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秦觀:誰比他憂傷
北宋詞壇有名的才子秦觀,字少游,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秦觀:誰比他憂傷,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
在一個春日里緬懷一個比我年長的男人。
一個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真愛的男人。
一個天生憂郁的男人。
一個純情的男人。
秦觀,秦少游。
沒有誰比他更憂傷,傷情處,燈火已黃昏。葉夢得嘆他是“古之傷心人”, 馮煦說他“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之詞,詞心也”。他的每一首詞,都彌漫著濃霧一樣的憂傷,他寫《江城子》:“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他寫《千秋歲》:“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讀秦觀的詞是需要心情的,高興的時候最好不要讀它,悲傷的時候可以讀它,若是女孩子,最好準備一塊方巾,以備不時之需。
和李商隱一樣,秦觀是愛情詩高手。
愛情這個東西,說了千年道了萬載,也沒有誰說清楚。沒有人不喜歡愛情,沒有人不想得到愛情。一份珍貴的愛情甚至可以讓我們拋棄一切,白娘子為了得到許仙的愛情寧愿被打入雷峰塔,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我們可以想象所有與愛情相關的美好,一個溫軟的親吻,一個真摯的眼神,一個熱情的擁抱。愛情可以給我們快樂,在你失落的時候可以慰藉你的心靈;愛情可以給我們力量,在你跌落人生低谷的時候可以讓你堅強。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兩個人的力量是無窮的,更何況是你的愛人呢?一個人一輩子孤獨終老,兩個人一輩子幸福到老。所以,我們需要愛情。
讀秦觀的詞,就是享受一場愛情的盛宴。
料想,秦觀沒有經歷過完整的愛情,假若他愛情道路上一帆風順的話,他就不會寫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流傳千古的絕妙好辭。但是,他也是個凡夫俗子,他也有七情六欲,他和普通人一樣也渴望美好的愛情。然而,越渴望,越失望,于是,只好寄托在詩詞上。
說來,這一切都怨他悲慘的身世。
從小父親就不在身邊,十歲的時候母親也撒手人寰。后來父親續娶,繼母是一個很兇悍的女人,父親要接秦觀過去一起住,她不準,于是父親只好讓秦觀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不料,沒幾年,爺爺也去世了,秦觀只好與奶奶相依為命。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他內向、憂傷的性格就此形成。那個狠心的父親自從母親去世后,沒有回來看望秦觀一次。在秦觀幼小的意識里,已經沒有母親、父親這樣一個概念了。
于是他發奮讀書,企圖通過考取功名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二十四歲那年,他參加科舉考試,主考官嫌他的文章太纖弱,沒有錄取他。后來他又考了幾次,一直沒有考中。飄零的身世,仕途的艱難更加劇了他憂傷性格的形成。
直到他三十七歲,他的命運才有所改變。
他遇到了大好人蘇軾,蘇軾推薦了許多有才華的人給朝廷,被稱為文章伯。他寫的一篇文章《黃樓賦》被蘇軾看中,蘇軾對他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有屈原宋玉一般的才華。秦觀也久仰蘇軾的大名,于是以學生的名義拜在蘇軾的門下,成為蘇門四學士中最受蘇軾寵愛的人。那一年,恰好是蘇軾主持進士科考試,蘇軾推薦了秦觀,秦觀才得以進士及第。
但考得進士的秦觀并沒有馬上被朝廷重用,他苦熬了六年,頭發都熬白了,才熬到一個小小的官職——秘書省正字。
遇到蘇軾應該說是秦觀的幸運,可誰又曾料到,遇到蘇軾又是他更為悲慘的命運的開始呢?秘書省正字沒做多久,就成了朋黨之爭的犧牲品。作為舊黨的蘇軾遭到崛起的新黨的迫害,蘇軾等一大批人遭到貶謫,作為蘇軾的得意弟子秦觀也未能幸免于難,他先是被貶到杭州做通判,后來貶到湖南郴州,繼而貶到更遙遠的廣西橫州、廣東雷州。后來宋徽宗繼位,大赦天下,宋微宗喜歡秦觀的詞,于是召他為宣德郎,令人嘆惋的是,還沒有來得及上任,水土不服,憂勞成疾的秦觀就客死在了途中,時年五十一歲。
想來都不免心酸,這樣一位滿腹才學的男人,竟落得如此下場,他生前連一天的好日子都沒有享受過。
自古才子多磨難。這是我的一位朋友的感嘆,他也是一位才子,自詡為“有才華的窮人”,搞音樂的,搖滾樂。寧夏人,熱愛自己的家鄉,很富有創造激情,把家鄉的民歌花兒與時尚的搖滾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新的搖滾樂——鄉土搖滾樂。我聽了他的鄉土搖滾,他那富有磁性而略帶沙啞的聲音震撼了我,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音樂。可是,他的鄉土搖滾屬于小眾音樂,很少有人喜歡,這是他的無奈,但他仍然堅持著,不背叛自己的音樂夢想。我的這位朋友雖然很有才華,但他不喜歡別人叫他才子,他調侃道:“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才子有好的下場。”
想想也是,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才子有好的下場,悲哀。
宦海沉浮,被貶郴州的秦觀曾經寫過一首《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初到郴州的秦觀,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排遣寂寞與苦悶的地方,只能一個人困守在凄冷的旅舍里。春寒料峭,夕陽西下,杜鵑的哀啼傳來,被貶到千里之外的他,面對命運的無常,他也只能悲傷的嘆“為誰流下瀟湘去”了。
我們來說秦觀的愛情。古時的愛情講究門當戶對,像秦觀這樣一個落魄文人,沒權沒勢,徒有虛名,自然大戶人家的小姐是看不上他的,小家碧玉吧倒也不錯,但秦觀又是一個對愛情非常嚴肅的人,決不將就,決不湊合,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他稱心如意的。
皇帝不急太監急,古道熱腸的蘇軾見秦觀老大不少了還是一個光棍,就費盡心思為他張羅了一門親事,對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叫徐文英,可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秦觀對她沒有感覺,尤其反感她身上那股嬌氣。可是,他還是妥協了,為了不讓自己的恩師失望,他娶徐文英為妻。
這是一樁沒有愛情的婚姻,這注定是一個悲劇,很不幸,秦觀并沒有像元縝、蘇軾那樣對自己的妻子產生愛情,他也曾試著愛她,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日久生情的夢想也被打破。面對他,他感覺只是一個靈魂出竅的人,針刺一樣的難受。
他想離開她,想休掉她,可是又覺得對不起她,也對不起蘇軾,于是只好遷就,盡一個丈夫應盡的責任。可憐我們的秦觀,還沒有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還沒有嘗到愛情的滋味,就被形同枯木的婚姻束縛了手腳。
他很苦悶,也曾去過青樓,但他不是柳永,他背負太多,和歌姬交往只限于聽她們彈奏,不敢越雷池一步,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純情的人,相信這個世界有真愛,他的真命天女也一定存在某個地方,只是緣分還沒有到。他是一個只相信感覺的人,如果對一個女子沒有感覺,他不會認為有真正的愛情產生,就像他的妻子。
這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叫巧玉的歌女,他的感覺來了,巧玉也對他有感覺,于是兩人相戀。當然,這是一對地下情,若他的妻子知道了,后果不堪設想,如果讓蘇軾知道了,也會斥責他。巧玉需要一個名分,要他納她為妾。可是,納一個風塵女子為妾是當時士大夫階層所不齒的,秦觀官雖小,但好歹還在朝廷混著,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他猶豫了,雖然他真的愛她。
就在這個時候,為安慰巧玉,秦觀為她寫《鵲橋仙》,告訴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個真正相愛的人并不會因為時空的變幻而令彼此陌生,能在一起固然好,不能夠天天在一起也無妨,只要兩顆心在一起就行了。
詞是好詞,也很感人,巧玉也懂,可是她等不起,她一個女子,韶華易逝,她不想等到人老珠黃那一天,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她受夠了,這煙柳之地,她要離開。于是,與他分手,棄了愛情,要了婚姻,嫁給了一個她并不愛的商人。
他黯然。憂傷掠過他清俊的臉,面對愛人,他又何嘗不想,朝朝暮暮?
他繼續去青樓,繼續尋找他的真愛,有時候,好希望他是柳永。可是,他只是秦觀。
說秦觀的愛情不得不提蘇小妹。
蘇軾的妹妹,才貌雙全,據說去蘇家提親的人踏破了門檻,可心高氣傲的她一個也看不上。黃庭堅把王安石的兒子王雱介紹蘇小妹,蘇小妹了王雱的作品,評價是:“新奇藻麗有余,含蓄雍容不足,難成大器。”
其實蘇小妹心中早已有如意郎君,她相中了常來蘇家走動的秦觀,說秦觀的才華如果沒有蘇軾父子的話,當今數他第一了。相中秦觀,這連蘇軾也沒料掉。既然相中了,那好吧,提親吧,于是就有了民間傳說蘇小妹三難秦觀的故事。
其實很不喜歡這個故事,這個蹩腳的故事在我看來也只夠刊登在《故事會》這樣的雜志上,這個故事完全把秦觀的形象毀了,沒有給秦觀增添任何光彩,倒給他抹黑不少。編故事的人用意很明顯,抬高蘇小妹,貶低秦觀。
在這個故事里,秦觀成了以貌取人的風流公子,蘇軾向他提親,他聽說蘇小妹的相貌很難看,于是猶豫著,不給蘇軾答復。后來為證實蘇小妹的相貌是否難看,他假冒和尚。她去燒香,他一睹她芳容,雖然不是什么國色天香,但花容月貌還是有的,于是起色心,趕緊答應蘇軾這門親事。不料,蘇小妹也不好對付,洞房那天,出了三道詩謎為難他,如果回答不出來就不準進洞房。秦觀過五關斬六將,終于抱得美人歸。
事實上,秦觀完全不是這樣一個人,首先他不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人,他本身也并非風流倜儻之人,他對愛情只有一個標準:感覺。雖然他也愛美,但姿色絕非愛情的第一要素。如果他愛美女,青樓多的是。另外,他是一個沉默寡言、內向的人,絕非故事中所說的那般熱鬧。
雖然不喜歡這個故事,但仍然希望歷史上有蘇小妹這個女子,秦觀這樣的才子,就應該有蘇小妹這樣的佳人來配,一靜一動,堪稱絕配。也許有了蘇小妹,秦觀就不寂寞了。
可是,這世間,一廂情愿的事情太多。
后來,秦觀也對愛情絕了望,一門心思撲在詩詞創作上,一心一意的做他的“山抹微云秦學士”,詞風也逐漸走向蘇軾的反面,向素來被主流文人瞧不起的柳永靠攏,數年后,形成自己的風格,俊逸精妙,情味深永,成為北宋詞壇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我常常想,若秦觀和柳永相遇,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擴展資料:
秦觀的藝術成就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藝術成就
秦少游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在談到秦少游時,習慣上總是把他與婉約詞聯系在一起,卻較少提及他的詩,更少論及他的文。其實,在秦少游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當然,評價一個作家的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數量而不看質量,有的作家存世雖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響巨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無可撼動的。盡管如此,要歷史而客觀地評價秦少游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如果只論其詞,而不論其詩其文,尤其是不論其策論,不僅有失偏頗,而且也評不出一個完整的秦少游。
緊扣現實,不尚空談
秦少游的策論共有50篇,其中進策30篇,進論20篇。認真分析這些策論的內容就可以發現,這些文章大都能緊扣當時的社會現實,較少作書生之空談。這一方面與當時制科之文的要求有關,一方面也與其業師蘇東坡的鼓勵與點撥有關。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創作的成就頗高,他的鼓勵與點撥當然是經驗之談。
引古證今,說理透徹
策論是古代的一種特有文體,相當于現代的政論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關國事、朝政的意見和建議。它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寫作上不能長篇大論地泛泛而談,篇幅要短,立論要明,論據要足,說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議、深入淺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據,言而有序。統觀秦少游所寫的策論,基本上達到了以上幾點要求,特別在引古證今、說理透徹方面更是無懈可擊。
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熙寧四年,宋神宗采納王安石的建議,改革科舉法,“罷詩賦及明經諸科,專以經義、論策試士”。為了應舉,秦少游在策論的寫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對策論寫作的重視甚至超過詩詞賦。他曾說“作賦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為偶儷而已。若論為文,非可同日語也。” 正因為如此,秦少游的策論無論長短都非常注意謀篇布局,注意結構和章法的變化。
鋪陳排比,氣足神完
先秦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講究運用“整句”鋪陳排比,讓人讀起來感到有一股氣勢撲面而來,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飽讀大量經典散文的過程中,對散文中如何運用鋪陳排比心領神會,加之他青少年時也寫過《浮山堰賦》《黃樓賦》《湯泉賦》《郭子儀單騎見虜賦》《和淵明歸去來辭》等,特別是為紀念蘇東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寫的《黃樓賦》就很得蘇東坡的賞識,認為這篇賦“雄辭雜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賦中運用得駕輕就熟的鋪陳排比又運用到策論中來,就使文章更加氣足神完。綜上所述,秦少游的策論立論高遠、說理透徹、章法嚴緊、文筆犀利,有一種特有的藝術張力,完全可以用“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來一言以概括之。
其實,對秦少游策論的評價,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至于議論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張、無己……”。蘇東坡《辨賈易彈奏待罪札子》:“秦觀自少年從臣學文,詞采絢發,議論鋒起,臣實愛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捫虱新話》:“……少游文學西漢,所進策論,頗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東坡,不覺望洋而嘆,然亦自成一家。”現代著名學者朱東潤則說:“予于少游之書,尤喜讀進策三十篇,觀其所得,導源東波,所見益卓。其論選舉與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為世俗之言。”
文學貢獻
秦觀詩文亦為北宋一大家。明胡應麟于《詩藪雜編》卷五言:“秦少游當時自以詩文重,今被樂府家推做渠帥,世遂寡稱。”秦觀詩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風格獨特,在兩宋詩壇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論、哲理散文、游記、小品文最為出色。其策論文筆犀利,說理透徹,引古征今,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黃庭堅認為秦觀詩只是盡情揮灑胸臆,專任自然,并未去刻意構想、苦心經營,這點頗類似李白詩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其實,秦觀也并非不講究文辭的細密精致,只是不顯出過份人為的痕跡,而別以清暢流麗之態示人而已。他的“詩似小詞”,若換用李清照《詞論》的話,是“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縱觀淮海詞,則多為純情任心之制。所以,馮煦《蒿庵論詞》云:“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在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也許,正是在這種特定意義上,可以說秦觀詞與李白詩歌的主流藝術精神是一致相通的,故也不必過為計較,他們二者在藝術風貌上凄婉綿邈和飄逸豪放的顯著差異。
不言而喻,秦觀詞的藝術精神是多層次多元化的,如今來談論其主流部分,但卻不意味著可以以之總攬全體;從另一方面說,這種藝術精神的形成到成熟,也經歷了他的整個創作生命,存在著一個不斷變化而發展的過程,始終呈動態流動形狀。如果將上述者置放于詞史、乃至文學史的大視野中來觀照,或許便能夠更清晰全面地認識其意義與價值取向。
秦觀在某些特定環境情勢,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如憶舊、遷謫時制作的這第三種類型的詞,已使原來侑飲娛興、按拍協歌的傳統價值歸屬摒退于很次等,甚或無相關連的幕后位置。而另外卻命其擔荷起詩歌在古典詩教理論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為自我主體心態意緒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滿足他嘆喟命運悲劇、宣泄人生愁煩的現實精神需要。
在這里,秦觀徑直將個體生命存在的種種缺憾納入詞中,再也無須假助以往閨思離怨之類的慣有模式,或故為飾辭托言以求深隱婉約之姿。對于上端,他一般僅只聊借來增大詞的容量與彈性,故得能在保留其主流性的本色風情韻調之際,又平添出若許的沉咽清悠意味,特見空濛雋遠之致。因而向來與周邦彥一齊被推許作“詞家正宗”,“大抵北宋之詞,周、秦兩家,皆極頓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興尤深,美成規模較大,此周、秦之異同也”(陳延焯《白雨齋詞話》)。
他的這種藝術精神,多曾熏染影響到后來的許多詞家,如李清照、姜白石,直到宋末之周密,、王沂孫、張炎等,皆緣于生平身世國運而寄慨于詞,更大程度上朝向詩化的道路認同、復歸,乃至逐漸衍變為長短不葺的詩,相互間益愈以辭采意格相高,更加傾注到“娛己”的旨趣。雖然他們出于各自的才情藻思,所作風格面貌多有不同,甚或成為相對獨立之支派。但從總體而言,卻改造、更新,或者說更大程度上發展、擴張了花間、南唐以來的傳統藝術流派,使之不斷勃發充溢著生命活力,不至于趨向僵枯沉晦的末路。這其間,秦觀的貢獻是必須給予充分肯定的。
秦觀的詩文
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代: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宋代: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誰比他憂傷】相關文章:
秦觀04-13
《春日》秦觀03-21
秦觀的名言12-30
蘭陵王秦觀07-08
秦觀經典詩句04-10
秦觀經典詞句04-10
秦觀的故事04-10
宋代秦觀04-09
秦觀的古詩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