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豐子愷寫景散文
豐子愷的散文,在中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辭緣緣堂》、《緣緣堂再筆》《告緣緣堂在天之靈》、《藝術趣味》、《率真集》等。
豐子愷散文《春》
春是多么可愛的一個名詞!自古以來的人都贊美它,希望它長在人間。詩人,特別是詞客,對春愛慕尤深。試翻詞選,差不多每一頁上都可以找到一個春字。后人聽慣了這種話,自然地隨喜附和,即使實際上沒有理解春的可愛的人,一說起春也會覺得歡喜。這一半是春這個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聽,這個音讀起來何等鏗鏘而惺忪可愛!這個字的形狀何等齊整妥帖而具足對稱的美!這么美的名字所隸屬的時節,想起來一定很可愛。好比聽見名叫“麗華”的女子,想來一定是個美人。然而實際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個時節。我積三十六年之經驗,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帶雪開了,說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實際上雨雪霏霏,北風烈烈,與嚴冬何異?所謂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縮地躲在房櫳內,戰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罷了!
再遲個把月罷,就象現在:驚蟄已過,所謂春將半了。住在都會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鄉村,足有畫圖一般美麗,連忙寫信來催我寫春的隨筆。好象因為我偎傍著春,惹他們妒忌似的。其實我們住在鄉村間的人,并沒有感到快樂,卻生受了種種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間。一日之內,乍暖乍寒。暖起來可以想起都會里的冰淇淋,寒起來幾乎可見天然冰,飽嘗了所謂“料峭”的滋味。天氣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門,干燥的鞋子往屯拖泥帶水歸來。“一春能有幾番晴”是真的:“小樓一夜聽春雨”其實沒有什么好聽,單調得很,遠不及你們都會里的無線電的花樣繁多呢。春將半了,但它并沒有給我們一點舒服,只教我們天天愁寒,愁暖,愁風,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實際而明確的。此外雖有春的美景,但都隱約模糊,要仔細探尋,才可依稀仿佛地見到,這就是所謂“尋春”罷?有的說“春在賣花聲里”,有的說“春在梨花”,又有的說“紅杏枝頭春意鬧”,但這種景象在我們這枯寂的鄉村里都不易見到。即使見到了,肉眼也不易認識。總之,春所帶來的美,少而隱;春所帶來的不快,多而確。詩人詞客似乎也承認這一點,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詩詞中的常談么?不但現在如此,就是再過個把月,到了清明時節,也不見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極樂。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將要“斷魂”呢。
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實際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實際,一年中最愉快的時節,是從暮春開始的。就氣候上說,暮春以前雖然大體逐漸由寒向暖,但變化多端,始終是乍寒乍暖,最難將息的時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響完全消滅,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銀爬到temperate上,正是氣候最temperate的時節。就景色上說,春色不須尋找,有廣大的綠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詞云:“杜宇一聲春去,樹頭無數青出。”原來山要到春去的時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我覺得自然景色中,青草與白雪是最偉大的現象。造物者描寫“自然”這幅大畫圖時,對于春紅、秋艷,都只是略蘸些胭脂、硃磦,輕描淡寫。到了描寫白雪與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顏料,用刷子蘸了鉛粉、藤黃和花青而大塊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
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點染法,又好象是Cezanne風景畫的“色的塊”,何等潑辣的畫風!而草色青青,連天遍野,尤為和平可親,大公無私的春色。花木有時被關閉在私人的庭園里,吃了園丁的私刑而獻媚于紳士淑女之前。草則到處自生自長,不擇貴賤高下。人都以為花是春的作品,其實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幾人?草則廣泛地生長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眾的欣賞。這種美景,是早春所見不到的。那時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滿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須到了暮春,枯草盡去,才有真的青山綠野的'出現,而天地為之一新。一年好景,無過于此時。自然對人的恩寵,也以此時為最深厚了。
講求實利的西洋人,向來重視這季節,稱之為May(五月)。May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時節,人間有種種的娛樂,即所謂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games(五月游藝)等。May這一個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視一年中的五月,猶如人生中的青年,為最快樂、最幸福、最精彩的時期。這確是名符其實的。但東洋人的看法就與他們不同:東洋人稱這時期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傷春,而感慨、悲嘆、流淚的時候,全然說不到樂。
東洋人之樂,乃在“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難將息的時候。這時候實際生活上雖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動,靜觀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當于東洋的“春”。這兩個字讀起來聲音都很好聽,看起來樣子都很美麗。不過May是物質的、實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藝術的。東西洋文化的判別,在這里也可窺見。
豐子愷散文《赤欄橋外柳千條》
日麗風和的一個下午,獨自在西湖邊上跋徨。暫時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地點,甚至忘記了自身,而放眼觀看目前的春色。但見綠柳千條,映著紅橋一帶,好一片動人的光景!古人詩云:“赤欄橋外柳千條”,昔日我常嘆賞它為描寫春景的佳句。今日看見了它的實景,嘆賞得愈加熱烈了。
但是,這也并非因為見了詩的實景之故,只因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地點,甚至忘記了自身,所見的就是詩人的所見;換言之,實景就是詩,所以我的嘆賞能愈加熱烈起來。不然,兇惡的時代消息彌漫在世界的各處,國難的紀念碑矗立在西湖的彼岸,也許還有人類的罪惡充塞在赤欄橋畔的汽車里,柳陰深處的樓臺中,世間有什么值得嘆賞呢?從前的雅人歡喜管領湖山,常自稱為“西湖長”、“西湖主”。做了長,做了主,那里還看得見美景?恐怕他們還不如我一個在西湖上的游客,能夠忘懷一切,看見湖上的畫意詩情呢!
但是,忘懷一切,到底是拖著肉體的人所難以持久的事。“赤欄橋外柳千條”之美,只能在一瞬間使我陶醉,其次的瞬間就把我的思想拉到藝術問題上去。紅配著綠,何以能使人感到美滿?細細咀嚼這個小問題,跋徨中的心也算有了一個著落。
據美學者說,色彩都有象征力,能作用于人心。人的實際生活上,處處盛用著色彩的`象征力。現在讓我先把紅綠兩色的用例分別想一想看:據說紅象征性愛,故關于性的曰“桃色”。紅象征婚姻,故俗稱婚喪事曰“紅白事”。紅象征女人,故舊稱女人曰“紅顏”、“紅妝”。女人們自己也會很巧妙地應用紅色:有的把臉涂紅,有的把嘴唇涂紅,有的把指爪涂紅,更有的用大紅作衣服的里子,行動中時時閃出這種刺目的色彩來,仿佛在對人說:“我表面上雖鎮靜,里面是懷抱著火焰般的熱情的啊!”愛與結婚,總是歡慶的,繁榮的。因此紅又可象征尊榮,故俗稱富貴曰“紅”。
中國人有一種特殊的脾氣:受人銀錢報謝,不歡喜明明而歡喜隱隱,不歡喜直接而歡喜間接。在這些時候,就用得著紅色的幫助,只要把銀錢用紅紙一包,即使明明地送去,直接地送去,對方看見這色彩自會欣然樂受。這可說是紅色的象征力的一種妙用!然而紅還有相反的象征力:在古代,殺頭犯穿紅衣服,紅是罪惡的象征。在現代,車站上阻止火車前進用紅旗,馬路上阻止車馬前進用紅燈,紅是危險的象征。蘇聯是用紅旗的,人就稱蘇聯曰“赤俄”,而謹防她來“赤化”。同是赤,為什么紅紙包的銀錢受人歡迎,而“赤化”遭人大忌呢?這里似乎有點矛盾。但從根本上想,亦可相通:大概人類對于紅色的象征力的認識,始于火和血。火是熱烈的,血是危險的。熱烈往往近于危險,危險往往由于熱烈。凡是熱情、生動、發展、繁榮、力強、激烈、危險等性狀,都可由火和血所有的色彩而聯想。總之,紅是生動的象征。
綠象征和平。故車站上允許火車前進時用綠旗,馬路上允許車馬前進時用綠燈。這些雖然是人為的記號,其取用時也不無自然的根據。設想不用紅和綠而換兩種顏色,例如黃和紫,藍和橙,就遠不及紅和綠的自然,又不容易記憶,駕車人或將因誤認而肇事亦未可知。只有紅和綠兩色,自然易于記憶。駕車人可從燈的色彩上直覺地感到前途的狀況,不必牢記這種記號所表示的意味。人的眼睛與身體的感覺,巧妙地相關聯著。紅色映入眼中,身體的感覺自然會緊張起來。綠色映入眼中,身體的感覺自然會從容起來。你要見了紅勉強裝出從容來,見了綠勉強裝出緊張來,固無不可;然而不是人之常情。
從和平更進一步,綠又象征親愛。故替人傳達音信的郵差穿綠衣,世界語學者用象征和平親愛的綠色為標識,都是很有意義的規定。大概人類對于綠色的象征力的認識,始于自然物。像今天這般風和日麗的春天,草木欣欣向榮,山野遍地新綠,人意亦最歡慰。設想再過數月,綠樹濃蔭,漫天匝地,山野中到處給人張著自然的綠茵與綠幕,人意亦最快適。故凡歡慰、和樂、平靜、親愛、自然、快適等性狀,都可由自然所有的色彩而聯想。總之,綠是安靜的象征。
紅和綠并列使人感到美觀,由上述的種種用例和象征力可推知。紅象征生動,綠象征安靜。既生動而又安靜,原是最理想的人生。自古以來,太平盛世的人,心中都有這兩種感情飽和地融合著。
這也可從色彩學上解說:世間一切色彩,不外由紅黃藍三色變化而生。故紅黃藍三者稱為“三原色”。三原色各有其特性:紅熱烈、黃莊嚴,藍沉靜。每兩種原色相拼合,成為“三間色”,即紅黃為橙,紅藍為紫,黃藍為綠。三間色亦各有其特性:橙是熱烈加莊嚴,即神圣;紫是熱烈加沉靜,即高貴;綠為莊嚴加沉靜,即和平也。如此屢次拼合,即可產生無窮的色彩,各有無窮的特性。今紅與綠相配合,換言之,即紅與黃藍相配合。此中三原色俱足。換言之,即包含著世間一切色彩。故映入人目,感覺飽和而圓滿,無所偏缺。可知紅綠對比之所以使人感覺美滿,根本的原因在于三原色的俱足。
然三原色俱足的對比,不止紅綠一種配合而已。黃與紫(紅藍),藍與橙(紅黃),都是三原色俱足的。何以紅與綠的配合特別美滿呢?這是由于三原色性狀不同之故。色彩中分陰陽二類,紅為陽之主;色彩中分明暗二類,紅為明之主;色彩中分寒暖二類,紅為暖之主。陽強于陰,明強于暗,暖強于寒。故紅為三原色中最強者,力強于黃,黃又力強于藍。故以黃藍合力(綠)來對比紅,最為勢均力敵。紅藍(紫)對比黃次之。紅黃(橙)對比藍又次之。從它們的象征上看,也可明白這個道理:熱烈、莊嚴與沉靜,在人的感情的需要上,也作順次的等差。熱烈第一,莊嚴次之,沉靜又次之。
重沉靜者失之柔,重莊嚴者失之剛。只有重熱烈者,始得陰陽剛柔之正,而合于人的感情的需要,尤適于生氣蓬勃的人的心情。故樸厚的原始人歡喜紅綠;天真的兒童歡喜紅綠;喜慶的人歡喜紅綠;受了麗日和風的熏陶,忘懷了時世的憂患,而彷徨于西湖濱的我,也歡喜“赤欄橋外柳千條”的色彩的飽和,因此暫時體驗了人們觀賞時的幸福的心情。可惜這千條楊柳不久就要搖落變衰。只恐將來春歸夏盡,秋氣肅殺,和平的綠色盡歸烏有,單讓赤欄橋的含有危險性的色彩獨占了自然界,而在灰色的環境中猖獗起來,然而到那時候,西湖上將不復有人來欣賞景色,我也不會再在這里彷徨了。
【豐子愷寫景散文】相關文章:
豐子愷散文《憶兒時》02-23
豐子愷散文《梧桐樹》07-26
豐子愷散文《家》原文閱讀01-25
豐子愷散文(通用14篇)07-21
豐子愷最經典的散文(精選7篇)04-08
拜讀《豐子愷散文集》的讀書筆記05-04
寫景的著名散文07-14
曼谷寫景散文07-04
運河之都寫景散文09-13
寫景散文(精選31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