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歐陽修閱讀理解附答案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歐陽修閱讀理解附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③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④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
(節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注】①嶷(yí])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②機阱:陷阱。③寬簡:寬松簡易。④便:安逸、安適。
【小題1】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2分)
因 取 舊 案 反 覆 觀 之
【小題2】寫出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
(1)讀書輒成誦( )
(2)晚更號六一居士( )
(3)雖機阱在前( )
(4)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 )
【小題3】用同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
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
【小題4】當有文人來訪,歐陽修為什么不與他們談論文章?請用文中語句回答。(2分)
【小題5】閱讀選文第三段,結合下面的鏈接文字,具體說說歐陽修具有怎樣的從政思想。(4分)
【鏈接】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答案
【小題1】因∕取舊案∕反覆觀之
【小題2】(1)就 (2)改變,更換 (3)即使 (4)有人
【小題3】(歐陽修)在一個廢書簏中發現了唐代韓愈留下地書稿,讀后對韓愈十分仰慕。
【小題4】因為歐陽修認為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小題5】因為歐陽修認為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遵守結構原則,還要遵循意思原則,比如劃分此句的節奏就要弄清楚因的意思。
【小題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有的需要從從課文中遷移過來。
【小題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此句翻譯時除了要注意關鍵字于焉等字,還要注意語序于廢書簏中得唐韓愈遺稿以及省略的主語歐陽修。
【小題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第三文段的內容來談歐陽修為什么不與他們談論文章的原因即可。
【小題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歐陽修從政思想的能力。根據第三文段歐陽修對待政事的態度以及連接材料中眾賓合歡的場景來理解歐陽修從政思想即可。
歐陽修閱讀相關擴展
采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釋
①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縣東南,是潁水和其他河流匯合處。宋時屬潁州。晏殊、歐陽修、蘇軾都在潁州做過太守。歐陽修晚年退休后住在潁州,寫了一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時有笙管伴奏。
③漣漪:水的波紋。
譯文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么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
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蕩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注】西湖: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北潁河與泉河交匯處的天然湖泊。
8.詞的上闕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5分)
【答案】上闕第一句總攝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贊美之情。(2分)上闕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3分)
【賞析】這首詞描寫是的西湖勝景,第一句“輕舟短棹西湖好”直接點明主題,是全詞的情感基調,表達出了贊美之情。上片景象寫到了綠水和芳草長堤,還有動聽的笙歌,顯示出清新明麗的春景特點。
9.詞的下闕主要是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描寫西湖春色的?抒發了詩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案】動靜結合的手法或以動襯靜(2分)一、二句風平浪靜,把水面比作明凈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三、四句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水鳥掠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而西湖愈顯其幽靜。動靜相襯,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發了詩人流連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賞析】下闋的景物描寫之中有靜景,風平浪靜,湖面如鏡;也有動景層層漣漪,沙禽驚飛。動靜結合,并且以動襯靜,描寫出了西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表達了詩人陶醉自然勝景,流連于風景之情的喜悅之情。
瑯琊溪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瑯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8.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9.青蔥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參考答案】
8.(4分)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游客渡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瑯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
9.(4分)實寫山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涵。
【作品簡析】
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公元1045年(北宋慶歷五年),歐陽修來到滁州,對瑯琊山上的佳麗景點,非常欣賞并有品評,寫下了組詩《瑯琊山六題》,題詠六處勝景:歸云洞、庶子泉、瑯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覺方丈。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此詩開頭兩句描繪冬去春來,雪融水漲的畫面,并寫了游人們為欣賞這美麗的山水而渡溪過橋的情景。結尾兩句從溪水飄落花來寫溪流之源頭,因見有山中落花從水上流出,源頭當在山中無疑。以眼前所見(實寫)推寫未見之源頭(虛寫),虛實結合,有暗示美景更在山中幽深處之意。
【文言文歐陽修閱讀理解附答案】相關文章:
老馬閱讀理解附答案02-24
《背影》閱讀理解附答案11-18
生活是美好的閱讀理解附答案01-03
小桃紅閱讀理解附答案08-24
春暖花開閱讀理解附答案09-20
《歐陽修苦讀》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0-10
《童眼看世界》閱讀理解附答案06-27
《清塘荷韻》閱讀理解附答案08-02
關于歐陽修的文言文閱讀題目及答案06-12
中考文言文閱讀題附答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