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居易《琵琶行》鑒賞要點
賞析,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白居易《琵琶行》鑒賞要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白居易《琵琶行》鑒賞要點 1
1、對音樂的描寫:
這首詩對音樂的描寫非常出色。例如詩歌的第二段摹寫《琵琶女》演奏《霓裳》和《六么》中出神入化地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寫樂曲的抑揚頓挫,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詩人寫的很巧妙,他寫了三個有代表性的樂段。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行而由“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之聲作比,再用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得輕快流暢了,接著又逐漸緩慢下來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第三樂段的“銀瓶乍破水漿迸”是高潮,發展很快,接著就出現了“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而緊張的場面,讓讀者有一種“余音繞梁”之感。
2、結構藝術:
這首詩的結構藝術也很出色,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貫穿全詩的主線,圍繞著它,詩人將青、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繪制出一幅幅動人的圖畫。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但客人和詩人都聽到了其悲涼的演奏。第二次是明寫,琵琶女出場應詩人邀請演奏是詩歌的主體部分。第三次仍是明寫,但寫得簡略,這里主要是用音樂形象及其藝術效果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涵,鮮明地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白居易《琵琶行》鑒賞要點 2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經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
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于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回蕩曲折的描述,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之后以描述琵琶女彈奏樂曲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調”之“有情”,然后“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
然后進而寫琵琶女自訴身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然而,時光流水,“暮去朝來顏色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這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述,與上頭她的彈唱互為補充,完成了琵琶女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終寫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潮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反復吟誦,蕩人胸懷,情味無限。語言鏗鏘,設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語”、“水漿迸”、“刀槍鳴”、“珠落玉盤”、“鶯語花底”。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白居易《琵琶行》鑒賞要點 3
作為一首敘事長詩,這首詩結構嚴謹縝密,錯落有致,情節曲折,波瀾起伏。
第一部分寫江上送客,忽聞琵琶聲,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從“潯陽江頭夜送客”至“猶抱琵琶半遮面”,敘寫送別宴無音樂的遺憾,邀請商人婦彈奏琵琶的情形,細致描繪琵琶的聲調,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只七個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點(潯陽江頭)、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時間(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紹;再用“楓葉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環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已曲曲傳出。惟其蕭瑟落寞,因而反跌出“舉酒欲飲無管弦”。“無管弦”三字,既與后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呼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鋪墊。因“無管弦”而“醉不成歡慘將別”,鋪墊已十分有力,再用“別時茫茫江浸月”作進一層的環境烘染,構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使得“忽聞水上琵琶聲”具有濃烈的空谷足音之感,為下文的突然出現轉機作了準備。從“夜送客”之時的“秋蕭瑟”“無管弦”“慘將別”一轉而為“忽聞”“尋聲”“暗問”“移船”,直到“邀相見”,這對于琵琶女的出場來說,已能夠說是“千呼萬喚”了。但“邀相見”還不那么容易,又要經歷一個“千呼萬喚”的過程,她才肯“出來”。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聽仙樂一般的琵琶聲,是“直欲攄寫天涯淪落之恨”一樣,
她“千呼萬喚始出來”,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淪落之恨”,不便明說,也不愿見人。詩人正是抓住這一點,用“琵琶聲停欲語遲”“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述來表現她的難言之痛的。這段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述歷歷動人,她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未聞其語先已微露其內心之隱痛,為后面的故事發展造成許多懸念。
第二部分寫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體而生動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內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萬喚始出來”,又經過琵琶聲調的描述,表現琵琶女的高超彈技。用手指叩弦(攏),用手指揉弦(捻),順手下撥(抹),反手回撥(挑),動作嫻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壯“如急雨”,細弦細碎如“私語”,清脆圓潤如大小珠子落玉盤,又如花底鶯語,從視覺和聽覺角度描述。“弦弦掩抑聲聲思”以下六句,總寫“初為《霓裳》后《六幺》”的彈奏過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捻抹復挑”描述彈奏的神態,更用“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樂曲所抒發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語言的音韻摹寫音樂的時候,兼用各種生動的比喻以加強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這個疊字詞摹聲,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語”亦然。這還不夠,“嘈嘈切切錯雜彈”,已經再現了“如急雨”“如私語”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比,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就同時顯露出來,令人眼花繚亂,耳不暇接。旋律繼續變化,出現了先“滑”后“澀”的兩種意境。“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象“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余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為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最終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述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第三部分寫琵琶女自述身世。從“沉吟放撥插弦中”至“夢啼妝淚紅闌干”:詩人代商婦訴說身世,由少女到商婦的經歷,亦如琵琶聲的激揚幽抑。正象在“邀相見”之后,省掉了請彈琵琶的細節一樣;在曲終之后,也略去了關于身世的詢問,而用兩個描述肖像的句子向“自言”過渡:“沉吟”的神態,顯然與詢問有關,這反映了她欲說還休的內心矛盾;“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等一系列動作和表情,則表現了她克服矛盾、一吐為快的心理活動。“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抒情筆調,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譜寫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互相補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異常生動真實,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經過這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
第四部分寫詩人深沉的感慨,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終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共二十六句寫詩人,為第四段,寫詩人貶官九江以來的孤獨寂寞之感,感慨自我的身世,抒發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詩人和琵琶女都是從繁華的京城淪落到這偏僻處,詩人的同情中飽含嘆息自我的不幸,“似訴生平不得志”的琵琶聲中也訴說著詩人的心中不平。詩人感情的波濤為琵琶女的命運所激動,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情懷。詩韻明快,步步映襯,處處點綴。感情濃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淚,也為千古失落者觸發了一見傾心之機。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現實主義杰作,全文以人物為線索,既寫琵琶女的身世,又寫詩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淪落人”二句上會合。歌女的悲慘遭遇寫得很具體,可算是明線;詩人的感情滲透在字里行間,隨琵琶女彈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斷變化而蕩起層層波浪,可算是暗線。這一明一暗,一實一虛,使情節波瀾起伏。它所敘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發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鳴,語言美而不浮華,精而不晦澀,資料貼近生活而又有廣闊的社會性,雅俗共賞。
白居易《琵琶行》鑒賞要點 4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文學詩篇,它描寫的是“十三學的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后因年長色衰而被迫“委身為賈人婦”的“長安倡女”為知音客人演奏琵琶曲的情境。后人曾對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作過許多注釋和白話解釋,但大多都是從文學角度而不是從音樂角度進行闡述。其實,具有高深音樂修養的白居易在詩中對其演奏所表現出的至高音樂境界和豐富感情內涵的理解以及精湛音樂技巧的描寫,已使《琵琶行》成為我國古代詩歌中描寫音樂最生動、最深刻的作品之一。
以下按詩歌順序對有關詩句進行藝術意譯和潛在音樂意境的闡述: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㈠、此句亦寓意藝術作品的成功創作并非是一日之寒和一蹶而就的,它往往是創作者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千呼萬喚”、“眾里尋他千百度”后方得“始出來”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成功。
㈡、音樂是一種寓意無窮的藝術,因而總給人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不盡之感。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㈠、深刻的生活體驗和良好的藝術素養是產生“心理音樂”的必要基礎,而“心理音樂”———“先有情”又是能創作和演奏出感人的“物理音樂”——“曲調”的必要基礎。
㈡、演奏前要對作品背景、理想內涵等了如指掌,演奏時要先進行必要的思想和感情醞釀,以達到深入音樂而忘我的演奏心境。
㈢、形象思維、以“情”動人是音樂感染力的基本形式。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㈠、音樂中的每一個聲音都應是富有思想和感情的,都應該是有生命的。
㈡、低沉的音色常常能表達掩抑在內心深處的思緒。
㈢、坎坷的生活能夠孕育出優秀的思想,“不得意”的遭遇是強者培育藝術的沃土。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㈠、“低眉”——心理上的全神貫注和“信手”——生理上的自然放松是音樂演奏藝術上對立統一的兩大要訣。
㈡、“詩言志”是一切藝術現象的本質。“志”——“心中無限事”乃是音樂作品內容的本質;“說盡”——乃是音樂技巧和音樂形式的目的。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輕重緩急,攏捻抹挑——掌握豐富多樣的演奏技巧才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各種不同曲目的音樂內涵和風格。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強大的聲音應像急雨撲面、扣人心弦而不燥,弱小的聲音要如竊竊私語、情真意切而不虛。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演奏中各種聲音“錯雜”交織、音量不一,但音質卻都像珍珠一樣圓潤、清晰。本句形象的闡明了音量對比和音質統一的辯證關系。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鳴水下灘。”
曲折的旋律應演奏的像在樹叢花中的鶯歌燕語一樣委婉流暢。而憂傷的旋律則應演奏的像地下的泉水一樣,雖然時隱時現、若即若離卻又連貫纏綿、“緩若流水而不絕”。
“別有憂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這也是音樂演奏藝術中的辯證法。在“無聲”的空拍和停頓中蘊藏著“有聲”所無法表達的“大音”——多種心理和虛擬音響的組合以及“大象”——無限的音樂感受、音樂想象和音樂形象。
“銀瓶乍破水將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音樂的高潮到來之前常給人以“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水將迸”的心理預感,這也就是音樂演奏藝術中的“力度襯托”。而音樂的高潮“突出”之時則應使聽者如置身于“鐵騎”飛奔、短兵相接的戰場一樣驚心動魄。
白居易《琵琶行》鑒賞要點 5
宋人洪邁認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過虛構的情節,抒發他自己的“天涯淪落之恨”(《容齋隨筆》卷七),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虛構的情節既然真實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詩的客觀意義說,它也抒發了“長安故倡”的“天涯淪落之恨”。看不到這一點,同樣有片面性。
詩人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特別生動真實,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過這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面對這個形象,怎能不一灑同情之淚!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運激起的情感波濤中坦露了自己形象。“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的那個“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實行仁政而遭受打擊,從長安貶到九江,心情很痛苦。當琵琶女第一次彈出哀怨的樂曲、表達心事的時候,就已經撥動了他的心弦,發出了深長的嘆息聲。當琵琶女自訴身世、講到“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的時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同病相憐,同聲相應,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寫琵琶女自訴身世,詳昔而略今;寫自己的遭遇,則壓根兒不提被貶以前的事。這也許是意味著以彼之詳,補此之略吧!比方說,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處呢?同樣,他被貶以后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后的處境是不是也有某些類似之處呢?看來是有的,要不然,怎么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白居易《琵琶行》鑒賞要點 6
這是一首抒情性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全詩結構上可分為五部分,分別用精練的語言概括為下列五幅圖畫:
第一幅:江頭夜送客圖。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景物,渲染了一種悲涼情景。“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境。最終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境。“忽聞”兩句對忽然傳來的琵琶聲悠然神往,從感情上由憂轉喜,引起下文。
第二幅:夜聽琵琶曲。
“尋聲”六句寫邀見琵琶女的經過。
“尋”“問”“移”“邀”“添”“回”“開”“呼”“喚”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見的迫切心境。“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精煉而又細膩地表現了琵琶女此時矛盾復雜的心境,本不愿出場但又不得已。自“轉軸撥弦”起十二句寫彈奏琵琶的全過程,是全詩描述的重點,也是寫得最精彩的地方。從調弦、彈奏到收束,寫得十分具體。僅僅是調弦校音,就顯示出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豐富的感情。下面即圍繞“有情”二字進行描述。先寫樂曲起調低沉舒緩,就像傾訴失意之情。之后寫彈奏時的神態和動作,突出寫“低眉”“信手”,再寫指法靈活多變(攏、捻、抹、挑),寫樂曲資料的豐富多彩和彈奏難度之大(《霓裳》《六幺》)。然后用比較的手法描述不一樣琴弦的不一樣音色和音量。再寫樂曲旋律的變化:由舒徐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激越雄壯。爾后寫樂曲收束時的動作和聲音,戛然而止,干脆利落。最終兩句寫聽眾的反映,用簡練的筆墨,突出琵琶聲感人的藝術效果。
第三幅:自訴身世苦。
“沉吟”兩句是過渡,寫由彈奏結束到自敘身世的動作和神情。“自言”以后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一樣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伎生涯。“自言”兩句介紹籍貫和住處,接下四句寫自己才貌雙全、色藝出眾,后面六句極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歡樂奢華”,為反襯之后的凄涼生活。“秋月春風等閑度”一順過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接下兩句寫琵琶女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后面六句寫嫁作商人婦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第四幅:自嘆謫居苦。
前四句寫作者的感慨。頭兩句承上啟下,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后兩句寫產生共鳴,點明題旨。中間十二句是詩人自述,著重寫謫居江州后的郁悶心境,揭示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感慨的原因。后四句,詩人對琵琶女的贊揚和請求。
第五幅:重聞琵琶聲。
寫詩人重聞琵琶聲時激動悲切的強烈感情。“感我此言良久立”,寫琵琶女對詩人自述的反應,包含著十分復雜的感情,有對詩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對知遇之恩的感激。“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就是琵琶女滿腔活力的自然流露。最終,用設問句從側面表現自己感傷程度之深。全詩在哀怨之情到達頂峰時突然收束,給讀者留下充分回味的余地。
【白居易《琵琶行》鑒賞要點】相關文章:
白居易《琵琶行》鑒賞及原文05-26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鑒賞12-07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原文鑒賞07-19
《琵琶行》白居易原文及翻譯鑒賞08-25
鑒賞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08-22
高中語文《琵琶行》鑒賞要點與課文賞析10-17
《琵琶行》白居易原文01-30
《琵琶行》原文白居易04-21
白居易《琵琶行》賞析11-01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