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論性散文寫法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議論性散文的寫法
議論性散文,由字面組合就可看出,它是“議論”加“散文”的組合,那么深入來講,議論性的散文又該怎樣書寫呢?
一、議論性散文的特點
議論性散文在寫作上較為自由,它不需要像議論文那樣步步為營,循規蹈矩,它可以記敘,可以議論,也可以抒情,能在形象中傳達道理,在抒情中滲透觀點;它具有議論性,所以觀點明朗,態度鮮明,不像一般散文那樣含蓄蘊藉,便于作者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便于閱卷者快速領會作文的內容和目的。
議論性散文的特點,在比較中更容易理解。
比較一:在結構和語言方面,議論性散文與議論文有明顯不同。
先看一組例子。
高考議論文《把握人生的彎道》片段:
開頭部分:彎道是賽車運動中的必經路段,而“彎道超越”則是每位一流賽車手的必備技術。一些車手注重車行中的彎道,于是他們登上了最高領獎臺,而一些車手卻輕視彎道,于是他們注定要失敗……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一些人成功了,因為他們實現了“彎道超越”;而相反,一些人則將自己的前途斷送在了彎道上。
結尾部分:面對彎道,我們無法避免;面對彎道,我們只有向前。前方是絕路,希望在拐角。勇敢面對,把握人生的彎道,超越對手,超越自我,實現人生的騰飛。
高考議論性散文《讓彎道一馬平川》片段:
開頭部分:當“挑戰無處不在”的競爭口號在現代人身上已得到切膚刻骨的體現時,當“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求勝意志已滲透蕓蕓人心時,我們在哪里攀援、超越、享受勝利之后的生命大歡欣?我們在哪里獲得失敗后修復生命的回天之術?
李敖給出了漂亮的答案:“若是生命沒有彎曲的荊棘之原,創造會終結,信念會熄滅。”他的神來之語讓答案昭然若揭——在彎道處超越,彎道便將一馬平川。
結尾部分:蒼山不語,尚倚紅日傲風云;流水不止,猶作清泓向碧心。彎道,不僅要迎接,更要超越。邁出堅定的雙腳,彎道也將一馬平川。
從上述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議論文開頭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結尾旗幟鮮明地解決問題,行文過程著眼于概念的闡釋和問題的分析,語言理性、冷靜、嚴密;而議論性散文不管是開頭的入題,還是結尾的總結,似乎把理性的目的收在身后,而在身前舉出感性的大旗,搖動大旗鼓動人心,語言鮮活,充滿感情甚至是激情,指引人走向既定的目標。
比較二:在內容的展開方面,議論性散文、議論文、一般性散文,也各有不同。
來看一組例子:
高考議論文《熟悉》(其一)片段:“一個崇高的目標,經過不懈的努力,就會成為壯舉”,主觀能動性使我們積極地改造熟悉的世界。瓦特面對熟悉的部件,改造出工業革命的龍頭——蒸汽機;居里夫人面對熟悉的反應堆,提煉出放射性元素鐳;富蘭克林面對熟悉的風箏,證實了雷電的本質;西門子面對熟悉的電磁理論,制造出實際可用的發電機。面對熟悉的事物,人類需要動手實踐,給它帶來新的動力。(閱讀提示:關注“理—事—理”的內容層次)
高考一般性散文《熟悉》(其二)片段:熟悉的家鄉,有清凌凌的水與藍盈盈的天。爺爺的漁網在這長歌短詩般的山水之中,日復一日地收縮。我時常懷念那一場景:爺爺站在小木船頭,劃動著雙槳,哼著農家小曲兒“清凌凌的水啊,藍盈盈的天……”我將小手放進清涼的河水中,隨著船的前行劃出優美的曲線……我熟悉的家鄉,我多想投入你的懷抱,洗滌我心靈的塵埃,回到熟悉的山水中。(閱讀提示:體會畫面感、情感性)
高考議論性散文《熟悉》(其三)片段:我們熟悉的,只是天才的成功!鞍私稹钡臉s耀環抱了菲爾普斯,我們以為憑他的體質和條件,這是自然而然、甚至是理所當然的,卻忽略了他從小每天被母親逼入泳池進行訓練,忽略了他大學每天近10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而正是這些不為人知的苦痛,才成就了游泳史上的奇跡啊!(閱讀提示:有事,有理,有情,三者渾然一體)
高考議論性散文《熟悉》(其四)片段:
我時常獨自思考:最熟悉的人——自己,可我是否足夠了解真實的自己,是否曾經違背自己的心智?最熟悉的物——太陽,可我是否深知它四季的`變化,是否曾經在陰天忽視它的光芒?最熟悉的事——生活,可我是否認真過好了每一天,是否曾經誤解了生活的蘊涵?(閱讀提示:自由自在的表達,而自由的表達更容易創造個性)
再如2002年的高考滿分作文《誠信不可拋》,下面的幾個句子就分別是2—6段的分論點,文章的幾個段落就是圍繞他們展開的。但這些論點就與一般議論文的論點有所不同。
(2)失去了誠信你所擁有的一切:金錢,榮譽、才學。機敏……就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如過眼云煙,終會隨風而逝。(誠信是我們人生的根本,失去誠信,我們將一無所有)
(3)不欺騙,不隱瞞。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這句沒有明顯的區別,說的是我們應如何講誠信)
(4)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將如何如何)
(5)相信誠信的力量,它可以……(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將會怎么樣)
(6)拋棄誠信,虛偽的面具將充斥生活的每個角落,(舍棄誠信的嚴重后果)
說明:括號內的文字就是這句話在傳統議論文中作為論點一般會如何陳述。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明顯看出三種文體在內容的展開上使用的方式是不相同的。
議論文的內容展開,從整篇著眼,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環節;從局部看,主體部分的一個單元內容也要分為“說理—舉例—再說理”三個層次,開頭的說理提出觀點,接著進行舉例論證,其后再進行議論,深化主旨。
一般性散文的內容展開,首先是帶著感情尋找相應的對象,在敘寫對象時重視畫面感、情境感,讓人如臨其境,深受感染。
議論性散文的內容展開,重目的而不拘泥于形式。它首先有說理的內在目的,然后或在敘事中寄托這種目的,或在抒情中點化這種目的。有時候,還可以直截了當地直奔主題,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打比方說,如果把寫議論文比作火車沿論證的軌道前行,把寫散文比作水流沿情感的河床跳躍,那么,寫議論性散文則像天馬于空中只管方向而不拘形式地飛翔。
高考議論性散文開篇技法
清代著名文藝理論家李漁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驚目,不愿棄往”。文章要先聲奪人,必須做到“兩要”和“三不要”:
(一) 兩要:
1.要照應標題,圍繞中心,敘議抒寫,融為一體。
應試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最好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或者論題,并照應標題。議論性散文還可以將敘述、議論、描寫和抒懷融為一體,以突出文章的重點。
2.短小精悍,麟鳳其采,先聲奪人,事半功倍。
除了以故事開篇以外,引論一般要把持在150字以內。要留意文字精巧,少用長句,多用短句、排偶句。
假如直接以新鮮有趣的故事開篇,那么既可以用故事引出論題或中心論點,又可以用故事作為論據來論證中心論點,因此可以寫300字左右。
(二) 三不要:
1、 不要作過剩的題解。
【例】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談自信》)
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人們的一種希看,一種假想。(《談理想的追求》)
——沒有詞典,難以解釋清楚。
對于一時無法解釋清楚的事物,最好的方法是用比喻來說。【例】
什么是自信?自信是人的精力鈣質,自信是事業大廈的奠基石。(《談自信》)
什么是理想?流沙河說:“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談理想的追求》)
2、不要故弄玄虛,東拉西扯,入題太慢。
入題較慢當然不算離題,但卻往往使整篇文章顯得扣題不緊,中心不夠突出。應試作文只有八九百字,冗長的開頭使文章入題慢,無法深進論證,而且容易引起改卷人的閱讀疲憊。例如下面兩例開頭:
、佟叭绻f歲月是一把刀,那么它最先削去的是你雍容的外表;如果說歲月是一桿秤,那么它最終掂量出你的分量;如果說歲月是一首歌,那么唱在最后,才是真正的韻味,……”
(2001年某省高考作文)
作者在文章開頭用了一組排比句,語言不可謂不美,但這與話題“誠信”有何關聯?底下的內容又將要表現什么主題呢?
、凇爱斘殷@嘆于巴爾扎克的執著,莫泊桑的精巧,泰戈爾的智慧,魯迅的辛辣,朱自清的縝密時,我開始用心靈去感悟,用手去描繪人生。人生啊,你是一張巨大的網,在這個網里,有你,有我,有他……” (2001年某省高考作文)
這位考生在“誠信”的話題中,“驚嘆”巴爾扎克、莫泊桑、泰戈爾、魯迅、朱自清,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樣的開頭又能從這張“網”里“網”住些什么呢?
3、不要照抄原材料或復述不簡潔,充當出題者的傳聲筒。
文章開頭切忌照搬話題材料或過多復述原材料,否則浪費筆墨,勞而無功。
二、如何寫出美麗的“鳳頭”?
一、由新穎形象的比喻入題,直接扣題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和情感有關!(江蘇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將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首句即入題,形象地點出了情感與理智的內在關系――情感與理智對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樣的開頭,入題迅速,閃爍著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二、由生動貼切的擬人入題,激發想象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為花給予她生命的甘露;花的眼中,蜂是摯友,因為蜂給予她生命的延續。然而在蝶眼中,蜂不過是埋頭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過是游戲花間的浪子。”(湖北考生《學會歷史的旁觀》)
文章開頭賦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連物都會帶著情感的眼光來評價、認知事物,更何況是情感豐富的人?通過生動貼切的擬人手法,將話題的內在含義巧妙點出,不僅喚起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相關聯想,更體現出了作者的睿智。
三、由精彩深刻的設問入題,啟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山東考生《勿以好惡論斷之》
一起筆就緊扣情感與認知,以一種假設將讀者的思維引向對本質問題的思索,文章的立意顯得十分深刻。這樣的入題方式,將設問的修辭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簡潔,卻分量十足。
四、由優美的排比句式入題,先聲奪人
“你會因喜愛北國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樹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墻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經典名著《紅樓夢》嗎?你會鐘情流行音樂而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嗎?――古希臘哲人曾說,人是感情的動物。因此,面對大千世界,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喜好憎惡往往會影響到對人、對事的看法。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架天平,有個自己的標準,用來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優雅的語言、和諧的音節、豐富的形象還不足以觸動你的情感嗎?還不足以讓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來對美的感知,對人對事的看法,都是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響”嗎?
五、由抒情議論入題,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親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隕落,我們才悲哀于死神的無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與疾病殊死斗爭,我們才詛咒病魔的猖獗橫行;常常是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們才正視社會上的毒瘤……”(江蘇考生《放下感情的葉片》)
這樣的語言是不是很容易喚起你的共鳴?這樣的開頭,既飽含著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導我們觸摸到了這樣的本質――感情的葉片時常遮擋住我們理智的目光。
六、由名言警句入題,彰顯底蘊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語所說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识,在認知事物時便不自覺地附著了濃濃的個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纏綿,‘感時花濺淚’的悲戚。”(山東考生《怎一個“情”字了得》
文章開頭即緊扣住一個“情”字,在三句話中嵌入了三句有關情感的名句,顯示出了考生較為扎實的寫作功底。底蘊說白了就是積累,走上考場的時候,你該積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積累的東西該不只是為了那道僅值4分的名句填空題吧。
七、由對比手法入題,表明立場
“有時候,感情是一劑善變的藥,融在愛人的酒杯中,苦澀里也能品出甘潤;有時候,感情是一把雙刃劍,握在敵人的手里,縱輕輕揮下也覺得傷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誠可貴 理智價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澀為甘潤的“善變的藥”,又是可以帶來累累傷痕的“雙刃劍”。精致的比喻將情感的兩重性揭示出來,構成巧妙的對比,非常形象地點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
八、由假設情景入題,埋下伏筆
“如果你正趕時間,可是走到路口卻被人告訴前面過不去。如果這個人是你認識的人,你會怎么辦?如果這個人是陌生人,你又會怎么辦?”(江西考生《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是啊,假如遇到這種情景,我們該怎么辦?是從感情親疏的角度出發,對所認識的人相信多一點,對所不認識的人相信少一點,還是反過來?假如其他類似的情景,又該怎么辦?很自然地,我們便順著作者的思路追思下去,去看看作者預設的答案到底是什么。
九、由品評時事入題,追蹤本質
“apec讓全世界刮起了‘唐裝熱’。看著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著一身相同的唐裝時,我不禁吶喊,我愛唐裝!曾經,這樣的'傳統服裝讓國人排斥,單調乏味,不及洋裝輕便舒適,人們抱怨過,人們責難過,穿著這樣的衣服甚至讓他們羞愧,我不禁要問:一件衣服,有那么多過錯嗎?”(湖北考生《我愛唐裝》)
直接以apec會議引起的“唐裝熱”入題,聯系對唐裝先后情感態度的不同,引出了對本質的追問――衣服自然不會有對錯,錯的是人們的情感和認知。假如能在入題時用時事材料來緊扣話題,通過品評時事來追蹤本質,你的作文的開頭是不是也能帶著幾分新鮮,閃爍著幾縷智性的光芒?
十、由現實人生入題,發人深省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無數的感情里度過。有人說一個人的生命是從笑聲中開始又在哭聲中結束,這一笑一哭,莫不飽含著濃濃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標、希望,使生命真正飽滿、充實,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華。
人們重感情,人類也許永遠也無法理解在一頭饑餓的雄獅面前,它的孩子與獵物沒有區別的那種無情獸性。然而深深淺淺的感情織成的云卻又常常成為一種遮蔽,讓人們原本智慧的眼眸無法看到青天。”(湖北考生《莫把情云遮慧眼》)
由現實人生入題的文章大多能發人深省。這樣的開頭緊扣住人生在世“一哭一笑總關情”的角度來立意,自然引出了對情感與認知之間關系的辨證思考,入題不可謂不快,立意不可謂不高。
十一、由追問歷史入題,心懷人文
“曾幾何時,想起周總理原諒日本而痛心。 又多少次,看見中美領導人會晤而不快。我不理解,不理解我們為什么對那些曾經毀壞我們的家園,害得我們背井離鄉的敵人那么友善,我迫不及待地需要知道為什么。于是,我如饑似渴地邁進歷史的長河!(廣東考生《讓心做主》)
是因為不理解還是因為內心的這種深沉豐富的人文情感,才會讓作者的筆調顯得如此凝重?如果不是緣于對歷史的反思與認知,“痛心”、“不快”之類的情感,也許就會顯得十分的平淡,難以讓文章的立意體現出一定的高度。
十二、由材料直接入題,簡潔明了
“兒子與鄰居說了相同的話,富人卻持截然相反的態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擺布,莫讓感情的砝碼左右了你的判斷!
(河北考生《莫讓感情迷了是非眼》)
盡管是以材料直接入題,但卻具有這樣的優點:語言簡練,比喻傳神,觀點明確。這樣的開頭,既緊扣材料,又緊扣話題,突出中心,可謂“一舉三得”,起到了開宗明義的效果。
[點招] 議論性散文的論據選用
歸納近年高考佳作,提供以下四種技法供參考:
(1)名句串聯
做法:根據表達需要,將一些名言名句鑲嵌在文句中,串聯成文,造成一種前呼后應、排山倒海的氣勢。如:
是啊!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于李清照這弱小女子。
“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后主吟唱嘆息。
蘇東坡是“關西大漢”,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作者拈來李清照、柳永、李煜和蘇軾等人有代表性的詩句,串聯成文,既避免了完整的事實論據所使用的繁瑣,又形成了文章本身的張力和質感,給人以內容的厚重感和更多的詩意回味。
(2)夾敘夾議法
做法:一邊對自己選用的材料進行簡要的概括敘述,一邊根據材料的內容進行議論。如:
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恒的幸福?v觀古今,歷覽中外,楚之屈原,于“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而升華的卻是永恒的幸福。毛澤東在敵人的圍剿之下,最后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高尚清晰的思維造就了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鄧小平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腦中飛揚——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起來的制度就這樣產生了。至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維的解讀。
以屈原、毛澤東、鄧小平作為論據,證明“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恒的幸!边@一觀點。每個事例后都有一兩句精辟的議論,既深化了所敘述的內容,又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和強烈的震撼。
(3)素描列舉
做法:用概括、凝練的語言把所引事例講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體展開進行敘述。如:
與朋友交往,寬容是鮑叔牙多分給管仲的黃金。他不計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與眾人交往,寬容是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自己甚至謀劃誅殺自己的信件?蓜⑿銓Υ艘暥灰,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作者對鮑叔牙多分給管仲黃金、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這兩件事情,沒有更多地展開鋪寫,而是千方百計地加以濃縮,以素描的形式出現,從而較好地證明了寬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勝多、以簡勝繁的藝術效果。
(4)正反展示
做法:正反列舉,使所論述的內容正誤分明,是非顯豁。如:
商紂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終落得個葬身火海的下場;唐太宗虛心納下,開創“貞觀盛世”;楚懷王閉目塞聽,棄屈子的諍諫于不顧,無奈客死他鄉;齊威王善于納諫,門庭若市,贏得諸侯朝拜。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從諫如流”勢在必行。
文段選用了商紂王、唐太宗、楚懷王和齊威王四個論據,反正結合,對照鮮明,充分說明了對待進諫不同的態度,必然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從而證明了“從諫如流”的重要意義。
[點招] 議論性散文分論點的提煉
(1)分解法 分論點是對中心論點的展開與說明。
如:中心論點“奮斗是理想的階梯”
①刻苦勤奮,是理想的階梯;②珍惜時間,是理想的階梯;③迎難而上,是理想的階梯。
(2)闡述法 分論點是對中心論點的揭示與闡發。
如:優秀作文《“這山望著那山高”新解》——
①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②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圻@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進取開拓的精神;④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力爭上游的精神。
(3)分類法 即分門別類地提煉分論點。
如:以《貧困也是一筆財富》為題作文——
、儇毨Э纱哂兄菊邐^發圖強,改變命運,窮則思變;
、谪毨Э梢耘囵B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條件;
、圬毨茉鲩L人的能力,人的許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鍛煉出來的。
(4)利弊法 即從“談作用說危害”的角度提煉分論點。
如:優秀考文《嚴于律己,寬于待人》——
、賹捰诖,才會有知人之智; ②嚴于律己,則會有自知之明。
(5)因果法 即以“因”(分論點)證“果”(觀點)。
如:觀點“我就要風度”。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追“因”:
、亠L度是一種富有教養的臻于完善的氣質和風采,是一種美德;
、谟辛孙L度,能受到別人的敬重;
③風度,能使人與人之間增進愛心,有利于和睦相處。
哲理性、抒情性、文采性是議論性散文的亮點,那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來實現上述效果的呢?
首先,通過修辭尤其是比喻、對偶和排比等是彰顯文采的基本手段,其次還需通過精心設計的句式來實現這一效果,整齊的、錯落有致的句子都會使文章充滿節奏感和音樂感。
另外文采和哲理還可以通過名言警句的運用來加以突破?鬃釉f:“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名言警句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就是因為它本身就具備較深的哲理和較高的文采,既然我們無法做到字字珠璣,那么“拿來主義”就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只要我們注重積累、運用得當,作文水平一定會再上一個臺階。
俗話說“學以致用”,到底議論性散文要怎么寫,下面我就以“逆境”話題為例,來介紹一種簡便易行的議論性散文的“生產”方法。
首先,我們可以先找幾個論點,找一些精彩的名言警句(多多益善),然后,根據不同段落的風格選擇不同的句子,最終按散文風格將他們擴展開來就行了。
名言警句
(1)軟的沙灘上最容易留下腳印。但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2)只有在泥濘中走過,生命才會留下痕跡。
(3)經過大海的一番磨礪,卵石才變得更加美麗光滑。
(4)拒絕嚴峻的冶煉,礦石并不比被發掘前更有價值。
(5)經受了火的洗禮,泥巴也會有堅強的體魄。
(6)生命力頑強的種子,從不對瘠土唱詛咒的歌。
(7)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巖,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
(8)正是礁石的阻擋,才使浪花顯得美麗。
(9)松弛的琴弦,永遠奏不出時代的強音。
(10)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紅燈”而不得不停止前時時候,你要堅信---紅久必綠。
(11)困難像音符,強者把它奏成凱歌,弱者把它譜成哀曲。
(12)不幸,是一塊石頭。對于強者,它是墊腳石;對于弱者,它是絆腳石。
(13)挫折像一把火,既可以把你的意志燒得更堅,也可以把你的意志燒成粉末。
(14)勝利屬于最堅忍之人!闷苼
(15)應該笑著面對生活,不管一切如何!蹩
(16)在你的心園種植忍耐吧!雖然它的根是苦的,但果實是甜的。——奧斯丁
(17)一次打擊就灰心喪氣,永遠是個失敗者。——毛姆
(18)每一次逆境中都隱藏著成功的契機。
(19)我們這個世界,從不會給一個傷心的落伍者頒發獎牌。
(20)山路曲折盤旋,但畢竟朝著頂峰延伸。
(21)海浪的品格,就是無數次被礁石擊碎,又無數次地撲向礁石
(22)不要怕脊背是陰冷的,只要面向著生命的太陽。
(23)要想成為強者,決不能繞過擋道的荊棘,也不能回避風雨的沖刷。
(24)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嘆息吧!
(25)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并非因為他不曾遭過挫折,而是因他能從挫折中站立起來。
(26)斷崖是山的挫折,卻產生了壯麗的瀑布。
(27)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8)失敗說:挫折是成長路上永遠翻不過去的山,因為翻過一座山,前方又會有另一座山。
堅強說:挫折是山,翻過他,就可以見到成功的大海。
懦弱說:挫折是成長路上的一片荊棘地,會把人扎的遍體鱗傷。
勇敢說:挫折是荊棘,拿出膽量劈開它,面前會出現更廣闊的大道。
沮喪說:挫折是被擊倒后的眩暈,讓人丟棄了信心,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勝利說:挫折是海中的礁石,不遇見他,永遠激不起成功的浪花。
優秀議論性散文(范文)
一步與一生
路的兩旁氤氳著乳白色的霧氣,前面是一條悠長悠長的古道,迷離神奇。[形象化的描寫,把人帶入迷離神奇的氛圍中。]
我準備沿著這條充滿神秘的古道去尋找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束極細的光芒從遙遠的天際投射過來,撫摸著那歷經悠悠歲月的古道刻痕,它閃耀著奪目的光芒。
一串串腳印散落在歲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尋找那決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用心去發現一個刻滿幸福的出口。[“我要去尋找那決定人一生的那一步”,點題。]
我漸行漸遠,我漸進漸遠……
終于,我發現路在此時分成了兩個岔口,兩扇高大的門擺在面前,它們的上面鐫刻著“一步與一生”,蒼勁的字體中流淌著充滿理性的溪流。
我打開其中一扇門,發現上面雕刻著許許多多的小字,我仔細凝視,仿佛時光在這里輪回翻轉……
“曾經的莊子從這里走過,為了擺脫一個屈從權勢的社會,他推開了這扇門,然后決絕地跨了過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獨自守望月亮的樹!盵活用課本(《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中例子,給人以親切感。]
“曾經的五柳先生從這里走過,為了摒棄官場的丑惡,他駕著破舊的馬車從這扇門駛過,然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使用課本中陶淵明《飲酒》詩。]
“曾經的東坡先生從這里走過,為了遺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粗衣淡定地走了過去,在荒涼的黃州‘倚杖聽江聲’,任憑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
[三段均用“曾經的……從這里走過”,引出三個歷史人物,句式整齊,富有文采。]
我品讀著這曾經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譜寫成一曲滄桑而美麗的歌謠。
我又走到另外一個路口仰望另一扇門,它上面同樣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項羽面對劉邦的追兵從這里逃走,憶起昔日的鴻門宴,不禁哀嘆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殘忍陰險的秦檜從這里步入罪惡的深淵,殺岳飛,貶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一個讓人唾棄的一生,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盵再用三個事例,從反面闡述,與前面的三個事例構成對比。]
我不想再讀下去,撫摸眼前的這扇門,滄桑而厚重。歷史本沒有錯!錯的是他們洞開了本不應該洞開的大門,跨出了他們本不應該跨出的一步![小結上文。]
楓竹林飄蕩著幸福的歌謠,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門,它閃著幽藍幽藍的光,我毫不猶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黃金般的人生!
【評點】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首先,語言優美,富于變化。作者善用比喻,把人生人生喻為兩扇不同的門,這就把人生這一抽象的概念,化為了具體可感的形象。又如文章前4段,運用描寫性語言,把讀者帶入了幽美的意境之中,起到了開篇即吸引人的作用。在主體部分,作者引入了六個歷史人物為材料,但并不嫌繁瑣,因為作者將這六個人物的事例分為兩組,構成對比,既突出了中心,又有變化。前一組事例,用“曾經的……從這里走過”這一句式引出,具有整飭之美。后一組事例,則用“……從這里……”引出,既整齊,又與前面的一組句式不同,加上內容的區別,使文章整飭中有變化,不顯得板滯沉悶,而是富于靈動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于使用從課本中積累的材料,《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鮑鵬山,第五冊)、《飲酒》(第三冊)信手拈來,巧妙運用,顯示出積累運用語言材料的良好功底。
站在文學的門口
青山隱隱,綠水迢迢,我站在文學的門口,窺見那門內流轉的,是墨筆生香,勾勒出清風明月的韻致;梧桐細雨,西窗紅燭;我站在文學的門口,窺見那門內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搖動的濃愁與長情。站在文學的門口,我已能聽到門里的笙簫、門里的嘆息、門里的牧笛、門里的美妙;站在文學的門口,我心中搖曳著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門內的世界。
站在文學的門口,我擁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聽那些高貴靈魂的歌吟,去駐足觀看那隱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獲一份燦若朝陽的理想與對于崇高的向往。
當暮色四合時,一燈如豆,一書如帆,送我至文學的門口。那東臨碣石的一代梟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依舊能夠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勁雄渾的意氣,常使我擊節而贊。那在亂世里漂泊沉淪的詩性女子,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得哀愁,縱然簾卷西風,人比黃花, 也依舊要在絕滅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些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蕩起遙遠的絕響。
被文學藝術化了的靈魂與生命,在文學的殿堂里凝固永恒。當我站在文學的門口,那軒舉的意氣已將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歡離合的真情淚滴已將我浸濕,他們以文學的方式存在于歷史的視線里,輕易地將我俘獲,又用他們高貴靈魂鍛造的文字凝滯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間的閑狐兔。
站在文學的門口,那門里飄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將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自嘲“職業是生病,寫作是業余”的史鐵生,他文字里關于生命的思索給予我深深的感動,他的堅忍使我在遭遇崎嶇時亦能淡定從容。冰心筆下深邃的大海與圣潔的母愛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間隙里駐足體察彌滿我生活的愛意。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動容于保爾的鋼鐵意志,讀《魯濱遜漂流記》,我欣賞生命與自然的契合……
被文學具體化了的生存形式與生活態度,如細雨,如飛花,浸濕生活鋪就詩意的歲月,當我站在文學的門口,暮雨晨風陣陣飛來,讓我走得堅強并且詩意。
站在文學的門口,終究只是欣賞文學別樣的乾坤。我知道,終將有一日,我會走進文學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筆勾勒出生命別樣的風貌。
【名師點評】欣賞文學里別樣的乾坤,擁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聽、去觀看、去收獲;徜徉在文學的海洋,體味藝術的靈魂與生命,領略作品飄散出的生活哲思,讓“我”在生命旅途中走得堅強且詩意,淡定且從容。作者將思緒化作一江春水,流入文學門內的世界,信手拈來,縱情揮灑,感悟真切,議論生輝。文章積淀深厚,思路清晰,語言典雅,書寫美觀。
拒絕空白
空白是生命中的盲點。我以對生命的熱烈追求來莊嚴宣誓:我拒絕空白。
兩千多年前孔子對人說過:“天生萬物,唯人最貴!蔽,生為人,出于對生命的尊重,我必須有奮發向上、剛健有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
我崇拜孔子。他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宣言。
我崇拜孟子。他有“當今之世,舍我取誰”的豪情;他有“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堅毅。人生在世,身為社會一員,就有責任為社會做貢獻。我有義務做到“達則兼濟天下”。
當在熱烈的追求之中遇到艱苦的時候,我決不會接受空白,決不會落得個“窮則獨善其身”。我要將自己的脊梁化為沙漠中堅挺著的胡楊,活著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我拒絕空白。我拒絕莊子。拒絕他“終身不仕”,愿化歸于自然。
我拒絕空白。我拒絕陶潛。拒絕“守拙歸園田”,“復得反自然”。
人生于社會,怎能逃避社會?我決不會給生命留下一點空白。
我有理想,我愿盡我所能為人類社會注入前進的一絲力量。我愿做到“仁者愛人”、“仁者無不愛”、“泛愛眾”的博愛。我愿如“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平;我愿如“憑軒涕細流”,“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我愿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所以我拒絕空白,拒絕“窮則獨善其身”。
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堅毅,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持,有沙漠中胡楊的堅韌。
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絕空白,去追求我熱烈的人生。
點評:行文遵循的寫作是逆向思維的成果體現,全文充滿一種飽滿、積極的人生認識。立意高遠,不囿于固勢,打破一貫的美學范疇和人生信念,文字和思路行云流水,旁征博引,有較深厚的素養。
【議論性散文的寫法】相關文章:
議論性散文寫法04-23
議論性散文精選06-12
議論性散文的特點11-10
議論性散文素材04-23
議論性散文的結構04-23
議論性散文寫作練習02-04
有關青春的議論性散文04-23
高考滿分議論性散文精選03-30
余光中議論性散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