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重陽節的散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散文嗎?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重陽節的散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最好的季節,是秋天。而秋天最好的日子,是國慶節前后。
這幾天的北京,稱得上云淡風輕,晴空萬里,草碧樹綠,花開滿城,真有一種秋光明媚、秋色燦爛的感覺。我覺得北京的秋天,在國慶佳節之際,才最當得起“秋高氣爽”這四個字。
天真藍,云真白,溫度冷暖恰好,氣候干濕相宜。出城往郊外走走,山林的水果香,菜畦的瓜菜味,大田里秋莊稼成熟的甜甜氣息,以及牛啊羊啊啃嚼青草的閑散神態,在無風的日子里,白楊樹葉也會婆娑起舞,你會有一種多喝了兩盅的愜意。我管這種現象叫“醉秋”。
所以,外地的朋友問我,你既這樣陶醉于北京的秋天,那我最好選擇這個季節到北京旅游!我總要再加上一句,如果中秋到重陽之間,又是適逢國慶佳節的北京,那著意打扮的亮麗,那首善之區的風采,更增添了幾分秋天的美感。
好的天氣,會使你有一份好的心情,而好的心情,又能讓你更加充分地去體會、去領略北京秋天的美。北京的美,美在她的悠久,也美在她的現代;美在她擁有沉甸甸的文化積淀,也美在她所具有的無限未來的生命活力。北京的美,美在她的包容,也美在她的堅持;既美在包容中的堅持,更美在堅持中的包容。所以,我喜歡我居住了50年的這個城市,那保留著許多令人向往的古舊,固然令我發出思古的幽情;而每時每刻都在涌現著的許多目不暇接的新穎,更令我心向往之。
我最喜歡在秋日的清風中,沿著長安街的延長線,向東走去,或者,向西行來,享受那古舊和現代融合在一起的美。我的一些朋友,有機會到國外去,他們在異國他鄉生活了一些時日,再回到故土,他們告訴我,每次出了機場,往京城市區駛來,觸目所及,無處不是那樣熟悉而陌生、古舊而嶄新的北京。
這應該是實情,因為身居京城的我,若是隔得太久,不到城里的某條街道、某個胡同,偶爾經過那里,便對鱗次櫛比的小區、公寓瞠目結舌,對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驚呼感嘆。據說,正在建設中的北京城,差不多每天要消失一條胡同,我翻了翻資料,北京城胡同最多的清末民初,有3000條,現在大概連1000條都不足了。
由此,一些人的懷舊感情、珍重心緒,應該得到尊重。愛惜先人的物質創造,保護前輩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做后人的義務,同時,也是對更后的后人的一種責任。但是,城市不僅僅是地圖上一個呆死的符號,它更是鮮活的,在成長著,在發展著,在變化著的生命體,因此,它不可能永遠是老模樣,老面孔。城市也要與時俱進。最近,《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出臺,就很好地解決了舊城改造和名城歷史文化遺址保護的問題。
雖然有人遺憾,北京太新,但我認為,北京絕對不能太舊。在歷史上的北京,漢代為薊城,唐遼時期為幽州,金為中城,元為大都,如今都被歷史掩埋在厚厚的土層下,除了朝代的變遷,戰亂的影響外,不能與時俱進地發展變化,也是逐漸失去生機、失去活力而退出歷史的原因。
明、清兩代,在原址上建成的以前門、天安門、后門、鐘鼓樓為中軸線的都城,雖然是輝煌的,是世界唯一的,也是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但是,四合院建筑的封閉格局,磚木結構的使用期有限,隨著都市人口的增加,那些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大雜院,絕對不是理想的人居環境了。
于是,這些年的北京在變,在大變,從精神上超越了四合院格局的束縛,上下一心,為建成既有古老的韻味、又有現代的色彩,既維系著歷史、又擁抱著世界的現代化北京而奮斗,這是進入新世紀的新現象,也是綜合國力增強后的一種歷史的必然。
嶄新的北京,給你嶄新的感覺。特別在國慶期間,這種嶄新的感覺,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更感到強烈。
秋天的北京,十月的北京,真美。
也話重陽
重陽已經過去好幾日,本來當時便有些文字要敘,奈何忙忙的竟沒有捉著空閑。現乘隙寫幾個文字,竟不知從何下筆了。忽忽兩日,當時的情思早已淡了,如這秋風一般,吹過去了,只剩了皮膚上極淡極淡的涼意。行走在秋深處,未覺絲毫寒涼,反而有些薄薄的燥熱,不知是心火旺盛,還是暑熱未退。為此,特意翻看了下日歷,發現下月八號便立冬了。冬天的腳步邁的似乎急了點,夏天的步伐又是如此不急不慢,一個不肯走,一個拼命往前敢,兩下一夾擊,倒把個好好的秋折騰的若有似無了。
可憐這一天秋,掙扎的如此辛苦,愈發顯得容顏慘淡。不信,你看那如波連山雖依舊披著一身碧衣,裳子卻極是暗淡,較之往日那一身簇新的綠,帶了不少風塵之色。再看那河畔柳樹,往日那般張揚跳脫,而今蕩著秋風卻是這般綿軟無力。遙想春光明媚時,弱柳扶風的翩然姿態,真可媲美美人驚鴻一舞。不過是短短幾月光景,柳態三千竟也不復娉婷。
時移世易,滄桑的何止是人心,山容柳顏竟更甚幾分。古人有“山沉邊氣無情碧,河帶寒聲亙古秋”之語,如今我站在橋上,看秋水碧波倒映著遠山含翠,一時之間腦海中便只剩了這兩句詩。蕭蕭秋意,仿佛于這瀲滟碧波中悠悠蕩開在漫天夕陽里,醉了晚霞,如佳人嬌靨上升起的薄薄紅暈,風情萬千。長空如練,除了這散漫隨意的幾朵晚霞,便再也找不出其它點綴。細想起來,還是有的,一鉤殘月若隱若現,不注意便忽視了。浩浩長空里,有月為伴,殊不寂寞。想著古人也是在這樣的晴空下,登高望遠,或插茱萸,或簪菊花,別有一番情趣。
斯月斯日,我卻只能靜立在小橋上,品一池風,賞一川秋,多少有些寂寥。或許正如王維所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九重陽,多多少少令人生些莫名的惆悵。以前那么多個重陽都無聲無息過去了,今日莫名浮上心頭,便也略略添了些節日的況味。特特地尋了些路邊的野菊花,翻看了古人有關重陽賞菊的詩句,想著附庸風雅一回,到底還是差了幾分風味,白白辜負佳節。
斯人情懷,遙想而已。今夕之間,已然大大不同。譬如這路邊野菊,風雅依舊,卻無人問津。若在往日,重陽之期,擱哪不是萬眾矚目。或賞,或簪,或品,從山野到朝堂,無一處不彌漫著菊花香。時光如水,緩緩而過,淡了花香,逝了情懷,菊花便也不復往日的風光。九月九日,偶然擦過,云淡風輕。四野茫茫,唯有秋風相依。
如那醞釀的滿滿的一懷情思,經了些些時日便淡了又淡。何人登高?何人插茱萸共品菊花酒?年年天涯,蕓蕓情思,斯月斯日,可曾有一腔惦念屬于我?或許有,或許沒有。秋風多愁,情思溫軟,如那一池清波悠揚。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雖不能登高遠眺,佳節情懷倒還是一樣的。重陽匆匆而過,心底的某些柔軟卻未曾僵硬,直欲酥了文字,纏綿成詩詞歌賦。奈何,時過境遷,宣紙上游走的文字竟與那山那柳那水那橋似是而非。千言萬語也只換得一句: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重陽節的散文】相關文章:
重陽節的散文(通用14篇)02-20
重陽節散文詩《重陽情思》(精選6首)05-13
九九重陽散文 重陽節美文05-24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1-25
經典散文(精選)07-26
經典散文07-01
散文07-19
西湖的散文01-27
抒情經典散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