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散文《落空的承諾》
在這一封信的篇首,我想引用一段卡里·紀伯倫在《先知》那本書上的話:
——一個懷抱著乳兒在胸前的婦人說:對我們講關于孩子吧。
他說: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與女,產生于“生命”對它自身的渴慕。
他們經你而生,卻不是你所造生。
雖然他們與你同在,但卻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供他們的身體以安居之所,卻不可錮范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住的明日之屋,甚至在你的夢中你也無法探訪。
你可以奮力以求與他們相象,但不要使他們肖似你。
因為生命不能回溯,也不滯戀昨日。
你是一具弓,你的子女好比有生命的箭借你而送向前方。
射手看見了在無限的路程上的標記,而用他的膂力彎曲了你,以使他的箭能射得快而且遠。
愉悅的屈服在他的手中吧:
因為正如他愛那飛馳的箭,同樣他也愛強固的弓。
我很喜歡紀伯倫。在歐洲讀書時,朋友送了我一些他的作品,都是法文版的,回國后發現臺灣也有中文版了,而且譯得很好,是由王季慶女士翻譯的,我上面這一段就是抄自臺灣的中文版。
我覺得,他把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比喻,雖然極美麗極有詩意,可是也極為嚴肅。
我們常常會認為,孩子是“我的”。本來也是,從懷他、生他、養他到教育他,哪一點不是我們的心血?哪一處不是我們的犧牲?從一個完全無助、完全無知的小小嬰兒,長成到一個可以和我們頂嘴,惹我們生氣到最后離開我們自立門戶的大孩子為止,哪一天他不是在我們的羽翼之下?除了我們以外,有誰可以有權擁有他?他不是我的還會是誰的呢?
當然,對開明的父母來說,這并不構成任何問題,他們會知道,對孩子的控制與關切該到什么地步,什么時候該堅持原則,什么時候該裝一裝糊涂,孩子們其實心里也會明白,犯了錯自己心里也會知道。
可是,對某一些父母來說,假如他們堅持孩子是“我的”的話,事情就會變得很可怕了。
常見到盛怒的父親打孩子,旁人看不過眼,去勸架,得到的回答通常是:
“孩子是我的,我要把他打死你也管不著。”
從法律的觀點上來看,他如果把孩子打死了,別人當然管得著他。從倫理的觀點上來看,他既是孩子的父親,說的應該只是氣話,他絕對舍不得把孩子打死。可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上來看,有多少父母正以絕對主觀的方法來把孩子逼到一個無法招架的境地。
在某些家庭里,常會發現一些比較受漠視的兒童,而這些兒童在待人接物或學習的表現上也常有令人不愉快的表現,兩者之間有時可以說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
父母常在不自覺的狀況之下評判自己的孩子:
“老大將來一定有出息。”
“我們家最不爭氣的,就是老三。”
孩子們從眼色或語氣之中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幼小的`他,并不知道這只是父母主觀的衡量,他會以為這就是事實,認為自己也許真的就只有這種價值。
另外一種家庭,對每個孩子都做到公平對待的程度了,也注意到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與愛好,父母常會在朋友之前介紹:
“這是我們家的文學家。”
“我們老么,是個學理工的料子。”
當然,幼時的愛好常會引伸為成人后事業的基礎,但是,過早的定型并不一定妥當。因為,有時候一個人的興趣可以有很多種類,大樹尚且要向四面八方去深入扎根,每個方向的成長都是不可預料的,更何況一個人呢?所以,最好避免太早給孩子下斷語。
更有一種父母,認為只有他們為孩子安排與計劃的那條路才是最好的一條,孩子自己所做的其他試探都是浪費與荒謬的。每一個孩子都渴望父母的愛,渴望得到父母的稱贊,所以,有不少孩子是誠惶誠恐地走上父母為他安排的路。有能力走的,我們還可以期待一個美麗的將來,但是,如果孩子實在沒有能力走上那條路的話,對他、對父母,生活都會變成一項痛苦莫名的負擔。
寫到這里,心里很難過,因為,沒有一個父母愿意將自己的孩子逼上絕路。問題是,在一個人口激增的社會里,若不這樣做,孩子將來可能就沒辦法好好生活。我們最常聽見的承諾是:
“你只要好好讀書,將來一定可以成功。”
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立法院的委員先生們還不肯為“人口紅燈”想一些強制性的辦法的話,將來恐怕并不會這樣樂觀了。
也許有讀者會覺得我很奇怪,從紀伯倫那么美的詩句開始,卻以希望立法不準再多生孩子作為結論,不是大煞風景嗎?我親愛的朋友,窗外的茶花開得越多,風景會越美麗。但是,在我們的小小庭院之外,整個社會正面對著一種逼人的人口壓力,若不再想辦法,恐怕將來就再也不能給我們的孩子任何美麗的承諾了。
【席慕容散文《落空的承諾》】相關文章:
席慕容著名的散文10-30
席慕容的唯美散文10-30
有關席慕容的散文10-19
席慕容的散文特點11-18
席慕容的經典散文12-06
席慕容散文推薦12-04
席慕容哲理散文11-10
席慕容著名散文10-30
席慕容散文賞析10-30
回家席慕容散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