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錢塘湖春行》教案

時間:2024-12-16 12:05:01 佩瑩 錢塘湖春行 我要投稿

《錢塘湖春行》教案(精選1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錢塘湖春行》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錢塘湖春行》教案(精選17篇)

  《錢塘湖春行》教案 1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古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美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搜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學情分析及相應對策:

  七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初中,對詩詞的教學在小學階段要求背誦為止,而到了初中階段古詩的賞析已是考試考查的范圍了,所以在初中階段除了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需要教給學生賞析詩詞的方法,并能夠品味詩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多讀、美讀、背誦,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完成教學任務,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中獲得知識,得到美的熏陶。

  教學手段:

  為增強本節課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更容易品味詩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體網絡輔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投影西湖春景圖,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入課題。

  2、引出白居易,簡介作者。

  3、出示學習目標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詩的要求學生集體讀課文,四人學習小組互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范性朗讀,然后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說出標題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游)

  6、明確詩的體裁(七言律詩)

  7、學生讀后討論提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水面初平云腳低暖樹亂花不足

  8、詩題說“春行”,說說作者的游蹤:孤山寺—賈亭—白沙堤

  三、再讀詩,賞美景

  1、學生自讀后討論:詩中所寫的是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找理由說明:

  寫的是早春,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是“早鶯”,而且幾處,不多,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是不多的幾家,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艷,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

  2、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怎樣寫?

  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漲,春水淙淙;白云重疊,同湖面相連,水云相接連成一體;早鶯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剛回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艷,眼前一片姹紫嫣紅,數量多,顏色艷,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剛能淹沒馬蹄印。

  四、品讀詩,賞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顏色之艷,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

  2、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學生討論找出并說說妙在哪里?

  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3、想象詩中優美的意境,教師配樂朗誦。投影錢塘湖的春景圖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云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筑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里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閑,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五、精讀詩,悟詩情

  1、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最愛”,表達作者對錢塘湖美景的贊美熱愛之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我們應持什么樣的態度?

  3、西湖是我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游勝地,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你們能舉出一些嗎?

  例: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全班學生自由朗讀,直到能背誦

  七、全文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蔭里”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教學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多讀、精讀、美讀中對詩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詩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讀,進一步品味詩的好詞妙句,感受詩中的優美意境,最后達到詩詞教學的目的,熟讀成誦。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探究能力

  賞析詩中的好詞妙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在合作小組中討論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形成合作學習的能力。

  (3)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趣

  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音樂,有關的春的圖片,有關的課件,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使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錢塘湖春行》教案 2

  教學目標:

  1、體會詩歌情感性。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3、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重要性,培養閱讀詩詞興趣。

  目標2是對方法理解,為重點。難點是目標3,由學生自身弱點和學生對教材適應情況決定的。

  教法學法:

  新的語文教材更為注重學生想像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在發現理論中認為:“應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過程中去。”葉圣陶也有理論:“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

  初一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活躍好動,再加上詩歌教學一定的難度性。必然采用靈活多樣、形象直觀的方法突破難點。方法定為;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

  2、誦讀法(反復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

  4、競賽法(提高興趣)

  教學過程:

  一、預習

  預習要求;

  1、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2、了解詩人及創作背景

  通過課前預習對新課有一個感性認識,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作準備,并且可以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提高釋詞識字能力。

  二、學習詩歌,授之以漁

  1、第一步,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伴著優美的旋律,在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中我們走進春的世界”。

  由學生熟悉的詩句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流動的春景為課堂創設情境。隨著柳枝搖曳,伴著春花競放,他們會很快走進萬物復蘇、爭奇斗艷的春天里。把學生思維引入了正軌,激發了興趣。

  2、介紹詩歌方法,授以新知。

  讀詩

  想詩

  解詩

  賞詩

  悟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方法符合初中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并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

  3、用方法學習本詩。

  “讀詩”——

  利用多媒體聲、像具備的特點,展開詩句所對應的圖景。學生跟著讀可讀出節奏、讀出輕重音。在朗朗書聲里,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快樂的學習著。

  “解詩”——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說說詩大意。

  ★找出詩中所繪景物并且尋求游蹤。

  這一步由學生討論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解詩是解作者、解詩意,對初中學生而言通過這一步驟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為后幾步的學習貯備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詩”——

  ☆景中有情嗎?將你感觸到的說給同桌聽。

  ☆自由誦讀,融入詩情(配樂)。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產生于情,情是作品的靈魂。悟也就是悟詩情。以情為橋梁與詩人交流容易產生共鳴,體會到了情才會看到詩詞的精妙。這一步我仍然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將誦讀作為手段來讓學生悟情。這樣學生口、腦并用,在熱熱鬧鬧的課堂里大膽的發揮。

  “賞詩”——

  ◆點擊賞詩辦法

  A、抓字眼(抓關鍵字,美詞美句)

  B、品詩情(如游子思鄉情、憂國憂民情、熱愛自然之情等

  C、現畫面(找出隱藏著的圖畫)

  D、品詩韻(如平仄和諧、末字押韻,對仗、對偶等)

  ◆賞析詩歌(寫、畫)

  教師點擊賞詩方法目的在于發揮其主導作用。初中生三年下來不會閱讀、賞析詩歌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在這里提供方法在于為他們終身閱讀和賞析詩歌奠定基礎。

  葉圣陶曾說:“文學鑒賞猶如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采到晶瑩的礦石。”讓學生將體會到的用筆寫下來,或者鼓勵他們用畫筆將腦海中已有的圖畫勾勒出來,這樣,他們是會有所收獲的。在他們尋找美的過程中,表達與創造已經和諧統一。

  “想詩”——

  請一位“小導游”將游者帶到錢塘湖游覽。游者可以閉上雙眼,在“導游”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飛翔觀光。伴著跳動的旋律,學生心兒也會隨之跳動。這時候他們獲得的不再僅僅是呆板的掛圖,而是著有情感的活生生錢塘湖春景。

  “讀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用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誦讀。這一讀不僅把前幾個環節有機銜接了起來,在書聲里,詩情、詩意、詩韻綜合感受。同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總結性一步。

  三、延伸性閱讀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用捕魚方法捕魚是教學最終目的。這一階段是知識的鞏固運用性階段,同時也是能力深化培養的階段。用本課所授方法自學此詞可以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總結:

  1、這堂課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例子的原則。

  2、具有實踐性。

  《錢塘湖春行》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錢塘湖春行》。

  2、理解詩歌內容,抓住本詩所描寫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3、體會詩人對西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內容,體會詩人對西湖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人準確的語言,領會詩歌意境美。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解題。(明確目標)

  1、師:.古代詩文是我國文化長廊中的瑰寶,唐朝時期,詩的發展達到高峰,涌現出許許多多著名的詩人,其中有一位成就很大,寫詩最多的詩人,他就是大家已十分熟悉的白居易,(板書)誰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白居易。

  2、學生介紹白居易。

  3、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著名的詩歌《錢塘湖春行》。(板書課題)

  4、解題: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西湖又名西子湖,其名出于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在不斷地吟唱著具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西湖。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白居易筆下的西湖,即錢塘湖的春景。

  5、交代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落實目標)

  1、詩范讀,劃出節奏,提示易讀錯的字音:

  啄春泥 (zhuó)沒馬蹄(mò) 白沙堤(dī)

  2、學生練讀。

  3、指名讀。

  4、齊讀。

  5、明確讀詩方法。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即全詩八句,每句七個字。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個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做一頓,這樣誦讀自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6、疏通詩意。

  學生自由朗讀,依據注釋疏通詩意,了解每聯的內容。

  詩意略

  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閃光水色。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教師點撥:全詩分兩部分,前四句寫到湖邊,后四句寫湖東,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描寫的景物渾然一體,構成完整的形象。

  7、再次齊讀全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三、品析詩句。

  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春天哪一時段的西湖之景?(初春)你是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的?請找出來,并對這些字詞進行品析、欣賞。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交流。

  3、班級集體討論。

  重點明確以下幾方面:

  ⑴“初平”湖水同沙堤平,即春水初漲,“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⑵“幾處”“誰家”突出數量的少,“早鶯”“新燕”之“早”“新”也說明此時為初春。

  問: 有人提議把這句改為“處處早鶯爭暖樹,家家新燕啄春泥。”你們認為可以嗎?為什么?

  (明確:不可以。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致入微的,“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

  ⑶“亂花”“漸欲”說明亂花僅處于漸欲迷眼的階段,也證明是早春,但我們可以想象到,不久,姹紫嫣紅開遍的景象就會出現

  ⑷“淺草”“才能”說明小草還很小,突出初春草的特點。

  相機板書:

  初平 低

  幾處 早鶯

  初春 誰家 新燕

  亂花 漸欲

  淺草 才能

  四、拓展延伸。(目標練習)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

  明確:表現了詩人對錢塘湖美景的喜愛之情。從“最愛”“不足”可以體會到。

  2、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3、小結:有人說:“品一壺清茶,讀一首好詩,是人生一大樂事。”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了一首好詩,想必已感受到些許生命的愉悅,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讀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

  4、目標檢測

  (見小卷)

  板書設計:

  初平 低

  幾處 早鶯

  初春 誰家 新燕

  亂花 漸欲

  淺草 才能

  《錢塘湖春行》教案 4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課《格律詩八首》中的《錢塘湖春行》。

  一、說教材

  縱觀長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經典古詩文的閱讀量,詩歌的內容均在每冊教材的第一課就要出現,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淺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認為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正確工整默寫詩句,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讀和初步賞析能力《錢塘湖春行》作為中考必考的50篇古詩文之一,說明白居易寫的此詩,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文學底子薄,學習古詩還沒有形成良好品讀賞析方法,多數同學還停留在記誦階段,教師在課堂要適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的古詩欣賞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閱讀教學要求:“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對文學作品閱讀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讓學生初步形成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對學習古詩應達到記誦、積累的要求,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構建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欣賞古詩能力。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復誦讀,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理解詩歌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欣賞品味、培養審美情趣。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和賞析,體會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蘊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感悟,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培養學生初步賞析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俗話說:“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情,本課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準備采用如下教法和學法。

  1、通過情境激趣法、誦讀法、討論法,采用“讀詩、解詩、賞詩、悟詩”四步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2、通過教師啟發,打造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六、說教學流程:

  (一)、溫故知新:

  《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畫出賣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觀刈麥》中與此句有異曲同工的詩句是什么?這位作者是誰?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做過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蘇東坡,他們不但在杭州給人留下任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許多描寫杭州西湖的詩文,蘇軾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白居易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鐘,在《春題湖上》曾言“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白居易詠西湖的名篇《錢塘湖春行》,領略作者筆下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致。

  (三)、教師解題并介紹體裁特點: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節,行:走,游覽

  2、七言律詩,律詩分為四聯(首、頷、頸、尾)

  (四)、師生共同回顧作家作品,教師說明寫作背景。(大屏幕)

  (五)、學詩重在兩個方面內容:“讀”和“品”。

  一)、朗讀訓練

  1、范讀:(聽音樂,朗讀錄音)

  2、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3、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個人讀、評價)

  4、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分組讀、齊讀)

  二)、品讀賞析

  (1)解詩(自主學習)

  1、請你說說詩的大意。

  2、找出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你能看出寫的是西湖什么季節的美景?

  3、尋找詩人的游蹤。

  (2)賞詩(合作探究)

  1、首聯中“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說“云腳低”?

  2、頷聯中“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為什么不是“處處”?為什么“爭暖樹”?“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有什么深刻含義?從鳥兒的動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3、頸聯中為什么說“亂花迷人眼”?這樣寫與詩題有關嗎?這一聯我們能否想象將來景物會怎樣?它蘊含一個什么樣的哲理?

  4、詩的最后兩句運用什么表達方式?

  (3)悟詩(討論交流)

  1、“一切景語皆情語”,情往往是作品的靈魂,本詩中景中有情嗎?請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詞語?

  2、律詩講究對仗,本詩中應是哪聯?本詩的韻腳?壓什么韻?

  3、你最喜歡本首詩中的哪一聯?理由是什么?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嗎?

  (六)、拓展閱讀:

  1、比較《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與本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請你說出你所熟悉的寫春的詩句。

  (七)、課堂小結:

  教師富有激情地總結學習重點,并進行德育滲透,而“授之以漁”即賞析詩的方法。

  (1)詩人抓住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山寺及于湖面,舒卷的春云分外凄迷,水天相接,早鶯放歌鳴啼于樹,紫燕剪飛啄泥筑巢,既有亂花迷人之色,又有淺草茵茵之態,整個畫面景物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行”為脈落,起筆方位,落筆方位,游遍大半西湖,產生了移景換景的藝術效果,隨著鏡頭的閃閃而過,綺麗的風光重現,把我們帶入西湖早春的風景畫卷,整首詩描繪的是春回大地、西湖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贊美、熱愛之情。天才的詩人與山水結合便是山水之幸事、詩人之幸事,更是文學之幸事,后世讀者之幸事。山水成就了詩人,詩人也成就了山水。希望同學們熱愛自然,鐘情于中華靈繡的山水,創作時代更加優美的文章,讓我們的山水文化源遠流長……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應掌握賞析詩的基本方法,即讀詩、解詩(自主學習)、賞詩、悟詩(合作探究學習)。

  (八)、作業:

  1、流利背誦、工整正確默寫這首詩。

  2、通過合理的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篇小散文。

  《錢塘湖春行》教案 5

  1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了解詩詞的有關知識

  2 品味語言,體會詩詞意境

  二、 過程與方法

  1 有感情的反復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2 對古詩詞知識方面的知識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

  3 背誦詩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 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2學情分析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進入初中,對詩詞的教學還停留在小學要求背誦的階段,而到了初中階段古詩的賞析已是考試考查的范圍了,所以在初中階段除了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需要教給學生賞析詩詞的方法,并能夠品味詩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多讀、美讀、背誦,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完成教學任務,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中獲得知識,得到美的熏陶。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品味語言

  2、體會意境

  二、難點

  1、品味詩歌優美語言

  2、體會詩歌意境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1>導入課文

  蘇軾有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寫出了西湖美麗的神韻,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下白居易筆下的西湖吧!(多媒體出示西湖照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2【講授】

  <2>自主學習

  A: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讀音、節奏、停頓等

  2、自學詩歌,完成下列各題(學生通過朗讀、查閱資料等方式完成下列各題)

  3、背誦詩歌,教師抽查

  4、了解并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查詢資料等方式對作者和寫作背景有一定了解)

  5、給下列加橫線的注音

  啄春泥( ) 沒馬蹄( ) 白沙堤 ( )

  6、文學常識填空

  《錢塘湖春行》選自《 》,作者( ),字( ),晚年又叫( ),( )代著名詩人,著有《 》。

  7、解釋下列加橫線詞語的意思

  幾處早鶯爭暖樹( )

  淺草才能沒馬蹄( )

  最愛湖東行不足( )

  B:細讀詩歌,品味鑒賞

  8、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是西湖早春景象?

  9、這首詠西湖的詩,形象地描繪了湖上蓬勃的春意。作者繞湖而行,從( )到( )最后到( ) ,對沿途的景物展開描寫,描寫中還選擇了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 )、( )、( )、( ),從而突出了環境和季節的特征。

  10、“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兩句詩體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活動3【練習】 <3>歸納總結

  總結《錢塘湖春行》的中心思想

  活動4【測試】<4>自我檢測

  對這首詩歌分析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它描繪了剛剛披上春裝的錢塘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寫了對錢塘湖美麗春光的喜愛

  B、三、四句中,詩人抓住了“爭”“啄”這兩個極具表現力的詞語,勾畫、渲染了一幅早鶯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畫面。

  C、五、六兩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華盛開、花團錦簇的美麗景象,而淺淺的小草,翠綠如茵,剛剛能把馬蹄埋沒

  D、結尾處寫詩人來到綠樹成蔭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美不勝收,讓人久久不忍離去,他不禁發出“最愛”這樣的感嘆

  活動5【作業】作業布置

  背誦詩歌

  《錢塘湖春行》教案 6

  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 今陜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初讀熟悉全詩:

  1、 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 生齊讀;正音正字

  3、 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 師范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讀讀講講問問。

  問: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按:這是總問,以下再逐句問。)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么說“云腳低”?(“虧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么?(花草)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么詩人“最愛”呢?到最后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這就耐人尋味了。)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六、悟讀景中情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發言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生:“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師: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么態度?

  生:自由發言(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師: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于謙和岳飛

  師: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要求學生誦讀古詩

  八、教師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游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錢塘湖春行》教案 7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過程與方法: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學習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學習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學習方法】

  誦讀—自學—討論—探究。

  【學習流程】

  (一)預習檢測

  1、作者(),()代詩人,字(),號()。

  (二)課內探究

  1、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么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2、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3、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4、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5、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訓練檢測

  1、詩中點明春臨西湖,交待作者游蹤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詩中的一組對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描寫春天草長鶯飛、百花初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賞不夠,樂而忘返的留戀之情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中描寫初春景象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描寫春天景象的詩句很多,請寫出連續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錢塘湖春行》教案 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教 時:

  一個

  教學設計:

  一、備讀導入新課(板書 :課題及作者)

  二、初讀熟悉全詩

  三、熟讀理清游蹤

  (板書:孤山寺,賈公亭,白沙堤)

  四、精讀尋覓春景

  小組自由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板書:水平云底,鶯爭燕啄,亂花淺草)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板書: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看書,討論,自由發言。

  六、悟讀景中情語

  1、自由討論作者詩中流露的'情感(板書:最愛)

  2、師生一起討論晏殊的詞《浣溪沙》的情感

  七、展讀盡顯春機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平云底

  賈公亭 鶯爭燕啄

  白沙堤 亂花淺草

  (最愛)西 湖 早 春 圖

  《錢塘湖春行》教案 9

  教學目的

  1、知識: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2、能力:誦讀能力;聯想、想象能力。

  3、德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點目標:誦讀這首詩。

  5、目標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首詩的默寫。

  (二)背景和作者介紹。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三)齊讀本詩二遍。

  (四)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這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云腳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游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這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小結: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游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錢塘湖春行》原文和譯文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詩歌鑒賞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讀了白居易這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有關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這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出的標志。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敘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疊疊的白云,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云腳低”。“水面初平云腳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于季節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征。在這里,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致入微的。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發,把兩者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為人傳誦,正由于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范圍上寬廣的,它從“孤山”一句生發出來;后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境,然后寫景;后面先寫景,然后點明環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這種“章法”上的“變化”,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倘不細心體察,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系: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游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里,透露出另一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姹紫嫣紅開遍,湖上鏡臺里即將出現濃妝艷抹的西施。

  方東樹說這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續昭昧詹言》)這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于窮形盡象的工致刻畫,而在于即景寓情,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錢塘湖春行》教案 10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全詩。

  二、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想象詩的畫面。

  三、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美讀詩歌,想象詩歌中的畫面,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教學方法】 “ 剝而復加 層層疊加” 法

  【教學過程】

  一、傳說——導入新課 [“白娘子西湖斷橋畔”課件]

  【導語】同學們,剛才所看到的其實是一個民間故事。你知道這個民間故事的名稱嗎?——《白蛇傳》。對,那么《白蛇傳》的動人傳說發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發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與許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斷橋處!

  風光旖旎的西湖不僅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還有著山川秀麗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們身臨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飽眼福,愿意嗎?

  今天因為同學們的面子大,我還請到了唐朝詩人白居易做我們的導游,他曾經但任過杭州刺史,請他帶領我們穿超時空隧道,走進西湖,瀏覽西湖。現在就請同學們將書本打開到P148頁。跟隨白居易進行“錢塘湖春行”

  二、熟讀——感知全詩

  1、作者簡介: 哪一位同學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紹一下![見課件]

  2、自主學習:

  【導語】“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不同的文體有著不同的學法,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面對白居易所寫的這首七言律詩,我們從哪些方面來學習這首古詩,采用什么樣的學法來感悟這首古詩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請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生1:書讀百遍 生2:古詩常識 生3:感知畫面 生4:領悟意境 生5:把握感情 同學們說的很好,適合自己的學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來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

  3、常識了解:

  【導語】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吟哦諷誦而后得之。下面就讓同學們用自己的學習方法來讀一讀。

  配樂《花好月圓》,生先讀,生再互相點評,4個人:男讀女評、女讀男評。

  但讀書是有講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說,誦讀古詩時:

  友情提醒:(1)讀準字音;(2)讀清節奏;(3)讀出韻味

  下面請同學們邊聆聽范讀,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押韻。

  (一)第一次播放朗讀——聆聽范讀 [ 課件5:單畫面型的朗讀 ]

  【導語】現在我們來對照一下,如有差錯,請迅速更正。

  [課件6]這首七言律詩詩句的節拍是:XX / XX / XX / X ,XX / XX / X / XX ,

  首聯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dī)

  頷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ní)

  頸聯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tí)

  尾聯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dī)

  【導語】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我們就來享受這種幸福。請大家下起來,輕聲跟讀,用情去讀,用心去體會。

  (二)第二次播放朗讀——模仿齊讀[ 課件7:活動畫面型的朗讀 ]

  三、精讀——理清游蹤

  【導語】剛才同學們說學習古詩要理解詩文的內容。現在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文有文眼,詩有詩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詩人說“行”,行蹤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據嗎?

  四、聽讀——盡顯春機

  【導語】剛才同學們說學習古詩要想像詩文的畫面。說得很好!正如詩人王維說的那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就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例如:“水面初平云腳低”,就這么一句,其實就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首詩中還有哪些景物呢?同學們,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擅長畫畫的將她畫出來!擅長寫作的就將她寫出來。

  示例:春水新漲,幾與岸平,所以說“初平”;白云重重疊疊,云氣低垂,接近水面,與西湖水面的波瀾連成一片,所以說 “云腳低”。[ 見課件 ]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老師行間巡視、輔導。然后點撥,師小結。

  老師也來湊個熱鬧,看老師畫得如何?最想表達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

  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

  鶯歌燕舞,

  花亂草綠,

  游人如織

  的西湖

  早春圖。

  下面再請一位“小導游”將我們帶到那錢塘湖游覽。你們班級哪一位同學們是朗讀高手?請她來朗讀一下:掌聲有請!

  同學們,閉上雙眼,在“導游”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飛翔到早春的西湖。

  [ 品味想象]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云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筑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里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閑,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五、悟讀——景中情語

  【導語】剛才同學們說學習古詩還要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面對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生:自由發言

  師問: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最愛”

  六、品讀——尋覓春蹤

  【導語】請同學們再想一想,“錢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同學們你認為哪一句寫得最好?為什么?重點應該在頷聯和頸聯。

  【授人以漁】今天我也來顯露一手,說一說我個人是如何學習這首古詩的,愿意給老師一顯身手的機會嗎?我個人認為:運用“剝而復加 層層賞析 ”的方法,更有利于我們賞析詩句。

  所謂的“剝而復加,層層賞析”的方法。就是通過把詩句的修飾語先剝落下來,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陳述對象。然后再一層一層地加上去,每加一層,分析一層,這樣“剝而復加”的過程就是一個“層層賞析”的過程。

  先看簡單的頸聯:

  花迷人眼——草沒馬蹄

  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第一層:加了個“亂”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聯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這樣描繪的,請同學們輕聲跟讀: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這幾句話給“亂”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聯想到花的勃勃生機。

  第二層:加了個“淺”字,說明草也就是寸許光景,剛“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還嫩嫩的,綠綠的”。馬蹄踏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兒嫩綠的汗液可曾染綠了馬蹄?

  花迷人眼——草沒馬蹄

  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游戲活動】

  你給我一個平臺,我給你一個驚喜;我給你一個杠桿,希望你翹起一個地球。為了感謝大家剛才給我一個表白的機會,現在我給同學們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請同學們模仿我的學法來賞析頷聯。

  為了更好的完成這項學習任務,我們先來放松一下,做個游戲。

  游戲活動規則:

  1、分男女兩個隊派。

  2、一人運用語言和動作解說屏幕中所出現的詞語,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現的詞語中的原字,出現一個就算失敗。

  3、一人背對屏幕,面對觀眾,只能看前面人的動作表演、口頭語言解說,說中屏幕中所出現的詞語,就算成功。

  4、游戲時間:每一個詞只能解說一分鐘。

  5、每組競猜四個詞語,每猜對一個得25分。

  6、得分高的為贏家,獲獎品一份。

  7、班長計時。 【活動過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仔細推敲、多次錘煉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據說王安石為了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曾經修改過六次。下面再請同學們模仿我的學法,仔細推敲、揣摩詩中的語言。

  再看頷聯:

  鶯爭樹 燕啄泥

  1、鶯爭暖樹 燕啄春泥

  2、早鶯爭暖樹 新燕啄春泥

  3、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處處)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頷聯中“鶯爭樹、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見到的景象,“鶯歌燕舞”一貫認為是春的景象,因為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但是這并不能體現早春特色。

  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

  第一層:[“暖”、“春”]

  加了個“暖”字,暖樹是向陽的枝頭,黃鶯爭搶向陽的枝頭,是因為春寒料峭,它們還懼怕早春的寒意;加上個“春”字,說明冬天已經過去,泥土已經解凍,變得柔軟濕潤,透著春的氣息,大自然已經從冬的沉睡中蘇醒過來了。

  第二層:[“早”、“新”]

  加了個“早”、“新”字,這兩個字,寫出了人們初見鶯燕的喜悅。早鶯出來了,新燕歸來了,人們仿佛帶著滿臉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點點,迎接給人們捎來春的消息的使者。人們或許會想:連黃鶯、燕子都來了,身上厚重的棉衣應該脫掉了,應該像黃鶯、燕子一樣,歡暢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計在于春’”嘛!

  第三層:[ “幾處”、“誰家”]

  加了個“幾處”、“誰家”。請注意,這里不是“處處”、“家家”,范圍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語也極有分寸,一方面因為少而帶有欣悅之情,另一方面這時畢竟還是初春,還沒有到“到處鶯歌燕舞”的時候。

  三層分析下來,令人驚嘆:詩人寫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讀——學以致用

  通過剛才的模仿訓練,以及同學們的密切配合,老師發現,你們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運用“剝而復加 層層賞析 ”這一賞析詩歌的方法,你們不感到高興嗎?想不想再試一下?好!為了讓同學們再大顯身手,一展才華。請同學們課后再試用這種方法試著賞析一首散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用這種“剝而復加”的方法賞析: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詩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優美的散文語言,再通過豐富地聯想和想象,將詩歌所蘊涵的意境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八、尾聲——相約明天

  親愛的同學們: [ 課件展示 ]

  我們的“錢塘湖春行”就要結束了,請同學們不要忘記我們曾經到此一游;不要忘記風光秀麗的西湖,不要忘記優美動人的傳說;更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歡聚一堂,互相切磋過,用白娘子的話說這是一種“緣分”。

  我們在此相約:

  在座的各位同學,等你們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時候,就不再麻煩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請你

  再次帶領我們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一起去享受一下,還有我本人,行嗎?白娘子與許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爭朝夕——20年等一回!

  為了我們的緣分:

  同學們,請伸出你們的雙手,用你們的真誠,熱情地感謝各位領導、老師蒞臨指導!

  [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縣五中教學輔導片開的一節公開課時所設計的一篇教案]

  錢塘湖春行

  【教學過程簡案】

  一、傳說——導入新課

  二、熟讀——感知全詩

  三、精讀——理清游蹤

  四、聽讀——盡顯春機

  五、悟讀——景中情語

  六、品讀——尋覓春蹤

  七、展讀——學以致用

  八、尾聲——相約明天

  課后作業:

  拓展延伸——學海無涯

  一、用這種“剝而復加”的方法也可以賞析杜牧的《清明》:

  雨紛紛————————人斷魂————————酒何處—————————杏花村

  清明雨紛紛——————路上人斷魂——————借問酒何處———————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牽手課外 讀詩與識法

  識法,就是識其方法。以詩為例,例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欣賞者的文章可以寫出上千個字,說意境如何優美,詩情如何動人,可能對讀詩者會有一些啟發,但要讀詩者真正讀透這兩句詩,還須教人以詩法。如果一法不談,讀詩者讀前是此等人,讀后還是此等人,就算白讀。這里,“兩個黃鸝”是兩個點,“一行白鷺”是一條線。春日景色無奇不有、無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寫,他選擇了兩個點、一條線。這就是詩歌創作中常見的用點線經營詩境空間的方法,叫“點線經營法”。用此法如果能讀出唐代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中,“白日”如點由上而下,“黃河”如線由西往東,那簡直就是大徹大悟了。

  幾年前,我曾與幾位女中學生討論過唐代張祜的《宮詞》。詩曰:“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當時她們正在為這首詩是寫宮女的哀怨還是寫作者對宮女的同情爭執不休。我發表了我的意見。我認為,這么成功地寫出宮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現了作者對宮女的深刻同情。這首小詩,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例如“故國三千里”是寫空間之遠大,“深宮二十年”是寫時間久長。這是“時空經營法”。一個宮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僅以一個空間一個時間便表達出來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敘述描摹,可能簡約精妙到如此?

  《錢塘湖春行》教案 11

  一、欲讀——進入詩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斷。

  2、請你說一說: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詩里。讓我們隨白居易一起去錢塘湖游覽一番。

  二、初讀——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

  2、教師范讀。并要求學生標注出停頓。

  (1)、教師講解詩的節奏,學生找規律。

  (2)、結合幻燈展示的停頓齊讀。

  (3)、以接龍的形式讀詩。

  (4)、節奏既可以按音節劃分,又可以按意義單位劃分。范讀。

  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4、學生介紹作者。

  5、同桌一人讀,一人閉上眼睛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圖畫。

  6、邊想象畫面邊讀。

  三、賞讀——解其妙處。

  1、問題一:詩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斷,使人是如何把它組合成一幅幅流暢的畫面的.?

  明確:游蹤。

  2、問題二:如果我們把這首七言詩的頷聯去掉三個字,變成一句四言詩。你感覺怎么樣才會不傷害這首詩歌的美?

  學生交流后回答:早鶯爭樹,新燕啄泥。鶯爭暖樹,燕啄新泥。

  3、問題二繼續探究:

  早鶯爭樹——新燕啄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試讀這一句,體會添加上的字詞有什么表達效果。注意重音的處理。

  四、誦讀——詩我交融。

  1、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歡的詩句所表現的畫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2、學生描繪,教師板書總結。

  結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頸聯。

  男生讀出醇厚,女生讀出景美請柔。

  3、同桌之間吟詠背誦。

  4、制作卡片,送給同桌。要默寫上這首詩。

  提示這些字的寫法:啄,陰,初

  5、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春行”。

  6、春詩春歌知多少。

  拓展閱讀賞析《春曉》、《詠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五、讀罷——咀嚼應用。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兩組例句。學生齊讀。

  布置作業:設計一個語境,恰當的用上“亂花漸欲迷人眼”。

  起立齊誦《錢塘湖春行》。

  板書設計:

  節奏

  錢

  塘

  湖

  春景 行蹤

  水漲云舒 喜悅 孤山寺

  鶯爭燕啄 賈公亭

  花亂草淺 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錢塘湖春行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語文網,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錢塘湖春行》教案 12

  一、新課導入

  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欣賞過江南春天的美景,伴著老舍先生感受過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跟隨白居易一起去領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的春景!

  二、自學指導

  (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賈亭西(jiǎ)

  (2)誰家新燕啄春泥(zhuó)

  (3)淺草才能沒馬蹄(mò)

  (4)綠楊陰里白沙堤(dī)

  2.解釋下面詞語。

  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暖樹:向陽的樹。

  沒(mò):隱沒。

  行不足:游賞不夠,即反復游賞。

  3.作者簡介

  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_,代表作有《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

  4.詩歌大意

  《錢塘湖春行》以詩人行蹤為線索,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頷聯,頸聯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5.背景鏈接

  《錢塘湖春行》寫于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的七言律詩,抒發了自己對西湖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三、自學指導

  (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并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讀準字音、節奏。

  【交流點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結合注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選擇下面的句式,對你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

  (1)“從……中我看到了……”

  (2)“從……中我聽到了……”

  (3)“從……中我感受到……”

  【交流點撥】從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朵低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處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2.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詩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

  【交流點撥】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寫初春景象?

  【交流點撥】如“初平”,春水初生;“爭暖樹”,“暖樹”者,向陽之樹也,春寒未退,故鶯爭集其上;“啄春泥”,燕初來也;“沒馬蹄”,草初生也──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4.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點撥】“最愛湖東行不足”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5.“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交流點撥】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

  《錢塘湖春行》教案 13

  教學分析:

  一、 教學目標:

  1. 掌握朗讀技巧,有感情地反復朗讀直至背誦。

  2. 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聯想感悟詩歌內容。

  3. 激發學生熱愛古詩的熱情,培養審美和品鑒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

  朗讀并背誦;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情感美;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課前準備:

  1.制作導學案,布置學生查找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思考本課的重難點問題。

  2.多媒體PPT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一、 激情導入:

  同學們,蘇東坡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是描寫哪里的美景呢?對,西湖。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不僅流傳著動人的愛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動人的、優美的詩篇。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西湖美麗景色的《錢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 初讀詩歌:

  (一)讀準字音、節奏:

  師:請同學們拿出之前所預習的導學案。我們在學習一首詩之前,首先是要去讀它。請一位同學來朗讀全詩。

  生讀。

  師:請一位同學來評價 他(她)的朗讀,認為他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做出示范。

  預設:學生可能評價字音、朗讀節奏或是情感方面,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相應點評或補充。

  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先在書上劃分出詩歌的節奏,根據學生的劃分,教師引導主要可以按照二二三的節拍來劃分,只是在朗讀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聲斷氣不斷,音斷意相連”,注意氣息的運用,不要刻意停頓。

  生齊讀。

  (二)讀出韻律:

  師:找出這首詩的韻腳

  生:西、低、泥、蹄、堤

  師:介紹律詩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個字押韻,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方法指導:押韻是為了讓整首詩聽起來更朗朗上口、音韻和諧、便于記誦。我們在讀律詩時,對于押韻的字要稍微拖長一點,再齊讀。

  師:過渡:讀準節拍和韻律還不夠,還要讀出感情,怎樣讀出感情呢?必須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情感美。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具體的看看這首詩的內容。

  三、 品讀詩歌:

  (一)解題

  師: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的標題

  生讀。

  師:從標題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 地點:錢塘湖; 時間:春天; 事情:游覽。

  連成一句話:作者春天前往錢塘湖(西湖)游覽

  (二)品讀首聯

  師:寫文章時要緊扣標題,我們看這首詩是不是這樣。先看首聯是如何緊扣標題來寫的?即首聯中的哪些詞語能夠與標題中的詞語對應?

  預設:結合書上注釋,孤山寺、賈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緊扣“錢塘湖”

  結合書上注釋解釋,水面初平和云腳低 緊扣“春”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朱自清《春》中的“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和浮云低垂,與水相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師幫助學生找怎么樣緊扣題目中的“行”,從“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邊走邊看,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邊,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蹤。

  齊讀首聯

  (三)品讀頷聯和頸聯

  師:從題目和首聯看出,作者在春天來到西湖,從孤山寺出發,經過賈公亭,作者放眼望去,春水初漲,與堤岸齊平,浮云低垂,同湖面相連。那么,除了水面和云腳以外,作者還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繼續往下讀。

  生:從頷聯和頸聯找出:早鶯 新燕 亂花 淺草

  師:頷聯中的早鶯和新燕都屬于——動物,頸聯中的亂花和淺草都屬于——植物,鶯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還有五彩繽紛的花朵,新生的草,這又是作者看到的'初春的一番美麗景象。頷聯中的“爭”采用了——擬人的修辭,“爭”和“啄”通過動物的情態和動作表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這兩個字要重讀。

  一起齊讀頷聯和頸聯。

  師:老師我在講課的時候呢,喜歡讓我的學生動腦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眼和真情去感受文本,不迷信權威。那這首《錢塘湖春行》呢,是千古流傳的描寫西湖美景的名家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頷聯和頸聯。但是我們今天要來做一個小小的挑戰,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挑戰白居易,我們把頷聯和頸聯七言改為五言,大家看行不行。怎么改?討論一下,不只有一種改法。

  預設: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幾鶯爭暖樹,家燕啄春泥。

  師:強調,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要對仗,要構成對偶句,在你改完之后也要構成對偶句。

  預設:花欲迷人眼,草能沒馬蹄。 亂花欲迷眼,淺草能沒蹄。

  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師:改了之后可不可以?請你針對某一種改法說一說不能改的理由。

  預設:1.頷聯中的“幾處”,“誰家”去掉后,可以理解為“處處”、“家家”,不能更好體現“初春”之景。同理,去掉“早”和“新”也一樣。

  師補充: 2.頸聯中的“亂”字寫出的是詩人邊走邊看,時間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暗切題中的“行”字;而草剛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去掉后不符合詩意。

  3. “漸欲”是“漸漸就要”的意思,強調一個動態過程;“才能”是“剛剛能夠”的意思,強調程度,這兩個詞也恰好描繪的西湖初春的景象,讓人想到過不了多久,這里就會姹紫嫣紅開遍,呈現出草長鶯飛二月天的熱鬧景象。

  4.至于去掉“人”和“馬”,唐朝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上輕快地走,人的心情自然也感到舒適,加上如此的美景,不禁讓人聯想到真是“踏花歸去馬蹄香啊!況且刪掉“人“和“馬”,就讓整首詩缺乏了畫面感。

  師:從剛才挑戰白居易的游戲中我們發現,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往往一個字,一個詞就是一幅畫,一個生活場景,一段歷程,讓人遐想,引人深思。雖然我們挑戰失敗,但也讓我們明白:在讀詩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一概而過,很難發現其中的韻味,只有仔細推敲,用心品味,讓詩歌浸潤心靈,才能真正體會到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風又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這樣的煉字,才會浮現“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畫面。

  師:大家閉著眼睛試背一下這兩聯。

  (四)品讀尾聯

  通過剛才的分析,前三聯寫的都是“初春”之景。我們經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肯定包含有抒情,那試想你是白居易,在一個最美的季節,來到美麗的西湖,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象,你的心情會怎樣?(喜悅)那作者的心情是否和你猜想的一樣呢?你從哪一聯知道的——尾聯

  齊讀尾聯。

  師:尾聯中有一個字說明了他的感情?——愛

  作者最喜愛的是不是剛才看到的景物?不是。最喜愛——白沙提。

  他有一個動作表明了,是“行不足”。“行不足”是因為“看不夠”,詩人從孤山寺到賈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連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寫到這,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么好?——“綠楊陰里”,初春時候,柳條將舒未舒,除了這點,“白沙堤”到底怎樣美,我們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寫,留下含蓄的結尾讓我們去回味和想象,這也是詩歌的精妙之處。

  我們再來朗誦這首詩,那現在除了準確、流利,還應該做到——有感情(喜悅),請你帶著喜悅的心情自己讀一讀。

  請一位同學帶著喜悅的感情給我們讀一讀。

  時間充足可以教師范讀,學生小聲跟讀。

  四、 悟讀詩歌:

  過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老師的朗讀不過也就是加入了自己的體會和理解。相信大家通過練習,也一樣可以讀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優秀的寫景的詩篇往往都是“詩中有畫”,詩歌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內容,現在設想你穿越時空,夢回唐朝,來的美麗的西子湖畔,利用這首詩中的景象,找出你最欣賞的句子,運用聯想和想象,用優美的語言將畫面描繪出來。

  妙筆生花:

  在……中,我仿佛看到了……

  在……中,我仿佛聽到了……

  在……中,我仿佛感受到了……

  請兩三名同學交流。

  五、 拓展延伸:

  收集有關描繪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詩句,積累在讀書筆記本上。

  《錢塘湖春行》教案 14

  [文本解說] 本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這首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的特點,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景象描繪得生機盎然,恰到好處。讀著這首詩,我們仿佛真的看到那含情淺笑的西施美麗的身姿。對于這首寫景詩,學生并不難理解,但要真正把握詩的意境,領悟詩的妙處卻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好好引導。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設計方案A (賞讀)

  一、創設情境

  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入題。

  二、朗讀與感悟

  1、聽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試讀,注意吐字和感情。

  3、指名讀,檢查效果。

  4、讓學生說說初讀的感受。

  三、賞讀與品析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吧。那么,請大家就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用下列句式說話:

  ①“在……中我看到了……”

  ②“在……中我聽到了……”

  ③“在……中我感受到……”

  2、學生自由活動,用句式練習說話。

  如:從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他正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朵地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初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四、補寫創造。

  1、師述: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

  明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

  2、師述: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假如說,我們面前有一張大的畫布,在畫布上,畫上高大的綠楊,樹下是平坦修長的堤岸。你還會在畫布上添上什么?)

  3、學生自由活動后交流。如:

  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

  五、總結全文。

  設計方案B

  一、解題。

  1、“錢塘湖春行”是什么意思?

  明確:“行”是游賞、賞玩的意思。文題的意思是,春天,在錢塘湖也就是西湖游賞所見。

  2、讓在西湖游玩過的同學說說當地的風景。然后背頌學過的吟詠西湖的詩文。

  二、朗讀。

  1、自由朗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指名朗讀,檢查效果。

  3、示范吟讀,讀出感情。

  三、說讀。

  1、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

  2、在詩中你聽到了什么?

  3、在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有人說,這首詩描繪了西湖早春景象。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作點分析。

  明確:①水面初平云腳低(早春時節,湖水初漲,湖面與岸平齊。天上和湖上連成一片,好一派水波浩淼的氣象。)

  ②幾處早鶯爭暖樹(因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的歌唱。因為早春,空氣中還透露些寒意呢。)

  ③誰家新燕啄春泥(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正忙著啄泥筑巢,安家落戶!)④淺草才能沒馬蹄(草兒鉆出地面不久,那么嫩,那么綠,剛剛能掩沒馬蹄子。)

  四、背讀

  1、師述:為了更快速地背下來,大家動動腦筋,分析一下該如何背?(旨在讓學生整體上把握這首詩。明確:先交代游歷的路線;再說途中所見的鶯燕和花草;然后說湖東白沙堤的景色。)

  2、學生背誦。

  五、總結。

  《錢塘湖春行》教學實錄

  教學背景在兩個月前的《詩歌教學》培訓中,聽完后,聯系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更加確認運用聯想和想象,感受詩歌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詩情畫意,體會詩歌的意境,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開拓學生想像,培養和發展創造意識,提高欣賞能力訓練的一種延伸。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詩歌是靈動的,充滿了詩人的智慧和靈秀,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是由眾多意象組合起來的畫。詩中有時間的悠長,空間的遼闊;有靜景的描繪,動態的勾勒;有色彩的點染,線條的流動。但詩歌的意象和詩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理解,把這些意象進行組合,在有限的課堂里拓展學生無限的想像,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里浮現、加工,展現一幅幅立體的圖景,引導學生步人詩境,使他們如見其景,如見其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這是一種很好的欣賞能力培養方法。

  當我再次接觸熟悉的《錢塘湖春行》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為教學理念,以“在課堂上搭建支架”為教學方法,以在關鍵時刻向學生“拋錨”為教學手段,以“揚起學生想象的帆”為教學目標,來設計這課堂。

  從“聽《錢塘湖春行》、說《西江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

  其實,這個“聽”字,不僅僅是聽覺方面的活動,而且是心靈感官的互動。這個“聽”是回憶的過程,是敘述的過程,是想像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是一個“想詩”的過程。

  “說”畫面的過程就是一個理解內容、體會其中的情趣的過程。師生共同探研,教師引導,理清詞的內容。再從多角度去說畫面,表現了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在這堂課上,我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撞擊著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心中迸發出一個個火花,引人入勝,耐人深思。現摘錄其教學片斷如下:

  師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現在,請同學們讀《錢塘湖春行》這首詩,并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寫什么時候的景色?

  (學生大聲朗讀詩。)

  生春天,而且是初春。

  師我們能否從詩中找出表現初春的詞語?

  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還不大。

  生“幾處早鶯”,并不是處處,初春的鳥兒還不多。

  生老師,還有“爭暖樹”,春寒未退,所以鶯爭著棲集在朝陽的樹枝上。

  師不要給老師說,直接給大家說就行。(師不讓提“老師”,讓“給大家說”,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更樂意發言)

  生“誰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幾家,說明春天剛開始,從南方飛回的燕子為數不多。

  生“啄春泥”,燕子才回來筑巢。

  生“淺草才能”,小草剛剛出土。

  生“沒馬蹄”,草還沒有長高。

  生“亂花漸欲”,“亂”,“漸”,說明花兒有開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還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點點,也不是很多。

  師說地真好,畫面已經立體化了。下面,我們聽錄音讀,閉著眼,用心靈去聆聽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鳥語。

  (學生聽錄音,并且模仿朗讀。)

  師我們聽出春天的什么景色?你體會到春天的什么意境?想好了你就說。(在這里故意加了“意境”一詞,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給學生一個回味的余地。如果不加“意境”味就大不一樣了。并且師讓學生“想好了你就說”,積極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制造一個競爭的氛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

  生我聽見了和尚撞鐘的聲音,那么莊嚴、肅穆,那么遼遠、空曠,使我心曠神怡。我在西湖邊上耳聽著這天籟之音,眼看著美麗的西湖勝景,真是人生一大樂事。(笑)

  生“一年之計在于春”,迎春的人兒在西湖邊輕歌曼舞,或細語呢喃,或那勤勞的婦女用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紗,木杵搗衣聲,擊水聲清脆的、悠揚的此起彼落;而孩子們則在嫩嫩地,綠綠的草地上歡快的叫跑著,估計他們歡呼天上的風箏,或者是在地上打著滾兒。

  生我聽出了春天鳥叫聲,那輕盈、活潑的黑頭鶯唱出美妙的歌聲,“自在嬌鶯恰恰啼”。(此時,已看出學生已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里)

  生我聽出風聲,是帶著一絲絲涼意的清風。

  生我能聽出小草從泥土中鉆出來的嘶嘶的聲音。

  生我聽出了馬蹄輕快的腳步聲,叭嗒,叭嗒……由遠及近,而又漸漸遠去。

  生我聽見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錢塘湖春行》,清風傳送著那優美的詩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學生爭先恐后,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氣勢。學生妙語連珠,老師一副惋惜地表情)

  師同學們各抒己見,展開想像,又有意境,同學們的詩歌感悟能力非常強啊!老師還想聽聽大家精彩發言,但因時間問題,進行下一個環節,不知誰能用耳朵聽出色彩來?(學生笑)我們從詩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詞。

  生綠,綠柳青青。

  生“花”是五彩繽紛的,所以也是色彩。

  生“水”應是碧綠色或青綠色。

  生寺廟是紅磚綠瓦的,涼亭是古色古香的。

  生云是白的,藍天白云。

  生草是嫩綠的,樹是剛抽芽的,也是嫩綠的。

  生白居易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悠閑自得的在西湖岸邊踏青。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愿你們用美麗的畫筆去描繪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在作文課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恰到好處地把話題延伸到寫作,既給學生留下了作文要求,又沒打擊學生此時的學習積極性)

  這群學生太可愛了,太令我驚喜了!他們各抒己見,情緒高漲、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回答得異彩紛呈。我心目中的好課就該具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勃勃生機

  課后我特地向學生問緣由,學生說這個話題他們感興趣,答案具有不確定性,可以加上大量的想象,暢所欲言,符合我們愛幻想的個性,而且能從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也有學生說這個話題沒有死扣住課文,有自己發揮的余地,能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來說;又有學生說看到同學紛紛發言,受這熱烈氣氛所感染,不甘冷落一旁。看來要使語文課堂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不但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關系,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而且總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揚起學生想象的帆,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

  課后反思我在處理本課教材中,始終堅持一個信念“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新課標中提倡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關系。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老師與文本,老師與學生這樣互動的局面,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文體地位,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見解或教參的解讀強加到學生身上,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在這堂課中,我只有設計兩三個大的問題,當問題的設計是貼近學生的,讓他們每個人有話可說,注重題目的開放性,答案的多元化,還提倡學生多角度閱讀,有創意地閱讀。在這堂課中,我提倡的是返樸歸真的閱讀文本,從頭至尾我沒有將個人的閱讀體驗強加到教學中,生怕這些會左右了學生的思考與體驗,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維的存在。這正是課標中所提倡的閱讀是一個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而沒有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解讀,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到實施到結束,有著全新理念的引導,教師真正做到了引導,而學生真正體現了其主人的身份。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和譯文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教案 15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師:同學們好!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明白啊?那就先讓我們一起欣賞幾幅西湖風光圖片,親眼感受一下吧!

  師: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覺呀?

  二、檢查預習及課下積累(5分鐘)。

  師:西湖風光的確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覽一番吧?好!這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1、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天帶領著我們游覽西湖的這位導游。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指一生說)。

  (幻燈片出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作最多的一個,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長慶三、四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著詩人。在任期間,他寫下了很多有關西湖湖光山色的詩歌。請注意: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

  2、體裁把握: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律詩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3、課下積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師:

  是美麗的西湖賦予了他們靈感,更是他們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詩意啊。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他們,也記住他們千古傳頌的詩歌。

  師:你還能說出描繪西湖的詩句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三、讀一讀領略詩之韻(6分鐘)。

  一、讀準字音;二、讀準節奏;三、讀出感情。

  2、下面我們進入我們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讀一讀領略詩之韻。

  3、學生自讀詩歌。

  4、點名朗讀,同學糾正,師適時板書讀錯的字。

  5、聽錄音:

  師: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讀詩也是講究技巧的,下面請同學們聽錄音,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節奏,體會情感。

  6、齊讀詩歌一遍。

  師: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此刻,就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四、譯一譯通曉詩之意(5分鐘)。

  1、(出示投影)請自由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2、指名學生譯講詩歌。

  3、全部講完,學生齊讀詩歌一遍。

  師:好!同學們對本首詩的資料理解得不錯了!下面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注意:邊讀邊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表現的意境。

  五、品一品探尋詩之妙(6分鐘)。

  師:透過讀、譯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西湖之美景,那么作者是怎樣把它的美表現出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思考:

  1、作者選取哪些景物來表現西湖的美?詩歌描繪的是西湖春天哪個階段的景色?你是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呢?說說你的理解。

  2、“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3、舉例說明本詩運用了那種修辭手法?(對偶)。

  透過描繪西湖早春完美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從尾聯能夠看出。

  5、再讀詩歌,要求讀出喜愛和贊美之情。

  六、描一描,感受詩之美(8分鐘)。

  師:透過同學們剛才對詩歌的理解品讀,我們必須會感覺到:在詩中,詩人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將鏡頭對準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一一展此刻我們面前。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那早春的西湖。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根據老師的提示,把自己從詩中所欣賞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語言描繪出來。

  首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騎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的西邊。雨后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微波蕩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連成一片。

  頷聯:

  頸聯:

  尾聯: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的景色。那里綠柳成蔭,白沙堤靜靜地躺在湖邊,那么安閑,那么自在,真讓我流連忘返啊。

  生: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著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著春天的歌兒;湖岸邊,不知是誰家新來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著銜泥筑巢。放眼望去,五彩繽紛的花兒漸漸的開了,一叢叢,一簇簇,搖曳在春風中,盡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讓人眼花繚亂;綠茸茸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剛能遮住馬蹄。

  師:哦,同學們描繪的春景太美妙了,讓我們再次陶醉其中了。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呢!

  七、背一背積累經典詩作(3分鐘)。

  《錢塘湖春行》教案 16

  教學目標:

  1.了解本詩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詞句。

  3.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時設計:一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播放西湖風景和贊西湖的詩詞,配樂《西湖春》,導入新課。

  二、初讀全詩:

  請學生朗讀本文。生讀生點評。注意朗讀節奏的劃分。七言詩的節奏可以采用四、三節拍,也可采用二、二、三節拍。本首詩可采用二、二、三節拍。請學生讀詩。找出詩中的韻腳,在讀詩一遍。集體朗讀。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xī)水面/初平/云腳低。

  (dī)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ní)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tí)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dī)

  三、研讀全歌:

  1.讀詩題,說說詩題告訴我們什么?它可能會表達什么感情?

  2.出示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1)首聯中哪些地方緊扣了“詩題”?

  明確:水面“初平”,河水才剛剛漲滿,“平”寫出了江浙一帶的地貌特征,如果是山區就沒有這樣的特點,、“云腳低”看出了視野開闊,無高山阻隔。

  (2)如果我們這首四聯八句詩壓縮為首尾兩聯四句好不好?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明確:沒有描寫的景色。

  (3)作者頷聯、頸聯為寫景的佳句,具有畫面感。請同學們讀一遍,邊讀邊展開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色。大家從詩句里讀出什么景象?

  (4)如果將這七言四句詩換成五言詩大家是怎么換的?如果將這八句中的`詞語調換順序你會怎么調換?出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分析比較: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處處早鶯爭暖樹,家家新燕啄春泥。

  分析比較: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深草已能沒馬蹄,紅花漸欲迷人眼。

  (5)這幾句中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人什么感受?

  板書: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馬蹄。作者抓住春天的獨特的景物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6)我們再看這樣一些詩句,從春天的景物中看出了什么樣的心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文天祥《金陵驛》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

  相同的景物卻可以表達人的不同情感。中國古典詩歌大多以抒情為主,但是,情是難于直接描寫的。于是詩人便通過景來表現情,把難以直接描寫的情融于視覺的景中,二者交相融合、滲透,構成、“情景交融”的畫面。這種用來寄托人的情感的客觀景物就是意象,這種情感與景象結合畫面就是意境。它是人的情感和景物瞬間結合的產物。詩以意境為上,王國維曾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

  3.出示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作者情感的流露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明確:“最愛”。“行”字扣題,而且詩人放棄馬步行,更能看出詩人對美好景物的觀賞,但是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呢?還在那個“綠楊覆蓋的白沙堤”,具體沒有再去描寫這里的景色,但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之美,這也是文學作品中的留白藝術。

  四、總結課文:

  板書設計:

  景: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馬蹄

  情:意外的驚喜

  意境:表達詩人對西湖的早春的贊美之情

  《錢塘湖春行》教案 1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二、檢查預習及課下積累

  1、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著我們游覽西湖的這位導游。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

  2、寫作背景

  三、讀一讀領略詩之韻

  1、聽錄音朗讀

  2、學生齊讀

  3、男女生共讀

  四、譯一譯通曉詩之意

  小組合作,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3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講解詩句意思。

  五、品一品探尋詩之妙

  小組合作,從以下三個角度賞析詩歌。

  1、賞物像(描繪了什么景物?)

  2、賞語言(品味關鍵詞、抓修辭)

  3、體會詩中表達出的詩人情感。

  六、想一想感受詩之美

  請大家插上想像的翅膀,飛向那早春的西湖。把自己從詩中所欣賞

  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語言描繪出來。

  七、背一背積累經典詩作

  請自由朗誦詩歌,比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感情地背誦。

  八、作業

  完成練習冊,背誦詩歌。

  九、結束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錢塘湖春行”就要結束了,請不要忘記風光秀麗

  的西湖;不要忘記妙筆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歡聚一堂,共同學習。謝謝大家!下課!

  板書:

  錢塘湖春行

  蘇軾

  內容:早春景物

  語言:生動精煉

  情感:喜愛贊美

【《錢塘湖春行》教案】相關文章:

錢塘湖春行 教案09-23

《錢塘湖春行》的教案08-29

錢塘湖春行教案11-07

錢塘湖春行教案07-28

《錢塘湖春行》教案09-25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案10-31

《錢塘湖春行》之錢塘湖09-09

《錢塘湖春行》09-03

錢塘湖春行08-18

錢塘湖春行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