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的下聯
對聯中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的下聯是“范仲淹以天下為憂(范仲淹先天下而憂)”,那么范仲淹和歐陽修之間又有怎樣的故意呢?
范仲淹和歐陽修的憂樂有何不同?
范仲淹的“憂”是為天下人、百姓的憂愁而憂 ;歐陽修的“樂”是為天下人的、百姓的快樂而快樂,他們都是為天下百姓著想“憂”與“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范仲淹無論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間,都掛念國家、百姓;歐陽修雖然遭到貶謫而失意,仍積極施政,與百姓同樂.他們都心憂天下、以天下蒼生為念,始終關心百姓疾苦,關注百姓悲喜.
歐陽修與范仲淹的關系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故事有很多。范仲淹家世不是很好,他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生活艱苦。但他卻樂觀向上,刻苦讀書。他年少時在應天府書院讀書的時候,晝攻夜讀,面對觀望皇帝的眾人,他沒有隨波逐流,只道:日后再見,也未必晚。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他在年少時就已目光長遠。做官后的范仲淹不辭辛勞為民治堰,整治學風,深得百姓愛戴。范仲淹的故事中指出他官運鼎盛時期是他經晏殊推薦后任右司諫,上書言事無所畏懼,多次犯言直諫,被讒受貶,卻至死不悔,可謂“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后來李元昊稱帝謀反,他平定叛亂,駐守邊陲立功,國家卻因邊防開支過于龐大而元氣大傷。他就認真總結提出改革,還得到了皇帝的允許。但改革損害了貴族官僚的利益,他們勾結在一起在皇帝面前說傅作義的壞話,致使范仲淹被貶為知州。被貶期間的范仲淹應滕子京邀約寫下《岳陽樓記》。
而范仲淹的故事中最令人感動的是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是他一生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徐州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范仲淹的故事至此終了。他一生憂國憂民,值得后世的人們尊敬與學習。
歐陽修,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做滁州太守時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在其遠在京城之外時,寫下了不少名篇,流傳至今。那么歐陽修與范仲淹是什么關系呢?歐陽修參與范仲淹變法,受到牽連,被貶成為縣令,在此期間廣游名山,寫下不少文章,也是北宋文學史上最早開創新一代文風的領袖,他所作散文語言簡潔凝練,卻又不失風骨,繼承和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在此基礎上革新,新的一種散文體應運而生。后人將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的成就不僅僅在文學上,他通曉史書,主持修撰《新唐書》,歐陽修用易懂的詞語,一改當時宋代文壇生僻難懂,空話滿篇的文風,使得大家都能讀懂這本書;歐陽修以翰林學士的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招考了蘇軾兄弟,曾鞏等人,對北宋的文壇產生很大影響。
范仲淹也是北宋時期人,曾作“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力主改革,卻屢遭奸人所害,數次被貶。64歲時病逝于滁州,著有《范文正公集》傳世。范仲淹雖然比歐陽修大18歲,但二人卻是忘年之交,他們政見一致,興趣相投,彼此欣賞,范仲淹仕途坎坷,幾次被貶之時,受到排擠壓迫的時候,歐陽修幾次仗義直言,為其抱打不平。兩人交情深厚,才情豪邁,同一時間寫下《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兩篇著名散文,范仲淹病逝后,歐陽修悲痛難當,失去這一知己好友后,歐陽修的思想趨于保守?梢姎W陽修與范仲淹的關系非同一般。
范仲淹變法是宋仁宗慶歷期間的改革。宋仁宗時期官僚體系龐大冗雜,行政效率很低,人民生活貧困,西夏和遼嚴重威脅了西部和北部邊疆地區,北宋處于內憂外患的非常時期。范仲淹變法就是著名的慶歷新政,歷時一年半,是北宋時期有名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主持的,當時范仲淹正任職參知政事。最終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官員接連被貶黜,各項變革也被廢止。范仲淹變法最終以失敗結束,但是對后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為后來王安石變法提供了有效的啟示和借鑒。
范仲淹出身貧寒,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改嫁。直到他三十歲才得知自己的真實出身,從此離家自立門戶。他性格外柔內剛,心中既有遠大的抱負,又有不喜名利的正義,對于國家大事總是有勇敢諫言,并且在處理政務時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范仲淹變法就是范仲淹憑借他這遠大的抱負和獨特的處事方法,認真總結了自他從政二十八年來的改革思想,向朝廷呈上了變法的綱領,提出的改革主張約十余項,如抑僥幸、均公田、擇官長等。宋仁宗指示他們“太平”的政治利益的一些新的內容。在慶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先后被貶至鄧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他轉移到潁州(今安徽阜陽)、徐州,不幸病逝,終年64歲。
談到范仲淹死后謚號,就要先了解什么是謚號。謚號是指人去世后,由后人給予其評價性的稱呼。其字數長度不一定,有的一兩個字,有的甚至二十來字,這要根據其官位而定。謚號最早出現在東亞古代國家,其國王、王子、大臣、皇后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后,根據他們的生活故事和性格修養,評價其優劣,并給予其一個富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此外,一些受中國文化深刻影響的鄰國也在使用,但并非每個古代王國都采用謚號。范仲淹死后謚號是文正,是在范仲淹死后由朝廷賜予的,這個謚號很好的反映了范仲淹的偉大功績和剛正不阿的形象。范仲淹不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帥領,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歷改革運動為后來王安石變法拉開了序幕,他制定的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部邊境得到長期的穩定。
他培養出大量的頂尖學者,為宋代學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后樂的理論和崇高的理想以及仁人道德,是中國文明的光輝,朱熹稱他為史上天地間第一流人物。作為這樣一名胸懷大志、剛正不阿的文人名將,朝廷將范仲淹死后謚號定為“文正”恰到好處,“文”字體現了范仲淹“經天緯地”的才能文略以及勤學好問的優良品德,“正”字,巧妙地反映出他不慕名利、正氣凜然的氣質。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的下聯】相關文章:
歐陽修心系百姓的故事10-25
王安石與歐陽修的詩11-21
歐陽修與母親的故事10-25
歐陽修與滁州山水09-12
柳宗元、歐陽修與范仲淹11-03
歐陽修與蘇軾的故事介紹10-25
關于歐陽修與快馬追字11-10
正統論與歐陽修的史學思想的論文08-11
歐陽修《六一居士傳》的原文與譯文賞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