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
《沁園春·情若連環》是北宋著名詞人蘇軾早年時期作品。描繪了女主人公從自身的相思,設想對方的相思,道出相戀雙方的共同心病。為詞人真切體驗之作。這首詞以鋪敘手法說相思,婉轉言情卻不單調乏味。
《沁園春·情若連環》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情若連環,恨如流水,甚時是休。也不須驚怪,沈郎易瘦,也不須驚怪,潘鬢先愁。總是難禁,許多魔難,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歡杳杳,后會悠悠。
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書郵。料到伊行,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須知道,這般病染,兩處心頭。
作品賞析:
這首詞婉轉言情,以鋪敘手法寫相思。這是蘇東坡學柳永作詞的一個明征,當為作者早期作品。
“情若連環,恨如流水”,起調是一組并列對句,以連環、流水為比,說此“情”、此“恨”不斷無休。
接著以一組扇面對句,說相思的具體情狀。依律,這組扇面對句,當以一領格字提起,此處連用兩個“也”字,用以鋪排敘說 ,一曰瘦 ,有如宛約一般,腰圍減損,再曰鬢發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見二毛而發愁。“總是 ”二句,卻以散句入詞,接下句,均為直說,點明上文所說“瘦”與“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 ”。“好事”,當指男女間歡會等情事。因為時時刻刻惦記著這許多情事,無法自主,所以才有這無窮無盡的“情”與“恨”。最后,詞進一步點明,主人公所“追想”的“ 好事 ”就是“前歡”與“后會 ”,前歡已是杳無蹤跡,不可追尋,而后會又遙遙無期,難以預卜。“杳杳”、“悠悠”,與“連環”、“流水”相呼應,將所謂“情”與“恨”更加具體化。上片說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況。
下片變換了角度與方位,既寫主人公一方,又寫對方,并將雙方合在一起寫 。“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 。”是過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說相思情景,謂怕上層樓,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舊愁”;一方面啟下,轉說當前的相思情景,新愁與舊愁交織在一起 。詞作說當前的相思情景,先說主人公一方,說主人公如何寫情書,寫好情書如何密封,封好以后如何秘密投寄 。“寫遍 ”、“字了”,謂其如何傾訴衷情,將天下所有用來訴說“相思”的字眼都用光了。
“重重 ”,謂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數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時,詞作說相思,還兼顧對方,料想對方接到情書,當如何時時開看 ,“一看一回和淚收”。“料”字明謂假設。主人公從自身的相思,設想對方的相思,寫了對方的相思,反過來,更加增添了自身的相思。“這般病染,兩處心頭”說,這種相思要不得,兩處掛心,將更加難以開解 ,道出了雙方的共同心病。至此詞戛然而止,言已盡而味有余。
這首詞善鋪敘,常常在有條理、有層次的鋪陳之后,突然插入一筆,由一方設想另一方,構成錯落多致之意韻,婉轉傳情。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相關文章:
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賞析10-31
蘇軾《沁園春·情若連環》全文及鑒賞07-20
沁園春·情若連環原文及賞析08-14
《沁園春》蘇軾宋詞鑒賞03-21
蘇軾《沁園春》翻譯賞析08-18
《沁園春》蘇軾詞作賞析08-24
《沁園春》蘇軾詞作鑒賞03-22
《沁園春·夢孚若》原文及賞析03-08
沁園春 夢孚若原文及賞析10-27
《沁園春·夢孚若》譯文及鑒賞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