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閱讀答案及翻譯

時間:2024-11-06 14:34:12 歐陽修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閱讀答案及翻譯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你所見過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閱讀答案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閱讀答案及翻譯

  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歟!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縉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謂自古忠臣義士多出于亂世,而怪當時可道者何少也!豈果無其人哉?雖曰干戈興,學校廢而禮義衰,風俗隳壞,至于如此;自古天下未嘗無人也。吾意必有潔身自負之士,嫉世遠去而不可見者。自古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吾又以謂必有負材能、修節義而沉淪于下,泯沒而無聞者。求之傳記,而亂世崩離,文字殘缺,不可復得,然僅得者,四五人而已。

  處乎山林而群麋鹿,雖不足以為中道,然與其食人之祿,俛①首而包羞,孰若無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鄭遨、張薦明。

  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義。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茍利于君,以忠獲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義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而天理幾乎其滅矣。于此之時,能以孝弟自修于一鄉而風行于天下者,猶或有之。然其事跡不著而無可紀次,獨其名氏或因見于書者,吾亦不敢沒。而其略可錄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倫。

  作《一行傳》。

  【注】①俛:同“俯”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怪當時可道者何少也怪:對……感到奇怪

  B.風俗隳壞隳:毀壞

  C.必有負材能、修節義而沉淪于下負:辜負

  D.處乎山林而群麋鹿群:與……為伍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吾以謂自古忠臣義士多出于亂世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嫉世遠去而不可見者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C.泯沒而無聞者縉紳而不能易其志者

  D.吾得二人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雖不足以為中道,然與其食人之祿,俛首而包羞,孰若無愧于心,放身而自得?(5分)

  譯文:

  (2)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義。(2分)

  譯文:

  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6分)

  自古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

  【參考答案】

  6.C

  7.B

  8.(1)雖然夠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與其享用著別人給的俸祿,低著頭忍受著羞辱,如何比得上無愧于內心,放縱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樂(或:讓自己得意開心)呢?(2)權力和利益都不能讓他的心靈屈服,擔任官職或不擔任官職都不違背他的道義。

  9.自古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

  【解析】

  6.

  試題分析:本題的錯誤在于望文生義。負:具有。解答此類試題時可采用聯想(聯想課文語句)推斷、語言結構推斷、辨析詞性推斷、語法分析推斷、語境分析推斷、鄰字(同義復詞、偏義復詞)幫助推斷等方法。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7.

  試題分析:B.都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A.介詞,前者譯為“在”,后者譯為“比”。C.前者,代詞,……的人;后者,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D.前者,句末語助詞,不譯;后者,兼詞,于之。文言虛詞的考查集中在《大綱》規定的十八個虛詞范圍之內,同時虛詞考查與課內知識有著密切關系,其中有四句話出自課文,考生應在準確理解課內語句的基礎上結合文段進行辨析,才能保證答案的準確性。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8.

  試題分析: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要求原文文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據,句式特點、風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譯出原文大意。翻譯時應以直譯為主,實在難以翻譯時可輔以意譯。翻譯語句要準確翻譯關鍵詞語,如(1)“雖”,雖然,“中道”,中庸之道,“俛首”,低著頭,“孰”,如何,語句流暢1分;(2)“違”,違背,語句流暢1分。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9.

  試題分析:給文言文語段斷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斷句的基礎上,對不能斷開的字詞要研究前后語句的含義及聯系,看看斷在哪里語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學科網聯系往往都有標志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志,就可以輕松斷句,同時,需要掌握語句的大意,本句話的意思為:自古賢才,有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蘊藏于內心而并不表現出來的,有的人困頓地生存于簡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們即使有顏淵的品行,不遇到孔子這樣的人也會名聲顯揚,況且是世道多有變故而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時候呢。本題可據此得出答案。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唉!五代之亂達到頂點了,這就是傳記上所說的“天地間的光明被封閉、高潔的雅士都去隱居”的時代嗎!在這個時候,作臣子的殺害他的國君,作兒子的殺害他的父親,而那些士大夫們卻安享著國家的俸祿,占據著朝堂,十分滿足不再有廉恥之色的人到處都是。我認為忠臣義士,多出于亂世,卻奇怪這個時候可以稱道的人何其少啊。難道果真沒有這樣的人嗎?雖然說戰亂興起,學校教育被廢棄,從而禮儀衰敗,風俗毀壞,而到了這個地步,然而自古以來天下大亂之時未嘗沒有這樣的忠臣義士啊。我想必有潔身自好的義士,因憤時疾世遠離塵世而不能顯露于世。自古賢才,有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蘊藏于內心而并不表現出來的,有的人困頓地生存于簡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們即使有顏淵的品行,不遇到孔子這樣的人也會名聲顯揚。況且是世道多有變故而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時候呢。我又認為必然還有懷抱才能、修煉節義,但沉淪在社會底層而默默無聞的人。我在傳記中尋找這樣的義士,卻因亂世分崩離析,書上文字殘缺,不能再找到了。找到的僅僅就是四五人罷了。

  生活在山林中和麋鹿為伍,雖然夠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與其享用著別人給的俸祿,低著頭忍受著羞辱,如何比得上無愧于內心,放縱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樂(或:讓自己得意開心)呢?我找到了兩個人,名叫鄭遨、張薦明。

  權力和利益都不能讓他的心靈屈服,擔任官職或不擔任官職都不違背他的道義。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石昂。

  如果對君主有利,因為忠誠而獲得罪名又何必為自己表白,有直至死亡也不說出來的人,這就是古代的義士啊。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程福赟。

  五代時期社會混亂,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一直到兄弟間、夫婦間的人倫關系,沒有不嚴重毀壞的,而倫理幾乎滅絕了。就在這樣的時刻,能夠以孝悌之禮修身于一鄉并且像風一樣推行到天下的人,還是或許有的,但他們的所作所為不顯著,也沒有書籍記述編排,只有他們的姓名有的還能夠在書中見到,我也不敢埋沒他們。而大致可以寫下來的人,我也找到了一個,他叫李自倫。

【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閱讀答案及翻譯】相關文章:

《史記·王翦傳》閱讀答案附翻譯08-26

《宋史·歐陽修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8-04

《歐陽修傳》閱讀答案08-13

《新五代史·唐臣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8-10

《史記·孔子世家》閱讀答案及翻譯06-13

《符存審傳新五代史》閱讀答案及翻譯09-18

《韓愈傳》閱讀答案及翻譯10-23

《黃庭堅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9-10

柳敬亭傳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9-10

《王夫之傳》閱讀答案及翻譯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