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五一勞動節的散文(通用1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五一勞動節的散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1
藏在勞作中的詩意時光
在車間工作的那些年,磨工組有一對恩愛有加的“鴛鴦”。
每天上班,男人騎著自行車,笑瞇瞇地蹬著車輪,女人側身坐在車后座,滿臉滿眼都是幸福的笑意。到了班組,換上工裝,兩人合開的那三臺機床剎那間便“轟隆隆”地唱起歡歌。
三臺機床和管線、儀表臺包繞起來的空間,就是兩人愉悅勞作的小天地。女人對儀表,男人上料;女人在機床間磨削,男人到機床前面打磨砂輪;裝活兒的料斗盛滿了,女人拿來木箱,男人負責倒活……有調皮的工友沖他倆擠擠眼,做了個擁抱的手勢,男人爽朗地笑起來,女人的臉上飛起一團紅霞。
那時,帶班班長的媳婦是車間的一位抽檢員。一次,班長的媳婦到車間抽活,將抽選的幾種型號的樣品放在不同的紙盒中,準備帶回檢查站,半路上正好碰到班長。班長伸出粗壯的手臂接過媳婦手里的那幾個沉甸甸的樣品盒,一直把媳婦送到檢查站門口……有位檢查員看到了,就和他倆開起玩笑,小媳婦佯裝生氣地舉起粉拳追著捶打她,班長“呵呵”地笑笑,轉身又忙他的事去了……
一直都覺得,勞作中萌生的情感最有詩意,就像《詩經》中那些經典的愛情故事,總能找到火熱的勞動場景——“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代青年男女在勞動中萌發的愛情,就是如此純凈、美好,充滿了詩情畫意。
先生第一次打動我的地方,也和勞作有關。那是我們相識后的第二個月,他準備周日帶我去鄉下的大姨家幫忙收麥。那天,我了解到了一個現實版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感恩故事。
大姨并非他的親姨,不過是他母親的結拜姐妹。當年全國鬧饑荒的那三年,大姨經常省些糧食貼補他們家。從此,每年麥收季節,他父母就會主動抽空去鄉下幫忙,這一幫,就是二十多年。成年后的他,每年收麥時節,他都會頂著烈日到麥場苦干一整天……他身上那種城市男孩少有的吃苦耐勞的.品質和懂得報恩的美德,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婚后,因為他熱愛勞動,我們的生活雖說不上富裕,卻也幸福溫馨。他搟得好面條、炒得好菜肴,換得了窗紗、修得好電腦,甚至我手持針線套被子,他也會站在另一頭,和我比著飛針走線……于是,那些一起勞作的時光,像蜜糖一樣在愛的陽光下融化,化作心中恩愛的血脈。
生性淡泊的他,這輩子是和“升官發財”等“成功”沾不上邊了,但在我心中,熱愛勞動卻是最能給女人帶來幸福和安全感的純爺們兒品質。縱使無權無勢,有一份勞動的技能,就有了衣食無憂的生存保證;有一顆熱愛勞動的心,便有了家務中“你唱我舞,投你所好”、“求之即得,鐘鼓以賀”的詩意生活。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2
時間的味道之——勞動湖
入夏以來,綿綿細雨使這個原本酷熱的季節顯得異常涼爽,早晚不到二十度的氣溫甚至時而讓人產生恍若秋天的錯覺。
在家懶懶地悶了幾日,忽然很想出去走走。
刻意避開游人如織的龍沙公園,選擇了勞動湖和和平廣場一線。除了購物常去的中環廣場和紅樓,這兩處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了。白天,勞動湖很少人來,尤其不是休息日的時候。于是,這里便成了我真正的樂園——不為熱鬧,只求靜心。
站在湖邊,一縷清風悄然襲來,身心頓時熨帖得很,所有的煩惱和不快仿佛一下子都煙消云散了。
最喜這里的波平如鏡。上午剛剛下過幾陣雨,這會兒,天依然有些陰,水面上雨滴濺起的漣漪早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粼粼波紋,一路襯著兩旁建筑物的倒影,由近而遠,閃著奇異的光澤。
遠處,一只小船正輕輕地蕩來蕩去。我想,他們是在打撈水面上生出的水藻吧!看得出來,這里的水含氧太多,已經生出了許多綠色植物——圓圓的'葉子,荷葉般地浮在水面上。遠遠望去,倒別有一番碧波蕩漾的靜美呢!
一直以為,如果想出游,一定要尋個有水的地方才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兩千多年前,夫子就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雖然由于性情的不同,山水在人們的觀照中顯出了一定的差異,但這樣的比擬還是很恰切和靈動的。宋代詞人王觀在《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一詞中有這樣的句子:“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在行人眼中,山與水均有著別處不可替代的美,讓人忍不住心向往之。
如果沒有山,那么,貪戀一下水的樂趣又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沉浸在美景之中,心情自然愉悅;快樂有了,想要長壽又有何難?至于做智者還是仁者,反倒沒那么重要了。
勞動湖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沉靜和凝重,是包容和豁達,如同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不必言語,你自然能感受到他不凡的氣度和力量。
我喜歡這樣的感覺,并因此而流連忘返。
沿著堤岸漫步,就好像穿行在時間的罅隙。
那是一溜被精心修飾過的綠地,有樹冠被剪成球狀的丁香,有不知名字的樹,還有草坪上星星點點的小花兒。忽然發現一些粉紫色的花點綴在枝葉間,于是湊上前去看,有的已然枯萎,有的朵朵飽綻,還有一些,剛剛現出嫩嫩的花蕾,正羞赧地靜默著。
不知名字的花兒
丁香?
梅?
下了臺階,發現堤岸下面還刻著長長的浮雕,具體內容是什么我沒有進行考證,但看上去似乎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有關。我常常覺得時間原本就是感性的,它總是以某種具象的方式被留存以至鐫刻下來,好讓人們清楚地看到它曾經的樣子。
細細一想,其實,這樣的時間我們都曾看到過,在很多很多的地方。
堤壩的浮雕
勞動湖的美無疑是內外兼具的。
相比較于自然勝景,很多人文景觀往往更容易被忽視。很多時候,人們只看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潤澤,花草的美艷和生機,卻很少去觀照那些能真正體現風景內涵的品質。
我以為,一個地方真正有價值之處恰恰是隱含在所有表象之下而深刻在骨子里的東西,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亦然。
我把這種東西叫做——味道。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3
勞動的真諦
許是我的懵懂,人生大局尚且在路上,許是我性情里永遠在苦苦追尋一份輕松愜意的生活,這種輕松愜意即與物質無關,也與環境無關。這種快樂就是辛勤的勞動。
生活在誕生前只不過是一團糟糕,無所謂悲痛,無所謂喜憂。時間在不停地流逝,我們也在最深刻的社會實踐中,在任勞任怨的埋頭苦干中,鍛造出了心靈的感觸。性格的健將。所以這種體驗與我們敏感的心弦有關。
讓我們在勞作的過程中品味到那份難言的艱辛與凄涼,然而一切過后,帶給我們都是收獲的興奮與喜悅,而此時的高興遠遠比曾經那執著的期待與辛勤的勞作重得多,曾經的那份艱辛卻在此時早已幻化為彌足珍貴的淚水,被塵封起來
出身柴門的我,從小與勞動結下了不解之緣。但心里埋怨自己為何不出身豪門。這樣是不用辛勤的勞動了。雖然當時無法改變自己的身份,但在我心里,卻保留了對豪門的追求,對輕松愜意生活的向往,這就是懵懂的我單純而幼稚的想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稚的大腦逐漸的被歲月的風沙澆灌的日煞成熟,時光碾轉。而不變的是年少的性情,生活不斷的賦予我們新的挑戰與壓力,而此時的我已拋棄了那一勞永逸的想法了。看到父母為了生活而到處奔波,辛勤的勞動。而我有于心何忍。所以,每次星期六放假,我都會迫不及待的回家,爭著為父母多做家務,哪怕微不足道,而父母卻也是別樣的感動。
而此時,勞動對于我來說,已不是一種累贅,不是區別貴賤的標準,而是一個人在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是一個人獲得心靈感觸的載體,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快樂源泉。我們會覺得,辛勤的勞動往往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富有意義,也是我們在感傷時,心靈上莫大的慰藉。
當然,我認為,勞動不只是體力勞動,還應體現在學習時代的腦力勞動之中。
作為一名求知者,彷徨于求學生生涯中。辛勤的勞作莫大于過努力的學習,去完成作為一名學生的使命,去用自己辛勤的勞動為今后的.人生譜寫壯麗篇章。積淀豐富文化底蘊。這就是我們作為學生的勞動生涯_永無止境的學習。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將對于我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當我髲發如霜時,再次回首往事,我應會對一生的忙碌勞動發出如此慶賀的心靈回應:
人生的渺小與淺薄永遠抵不住時光的深刻與永恒。無論曾經那份年少的癡狂如何挽留,一天天長大的我,內心對勞動的追求還是一點點的沉淀。沉淀在時光的暗流中,幻化成不起眼的暗流。驀然回首,向著那篇可望不可即的地方,夢想著浪遏飛舟。而勞動從來都不是悲傷而決裂的姿態,勞動是一種享受,一種原始而寧靜的休螅。
希望我們永遠保持一顆“積極勞動”的心,無論得志還是失意,輝煌還是平凡。即使有一天,命運如洪水般將我推至絕境,我還會因為曾經具有的勞動經驗而享有坐看云起云涌的幸運,可以說,我的一生,因勞作而精彩,因勞作而快樂。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4
勞動
手掌皮膚撕裂的那一刺,過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轟的一下閃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墾荒,把鈀頭齒和鋤頭口磨鈍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鐵匠們叮叮當當忙個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時半刺,在石階上磨利各自的工具。
那是連鋼鐵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歲月,但皮肉比鋼鐵更經久耐用。鈀頭挖傷的,鋤頭扎傷的,茅草割傷的,石片劃傷的,毒蟲咬傷的每個人的腿上都有各種血癡,老傷疊上新傷。但衣著襤褸的青年早已習慣。我們的心身還可一分為二:夜色中挑擔回家的時候,一邊是大腦已經呼呼入睡,一邊是身子還在自動前行,靠著腳趾碰觸路邊的青草,雙腳能自動找回青草之間的路面,如同一具無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溝里去的時候,一聲大叫,意識才會在水溝里猛醒。
有一天我早上起床,發現自己兩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一個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帳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沒有把自己咬醒。還有一天,我吃著吃著飯,突然發現面前的飯缽已經空了四個,可褲帶以下的那個位置還是空空,兩斤米不知填塞了哪個角落
我也差點忘記了自己對勞動的恐懼:從那以后,我不論到了哪里,最大的惡夢還是聽到一聲尖銳的哨響,然后聽到走道上的腳步聲和低啞的吆喝:一分隊!鈀頭!箢箕!這是我以前的隊長哈佬的聲音。
三十多年過去了,哈佬應該已經年邁,甚至已經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閃回,聲音宏亮震耳。不知為什么,我現在聽到這種聲音不再有恐懼。就像太強的光亮曾經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夠的黑暗,光明會重新讓人懷念。當過去的強制與絕望逐漸消解,當我身邊的幸福正在消退,對不起,勞動就成了一個火熱的詞,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喚醒我沉睡的肌肉。
坦白地說:我懷念勞動。
坦白地說:我看不起不勞動的人。一個脫離了體力勞動的人,會不會有一種被連根拔起沒著沒落的心慌?會不會在物產供養鏈條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會不會成為生命實踐的局外人和游離者?連海德格爾也承認:靜觀只能產生較為可疑的知識,操勞才是了解事物最恰當的方式,才能進入存在之謎這幾乎是一種勞動者的哲學。我在《暗示》一書里還提到過體會、體驗、體察、體認等中國詞語。它們都意指認知,但無一不強調體的重要,無一不暗示四體之勞在求知過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來的流行理論,總是把勞力者權當失敗者和卑賤者的別號,一再翻版著勞心者們的一類自夸。
一位科學院院士,帶著兩個博士生,在投影機前曾以一只光盤為例,說光盤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錄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一般勞動和知識勞動的價值區別,就是知識經濟的意義呵。
我聽出了他的言下之義:他的身價應比一個勞工昂貴百倍乃至千萬倍。
問題不在于知識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價之說是出于何種心機,我差一點要沖著掌聲質問。我當時沒有提問,是被熱烈的掌聲驚呆了:我沒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為能賺來99﹪的時代中堅。
一個科學幻想作品曾經預言:將來的人類都形如章魚,一個過分發達的大腦以外,無用的肢體將退化成一些細弱的游須,只要能按按鍵盤就行。我暫不懷疑鍵盤能否直接生產出糧食和衣服,但章魚的形象至少讓我鄙薄,一臺形似章魚的多管吸血機器更讓我厭惡。這種念頭使我立即買來了鋤頭和鈀頭,買來了草帽和膠鞋,選定了一塊寂靜荒坡,向想象中的滿地莊稼走過去。,陽光如此溫暖,土地如此潔凈,一口潮濕清洌的空氣足以洗凈我體內的每一顆細胞。從這一天起,我要勞動在從地圖上看不見的這一個山谷里我們要恢復手足的強壯和靈巧,恢復手心中的繭皮和面頰上的鹽粉,恢復自己大口喘氣渾身酸痛以及在陽光下目光迷離的能力。我們要親手創造出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鏈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們的生活,收回自己這一輩子該出力時就出力的權利。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5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大早,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像在向早起的人兒說早安。同學們也背著個小書包,牽著自己的小伙伴,開開心心踏進了課室。
當上課遇到學校百年校慶一百天倒數時,同學們身上就多了做保潔的擔子。大家都有“學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意識,做好了工作的準備。首先,大家人手一把掃把,齊心協力地把校園打掃得干干凈凈。老師與學生搭配,干活不累。在打掃的過程中,同學之間有交流,身為老師的我們也與同學拉近了距離,減少了師生之間的陌生的距離感。大家在一起打掃的過程是幸福的,是開心的,靦腆的學生笑了,活潑的學生更積極了,這個夏天都充滿了這些美好的回憶。
經過大家的.辛勤勞動,校園瞬間煥然一新。一番勞動后,同學們都回到課室,休息了一下,接著就到了搬凳子環節。我們老師真的是老了啊,干了一點活便累得氣喘吁吁,可學生們卻是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啊。看,一個個身板小小的男生和女生一手兩張凳子,輕輕松松把凳子搬了下來,我們除了驚訝還是驚訝。我們張大嘴巴,臉上只有被嚇壞的表情。當看到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拿著四張凳子一馬當先走著時,我們問他累不累,可他卻說不累,問他重不重時,他卻說有什么重的。我在想,這位小朋友有前途啊,他將來肯定會挑起國家的重擔,是國家的棟梁啊。
勞動最光榮,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最大收獲。小朋友們沒有覺得干活很累,沒有埋怨,沒有不滿,而是以最積極的心態對待。其實說是我們傳授知識給學生,實際上我們也從學生身上學到了許多知識。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真的收獲良多啊。
回憶,多得像整個夏天的陽光。太陽公公看見了我們一起勞動,勞動最光榮了。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6
是誰讓花兒遍地開放?是誰把江河湖泊的污染冶理?是誰讓我們住上了高摟大廈?是誰讓大地坡上綠裝?是誰讓我們享受豐裕的生話?是誰讓我們生存的環境越來越美好?是那可愛的勞動者。中原西路的建設者正是這樣的人群。
草店紅石山至趙嶺谷岔墳段,原來是座紅石山,土嶺堆。鉤車、挖土機、鏟車等幾十輛現代化挖掘工具每日每夜地勞作者,一輛輛翻斗車不停地往地面運送著石塊、土方。半年時間,紅石山被切下了一大塊,谷岔墳被吃掉大塊。草店幾十畝良田墊起了十幾米高。無論是數九寒霜的嚴冬,還是灸日如烤的夏季,司機師傅們駕馭者車輛,在峽谷中穿梭,在山路上飛馳。
他們衣著普通,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用平凡的勞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給予了我們舒心的環境。他們在辛勤地工作著,每處工地都有他們埋頭苦干的背影,這是他們對工作的盡職盡責。
記得去年夏天,中午的太陽像個火球,中原西路的建設正在夜以繼日地進行著,看那二十多米的橋墩一聳立在三一零國道兩側,工地的建筑工人正汗流浹背地忙碌著,有扎鋼筋羅的,有焊架子,拉水泥的罐車一輛接一輛,披星戴月,晝夜不停。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服,甚至也不曾有充足的飲水。此刻的我們呢?坐在空調屋里,生在電扇下,還覺得天太熱。
偶爾我抬頭仰望,橋墩上的幾十人已看不清楚,只有那幾十頂安全帽在陽光下躍動。他們日夜與鋼筋、混凝土為伴,用長滿老繭的'大手,用寬闊的臂膀勾勒了天邊美麗的中原西路。這是他們對建筑事業的熱愛。
中原西路快車道建設計劃九月底峻工,界時從米河二十分鐘即可到達鄭州,不僅疏緩了交通,加速了兩地文化經濟建設,這是一項開天辟地的工程。祖國的的現代化建設日新
月異,離不開我們可愛的建筑工人,他們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他們用勤勞的雙手為我們創造了豐富的物質生活。為他們自豪,為他們歌唱,向他們學習!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7
我的皮鞋前面開裂了,但其他部位還是好好的,本著勤儉節約的原則,決定找一個修鞋的攤位去修一下。
下午6點鐘了,街上熙熙攘攘,很熱鬧。我走到公安分局對面,有兩個修鞋的攤位,一位攤主是健康人,一位攤主是雙腿殘疾的修鞋人,我毫不猶豫的走到那個殘疾人面前。
你看看這雙鞋子,能不能修了?我問。那個修鞋的人背對著我,聽我說話連忙轉過身來,我看到他的手里還拿著燒餅,正在吃呢。聽我問他,趕忙放下。我有點不好意思,沒關系,你先吃完,我沒事可以等會兒。
沒事,我吃著玩呢。說著他把燒餅放下,看了下鞋子,說修修還可以穿。
他撐起起拐杖,去拿工具。然后仔仔細細把裂口地方的灰塵刷干凈,抹上膠水粘合后,讓我等會兒再穿。接著他拿起另一只鞋子說,這里也有個小口子,也粘一下吧。
兩只鞋子粘好后,我問他多少錢?他說一塊錢。
就一塊錢啊。
是的,就一塊錢。
兩只鞋呢。
還是一塊錢。他固執的說。
我看著他,他的`眼睛里寫滿了固執。
我突然想起有個同事曾經說過,有個殘疾的修鞋人是低保戶,每次她去修鞋他不收錢,她只好繞道到其它地方去修鞋。尤其是這個人特別實在,明明是殘疾卻沒動去申請城市低保,是相關部門通過走訪了解到他的身體狀況主動上門辦理的低保。相對那些騙保的人來說,他簡單是這世上少有的實在。
在等皮鞋膠水干的過程中,他問我,你在附近上班吧?我說是啊,工資不高,但也夠我花了。他說是的,自己掙錢安心,不要伸手向別人要最好,憑自己雙手掙錢,掙多,多花,掙少,少花。
我穿上鞋子,掏出5塊錢遞給他。他說我找你,我說不用找了,他說就一塊錢,哪能不找呢?他讓別的攤位的人把零錢給我,見扭不過他, 我只好說好吧,我有零錢給你。
他接過錢,滿足的笑了,下次再來啊。
這個男人,雖然身患殘疾,但是他靠自己的雙手吃飯,勞動賦予了他做人的尊嚴,他不需要別人的施舍與同情。
我想起小時候唱的一首歌,《勞動最光榮》。歌詞是這樣的: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 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蓋新房, 小蜜蜂,采蜜糖, 幸福的生活哪里來? 要靠勞動來創造。
是啊,幸福的生活是靠勞動來創造的,一個人處于勞動中,他被別人所需要,所以是幸福的。
走在街上,來來往往的人,或工或商,掙的錢或多或少,但都是自己勞動所得,這種幸福,來得實在。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8
前些天在田野里散步,見機器收割苞米,“突突突”幾個來回,顆粒歸“倉”,秸稈還田,整個一方苞米地利利亮亮。
想想當年收苞米的情形,真可謂天壤之別,不由得不讓人感嘆社會發展之神速,機器操作之方便快捷。不過感嘆之余,我又仿佛覺得,這眼前的情景與當年相比,似乎也少了些什么,但一時間,又很難說的出來。
記得那年月收苞米,至少要有四道工序,而這四道工序,哪一項也離不開人工和手工。苞米成熟的季節,也正是農家最忙的時候。
要掰苞米了,人們拉上車子,提著袋子,挎著籃子,來到地頭。高高的一望無際的苞米齊刷刷地站著,好像古戰場上千軍萬馬匯集的方陣,每個戰士懷里都揣著一根長長的狼牙棒。面對這盛勢,人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似乎并不畏懼。你別說,還是真的,不大一會兒,對陣的一方很快就有不少的繳械。
當一籃子一袋子往外運的時候,人們這才發現他們還是有所付出的,臉上手上胳膊上劃出了一道道殷紅的血痕。但看到車上堆起的又長又大的苞米,一個個還是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天高云淡,夕陽西下。當頭頂盤旋飛過一群白鴿的時候,人們已經掰滿了最后一車。前來幫忙的孩子,一蹦三跳地啃著空棵的苞米桿,在吸完了僅有的糖水之后,隨車吐了一路,不知趣的飛蟲則如獲至寶地緊緊叮上。
等回到家,院里的苞米早已堆得像小山似的。吃過晚飯,碗一推,第二道工序——剝苞米,又要開始了。干這種活,人人都很熟練。
不用點燈,白白的苞米皮已經映得院里發亮。或搬個小凳子,或席地而坐,大家圍著苞米堆,去除苞米的外套,只留下幾片薄薄的內葉,成對成對的栓在一起。待綁好一掐,一下子搭在事先栽好的的木樁上,掛在一個個樹叉上。
辛苦一年的鄉民們,有了勞動的豐收,就有了生活的希望。無論再累也都很高興,總覺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兒。白天干了一天的活,夜里又干到大半夜,趕早趕晚,一定要把當天掰的苞米全部掛起來。孩子們終于熬不住了,招呼一聲睡去了。
需要帶孩子的女人,等到安排住孩子睡著后,再回過頭來和丈夫一起并肩作戰。如果剝玩了,只剩下一些還未掛上,確實累了,第二天老早,男人們便在屋檐下楔上幾個木橛子,把頭天晚上還未掛起的全部掛上,然后收拾收拾、打掃打掃場院,又開始了第二天的勞作。
一個秋季,像這樣不分晝夜的勞動,總得過上十多天,待所有的苞米都上了架,第三道工序——砍苞米桿的任務才剛剛開始。
砍苞米桿看起來很容易,但真正干起來非常叫力。兩個人還好些,一是可以輪換,二是一人扶一人砍,扶家隨即把苞米桿放調順了,這樣無論打起苞米桿下面的土疙瘩來方便許多,裝車的時候也順便了;不然,橫七豎八倒在一地的苞米桿,打起土疙瘩來真叫人作難。
如果不等著種地,苞米桿還可以在地里晾曬幾天,等曬得差不多了,再拉還輕松些;如果是等著種,半靑半黃的苞米桿還得拉回家去,死沉死沉的,相當累人。如果用他來夾籬笆墻或作紅薯窖蓋子,那是很好的材料;如果暫時不用,一般是堆在路邊,等曬干了,是不錯的燒柴。
說到這里,大家以為收苞米就該完事了,其實,還沒有完。等農忙過后,那掛在樹上墻上木樁上的苞米棒還得再取下來,一棒一棒地脫掉籽粒,這便是最后一道工序——推苞米。
未取之前,一家一戶的`農村小院里,高高低低成嘟嚕成串的金黃的苞米,絕對不失為一道美麗的風景。取下之后,經過風刮日曬的苞米亮晶晶的,拿在手里滑溜溜的。成熟的苞米籽粒飽滿,想不費一槍一刀的推掉它也不容易。
如果硬擰,累得手生疼,甚至虎口出血,也不見得能推多少。
智慧的鄉民誰也不會這樣做,他們發明了一種器具——推子。推子看上去很簡單,取一截方木開個槽,糟的正中安裝個扁釘頭,寬度相當于一粒苞米。
這樣一棒苞米間隔著推上一兩列,再擰起來就輕松了許多。智慧來源于需要,發明來源于創造。再艱難的事,只要有了勤勞的雙手和善思的頭腦,這世上人間還有什么困難不可戰勝的呢?
想到這里,我豁然開朗,這眼前的情景和當年相比,雖然省力省時又省事,但缺少了動手和流汗,缺少了需要和發明,也就缺少了興趣和喜悅。
當然大機器生產,有了更高層次的勞動和智慧,但對于一般人來說,凡事缺少了過程和細節,也就少了很多的快樂和喜悅 。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9
吃了中午飯,我跟小哥決定把剩余的十件磁磚搬到新房去。
新房在六樓,在小鄉鎮,這算得上是“上層建筑“的了。
古人云:“高處不勝寒。”“危樓高百尺,仰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想不到“身居高位”卻有著諸多的不便。
我仰望巍然矗立于眼前的大樓,一種威壓,似濃重的陰影罩住了我,相形見絀的我滋長出弱小和卑微。散放于地的十件磁磚,很突兀,夯實了我心情地沉重。
然而,現實是無情地。在無情的現實面前,我很清醒很冷靜,我不會有愚公那么幸運,有夸娥氏二子來把太行、王屋二山背走,省卻了不知是多少代人的艱辛。我只能像《國際歌》里所唱的“不能靠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
要靠我自己,我的內心多多少少滲出了些信心,這信心來自于對現實的無奈和無助。
我思忖著扛磁磚到六樓的事兒,覺得這無異于是在考驗我的體力、意志、毅力。“我們不怕苦,我們有吃苦的精神。”我想,說此話之人,也許如我,環境使然。
我決定與小哥進行接力傳遞,他從一樓搬運到三樓,我從三樓搬運到六樓,就像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這是指的形似而非神似。火炬傳遞的是和平自由、力與美,是全世界人民的事;我傳遞的是蝸居裝修的材料,純粹是個人行為,與螻蟻們建造深宮巨廈相似。
再說那火炬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藍天白云之下,高擎著,點燃了每個人心中的希望,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朵飄靈的火焰上;而磁磚卻很粗實笨重,呆呆愣愣地,毫無靈性可言,無論我是扛還是背,它都死沉死沉地壓迫著我,迫使我曲身彎腰,彰顯出我的謙恭與卑微,我出于自尊,在心底對自己說道:“勞動最光榮!”
小哥聽從了我的建議。作為兄長,自我小時起,他就對自己這個小弟很關愛的。
他知道,自己的兄弟是人民教師,體形姿態不像電視電影里那些教師,豆芽般的身材,架上一幅眼鏡讓人倍感負擔的沉重,手無縛雞之力;自己的兄弟胖胖墩墩的,村人說是發福了,有福相。
我認為自己這形象不像教師,倒像是伙夫。時下有這么一句流行語:“腦殼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我這如同藤野嚴九郎的著裝,寒顫顫的,在火車上會被疑為小偷,自然與大款絕緣。然而,藤野先生是敬業愛業的好老師,而我是熱愛寫作卻不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我無法與其相提并論。
小哥也知道,我平時很少勞動,不像他,六十幾歲的人了,仍廝守著土地,勞動是他與土地的戀曲。
因此,這搬磁磚對我來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而對小哥來說,不過是稀松平常的事罷了。
因為我帶有鑰匙,得先上去開門,我便做先行官,打頭陣。
我叫小哥抱起一件磁磚擱在我的肩頭上,我要采用我認為是集科學性、合理性于一身的“扛”這種方式。我何以自信滿滿地采用這種方式,那得拜書之所賜。因為書上老是說有什么重大的事得扛著。目前而今眼目下,對我而言,磁磚就是“重大”的了,所以我得把它扛著。在我生長的小山村,鄉親們都是用肩挑背磨來承載生活之重的,我這樣做,也是承繼了勞動人民悠久而光榮的傳統。還有,我們教導學生,做題必須得講究方式方法,只要方式方法對了路,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的了。搬磚與解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我想到自己并非書呆子,而是機智靈活地把理論同生產實踐相結合,我驕傲我自豪,就像我的文章變成了鉛字,我領到能買好幾十個棒棒糖(五角一個)的稿費時那心情。另外,我覺得這扛著,有一種雄赳赳氣昂昂的軒昂氣度,人們不是愛說“形象很重要”么,像我這形象,有陽剛之美,能迷倒很多人呢。
我一鼓作氣地把磁磚扛上了六樓。我很滿意自己身上的脂肪燃燒所供給的能量,我覺得我能行。
當我把磁磚放下時,牛一般粗重的喘息聲,像鐵匠燒炭時扯的風箱,我便知道,這是我體內“最高領袖”向我發出的我已超負荷運行的警報。它怕我不理會這“警報”,就用胸口憋悶得慌,喘息不通暢,須大張著嘴出氣,密集的汗水漫過額頭,像發山洪似的往下淌來警醒我。
我很是理解它的良苦用心,我當然想躺在沙發上,泡上一杯清茶,享受幸福。可不行啊,我的老天,我這是在為自己做事呢,我總不至于讓我那六十幾歲的小哥把這些磁磚搬了吧。雖說小哥很愛他這小弟,我可不能因為他愛我,我就去傷害他,果是這樣,那我這良心真的'是被狗叼走了。
我稍作歇息,就下樓去迎接小哥。我深知,我在上面歇息久了,小哥就會一直把磁磚往上搬,我當然輕松了,可那就苦了我的小哥了。我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我做不出這沒良心的事。
果不其然,小哥已搬到五樓來了,看來他的速度與力度都是挺足的。
小哥是抱著磁磚上樓的,我看他那姿勢,熊一樣笨拙,就告訴他不應該那么搬,而要像我這樣放在肩頭上扛。小哥沒說什么,只是微微笑了笑。那意思好像是:兄弟,我懂!因為小哥是不善言辭的,作為一生與土地打交道的人,也就有著土地的性格。是以他沒說,只是笑了笑。我當然不會像對學生一樣來對待我的小哥,凡是我認為是對的,學生就得照做。小哥是我的兄長,我自是應敬重他。何況我們當老師都知道,這解題的方法也不只一種的啊,是“條條道路通羅馬”,而非“自古華山一條路”。小哥認為他那種方法好,那就由著他吧。
當我重新扛起磁磚時,我想起了那些用整個生命扛起炸藥包去炸敵人碉堡的英雄,他們的壯舉是撼天地,泣鬼神的。我現在的生活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便覺得自己很幸福。同時,我又想到,一個人,往往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
我又一次成功地把磁磚扛到了六樓。我得感謝小哥,是他為我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個人,在成功時,不要忘了那些曾給予了你幫助的人,你得有顆感恩的心。
雖然這次是超短距離運行,卻給我以重創。
我的腰嚴正地向我發出最后的通牒,不能再這樣給它施加重大的壓力,否則,它將受到深深地傷害,而這一切后果都將由我自己負責。
于是,我不得不對自己沉痛的宣布:我采用的“扛”這種方式方法徹底的破產了。我得另辟蹊徑,尋找一條適合我的方法。當然,尋找這方法,不像制訂國家政策,莊重肅穆不說,還必須從全國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那自然是費時費力費事的了。我這個很是簡單,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得出的,于是,我很快想到了“背”,我沒有時間來“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只得遵循有位偉人曾說的:“實踐出真知。”
于是我在與小哥接軌時,我叫他把磁磚放在我背上,我要背著上樓。也許小哥看到我太狼狽,他便不忍心,就勸我放棄這種方法。當然,小哥不知道“放棄也是一種美”,我是知道的,只是那種說法用在我搬磁磚這粗重的活上,是不是太滑稽了呢?于是,我沒聽小哥的,我不知我這是執著還是固執。
然而,采用“背”的方法,須傴僂著腰,一步一點頭,一步一哈腰,就像一個奴仆在主子面前一樣,這形象甚是慘淡,像作牛作馬般的卑賤。可現在的這情形,只能把磁磚搬上去,我就是作揖磕頭也不顧了。什么“自尊”,什么“形象”,這些虛榮的東西統統跟我見鬼去吧!我現在如同俗話說的:“到哪座山,唱哪首歌。”
人在旅途,我發現我錯了,后悔不該不聽小哥的話。正是“不聽長者言,吃虧在眼前”。
我傾斜著身子,讓背盡量平坦而不至于像山崖般陡峭,為的是磁磚能較為心安理得地端坐于我的背上,在與我的背接觸的制高點,形成一個重力場,牢牢地掌控著我。
可是,我弓著的身子遭遇到凸出的腹部強勢反彈,我覺得我胸前好像頂著一個皮球,頂得我憋悶心慌,頂得我的氣無路可逃。我想把磁磚放下來,歇歇氣,可又怕把磁磚摔碎,又怕無法放到背上去,真的有點前怕狼后怕虎的了。
我只得咬緊牙關,出動自身所有的潛能來應付眼前的危機,如同現在世界面臨的經濟危機一樣。最后實在不行了,便站在原地梳理梳理氣息。現在想來,我站在那里,背上是作威作福的磁磚,身子幾乎彎成九十度,滿頭淌著汗,活像一個被侮辱與被壓迫者。
當我來到目的地,在放下磁磚時,很想把自己也平放在地上,成為一個“大”字,張大著嘴出氣,像那涸轍之鮒。我只是一屁股坐在磁磚上,好像翻身得到了解放,要把過去的苦痛全吐出來似的。我的心在隱隱的作痛,好像養尊處優的它此時卻是累得最厲害的,這連我自己都頗費解的。那汗水,紛紛從體內鉆出來,好像一個潛水過久的人,如若再不浮出水面,就會被憋悶致死。我沒想到我有如此眾多的汗水,人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我覺得,男人才真正是水做的,不然哪來這么多的汗呢?
我先還用手地額頭刮,面前便下起了雨。后來,我把我的斯文像甩汗水一樣甩在了地上,這是在干力氣活,那斯文是用不著的。我便撩起襯衣,很大氣地擦汗,結果那襯衣也能擰出水來了。
我在經歷了兩次失敗后,不得不照著我認為最笨拙,而小哥卻認為是最佳的方法去做了。我把磁磚抱在胸前,胸前很是突兀,遠勝過十月懷胎的孕婦。不過,難看是難看,卻很管用。在現實生活中,實用應是第一位的。不然,即使在好看,一點兒不管用,像那繡花枕頭,像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柑橘,會遭到人們的鄙棄的。
這方法最大的優點就是休息方便。你只要把一只腳在前面弓著,為磁磚搭建起休息的平臺,你大可放心地把磁磚放在上面,你便從不堪重負中解脫出來,等氣喘得稍稍勻了些,便又抱起磁磚“更上一層樓”了。
曾如古人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現在是“三而竭”的了,我很害怕看到那磁磚了。因為我一看到它,我就知道,我又將在苦海中浮沉掙扎。于是,我對小哥說:“莫搬那么快,多歇會兒,不要累倒了,我都已經來不起了。”說著,我便坐在磁磚上休息,直喘粗氣。
小哥倒很理解我,他說:“你沒做活路的,當然來不起了!”說完他就下樓去了。
我坐了一會兒,站起來時,卻發現那包磁磚紙板濕濕的。當時我還有點納悶,這紙板怎么會濕呢?是那來的水呢?但我馬上想到自己的汗水,我看了看褲子,發現褲子已濕了,這時,我才了悟道:原來自己的“水份”竟然會這么多。
終于把磁磚搬完了。我一松勁,整個人就癱軟在椅子上,整個人好像把骨頭抽掉了一樣,腦子里昏昏噩噩,沒有了思想,心里有著被掏空了的輕松。
后來,我跟小哥下樓時,我調侃自己道:“要是天天都這么鍛煉,那身體肯定好!”
晚上,我躺在床上,渾身隱隱的發痛,此中滋味,連我自己都解不開的。
我想到那些從事體力勞動之人,他們每天所干的活比我干的還要繁重得多,他們的人生就是在這艱難困苦中度過的,我們是敬重他們,還是同情他們,抑或是鄙視他們?
我想到了《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10
一個談笑風生的場合,有人話趕話地調侃托爾斯泰:你除去會寫小說還能干什么?
當時在場的人都覺得這句玩笑話說得有點兒過分,而且也不是事實。大家都知道偌大一個雅司納亞波良納莊園里的每一項農活,托爾斯泰都能拿得起來,不然他怎么管理近百名農奴,并為他們指派活計?俄國繪畫大師列賓曾畫過一幅聞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畫,列賓為這幅畫準備了3個月,每天躲在一條壕溝里,靠溝沿上的灌木遮擋著偷看托爾斯泰犁地。因為托翁不喜歡別人為他畫像。
托爾斯泰一向都教導家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動手。他每天早晨自己拖著雪橇為樓里送水,他家的桌布、沙發墊也是他同為貴族出身的妻子索菲婭安德烈耶芙娜親手織的。托爾斯泰還曾經是一名出色的軍官,指揮一個連隊“英勇地參加了塞納斯托爾保衛戰,并獲得了四級安娜勛章”,以及“1853~1856戰爭紀念獎章”……
可當時已年近花甲的托爾斯泰,并沒有對朋友的嘲諷還嘴,未吭一聲地回到家里,回到家就忙起來了。他的“車間”緊挨著他的書房,當中一張大木臺子上擺放著榔頭、鉗子、鋼鋸、銼刀等工具,墻上掛著圍裙……他為回應朋友的調侃,親手制作了一雙漂亮而結實的`牛皮靴,鄭重地送給了大女婿蘇霍京。蘇霍京哪舍得將老岳丈這么珍貴的禮物穿在腳上,便將皮靴擺上了書架。當時《托爾斯泰文集》已經出版了12卷,他給這雙皮靴貼上標簽:“第十三卷。”此舉在文化圈里傳為佳話,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說:“那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卷。”
托翁乘興又做了一雙牛皮靴,送給了好友、詩人費特。費特靈機一動,當即付給托爾斯泰6盧布,并開了一張收據:“《戰爭與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伯爵,按鄙人訂貨,制成皮靴一雙,厚底,矮跟,圓。今年1月8日他將此靴送來我家,為此收到鄙人付費6盧布。從翌日起鄙人即開始穿用,足以說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無憑,立字為證。1885年1月15日。”后面還有費特的親筆簽名,加蓋了印章。
手藝是精神的標記,行為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面貌。現代年輕人厭惡體力勞動,拒絕學習和掌握一門手藝,不管喜歡不喜歡讀書,讀得好和讀不好書的人,都一窩蜂地往上大學一條道上擠,正應了俄羅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訶夫的話:“大學培養各種人才,包括蠢才在內。”
而托爾斯泰,被譽為“全人類的驕傲”。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個作家必讀的百科全書”、“文學藝術中的世界性學校”,其精神之豐富、深邃和博大,為世人所嘆服。況且又是出身貴族,可以順理成章地當個令現代人無比羨慕的“精神貴族”。
而最讓托翁深惡痛絕的也正是這個。
列寧稱“在這位伯爵以前的文學里,就沒有一個真正的農民”。他比國家廢除農奴制早4年就解放了自己莊園里的農奴,還一直想把屬于自己的土地轉贈給農民,讓自己的作品自由地無報償地任由想出版它們的人去出版,為此不惜跟家人一次次鬧僵。到82歲時還離家出走,想去當個農民,過一種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勞動者中間度過殘年。他到臨死都信奉:“勞動,只有在勞動中才包含著真正的幸福。”
有一次托翁路過碼頭,被一位貴婦人當做搬運工,叫過去扛箱子。他為貴婦人搬運完箱子還得到了5戈比的獎賞。這時碼頭上有人認出了托爾斯泰,許多人圍過來向他問好,那位貴婦人無地自容,想討回那讓她含羞的5戈比,卻被托爾斯泰拒絕了:“這是我的勞動所得,我很看重這個錢,不在乎有多少。”
偉大的精神導致偉大的勞動,強有力的勞作培養強有力的精神,正如鉆石研磨鉆石。本是偉大作家的托爾斯泰,卻用自己的一生證實:體力勞動是高貴而有益的。輕視體力勞動和手藝,只說明精神貧弱,思想空虛。
托爾斯泰燈
最早這是一盞大號的煤油燈,吊掛在圖拉州托爾斯泰故居的屋頂上。燈罩巨大,比燈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張直徑近兩米的圓桌,桌面上等距離地立著十幾塊隔板,隔板直接與燈罩連接,均勻地平分了燈光。
―這就是矗立在19世紀俄羅斯文學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爾斯泰的發明。
孩子長到三四歲就要開始識字讀書,怎樣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并從閱讀中發現快樂?當了父親的托爾斯泰就構思這盞“連桌燈”,或者叫“桌連燈”。最初這張大桌子上只有3塊隔板,寬寬敞敞地坐著他們夫婦和一個孩子。后來他的夫人陸續地為他生下了13個孩子,其中有兩個夭折,到最后這張大桌子上均勻地分布了13塊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必須都坐到這同一盞燈下開始閱讀,可以讀《圣經》,讀課文或其他自己喜歡的書,找不到書讀的孩子就得讀托爾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義不全在內容,而是教育的手段。這捎帶著也是一種測試,看哪些孩子或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或不喜歡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說的手稿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或者相反。
這一習慣一直延續下來,煤油燈曾改成汽油燈,再后來有了電,燈就更亮了。即使托爾斯泰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圍著他們的母親閱讀,父母都不在的時候自己讀,他們“常常是充滿期待地等著晚上的全家共同閱讀”。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盞燈,人不是由于決心才有毅力,應該是由于習慣而有毅力。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取決于他的閱讀史。只有閱讀能最有效地培養精神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又培養性格,性格決定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養。
這需要有“長性”。而托爾斯泰正好是個有“長性”的人,他從12歲開始寫日記,直到82歲去世,沒有一天中斷過。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還興旺發達地生活在俄羅斯和歐洲。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 篇11
你在紅五月里健步而來,曾經風沙的戈壁在你的身后,屹立著一座的充滿活力的煤城。歲月里的記憶默默鐫刻著一幅幅勞動的美麗畫卷,曾經年輕的腳步在滄桑的四季里一步步走來,帶來了五月姹紫嫣紅的芬芳。你在紅五月里健步而來,普通的身姿在陽光里創造著幸福的渴望。那一雙雙凝固的眼眸在風霜雪雨的時光里,流淌著記憶里熟悉的回憶。
曾經荒蕪的戈壁,曾經黃沙揚起的大漠深處,曾經一切的寂靜,在你駐足的腳步里,開始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時光流轉,朔風陣陣,在這片寂寥的土地上,開始了一代又一代熱電人奉獻的歌聲。在這片寂寥的土地上,開始觸摸東升的太陽的故事,曾經的夸父逐日的豪情,在一代又一代熱電人心中傳承,這是一首熱電人激情的勞動之歌,這是煤城紅五月里最動人的歌聲…….。
春天里,紅柳開始在貧瘠的土地上伴隨著勞動者開始了創業的成長。熾熱的激情在堆砌著一座座廠房,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勤汗水讓創造的光明在戈壁的夜色里更加璀璨明亮,轟鳴的機組在平凡的勞動者的手中,托起著一輪輝煌的太陽,照亮著這座煤城的夜空。曾經的創業的故事,在春天里長了年輪的白楊樹下靜靜歌唱。曾經的豪情在蒼穹里的銀線上向遠方出發。夏日里,那一行行踏著荒漠的足跡,在伸向遠方桿塔下,讓青春的腳印走向光明的遠方。秋日里,戈壁上開始結下了成熟的果實,那流向煤城的生命之水,在守護者的眼眸里奔流不止。冬日里,年輕的煤城在白雪飄飄的季節里,守護的光明依舊明亮,那一行行雪中的足跡,在歲月的變遷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激情不老,生命如火。
光陰荏苒,光明的足跡在土地上散發著生命的芬芳。一代又一代年輕的熱電勞動者,在平凡的崗位上,揮灑汗水,辛勤工作,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輝煌。發電機組的容量在不斷增長,曾經的廠房在不斷擴張,那一臺臺發電機組在煤城的日日夜夜,唱著光明之歌,向遠方的'天際飄蕩。忙碌的檢修工地,熟悉的熱電檢修工人在炎熱的季節里,譜寫著焊花開滿夜空的詩歌。那一座座巍峨的涼水塔與潔白的云朵相伴,那聳立的煙囪在戈壁的土地上豎立著勞動者創造著美好生活的希望。如今這里的生活充滿了希望,這里種滿了勞動者的希望,在忙碌的工作中,等待著幸福的收獲。可敬的勞動者,從夜色里出發,從晨曦中出發,勞動的眼眸守望著爐膛那熊熊燃起的爐火,那一雙雙眼睛堅守在自動化的屏幕,日復一日,青春不悔,讓光明的電流照亮千家萬戶,讓光明的電流創造著煤炭生產的輝煌。冬日里,把溫暖的暖氣送入千家萬戶,讓嚴寒的冬日里充滿了溫暖、幸福的味道。
溫暖的陽光里,那年年新建的一棟棟漂亮美麗的小區樓房,翠綠的樹叢,歡笑的兒童,那一張張幸福的笑容,歡樂的話語,在幸福的煤城蕩漾。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相關文章:
五一勞動節散文08-15
五一勞動節散文07-18
五一勞動節的散文隨筆09-30
五一勞動節散文(精選5篇)06-03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8-13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8-28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8-18
優秀散文:愛上散文10-22
經典散文10-26
經典散文精選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