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時間:2022-12-16 20:40:51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通用10篇)

  不少名家都寫過議論性的散文,其中的代表作品朋友們又有沒有讀過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代表作,歡迎查看!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通用10篇)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1

  人真是奇怪,蝸居斗室時,滿腦都是縱橫千里的遐想,而當我在寫各地名山大川游歷記的時候,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靜定的小點在眼前隱約,也許是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也許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邊趕也趕不走的小鳥,也許是一個讓我打了一次瞌睡的草垛。有時也未必是旅途中遇到的,而是走到哪兒都會浮現出來的記憶亮點,一閃一閃的,使飄飄忽忽的人生線絡落下了幾個針腳。

  是的,如果說人生是一條一劃而過的線,那末,具有留存價值的只能是一些點。

  把那些枯萎的長線頭省略掉吧,只記著那幾個點,實在也夠富足的了。

  為此,我要在我的游記集中破例寫一枝花。它是一枝臘梅,地處不遠,就在上海西郊的一個病院里。

  它就是我在茫茫行程中經常明滅于心間的一個寧靜光點。

  步履再矯健的人也會有生病的時候,住醫院對一個旅行者來說可能是心理反差最大的一件事。要體力沒體力,要空間沒空間,在局促和無奈中等待著,不知何時能跨出人生的下一站。

  看來天道酬勤,也罰勤。你們往常的腳步太灑潑了,就驅趕到這個小院里停駐一些時日,一張一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習慣不習慣。

  那次我住的醫院原是一位外國富商的私人宅邸,院子里樹木不少,可惜已是冬天,都凋零了。平日看慣了山水秀色,兩眼全是饑渴,成天在樹叢間尋找綠色。但是,看到的只是土褐色的交錯,只是一簇簇相同式樣的病房服在反復轉圈,越看心越煩。病人偶爾停步攀談幾句,三句不離病,出于禮貌又不敢互相多問。只有兩個病人一有機會就高聲談笑,護士說,他們得的是絕癥。他們的開朗很受人尊敬,但誰都知道,這里有一種很下力氣的精神支撐。他們的談笑很少有人傾聽,因為大家拿不出那么多安慰的反應、勉強的笑聲。常常是護士陪著他們散步,大家遠遠地看著背影。

  病人都喜歡早睡早起,天蒙蒙亮,院子里已擠滿了人。大家趕緊在那里做深呼吸,動動手腳,生怕天亮透,看清那光禿禿的樹枝和病懨懨的面容。只有這時,一切都將醒未醒,空氣又冷又清爽,張口開鼻,搶得一角影影綽綽的清晨。

  一天又一天,就這么過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覺得空氣中有點異樣,驚恐四顧,發現院子一角已簇擁著一群人。連忙走過去,踮腳一看,人群中間是一枝臘梅,淡淡的晨曦映著剛長出的嫩黃花瓣。趕近過去的人還在口中念叨著它的名字,一到它身邊都不再作聲,一種高雅淡潔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懾住。故意吸口氣去嗅,聞不到什么,不嗅時卻滿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花,僅僅是一枝剛開的花,但在這兒,是沙漠駝鈴,是荒山涼亭,是久旱見雨,是久雨放晴。病友們看了一會,慢慢側身,把位置讓給擠在后面的人,自己在院子里踱了兩圈,又在這兒停下,在人群背后耐心等待。從此,病院散步,全成了一圈一圈以臘梅為中心的圓弧線。

  住院病人多少都有一點神經質。天地狹小,身心脆弱,想住了什么事怎么也排遣不開。聽人說,許多住院病人都會與熱情姣好的護士產生一點情感牽連,這不能全然責怪病人們逢場作戲,而是一種脆弱心態的自然投射。待他們出院,身心恢復正常,一切也就成為過眼煙云。

  現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臘梅上了,帶著一種超常的執迷。與我同病房的兩個病友,一早醒來就說聞到了臘梅的香氣,有一位甚至說他簡直是被香氣熏醒的,而事實上我們的病房離臘梅不近,至少隔著四五十米。

  依我看來,這枝臘梅確也當得起病人們的執迷。各種雜樹亂枝在它身邊讓開了,它大模大樣地站在一片空地間,讓人們可以看清它的全部姿態。枝干虬曲蒼勁,黑黑地纏滿了歲月的皺紋,光看這枝于,好象早就枯死,只在這里伸展著一個悲槍的歷史造型。實在難于想象,就在這樣的枝干頂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鮮活的生命。花瓣黃得不夾一絲混濁,輕得沒有質地,只剩片片色影,嬌怯而透明。整個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葉落枝黃地鬧了一個秋天,天寒地凍地鬧了一個冬天,全是在為這枝臘梅鋪墊。梅瓣在寒風中微微顫動,這種顫動能把整個鉛藍色的天空搖撼。病人們不再厭惡冬天,在臘梅跟前,大家全部懂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與清寒相伴隨。這里的美學概念只剩下一個詞:冷艷。

  它每天都要增加幾朵,于是,計算花朵和花蕾,成了各個病房的一件大事。爭論是經常發生的,爭執不下了就一起到花枝前仔細數點。這種情況有時發生在夜里,病人們甚至會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頭埋在花枝間。月光下的臘梅尤顯圣潔,四周暗暗的,唯有晶瑩的花瓣與明月遙遙相對。清香和夜氣一拌和,濃入心魄。

  有一天早晨起來,天氣奇寒,推窗一看,大雪紛飛,整個院子一片銀白。臘梅變得更醒目了,裊裊婷婷地兀自站立著,被銀白世界烘托成仙風道骨,氣韻翩然。幾個年輕的病人要冒雪趕去觀看,被護士們阻止了。護士低聲說,都是病人,哪能受得住這般風寒?還不快回!

  站在底樓檐廊和二摟陽臺上的病人,都柔情柔意地看著臘梅。有人說,這么大的雪一定打落了好些花瓣;有人不同意,說大雪只會催開更多的蓓蕾。這番爭論終于感動了一位護士,她自告奮勇要冒雪去數點。這位護士年輕苗條,剛邁出去,一身白衣便消融在大雪之間。她步履輕巧地走到臘梅前,捋了捋頭發,便低頭仰頭細數起來。她一定學過一點舞蹈,數花時的身段讓人聯想到《天女散花》。最后,她終于直起身來向大樓微微一笑,沖著大雪報出一個數字,惹得樓上樓下的病人全都歡呼起來。數字證明,承受了一夜大雪,臘梅反而增加了許多朵,沒有凋殘。

  這個月底,醫院讓病人評選優秀護士,這位冒雪數花的護士得了全票。

  過不了幾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上海的冬天一般不下這么大的雨,所有的病人又一下子擁到了檐廊、陽臺前。誰都明白,我們的臘梅這下真的遭了難。幾個眼尖的,分明已看到花枝地下的片片花瓣。雨越來越大,有些花瓣已沖到檐下,病人們憂愁滿面地仰頭看天,聲聲惋嘆。就在這時,一個清脆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去架傘!”

  這是另一位護士的聲音,冒雪數梅的護士今天沒上班。這位護士雖然身材頎長,卻還有點孩子氣,手上夾把紅綢傘,眸子四下一轉。人們像遇到救星一樣,默默看著她,忘記了道謝。有一位病人突然阻止了她,說紅傘太刺眼,與臘梅不太搭配。護士噘嘴一笑,轉身回到辦公室,拿出來一把黃綢傘。病人中又有人反對,說黃色對黃色會把臘梅蓋住。好在護士們用的傘色彩繁多,最后終于挑定了一把紫綢傘。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2

  過去的中國人,講究外儒內道。一邊渴望著“居廟堂之高”,出將入相,拯救蒼生小民;一邊又想“處江湖之遠”,尋個逍遙自在,漁樵伐薪。這樣,青山綠水旁就多出了一個個瀟灑的背影,輾轉騰挪間又是一個個快意人生。

  可見,樂乎山水,在過去也是一種時尚。山水間佳事流傳,山水間有高人在臥。中國的“隱士”為山水添上了一層朦朧的高貴氣質,它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平凡人的目光,繼而形成一種美好的山水文化。長安的百姓聽到了終南山上王維的琴聲與長嘯,隆中人民學會了諸葛亮的《梁父吟》,吳越之民看到了王羲之等人在會稽山下修禊事。更何消說那廬山,黃山,大江大澤乎!細細數去,盡是山水,山水文化早已浸入中國人的血脈。

  轉眼間歷史已過數千年。到了今天,大規模的工業開發使得一切都有組織、有規模起來。整齊的瓊樓玉宇,橫跨田野的新型“阡陌”,樂乎山水也不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變成了中國人的集體行動。然而,中國人發現,更多的山水卻消失了。于是,現在的中國人很無助,很委屈,茫茫然抬頭四處望去,到處是高樓大廈,何處去寄情于山水呢?夜里,祖孫二人觀景,孫子熱情地給爺爺講述現代的美景:整齊入云的大廈,寬闊平直的大路,色彩鮮艷的燈光,萬家燈火的溫馨。爺爺聽罷,長嘆一聲,深切地回憶起了他記憶中的山水,而現在卻沒了記憶中的山水,覺得十分空蕩。

  看著這材料,我想了想,現代化的景觀又何嘗不是一種山水呢?蘇東坡有詩云:“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不妨略改一下:“是處青山皆可樂,何處夜雨會傷神?”這么一來,中國人的心可大大放寬些,隨性些。誠然,記憶中的山水在一天天地消失,但那只是過去的山水,時代在變,社會在變,連山水也在變。過去沒有現代化的景觀,我們就樂乎自然山水,但是現在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現代化的'景觀,我們又何必執著于過去的山水不放,而不去欣賞現在的“山水”呢?

  樂乎古之山水,樂乎今天的山水,都不失為一種選擇。山水是自家的,怎么看取決于你自己,你樂或者不樂,山水都不可能變化。既然已經推陳出新,那就順便換換味道,畢竟,古代的山水,先人已經樂過了,試一試現在的新的山水,又有何不好呢?,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3

  鴻鵠一心展翅騰飛,在腦海深處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風雨兼程,直擊山之巔、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時薔薇香溢,寧靜安然,生活于細碎之處盡現美麗清新。

  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兩者兼二為一,何樂而不為?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蘇子心中自有虎嘯龍吟,如那追逐巔峰的蒼鷹,手持刀劍,鋒芒逼視,然盡管無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憶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也依然擁有享受生活寧靜安詳的勇氣,長嘆一聲“此心安處是吾鄉”!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嘯,也任薔薇盛開。

  雨果曾言:讓內心住著一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樂趣。而林徽因卻嘆道:真正的平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不因為一心追夢而忘卻眼下幸福的珍貴,又不因適意的`享受而拒絕讓自己經受磨礪,巨龍與心籬同樣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無恙,共同挑起我們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追求遠方與活在當下絕非矛盾,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納呢!

  享受生活之美,樂在歷練之痛,猛虎與薔薇,交相融合。

  被譽為“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一生風華絕代,譽響全球,然而她臨死前卻自責與悔恨于對子女的疏忽;陸游心懷天下,悲憫蒼生,時刻吟唱“此身難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卻痛苦縈心,無法自釋;孟夫子雖能“紅顏棄軒冕,白首入松云”,卻也嘆恨于一生碌碌無為,遺憾終老。此乃為何?他們無法做到像蘇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嘯叫占滿了耳際而不聞花香,即是沉溺于薔薇的愛撫而難以自拔。我們需時刻在心中擺放天平,保持最真實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傷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薔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號以警醒。

  猛虎與薔薇,平衡心靈,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無論是搏擊長空的巨鳥,還是樂在平靜的夫子,都一樣幸福美好,真實可貴。

  我愿樂享有兩者,充實真正的生活。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4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心態。

  也許我們忘卻了映著殘陽斜暉的悠悠江水,也許我們冷落了銹跡斑斑的五尺長劍,也許我們飲盡了令人迷惘的烈酒。一次次在人生長河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我們忘卻了在夕陽西下時品著一份香茗,坐觀云卷云舒的平淡,我們忘卻了舉杯對月的豪情,更忘卻了“男兒何不帶吳鉤”的那份壯志。

  我們渴望陶潛李白的平常,渴望著那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超然。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腳步流蘇,我們常常覺得心乏體困,渴望回到平常。其實很簡單,孤燈夜下,手持一卷詩書,細細品味,便可使疲憊的心態消除,讓我們從紛繁復雜的迷惘中解脫出來,靜觀古人的平常與敏感。

  陶潛,厭惡于官場的爾虞我詐,厭惡于案牘之勞形,于是他選擇了適合于己的的平常之心,他歸隱田園,依南山而種地,好不逍遙自在!李白,經過了官場的壓迫排擠也憤然離開,從此寄情于山水,騎鹿訪名山,忘卻了世間的零零總總,多么灑脫飄然!

  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李賀之壯志難酬。一聲聲長嘆響徹云霄,一句句詩歌撼人心魄。他對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總以為自己當是一個帶劍叱咤于疆場的英雄。可是上天并不遂人愿,讓他一次次的失意。他狂飲烈酒,狂發牢騷,仰天長嘆千百次,而壯志難酬身先死,只落得“長使英雄淚滿襟”。

  人生的心態并不只有這兩種,不過一個人的心態絕對又包括這兩種。我們以我們的心態而活著,古人也只能是我們的典范,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作主。

  擁有平常心的人,生活平淡閑適。是云般隨風而行。

  擁有敏感心的人,生活也許會燦爛,但也許會黑暗。

  酒菊代表平常的人生態度,那么劍呢?劍就是一番豪氣。

  人生需要菊,需要酒,也需要劍!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5

  當清爽的秋風將天空吹向更高遠,當陌生的孩子望斷最后一只南飛雁,當枝上的綠葉換上橙黃,當一點點微寒已著枝,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時節。

  菊之淡

  “哐當、哐當……”聽見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面,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的氣息,熊熊的烈火陶冶著高尚的情操,稽康,這個時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這兒過著鐵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樣,你也對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勸他入仕嗎?是否忘了《與巨源絕交書》?那鏗鏘的'言辭已經向所有人宣告他對仕途的不屑,就讓他做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永遠過著“鄴下放歌”、“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采菊”的生活吧,不要讓世俗的穢氣覆蓋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還能記起那個棄楚國相位持竿不顧、依然決定“曳尾于涂中”的莊子?這個“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擁有舉世的才華,然而卻不曾向權勢顯貴屈服,一生過著清貧飄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勸他入世,期望他能為祖國為社會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業。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莊子他認為自己就是一棵樹、一棵捍衛心靈月亮的樹,如果你硬要將他拔起,種在污穢的社會泥土里,他將立刻枯萎死亡,就讓他永遠地做一棵樹吧,他身邊會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著他。

  菊之殤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對滔滔江水,面對彼岸的鄉親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淚濕衣襟,江水已隨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懷,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還是投身烏江,“死亦為鬼雄”?如果你正在項王身邊,是否會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呢?江東父老們也期望項王忍辱負重,說不定歷史就會為此改寫,然而項王最終選擇投江而死,他認為應該死得有尊嚴,他認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態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的認識邁進。

  當清脆的打鐵聲從遠方傳來,當遠行的大鵬展翅欲飛,當滔滔的烏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季節。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6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的修養,應該是舉手投足之間的習慣,是水到渠成的慣性。那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虛懷若谷的胸襟,應該像人的呼吸一樣自然吐納,無需考慮,無需思索,如水之就下,自然而然地展現在一手足、一舉止、一眉宇之間。

  犯而不校是一種修養。古有藺相如,便是犯而不校的修養之人。他從不與廉頗計較個人得失,面對對方咄咄逼人的威勢,他選擇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他不爭奪名利,不賣弄才華,謙虛謹慎,終令廉頗負荊請罪,兩人盡釋前嫌,共同輔佐趙君成就了趙國的強大。他崇高的修養不知道使多少有志之士擊節而嘆。

  施恩不圖報是一種修養。淮陰侯韓信早年很窮,便到河邊釣魚以維持生計。有個老婦經常來河邊洗衣服,見他餓得可憐,每次都給他帶些飯菜來。韓信很是感激,承諾終會報答她的。可是這時老婦人很不高興地說:“我是看你餓得可憐啊,哪里想要你回報。”是啊,有的人施愛如播種糧食,還沒有種下去,就已經在期待秋天糧粟盈倉。而有的人而卻是隨手將種子撒出,而又絕塵而去,他收獲的是驚喜,是心情。他播下的是愛心,呈現的是一種修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修養。蘇軾被貶無數次,卻仍然大唱“大江東去”,登超然臺作超然之人。在黃州,他高吟“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在密州,他聊發少年狂,放聲“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嶺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政治的失意,并沒有給他的人生帶來陰霾,相反,他“窮而后工”,將絕世之詞彰顯于后世。這種修養已經是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修養的最高境界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以為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很多人都在苦苦追求功名利祿,唯有真正的豁達之人能夠體味出這種境界。陶淵明便是這種人,他“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辭官“歸去來兮”,“采菊東籬下”,“帶月荷鋤歸”,甘愿每天都聞“雞鳴桑樹巔”,面對“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怡然自得。這是怎樣的一種修養啊!

  李白詩云“惟有飲者留其名”,我不贊同。我以為應該是有修養之人方能流芳百世。有修養之人,無需修飾,無需多言,便會被后人牢記心中,此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7

  我們是一列樹,立在城市的飛塵里。

  許多朋友都說我們是不該站在這里的,其實這一點,我們知道得比誰還都清楚。我們的家在山上,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我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涼涼的云。而我們呢?我們唯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煙。

  是的,我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這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工業城里,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但你們盡可以節省下你們的同情心,因為,這種命運事實上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的——否則我們不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蔭。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度給予我們。

  當夜來的'時候,整個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紅燈綠酒。而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里。但我們苦熬著把牙齦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們就站成一列致敬——無論如何,我們這城市總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陽!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

  這時,或許有一個早起的孩子走過來,貪婪地呼吸著鮮潔的空氣,這就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刻了。是的,或許所有的人早已習慣于污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

  落雨的時分也許是我們最快樂的,雨水為我們帶來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將我們帶回那無憂的故林。我們就在雨里哭泣著,我們一直深愛著那里的生活——雖然我們放棄了它。

  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8

  輪到老腔登臺了。鑼鼓敲響,間以兩聲喇叭嘶鳴,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來,似無太多特點。而當另一位抱著月琴的中年漢子開口剛唱了兩句,臺下觀眾便爆出掌聲;白毛老漢也是剛剛接唱了兩聲,那掌聲又驟然爆響,有人接連用關中土語高聲喝彩,“美得很!”“太斬勁了!”我也是這種感受,也拍著手,只是沒喊出來。他們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兩段折子戲,幾乎掌聲連著掌聲,喝彩連著喝彩,無疑成為演出的一個高潮。然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著粗布對門襟的半大老漢扛著長條板凳走到臺前,左手拎起長凳一頭,另一頭支在舞臺上,用右手握著的一塊木磚,隨著樂器的節奏和演員的合唱連續敲擊長條板凳,任誰也意料不及的這種舉動,竟然把臺下的掌聲和叫好聲震啞了,出現了鴉雀無聲的靜場。短暫的靜默之后,掌聲和歡呼聲驟然爆響,經久不息……

  有作家朋友看過老腔的演出,不無遺憾地對我說過這樣的話,你的小說《白鹿原》是寫關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筆老腔的畫面就好了。我卻想到,不單是一筆或幾筆畫面,而是在整個敘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氣韻彌漫……

  直到后來小說《白鹿原》改編成話劇,導演林兆華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讓我有了一種釋然的感覺。從此老腔借助話劇《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臺。

  我在那一刻頗為感慨,他們——無論秦腔或老腔——原本就這么唱著,也許從宋代就唱著,無論元、明、清,以至民國到解放,直到現在,一直在鄉野在村舍在廟會就這么唱著,直到今晚,在中山音樂堂演唱。我想和臺上的鄉黨拉開更大的距離,便從前排座位離開,在劇場最后找到一個空位,遠距離欣賞這些鄉黨的演唱,企圖排除因鄉黨鄉情而生出的'難以避免的偏愛。這似乎還有一定的效應,確鑿是那腔自身所產生的震撼人的心靈的藝術魅力……在我陷入那種拉開間距的純粹品賞的意境時,節目主持人濮存昕卻作出了一個令全場嘩然的非常舉動,他由臺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臺前,從正在吼唱的演員手中奪下長條板凳,又從他高舉著的右手中奪取木磚,自己在長條板凳上猛砸起來,接著揚起木磚,高聲吼唱。觀眾席頓時沸騰起來。這位聲名顯赫的濮存昕已經和老腔融合了,我頓然意識到自己拉開間距,尋求客觀欣賞的舉措是多余的。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9

  聽到一句人所共知的諺語,就萌生出好奇心,試著去親自驗證,在這世上,大概也只有孩子這樣做了。我不禁笑了:瞧,多么天真,多么可愛,又是多么可貴啊!

  在西方童話里,孩子們都是仙鶴送來的,都是神的恩賜。我深深地贊同這一點。兒童的身上有很多成人所不具備的高貴品質。王開嶺在書中寫道:“向兒童學習。”那么,我也要向兒童致敬,敬他們的無畏,敬他們的質疑求真之心,敬他們自由的靈魂。

  孩子的心靈總是一塵不染的,他們真實而無所畏懼。當皇帝身披并不存在的新裝,游行于街道并接受萬眾贊美的時候,一語道出真相的不正是一個孩子嗎?那是純潔無瑕的天使,不曾被權威震懾,不曾被世俗玷污,他們心中是非分明,求真的天性也不曾被人群的潮涌吞沒。當他如一顆閃亮的星辰照亮盲目的黑暗時,怎不值得我們向他致敬?

  然而,現實離我們對兒童的高歌尚有距離。當孩童試圖分辨糾纏的莖蔓時,這強烈的求知欲卻被他的父親視為可笑的事情。在父親眼中,所謂的“定理”能夠代替“真理”,他的眼中只有瓜豆的食用價值,在物質面前,孩子的求真天性無足輕重。我們該為誰哭泣呢?

  柏拉圖說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當幼年的瓦特因跳動的壺蓋產生疑問,我們便從他的未來看到了兒童“可笑”中的閃光點。

  我們怎么能讓那些可愛的閃光點泯滅呢?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被稱為“給成人讀的童話”。作者借小王子之口訴說:“大人們的世界可真奇怪。”這是不是很值得思考?當大人們滿不在乎地笑話兒童的“可笑”行為時,殊不知,在兒童眼中,成人的世界又是多么荒唐,大人們為名利無數次背叛自己的內心,是多么奇怪啊!他們已經忘記了自己小時候曾有的天真,多么令人悲傷!

  更令人悲哀的是,失去了光環的大人們,卻霸道地將孩子的閃光點抹去。“走吧,人間的孩子,和一個精靈手拉著手,走過荒野和河流,這世界哭聲太多,你不懂。”當葉芝如是哀嘆時,我們也該捫心自問,是否該以成人的'意志統領兒童的精神,使他們迅速老化,達到所謂的“成熟”?

  當一個孩子目不斜視地從瓜豆的莖蔓前經過,我們也就失去了無瑕的天性,求真的執著,與不拘于時的自由靈魂,時代精神的短板被再次削短……

  請住手吧。請向兒童們致敬,請喚醒那自由的光輝!

  我今年十八歲,已經步入成人的行列;可我知道,心靈中的純真不能死,因為,我依然,還愿意是個孩子!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 篇10

  我童年時曾是扼殺蝴蝶的小妖魔。大興安嶺有一種俗稱“大馬蓮”的蝴蝶,深紫色,羽翼上有點點赤金的顏色,它比一般在花間翩躚的蝴蝶要大上好幾倍,雍容華貴,飛起來姿態嫻雅,美得令人炫目。這種蝴蝶不大喜歡徘徊花間,它們通常是在林間的草地上翻飛悠游。我和許多女孩子那時最熱衷的事便是用衣服罩住這種蝴蝶,將它捉到手中。它的羽翼在我的指間簌簌抖動的時候,我們便將它在掌心拍死,然后在蝴蝶的蛹上插一顆圖釘,將它按到白紙棚的燈畔。晚上拉亮電燈,嘩地一照,燈畔那一圈已死的蝴蝶便栩栩如生了。那時我究竟扼殺了多少蝴蝶,已經無從計算了。只知道那些蝴蝶過不了多久就會像落葉一樣脫離紙棚,落下來的自然和泥土融為一體了。

  蝴蝶的美是靠羽翼的震顫來傳達的,而它的死亡也是由此帶來的。折斷它的羽翼,它便喪失了傳達美的能力。藝術的羽翼同蝴蝶一樣是華美而脆弱的。比如一幅名畫,它可以在欣賞它的人面前呈現豐滿輝煌的羽翼,給賞畫的人以一種心靈的溝通和震動,但同時,一把意外的大火會使它化為灰塵。比較而言,陶器的羽翼才算最為堅硬,無論風吹日曬雨淋,都無法傷害它的本質,即使深埋地下,陶還是陶,所以陶才最能成為中國的象征,才經久不衰。

  我曾經異想天開,認為應該把偉大的藝術品放入墳墓保存。因為展覽大廳明亮的光線會使一幅畫改變顏色,人的渾濁的呼吸會傷害畫的神經。但是,如果創造藝術是為了讓它進墳墓的話,那么人類又如何進行精神的交流呢?人是渺小的,藝術卻是巍峨的。我們無法得到梵高身上的一片指甲,但他的向日葵卻比地球上所有開放的向日葵都燦爛、明亮和憂傷;我們無法得到柴可夫斯基的一根頭發,可他的音樂的羽翼將在漫長世紀的空中低回,并且深深地感染著一代一代的人。所以我不再做把藝術品放入墳墓的夢想。我們慶幸人類的先知,他們創造了音樂、繪畫、建筑、文學等等的藝術形式,他們向我們傳達了已逝世紀的輝煌與寧靜,喧囂與平和,他們艱難地扇動著藝術的羽翼,告訴我們戰爭、和平、瘟疫、繁華、頹敗等等人類曾經歷過的一切,我們承受并延續著這一切。埃及的金字塔不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的永久紀念碑,也可能再過幾萬年沒人會知道梵高、莫扎特、海明威這些在我們這個世紀仍被視為偉大的人物,因為藝術的羽翼既長久又脆弱,它很可能在飛向某一個世紀的途中而徹底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創造這藝術的人的名字也一同沉沉地消失。但這些擔憂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總會有藝術的羽翼飛向未來的天空,它仍能給人帶來生存以外的驚喜和慰藉。如同童年時我在蒼茫的暗夜中嘩地拉亮電燈,能看到那美麗的蝴蝶一般。

  大約兩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悲觀的文章《誰為這個世界送葬》,大意是說忽然一日想到如果人類全部消亡了,這個世界不復存在了,能最后為這個世界送葬的.是什么?我說是大地上翻飛的畫卷、四散的書籍、破敗的琴和空曠的建筑。當一顆流星最后一次劃破天幕,它會看到大地上我所設想的壯觀場景,沒有比這種送葬更動人的了。

  這種杞人憂天的想法其實緣自內心深處對藝術深深的癡迷和渴望,也可視為對自己精神追求的一種激勵。于是,藝術會為這個世界送葬成了我深信不疑的一個真理。人死后暴露出的白骨是那么千篇一律,可人的心靈創造出的藝術光華卻又是那么斑斕奪目。這樣想來,藝術的確是完善人生的一種途徑了。

  當我按住蝴蝶,當它的羽翼在我的指間輕輕顫動,我還會扼住它的呼吸嗎?雖然我知道蝴蝶不經我的手早晚也會成為泥土的一部分,但現在我的心還是為二十幾年前的過失而顫抖了。能夠讓羽翼震顫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不然那羽翼又有何用?靜止千年的美,也抵不過飛翔一瞬的美更動人心魄,因為后者是一種流光溢彩的美。所以我深深祈禱藝術的羽翼不要輕易被人折斷,讓它自由地顫動并且深入人心吧。同時,我也愿意在這遙遠的北國,深深地向著極北的童年生活領地鞠一躬,哀悼那些斃命于我掌心的蝴蝶。

【議論性散文的代表作】相關文章:

議論性散文06-08

議論性散文范文06-27

高中議論性散文06-27

議論性散文閱讀06-27

生活議論性散文06-27

優秀議論性散文06-27

議論性散文的特點11-10

關于議論性散文的看法06-28

中國議論性散文作家06-27

高中議論性散文范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