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勸學
文言文是最能體現文化底蘊的知識版塊,古代文人的文學素養很高,語言也極其精煉優美,每一個字都值得反復推敲。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翻譯勸學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勸學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róu)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yòu)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言文翻譯勸學
有道德品行的人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出來的,但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結而成的,但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筆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如果用火烤把它彎曲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符合圓規的標準了,假如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它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所以使它成為這樣的。因此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過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也就能變得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變得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卻沒有片刻學習的收獲大;我曾經提起腳后跟眺望遠方,卻不如登上高處看的更為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加長,但是人們在遠處也可以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并沒增強,但是聽的人卻聽得更清楚。借助車馬的人,腳步并不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槳的人,不一定逗善于游水,卻能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本性并沒有差別,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變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水流匯積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誕生了;積累善行從而養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達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因此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實現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聚成江河大海。千里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之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的走。雕刻一件物品但最后放棄了,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若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啊。蟹有六條腿與兩個蟹鉗,但是若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就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勸學賞析
《勸學》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駕馭不好,極易流于枯燥和單調,本文形象清新、膾炙人口,于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學究氣。如文章開首,連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等五個比喻,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收到了先聲奪人的強烈效果。
從形式上看,《勸學》中的比喻靈巧多樣,運用自如。闡述觀點、論證道理,有的從正面設喻(“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有的從反面設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的單獨設喻,有的連續設喻;有的同類并列,有的正反對照;有的只設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有的先設喻再引出要說的道理。總之,鋪錦列繡,無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雖多,卻無板滯生硬的感覺,相反,隨著用比的連續轉換和充分展開,形成整齊而又富于變化的句式,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生氣勃勃。
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鋪陳揚厲,說理透辟;行文簡潔,精練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文言文翻譯勸學】相關文章:
《勸學》文言文翻譯05-07
《勸學》的文言文翻譯10-13
文言文孫權勸學的翻譯10-16
文言文《勸學》原文及翻譯10-12
文言文《孫權勸學》翻譯10-20
勸學文言文翻譯08-04
《秦觀勸學》文言文翻譯06-19
孫權勸學的文言文的翻譯09-12
《勸學》的原文及翻譯文言文07-31
張詠勸學文言文翻譯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