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⑵了解作者、作品及相關背景。
⑶理解文章內容,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能力目標
⑴反復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容的表達效果。
⑵對比閱讀,理解《孫權勸學》與《傷仲永》的異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3、德育目標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于國于己都意義重大,勉勵同學重視學習,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
2、揣摩文中的對話,感受三位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心理,體味利用對話組材的妙處。
【教學難點】
1、美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讀出人物的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韻味。
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可采用多種形式,如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齊讀、散讀,分角色朗讀等。在反復朗讀中,理解文意,體味對話描寫,最終實現(xiàn)美讀課文。
2、競賽法。為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可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包括辨字音、析詞義、翻譯等,分步落實文言知識,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3、文言文五步閱讀法。初讀課文,正音正字;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思讀課文,理清文章背誦思路;品讀課文,賞析本文言簡意豐的對話美;悟讀課文,體驗反思。
4、比較閱讀法。延伸拓展,通過比較《孫權勸學》與《傷仲永》,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已打印好的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思讀課文,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品讀課文,賞析文章意簡意豐的對話美,指導學生美讀課文;體驗反思,本文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對比閱讀,比較本文與《傷仲永》的異同,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你想知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個典故嗎?今天,我們學習的《孫權勸學》會滿足你的求知欲的。
設計(二):
前面我們學習了《傷仲永》一文,文章寫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學習,才略有了驚人長進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設計(三):
同學們,也許你因為貪玩耽誤了學習,你感到困惑;也許因為基礎差,你掉隊了,你感到失望……沒關系,三國時期的呂蒙會告訴你該怎么辦。
設計(四):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可以改變人,知識能夠塑造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呂蒙就是一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紹
多媒體顯示: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現(xiàn)屬山西省)涑水鄉(xiāng)人,也稱涑水先生。謚號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政治上他反對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變。作為史學家,他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于經(jīng)濟、文化。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
呂蒙(178~219),三國汝南富陂(現(xiàn)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初不習文,后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
三、整體把握文意,背誦課文
1、初讀課文,準確認讀。
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配樂朗讀,學生聽讀,掌握字音。
教師提示一些字詞的讀音。
多媒體顯示:
卿(qīnɡ) 豈(qǐ) 邪(yé)
孰(shú) 遂(suì) 更(ɡēnɡ)
請一名學生認讀,如有錯誤,由其他同學訂正,再指定一名學生領讀兩遍。
2、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⑴學生自讀課文,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翻譯課文。
⑵小組競賽,共分3輪競答,第1輪翻譯課文,第2輪認讀課文,第3輪文言知識大會戰(zhàn)。
第1輪:翻譯課文
把學生分為兩大組,每組任選一名代表,口頭翻譯課文,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底分100分,每發(fā)現(xiàn)一處錯誤扣5分。從開頭到“蒙乃始就學”,由第一小組選代表翻譯,第二組成員補充糾正,質疑評價;從“及魯肅過尋陽”到“結友而別”,由第二組選代表翻譯,第一組成員質疑評價。
第2輪:認讀課文
多媒體顯示: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底分仍為100分,比賽方法同上,兩組選代表各認讀一遍,每錯一處扣10分。
第3輪:文言知識大會戰(zhàn)
多媒體顯示:
(顯示一題完成一題,左列由第一組完成,右列由第2組完成)
①解釋加粗的詞語。
卿今當涂掌事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
卿今當涂掌事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蒙辭以軍務及魯肅過尋陽
蒙乃始就學見往事耳
②辨析古今異義。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③辨析一詞多義。
當:卿今當涂掌事就:蒙乃始就學
但當涉獵指物作詩立就
意:收族為意名:并自為其名
意少舒 不能名其一處也
④翻譯下列句子
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E、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F、卿言多務,孰若孤?
底分仍為100分,錯一處扣10分。
明確:①卿:古代君稱臣或朋友之間愛稱,相當于“你”,這里指呂蒙。孤:古代王侯自稱。當涂:當?shù)馈敊唷R娛拢赫J清事物。涉獵:廣泛瀏覽和學習。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辭:推托。過:到。就:從事。見:了解。
②博士:(今)一種學位名;(古)當時專指負責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
往事:(今)過去的事;(古)指歷史。
③當:正在就:從事
應當完事
意:主旨,中心意思名:名字
神情說出
④A: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注意語序)
B:我難道想要你鉆研經(jīng)書當博士嗎?(注意“邪”,表反問,譯作“嗎”)
C: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注意“耳”,表限止語氣,譯作“罷了”)
D:以你現(xiàn)在的才干、謀略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
E:士別三日,就要另眼看待了,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注意“乎”,表感嘆)
F: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
3、思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背誦課文。
⑴請同學們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
學生明確: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其才略很快有驚人的長進以至于令魯肅嘆服不已,并且與他結為朋友的故事。
⑵理清背誦思路。
學生自由發(fā)言。
生1:本文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生2:我想用“學”一字作一線穿珠式的概括,即“孫權勸學”“呂蒙治學”“魯肅嘆學”。
生3:文章是用對話組材,借對話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的,抓住“勸”“議”即可。
教師評議:同學們的說法都有道理,請大家任選一種作為思路提示,嘗試背誦全文。
⑶學生齊背課文。
四、研討與賞析
1、賞析本文言簡意豐的對話美。
學生品味文章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的對話描寫,感受這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心理,然后自由發(fā)言。
生1: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xiàn)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又不失人主身份。
生2:魯肅嘆學,“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在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簡直判若兩人,表現(xiàn)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此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非同一般。
生3:呂蒙味學,“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tài)。
選一位同學范讀課文。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說話者的語氣,體會人物的心理。
甲同學扮演孫權,乙同學扮演魯肅,丙同學扮演呂蒙。
讀畢,其余同學評議:孫權諄諄告誡,應讀得語重心長;魯肅驚異、贊嘆,應讀出情不自禁的神態(tài);呂蒙顯得自得、自豪,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讀出人物不同的個性、情趣。
五、體驗反思,總結全文
教師提問:呂蒙由不學到學乃至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么樣的啟發(fā)?
學生思考,踴躍發(fā)言。
生1:讀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讀書可以改變人生,非學無以長才。
生2: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tài)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
生3: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開卷有益”是良言。
生4: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生5: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會成活,成長。
……
教師評議學生發(fā)言,贊賞中略含期盼,給他們成長的信心。
六、延伸拓展
1、學生齊背《孫權勸學》。
2、學生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學生背誦《傷仲永》。
明確:《孫權勸學》和《傷仲永》兩篇文章,從內容上看,都與學習有關,卻恰好一正一反,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接受孫權勸告,在繁忙的軍務之余,讀書學習,其才略很快有了驚人的長進,使魯肅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學”,后變得平庸無奇。
《孫權勸學》一文,以對話為主,語言描寫生動。另外側面描寫也很突出,以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表現(xiàn)了呂蒙學有長進。
《傷仲永》借事說理,生動具體地闡述了作者的才能觀。文章敘議結合,道理蘊含在敘事之中。
七、布置作業(yè)
1、有兩則成語典故涉及到本文,你知道是哪兩則成語嗎?請解釋成語的意思并造句。
(提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將下文與《孫權勸學》一文中的“及魯肅過尋陽……結友而別”一段作比較閱讀,說說兩文的異同。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魯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參考答案〗
1、吳下阿蒙:吳下指現(xiàn)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出國這幾年,他一改往日浮躁不鉆的壞毛病,變得沉穩(wěn)聰慧起來,讓人刮目相看,鄰居們都說“吳下阿蒙真的變了。”
2、相同點:都寫出了呂蒙的變化及魯肅的贊嘆之意。
不同點:①課文主要是記言,而本文則既有語言,又有人物的動作及心理描寫。②課文突出的是呂蒙的變化,而本文還表現(xiàn)出了魯肅對呂蒙的態(tài)度由輕視而嘆服的變化。③課文略去了兩人談話的內容,此處作了清楚的交代。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一、三國故事中有“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后來,孫權、魯肅都想要回荊州,終不能如愿。最終,呂蒙巧計從蜀漢手中奪回了荊州,還致使關云長敗走麥城,抱憾而逝;蜀漢由盛而衰。可見“學”的重要性。請課外搜集最初不學,后來勤學的事例,并整理成文,在班內組織一次以“學習改變了他們”或“開卷有益”為題的讀書交流會。
二、想象作文訓練
1、假如有一天,呂蒙見了孫權,那會是一種什么情景呢?請就此寫一篇作文。
2、擴寫本文,加上合理的聯(lián)想與想象,適當補充一些故事情節(jié),一定要描寫出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也可改變人稱結構。
3、以“走近________”為題,要求在橫線上填上你所崇敬的人的名字,寫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三、常規(guī)作文訓練
1、學了本單元的名人傳記后,在課外你一定也讀過不少的名人傳記,選擇你最喜歡的一位名人,談談他的優(yōu)點和鮮為人知的缺點,并對此作出評價。
2、書籍可以醫(yī)治愚昧,可以使人聰慧,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寄托著長輩的期望,書演示著成長的途徑,書折射著生活的喜怒哀樂,請以書或讀書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
四、開放探究
1、閱讀下面一篇短文,回答問題。
車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日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章……甚有鄉(xiāng)曲之譽。……時唯胤與吳隱之以寒素博學知名于世。
⑴請寫出上面這段文字的大意。
⑵請根據(jù)這段文字寫出兩個成語。
2、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放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⑴解釋文中加粗詞語。
暮炳燭戲其君昧行
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戲其君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中加紅字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車胤家貧常常沒有燈油,夏天就用一個線袋裝上幾十只螢火蟲,借熒光夜以繼日地讀書。成年之后,得到家鄉(xiāng)一方的贊譽。在當時只有車胤和吳隱之兩人,是雖家境貧寒卻博學而知名于世的。
⑵夜以繼日囊螢積雪(集螢映雪)
2、⑴暮:晚。炳燭:點燃蠟燭。戲:戲弄。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⑵平公說:“哪里有做臣子的卻戲弄他的國君呢?”
⑶排比、比喻、對比。
⑷“老而好學”雖比不上“少而好學”和“壯而好學,但總比不好學好。要活到老,學到老。”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7-29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4-22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范例03-26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01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03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4篇)04-10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5篇03-03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5篇)03-03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