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散文
電視散文是通過特定的屏幕聲畫形象,散點式地反映創作者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憶的生活情景和剎那間的思維活動,在熒幕中表現出來。
電視散文簡介
電視散文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較高的文化品味,是一種舒緩、淡雅、優美的藝術形式。其宗旨是表現天地人、音詩畫、真善美;通過電視語言和文學語言的雙重表達和有機結合,再現以至升華文學作品中那至純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靈。無論是名家名作,還是新人新作,都力求達到選材獨到、個性鮮明、制作精良,實現其通過電視藝術手段達到對人類命運終極關懷的目標。
電視散文文體好處
電視“以一種立體的、矩陣的、動態的信息結構,將人置身于一種既真實具體,又陌生超凡的情景氛圍之中,讓觀眾直接體驗人生的種種況味。”同時,電視又以其特有的兼容性,將文學、美術、音樂、戲劇、舞蹈、電影、音響、朗誦、書法等各類藝術結構要素融為一體。通過電視藝術家的創造,將電視與散文這兩個多樣與多彩的載體聯姻,催生成一個新的文學載體,使其即具有文學性,包涵有濃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廣闊的社會生活時空等等,給人以無限的'想象審美空間,方便人們創造更多更廣的心理意象。同時又具有電視性,以畫面、音樂、色彩、字幕、聲響等藝術元素構成直觀的審美視覺空間,在與觀眾的直接交流中,產生審美的即時互動效果。如榮獲金鷹獎的溫州電視臺的《永遠的廊橋》(作者:陳瑞晨)、四川電視臺的《啞巴渡》(作者:劉歡歡)等都是優秀的電視散文作品。
電視散文審美元素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視不僅僅作為一種機器,且作為一種文化影響甚至支配著大眾。電視藝術是作為當代一門全新的藝術形態,它以數字電子視聽技術為依托,把聲像動態地結合為一體,借助電視系統對人的精神、情感、理念進行藝術化的顯現和演繹。
《電視詩歌散文》創辦于1998年,是中央電視臺,乃至全國電視界到目前為止為數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電視文學欄目之一。欄目的編導從浩瀚的詩文經典中遴選出適宜表現的佳作名片,傾力將中國美學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及“畫面的詩意追求”自覺地融為一體。《電視詩歌散文》是洋洋大觀的電視熒屏上并不很起眼的藝術角色,它涵蓋所有用電視手段來表現文學形式的熒屏聲畫作品。包括電視小說、電視詩歌、電視散文、電視報告文學等等。它們都是把文學用電視藝術手段加以編排,小而有味、過目難忘,在極其靜謐、詩意的畫面當中演繹出動人心脾的藝術境界,產生出人意料的欣賞效果。電視詩歌散文的審美評價是從影像之美與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上來看的。這個問題是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內容與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它們構成了辯證統一的相互關系。一方面內容具有主導作用,它決定和制約著形式,在藝術創作中,形式的選擇和確定都應當以能否恰當地表現內容為原則。另一方面,形式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不但直接影響到藝術作品的內容的表達和體現,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自身的審美價值,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內容與形式兩者是在互相征服中,達到統一的!影像作為電視敘事的基本敘事元素,就如同文學的語言一般,需要傳神達意。
《CHINA·瓷器·景德鎮》系列節目的片頭,是用黑、紅、白、青幾大色彩構成:一條從中間劃入的紅線,將黑色的屏幕分為兩半。一邊是半個青花瓷盤在緩慢轉動,另一邊是白色的片名不時劃入。簡潔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對比,就在這兩個上下左右、不斷變化的空間中,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城之眼——中國名湖》伴隨著“一個城市的湖是一個城市的眼睛,通過一個城市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畫外音,電視屏幕上打開了一幅淡雅的國畫,一葉扁舟緩緩地劃入畫面。就在扁舟即將隱入畫面的同時,“城之眼”三個字漸漸淡出,由小到大。這時,一滴晶瑩剔透的水珠自上而下滴落,迅速暈染開來,幻化為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惠州西湖、潁州西湖等經典畫面,它們與話外謳歌這些名湖的佳詞麗句對應成輝,交融互補。
【電視散文】相關文章:
電視機的回憶散文12-06
我媽不讓我看電視散文06-29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
優秀散文:愛上散文06-28
經典散文精選06-28
散文:品散文要成新常態06-27
優秀散文07-24
名家散文07-21
黑與白散文05-02
中國經典散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