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勸學教案

時間:2024-06-23 22:50:04 勸學 我要投稿

關于勸學教案匯總五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勸學教案匯總五篇

勸學教案 篇1

  課前準備:

  學生讀兩遍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①解決字音問題,②完成初步翻譯,寫在紙上,上課備用。

  學習目標:

  1.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意。

  2.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背誦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標

  中國的教育源遠流長,從孔孟到老師,都是教育的實踐者。先賢的風范與成就我們只有敬仰,但是我想,作為教育者,我們都有著共同的心愿,就是勸勉學習、鼓舞精神。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勸學》所倡導的。

  (板書課題及作者)

  這節課,我們要完成以上目標:1.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意。 2.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背誦文章。

  二.理思路、背誦

  1.要完成目標,我們從朗讀開始。請大家齊讀課文。

  (學生齊讀課文,糾正字音,強調通假字和音隨意轉。)

  2.請大家再讀第一二段。

  我仔細看了大家的翻譯,總體很好,有一些小問題我們需要再注意些。比如第二段的“于”(強調一詞多義)

  這篇文章是議論文,第一段的`作用是——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第二段進一步論述,提出了第一個分論點:學習的意義。為了論述清楚,作者列舉了哪些事物?

  (板書

  學不可以已{青→藍 冰→水 博學

  木、金 參省 )

  這幾個事物都是正面的事例,它們共同論證了學習是成為君子的必要條件。本來是空泛的道理,作者以五個身邊常見的事物為喻,生動形象的把道理講得既透徹又深刻,這種論證方法叫做——比喻論證。(幻燈出示)這也是《勸學》這篇文章最顯著的特點。

  請大家試背第一二段,兩分鐘時間。

  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我說上句,請大家接下句。

  請同學們依據板書提示背誦。

  3.很好,我們來看第三段。先來讀一遍。

  (提問“彰”“水”“絕”的意思。)

  這一段論述的是學習的作用。作者又用了哪些事物來做比呢?

  (板書

  思不如學{(望不如登高)——反

  登高 順風 正 假于物

  輿馬 舟楫 )

  這幾個事例正反結合,論證了要成為君子,要善于借助外物,而這個外物,是學習。緊扣題目和中心論點,筆力老到,論證謹嚴。

  請大家試背第三段,兩分鐘時間。

  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我說上句,請大家接下句。

  請同學們依據板書提示背誦。

  4.很流暢,我們來看第四段。先讀一遍。

  (強調固定結構“無以”和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這一段的分論點大家能看出來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我們來找找這一段的事例。

  積土、積水、積善——積;跬步、小流——不積;這組事例先正后反,論述了學習要注意積累。騏驥——舍;駑馬——不舍;朽木——舍;金石——不舍;這組事例先反后正,論述了學習要持之以恒。蚓——一;蟹——躁,這兩個事例先正后反,論述了學習要專一。)三個段落的比喻論證都是正反對比結合,而且模式不一,靈活多變。

  (板書

  積 →不積

  不舍→ 舍 正→反

  一 → 躁 )

  請大家試背第四段,兩分鐘時間。

  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我說上句,請大家接下句。

  請同學們依據板書提示背誦。

  5.背誦全文

  非常好,我們已經依次背會了這四段,下面我們來嘗試背誦一下全文。給大家三分鐘準備。

  請同學們依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現在我要擦去一部分板書,我們再來試一遍。

  太棒了,大家都覺得文言文不好學,特別是不好背,可是這篇文章我們一節課就背會了,大家發現什么小竅門了嗎?

  理解文意 理清思路 選關鍵詞 循序漸進

  這樣文言背誦其實也不難。

  三.小結

  我們還發現,這篇文章的比喻雖多,卻毫無板滯生硬之感。原因是什么?

  (并列設喻,反復論證。對比設喻,對照鮮明。層層深入,詳盡嚴謹。整散結合,文氣流暢。)

  四.結語作業

  高中的語文學習,文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學好文言的關鍵在于積累,積累的關鍵在于背誦。我們只有背誦了一定數量的優秀文言文,才能厚積薄發,學以致用。比如這篇《勸學》,既有論辯色彩,又具有文學韻味,形象清新、膾炙人口,讀背這類文章,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言知識,還有寫作方法的借鑒,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啟迪、精神的鼓舞。

  請大家學習借鑒本文的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仿寫一篇《勸背》。

  這節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勸學教案 篇2

  勸學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教學設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二、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 313—前 238),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lw/Index.html>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1.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 zhòng 礪 lì 參 cān省 xǐng 跂 qì 臾 yú 螯 áo

  2.給本課 12 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于

  (1)介詞,從。雖然,受地于先王,終原守之。/ 青,取之于藍。

  (2)介詞,比。苛政猛于虎也。/ 而青于藍。

  (3)介詞,向。告之于帝。/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者

  (1)特殊指示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表示“……的人或事物”。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2)表示略作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而

  (1)連詞:并列關系。君將哀而生之乎。/ 知明而行無過矣。

  (2)連詞: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吾嘗終日而思矣。

  (3)連詞:轉折關系。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連詞:順接關系。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是一個合成雙音詞。“可以”在古漢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調音節。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勸、中、假、絕”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及“于、而、焉、之”等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2、通過探討,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是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重要方法;

  3、學習運用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來說明道理的方法,提高說理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1、 熟讀課文,借助書下注釋與工具書,疏通字詞、文意并劃出不理解的部分與同學討論;

  2、 完成《學習與評價》“學習過程評價”相關內容和“積累與評價”1-4題;

  3、 結合文章內容,思考課本“問題探討”第1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為學生,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什么?

  我們不僅現在要學習,將來走向社會還要不斷地學習,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如荀子所說:“學不可以已”,那么荀子是如何來“勸學”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勸學》。

  二、解題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反映了先秦諸子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風格。

  三、簡介《荀子》及作者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四、整體把握

  1、聽錄音,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檢查預習

  給下列加黑字注音,并找出通假字。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

  (5)、輮以為輪

  (6)、雖有槁暴

  (7)、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8)、君子生非異也

  3、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要重讀,有時還需要讀后稍作停頓。例如,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同學們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三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4、指定三名學生朗讀課文

  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明確:“學不可以已”。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五、具體研習

  (一)研習第一段。

  1、誦讀第一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翻譯下列句子。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譯:即使又曬干了,也不再挺直,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君子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檢查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

  4、歸納“于”的用法。

  5、討論。

  這一節作者是怎么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6、學生齊讀第一段。

  (二)研習第二段。

  1、誦讀第二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跂:提起腳后跟。致:達到。絕:橫渡。假:憑借。

  4、歸納“而”的用法。

  5、請同學們找出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請同學翻譯)

  6、討論。

  這一節作者是怎么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7、學生齊讀第二段

  (三)研習第三段。

  1、誦讀第三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焉:。之:。

  4、討論。

  這一段作者闡述學習應持有的正確態度有哪些?請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

  5、學生齊讀第三段

  六、問題探討

  荀子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自主學習、從師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說說理由。

  提示:超越前人什么要先弄清楚,自主學習,從師而學的最終目的是對“教養”的追求,超越前人的核心是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擁有。

  七、課堂小結

  1、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什么學習什么呢?

  明確: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于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回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著人們求善、求美。

  2、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大體內容,作者連用很多比喻,反復論證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蕩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請同學們根據板書試背課文。

  八、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的好處。(課本第39頁第3題)

  3、完成《學習與評價》第25-26頁,第5-6題。

  九、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勸學教案 篇4

  內容分析:

  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鑒》,人物形象孫權、呂蒙、魯肅性格鮮明,各具風韻;人物對話富有情趣,雖然短小,但卻令人尋味。

  學情分析:

  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翻譯課文,并通過朗讀了解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2、識記重點字詞及其翻譯;

  能力目標

  準確朗讀課文,正確翻譯課文,并通過文章的朗讀與分析了解

  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應該學會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長文化養料;同時,在自己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應該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并認真的加以改正。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諺:“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見,良藥與苦口,忠言與逆耳總是相伴相隨的。然而,我認為如果講究說話的策略,良言卻可以被包裝上一層甜蜜的外殼,變得易于人們接受,那么將會產生“良藥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達效果,這便是語言的藝術與魅力。今天,便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孫權勸學》這一堂課,讓我們共同步入三國時代,來領略一下古人的語言表達的藝術風采。

  導入新課

  聽講

  二、簡介作者生平、創作以及《資治通鑒》的基本情況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借鑒。治平三年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鑒》。他反對王安石實行變法。元豐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國政,數月間盡廢新法。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著有《司馬文正集》、《嵇古集》。

  2、《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294卷,又考異、目錄30卷。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于經濟、文化。全書貫穿1362年史事。有“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

  組織學生進行材料交流并出示板書

  將課后查閱的資料在班內進行交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本文主要講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后其才略突飛猛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

  范讀課文并對學生進行“如何概括段意”的`學法指導

  概括段落大意

  四、準確翻譯課文,并識記重點詞語

  1、 師生互動進行掌握文章的基礎知識:學生設疑,教師答疑;

  2、 教師出示板書,檢驗討論結果,并完成“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組織、參與學生討論,并進行適時指導

  分組討論:

  1、 設疑;

  2、 翻譯文章

  五、揣摩品味課文

  1、 認真朗讀課文,試回答如下問題:

  1)孫權勸學的過程與結果分別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資料可以說明呂蒙學有所成?

  (過程:指出“學”的必要性: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指出“學”的可能性:“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三國演義》第76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云長敗走麥城”等)

  2、 試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書)

  3、 試分析《孫權勸學》與《傷仲永》兩篇課文在創作風格以及人物形象呂蒙何方仲永的不同?

  (《孫權勸學》:對話為主,言簡意賅;

  《傷仲永》: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呂蒙:年長好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學,毫無所成。 )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引導學生完成思考問題

  討論,回答問題,聽講,記筆記

  六、表演課文

  1、 按原文內容表演課文,盡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對話;

  2、 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使用現代漢語進行表演;

  3、 將表演的背景設置為現代社會,可進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議題應該展示《孫權勸學》一文的現代意義。

  提出表演的要求與規則,并組織學生進行課文劇的表演

  表演課文,評價表演

  七、總結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們可以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來充實自己的頭腦,武裝自己的思想。雖然英雄已去,但他們的豪情與才智卻獎被人們永世傳誦。還記得《西江月》這首蕩氣回腸的古詞嗎?讓我們一同來背誦一下,感受歷史,激勵斗志。

  總結全文,背誦《西江月》

  聽講,背誦《西江月》

  八、布置作業

  學完《孫權勸學》一文,想必你一定有所感觸,試結合你對呂蒙的認識寫一篇短文,題材、字數不限。

  布置作業

  記錄作業

  板書設計

  15、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孫權 → 呂蒙 ← 魯肅

  (善) ↘ (聽) ↓ (證) ↙

  勸

  課后記:本文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分析重點語句,分析感悟人物形象,體會本文語言生動傳神的風格。

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兩課時

  課前預習

  1、 閱讀課文,查字典,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課外閱讀讀后感)3'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后來果然大有長進。

  1.教師或請學生進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注釋補充。

  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5.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并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6.提問:呂蒙讀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并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7.提問: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并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問: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9.提問: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課時

  一、 試背誦全文。

  二、 復述課文(學生講講的內容和背景)

  三、 情節表演(分男女兩組,每組三給人,分扮演三個角色)

  四、教師小結 (目標4)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五、布置作業

  A.課后練習一、二、三。

  B、背誦全文。

  C、寫寫這篇給你的啟示。

  六、說課精要:解決本課重難點要注意講練結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記:

  (附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里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了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么發現情況這么近呢?"魯肅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教后記: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學生能夠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誦的情況也是良好。

【勸學教案】相關文章:

《勸學》教案12-28

《勸學》教案10-09

《勸學》的教案07-22

《勸學》的教案07-02

勸學 教案08-07

《勸學》 教案09-13

《勸學》詳細教案06-10

《勸學》標準教案09-18

《孫權勸學》教案10-28

《勸學》優秀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