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古代愛情詩《贈別二首選一》原文及賞析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首詩相傳是杜牧離開揚州時贈與揚州一相好歌妓的。杜牧二十六歲舉進士后,由于賦性剛直,被人排擠,先后在江西、宣歙、淮南諸使幕中作了十年幕僚,備嘗潦倒失意、寄人籬下的滋味。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間(833——835),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節(jié)度使牛僧孺幕中任推官、書記,這期間,他生活放浪不檢,飲酒狎妓,其《遣懷》詩云:“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便是這段生活的自白。而這首《贈別》詩寫的雖然是與一個歌妓的情愛,卻是一片真情。
作品從“情”字落筆。鐘情兒女,依依惜別,自然情意綿綿。可是這時的“多情”,卻偏以“無情”比擬,而且還以“總”字強調(diào)。一般說來,多情與無情,完全是兩個極端,無法相似。可是在詩人看來,正是由于太多情,太激動,千言萬語,反而不知從何說起,一腔深情,無法表達,只好無言相對,木然呆坐;好似一對陌路相逢的無情之人。因此,“無情”反而恰恰是多情之至的最真切表現(xiàn)。在這種情景下,詩人想隱忍內(nèi)心的惜別之痛,強作笑顏,舉樽歡飲,活躍一下欲訴無言的尷尬慘淡氣氛,讓情人得到一些安慰?墒,“唯覺樽前笑不成”!伴浊啊北砻髟娙藷o心舉樽,只好面樽而坐;想笑,是為了掩飾心中的悲苦;笑不成,又可見悲苦太深,無法掩飾。這些以“唯覺”總領(lǐng),更加強了詩人心中的空落、沉重。
詩人欲哭無淚,于是他從筵席上燃燒的蠟燭身上看到了自己: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毕灎T本是無情之物,是筵席上的照明工具,可是在詩人看來,它卻成了一個有情有感之人:它那白色燭芯,分明是它的心;它那熔化滴落的蠟液,分明是它的淚。因此,它既是詩人自身感情的象征:它的心就是自己依依惜別之心,它的淚就是自己傷心欲落的淚水;又是詩人的知音:那蠟燭仿佛被他們的惜別之情所感動,在為他們痛惜,替他們流淚。蠟燭多情如此,更何況人呢! “到天明”更表明主人徹夜對坐,久久不忍離別的情景。
以蠟燭擬人,并非杜牧獨創(chuàng)。陳后主早有“思君如夜燭,垂淚著雞鳴”(《自君之出矣》)句,與杜牧同時的詩人李商隱也有“蠟炬成灰淚始于”(《無題》)句。但杜牧詩中的蠟燭是眼前之物,隨物興感,自然貼切;同時又直接把它人格化,尤為傳神生動。因而它就不是一般外在的比喻,而是構(gòu)成全詩意境、氣氛的一個有機成分?芍^珠聯(lián)璧合,天衣無縫。
這首詩寫與情人惜別,手法頗為獨特。全詩全無叨叨絮語、兒女沾巾的纏綿激動,相反卻大寫“無情”:相對無語,空對酒樽,欲笑不成,只有蠟燭在無聲地“替人”流淚,似乎人總無情,反不及蠟燭有心,整個一幅平靜冷淡的表象,可是它抒發(fā)的感情恰恰是最強烈、最深沉,也最真切、最動人。因而全詩風(fēng)流蘊藉,耐人咀嚼,余韻不盡。
【古代愛情詩《贈別選一》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古代愛情詩《關(guān)山月二首選一》原文及賞析10-30
古代愛情詩《蒹葭》原文及賞析10-27
古代愛情詩《〔寫真寄夫》原文及賞析09-03
古代愛情詩《有所思》原文及賞析10-31
古代愛情詩《樂府二首》原文及賞析10-20
古代愛情詩《長相思二首》原文及賞析10-02
古代愛情詩《青樓曲二首》原文及賞析10-28
古代愛情詩《古別離二首》原文及賞析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