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勵志散文隨筆
大學是一片給予我們最多人生思考、最多汗水和最多歡樂的地方;大學是一生中儲備知識、性格成熟的最為寶貴的時期。
大學,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成材”而非“成才”
這兩個月,各種各樣的企業來到學校招聘,我猛然間意識到一個問題:我馬上要走出校園了,我一下子被嚇到了,整個人都顫抖了,發了好長時間的呆。
我禁不住地問自己:上大學到底是為了什么?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大學又會起到怎樣的作用?以前總覺得,大學是把一個人打造成才的地方,好像上完了大學,我們就都是人才了。現在想想:與其說成“才”,不如說成“材”。
一般意義上講,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的人,需要明確的方向,長期的深入,有一定的成果和造詣才能稱之為人才;而人材就不同,只需要一些基礎的能力和素養,如縝密的思維,不錯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表達和溝通等,而且這些都是對大學生基本的要求。
大學時,我們都是鑰匙坯,讀大學就是為了把我們打磨成能開企業這把鎖的鑰匙。可是一把已經加工成品的鑰匙只能打開一把鎖,而沒有成型的鑰匙坯卻具有打開任何一把鎖的可能,而且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在被打磨,也不知道自己將被磨成什么樣子,也不知道自己要開的是一把怎樣的`鎖。這里還存在一個風險,就是一旦具備了開某一把或某一類鎖的能力,想要打開其他的鎖,就只能回爐再造。所以,在不清楚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鑰匙之前我寧愿接著做一把鑰匙坯。
其實,在大學里的很多時候,我們似乎都陷入了盲目色瘋狂競賽中;考試的排名,分數的高低,證書的多少,甚至擔任的職位和戀人都可以拿來攀比。我們上課好像只是為了不掛科,或者說是為了找工作,再也沒有因為獲得新的知識而感到愉快和欣喜;證書則幾乎淪為了擺設,不知多少人,過了四級之后再也沒認真的學過英語。成績和證書不能堆砌出人才,只能讓人蛻變成機器,達到了指標才可以休息,這簡直有些悲哀。
當然,應該沒有企業會不喜歡人才,可是我們畢竟還在學校,對于一些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知之甚少。即便能夠耳濡目染道聽途說一些,也很難切身的體會到;實際上,即使清楚單位的要求,處在學校這個環境里我們還是很難把自己打造成他們所需要的標準人才的,因為你沒有那個環境。
白巖松曾經在一個講座里這樣告訴在場的大學生:社會需要怎樣的你們,絕不是拿來就能用的你們,而是能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都能不斷學習的你們,一個有潛力可以塑造的你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也就是材。其實在我們剛踏進大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是一塊材料,不幸的是一部分自甘淪落成廢材,一部分擠破頭想成為人才,可是很少人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潛力的可塑之材,也許這就是出眾的英雄只是少數的原因吧。
我們在象牙塔里生活,絕大多數時間里還是在按照這里的規則行走,可是在這里對人才的要求和以后企業的標準會一樣嗎?倘若還在用讀高中的思維看待大學里的各種標準,真的不排除被教育“毒害”的可能。既然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到工作中學習,那干嘛非要在不清楚要學什么的時候盲目的去“學”呢?踏實的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奮斗,多看本書,或學門外語,積累一些實實在在的能力,扎實的文筆,標準的普通話,等等。這些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絕不亞于你得過幾次獎學金,當過幾回第一名。
大學,我們追求的應該是“成材”而非“成才”,而現實是畢業能夠成為人才就很不錯了。
請及時給自己充電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你是否已感到多年的經驗可能會因為新技術革命的出現而在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是否覺得自己在工作中的優勢已越來越弱,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的可能也越來越小了?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的年代里,“充電”已經成為人們改變職業方向、提升職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人在職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已經成了越來越多人的共同感受。
工作中開始出現你不懂的東西:一些新設備是你從未用過的,一些新技術是你從未學過的,一些新名詞是你從未聽說過的……總之,你遇到了一定的“技術障礙”,感到過去的知識已經不夠用了,此時,當然不能坐等被淘汰的命運,而要讓自己盡快跟上知識更新的腳步。
人生需要不斷地充電。整個社會都在以軟件更新的速度不斷前進,如果你不升級自己,那么唯一的后果就是被社會拋棄。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贏在起跑線上。
一幫大學同學畢業后,各自走上了工作崗位。十年后,他們相約到母校聚會。教授得知這些學生們十年來的成就與作為之后,很不滿意。教授之前對其中的幾位學生尤其寄予厚望,但是大跌眼鏡的是,十年過去了,他們都表現平平,沒有一個有拿得出手的'成就。
教授感到不解,于是問他們:“你們畢業后,平均每月看過一本書的請舉手。”
學生們都露出慚愧之色,沒有一個人舉手。
教授知道了他們十年來表現平平的原因:“一個月看一本書,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困難,為什么你們一個人也做不到呢?難道你們認為在學校學習的那點知識已經夠用了嗎?難道你們在工作中沒有遇到任何問題,不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來解決嗎?”
教授的話,令人深思。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堅持平均每月看一本書的人有多少呢?難道是因為不需要或者沒有時間嗎?當然不是。
大多數人從學校畢業后進入社會就失去了進取之心,得過且過,也不會再有什么進步。反之,學生時代即使不顯眼,但到社會后仍然勤勉踏實地主動學習,往往都會有長足的進步。對于成功的目標來說,一個人步入社會時擁有多少知識并不起決定性作用,他自我進修的態度才是決定事業成長高度的因素。
李剛畢業后沒多久,就幸運地應聘到一所知名學校做辦公室的文職人員,主要負責起草文件、對外宣傳等工作。在同一辦公室里,還有其他三位前輩。校長在場時,大家都表現得工作很投入的樣子。但校長不在時,同事們就開始放松下來,在開心網上玩玩游戲,侃侃奇聞軼事等。李剛因為初來乍到,很有自知之明,沒有隨大流,而是一有空閑,就想一想領導交辦的事情有沒有未辦妥的,自己還欠缺哪方面的知識,然后抓緊時間進行充電。
由于李剛的用心,他為自己的未來增添了色彩。他在學校工作了四年,第一年做的是普通職員,第二年升任辦公室副主任,第三年由副主任轉為正主任,第四年出任校長助理。而在辦公室玩游戲侃大山的三位同事,雖然入職比他早,但直到李剛升職離開這個辦公室,他們仍是表現平平。差距在哪里?就在于李剛一直在充實自己,而他們沒有。
追求杰出的人從不會停止自我進修。美國著名政治家艾爾因為家貧,小學未畢業就輟學了。依靠勤奮努力,他30歲當選為紐約州議員。這時他的知識依然貧乏,甚至看不懂那些需要他表決的法案。但艾爾沒有氣餒,每天堅持讀書,如饑似渴地學習那些他需要了解卻暫時不明白的知識,有時他一天要讀書16個小時。而且,他將讀書的習慣一直堅持下去。在當選為紐約州州長的時候,艾爾已經成了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他曾四度出任紐約州州長,而且先后有六所大學授予他名譽學位。
優秀人物從不認為自己的學問已經夠用,相反,他們幾乎一致認為自己所知甚少,需要靠不斷學習來滿足工作的需要。越是優秀的人越不滿足于自己的現狀,反倒是平庸之輩對自己的學識能力頗為自得,他們覺得工作中已經沒有陌生的東西。人是熟悉的,工作也得心應手,很少遇到難題,輕輕松松就能完成工作。
但是,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就停止自我更新和自我升級。因為社會的整體素質正在不斷提升中,一些文憑比你高,專業知識比你豐富的人可能會加入到你這個行業,成為你的挑戰者。那你就更有必要適時充電,以抵擋一波又一波實力不凡的競爭者。
有些人的職場之路過于順利,以至于他們覺得一輩子都能這樣。假設你當初學習的剛好是目前很熱門的專業,由于懂行的人才很少,你極可能順風順水地享受高職、高薪。但正因為熱門,必定有更多的人開始學習這一專業,他們掌握的技術也更成熟,將來極可能把你淘汰出局。假設你遇到一個特別賞識你的老板,你也可能順利沖上很多人望塵莫及的高端位置,但這個老板真的能一輩子庇護著你嗎?不管什么原因,順利的狀況總是不能持續很久,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辛苦打拼才是生活的常態。所以,當你感到過于順利時,反倒要引起警惕,及時充電升級,以應付未來的變化。
NBA球星邁克·詹姆斯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升級自己的人。
在NBA里,這個邁克·詹姆斯絕對不簡單。一方面,邁克·詹姆斯是NBA一位不折不扣的“流浪球員”,從他20XX年進入NBA至今,詹姆斯一共換了八支球隊。在活塞隊期間,他為自己贏得了金光燦燦的總冠軍戒指。另一方面,是因為他隨時都在為自己充電。他沒有參加過NBA選秀,20XX年以自由球員的身份和熱火簽約,此后便一直在邊戰斗邊成長。
20XX年,還在火箭打后衛的邁克·詹姆斯出席在斯坦福大學舉辦的球員商機發展聯合會,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邁克·詹姆斯曾在杜昆大學獲得兒童心理學學士學位,他希望斯坦福大學的課程能有助于他日后成為一個出色的商人。
的確,球員總有退役的那天,但是生活不會因此而停止。有了這樣的學習經歷,當詹姆斯離開球場的時候,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將迎來同樣精彩的另外一段旅程,因為他已經做好準備了。
要想得到成功的青睞,就及時地給自己充電,為成功的天平增添砝碼吧。
【大學勵志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工作中的勵志散文隨筆(通用16篇)08-17
散文隨筆:習慣11-29
清明散文隨筆11-22
成長經典散文隨筆04-20
散文隨筆作文11-26
期許散文隨筆10-20
雪兒散文隨筆02-07
參賽散文隨筆精選10-13
優秀的散文隨筆10-13
經典散文隨筆大全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