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課堂實錄
《琵琶行》課堂實錄1
師:上課!
生同: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圣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
出示詩歌字幕投影: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生共同朗讀上述詩歌。)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同:白居易。
師:怎么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師:白居易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同:被貶潯陽。
師: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頭像投影)。現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學生瀏覽課文。)
生1: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并為他作了一首詞。
師:是一首詞?
生同:是一首詩。
師:詩名就是(師生同:《琵琶行》)。
師: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么?咱們來看書。
(學生看書。)
師生: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后,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師:詩人的情感有什么變化?看投影。
師生: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出示人物畫面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三個。
師:哪三個?
生同:詩人、琵琶女、客人。
師:客人?有沒有客人這個形象?
生同:沒有。
師:那么,應該說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兩個。
師:哪兩個?
生同:琵琶女、詩人。(出示字幕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師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出示字幕投影。)
師:為什么白居易會發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現在我們共同完成一個板書。(出示投影。)
(學生看投影。)
師: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句詩將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聯系到了一起。一邊是樂妓,一邊是詩人。那么在樂妓與詩人的人生歷程當中,各自經歷了怎樣的轉變?箭頭之前各自應該是什么?一個階段的狀態吧。箭頭之后各自應該是轉折之后的狀態。接下來看一下,左邊樂妓這兒是一個琵琶曲,右邊詩人這兒是一個琵琶行。是什么作為他們之間的一個橋梁,將他們聯系起來的?
下一個問題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詩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大家想一個下聯,應該填一句什么話能把這個內容連接起來。
現在大家看書,四人一組討論,請一位同學為小組秘書,我在這兒展示,看哪個小組寫的最好!開始!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行間指導。)
(討論結束,展示答案。)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各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顯示作業)──樂妓原來是色藝雙絕,生活奢侈;生命轉折之后飽受冷落,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在京作官,現在是謫居江州。他們兩人共同地方是,原來都是風光無限,現在都是淪落天涯。他們認為是相似的經歷將琵琶女與詩人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對的下聯是異地相逢淚漣漣。
下一幅(顯示作業)──樂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現在是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厚祿,現在是謫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來都安逸閑適,凄涼落泊。(看一下這個泊字對不對?生同:改過了。師強調怎樣書寫。)連接琵琶女與詩人的是忳郁侘傺,這四個字在哪首詩中學過?(生同:《離騷》)他們的下聯是共懷世間愁郁情。
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是歡笑紅顏,現在是漂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帝京,現在是謫居臥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從繁華得意到境況凄涼。他們認為是用琵琶情將琵琶曲與琵琶行聯系在一起的。下面的對聯是吟曲賦詩總關情。
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的境況是才貌雙全,現在是年長色衰。詩人原來的境況是身居高位,現在是謫居九江。他們原來都顯赫,現在都淪落。琵琶曲和琵琶行是用音樂連接起來的。下聯是共奏人間悲涼曲。
大家覺得哪一個答案更好?
生同:押韻的比較好。
師: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個板書,與大家切磋。(漸次出現投影)
投影:
樂妓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艷蓋群芳,后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后來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歷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樂將他們聯系在一起。
師:所以我對的下聯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學生流露出贊嘆的神色。)
師:那么,我們現在就說一下本詩集中描寫音樂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師:好,現在大家就大聲朗誦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師領讀:尋聲暗問彈者誰一二
生齊讀:尋聲暗問彈者誰
師:好!(正音)輕攏慢捻抹復挑,挑tiǎo,不念tiāo,還有一個,曲終收撥當心畫,畫huà,不念huá,四弦一聲如裂帛,弦念xián。大家說,我們剛才的朗誦能不能再現詩人的情感?
生:不能。
師:不能吧,好象還有一點距離。你覺得哪些地方應該怎么讀,才能準確的傳達詩人的情感?
(學生思考,有人準備發言。)
師:好(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應該讀的重一點,快一點,然后,東船西舫悄無言應該讀的舒緩一些。
師: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師評: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從這塊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師:該怎么讀,給大家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師:很好,請坐!
生3:尋聲暗問彈者誰,說明了詩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卻又怕驚擾了琵琶女的雅興,斷了琴弦,他想一聽為快。
師:你覺得這句該怎么讀?
(生示范。)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琵琶行》中的一個經典畫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畫面投影),故事就發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畫面投影)。現在我們就伴著琵琶曲,欣賞楊x同學的朗誦。
(楊x配樂朗誦,同學鼓掌。)
師評:楊同學精彩的朗誦再現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藝術魅力!
現在請大家想一個問題,假如說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調,能不能激起詩人內心如此強烈的情感?
(學生思考。)
師:如果說她演奏的是家鄉的音樂,能否引發白居易的一聲哀嘆?
生1:我覺得江南小調所表達的是一種歡快的、流暢的感情。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生了共鳴。因此對這首曲子很有感情。
師: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調是歡快的,不能表達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沒有別的意見?
生2:我認為琵琶女當時彈的應是《霓裳》和《六幺》,詩人在京城過慣了宮廷生活,在宮廷經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琵琶女所彈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對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聽到《霓裳》和《六幺》才會比較感傷一些。
師:孫同學認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宮廷名曲,易引起詩人的許多聯想。那么,大家認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經,撥動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為地域的東西,還是因為音樂本身所代表的什么?
(學生思考。)
(師提示:從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
(學生看書。)
師生:錚錚然有京都聲。
師:大家覺得長安對于詩人意味著什么?為什么聽到京都聲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憤懣,一改當初被貶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憂郁之情油然而生?
生1:我認為古代詩人都是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而詩人被貶之后,開始不適應那種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覺得可以慢慢適應,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聲又勾起了他對往日奢華生活的回憶,讓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華,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讓他有了一種在江湖間落魄飄零的感覺。
師:他有一個詞奢華,大家覺得白居易所懷念的僅僅是一種奢華的生活嗎?張秀,你說一下。
生2:古人是學而優則仕,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然而,他被貶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種生活并適應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都是非常激烈的,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達了心頭一種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
師:琵琶女的演奏讓他把這種情感釋放出來,自己的感情之門打開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詩人只寫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書,但現在欣賞的是千古絕唱,(現在)我們就來欣賞詩歌中關于音樂的描寫,誰來說一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寫的音樂感特別強,在剛才讀的時候,這兩句的力度就特別重,琵琶女在抒發他情懷的時候,撥弦就有很強的力度,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詩人白居易與他同病相憐、同感而發,詩寫出來也有很強的氣勢。
師:詩人與琵琶女有同感,寫出來的詩也有氣勢,好,請問還有哪位?
生2:把無形的音樂寫出來使人感知,仿佛能讓人聽到,這是一件難事,白居易這首詩的第二段,可以說是描寫音樂的絕唱,首先,他說,弦聲似乎在訴說著琵琶女悲慘的遭遇和苦悶的心事,由此,人們可以感覺到琴聲的低沉和抑郁,然后用急雨之嘈嘈,私語之切切來形容聲音的粗重和輕細,用珠落玉盤來形容聲音的圓潤,更形象生動,我覺得在這里落得不僅是珠子,還有琵琶女心中滾燙的熱淚,接著又用冰泉冷澀來寫聲音的間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壓抑的深深的惆悵,終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醞釀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最后一句,他說,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這一句詩,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彈真情,兩下里都有一樣的愁,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
師: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這分明就是一首詩,兩處經典。我認為,第一處,(他說珠子落啊)史君同學覺得那不是珠子在落,那是什么在落?
生同:淚。
師:滾燙的淚。第一處的閃光。第二處,她說,(音樂)激越的時候,就好像是什么?──愁情恨海一樣,(其實)這個解釋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來還有誰?──
生3:我覺得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寫的音樂有一種質感,如裂帛,不僅說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說詩人被貶九江之后,他的偉大抱負(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
師:她說四弦一聲如裂帛,豈止是帛裂,簡直是心裂。嗯,好,很好!還有哪位同學?
生4:我覺得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得非常好,因為詩人是從這里開始描寫音樂的,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他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能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從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我覺得這兩句寫得特別入神。
師評: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請坐!
生5:我覺得第二段不僅寫了音樂,而且寫了音樂背后的情感。人們都說詩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塵世太污濁、黑暗,詩人報國無門,無路請纓,他們只能在詩歌世界成為士大夫,卻在塵世成為遺棄兒,滿懷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樂似的琵琶聲,甘醇的杜康酒澆滅,詩人的命運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們醒來后只能繼續他們飄泊的人生路。
師:噢,說得好不好?
生同:好!
師:請坐!他說這詩人的愁緒就算是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而且,他本來應該是個王國中的一個什么呢?(生附和:寵兒)。結果現在卻成了塵世的棄子(生附和:棄子)說得非常好。還有誰?
生6:我覺得描寫音樂不一定要從音樂的音色音質來寫,我更覺得(能)從它的意境(來)能襯托出音樂的美感,我所鑒賞的是這一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它給我(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雖然說音樂已經(悄)停息,潯陽江上微波蕩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經停息了,但是,東船西舫卻悄然無聲,觥籌交錯,飲酒作樂的場面已經不再了,而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了每一個人內心的郁悶和苦痛,令人感慨萬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滿憂愁的紐扣,輕輕一碰就會溢出來,而這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內心,照亮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琵琶聲(并沒有直接抒發)將人們引入一個凄清和悲涼的意境,但是,人們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涼中,后來,人們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涼中,它所渲染的氣氛是:樂聲(雖然)動人,(但)聽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種寂靜的氣氛,點染出(剛才)當時凄清的氣氛,又襯托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給人造成的感覺就是余音繞梁。
師:非常好,大家覺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么?
生同:紐扣。
師:把什么比做紐扣?
師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輪白色的月亮比做一個紐扣,這個比喻非常出奇,應該說是前無古人,非常好。但它還有一個觀點是:琵琶女演奏豈止是訴說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個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請牛穎同學談一談。
生7:我認為詩中那一句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復雜的內心世界,四弦齊鳴,干脆有力,將情感直白的表現出來,而樂曲收束戛然而止,沒有了嘔啞啁哳,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詩中所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特別的奇妙,作者在寫法上是聲色俱佳,音文相融,詩人為我們塑造(描寫)了一個楓葉飄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風,來的清,來的靜,來的悲涼,由此,我思緒紛飛,(揮淚)淚與筆同輝,寫下一首詩。
師:把這首詩給大家朗誦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纏綿漫江痛,何須留戀楊家女,一曲長恨譜春秋。
師:好,大家覺得這里用了什么典故呀?
生齊:長恨歌。
師:長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賞析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幾句。我覺得這(一句)里可以讀出一種生命搏發的氣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種搏發,這個鐵騎突出刀槍鳴讓我想起了項羽在垓下突圍的一個場景。那是對生命的最后一個寄托,至少他是一個英雄。然后呢?曲終收拔當心畫就好像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一個場面,一代英雄(就在烏江里面)跟烏江向遠方長流,而且流到現在,還會一直流下去。我覺得生命就是一種鳳凰涅pan。縱使前面有這一些別有幽愁暗恨生之類的,但是生命最終是一種激越的像流星一樣,流星是注定要隕落的,生命也終究會消失,但是你最后要留給生命的是什么?應該是最后閃耀的那一瞬間,而且流星會把他的夢,會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會留很遠。我覺得詩人在這里呢,雖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實現,但是呢,他的理想還是有的,人不能沒有理想,我覺得,這也就是我的觀點。
師: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學給了一個生命的高度,她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當中仿佛看到了項羽垓下之圍的悲壯場面,想起了一個悲劇的英雄。那么,我們來請程彥臻同學給大家說一下。
生9:我想賞析一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想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個是音樂的方面,它前面說凝絕不通聲暫歇,無聲是對聲暫歇的高度贊賞,這就說明詩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種遭遇。還有就是從感情方面,無聲,于無聲處聽驚雷說明這時詩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處在一種激昂澎湃的時刻,而且它后邊說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說明這也是一個基點,他們的感情也必須從這個基點才能噴泄出來,還有(我想)無聲處應該是他們的一種思考,因為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經歷了一個高峰,一個低谷,他們一定有滿腔的愁緒,所以無聲處就能表現出這里面的感情。
師: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非常好啊,請坐。她(中間)的觀點主要是說:他處于生命的一種沉寂狀態,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琵琶女對于人生的一種思考。
那么大家現在看一下,上述說的這些關于音樂的描寫的句子,是直接描寫音樂的,是不是?
生:是。
師:那么,除了這些以外,詩文還有哪些詩句其實也跟音樂有關?趙志娟。
生1:我覺得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這一句比較好,可能想到那婉轉流利的琵琶聲從琵琶女纖細而微微顫抖的指間滑過,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顆顆從葉面滑過,從葉間滴下,滴入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的漣漪,又像黃鶯(在)花下的啼鳴,唱著輕快婉轉的歌曲,精致而優美。漸漸地,弦聲緩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樂,它被冰阻塞著,發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說過音樂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覺得是音樂把白居易和我們卷走,在他善感而優美的韻律之中。
師:琴聲把我們和白居易都卷走了,卷到了一種傷感的韻律之中,好,請坐下。現在誰來給大家總結一下,(你認為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描寫音樂有哪些方法?上邊同學鑒賞的非常好。(你覺得描寫音樂)把無形的東西(音樂)寫出來,可以運用哪能些方法?
生1:就是詩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音樂的音高、節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想;第二個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疊字,還有幽咽,有雙關的意思的詞就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表現出來。
師:她說了兩點,一點就是運用什么修辭?(生答:比喻)另一點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么講究?(生齊:疊詞),雙關的意思把詩中音樂的韻律表現出來。好,接著說。
生2:我覺得《琵琶行》里邊,我們主要應該借鑒的就是它的有聲和無聲的對比。我們在小學就的時候就運用過這一種,在小學的作文中,曾經常寫到我們教室里非常的靜,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它的聲音,那么,以這種手法來寫,就能突出教室的靜,這種寫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應借鑒一下。
師:對比,動靜結合的方法,對嗎?
生2:對。
師:請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來表現音樂,比如說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表現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弦聲的低沉。
師:好,用心情來寫音樂,請坐,劉錚錚。
生4:詩人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的,比如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體的表達了出來,并能區別音調音色的變化。
師評:她說,把無形的音樂寫的有形,有了畫面感。好!請坐!
按照大家剛才總結的描寫音樂的方法,我們就來欣賞另一首(關于)與音樂有關的詩。古人說,在古代描寫音樂的作品當中,韓愈的《穎師彈琴》能驚天,李賀的(師生齊說:《李憑箜篌引》)可以泣鬼,那么,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現在我們來看,這就是豎箜篌,二十三絲的豎箜篌,現在我們來欣賞李賀的這首《李憑箜篌引》(出示《李憑箜篌引》)。大家先朗誦一遍。
(生齊讀。)
投影: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師:大家怎么欣賞這首詩?剛才我們說了那么多描寫音樂的方法,現在我們就能鑒賞一下這首描寫音樂的詩。誰來說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側面描寫,(就)比如說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來寫李憑彈的箜篌(時)的絕妙。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1:沒了。
師:好,請坐。
生2:我覺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寫他聽了琴聲后青衫濕,而《李憑箜篌引》寫李憑彈箜篌就非常形象,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他通過四種意象寫出這些事物聽到李憑彈箜篌以后所感受到的東西,做出的動作,從而說明聽李憑彈的箜篌(讓人)聽的非常入神。
師:她是從音樂效果來說的,好,請坐。我們接著說──李婷同學。
生3:我覺得這首詩的特點就是想象特別巧妙,形象特別鮮明,整首詩都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后八句從十二門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腳斜飛濕寒兔,這八句都(由音樂)是由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聯想到天上的音樂,這是一種特別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蘭笑給予了這首曲子一種動感,它像芙蓉一樣的哭泣,像香蘭一樣的歡笑,他又從音質和音效來側面描寫這首詩的音樂。昆山碎玉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都是從不同的側面來寫這首詞哎呀。
師:不要緊張,慢點說。
生3:從不同的側面音質音效音響來寫這首詩的偉大之處,它的特點就是想象聯想特別豐富。
師:扣住了想象、聯想的特點,浪漫主義的手法,好,請坐。
師:以上大家從視覺、形象、還有音樂的效果諸方面來欣賞這首詩,非常到位。那么,學習了《琵琶行》,又欣賞了《李憑箜篌引》,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聯想、啟迪?可以想到什么?說一說。
生1:《琵琶行》的聲音描寫已令我如醉如癡,但在唐代的長河中,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會這樣釀酒,我想到了李頎xīn,他的《琴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細致地描摩音樂,贊嘆了音樂的感染力,還有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其中有兩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前兩句不僅是描寫琴,他用比喻來寫(形容),更寫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偉岸的胸懷,喚起了一種強撼的震感,而后兩句寫蜀僧與我產生了一種共鳴,達到了一種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樂效果。
師:他舉了兩個詩人,但第一個詩人的名字,他說是李頎xīn,大家說這個詩人(生答:李頎qí),第二位詩人是李白。好,楊x。
生2:我覺得就了這兩篇課文(首詩)后,我們(不但)在以后的寫作中要運用音樂美,而且這種畫面美也應該注意。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我覺得這里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這里就總結了一下,寫成了現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彎江水,一輪明月,尋聲凝目月下船,空艙之前一紅顏,追前憶昔信手彈,月浸江水人心寒。
師:又是一個新的散文詩,獨特的創作,非常好,請坐。那么,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比如說劉長卿寫過一首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寫出了風入松的感覺。我們應該說,這么美妙的音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
(生和。)
師小結: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父,是音樂把他們聯系了起來;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學所說的──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進了經典,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好,下面請尚金子用琵琶為我們彈奏《高山流水》,讓我們回味一下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盡的美感。好,尚金子──
(師生鼓掌。)
(尚金子彈奏《高山流水》。)
(樂聲結束,師生熱烈鼓掌。)
師:聽了《高山流水》之后,請大家試著用文學語言把這段音樂描寫出來,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琵琶行》課堂實錄2
教學目的:
了解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詩人情懷,領會白居易詩歌的深遠影響與意義。
學習詩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現手法,從而領會詩歌的美質。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音樂與文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就象藝術孕育的聯體嬰兒,在《詩經》及以后的很長時期,詩歌既是文學(詩)又是音樂(歌)。雖然在后來,音樂與文學逐漸分離,但二者仍然互相影響,比如大家熟悉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據唐人的詩歌創作的,而許文學大家在自己的詩文中也給我們描畫出了經典的音樂場景。我們知道的有《老殘游記》中的句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另一篇寫音樂的名篇。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于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
三、文體常識——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五、疏通字詞
六、梳理課文內容結構
(一)小序的作用?
明確: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二)概括各段內容。
明確: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第五段——重聞琵琶青衫濕。
七、誰解青衫淚
師:我們想討論三個問題:誰解青衫淚、誰解琵琶聲、誰解風物意。本節課就第一個問題進行研究。
師:白居易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同:被貶潯陽。
師: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現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并為他作了一首詩。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明確:琵琶女、詩人。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師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把它畫下來)
師:為什么白居易會發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是什么作為他們之間的.一個橋梁,將他們聯系起來的?
生:樂*原來是“色藝雙絕,生活奢侈”;生命轉折之后“飽受冷落,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在京作官”,現在是“謫居江州”。他們兩人共同地方是,原來都是“風光無限”,現在都是“淪落天涯”。
生:樂*以前是“才高貌美”,現在是“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厚祿”,現在是“謫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來都“安逸閑適,凄涼落泊”。
生:琵琶女原來是“歡笑紅顏”,現在是“漂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帝京”,現在是“謫居臥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從“繁華得意”到“境況凄涼”。他們認為是用“琵琶情”將“琵琶曲”與“琵琶行”聯系在一起的。
生:琵琶女原來的境況是“才貌雙全”,現在是“年長色衰”。詩人原來的境況是“身居高位”,現在是“謫居九江”。他們原來都顯赫,現在都淪落。
生:樂*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艷蓋群芳”,后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后來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歷都是由“盛”而“衰”
師:那我再問一個問題。“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明確:詩人淚灑青衫,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①傷琵琶女:正如詩中云:“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卿卿。”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本引發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后,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
②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人悲,己憐,“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淀,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誰解琵琶聲,誰解風物意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就“誰解青衫淚”進行了研究,通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其他兩個問題。
二、分析
(一)誰解琵琶聲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明確: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凄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郁。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于是音樂進入第二部分“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于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常空船獨守。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悲憤的曲調,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板書: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說明:這一問使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體味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的描寫已經超出了藝術欣賞的范疇,蘊含著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運的揭示。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他們的興趣。
(二)誰解風物意
提問: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后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別時茫茫獎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渲染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板書: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說明:設計這樣一問,能夠使學生明確,鑒賞詩歌一定不能忽視詩中風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
附板書設計: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三、小結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父,是音樂把他們聯系了起來;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學所說的——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進了經典,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琵琶行》課堂實錄3
師:我們中國的詩歌以寫景抒情為主,敘事詩相對比較少見,物以稀為貴嘛,比如初中學過的一首關于一位女子代父從軍的敘事詩
生:木蘭詩。
師:對。這首南北朝時的民歌,騎馬彎弓赴沙場。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出自草根的平民女英雄的美麗形象。琵琶,一種唐代飛天壁畫中常見的樂器,一位無姓名的奇女子演奏了這樣一曲穿越時空的琵琶曲,感動得偉大的詩人江州司馬青衫濕,這是神曲一首啊。這到底是怎樣一位女子呢?讓我們的大詩人情不自禁的喊出憋在心中的聲音,我們來喊一下這句詩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我們再大聲的喊一遍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琵琶行》中其他的詩句可能會淡忘,但這一句的確是中國好詩詞。能說一說你喊出這句詩的心情嗎?
生:很舒服,很有同感。
師:你也是天涯淪落人。
生:很精辟,有很深的生活感傷。
師:好,什么叫淪落人。為何同是,什么是天涯。如何相逢?這一系列的問題,引發我們的思索。我們先來解決一個問題,既然是敘事詩,這首詩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目的是介紹詩前的小序)(學生自己回答)這節小序可以去掉嗎?你從小序中看出了什么?
生:小序就是這首詩歌的內容簡介,介紹了詩歌寫作的原因。
師:什么原因,能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生: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師:這里的感是
生:感動,有感觸。
師:說得很好,還有嗎?
生:這文字寫得很哀傷,為這首詩定下了凄美的感情基調。
師:凄美這個詞用的很精到。看來小序不小,作用很大。我們再回到天涯淪落人。
誰是淪落人?
生:琵琶女。
生:白居易
師:應該有兩個,否則怎么叫同是呢?我們先說兩個淪落人琵琶女和白居易是如何相逢。自由朗讀前三節,然后我們來討論(學生自由朗讀,同桌談論)
師:相逢應該是緣分吧。琵琶女出場前,白居易在干什么?
生:送別客人。
師:當時作者的心態?
生:慘將別。
師:此刻,秋月茫茫,思緒茫茫。此時的月亮營造了沉郁的氛圍,琵琶女出場了。這是一位怎樣的女子,她的出場有什么特點?
生:一位彈琵琶技藝很高超的女子,琵琶藝術家。
師:藝術家,很高的評價。哪里看出來?
生:第一節中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聲很迷人,有感染力。忽聞寫出聲音的神秘。
師:從側面寫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好。
生:這是一位心理很矛盾,有自尊的琵琶女。她不是一下子就出來的,而是千喚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師:這是古代詩歌的出場的經典描繪。中國古代女子出場的特寫鏡頭不是很多。像紅樓夢中的鳳姐是怎樣出場的,大家還有印象嗎?
生: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師:鳳姐的開場白是
生: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師:好記性,假如老師把這句臺詞放在琵琶女身上,你認為恰當嗎?(學生模仿)
生:不行,太粗野,太潑辣。不符合琵琶女的個性,
師:琵琶女是容易受傷的女人,好,我們把琵琶女的出場的動作模仿一遍,我們拿課本做道具琵琶。(學生上臺模仿、學生評論)
師:這幾位同學扮演的琵琶女的出場,讓老師想起了三個字 “不要臉”,臉和面有區別嗎?怎樣是半遮面?(老師模仿,學生評論)
生:琵琶女的出場側身出來的,心理很矛盾,見還是不見,是個問題。
生:在晚上,孤單的女子和陌生的男子相見,多有不便,古代男女授受不輕。
師:但最終還是見了。這又是為何呢?猶抱琵琶的猶怎么理解,不抱琵琶可以嗎?
生:白居易的誠心打動了這位女子,把船移過去,還發出邀請。再一次擺上酒席,感情很真摯。
生:不抱琵琶不行,那就不是琵琶女了,琵琶就是她的生命,是她的特征。一出場,我們看到的就是琵琶。
生:可能在這位女子的心中,琵琶是最重要的藝術。
師:琵琶就是她的身份證。這叫做未遇其人,先見琵琶。通過她的出場,我們對這位女子有了些了解,我們剛才說了,這是一首敘事詩,琵琶女到底又有著怎樣的故事?我們再一次朗讀第三節,(生朗讀)本節把這位女子的一生濃縮成一段,這就是敘事的魅力。這是一位怎樣的女子?
生:可憐。有過幸福。
師:是怎樣的幸福。
生:短暫的
生:才華出眾,十三歲就成為琵琶高手。
師:除了才華出眾還有
生:相貌出眾
師:色藝雙全啊。相當于現在的當紅的影視明星,歌星。詩歌怎樣敘述當時這位女子的幸福甚至有些瘋狂的生活。(學生朗讀)
生:名屬教坊第一部,演奏水平很高。這些都是正面的寫
師:側面寫的是
生:演奏水平讓音樂教師折服,美麗的自己被其他的女子嫉妒。這些是側面寫色藝雙絕。
師:還有嗎。
生:演奏時的盛況,十分的壯觀,歌迷為之癲狂。
師:這些五陵少年是當時的音樂發燒友,哦,誰是五陵年少。
生:就是唐代的富二代,官二代,爭先恐后的送鮮花,送絲綢。
師:當時琵琶女有地位,有名氣,有吃、有穿,有歌迷。為何要這樣寫的如此的燦爛呢?
生:跟后面做對比。
師:說具體些。
生:少年得意風光,而年老淪落色衰。
生:年輕時門庭若市,現在門前冷落。年輕時快樂歡笑,現在獨自哭泣。
師:老師有個疑問,也是大家的疑問,為何不趁年輕的時候嫁人呢?尋找自己的幸福?(學生沉思)
師:或者說那些五陵年少對年輕的琵琶女的追逐出于怎樣的心態?
生:完全就是因為相貌好,不是因為演奏水平高。
生:藝術一般來說年齡大了,水平越高,而琵琶女年齡大了卻受到冷落,正說明當時的`富二代不是真正的欣賞琵琶女的藝術。
生:而商人在古代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琵琶女嫁給商人也是迫不得已的。女人嗎,總要嫁人的。
生:而商人根本不懂藝術,就懂茶葉。
師: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個悲劇的形象,琵琶女的悲劇是個人的悲劇還是社會時代的悲劇,或者說她的悲劇有沒有典型性,同學們怎么看?(生思考)
生:在封建社會中,很多女子處于被人玩弄的地位,可以說沒有地位。男人看重的往往是女子的相貌,而不是才華。這就是悲劇。
生:女子無才便是德,年老了就不值錢了。
師:琵琶女自訴身世苦,塑造一個封建社會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控訴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這一部分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把女子從輝煌寫到淪落,從明星淪落草根。
師:這樣一位女子的遭遇,引起了詩人的感嘆
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師:這是《琵琶行》中的經典中的經典。你怎樣理解這句經典。
生:只有相同的生活經歷,才有如此的感嘆。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朗讀課文第四節(生朗讀)
生:這是一位生活不得志的生病的詩人,他告別京城,來到潯陽。
生:說的好聽些是告辭,其實就是被人趕出來的,混不下去了。心情很不爽。
生:這是一位喜歡音樂的詩人。但是這個地方沒有音樂。
師:是沒有音樂嗎?音樂有沒有?
生:有
生:而詩人需要的是,用文中的換來回答
生:絲竹。
師:這是借代。是怎樣的音樂。
生:很高雅的,很古典,有藝術享受的。
師:而此地的音樂是
生:杜鵑啼血猿哀鳴,這些都是很凄涼的聲音,和白居易的心境有關。
生:還有山歌與村笛。
師:山歌和村笛很好聽,唱支山歌給黨聽。怎么會難為聽,并且是嘔啞嘲哳難為聽。
生:在白居易看來,山歌與村笛是很低級的音樂,是不入流的,人家是大城市來的貴族。
生:也說明了白居易的貴族意識很強,高人一等,看不起勞動人民。
師:當然,我們不能對古人提出很嚴格的要求,把白居易看作焦裕祿式的和人們打成一片的好干部。但至少白居易和琵琶女可以打成一片,引起共鳴。一方面由于類似的生活經歷,由人生的輝煌淪落為落魄,還有一方面是相同的愛好,對音樂的興趣。可謂說真正的知音。琵琶女第三次的演奏正是向知音致敬,向音樂致敬,向人世間的美好的感情致敬。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一定有知己。所以在唐代時,童子解吟長恨歌,胡兒能唱琵琶曲。哀怨綿綿的琵琶曲,千百年來讓人嘆惋。這就是藝術的不朽,也是詩人的偉大。
《琵琶行》課堂實錄4
師:上課
生同: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圣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出示詩歌字幕投影)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生共同朗讀上述詩歌)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同:白居易
師:怎么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師:白居易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同:被貶潯陽。
師: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頭像投影)。現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學生瀏覽課文)
生1: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并為他作了一首詞。
師:是一首詞?
生同:是一首詩。
師:詩名就是(師生同:《琵琶行》)。
師: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么?咱們來看書。
(學生看書)
師生: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后,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師:詩人的情感有什么變化?看投影。
師生: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出示人物畫面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三個。
師:哪三個?
生同:詩人、琵琶女、客人。
師:客人?有沒有客人這個形象?
生同:沒有。
師:那么,應該說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兩個。
師:哪兩個?
生同:琵琶女、詩人。(出示字幕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師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出示字幕投影)
師:為什么白居易會發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現在我們共同完成一個板書。(出示投影)
學生看投影
師: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句詩將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聯系到了一起。一邊是樂妓,一邊是詩人。那么在樂妓與詩人的人生歷程當中,各自經歷了怎樣的轉變?箭頭之前各自應該是什么?一個階段的狀態吧。箭頭之后各自應該是轉折之后的狀態。接下來看一下,左邊樂妓這兒是一個“琵琶曲”,右邊詩人這兒是一個“琵琶行”。是什么作為他們之間的一個橋梁,將他們聯系起來的?
下一個問題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詩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大家想一個下聯,應該填一句什么話能把這個內容連接起來。
現在大家看書,四人一組討論,請一位同學為小組秘書,我在這兒展示,看哪個小組寫的最好!開始!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行間指導。
討論結束,展示答案。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各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顯示作業)——樂妓原來是“色藝雙絕,生活奢侈”;生命轉折之后“飽受冷落,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在京作官”,現在是“謫居江州”。他們兩人共同地方是,原來都是“風光無限”,現在都是“淪落天涯”。他們認為是“相似的經歷”將琵琶女與詩人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對的下聯是“異地相逢淚漣漣”。
下一幅(顯示作業)——樂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現在是“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厚祿”,現在是“謫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來都“安逸閑適,凄涼落泊”。(看一下這個“泊”字對不對?生同:改過了。師強調怎樣書寫。)連接琵琶女與詩人的是“忳郁侘傺”,這四個字在哪首詩中學過?(生同:《離騷》)他們的下聯是“共懷世間愁郁情”。
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是“歡笑紅顏”,現在是“漂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帝京”,現在是“謫居臥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從“繁華得意”到“境況凄涼”。他們認為是用“琵琶情”將“琵琶曲”與“琵琶行”聯系在一起的。下面的對聯是“吟曲賦詩總關情”。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的境況是“才貌雙全”,現在是“年長色衰”。詩人原來的境況是“身居高位”,現在是“謫居九江”。他們原來都顯赫,現在都淪落。“琵琶曲”和“琵琶行”是用“音樂”連接起來的。下聯是“共奏人間悲涼曲”。
大家覺得哪一個答案更好?
生同:押韻的比較好。
師: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個板書,與大家切磋。(漸次出現投影)樂妓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艷蓋群芳”,后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后來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歷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樂”將他們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對的下聯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學生流露出贊嘆的神色)
那么,我們現在就說一下本詩集中描寫音樂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師:好,現在大家就大聲朗誦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師領讀:“尋聲暗問彈者誰……一二”
生齊讀。“尋聲暗問彈者誰……”
師:好!(正音)輕攏慢捻抹復挑,挑tiao,不念tiao,還有一個,曲終收撥當心畫,畫hua,不念hua,四弦一聲如裂帛,弦念xian)大家說,我們剛才的朗誦能不能再現詩人的情感?
生:不能。
師:不能吧,好象還有一點距離。你覺得哪些地方應該怎么讀,才能準確的傳達詩人的情感?
(學生思考,有人準備發言)
師:好(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應該讀的重一點,快一點,然后,“東船西舫悄無言”應該讀的舒緩一些。
師: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師評: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從這塊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師:該怎么讀,給大家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師:很好,請坐!
生3:“尋聲暗問彈者誰”,說明了詩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卻又怕驚擾了琵琶女的雅興,斷了琴弦,他想一聽為快。
師:你覺得這句該怎么讀?
生示范。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琵琶行》中的一個經典畫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畫面投影)故事就發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畫面投影)現在我們就伴著琵琶曲,欣賞楊娜同學的朗誦。
楊娜配樂朗誦(同學鼓掌)
師評:楊娜同學精彩的朗誦再現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藝術魅力!
現在請大家想一個問題,假如說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調,能不能激起詩人內心如此強烈的情感?
(學生思考)
師:如果說她演奏的是家鄉的音樂,能否引發白居易的一聲哀嘆?
生1:我覺得江南小調所表達的是一種歡快的、流暢的感情。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生了共鳴。因此對這首曲子很有感情。
師: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調是歡快的,不能表達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沒有別的意見?
生2:我認為琵琶女當時彈的應是《霓裳》和《六幺》,詩人在京城過慣了宮廷生活,在宮廷經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琵琶女所彈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對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聽到《霓裳》和《六幺》才會比較感傷一些。
師:孫穎同學認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宮廷名曲,易引起詩人的許多聯想。那么,大家認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經,撥動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為地域的東西,還是因為音樂本身所代表的什么?
(學生思考)
(師提示)從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
(學生看書)
師生:錚錚然有京都聲。
師:大家覺得長安對于詩人意味著什么?為什么聽到京都聲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憤懣,一改當初被貶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憂郁之情油然而生?
生1:我認為古代詩人都是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而詩人被貶之后,開始不適應那種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覺得可以慢慢適應,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聲又勾起了他對往日奢華生活的回憶,讓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華,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讓他有了一種在江湖間落魄飄零的感覺。
師:他有一個詞“奢華”,大家覺得白居易所懷念的僅僅是一種奢華的生活嗎?張秀,你說一下。
生2:古人是學而優則仕,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然而,他被貶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種生活并適應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都是非常激烈的,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達了心頭一種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
師:琵琶女的演奏讓他把這種情感釋放出來,自己的感情之門打開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詩人只寫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書,但現在欣賞的是千古絕唱,(現在)我們就來欣賞詩歌中關于音樂的描寫,誰來說一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寫的音樂感特別強,在剛才讀的時候,這兩句的力度就特別重,琵琶女在抒發他情懷的時候,撥弦就有很強的力度,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詩人白居易與他同病相憐、同感而發,詩寫
出來也有很強的氣勢。
師:詩人與琵琶女有同感,寫出來的詩也有氣勢,好,請問還有哪位?
生2:把無形的音樂寫出來使人感知,仿佛能讓人聽到,這是一件難事,白居易這首詩的第二段,可以說是描寫音樂的絕唱,首先,他說,弦聲似乎在訴說著琵琶女悲慘的遭遇和苦悶的心事,由此,人們可以感覺到琴聲的低沉和抑郁,然后用急雨之嘈嘈,私語之切切來形容聲音的粗重和輕細,用珠落玉盤來形容聲音的圓潤,更形象生動,我覺得在這里落得不僅是珠子,還有琵琶女心中滾燙的熱淚,接著又用冰泉冷澀來寫聲音的間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壓抑的深深的惆悵,終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醞釀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最后一句,他說,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這一句詩,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彈真情,兩下里都有一樣的愁,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
師: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這分明就是一首詩,兩處經典。我認為,第一處,(他說珠子落啊)史君同學覺得那不是珠子在落,那是什么在落?
生同:淚。
師:滾燙的淚。第一處的閃光。第二處,她說,(音樂)“激越”的時候,就好像是什么?——愁情恨海一樣,(其實)這個解釋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來還有誰?———
生3:我覺得“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寫的音樂有一種質感,如裂帛,不僅說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說詩人被貶九江之后,他的偉大抱負(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
師:她說四弦一聲如裂帛,豈止是帛裂,簡直是心裂。嗯,好,很好!還有哪位同學?
生4:我覺得“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得非常好,因為詩人是從這里開始描寫音樂的,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他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能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從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我覺得這兩句寫得特別入神。
師評: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請坐!
生5:我覺得第二段不僅寫了音樂,而且寫了音樂背后的情感。人們都說詩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塵世太污濁、黑暗,詩人報國無門,無路請纓,他們只能在詩歌世界成為士大夫,卻在塵世成為遺棄兒,滿懷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樂似的琵琶聲,甘醇的杜康酒澆滅,詩人的命運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們醒來后只能繼續他們飄泊的人生路。
師:噢,說得好不好?
生同:好!
師:請坐!他說這詩人的愁緒就算是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而且,他本來應該是個王國中的一個什么呢?(生附和:寵兒)。結果現在卻成了塵世的棄子(生附和:棄子)說得非常好。還有誰?
生6:我覺得描寫音樂不一定要從音樂的音色音質來寫,我更覺得(能)從它的意境(來)能襯托出音樂的美感,我所鑒賞的是這一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它給我(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雖然說音樂已經(悄)停息,潯陽江上微波蕩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經停息了,但是,東船西舫卻悄然無聲,觥籌交錯,飲酒作樂的場面已經不再了,而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了每一個人內心的郁悶和苦痛,令人感慨萬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滿憂愁的紐扣,輕輕一碰就會溢出來,而這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內心,照亮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琵琶聲(并沒有直接抒發)將人們引入一個凄清和悲涼的意境,但是,人們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涼中,后來,人們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涼中,它所渲染的氣氛是:樂聲(雖然)動人,(但)聽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種寂靜的氣氛,點染出(剛才)當時凄清的氣氛,又襯托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給人造成的感覺就是余音繞梁。
師:非常好,大家覺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么?
生同:紐扣
師:把什么比做紐扣?
師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輪白色的月亮比做一個紐扣,這個比喻非常出奇,應該說是前無古人,非常好。但它還有一個觀點是:琵琶女演奏豈止是訴說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個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請牛穎同學談一談。
生7:我認為詩中那一句“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復雜的內心世界,四弦齊鳴,干脆有力,將情感直白的表現出來,而樂曲收束戛然而止,沒有了嘔啞啁哳,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詩中所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特別的奇妙,作者在寫法上是聲色俱佳,音文相融,詩人為我們塑造(描寫)了一個楓葉飄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風,“來的清,來的靜,來的悲涼”,由此,我思緒紛飛,(揮淚)淚與筆同輝,寫下一首詩。
師:把這首詩給大家朗誦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纏綿漫江痛,何須留戀楊家女,一曲長恨譜春秋。
師:好,大家覺得這里用了什么典故呀?
生齊:長恨歌。
師:“長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賞析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幾句。我覺得這(一句)里可以讀出一種生命搏發的氣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種搏發,這個“鐵騎突出刀槍鳴”讓我想起了項羽在垓下突圍的一個場景。那是對生命的最后一個寄托,至少他是一個英雄。然后呢?“曲終收拔當心畫”就好像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一個場面,一代英雄(就在烏江里面)跟烏江向遠方長流,而且流到現在,還會一直流下去。我覺得生命就是一種鳳凰涅pan。縱使前面有這一些“別有幽愁暗恨生”之類的,但是生命最終是一種激越的像流星一樣,流星是注定要隕落的,生命也終究會消失,但是你最后要留給生命的是什么?應該是最后閃耀的那一瞬間,而且流星會把他的夢,會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會留很遠。我覺得詩人在這里呢,雖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實現,但是呢,他的理想還是有的,人不能沒有理想,我覺得,這也就是我的觀點。
師: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學給了一個生命的高度,她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當中仿佛看到了項羽垓下之圍的悲壯場面,想起了一個悲劇的英雄。那么,我們來請程彥臻同學給大家說一下。
生9:我想賞析一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想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個是音樂的方面,它前面說“凝絕不通聲暫歇”,“無聲”是對“聲暫歇”的高度贊賞,這就說明詩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種遭遇。還有就是從感情方面,“無聲”,“于無聲處聽驚雷”說明這時詩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處在一種激昂澎湃的時刻,而且它后邊說“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說明這也是一個基點,他們的感情也必須從這個基點才能噴泄出來,還有(我想)“無聲”處應該是他們的一種思考,因為“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經歷了一個高峰,一個低谷,他們一定有滿腔的愁緒,所以“無聲”處就能表現出這里面的感情。
師: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非常好啊,請坐。她(中間)的觀點主要是說:他處于生命的一種沉寂狀態,“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琵琶女對于人生的一種思考。
那么大家現在看一下,上述說的這些關于音樂的描寫的句子,是直接描寫音樂的,是不是?
生:是。
師:那么,除了這些以外,詩文還有哪些詩句其實也跟音樂有關?趙志娟
生1:我覺得“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這一句比較好,可能想到那婉轉流利的琵琶聲從琵琶女纖細而微微顫抖的指間滑過,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顆顆從葉面滑過,從葉間滴下,滴入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的漣漪,又像黃鶯(在)花下的啼鳴,唱著輕快婉轉的歌曲,精致而優美。漸漸地,弦聲緩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樂,它被冰阻塞著,發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說過“音樂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覺得是音樂把白居易和我們卷走,在他善感而優美的韻律之中。
師:琴聲把我們和白居易都卷走了,卷到了一種傷感的韻律之中,好,請坐下。現在誰來給大家總結一下,(你認為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描寫音樂有哪些方法?上邊同學鑒賞的非常好。(你覺得描寫音樂)把無形的東西(音樂)寫出來,可以運用哪能些方法?
生1:就是詩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音樂的音高、節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想;第二個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疊字,還有“幽咽”,有雙關的意思的詞就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表現出來。
師:她說了兩點,一點就是運用什么修辭?(生答:比喻)另一點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么講究?(生齊:疊詞),雙關的意思把詩中音樂的韻律表現出來。好,接著說。
生2:我覺得《琵琶行》里邊,我們主要應該借鑒的就是它的有聲和無聲的對比。我們在小學就的時候就運用過這一種,在小學的作文中,曾經常寫到“我們教室里非常的靜,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它的聲音”,那么,以這種手法來寫,就能突出教室的靜,這種寫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應借鑒一下。
師:對比,動靜結合的方法,對嗎?
生2:對。
師:請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來表現音樂,比如說“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表現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弦聲的低沉。
師:好,用心情來寫音樂,請坐,劉錚錚。
生4:詩人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的,比如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體的表達了出來,并能區別音調音色的變化。
師評:她說,把無形的音樂寫的有形,有了畫面感。好!請坐!
按照大家剛才總結的描寫音樂的方法,我們就來欣賞另一首(關于)與音樂有關的詩。古人說,在古代描寫音樂的作品當中,韓愈的《穎師彈琴》能驚天,李賀的(師生齊說:《李憑箜篌引》)可以泣鬼,那么,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現在我們來看,這就是豎箜篌,二十三絲的豎箜篌,現在我們來欣賞李賀的這首《李憑箜篌引》。(出示《李憑箜篌引》)大家先朗誦一遍,(生齊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師:大家怎么欣賞這首詩?剛才我們說了那么多描寫音樂的方法,現在我們就能鑒賞一下這首描寫音樂的詩。誰來說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側面描寫,(就)比如說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來寫李憑彈的箜篌(時)的絕妙。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沒了。
師:好,請坐。
生2:我覺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寫他聽了琴聲后“青衫濕”,而《李憑箜篌引》寫李憑彈箜篌就非常形象,“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他通過四種意象寫出這些事物聽到李憑彈箜篌以后所感受到的東西,做出的動作,從而說明聽李憑彈的箜篌(讓人)聽的非常入神。
師:她是從音樂效果來說的,好,請坐。我們接著說——李婷同學。
生3:我覺得這首詩的特點就是想象特別巧妙,形象特別鮮明,整首詩都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后八句從“十二門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腳斜飛濕寒兔”,這八句都(由音樂)是由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聯想到天上的音樂,這是一種特別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蘭笑”給予了這首曲子一種動感,它像芙蓉一樣的哭泣,像香蘭一樣的歡笑,他又從音質和音效來側面描寫這首詩的音樂。“昆山碎玉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都是從不同的側面來寫這首詞……哎呀。
師:不要緊張,慢點說。
生3:從不同的側面音質音效音響來寫這首詩的偉大之處,它的特點就是想象聯想特別豐富。
師:扣住了想象、聯想的特點,浪漫主義的手法,好,請坐。
師:以上大家從視覺、形象、還有音樂的效果諸方面來欣賞這首詩,非常到位。那么,學習了《琵琶行》,又欣賞了《李憑箜篌引》,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聯想、啟迪?可以想到什么?說一說。
生1:《琵琶行》的聲音描寫已令我如醉如癡,但在唐代的長河中,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會這樣釀酒,我想到了李xin,他的《琴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細致地描摩音樂,贊嘆了音樂的感染力,還有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其中有兩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前兩句不僅是描寫琴,他用比喻來寫(形容),更寫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偉岸的胸懷,喚起了一種強撼的震感,而后兩句寫蜀僧與“我”產生了一種共鳴,達到了一種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樂效果。
師:他舉了兩個詩人,但第一個詩人的名字,他說是李Xin,大家說這個詩人(生答:李頎Qi),第二位詩人是李白。好,楊娜。
生2:我覺得就了這兩篇課文(首詩)后,我們(不但)在以后的寫作中要運用音樂美,而且這種畫面美也應該注意。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我覺得這里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這里就總結了一下,寫成了現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彎江水,一輪明月,尋聲凝目月下船,空艙之前一紅顏,追前憶昔信手彈,月浸江水人心寒。
師:又是一個新的散文詩,獨特的創作,非常好,請坐。那么,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比如說劉長卿寫過一首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寫出了風入松的感覺。我們應該說,這么美妙的音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生和)
(師小結)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父,是音樂把他們聯系了起來;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學所說的——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進了經典,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好,下面請尚金子用琵琶為我們彈奏《高山流水》,讓我們回味一下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盡的美感。好,尚金子——
(師生鼓掌)
尚金子彈奏《高山流水》
(樂聲結束。師生熱烈鼓掌)
師:聽了《高山流水》之后,請大家試著用文學語言把這段音樂描寫出來,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琵琶行》課堂實錄
授課人山西臨汾一中秦夢
師:上課
生同: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圣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出示詩歌字幕投影)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生共同朗讀上述詩歌)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同:白居易
師:怎么知道?
生同: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師:白居易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同:被貶潯陽。
師: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出示琵琶亭投影)。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這就是白居易(出示白居易頭像投影)。現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學生瀏覽課文)
生1: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并為他作了一首詞。
師:是一首詞?
生同:是一首詩。
師:詩名就是(師生同:《琵琶行》)。
師: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出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人像投影)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么?咱們來看書。
(學生看書)
師生: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后,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師:詩人的情感有什么變化?看投影。
師生: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出示人物畫面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三個。
師:哪三個?
生同:詩人、琵琶女、客人。
師:客人?有沒有客人這個形象?
生同:沒有。
師:那么,應該說塑造了幾個形象?
生同:兩個。
師:哪兩個?
生同:琵琶女、詩人。(出示字幕投影)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師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出示字幕投影)
師:為什么白居易會發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現在我們共同完成一個板書。(出示投影)
學生看投影
師: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句詩將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聯系到了一起。一邊是樂妓,一邊是詩人。那么在樂妓與詩人的人生歷程當中,各自經歷了怎樣的轉變?箭頭之前各自應該是什么?一個階段的狀態吧。箭頭之后各自應該是轉折之后的狀態。接下來看一下,左邊樂妓這兒是一個“琵琶曲”,右邊詩人這兒是一個“琵琶行”。是什么作為他們之間的一個橋梁,將他們聯系起來的?
下一個問題是,我在上面引用了詩中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大家想一個下聯,應該填一句什么話能把這個內容連接起來。
現在大家看書,四人一組討論,請一位同學為小組秘書,我在這兒展示,看哪個小組寫的最好!開始!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行間指導。
討論結束,展示答案。
師:我們來欣賞一下各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先看第一幅(顯示作業)——樂妓原來是“色藝雙絕,生活奢侈”;生命轉折之后“飽受冷落,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在京作官”,現在是“謫居江州”。他們兩人共同地方是,原來都是“風光無限”,現在都是“淪落天涯”。他們認為是“相似的經歷”將琵琶女與詩人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對的下聯是“異地相逢淚漣漣”。
下一幅(顯示作業)——樂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現在是“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厚祿”,現在是“謫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來都“安逸閑適,凄涼落泊”。(看一下這個“泊”字對不對?生同:改過了。師強調怎樣書寫。)連接琵琶女與詩人的是“忳郁侘傺”,這四個字在哪首詩中學過?(生同:《離騷》)他們的下聯是“共懷世間愁郁情”。
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是“歡笑紅顏”,現在是“漂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帝京”,現在是“謫居臥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從“繁華得意”到“境況凄涼”。他們認為是用“琵琶情”將“琵琶曲”與“琵琶行”聯系在一起的。下面的對聯是“吟曲賦詩總關情”。再看一幅(顯示作業)——琵琶女原來的境況是“才貌雙全”,現在是“年長色衰”。詩人原來的境況是“身居高位”,現在是“謫居九江”。他們原來都顯赫,現在都淪落。“琵琶曲”和“琵琶行”是用“音樂”連接起來的。下聯是“共奏人間悲涼曲”。
大家覺得哪一個答案更好?
生同:押韻的比較好。
師: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也做了一個板書,與大家切磋。(漸次出現投影)樂妓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艷蓋群芳”,后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后來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歷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樂”將他們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對的下聯是——“共享高山流水情”!
(學生流露出贊嘆的神色)
那么,我們現在就說一下本詩集中描寫音樂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同:第二段。
師:好,現在大家就大聲朗誦一下第二段,注入你自己的(感情)理解。
師領讀:“尋聲暗問彈者誰……一二”
生齊讀。“尋聲暗問彈者誰……”
師:好!(正音)輕攏慢捻抹復挑,挑tiao,不念tiao,還有一個,曲終收撥當心畫,畫hua,不念hua,四弦一聲如裂帛,弦念xian)大家說,我們剛才的朗誦能不能再現詩人的情感?
生:不能。
師:不能吧,好象還有一點距離。你覺得哪些地方應該怎么讀,才能準確的傳達詩人的情感?
(學生思考,有人準備發言)
師:好(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應該讀的重一點,快一點,然后,“東船西舫悄無言”應該讀的舒緩一些。
師: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師評:情感把握的很好。
生2:“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從這塊可以投入自己的感情。
師:該怎么讀,給大家示范一下。
生示范。
師:很好,請坐!
生3:“尋聲暗問彈者誰”,說明了詩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卻又怕驚擾了琵琶女的雅興,斷了琴弦,他想一聽為快。
師:你覺得這句該怎么讀?
生示范。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琵琶行》中的一個經典畫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畫面投影)故事就發生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出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畫面投影)現在我們就伴著琵琶曲,欣賞楊娜同學的朗誦。
楊娜配樂朗誦(同學鼓掌)
師評:楊娜同學精彩的朗誦再現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藝術魅力!
現在請大家想一個問題,假如說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調,能不能激起詩人內心如此強烈的情感?
(學生思考)
師:如果說她演奏的是家鄉的音樂,能否引發白居易的一聲哀嘆?
生1:我覺得江南小調所表達的是一種歡快的、流暢的感情。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生了共鳴。因此對這首曲子很有感情。
師:她的理由是江南小調是歡快的,不能表達白居易的心情。大家有沒有別的意見?
生2:我認為琵琶女當時彈的應是《霓裳》和《六幺》,詩人在京城過慣了宮廷生活,在宮廷經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琵琶女所彈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對往日生活的思念。因此,他聽到《霓裳》和《六幺》才會比較感傷一些。
師:孫穎同學認為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宮廷名曲,易引起詩人的許多聯想。那么,大家認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經,撥動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為地域的東西,還是因為音樂本身所代表的什么?
(學生思考)
(師提示)從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
(學生看書)
師生:錚錚然有京都聲。
師:大家覺得長安對于詩人意味著什么?為什么聽到京都聲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憤懣,一改當初被貶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憂郁之情油然而生?
生1:我認為古代詩人都是有著偉大抱負和理想,而詩人被貶之后,開始不適應那種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覺得可以慢慢適應,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聲又勾起了他對往日奢華生活的回憶,讓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華,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讓他有了一種在江湖間落魄飄零的感覺。
師:他有一個詞“奢華”,大家覺得白居易所懷念的僅僅是一種奢華的生活嗎?張秀,你說一下。
生2:古人是學而優則仕,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然而,他被貶之后,表面上安分(于)一種生活并適應了,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一首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都是非常激烈的,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達了心頭一種激烈的情感,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激烈的曲子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
師:琵琶女的演奏讓他把這種情感釋放出來,自己的感情之門打開了,情感宣泄而下。好,如果詩人只寫了演奏技法充其量只是琵琶演奏的教科書,但現在欣賞的是千古絕唱,(現在)我們就來欣賞詩歌中關于音樂的描寫,誰來說一下。
生1:我覺得“銀瓶乍破水漿迸”寫的音樂感特別強,在剛才讀的時候,這兩句的力度就特別重,琵琶女在抒發他情懷的時候,撥弦就有很強的力度,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而詩人白居易與他同病相憐、同感而發,詩寫
出來也有很強的氣勢。
師:詩人與琵琶女有同感,寫出來的詩也有氣勢,好,請問還有哪位?
生2:把無形的音樂寫出來使人感知,仿佛能讓人聽到,這是一件難事,白居易這首詩的第二段,可以說是描寫音樂的絕唱,首先,他說,弦聲似乎在訴說著琵琶女悲慘的遭遇和苦悶的心事,由此,人們可以感覺到琴聲的低沉和抑郁,然后用急雨之嘈嘈,私語之切切來形容聲音的粗重和輕細,用珠落玉盤來形容聲音的圓潤,更形象生動,我覺得在這里落得不僅是珠子,還有琵琶女心中滾燙的熱淚,接著又用冰泉冷澀來寫聲音的間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壓抑的深深的惆悵,終于,琵琶女心中所有的愁和怨在醞釀中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最后一句,他說,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是琵琶女心的碎裂,這一句詩,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幽情,一個弦上彈真情,兩下里都有一樣的愁,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
師: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這分明就是一首詩,兩處經典。我認為,第一處,(他說珠子落啊)史君同學覺得那不是珠子在落,那是什么在落?
生同:淚。
師:滾燙的淚。第一處的閃光。第二處,她說,(音樂)“激越”的時候,就好像是什么?——愁情恨海一樣,(其實)這個解釋非常好,非常全面。接下來還有誰?———
生3:我覺得“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寫的音樂有一種質感,如裂帛,不僅說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說詩人被貶九江之后,他的偉大抱負(呀,什么的)都被撕裂了。
師:她說四弦一聲如裂帛,豈止是帛裂,簡直是心裂。嗯,好,很好!還有哪位同學?
生4:我覺得“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得非常好,因為詩人是從這里開始描寫音樂的,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他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說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能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從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我覺得這兩句寫得特別入神。
師評: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好!很好!請坐!
生5:我覺得第二段不僅寫了音樂,而且寫了音樂背后的情感。人們都說詩人是多情的,但分明是塵世太污濁、黑暗,詩人報國無門,無路請纓,他們只能在詩歌世界成為士大夫,卻在塵世成為遺棄兒,滿懷的愁怨,只能(只能)被仙樂似的琵琶聲,甘醇的杜康酒澆滅,詩人的命運是苦楚的,他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他們醒來后只能繼續他們飄泊的人生路。
師:噢,說得好不好?
生同:好!
師:請坐!他說這詩人的愁緒就算是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而且,他本來應該是個王國中的一個什么呢?(生附和:寵兒)。結果現在卻成了塵世的棄子(生附和:棄子)說得非常好。還有誰?
生6:我覺得描寫音樂不一定要從音樂的音色音質來寫,我更覺得(能)從它的意境(來)能襯托出音樂的美感,我所鑒賞的是這一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它給我(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雖然說音樂已經(悄)停息,潯陽江上微波蕩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經停息了,但是,東船西舫卻悄然無聲,觥籌交錯,飲酒作樂的場面已經不再了,而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了每一個人內心的郁悶和苦痛,令人感慨萬千,在(江水)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滿憂愁的紐扣,輕輕一碰就會溢出來,而這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內心,照亮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琵琶聲(并沒有直接抒發)將人們引入一個凄清和悲涼的意境,但是,人們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涼中,后來,人們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涼中,它所渲染的氣氛是:樂聲(雖然)動人,(但)聽者被吸引被感染的一種寂靜的氣氛,點染出(剛才)當時凄清的氣氛,又襯托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給人造成的感覺就是余音繞梁。
師:非常好,大家覺得她最出色的比喻是什么?
生同:紐扣
師:把什么比做紐扣?
師生同:把沉浸在江中的一輪白色的月亮比做一個紐扣,這個比喻非常出奇,應該說是前無古人,非常好。但它還有一個觀點是:琵琶女演奏豈止是訴說自己的平生不得志,任何一個人都能借琵琶女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請牛穎同學談一談。
生7:我認為詩中那一句“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道出了琵琶女復雜的內心世界,四弦齊鳴,干脆有力,將情感直白的表現出來,而樂曲收束戛然而止,沒有了嘔啞啁哳,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回味,正如詩中所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特別的奇妙,作者在寫法上是聲色俱佳,音文相融,詩人為我們塑造(描寫)了一個楓葉飄零的夜晚,瑟瑟的秋風,“來的清,來的靜,來的悲涼”,由此,我思緒紛飛,(揮淚)淚與筆同輝,寫下一首詩。
師:把這首詩給大家朗誦一下。
生:醉品琵琶江水中,音律纏綿漫江痛,何須留戀楊家女,一曲長恨譜春秋。
師:好,大家覺得這里用了什么典故呀?
生齊:長恨歌。
師:“長恨歌”的典故,非常好!李娜。
生8:我賞析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幾句。我覺得這(一句)里可以讀出一種生命搏發的氣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種搏發,這個“鐵騎突出刀槍鳴”讓我想起了項羽在垓下突圍的一個場景。那是對生命的最后一個寄托,至少他是一個英雄。然后呢?“曲終收拔當心畫”就好像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一個場面,一代英雄(就在烏江里面)跟烏江向遠方長流,而且流到現在,還會一直流下去。我覺得生命就是一種鳳凰涅pan。縱使前面有這一些“別有幽愁暗恨生”之類的,但是生命最終是一種激越的像流星一樣,流星是注定要隕落的,生命也終究會消失,但是你最后要留給生命的是什么?應該是最后閃耀的那一瞬間,而且流星會把他的夢,會把它的光明也留在天空中,而且會留很遠。我覺得詩人在這里呢,雖然他的志向得不到實現,但是呢,他的理想還是有的,人不能沒有理想,我覺得,這也就是我的觀點。
師:好,非常好!你看李娜同學給了一個生命的高度,她從“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當中仿佛看到了項羽垓下之圍的悲壯場面,想起了一個悲劇的英雄。那么,我們來請程彥臻同學給大家說一下。
生9:我想賞析一下“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想從兩個方面分析:第一個是音樂的方面,它前面說“凝絕不通聲暫歇”,“無聲”是對“聲暫歇”的高度贊賞,這就說明詩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種遭遇。還有就是從感情方面,“無聲”,“于無聲處聽驚雷”說明這時詩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處在一種激昂澎湃的時刻,而且它后邊說“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說明這也是一個基點,他們的感情也必須從這個基點才能噴泄出來,還有(我想)“無聲”處應該是他們的一種思考,因為“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經歷了一個高峰,一個低谷,他們一定有滿腔的愁緒,所以“無聲”處就能表現出這里面的感情。
師:哦,用了一句名言,笛卡爾說“人是會思考的蘆葦”,非常好啊,請坐。她(中間)的觀點主要是說:他處于生命的一種沉寂狀態,“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琵琶女對于人生的一種思考。
那么大家現在看一下,上述說的這些關于音樂的描寫的句子,是直接描寫音樂的,是不是?
生:是。
師:那么,除了這些以外,詩文還有哪些詩句其實也跟音樂有關?趙志娟
生1:我覺得“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這一句比較好,可能想到那婉轉流利的琵琶聲從琵琶女纖細而微微顫抖的指間滑過,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顆顆從葉面滑過,從葉間滴下,滴入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的漣漪,又像黃鶯(在)花下的啼鳴,唱著輕快婉轉的歌曲,精致而優美。漸漸地,弦聲緩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樂,它被冰阻塞著,發出冷澀的低泣,訴說著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說過“音樂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覺得是音樂把白居易和我們卷走,在他善感而優美的韻律之中。
師:琴聲把我們和白居易都卷走了,卷到了一種傷感的韻律之中,好,請坐下。現在誰來給大家總結一下,(你認為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描寫音樂有哪些方法?上邊同學鑒賞的非常好。(你覺得描寫音樂)把無形的東西(音樂)寫出來,可以運用哪能些方法?
生1:就是詩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音樂的音高、節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想;第二個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疊字,還有“幽咽”,有雙關的意思的詞就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表現出來。
師:她說了兩點,一點就是運用什么修辭?(生答:比喻)另一點就是在用字方面有什么講究?(生齊:疊詞),雙關的意思把詩中音樂的韻律表現出來。好,接著說。
生2:我覺得《琵琶行》里邊,我們主要應該借鑒的就是它的有聲和無聲的對比。我們在小學就的時候就運用過這一種,在小學的作文中,曾經常寫到“我們教室里非常的靜,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它的聲音”,那么,以這種手法來寫,就能突出教室的靜,這種寫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應借鑒一下。
師:對比,動靜結合的方法,對嗎?
生2:對。
師:請坐,好,史君。
生3:用心情來表現音樂,比如說“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表現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弦聲的低沉。
師:好,用心情來寫音樂,請坐,劉錚錚。
生4:詩人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的,比如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體的表達了出來,并能區別音調音色的變化。
師評:她說,把無形的音樂寫的有形,有了畫面感。好!請坐!
按照大家剛才總結的描寫音樂的方法,我們就來欣賞另一首(關于)與音樂有關的詩。古人說,在古代描寫音樂的作品當中,韓愈的《穎師彈琴》能驚天,李賀的(師生齊說:《李憑箜篌引》)可以泣鬼,那么,江上琵琶,白居易的江上琵琶可以移人。
(出示箜篌投影)
現在我們來看,這就是豎箜篌,二十三絲的豎箜篌,現在我們來欣賞李賀的這首《李憑箜篌引》。(出示《李憑箜篌引》)大家先朗誦一遍,(生齊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師:大家怎么欣賞這首詩?剛才我們說了那么多描寫音樂的方法,現在我們就能鑒賞一下這首描寫音樂的詩。誰來說一下,好,史君。
生1:主要用的是側面描寫,(就)比如說第二句“湘娥啼竹素女愁”,它用湘夫人和素女的表情來寫李憑彈的箜篌(時)的絕妙。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沒了。
師:好,請坐。
生2:我覺得《琵琶行》中白居易寫他聽了琴聲后“青衫濕”,而《李憑箜篌引》寫李憑彈箜篌就非常形象,“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他通過四種意象寫出這些事物聽到李憑彈箜篌以后所感受到的東西,做出的動作,從而說明聽李憑彈的箜篌(讓人)聽的非常入神。
師:她是從音樂效果來說的,好,請坐。我們接著說——李婷同學。
生3:我覺得這首詩的特點就是想象特別巧妙,形象特別鮮明,整首詩都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后八句從“十二門前融冷光”一直到“露腳斜飛濕寒兔”,這八句都(由音樂)是由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聯想到天上的音樂,這是一種特別奇特的想法。而他的“芙蓉泣露香蘭笑”給予了這首曲子一種動感,它像芙蓉一樣的哭泣,像香蘭一樣的歡笑,他又從音質和音效來側面描寫這首詩的音樂。“昆山碎玉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都是從不同的側面來寫這首詞……哎呀。
師:不要緊張,慢點說。
生3:從不同的側面音質音效音響來寫這首詩的偉大之處,它的特點就是想象聯想特別豐富。
師:扣住了想象、聯想的特點,浪漫主義的手法,好,請坐。
師:以上大家從視覺、形象、還有音樂的效果諸方面來欣賞這首詩,非常到位。那么,學習了《琵琶行》,又欣賞了《李憑箜篌引》,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聯想、啟迪?可以想到什么?說一說。
生1:《琵琶行》的聲音描寫已令我如醉如癡,但在唐代的長河中,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會這樣釀酒,我想到了李xin,他的《琴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細致地描摩音樂,贊嘆了音樂的感染力,還有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其中有兩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前兩句不僅是描寫琴,他用比喻來寫(形容),更寫出李白的高山大谷一般的雄奇偉岸的胸懷,喚起了一種強撼的震感,而后兩句寫蜀僧與“我”產生了一種共鳴,達到了一種至善至美,高山流水的音樂效果。
師:他舉了兩個詩人,但第一個詩人的名字,他說是李Xin,大家說這個詩人(生答:李頎Qi),第二位詩人是李白。好,楊娜。
生2:我覺得就了這兩篇課文(首詩)后,我們(不但)在以后的寫作中要運用音樂美,而且這種畫面美也應該注意。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我覺得這里面的意境非常美,所以我在這里就總結了一下,寫成了現代的散文,就是:春江花月夜,一彎江水,一輪明月,尋聲凝目月下船,空艙之前一紅顏,追前憶昔信手彈,月浸江水人心寒。
師:又是一個新的散文詩,獨特的創作,非常好,請坐。那么,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比如說劉長卿寫過一首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寫出了風入松的感覺。我們應該說,這么美妙的音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生和)
(師小結)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父,是音樂把他們聯系了起來;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學所說的——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進了經典,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好,下面請尚金子用琵琶為我們彈奏《高山流水》,讓我們回味一下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盡的美感。好,尚金子——
(師生鼓掌)
尚金子彈奏《高山流水》
(樂聲結束。師生熱烈鼓掌)
師:聽了《高山流水》之后,請大家試著用文學語言把這段音樂描寫出來,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琵琶行》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琵琶行》課堂實錄04-20
琵琶行課堂實錄03-22
琵琶行03-24
《琵琶行》03-28
《琵琶行》原文05-25
琵琶行原文01-20
琵琶行教案11-09
琵琶行的教案03-23
琵琶行全文01-30
琵琶行 --白居易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