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23 11:53:33 勸學 我要投稿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精選1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精選18篇)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建議】

  1、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學生自讀,當堂背誦全文。

  2、借助課本注釋和工具書弄清文章的意思,積累文言字詞,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并能夠用現代漢語復述課文內容。

  3、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文中三位人物說話的口吻、神態、心理。

  4、可與王安石的《傷仲永》相比較,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想想方仲永、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5、建議課外觀看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情節,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圖片導入法:教師展示三國時期人物孫權、魯肅、呂蒙三個人物的圖片或畫像,由學生對這三個人物的討論、認識引入課文內容。

  2、故事導入法:教師適當介紹文中三個人物的一些故事,導入課文。

  3、名言積累導入法: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并記誦有關讀書、學習的名言,課堂上相互交流,認識讀書、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導入課文內容。

  4、教師誦讀導入。

  二、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后,學生朗讀。提醒學生注意下列字音:

  卿qīng涉shè豈qǐ邪yé孰shú遂suì

  三、理解翻譯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學生就文中字詞提出質疑。

  【初】當初。 【謂……曰】對……說。 【以】用,拿。

  【豈】表反問的語氣助詞,難道。 【但】只。 【耳】語氣助詞,罷了。

  【孰若……】誰(哪一個)比得上……。 【所益】所收獲的、所得到的好處。

  【就】從事,做。 【議論】商討、論說(天下大事)。

  【士】士大夫或讀書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氣的人。

  【三日】虛數,指多天。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遂】于是,就。 【而】連詞,表承接關系。

  2、學生結合書下注解及補充注釋翻譯課文,教師訂正。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人物的心理。

  ⑴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語氣堅決果斷,神態嚴肅,既嚴格要求,又充滿期望。

  ⑵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

  ⑶卿言多務,孰若孤?

  神情激動,語氣殷切,以自己的經歷向呂蒙說明“學”的可能性。

  ⑷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既感到驚奇,又為呂蒙的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側面表現呂蒙因“學”而取得了很大進步。

  ⑸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指責中帶有自豪,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4、歸納文言字詞。

  ⑴注意古代的稱呼。

  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大兄:即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稱呼。

  ⑵注意一處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

  謂……曰:對……說。

  ⑶注意古今異義的詞語。

  但:但當涉獵(只)

  往事:見往事耳(歷史)

  過:及魯肅過尋陽(到)

  博士:治經為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

  ⑷注意一詞多義的詞語。

  以蒙辭以軍中多務(用)自以為大有所宜(認為)

  見見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⑸注意句末語氣詞所表達的語氣。

  例子參見課后練習,此略。

  ⑹積累運用成語。

  ①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至窮困而富有了,都可以說:非復吳下阿蒙。

  造句: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個窮小子的小王,而今卻成了大企業家,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②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來對待。

  造句:平時不善言語、性格內向的張軍,這次卻在全國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大家不得不對他刮目相待了。

  四、探究質疑,深入研討

  1、質疑:孫權勸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請問他怎樣勸學的?

  討論歸納:首先是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學”;其次是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從而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即可以看出他善于勸學,又可以感受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2、質疑:魯肅與呂蒙的對話,可謂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二人的真實性情與融洽關系。請問作者在此描寫二人的對話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二人的對話,既從側面烘托出了孫權勸學的顯著成效,也進一步告訴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3、質疑: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討論歸納:在東吳,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是周瑜之下的二號人物。魯肅之所以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了魯肅的愛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這也是從側面表現了孫權勸學的結果以及呂蒙才略的驚人增長。

  4、質疑:“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現已演變成一耳熟能詳的成語。請問這一成語帶給你哪些啟示?

  討論歸納:這一成語告訴我們,事物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人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質疑: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討論歸納:讀書學習大有益處,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提升自我,增長識與才干。

  五、總結

  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語言凝練,含義豐富。以對話刻畫人物,善于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文章材料取舍、詳略安排得當,同時很好地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突出了孫權的善“勸”,告訴了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勸人上進成才,讀書明理。

  【教學反饋】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蒙辭以軍中多務( )

  2、但當涉獵( )

  3、見往事耳( )

  4、即更刮目相待( )

  二、把課文分為兩段,寫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三、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詞語并理解課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的

  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借助于多媒體和各種參考資料,引導學生朗讀、表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開卷有益”,讀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敗走麥城”引入,介紹孫權、呂蒙、魯肅,讓學生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激發閱讀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先介紹,老師再補充)

  二、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

  提問:你在預習中對作者和《資治通鑒》了解多少,由學生先介紹,不完整老師再補充。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讀文感知。

  聽錄音范讀,學生齊讀課文,老師提示學生結合注釋讀準字音,注意朗讀停頓、節奏。

  正音。教師出示投影片。

  卿(qīng)豈(qǐ)涉獵(shè)邪(yé)孰(shú)遂(suì)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在課下借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疑。

  2、指導學生分組譯文,標識重點字詞。

  (讓學生先交流,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歸納總結:

  重點字詞:當涂:當道,當權豈:難道但:只見:知道往事:歷史

  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謀略

  語氣詞的運用: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相當于“耶”,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耳”:罷了,語氣助詞,表示肯定語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古今異義:

  a、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博士:古義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

  b、但當涉獵但:古義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

  c、見往事耳見:古義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更:古義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

  3、指明翻譯。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指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

  (教師適時加予指導、評價)

  五、分角色朗讀,編課本劇,深入課文。

  朗讀要求:

  能充分體現出文中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情味。

  表演要求:

  a、能拋開課本,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再加工進行表演。

  b、再現了當時的場景,演繹了一段白話《孫權勸學》。

  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表反問,隱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學生朗讀、表演完,要及時加以總結、評價。)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直到會背誦

  2、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節課的作業。

  二、學生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目的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的學習效果呢?(議論)

  4、魯肅與呂蒙交談以后有何舉動?(結友)

  提問:孫權是怎樣勸勉呂蒙讀書學習的?

  勸堅定有力不急不惱推心置腹現身說法循循善誘

  提問:孫權勸說的效果怎么樣?

  魯肅大驚呂蒙自信

  找出兩個詞來概括呂蒙的變化: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提問:這兩個詞現在已經演變成兩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解釋并造句

  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后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比喻才識尚淺。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提問: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三、分小組討論問題。

  1.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2.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4.學習本文對你有什么啟發?學生聯系實際談啟發。

  討論后明確

  1.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4.從呂蒙變化的角度談

  (1)讀書學習非常重要。

  (2)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

  (3)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

  (5)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也可以從孫權、魯肅的角度談,作為領導者怎樣對待下屬,讓下屬接受自己的建議等等。

  讓學生各抒己見,合理即可。老師適時加予點撥、引導、總結。

  四、分析人物形象。(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孫權:關心下屬,循循善誘。

  呂蒙:勤奮好學,自信。

  魯肅:慧眼識人,敬才愛才。

  五、體驗反思。

  昔日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看,說到這我們不禁想到第一單元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系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方仲永——不學習,天才變為庸才。

  呂蒙——接受建議,勤奮好學,一介武夫變為智勇雙全的將帥。

  通過對比,可見學習是多么的重要啊!

  六、拓展延伸。

  1、請說說你還知道的古代有關勸學的故事或名篇。(荀子《勸學》)

  2、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你收集有關學習的名言有哪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書到用時方恨少。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七、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讀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文章以對話為主,用不多的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進而了解人物的形象。這是一篇關于勸學和學習的文章。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就是我們學習本文最大的收獲。

  八、布置作業。

  1、完成《學案》。

  2、課外閱讀《三國演義》。

  許麗欣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3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導入

  先集體背誦課文。預設:大多數同學背的不錯。還有幾位同學不熟。所以老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對一些不肯用功學習的同學應該如何勸導他呢。無獨有偶,三國時,孫權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怎么勸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孫權勸學》。(板書課題及作者)

  2.了解作家作品

  誰能簡介作家作品,要求背著說。

  二、引導自學,發現問題

  1.根據你們的學習經驗,你覺得本課我們應重點學習什么。(提示:知識、寫法)

  認定目標:學生根據所學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師總結出示目標。

  孔子云:“學然后知不足。”教師云:“自主學習,體會深刻。”專家說:“喂大的學生是無能的學生。”現在你們就自己動手,豐富頭腦吧。

  出示自學提示: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讀,并隨時了解學生自讀情況)

  三、點撥導學,合作探究

  (一)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們是燒多大的火呢,誰來說說你的疑問。

  學生提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疑問。

  競爭促進合作,我們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看哪組能把文中的人物讀活。(分旁白、孫權、魯肅、呂蒙)

  (二)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

  幸運總是愛給有準備之人的,智慧之花會落入誰家呢?

  (三)備選題目。

  由學生自選人物。點擊后直接鏈接到備選題目中的某一道題。

  然后教師給小組打分。

  張弛有度,緊張過后我們一起來思考。

  (四)思考討論

  1.概括課文主要情節。(板書)勸-學-贊

  2.課文在情節詳略處理上有什么特點?引申出文章重點在勸及側面描寫的作用。

  如果我把后兩個情節改一下: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蒙侃侃而談。你看如何?

  3.如果把課文的題目換成“刮目相待”怎么樣,說說你的意見。

  預設:本文重點寫的是勸,比較有特色的也是勸。看來勸中有深意。

  從學生的回答中導出本課重點及難點:體味人物語言的情味。

  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擴寫其中的某個片段或某句話。

  設置意圖:為了讓學生體驗本課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把課文的題目換成“刮目相待”怎么樣,說說你的意見。然后從學生的回答中導出本課重點及難點:本文重點寫的是勸,比較有特色的也是勸。看來勸中有深意。為了讓學生體味人物語言的情味。

  我一改以往的直接提問:你從對話中感受想像到了人物的何種心理和神態。因為這樣,學生不能真正切實感受到人物的語言情味。

  對這個重點和難點我是這樣處理的:

  教師先做示范:

  然后,我鼓勵學生超越范例進行寫作練習。下面就是課堂片段:學生練習。

  陳思宇:呂蒙暗自高興,想:魯肅既然如此說我,想必我的進步真是不小。當初聽孫權的話真是對了。現在我已文武雙全,由此看來,讀書真是受益不淺呀。想到這,不由自主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聶藝菲:孫權心想:“呂蒙這個人物有的是勇氣,缺少的是智謀。如果多讀書,就會彌補這些不足的。那樣我身邊就會多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好將軍了。那樣,我何愁難以創建大業呢。想到這,孫權便苦口婆心地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政掌權,可不能不學習呀!”

  孫海清:魯肅面容可掬,心里想道:“這個呂蒙,如今不僅武功高強,居然也知兵法,懂謀略。與以往的那個呂蒙比起來,真是煥然一新,真讓人大吃一驚。說道:“你現在的才略,不再是當初的那個不讀書的阿蒙了。”又想:這回我應該與他結為兄弟,以后對我也有幫助,否則,豈不可惜了。于是結為好友而別。

  四、當堂訓練,內化所學

  還記得我的那個難題嗎。司馬光老先生教了我們這么多勸的藝術,你們也一定會是個優秀勸解員了吧。那就幫我勸勸他們吧。

  設置勸學語言情境,進行對話描寫訓練(見課件)。

  楊勝男:“學無止境,以后的日子還長者呢!現在苦點累點,以后就會苦盡甘來的。你現在的問題是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改進學習方法后,你會更棒的!”

  趙倩:其實學習方法和心態很重要。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時間,學起來就不費勁了。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那么學什么都是白學,因為他根本就沒用心學。如果把學習當成樂趣,不也是很好嗎?

  徐德漩:爸爸,您還是需要學習的。學無止境,如果把知識比作海洋,您學到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所以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彌補我們的不足。那樣您就更受別人尊重了。

  王雪:爸爸,社會在進步,不能因為學歷高就不學。還有許多的新鮮知識等著你去學,有許多新的事物等你去發現呢。不學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李丹:不要找客觀理由,我是領導,但現在還得學習呢!咱們倆現在有可比性嗎?沒聽過:“活到老,學到老。”嗎?學習對工作也有幫助呀!現在還有老年大學呢!再說了,工作干好了,還能加工資呢,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王藝學:爸爸,知識永遠是新鮮的,即使對老人也是。一個八十歲的老人還學會了好幾門外語呢!所以你也應該學習,再說,你如果博學些,您的下屬不是會更欽佩您嗎?你工作不就更好做了嗎?咱們倆一起學吧。

  王彬:學習是你的唯一出路啊。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日后回報社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你看我,以前不學習,成績倒數。現在我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用心學了,也從中體會到了樂趣。你也試一試吧。

  五、反思總結,質疑求學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文質兼美。生動的述說、形象的描繪、深刻的內涵都會啟迪著我們。

  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學貴在反思和質疑。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疑問嗎?

  你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嗎?

  六、分層作業,異步達標

  必做題:用成語“刮目相待”和“吳下阿蒙”造句。

  把你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擴寫其中的某個片段或某句話。

  選做題: 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請用300字以上的文字談談自己的感受?

  后記:

  我們學校所進行的“創建新課堂、構建初中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中要求課前展示教學目標,我要求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體會本課學習目標。這樣學生通過學習體驗能主動有意識地掌握學習重點。

  從我的教學實踐中就可以感受到讓學生先體驗,他們就會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感知,這樣才會觸發他們擁有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渴望。并且探索后的收獲會讓學生欣喜不已從而銘記在心。

  實踐證明我的教學設計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人物的語言情味又能在體會理解課文的重點和特色時得以寫作上的訓練。

  從課后學生的作業中也能看出學生文學素養在提高,有的還能熟練地運用古文去擴寫。

  例如,附學生作業舉例:

  周鴻基:受到輔導后,他的成績突飛猛進,真應對他刮目相待了。

  佟佳:幾天前,他還是個淘氣包,現在,他懂事了,知道用功學習了。真可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

  崔浩然:你現在知識如此豐富,再也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了。

  邵丹:他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現在卻宛如一位學者,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

  從課后作業中能看出大多數同學都能感受到每個人物的心理,揣摩出人物的神態。

  徐德漩:肅想:蒙不過是個只知弄兵器的武夫,才疏學淺。我難為難為他,也好讓他知道打仗不能只靠硬拼。于是開始談論兵法,沒想到,呂蒙的回答竟很有見解。他十分驚訝地說:“你今天的才干不再是當初的那個阿蒙了。

  王翹楚:當魯肅尋陽時,呂蒙與他大談破魏、蜀之道,講的精妙之極。魯肅大驚道:“以你現在的才能和謀略,已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吳下阿蒙了。

  張燦宇:蒙談了一會軍機大事,也想趁機嘲諷一下呂蒙的才疏學淺。不想,待魯肅講完后,呂蒙就事論事,侃侃而談,借古喻今,頭頭是道,直說的魯肅張口結舌、目瞪口呆。驚呼道:“呂大人今日的才干和謀略,再也不是當日的吳下阿蒙了。

  姜楠:你今天的才學已在我之上,你過去武藝過人,英勇善戰,今又文才非凡、真是文武雙全,再不是原來的吳下阿蒙了。我東吳又添一人才啊!

  王迪峰:初,孤令卿當涂掌事、,乃因卿有治軍軍平戰之勇。而卿之智術淺短,誠不可做大事。孤拒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欲內修政務,卿不可不學!

  汪瀾:肅與蒙論議,知蒙羞于兵法,厭讀兵書。故,初欲使蒙難堪。奈何!今日之蒙,非復吳下阿蒙。實乃一博學將才。遂嘆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肅思之,吾應與之交好,此乃真博學矣!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了解《資治通鑒》及司馬光。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點

  1、分析故事情節,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歸納人物性格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資治通鑒》,編年體通史。

  二、自主學習(朗讀課文)

  1、結合注釋梳理課文。

  2、了解故事大意,嘗試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3、疏通文意(由學生自己提出有疑問的字詞并回答)

  三、品析課文

  求學過程: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1、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要求不高,可行)

  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問: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果斷,語重心長,諄諄告誡,神態鄭重嚴肅,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孫權說此話時的神態?

  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門傳授經學的學官,而是別有目的。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惱怒的意味。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

  2、呂蒙讀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3、魯肅贊學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語言)

  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問:魯肅為什么對呂蒙會“刮目相待”?

  ②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行動)

  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5、分角色朗讀(小組及男女生分開等形式朗讀后學生點評)

  6、文中的人物,你喜歡誰?為什么?

  孫權:嚴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則現身說法

  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呂蒙:知錯就改虛心好學

  才干謀略大有長進

  四、拓展延伸,提高認識

  1、學了課文你得到哪些啟示?

  開卷有益;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2、與方仲永的變化相比,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呂蒙年長乃學

  學有所成

  方仲永少年不學

  一事無成

  3、請說說有關讀書的格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五、作業

  以“由《孫權勸學》想到的……”為話題,寫一篇400字以上的隨筆。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5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之前先介紹一位大家童年的伙伴,他就是砸水缸,救同伴的司馬光。司馬光的砸水缸救同伴的故事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長大。

  《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曾隨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后又占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受吳王孫權常識。但他年青時不愛讀書,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孫權多次勸他學習,他總是找各種借口推辭,還說自己一介武夫,只要會領兵打戰就行了,這不,孫權又來勸學了,這次結果如何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初讀:

  1.師范讀,生注意人物的語氣和文中的停頓。

  2.抽生讀。

  3.全班齊讀。

  三、疏通文意:

  1.以小組為單位,了解故事大意,小組內拿不準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記號,待會提交全班解決。

  2.生提出疑問,全班內解決。

  四、分析課文,指導朗讀

  1.概括這個故事的大意。

  師相機板書:孫權:勸學。

  呂蒙:就學。

  魯肅:驚嘆。

  2.教師借題發揮:有的同學不愛學習,任憑老師苦口婆心地勸學也無濟于事,孫權到底是怎樣勸學的,居然讓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呂蒙浪子回頭,最終成為一位飽學之士。看來,當老師的特別要學一學孫權的勸學藝術。

  3.抽生讀孫權勸學的內容。

  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語氣堅定,指出學習的必要性。可以看出孫權對部下要求很嚴格,同時又對呂蒙寄予厚望,希望他學成之后能更好地輔佐自己。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擔當涉獵,見往事耳。

  前一句是反問語氣,可以隱隱感覺出孫權對呂蒙找借口“辭學”的責備之意。

  后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為呂蒙指明了學習的方法和目的。足見孫權對部下的關心。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前一句是反問語氣。反駁了呂蒙“軍中多務”的借口。后一句以自身為例,現身說法,指出學習的可行性。

  ④孫權勸學可謂是語重心長。呂蒙收到的效果如何呢?請大家一齊讀出來。

  驚嘆語氣。魯肅對呂蒙的才略大增既驚嘆又贊許。

  ⑤呂蒙的回答也很有趣。

  感嘆語氣。呂蒙對自己的進步感到自毫。呂蒙和魯肅同朝為官,對話有調侃的意味。

  6.小組內分角色朗讀,抽三人扮演其中的角色,其它同學旁白。

  五、拓展與提高

  1.呂蒙能聽取孫權的勸學,最終變得文武雙拳,這固然是好事。然而我們不得不聯想到北宋神童方仲永,五歲能詩,但由于不注重后天學習,最張“泯然眾人”的悲劇,讓人痛心不已。

  呂蒙和方仲永雖一個在三國時期,一個在北宋,但我們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假設有一天,“呂蒙巧遇方仲永”,他們這間會有怎樣的一段對話呢?

  請小組內為他們設計幾句簡短的對話,待會小組內推薦兩句同學演示一下。

  2.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呢?請大家自由的,從多個角度談一談。

  參考:

  ①只要有決心,有毅力,就能學有所成。

  ②虛心接愛別人善意的意見。

  ③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進步。

  3.呂蒙這所以能由一個目不識丁的武將,變得文武雙拳,這與他發奮讀書是分不開的。一位同學說: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下面請大家也談談你對書的感悟。

  例:書是階梯,能幫助從們登上理想的高峰。

  書是良藥,能醫治愚昧。

  書是清泉,能滋潤干涸的靈魂。

  書是渡船,能載人到達理想彼岸。

  書是橋梁,……

  4.欣賞完孫權高超的勸說藝術,我們能不能也用你所知道的關于讀書的名言來勸學呢?

  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知識就是力量。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6

  (一)說教材。

  《孫權勸學》是人教版新課標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孫權勸說東吳大將呂蒙認真學習的故事,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文章簡練生動,用語不多,但能在寥寥數語中描摹出人物說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語言描寫的精品之作。同時文章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閱讀的昂揚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

  (二)說教學設想。

  新課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應該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堅持“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品味探究、適當運用”的十六字方針。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通過掃清字詞障礙,增強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讓學生增強文學欣賞能力;讓學生能根據文章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推理,進行擴寫、補寫、續寫、演課本劇等,對文本進行創造性閱讀。

  (三)說教學目標。

  “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這是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

  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并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掌握并能運用文中的成語。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2、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并能進行創造性閱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體驗。讓“讀”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故事情節、人物個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師生同讀同講的方式。(在師生、生生交流中,達到知識互補和提高,有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虛心接受正確意見,不斷追求進步,努力讀書學習的精神

  (四)說教學方法

  精心制作PPT課件,讓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說教學過程。

  見教學設計。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7

  一、朗讀

  要求:讀通讀順讀懂

  方法:自由放聲朗讀,自己譯讀,同座譯讀,質疑解難

  二、積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發關注并需要積累的詞。

  方法:自己圈出,落實意義和用法,教師點撥強調。

  (以自行整理或統一練習的方式積累)

  以下詞需要強調:

  實詞:謂當涂涉獵見就過

  虛詞:以豈但若乃及即更何遂

  人稱:卿孤孰

  古今異義:博士往事

  語氣詞:邪耳乎

  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三、品析

  文中的“三”組合有以下一些內容:

  1、三個人物證蒙學

  穿插人物介紹:孫權、呂蒙、魯肅

  簡析三個人物(孫權、魯肅、蒙母)對呂蒙學習并成功的證明作用。

  孫權: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勸他讀書,對呂蒙滿是關心與厚望正因為有孫權的善于勸說,才有了呂蒙的“就學”及學有所成。

  魯肅:魯肅“與蒙論議”,一句“非復吳下阿蒙!”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地位高于呂蒙,且學識豐富,由他說出此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非同一般蒙母:從情節的角度講,文章的最后一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似乎多余,然而,細細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長了

  魯肅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通過他“拜蒙母”,看得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側面襯托出呂蒙富有學識;更重要的是,這一情節傳達出古代對讀書的另一個角度的理解:一個人因為讀書而有豐厚的學問,會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會地位及威望這一情節深化了選文的中心在表現孫權勸學的效果和呂蒙學習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補筆

  2、三句話語見形象

  要求:體會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感受說話人的心理。

  方法:以讀促析,能通過朗讀體會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簡析: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表現出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深切關心,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大有所益”

  這一句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但又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尤其是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讀來讓人感動孫權是善勸的他對呂蒙既嚴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態呼之欲出魯肅是個忠厚長兄,這句話流露出他重視學問、善于欣賞他人、對年輕將領的親切贊美之情。

  3、三次態度現性格:

  (1)蒙辭以軍中多務

  用軍務繁重來推脫,這里折射出呂蒙之前不讀書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長經歷。

  (2)蒙乃始就學

  在孫權的教育和指點之后,呂蒙無可推辭并知錯能改,這是他實現自我轉變的重要一環。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這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可以看出呂蒙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充滿自信我們仿佛能聽到他那坦誠豪爽的笑聲

  小結:

  呂蒙的三次態度的作用:

  (1)讓文氣有起伏;(2)豐滿了人物形象;(3)三次態度就是事件發展的三個階段,也是他成長的三個階段(拒學就學成學);(4)比襯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三種語氣傳態度

  人物語言,尤其是語言中流露出的語氣語調能夠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語氣,“罷了”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傳達出孫權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嘆,可譯為“啊”此句一出,呂蒙自得、自豪、“書中多閱歷,胸中有溝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四、誦讀

  要求:讀熟、讀美

  能夠生動地讀出人物的語氣語調,通過朗讀表現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讀成誦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讀;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讀;全班背誦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我在學校上的一堂交流研討課,也是一堂常規教學課,我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為了備好這節課,我除了認真鉆研教材、教學指導用書,還積極了解所要授課班級的學情,從而制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于是,我將“揣摩文中人物對話描寫,品味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文言文的教學需要,采用誦讀和探究發現法展開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自主質疑,讀懂文意-品讀語言,分析人物-誦讀課文,反思領悟。

  反思這一節課,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檢查預習情況包括對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的了解,難字的讀寫,落實基礎;

  2、“自主質疑,讀懂文意”能夠給足時間學生自由朗讀,讀課文注釋,同桌互相翻譯,并將不理解的詞句標上記號,我注意到所有學生都能認真讀書、互譯。

  不足之處:

  1、在“自主質疑”環節,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原本擔心會不會有學生質疑,出乎意料的是就這篇簡短的文章的字詞理解這一點,學生連連舉手竟提出不少問題,所以這一環節花了很多時間。

  2、在檢查句子翻譯的環節,由于擔心學生不懂翻譯,教師反復講解,耗費時間,可以說是課堂的教學語言不夠簡潔。

  3、由于在上一個環節花去至少22分鐘的時間,所以以致于在“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環節,上得不夠從容。總擔心時間不夠,來不及給學生背誦。所以在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語氣,品析人物的性格時,給學生“品”的時間不夠,所以學生對于孫權、呂蒙、魯肅這幾個不同人物對話的情味體會得不夠深刻。

  受益之處:

  我對于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又有新的啟發:

  1、授課時教師要滿懷激情。文言文教學注重朗讀,最好教師能夠聲情并茂的朗讀。

  2、對于文言文字詞的掌握、句子的翻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集中訓練,落實知識點。

  3、不管文言文的篇幅長短,都應尋找教學的突破點,如本文“魯肅和呂蒙的對話”就是突破點。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及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特別是“博士”、“但”、“往事”、“邪”、“更”等詞。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

  教學重點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特別是“博士”、“但”、“往事”、“邪”、“更”等詞。

  2、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明代的楊慎在其詩《臨江仙》中寫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呂蒙就是其中之一,呂蒙雖然驍勇善戰,但有一個缺點:不愛讀書。他的主上孫權曾屢次勸他讀書。經過多次的勸說,呂蒙不再是“吳下阿蒙”,讓人“刮目相待”。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板書:孫權勸學)。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西夏縣(現屬山西省)涑水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歷時19年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名為《通志》,宋神宗以它“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賜書名《資治通鑒》。“資治”,說明本書編撰的目的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

  三、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1)認讀:讀準字音、停頓、節奏,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2)聽讀:聽錄音,注意字音、停頓、節奏,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注意: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讀yé,通“耶”)!

  即更(讀gēng,重新的意思)刮目相待。

  (3)解讀:邊大聲朗讀課文邊根據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4)釋疑:交流討論不理解的字詞或語句,教師點撥。注意:古今異義詞、成語。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

  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5)故事復述。

  2、議一議

  本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么“勸”,是怎么“勸”的,“勸”的結果怎樣?請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格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后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態呼之欲見。)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嘆語氣,并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角色扮演,體驗反思

  1、模仿表演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后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學生作點評。

  2、體驗反思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么啟示呢?

  孫權:勸別人要講究方法

  魯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

  呂蒙:學習能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五、總結

  從本文中,我們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所以,我希望同學們能“好讀書,讀好書”。

  六、課外延伸

  請同學們將本文與《傷仲永》一文進行對比閱讀,寫一二百字論述學習的重要性。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9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可通過朗讀來揣摩領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討論來理解課文。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

  見往事:知道

  以為:認為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一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一就學一議論一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⑧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準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請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一、二題.

  2.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討論并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3.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

  討論并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冶通鑒》

  勸學:辭一就

  (懇切、關心)

  議論:非復吳下阿蒙

  (驚異、贊嘆)

  何見事之晚

  (自得、自豪)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3.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4.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

  重點難點

  1.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并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2.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時數:1課時

  一、新課導入

  1.前面我們學習了《傷仲永》,文章寫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今天我們學習一有關古人學習,才略有了驚人長進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2.司馬光(1019—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他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編輯者。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司馬光砸缸)

  3.《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于經濟、文化。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4.呂蒙(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呂蒙,字子明。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習文,后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占領荊州。不久病死。

  二、整體感知

  1.詞句積累:

  卿qīng豈qǐ涉獵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道路的意思。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同“耶”,語氣詞)

  卿:古代君稱臣或朋友之間愛稱,相當于“你”,這里指呂蒙。孤:古代王侯自稱。當涂:當道、當權。見事:認清事物。涉獵:廣泛瀏覽和學習。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辭:推托。過:到。就:從事。見:了解。

  博士:古義:當時專掌經濟學傳授的學官。

  往事:古義:歷史。 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今義:過去的事情。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義:“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常為“孤單”、“孤獨”等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嗎”。)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2.概括情節:

  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其才略很快有驚人的長進以至于令魯肅嘆服不已,并且與他結為朋友的故事。勸學-就學一論議-結友。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并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3.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4.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①“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5.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①讀書學習非常重要。(學習對成都的重要性)(開卷有益)②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會成活,成長。③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④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腹有讀書氣自華)⑤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⑥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6.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①詳寫“勸學”、“論議”,尤以“論議”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論議”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7.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區別: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可見魯肅當時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并不是埋怨魯肅,而是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8.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孫權勸學》和《傷仲永》兩文章,從內容上看,都與學習有關,卻恰好一正一反,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接受孫權勸告,在繁忙的軍務之余,讀書學習,其才略很快有了驚人的長進,使魯肅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學”,后變得平庸無奇。《孫權勸學》,以對話為主,語言描寫生動。另外側面描寫也很突出,以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表現了呂蒙學有長進。《傷仲永》借事說理,生動具體地闡述了作者的才能觀。文章敘議結合,道理蘊含在敘事之中。

  三、課堂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2.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誰能說一些有關讀書、學習的名言警句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

  3.最后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師生共勉“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四、拓展遷移,加強訓練。(本段設計,視課堂時間靈活處理,若時間倉促,可作為課后作業)

  課外小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練習。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①昧行:在黑暗中行走②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的光亮

  1、解釋加紅色詞語的意思。

  何:為什么孰:哪一個

  2、翻譯劃線句子。

  我年紀七十歲了,想學習,恐怕已經老了吧!

  3、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抓緊學習。

  附:板書設計

  孫權呂蒙魯肅

  對部下嚴格要求聽取意見愛才敬才

  耐心教導知錯能改豪爽

  勤奮好學虛心好學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1

  【課文品讀】

  《孫權勸學》是一篇極其簡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文言短文故事主體只有兩個部分,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文章主要通過對話的方式,表現人物,推進故事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數語,就表現出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性格在情節的安排上,亦別具風格呂蒙學習的起因是“孫權勸學”,學習的過程略去,學習的結果是魯肅與呂蒙“結友而別”通過“論議”“結友”來表現孫權善勸、呂蒙勤學和學有所成直接描寫、側面襯托、留白再塑、繁簡結合等手法的巧妙運用,讓這一篇小短文既充滿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學創意】

  趣學文言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關資料。

  (3)通過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 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容的表達效果。

  (4)對比閱讀,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的異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參與、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于國于己都意義重大的 道理,從而勉勵同學們重視學習,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 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 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1、美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表演法 比較閱讀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么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么呢?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學生回答

  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作者介紹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 政治 家、 史學 家。卒謚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鑒 》, 是 司馬光 主持編纂的一部 編年 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歷

  史.

  學生記憶

  使學生對作者有所了解和熟悉。

  (三)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老師范讀或播放錄音。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標出節奏,停頓,注意體會語氣

  學生用心體會。

  (四)讀懂文意, 讀出語氣

  1. 大屏幕出示課文內容,并標出重點字的拼音

  2. 標課文中出現的通假字,一字多音,古今異義的字或句子。

  3. 老師解釋文本中的重點字及句子的意思。

  4. 老師將課文翻譯一遍。

  1. 學生讀懂并記憶。

  2. 學生試著翻譯課文。

  3. 學生注意糾正錯誤。

  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品析課文

  1.出示重點句段

  2.分角色朗讀

  1.學生分角色朗讀

  2.甲學生扮演孫權,乙學生扮演呂蒙。丙學生扮演魯肅。

  1.體會人物說話的口氣及心理活動。

  2.通過表演體會人物動作。

  (六)感悟反思:

  學了課文,你從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啟示?

  魯肅為什么要與呂蒙“結友”,結尾這一筆有什么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

  每組推出一名學生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拓展與延伸:

  1、有兩則成語出自本文,你能找出來,并造句嗎?

  2、《孫權勸學》和《傷仲永》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異同?

  從內容上看,兩篇文章都與學習有關,但正好一正一反,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是中年好學,學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從寫法上看,《孫權勸學》以對話為主,加以側面描寫,來表現呂蒙的長進;而《傷仲永》則借事說理,先敘后議,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自由發言。

  鞏固學過的知識以及與新知識的關系。

  (七)課堂小結

  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語言凝練,含義豐富。一對話刻畫人物,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文章突出了孫權的善“勸”,告訴了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勸人上進成才,讀書明理。

  (八)作業

  1 背誦全文

  2 積累文言詞匯,明確現代意義用法。

  3 完成課后練習。

  (九)板書設計

  課題:孫權勸學 作者:司馬光

  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探學(側面描寫)

  先做托詞

  學得自成

  難以置信

  深為折服

  力陳必要

  現身說罰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 自讀課文,篇幅短少,淺顯易懂,故事性很強。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1、使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視頻朗讀對于學生句讀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時課堂理解的重點,通過媒體展示,一目了然。節省了不少時間,有利于知識的拓展。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并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于因材施教,發現并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利用注釋,對著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于糾正學生對著翻譯書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

  3、引導遷移,適度拓展。不僅是對文言詞句知識的掌握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舊知,總結歸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看”,不僅讓學生知道意思,還引用了兩個例句,幫助學生學會運用。但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

  1、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語、句子翻譯,但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

  2、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面面兼顧,有很難兼顧。如本文的行文線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寫人的方法、人物說話的心理、語氣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2

  文言文教學一向費時費力而在檢查學習效果時又往往不盡人意。所以常有不少人產生為難情緒,甚至少數學生厭學文言文。我對此也深感苦惱。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中央電視臺《東方小故事》,深受啟發,其中那些形象的小故事讓人過目難忘。這不正是形象大于理性的體現嗎?因而我把它用于教學中,嘗試者把抽象的枯燥的講解融于直觀的故事演繹中,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期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 。下面以教學《孫權勸學》為例作探討:

  《孫權勸學》一文篇幅短小、文字簡約,且以對話為主,簡短的對答中,突出了人物的心理與性格。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步接觸文言文的初一學生,一定讓他們熟讀成誦,再借助注釋,課文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故事性強,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先講故事,再啟發指導學生閱讀分析。 因此整個教學活動分成兩大塊:前期是以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教師點撥為主的自學活動;后期是以學生形象的表演為主兼以朗讀、評議的鞏固階段。前期重在知識的輸入、學習與吸收,訓練其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后者重在知識的輸出,展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及其語言表演等綜合能力。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媒體】

  投影片

  【教學步驟】

  【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2、查找資料,了解作家作品。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司馬光的故事)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后來果然大有長進。

  三、檢查預習

  1、學生結合注解翻譯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學生介紹、教師補充文章作者及文中的歷史人物。

  ⑴ 司馬光,宋代歷史學家、文學家。

  故事:① 砸缸,表現其聰明、機智。

  ② 圓枕,表現其勤奮、惜時。

  總結:正因為有這兩點,司馬光才創作了《資治通鑒》這一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歷史巨著。

  ⑵ 文中的歷史人物:

  孫權,東吳國君,少年英主形象

  呂蒙,權之大將

  魯肅,孫權的謀士,著名的大臣

  四、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活動

  1、《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務,孰若孤?(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評。)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總結:作為一代英主,勸學于部下,本身就包含了他對呂蒙的器重、期望、關心和愛護。況且他句句中肯,字字真誠。

  2、再找出勸的結果:

  蒙乃始就學。(呂蒙聽勸求學的行動,表現他知過能改、坦誠豪爽的武將風度。)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情不自禁的驚嘆,表現他為朋友的進步而高興的豪爽和儒雅的風度。)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學而大有長進后的得意對答。)

  總結:呂蒙由一員不愛學習的武將到憤而求學并學得卓有成效,以致連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魯肅都驚嘆不 已,結友拜別。可見孫勸之善勸。全文圍繞孫權勸學組織材料,詳略得當、性格鮮明、中心突出、語言簡練。寫作上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五、在重點學習、反復朗讀上面七個句子之后,學生根據課下注釋閱讀全文,貫通文意。思考這個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的改變,按劇幕、場劃分的原則可以分為幾幕?怎么安排?

  第一幕 (地點)孫權的宮中 (人物)孫權與呂蒙

  第二幕 (地點)呂蒙軍帳中 (人物)呂蒙與魯肅

  把故事分作兩幕,分四個小組來表演。

  1、第一輪 用現代漢語來演繹這個故事,要把對人物的理解(包括他們的表情、心理、動作)都想象出來。共表演兩次。

  2、第二輪 用文言文句式來表演,注意人物的語氣。共表演兩次。

  在學生一輪一輪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自身的想象力及表演才能,也可發現他們在古代文化方面知識的欠缺,及時補充、學習。其中結友而別時,他們有的握手,有的作揖,有的鞠躬,引起大家陣陣的笑聲,至今猶在耳邊。

  六、體驗反思

  笑聲中課就要結束了。想一想,魯肅為什么要與呂蒙結友?這個故事給我們以怎樣的思索?

  有的同學說:讀書長知識,有見識。

  有的說:讀書可找到好朋友。

  有的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總結:讀書學習在一個人的發展和完善中起重要的作用。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辯。這也是司馬光記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所在。

  七、最后,齊聲誦讀,試背全文

  八、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一、二、三。

  2、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示。

  附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里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了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么發現情況這么近呢?魯肅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活動或者教學游戲在學習過程中的意義。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牢固地記住這個故事而且還調動了大多數同學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這樣的教學形式對于故事性較強、較形象的文言敘事短篇或許有一定的啟示性。但是,當堂的即興表演,對于上課思想集中、程度較好的學生能記住故事大意和文言句式,表演起用語自如,效果較好;而那些基礎較弱的同學則只能記住故事的大意而對于文言句式就顯得有些吃力。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人文要求:通過學習短文,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2、知識要求:理解短文內容,積累主要實詞和虛詞,把握人物形象。

  3、能力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

  自制光盤(音樂、畫面、提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趣引讀

  同學們看過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嗎?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片段,聽著這雄渾而沉淀著歷史滄桑的樂曲,看著這狼煙滾滾、旌旗獵獵的畫面,我們就會想到三國時代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吳國有位大將叫呂蒙(圖片),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圖片)的信賴,可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孫權屢次勸他多學知識,可他總是推三阻四,認為自己是一介武夫,讀書沒有用處。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同學們想知道嗎?那么,讓我們來看看《資治通鑒》中的記載《孫權勸學》。

  二、第一次嘗試讀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文章篇幅短小,注釋詳盡。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結合注解,爭取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2、指定學生朗讀。

  3、學生評價。(是否聽清楚他們所讀的字音、句讀。)

  A、卿qing邪ye即更jingeng

  B、蒙/辭以軍中多務。

  C、孤/凱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三、第二次嘗試讀文:理清故事情節

  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句子找出來,可以和同桌討論,并嘗試用自己的話互相講講這個事故。

  1、字、詞、句質疑并解答(或將你認為很重要的地方提出來引起重視)。

  ①以:以……為借口

  務:事物

  涉獵:廣泛瀏覽群書,不深入研究。

  ②倒裝句:蒙辭以軍中多務

  ③成語: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意思、用法)

  ……

  2、理清課文中故事情節(故事情節質疑并解答)

  A、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B、呂蒙接受孫權的建議嗎?(辭——→就)

  C、課文怎樣表現呂蒙學習效果的?(議論)

  D、魯肅與呂蒙的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結友)

  3、學生齊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故事情節。

  4、小結:

  孫權這一次勸學讓武將呂蒙真的開始就學,而且取得了很大進步,就連文韜武略的魯肅都愿意和他結為好友。

  四、第三次嘗試讀文:揣摩人物語言

  這個故事中寫了哪幾位人物?(3位)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些人物形象的?(語言描寫)那么,我們接下來仔細品讀品讀短文中非常重要的語言描寫,我們從哪些方面揣摩語言呢?(①身份②心理狀態③語氣)

  1、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分角色朗讀,要求讀準語氣語調,表現出對話中的神態,看哪些小組做得最好?

  2、播放音樂,創造情境,示范朗讀

  (小組比讀,學生評價,給更多的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

  3、動畫配音。(由學生選出朗讀的最棒的同學組合朗讀。)

  孫權: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孤/豈領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苦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語重心長)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驚訝、稱贊)

  呂蒙: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自豪得意)

  4、教師小結:

  東吳的君主孫權非常愛惜人才,語重心長的勸說呂蒙要涉獵群書;武將呂蒙通過學習有了進步深感自豪,得意之情益于言表;忠厚的長者魯肅看到呂蒙進步,由衷的稱贊,并大為驚訝。

  五、第四次嘗試閱讀:拓展語言訓練

  1、自編故事一則

  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建議,我們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在座的老師們,讓這些老師再講給和大家一樣的青少年朋友們,好嗎?

  2、嘗試總結課文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孫權勸學》一文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誰能談談學習的收獲: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體會。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談啟示。(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過孫權的勸學,他勤奮學習,最后成了一名儒將。所表現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們如果能像呂蒙一樣,抓緊時間,發奮學習,將來也一定會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到時候老師可要對同學們刮目相看,我們的同學也不會是吳下阿蒙。)

  ①魯肅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別人。

  ②呂蒙知不足而后彌補。

  ③孫權是個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讀書能使人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

  (注意語言表達清楚,有條理)

  3、寫作訓練

  我們班上的劉明同學非常聰明,可是由于沉迷上網,厭倦讀書,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孫權勸學》,老師覺得有很多話要對他說說,你們愿意勸勸劉明同學嗎?

  板書設計(略)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課文,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翻譯全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養成勤學的觀念和習慣。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整體把握課文,小組合作準確翻譯、研討理解內容及作者思想。

  教學重點: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能正確翻譯全文。

  教學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目標:反復朗讀課文,翻譯疏通,積累詞語,初步了解大意。

  教學過程:

  導入課文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家作品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西下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 》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3、簡介文中的三個人物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魯肅:學識淵博,孫權的謀士。

  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注音和句讀。

  2、讀準字音:卿豈邪更孰遂

  3、學生朗讀課文。

  四、反復朗讀,看書下注釋,翻譯,了解全文大意

  1、積累詞語:

  謂:對……說卿:君對臣的稱呼,你當涂:當道,當權掌事:掌管國家大事辭:推托多務:事情多治經:研究儒家經典博士:學官但:只不過涉獵:粗略地閱讀吳下阿蒙今義: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更:重新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過去的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跟呂蒙議論事情,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應當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魯肅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后就分別了。

  五、概括課文情節,初步感知內容(出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論議”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六、作業: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資治通鑒》 》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情節:孫權——勸學

  呂蒙——辭學----就學

  魯肅——大驚----結友

  第2課時

  目標:整體把握課文,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養成勤學的觀念和習慣,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情節導入新課。

  二、研討課文:

  1、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理解:①詳寫“勸學”、“嘆學”,“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論議”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5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朗讀課文,正確斷句、停頓;

  2、理解文章大意;

  3、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

  4、領悟并學習文章在藝術上的主要特色。

  〖學習側重點

  1、朗讀要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并能熟讀成誦;

  2、學習文章以下幾點:語言上的言簡意賅,選材上的詳略得當,人物塑造上的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解說:本單元提示中明確要求“理解各篇文章的內容,注意它們各自的寫法”,故“自讀導言”旨在引導學生以讀為突破口,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藝術上的特色。)

  【自讀程序】

  1、初讀。整體感知課文,有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解決,結合注釋粗曉大意。教師適時點撥作者及《資治通鑒》的有關常識。

  2、速讀。理清故事情節的發展情況。

  3、競讀。看哪位同學將對話的語氣讀得最到位。

  4、研讀。讀自“及魯肅過尋陽”至文末一段,思考呂蒙有了怎樣的變化,給人怎樣的啟示。

  5、背誦。

  (解說:以上的程序設計體現了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借速讀來加深對課文故事情節發展的認識。如: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是一開始就馬上聽從的嗎?他本人在學習前后有何變化?是怎樣表現出來的?競讀則既檢驗了同學們對人物語氣的把握情況,又是對朗讀水平的一種促進與提高。第四步的研讀則重在讓學生體會孫權的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中的“益處”是怎樣在呂蒙身上體現的,并使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談對讀書的認識,激起他們對讀書學習的興趣。最后的背誦是對以上四步閱讀的一個總結深化,使閱讀過程中的諸多收獲得以鞏固與積累。)

  【自讀點撥】

  1、資料補充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呂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陽縣南)人,三國時吳國名將,從孫權攻占各地后隨周瑜等破曹于赤壁,又定計取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居陵侯。

  2、重難點分析

  ①以對話為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段。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記錄人物的幾次對白,卻傳神生動地塑造出了三個藝術形象。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王,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借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聲明要求他讀書的目的并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了解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借口,進一步開導,現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讀書大有益。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范。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②除正面記言外,對呂蒙這一形象還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③文章材料取舍精當,詳略安排得當。

  課文以對話為主,其他內容均一帶而過,或簡說,或不說。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么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詳略的安排非常精當。

  ④語言精練,情節發展環環相扣,自然而緊湊。

  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除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后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嘆,呂蒙又緊承其嘆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銜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解說:本點撥內容首先以補充資料的形式將課文注釋中尚未交待的內容展示出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其他則重在幫助學生完成“自讀導言”中的自讀要求4和學習側重點2,目的是使學生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認清人物形象,幫助其從藝術上掌握文章的特點,以便于在寫作中模仿和借鑒。)

  【自讀思考】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

  ①卿今當涂掌事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

  2、解釋文中的兩個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下面的短文出自《三國志·呂蒙傳》,將其與課文中的“及魯肅過尋陽結友而別”一段作比較閱讀,說說兩文的異同點。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4、以下詩句、格言都是與讀書、學習有關的,結合文中呂蒙的變化,寫出自己對讀書的認識與感想。

  ①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②書到用時方恨少。

  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⑦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⑧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⑨知識就是力量。

  ⑩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解說:第1、2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情況;第3題做初步拓展,以比較閱讀的形式,換個角度去分析課文;最后一題則進一步拓展深化為談對讀書的認識與看法,這三個題目是按由淺入深,由窄而寬的順序設計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既要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既會讀,又練寫。)

  〖參考答案

  1、①卿:古代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以及朋友之間表示親切的第二人稱。當涂:當道,當權。②孤:古時王侯的自稱。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③孰若:哪里比得上。

  2、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淺。刮目相待: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3、相同點:都寫出了呂蒙的變化及魯肅的贊嘆之意。不同點:①課文主要記言,而本文則既有語言,又有人物的動作及心理描寫。②課文突出的是呂蒙的變化,而本文還表現出了魯肅對呂蒙的態度由輕視而嘆服的變化。③課文略去了兩人談話的內容,此處則作了清楚的交代。

  4、略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1-27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2-25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6-17

《孫權勸學》的教學設計11-10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6-21

《孫權勸學》名師教學設計09-29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及反思11-24

《孫權勸學》優秀教學設計09-14

《孫權勸學》獲獎教學設計10-06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范例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