”的緣故吧,至于為哪一條而如此,不得而知,真是“于今為烈”的“悲喜交加”。

  出殯那天,親朋、友人、鄰居自不必說,是要來的,也是必須要來的,民工是可來或可不來的,然而也來了,村鄉官吏也來了幾員悼念致哀,真是給面子。村婦野老聽說哀主請了人“哭靈”,也喜形于色,忙著湊熱鬧,當看客,一時間,僻村若市,車堵路塞,不可不謂場面之宏大。

  哭靈的是一女子,素衣白衫,且跪且行,于靈前行三叩九拜,含淚悲吟亡人生平之恩德,凄婉淺唱斷腸之哀歌“……大門掛歲紙,二門掛白幡,媽媽歸天去,兒女跪地上……”聲淚俱下的演繹,讓觀者無不動容,淚目不睜,讓哀主在竊喜之余也明加封賞,可謂情利雙收。誠然,伊的哭聲不假,眼淚也是真的,高潮處,淚水竟如斷線的珠子,劈哩叭啦的往下直掉,難能可貴,至于溶入了自已多少真情,代表了哀主多少孝心就不好說了!

  梁蓉命運是不濟的,孝心的確幫了媽媽,卻沒改變她苦難的無奈。如今上了央視,于是,人們感慨一番,流了一遍淚,被譽為孝心少年,隨即為現實社會所標榜了,危機也將轉為安逸。而僻村之富人,他的孝心行為,按規矩說能順理成章,如出于真情就無法恭維了,還將受人詬病。古人的“哭竹”“臥冰”,“嘗穢”與“埋兒”的故事,今天看來,至少是迷信的、謊謬的或不足取的,但那曾是以孝治國的標榜,如同今天宣講孝心人物異曲同功。而僻村富人的作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被追捧的!而這一切的有悖于倫常的孝心,在將來會漸漸淡去,漸漸的淡去,漸漸地湮滅。

  孝的優美散文 篇7

  自古中國人崇尚百善孝為先,好一個孝字,說起來容易,可要是做起來豈能是一個難字可以形容的!也不是一個難字可以概括的,要不然也不會有“床前百日無孝子”之說了。《紅樓夢》里的《好了歌》不是也一針見血地告誡大家:“世上都說神仙好,唯有兒女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心兒女誰見了”。可當今社會,就在我們農場,就在我們身邊,孝心兒女卻比比皆是。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長壽老人也越來越多,同時各種各樣的怪毛病也向老人們襲來,常見的是老年人中風,有的老人倒床幾年甚至十幾年,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就連翻身的能力也沒有。而老年癡呆,不但生活不能自理,還要時刻小心老人走失,照顧這樣的病人要多么大的毅力,要付出多么大的艱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一、沒有一句抱怨的兒子

  筆者的老鄰居劉老師兩老幾乎是同時倒下,他們家住沒有電梯的四樓,兒子媳婦為了照顧方便,為了常推老人出來曬曬太陽,找到一處離家不遠的一處小平房,每天忙著喂父母親吃飯,為父母擦洗,照顧父母大小便。也就是從那個時候兒子陳忠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特別是寒冬臘月,北風呼號,大雪紛飛,牛皮凌讓人舉步維艱,可兒子還沒有睡下,父親電話里一聲召喚,兒子披衣下床,從四樓一路小跑,父親要翻身母親要方便,二老要吃藥喝水。這一輪剛料理完兒子上床還沒有焐熱被窩,下一輪又開始了,一晚上如此這般來來回回好幾次,兒子根本無法入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終于有一天兒子也熬倒了,兒子突然從頸椎以下沒有知覺。這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真是滅頂之災,而且還不敢要二老知道,只說兒子有事要出去幾天,好在通過治療兒子慢慢恢復了。整整五個春秋,父親走了,剩下母親一人,這時的母親就是一個老小孩,只要兒子一個人照顧,女兒媳婦都不讓插手,就連那內衣褲也只能兒子洗,白天的三餐要按照她的習慣,半上午半下午單獨為她弄吃的,而且一頓飯下來最快也要一個多小時,每天天不黑兒子就開始陪著母親,劉老師本來就是一個很磨嘰很磨嘰的人,吃飯,洗澡,上廁所,一切操持完畢,最早也到晚上12點多了,就這樣劉老師一躺就是整整十三個春秋,最要命的是今年春節前夕,劉老師病情突然加重,不但不能翻身,就連語言能力也消失了,這時的病人情緒非常不好,脾氣壞極了,白天晚上兒子不能離開半步,就是兒子上廁所離開一會,母親也會大發脾氣,坐在椅子上陪伴媽媽兩三個月,就沒有沾沾床的邊,白天不能上班,晚上不能睡覺,就是鐵打的身體也難以承受,何況兒子身體本來就不好,兒子腰椎出問題,坐下難以起來,妹妹陳紅實在是心疼哥哥,怕哥哥又一次倒下,好說歹說接走了她老人家,兒子陳忠才可以暫時有了調息的機會。

  十三年如一日,誰也沒有聽到過半句抱怨,常常有人問起陳忠:“老天,這日子你是怎么熬的啊?”他就是淺淺的一笑,“唉,習慣了。”好一個習慣了!這一聲“習慣了”包含了一個孝心兒子對父母全心的愛,也體現了一個孝子對父母無私的回報,同時也是對那些不孝之子無聲的鞭笞,為如何贍養老人樹立了榜樣!

  二、我母親絕對不能上養老院

  張秀麗的婆婆在筆者心中是個通情達理而且干練的老人。可還不到七十歲竟然什么也不知道了,身邊的人也不認識了,不要說自理,還常常作出讓人啼笑皆非的事兒。在她還知道回家的時候,常常胡亂買東西,兒子媳婦給的零花錢買完后又到處借錢,所以她們還要常常幫母親還債,同時還要忍受不道德人的敲詐,因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借了這些人的錢。兒子不忍心母親一個人吃飯,但是媽媽竟然用筷子把所有菜攪個底朝天,她老人家特別不愿意洗澡,還把衣服一天中換下一堆,兒媳秀麗為婆婆洗一次澡就是一次大拼搏,她老人家不但不停地大喊大叫,還瘋狂地打鬧,每次洗澡盆不知道要打翻多少次,媳婦渾身也被婆婆揪得青一塊、紫一塊,而且舊疤沒好又添新傷。就這樣年復年,日復日,本來身體壯實的兒媳秀麗,現在可算苗條有余,她的朋友調侃說她,這比減肥有效果。兒子媳婦本來工作就忙,家里外面忙得不可開交,還擔心老母走失,只有請人照顧,可是沒有哪個保姆能忍受她老人家逮誰罵誰,兒媳的娘家母親因為心疼女兒,幫他們操持菜園,可婆婆逮住老親家不依不饒,破口大罵,娘家媽媽也是一大把年紀,氣得老淚橫流,可又無可奈何。秀麗的老公是兩弟兄,本來老母親是分給另一個弟兄的,老母在秀麗他們身邊已經生活習慣,她老人家還有點明白的時候,就說過不愿意去。所以至今兒隨母愿,他們還是自己親自照顧,無怨無悔。曾經有人建議,你們這樣怎么受的了,什么時候是個頭,不如把老人家送到養老院。可是兒子一聽非常難過,斬釘截鐵地說:“那不行,那就是讓我媽媽早死,絕對不能去,這苦我們自己受。”養老院再好也比不上自己兒子媳婦照顧得周到,母親只有在自己身邊做兒子的才放心!

  “養老院不能去,這苦我們自己受。”這樸實無華的話語,是真情的.流露,是感恩情懷最好的理解和詮釋,它承載一個兒子對母親滿滿的疼,體現一個兒子對母親沉甸甸的愛!

  三、他們領養我就是為這一天

  筆者的老表,是筆者老姨媽領養的女兒,老姨媽一輩子沒有生育,領養了表姐劉遠菊,領養時表姐已經十多歲,沒有上過什么學,來了就是姨媽的小幫手,長大后招女婿在家,二老長壽,活到近九十,可有十多年是二老相對躺在床上度過的,一個床上躺著兩個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一個個洗澡,一個個喂飯,這個翻身,那個小便,馬不停蹄,車軸轉,幾千個日日夜夜。

  老姨媽是個脾氣很怪的老人,十分不好伺候,飯菜必須單獨為二老做,首先要達到老人愛吃又咬得動、易消化的標準,吃魚的時候魚刺要為他們慢慢剔去,稍不留神姨媽吃到一個小刺,那就是表姐犯了大錯,姨媽不但大發脾氣,弄不好就絕食,來個幾天不吃飯。有一次姨媽突然要吃湯圓,可當時正是搶插的農忙季節,表姐實在忙不過來,晚一天才為姨媽磨湯圓,煮熟出鍋慢慢攤涼,吃每一個都先用自己的嘴試試,吹吹才送到姨媽嘴里,可是不小心有一個稍大的湯圓沒有涼透燙了姨媽,這下不得了啦,姨媽什么話傷人就說什么,而最使表姐傷心的就是那句:“到底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表姐為這句話偷偷哭了多少次。姨媽每天的大便不能排出,表姐要用手一點一點慢慢小心翼翼摳出。老人的房間盡管他們打理的很勤便,還常常推出來曬曬太陽,這么多年來,兩老人雖說沒生過褥瘡,可老人自身發出的那種體氣味道也夠人受的,沒有這樣經歷的人難以想象老人房間的那種刺鼻的怪味,無論你怎么收拾,怎么清除,都難以去掉,這種氣味可不是誰都可忍受的,當時表姐兩人也不年輕了,六十多歲還要照顧八、九十歲的臥床老人,那種艱辛不言而喻,知情的人無不為之感動,表姐總是說:“他們養我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只要我能管的好,我就不會放棄。”

  “他們養我不就是為了這一天!”為了這一天,他們付出了十幾年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一個領養的女兒,一個招來的女婿,為了養父母可以說是鞠躬盡瘁,試問親生兒女又有幾人能做得這么好呢?

  四、層出不窮的故事

  如今孝道已被淡化,沒有幾個人還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沒有幾個人還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古老的“鹿乳奉親、臥冰求鯉”的故事已是鮮為人知,可我們身邊感人故事卻層出不窮;筆者的同事余明慧已經退休一年多,用她的話說,一輩子沒有過二人世界,從結婚那天起,一直陪伴在公婆身邊,他們本來有一套很漂亮的的私房,可是不忍心父母孤零零的單住,處理了自己的房子搬到父母身邊,現代人誰都喜歡過自己的二人世界,誰也不愿意忍受老父母的羅里吧嗦,可他們不但一切生活習慣以父母為主,就是看電視也在客廳陪著父母,而且電視節目的選擇權永遠是婆婆的。她老公是個很瀟灑的人,公婆還能自理的時候,老公常常和朋友聚聚玩玩,可公公坐輪椅十幾年,老公沒有敢晚回來一回,婆婆年事已高,也一度中風,他們就把床搬到客廳沙發上,白天忙上班,晚上忙病人,老公本來帥氣的模樣如今看上去比同齡人老上好多,那滿頭白發滿臉滄桑記載著他那十幾年艱辛與磨難。說起來這一切不驚天不動地,可那細微中的真情,那平凡中的偉大,幾個做兒女的能比!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可到了實處兒子一點也不遜色。鄰居小趙母親股骨頭摔傷,八十歲的老母做手術時三個兒子媳婦無微不至,至今手術已經做了兩三年,老人已經可以自理,可兒子們還是不放心,他們天天有空就陪伴母親,而且老大天天跑去為母親燒火做飯。老母生日那天兒子媳婦孫子也讓老人浪漫浪漫,那滿桌的佳肴,大大的蛋糕,兒孫們慶生的歌聲,老人合不攏嘴的滿臉笑容,勾畫出一副子孝、媳賢、孫乖、老來樂的動人畫面。

  王明紅的老父是位老機務工人,今年九十有四歲,不但不能自理,頭腦也不清醒,兒子先他而去,只有大女兒和小女在農場,小女王明紅還沒有退休,照顧老人的重擔就落在大女兒身上,年近七十的大女兒老公已經不在,每天床上床下搬動老人就是一項大工程,何況老人吃喝拉撒要人侍弄,特別老人大小便不受控,一眼看不見老人就用手抓起大便到處撒。大姐不停地洗衣服床被,院子里嗮的像萬國旗,天氣好的時候還好點,要是陰雨綿綿,或者寒冬臘月,晾曬是個十分頭痛的問題,而且手常常泡冰冷刺骨的水里,那份罪又怎么受得了,實在難過大姐只有到小妹面前訴訴苦,可活還是照樣干,苦還是一個人吃,即使伺候老人再難,老人有點頭疼腦熱,兩姊妹也不敢絲毫怠慢,連忙送到醫院細心照料,從沒有因為老人太麻煩放棄過。這樣的日子已經好幾年,如今還不知道那天是個頭。

  一分場袁立襯的老父親早過古稀之年,可家中還有一個百歲老母,一個中風多年的老妻,兒子打工常年不在家,小閨女工作又忙,照顧老母,伺候老妻他老人家從早到晚腳不沾地,袁立襯的老父從原來的十指不沾陽春水,到家里家外一切家務從頭學,真是難為他老人家了。而且他那老母雖然年過一百,可吃東西一點不愿馬虎,老兒子天天想著花樣弄吃的,老人還是一百個不滿意。筆者有一天問起他老人家,老人搖搖頭一聲嘆息,那一聲深深長嘆,是一個古稀老人無數心酸歲月的傾訴,是一種對過往生活無可奈何的折射!

  這樣的故事太多,筆者無法一一道來。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人性使然,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有些人與這個傳統美德擦肩而過,漸行漸遠。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中華民族美德教育,“百善孝為先”的標語隨處可見,我們農場與時俱進,在社會大氣候的影響下,在農場黨委的倡導下,孝敬父母蔚然成風,大家以孝敬父母為榮,以不敬老人為恥,人們不比金錢多豐厚,不比權利多了得,“只將孝心與君比,愿做泰山不做塵!”

  孝的優美散文 篇8

  1995年,我懷著對美好婚姻的憧憬成家了。和眾多剛步入婚姻的人不同的是,我自打結婚開始就和妻子以及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我自己家里,我是老小,從記事起都處在被家人呵護的環境里,現在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奶奶,一時間手忙腳亂。好在我和妻子一直很默契,心里達成共識:一定要照顧好奶奶的晚年生活!

  奶奶年齡大了,吃飯的口味比較清淡、松軟。每天下班后,我都要一邊料理家務,一邊要顧及到奶奶的飲食習慣,做兩樣飯菜。那時,奶奶愛干凈,我就幫她洗衣服、剪指甲,帶她理發。她怕寂寞,我就每天抽出一小時時間,搬個板凳坐在她旁邊,聽她講那些過去的事情。有時,我的思想也會開小差,因為每天都在重復著同樣的故事。但是,我要讓她知道,我永遠是她最忠實的聽眾。我的工作屬于四班三運轉,平時妻子工作很繁忙,一有時間我就會帶著奶奶出去多曬曬太陽,到處走走轉轉。奶奶對很多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興趣,我都會不厭煩地給她解釋。

  記得奶奶有一次不知道從哪里拿到的肯德基的宣傳廣告,看到她孩子一樣眼饞的目光,我立馬攙扶著她一同去吃肯德基,肯德基的小姑娘小伙子們都用驚異的目光望著她,仿佛看到了外星人。看到奶奶愛吃,我就經常帶她去。

  孩子慢慢長大了,我的父母卻在悄悄變老。2002年,父親去世了,母親精神受到沉重打擊,很快冠心病復發。在醫院經過康復性治療后,回到家里基本離不開人照顧。照顧老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媽媽上了歲數,而且多種疾病纏身,由于并發癥的原因,特別不愛與人溝通,煩躁、抑郁、情緒波動很大,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都會引起她的不滿,給家人發脾氣。每當這個時候,妻子就會勸我不要和媽媽計較,多理解她。小烏鴉都知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時,將食物口對口地喂養年邁的父母,何況我們有思想的人呢!妻子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我們兒女應該盡孝心,讓老人健康和幸福!”

  這五年來,除了單位和家,醫院是我最常去,出入最頻繁的場所。母親多次病情復發和骨折入院,已完全離不開人照顧,我就給她喂飯、喂水、喂奶。為讓母親干干凈凈的不生褥瘡,我給母親翻身、拍背,妻子給母親擦身體、按摩。現在,這些工作我已經輕輕松松完成,不在話下了。多年待候老人,我得到了妻子的最大支持,她不僅給予我精神上的鼓勵,還身體力行,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做。雖然生活一波三折,妻子不離不棄、守護相助、患難與共,我特別感謝她。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心中有孝,心存感恩。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只要孝心永駐,讓孝老愛老成為不滅的長明燈,就能使家庭和諧美滿,使我們的傳統文化永續流傳!

  孝的優美散文 篇9

  孝是什么,孝是農歷新年的晚上,無論多遠,都星馳電掣、緊趕慢趕、趕著回家,與父母團圓。

  孝是什么,孝是兒媳為婆婆戴在手腕上的銀鐲子,孝是兒媳為婆婆添置的新衣裳,孝是婆婆穿在腳上的軟皮鞋,走起路來,一搖一擺,風韻十分。

  孝是什么,孝是兒子兒媳回家,爹娘可以放下手上的活:我們老啦,你們來吧!孝是遠道而來的兒媳換下短裙,褪去絲襪,脫下高跟鞋,戴上圍裙,穿上棉褲,做起家庭主婦,圍在鍋臺洗碗、炒菜、做飯,端到桌上,請老人尊享。

  孝是什么,孝是年夜里,爹娘端坐炕頭上,看兒子搟皮,兒媳包餃子,孫子刷手機,一家人和和美美、歡聚一堂。

  孝是什么,孝是女兒為了回婆家過年,撇下在年夜里過生日的父親,通過電話,一句暖暖的“生日快樂”,潸然淚下。

  孝是什么,孝是岳父岳母有事,女婿主動擔當,每周陪岳父外診他鄉,再忙再累都自己扛。

  孝是什么,孝是女兒軟軟的手,為父母捶背揉肩,任手上泛起老繭,每日里按摩腳掌,敲打脊梁,只為了回家能喊一聲“爹,娘!”

  孝是什么,姥爺說:孝是你們吃地瓜,給我一塊餅子;孝是你們吃餅子,給我一口饅頭!奶奶說:孝是你爸喝稀湯,留在碗底的大米粒!孝是兒媳端上的一碗咸湯、一碗面條、一碗水餃!

  孝是什么,孝是兒女牽掛的心,無論多遠都在家中扎根!孝是兒女的`掛肚牽腸,孝是父母臉上洋溢的煦煦暖陽!孝是發自內心情感的流淌,不是掛在臉上刻意的偽裝。

  孝是一首歌,傳承你我;孝是中華美德,流進血液,浩浩蕩蕩,永不停歇!

  孝的優美散文 篇10

  孝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的道德基石。前人有一副對聯說得好: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天下無好人;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孝心是百善之先,不孝之人,必無善心。與這種不善之人交往,須處處時時事事小心。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件事:一天上午,我到一個村莊辦公事,進村途中,遇到一位曾在該村委工作過的、我比較熟悉的一個人,因為此人能說會道、八面玲瓏,給我的印象比較好。他告訴我,因為生意缺少本錢,想回村里挪借一些,以解燃眉之急,我想憑他的能說會道,借一萬塊錢應該不成問題。與他道別后,我就辦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去了。

  我辦的事情很順利。幾近中午,我在村莊中心大街上再次遇上了此公,只見他雙眉緊蹙,滿面愁容,緊低著頭,沒精打采地蹣跚在街上,我幾乎走到他的對面,他都沒有看到我,直到我主動與他打了一個招呼,他才如夢初醒般地回過神來。看臉色就知道他的事情辦得很不順利,但我還是以樂觀的.口吻問了他一句:“怎么樣,錢借齊了吧。”“噯,他×的,才借了一千多。”他答道,言語中透著深深的失望。我簡單地安慰了幾句便離開了。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一直感到很奇怪,這個村的老百姓比較富裕,這個人的為人我感覺應該還是了解的,在與他多次工作接觸中,每次都是彬彬有禮、謙遜有加,在村委工作期間,他分管的一直都是為群眾辦好事的工作,沒聽說他得罪過誰,這樣一個人,連區區萬元錢都借不到,真是奇怪了。到了村委辦公室,我便把自己心中疑惑提出來,更讓我疑惑的是,我連著問了兩遍“為什么”,辦公室的五、六個人,都顧左右而言他,居然沒有一個回應我,直到后來,一位中年朋友把我拽到僻靜處,才悄悄告訴我個中原因。原來,此公雖然在平時表現得像個十足的謙謙君子,但對自己的父母卻十分的不孝,不但不贍養自己的父母,還多次辱罵,甚至有一次動手打了自己的父親。“他也向我借過錢,我沒借,一個連父母之恩都能忘記的人,我怎么敢借錢給他。”這位朋友最后說。聽了他的話,我恍然大悟:是啊,一個連父母的養育之恩都能忘記的人,別人的滴水之恩他又怎能記得!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有愛父母的人,才能推己及人,去愛他人,愛社會,愛國家,也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缺乏孝心,其實反映的是一個人道德的缺失,沒有孝心的人,不管他如何彬彬有禮,也無法掩蓋他在品德上的缺陷,做人上的虛偽,在日常交往中人們必然會對這種人處處防范,敬而遠之。誰又愿意與一個無德之人深交呢!

  孝的優美散文 篇11

  根據200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謝延信的真實事跡改編的20集電視連續劇《好人謝延信》,是一曲孝的贊歌,謝延信是孝的楷模。

  謝延信的原名叫劉延信,他和本村的謝蘭娥青梅竹馬,相互愛慕。在他們準備結婚時卻遭到蘭娥父親劉兆玉的激烈反對。原來謝兆玉只有蘭娥一個女兒和一個傻兒子彥妞,他要求劉延信如果與蘭娥結婚,他一定要改姓謝。可是劉延信的父親堅決反對,于是兩家形成了僵局。后來經過村里的長輩慶爺爺的說合,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即蘭娥和延信結婚后,如果生男孩就姓謝,生女孩就姓劉。對此謝兆玉仍不滿意,他一氣之下回到自己工作的礦上。延信和蘭娥結婚后,夫妻恩愛,兩家和睦相處,生活還算平靜。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年后蘭娥生下女兒卻得了產后風,40天便離開了人世。蘭娥在臨終時懇求延信一定要撫養女兒、一輩子照顧她的父母和傻弟弟,延信答應了蘭娥的要求,這時她才合上了眼睛。

  蘭娥死后,延信不忘亡妻的囑托,把岳母馮季花和傻內弟彥妞接到家中照顧。5年后在礦上工作的岳父突患腦中風,生命垂危。延信帶著岳母、彥妞和5歲的女兒變英來到礦上照顧岳父。可是謝兆玉對延信的到來非常反感,并且時時刁難延信,處處找他的麻煩。但是延信毫不在意,他仍然精心照顧岳父,無微不至的關懷岳母和傻內弟。延信沒有工作,家中生活非常困難,為了照顧延信家的困難,礦領導決定由延信頂替岳父當礦工,但是劉延信必須改姓謝。從此劉延信改叫謝延信。改姓后延信跪在謝兆玉的面前叫了聲“爸爸”,這時謝兆玉老淚縱橫,泣不成聲,他說:“我知足了,我終于有了兒子了,這是老天讓我有了一個天底下最好的.兒子!”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為了一聲承諾、為了至愛,數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岳父、體弱多病的岳母和傻內弟,他的事跡感動中國,他成了孝的楷模。

  君子之道“忠孝”二字。忠于國家,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行孝為先”,而謝延信能將孝道加以延伸,他不但孝敬父母,而且對岳父岳母的孝敬有口皆碑。他答應妻子“一輩子要照顧岳父岳母和傻內弟”,他“言必信,行必果”,忍辱負重,不辭辛苦,從不讓他人“言謝”。謝延信接了岳父的班以后,勤奮工作,忠于職守,在礦難發生的緊急關頭,他不顧個人安危冒險救了全組工友,他可謂做到了“忠孝”兩全。我看電視劇《好人謝延信》,心靈震撼,浮想聯翩。我大學畢業后,長期在外地工作,平時只是給父母寄些錢物以表孝心,無暇在父母跟前盡孝。20多年來是我的老伴“代我”在家行孝,算是給我一點安慰。我來華北油田工作后,本打算接父母來油田頤養天年,不幸父母過早地離開人世,成了我終生的遺憾。

  孝敬父母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今日之兒女,就是未來的父母,你孝敬父母,兒女將來也會孝敬你,孝像接力棒一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讓我們永遠銘記:“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的優美散文 篇12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是為孝也。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說: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好好孝敬他們;在父母死后,以禮制厚葬,之后每年都要去祭奠,這就是孝了。古往今來,世人大多是按照圣人之言來行孝的。

  但是,還是句話是這樣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果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好好盡孝,去世之后為時已晚,再怎么祭奠父母都看不到了。可如今的人們,又有多少是因為父母的離去,才會真正明白親人的重要。

  我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古代有王祥臥冰求鯉,也有吳猛為了不讓蚊子叮咬入睡的父親,每晚赤身坐在父親床前讓蚊蟲叮咬。古代的孝傳到今天,已經淡化了許多。現在有些孩子嬌生慣養,不尊敬父母,甚至還打罵爺爺奶奶。嚴重缺少孝心教育,孝文化也亟待傳承。

  那么,孝文化要如何傳承呢?要從孩子做起!據專家研究,孩子在兒童時期是品格形成的敏感期。所以,想讓孝文化傳承下去,就要從娃娃抓起。

  父母要以身作則。對自己的父母要孝順,要陪伴照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孩子才會明白孝道的重要性,親情的重要性。

  孝,不是以前,而是現在;傳承,不靠成人,而靠孩子。讓兒童傳承孝道,讓孝文化發揚光大。

  孝的優美散文 篇13

  我國目前流行的殯葬文化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最近參加一長輩親戚的葬禮,結束了葬禮我病了半個月,五天下來,守靈,這儀式那儀式,沒白沒黑的折騰為了體現“孝”。各地的殯葬文化形式不一樣,據說湖南五十去世的守靈三天,六七十去世的守靈六天,八、九十去世的守靈九天,守靈的花樣方式繁多,據說九天下來花費十萬的算少的,真是勞民傷財的文化。

  當然文化來源于傳承,封建社會的孝文化是政治利用的文化,據說父親去世在墓地吃住五年為大孝,可以提拔為官。不管做多大的官就是宰相就是國家副主席,父親去世也要辭職回家守孝,是辭職不是請假。很多例子這里不說了。

  關于孝,百善孝為先,善待每一個長輩:父親、母親、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孝順是文化這是正文化,尊老愛幼,對父母忠孝這是大德,動物都如此何況人。但孝在人活著時之為而是真孝,人死如燈滅,人已經故去什么也不知道了,作為殯葬是活著的人做的事,死者感受不到了,于死者故土就結束了。反復折騰幾天甚至十幾天于孝該人有關嗎?所以這種殯葬文化純屬于假孝。

  在物質和精神日益文明的今天,有些落后庸俗虛偽的傳統文化必須改正甚至擯棄!

  孝的優美散文 篇14

  對于“孝”提起筆我足足十余分鐘不知從何寫起,確切的講是不敢下筆。六年前父親于寒夜之中撒手人寰,自此后我與小妹和媽媽相依為命。

  六年來媽媽的母親、父親也相繼離開,我清楚的看著這一切的發生卻無能為力;留不住一絲的暖情,能留下的也是一些僅有的片段,也只能用一生去思念。

  丈夫突然的去世,高齡的父母又相繼病逝,一個女人是如何去承受這這一切?她能承受的起嗎?

  能,完全能!因為她還有自己的孩子。

  由姥姥、姥爺的`離開,我從父輩的身上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家”的概念:老人走了,屬于他們的那個家也就散了,再也找不回來了;從父親的離開也深沉的感受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

  文章寫到這里,覺得自己確實有必要談一些“孝”的概念性的東西,寫給勤苦養育兒女的祖輩、父輩,寫給當下任勞任怨的賢孝兒女,更寫給自己、寫給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

  這里我們先談談“首孝悌”,為什么是“孝悌”為“首”?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仁之本與,而“仁”又是做人的根本,“孝”也就是做人的根本的根本。

  《三字經》中也有這樣的語句:“首孝悌,次見聞。”

  《弟子規》也有此類語句:“首孝悌,次謹信。”

  千百年來,對“孝”的倡導從未間歇,以前沒有,現在、未來也不會停止;而且“孝”永遠是首位的。

  作為孩子,若沒有父母的精心養護,何以成“人”?又怎么能夠立足于社會?沒有父母,自然也就不會有我們,所以“孝”必然是首位的。

  “孝”為首說清楚了,我們再來談談“如何‘孝’?”

  感性的講,就是對父母的愛;理性的分析:既有對父母的贍養,也有對父母的敬與順。

  至于“贍養”《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大致意思就是:“至于狗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地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因而,“孝”不僅僅是贍養老人,還有“敬與順”!

  如何“敬與順”?夫子同樣給了我們指導:“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直白的講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也就是“色難”!

  孝者,敬而養,養不失敬,頤養天年。

  若只養不敬,久而久之也許連養都不養了;能做到“敬與順”,自然不會不贍養父母。

  因而,孝——先從和父母好好說話開始。

  孝的優美散文 篇15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身為中國當代的大學生的我們,對今后中國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應該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除了不斷的創新與創造,同時,大學生也應傳承過往中國的歷史文化,接受古與今的文化熏陶。而且作為大學生,我們應博覽群書,傳承文明,努力在知識海洋里充實自我、完善自我;為社會實踐打造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和科學文化基礎,推動社會的發展。

  漢字和史書典籍是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接受傳統經典文化的洗禮,是我們青年學生的必修課。在中華民族的博大書庫里,我品讀了中國經典書籍《二十四孝》以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并借此來“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出一份力量。

  中國經典名著——《二十四孝》,出自元代學者郭居敬,其內容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作者將這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編輯成書,“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了古代中國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作品之一,并且使之成為古代中國宣揚與傳承孝道的重要教科書。孝是我們古代中國的重要倫理思想之一,對維系社會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如今,孝道仍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們的民族所生生不息的精神紐扣。其實它的真正意義比我們平時所想的還要博大精深得多。其中,顯而易見的孝的意義,是指孝順之心、孝敬之心,但是,在我們品讀《二十四孝》這本典籍時,不難發現,孝,仍包涵著更為廣闊的.意思,里面有仁愛之心,細膩之心,寬容之心,博愛之心等等。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流傳著這樣的古話“百善孝為先”、“夫孝,德之本也”,由此可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孝”,經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積淀,匯聚成了一條浩浩湯湯的長河,流淌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上。《二十四孝》這本名著收錄了虞舜、周、漢、魏、晉唐、宋時期的孝子故事,此書的開篇的第一個故事就是上古部落時期的虞舜,書上的標題就是“孝感動天”,講述虞舜即使是對待對自己狠下毒手的繼母和父親、弟弟,都仍然盡心侍奉雙親,對弟弟慈愛教誨。虞舜的孝行感動了天地,帝堯知道他的孝行后更是對他贊賞不已,對他委以重任,并且把他的兩個女兒都嫁給虞舜。后來,在舜位登天子后,他仍對他的父母恭敬、孝順。虞舜,這位傳奇先祖,用他那非凡的一生,推開了孝的大門。之后,一代代先人更是用孝做基石,不斷的鋪墊起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如今,作為祖國未來棟梁的青年大學生,我們也應負起我們的責任,延續前人的美好品德,繼續前進。

  對于這本經典讀物,里面的孝子故事的行為可能有些已經違背現代法律,例如王祥臥冰、郭巨埋兒等等。但是我們品讀這本典籍并不是效仿古代孝子的所作所為來踐行孝道,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品讀《二十四孝》來學習二十四個孝子的孝道精神以及孝這一美德,傳承和宣揚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深化青年學生對感恩父母長輩、感恩他人的認識,踐行于生活中,促進個人、家庭、社會、民族的和諧。極為重要的是,“孝”應與時代并駕齊驅,不應脫節于時代。在中國夢的時代里,應賦予孝道文化新的時代特色與意義,讓“孝”也擁有中國夢,發揮“孝”對推動中國夢的實現的作用,讓“孝”也在中華振興的道路上盡情地揮毫灑墨,書寫壯麗的篇章。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基本要素,是我們品德升華的基礎,是以孝敬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與基礎,是人內在的品質,而感恩是孝的體現,是人外在的品行。孝和感恩作為一種校園文化,在我們的大學府邸里自由的飛翔,穿梭在每一位學子的周圍,教育我們做人感恩,感恩父母長輩,感恩祖國社會,感恩老師學校,感恩他人。孝與感恩是二者相互相成,敦促每代學子立己樹人,成就最好的自己。

  孝的優美散文 篇16

  古人講孝道,并沒有說孝是孝順。至于后人覺得孝順就是順從,更是荒謬。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

  故事出自于曾參和孔子的對話。曾參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曾子殺彘中的曾子。曾參問孔子說,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稱之為“孝”嗎?孔子連說了兩句,你這是什么話,這是什么話!如果父母有不義的地方,作為子女不能及時勸阻反而一味順從從而陷親不義,怎么能叫做“孝”呢!

  還有一句話謬傳至今,便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原文出自于《孟子·離婁上》: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孝有三件事,最大的不孝是不守作為后代的職責,舜作為子女在沒有告知父母的情況下就結婚了,這就犯了“無后”的錯誤,但是舜的品行天下皆知,并且堯作為圣人明君要將女兒嫁給舜的事情也是天下皆知,這不告而娶就和告了沒什么區別。現在常把這句話理解成了沒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于是好端端的孝道變成了告訴我們要生兒育女,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后來漢代趙岐寫了《十三經注》闡述了他個人對于孟子這段話的理解:“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翻譯成現代文: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后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最大的不孝是什么?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有人就要問了,這么多年一直說的孝順孝順竟然不是說的要順?當然,其實孝敬更為合適。作為子女,最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而不是順從父母。當然,父母作為長輩,有著更加豐富的閱歷和生活經驗,我們需要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但并不是全盤接受,當我們發現錯誤,必須及時指出,這是作為子女的職責,也是孝的基本要求。

  真正意義上的孝是父慈子孝,其實這是兩方面。父母長輩慈祥和藹,子女謙恭孝敬。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建立了嚴格的封建等級觀念,方便君王統治天下而已。于是父母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把自己當成了皇帝,遇到子女反對的時候用一句“真是君不君臣不臣”作為標桿,并將子女的行為稱之為“不孝”。然而,父母除了生養子女之外,教育子女才是最大的責任,子女作為獨立的個體,有著贍養父母的`職責,卻沒有完全順從的義務。父不父子不子也談不上孝了。

  不孝可以一一列舉,而真正的孝卻難以言表,因為孝其實是一顆心。

  關心父母的身體,努力工作贍養父母,常與父母溝通,使父母心情愉悅,發現父母的錯誤及時指出,數不勝數。最重要的是時刻用真心和愛心了解關懷父母,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孝義孝道去做事。當然,我們需要考慮一下長輩的顏面,不要公然反駁,但不代表順從。

  孝作為美德,同樣是不應該有標準的,講究的是真情實意。而有人說的孝就是孝順,一味順從父母,其實是大不孝啊。

  孝的優美散文 篇17

  清明節到了,趕回老家,陪著侄子給大哥上墳。

  我不大情愿過清明節,每次當你面對悲傷的墳塋和冰冷的碑刻,生硬地提示你逝去生命的脆弱和活著生命的煎熬。本來已經歷了很長時間有點淡化了的情愫,又在這個日子里被重新殘酷地抽剝出來,心中的疤痕還是被活生生地撕開了。我寧愿相信生命有輪回,也不愿意相信生命消逝而無影無蹤,那就可以聊以慰籍仍然活在世上的情感。

  每每到了這個時刻,我心情更是沉重起來。大哥正值壯年,意外離世,留下年幼的侄子,一幕凄涼。原先大哥一直守護侄子,自然孩子成為他生命中理所當然的存在,所以他突然離去時孩子成了我們唯一寄托思念的所在。就算現在,我也恍然覺得他并不是永遠不會回來的,因為人世間有他的兄弟姐妹,有他的父母,還有他的兒子,這都是未完的擔當,應續的責任,不應這樣潦草而去。況且侄子尚在幼小,不諳世事。

  侄子似乎也有所明白,我們也很少在他面前提及關于他爸爸的事兒。清明節,父母非要執意去墓地看兒子一眼,我不想他們再傷心,給大哥掃墓的事宜獨自包攬下來,父母身心也相當疲憊了,也不再堅持。可父母堅持讓我帶上侄子,我嫌他小,懂得什么,父母卻有他們的道理,他爸的墓就該他自己祭奠,別人是替代不了的',人就要從小懂得孝道。

  回了老家,從親戚家借了一把鐵鍬,帶著紙錢和祭品,和侄子往村里的公墓走去。孩子還是畢竟小,不諳世事,一路如踏青一般,自顧瀏覽路旁的景致,自然這些是城里少見的。我也不好多說些什么,不想讓孩子受點委屈而感到自己的異樣。離大哥的墳塋越近,我的心就不知被什么東西收緊起來,傷感起來。

  大哥老實木訥,與世無爭,對父母孝順,對弟弟妹妹疼愛有加,他的意外離世使整個家庭深受打擊,父母在幾天內鬢發斑駁,我和妹妹也每每流淚。每次上墳,母親總是認認真真地準備上幾樣大哥愛吃的飯菜,仔仔細細地剪好紙錢,嘴里還不停的念叨著,兒啊,多吃一點,省得挨餓,多花錢,不夠的話托夢給娘說……每每這時,侄兒便在旁邊停止了嬉鬧,若有所思看著奶奶。

  到了大哥墳前,那抔黃土赫然涌進眼簾,心立刻被揪得緊緊的,渾濁的淚水便沖眶而出。此時最難以理解的,也是最不愿想相信的,一個大活人怎么就一下子變成了一堆黃土?我佇立良久,努力調整著自己的情緒,侄子也安靜下來了,也嚴肅起來。

  我開始給大哥修葺墳墓,先用手一下一下把墳頭上雜草拔干凈,再用鐵鍬把墳前祭臺周邊上雜草清除干凈,然后用鐵鍬挖來幾抷新土添在墳上,砸緊拍實,大哥的墳墓便煥然一新。侄子在旁邊認真地看著,輕聲地問我為什么要這樣做,我說,春天來了,要換衣服了,換了衣服人才精神。侄子若有所悟,稚嫩的小手搶過了鐵鍬,學著我的樣子,吃力而又有板有眼地干起來。我也不阻攔,孩子經歷了這場風雨,成熟了,知道感恩了,有孝心了。

  我俯下身,把供品擺上,叫侄子跪下,上香,然后點燃紙錢。我邊燒紙錢,邊叨念著母親在耳邊重復了無數遍的那幾句話,也許大哥在天之靈會隨了家人的心愿和囑托,不再像在世時舍不得吃喝。也許是我的心痛感染了侄子,此時也把頭深深地埋下了。

  燒完紙,我叫小侄給自己爸爸磕頭,侄子非常聽話,端端正正磕了三頭。等孩子起身時,驀然發現,兩行晶瑩的淚珠掛在臉頰上。孩子小小年齡有孝心了,心中油然一片慰藉。

  僅僅一次上墳,侄子就懂得了些許的事情,知道孝了,知道用心去孝!

  孝的優美散文 篇18

  孝心如詩!孝心如歌!孝心至美!孝比天大!

  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百善孝為先”,更是古往今來人們所推崇的大孝經典。“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孝”,既是傳統美德,又是做人的良知和道義。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小生靈尚有報恩的義舉,何況我們文明的人類?孟宗寒冬哭竹,陳毅為母洗尿褲,田世國捐腎救母…… ,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大孝典范,述說著一個個泣鬼神,動天地的大孝故事!

  何謂“孝”? “孝”是常年在外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回到家進門就甜甜的喊的那聲“媽”; “孝”是“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精心侍候;“孝”是飯前搶著為父母洗碗、盛飯、搬凳,飯后替父母洗洗刷刷。“孝”就是美德;“孝”就是理解;“孝”就是付出;“孝”就是要忍受委屈;“孝”就是那顆“寸草心”,對“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能夠“報得三春暉”的回報!

  揭開古今大孝的歷史篇章,每一頁都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包拯出任江西建昌知縣時,因父母年邁不愿隨其去往他鄉,他馬上辭去官職,回家照顧父母,待幾年后父母辭世,包拯方才重入仕途;晉代王祥“臥冰求鯉”傳為佳話;東漢時的九齡童小黃香幼小喪母,父親多病,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為父“溫席”;漢文帝為母親親嘗湯藥,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終成一代賢明君王;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早年家里貧窮,常常自己以野菜充饑,卻“百里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春秋時期的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治療。他便披著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出鹿乳,以供雙親醫眼疾;……

  人生在世,若不行孝,徒留終身遺憾和悔恨。然而,年長年幼的子女們,能有多少人記得父母的生日?長期離家的.子女們,你一年能主動給父母打幾次電話?所有成人后的子女們,你把多少促膝談心嘮家常的時間留給了父母?

  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有沒有想過,每當你還不愿意在朦朧中睜開睡意惺忪的雙眼時,我們的父母在做些什么?每當我們手里握著手機或在電視機前歡聲笑語時,我們的父母又在做些什么?每當我們跟父母無理取鬧時,可又曾想起過父母的無奈,嘆息,悔恨與悲傷?

  父母們滄桑的臉上流逝著歲月的痕跡,斑白的頭發映刻著風霜的洗禮,枯黃粗糙的雙手寫滿了生活的艱辛,佝僂的脊背無言的訴說著人生的勞累!父母們“不為己身苦,常懷兒女憂”,因此,我們沒有絲毫理由不對父母、老人盡孝心。當然,“孝”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長輩,還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全社會傳承尊老敬老的美德,弘揚淳樸的孝道民風。

  讓我們常念父母比天高,比海深的生養之恩,把如詩,如歌,至美的大孝獻給偉大的父母吧!

  孝的優美散文 篇19

  他是某局的局長。最近組織上正在找他談話。

  前不久,生活在鄉下老家的母親去世了。他辦完喪事,急急地要趕回單位。

  臨別時,他對父親說,過幾天就回來看您。他迅速開了車門,上了車,他怕父親看見,在眼眶里打轉的淚水掉下來。

  他明白,留在鄉下的父親,將是漫長、孤獨、寂寞的日子。

  祭日“五七”到了,恰逢星期六。他帶上妻子和兒子,早早地趕回了鄉下老家。

  給母親燒了香紙,放了鞭炮,他沒流淚。回到老家,看到父親憔悴的面容,他悄悄地哭了。

  只個把月,父親蒼老了許多。頭發白了,臉小了,凸起的肚子平了,后背也明顯地駝了。父親表面上和孫子親熱,從眼神中卻能看出憂傷的影子。

  他每次回家,總愛吃母親做的.兩摻酸菜面。他吩咐妻子做飯,可是那案板上、鍋臺上的衛生不堪目睹。兩摻面像是受了潮,一疙瘩一疙瘩的,仔細一看,面里有好多蟲絮。他找來母親留下的面籮,叫妻子把兩摻面重新籮篩了一遍。那些留在籮里的幼蟲,裹在面團里,不停地蠕動。他揭開漿水缸時,一股酸臭味沖得眼睛直流水,缸面上漂著白白的一層沫,缸沿上已長滿了一堆一堆的幼蛆。

  他把屋內屋外齊齊地看了個遍。眉毛皺成一疙瘩,一言不發。

  一群雞歡蹦亂跳,父親是勤快人,牲口餓不了。一只山羊倒也喂得膘肥體壯,很乖,在坎邊啃青草。那只花貓和父親形影不離,前跟后攆。

  門前的幾分菜園子被父親擺弄得郁都蔥蔥,畦垅整齊,溝渠分明,豇豆一綹,茄子幾行。他知道,父親是莊稼把式,這不稀奇。

  他目睹這些綠色,久久沉思,咋都高興不起來。眼前總是晃著父親那孤獨、勞碌的身影。

  他鼻子一酸,淚水像決堤的湖,刷刷地涌。他心里明白,父親整天就是跟牲口和土地打交道,幾天說不上一句話,唯獨能打發時間的就是電視。

  回到城里,父親的生活起居,成了他的心病。父親是閑不住的人,接到城里肯定待不住。前年接二老進過城,三天沒黑,父親就偷偷地跑回了老家。父親說,沒活干,急得慌。

  沒幾天,他給父親打了個電話,叫把老家的牲口處理掉,在局里給找了份工作,月工資800元。老父親聽了,很高興。只要有活干,還能掙錢養活自己,又能和孩子們在一起,是好事情。

  他給父親安排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每天打掃機關院子里的衛生,修剪綠化帶里的花草和樹木。

  他把父親平時舍不得穿的衣服翻出來,風趣地說,在局里別給兒子丟臉。父親是明白人,在機關里,不比鄉下那么隨便,舉止都要文明,穿戴雖不過于講究,卻要整潔。

  他知道父親有輕度哮喘,他硬讓把煙給戒了,父親再也不咳嗽,也不吐痰了。不幾天,父親年輕了許多,腹部微微凸起,走起路來,直直地精神。有人說和他像兄弟倆。

  他知道父親是敬業的人,不用使喚,每天早晨八點前就把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下午五點后再掃一遍,每次約個把小時就搞定了。中午給綠化帶拔草,松土,澆水,這些活,都是父親拿手的。有些技術不大懂,他幫忙找材料,查百度,還親自和父親一起,邊學習,邊實踐。

  他看見父親把機關院子整理得整齊清潔,總能給人以清新的感覺。那冬青被剪得有棱有角,就像理發店里剛剛理過的平頭。父親時不時地還哼上幾句花鼓。他望著父親的背影,也偷偷地樂。

  星期六,兒子回來了,他讓父親給孫子講老家的故事,爺孫倆其樂融融。

  一月過去了,他對父親說,你的工資我給你代領了,父親有些激動,手有些顫抖。父親接過工資,對他說,我只拿400元,其余你給保管著,這些足夠用了。

  然而,世上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有人舉報,說他用手中權力隨便擴招編外人員。把六十多歲的老父親安排在局里搞環衛。

  他對組織上派來的同志說,這個事情千萬要保密,工資是從自家腰包里掏的,這事可不能讓父親知道了,否則,老大人又要跑回老家了。

  孝的優美散文 篇20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每當唱起這首歌的時候,我們都會想到自己的母親。還有小時候,我常坐在父親的肩頭,父親是兒登天的梯,父親是兒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也忘不了千里叮囑。

  再唱起這首歌,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父親,這兩首歌都是我愛唱的,在我父母活著的時候,我就在他們面前給他們唱,有時父母一聽到我給他們唱這歌時,心里就開心的不得了。特別我到外地上學,離開父母整整三年,在這時我最想念的是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把我撫養成人不易,又加之父母都在農村,還在風里雨里為我們操勞辛苦,這時父母是我最大的掛念,那時我幾乎月月給家里寫信,每次寫信的時候都首先問父母的身體怎樣,家里現在怎樣,妹妹回信也都依依給我答復,都寫父母身體都很好。

  可是,這都是安慰我的話,其實我在家的時候,我母親就咳血,她身體不好,還在堅持操持著這個家。所以母親是我最大的掛念,妹妹雖然那樣說,我也不信,就用自己節省下來的錢,給父母買一些蜂王漿給寄回去,雖然這不算什么,這是兒子對父母的一片心意。每次寄回去的蜂王漿,我母親都喝了,妹妹寫信都告訴我了,我的心里才有一絲安慰。在家里的時候,我心疼母親的身體,就幫著母親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現在離開了他們的身邊,我怎能不惦記他們吶?就在我每次放假回到家里時,就象有好多干不完的活幫助他們干,那時盡量把活都干完了,好讓父母親多休息休息,可是那活始終是干不完的,我只能又忍痛割愛離開父母,回到學校上學去。

  三年,整整三年離開了他們的身邊,他們也是同樣想念我的,每次回來和走時,都給父母親閃了一下,都還站在村口望,我離去的背影。三年畢業后,我又走上工作崗位,離開他們到遙遠的城市七臺河工作,這和我們家千里之搖,我只能用好好工作來報答他們對我的養育之恩,在我成家后,我沒有忘記他們,把他們接到我們身邊,我為他們盡孝,一直到他們臨終。在我給他們守靈時,我沒有哭,我在他們的`靈前,給他們唱父親母親這首歌,我不知道那晚我都唱了多少遍,但我愛唱,因為這歌聲才代表我此刻的心情。

  就象最后,我的嫂子挖口我說:人家在守靈時都哭,而老四連眼淚都沒掉,這是什么樣子。其不知,我的心里是多么的苦,誰能知道,誰能理解,此時只有我自己知道。可他們在靈前哭得黑天摸地的,那就是孝心了嗎?在父母活著的時候,他們又做了些什么,在死后又這樣假惺惺的哭,我真不理解。就象俗話說得好:活著不孝,死了爛叫。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父母養活我們不易,但又有誰又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做到了,因為我愛我的父母親,我愛他們給了我這副身板,我愛他們給了我刻苦堅強的決心,是他們才有我的今天。

  我的父母親已經過世十多年了,今天寫起他們,我又有些感傷,回想起那時的點點滴滴我的心又一次震顫。就在昨日我早晨上班,在我們小區里的垃圾箱前,我看到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柱著一根拐杖,另一條腿不好使,在吃力的拉著撿到的垃圾,一走一挪,那吃力的樣子,就不言而喻了。我看到了好心疼,就幫著他把垃圾送到他們家摟下,我此時想,他們的兒女又都在干啥,又怎么想的呢?聽人家說,他們的兒女都還是當官的呢?而他的父親還這樣的為了生活,這樣的勞作。

  這不是個反差嗎?真是可伶天下父母心吶?難道他們的良心就能過得下去嗎?我真的不理解。在我們的小區里,不凡有許多這樣的例子,真是讓人心痛。現在的年輕人,都怎么的了,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苦楚,一味追求自己的幸福,把父母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有許多老人和我埋怨,他們如何在家里受氣,又如何現在的年輕人不理解,就象孩子不是她們生的,往父母那里一放,自己去逍遙快活去了,這樣的人都大有人在,什么孝心對他們就是一紙空文,只要他們幸福就行了。

  今天我寫了這些,只是我的一點看法,我不知道看法如何,但我知道孝字為先的道理,希望大家借鑒,孝心父母是自己的義務,也是自己的良心。你說是吧?

【孝的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優美散文03-22

優美的散文09-15

初中優美散文03-13

朱自清的優美散文06-21

寫景優美散文01-03

優美散文《背影》03-23

春天優美散文05-21

秋天的優美散文05-24

酒優美散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