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帝內經》精華典章
《黃帝內經》記載: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何其精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帝內經》精華典章,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只要是筋的問題,治肝沒錯;是骨的問題,治腎沒錯;是肌肉的問題,治脾胃沒錯;是血脈的問題,治心沒錯;皮膚病毛發的問題,治肺沒錯。
《黃帝內經》可以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是第一部養生寶典;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部經典里面關于五臟六腑、十二經絡流注的精華——
一、五臟
1、心
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
生理功能 :
、僦餮};
、谥魃裰;心開竅于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相表里。
2、肺
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
生理功能:
①主氣,司呼吸;
②主宣發肅降;
、弁ㄕ{水道;
、艹倜}主治節(淤結);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于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里。
3、脾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
生理功能:
、僦鬟\化;
、谥魃;
③主統血;開竅于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脾與胃相表里。
4、肝
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
生理功能:
、僦魇栊;
、谥鞑匮;開竅于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里。
5、腎
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
生理功能:
①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
、谥魉;
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于耳及二陰(肛門會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里。
二、六腑
1、膽
生理功能:貯存和排泄膽汁,膽主決斷。
2、胃
生理功能:受納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
3、小腸
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別清濁,“小腸主液”。
4、大腸
生理功能:傳化糟粕,大腸主津。
5、膀胱
生理功能;貯尿和排尿,依賴腎的氣化功能。
6、三焦
生理功能:通行元氣,總司氣機和氣化,為水液運行的道路。
三、十二經絡流注
一日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流經一個經脈,首尾相接,如環無端,掌握了它的運行規律,也就掌握了長壽健康的秘訣!
1、子時
23:00——1:00
膽經:熟睡!膽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 眠,膽方能完成代謝。這個時候心臟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臟病人備好救心丸。
2、丑時
1:00——3:00
肝經:深睡眠!此時中肝修復的最佳時間,廢棄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在丑時完成。此時必須進入深睡狀態,讓肝臟得到充足能量。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易患肝病。
3、寅時
3:00——5:00
肺經:大地陰陽從此刻轉化,由陰轉陽。人體此時也進入陽盛陰衰之時。此刻肺經最旺。肝臟把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些刻人體需要大量呼吸氧氣。肺病 哮喘病人在寅時服藥比白天常規服藥效果好。
4、卯時
5:00——7:00
大腸經:排便!便前一杯溫水。此刻大腸經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
5、辰時
7:00——9:00
胃經:勿忘吃早餐!此時不斷分泌胃酸,如果餓久了, 就會有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炎、膽囊炎等危險!
6、巳時
9:00——11:00
脾經:喝水!(此時多喝水)脾是消化、吸收、 排泄的總調度。脾是后天之本。補脾:薏米 紅豆 山藥粥。一整天2000ml毫升水約5瓶礦泉水,要持續喝千萬別別喝任何的飲料。
7、午時
11:00——13:00
心經 :小憩一會兒。心臟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能午睡片刻,對于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午睡不能超過 30分左右,會奪覺,容易引起晚上失眠。
8、未時
13:00——15:00
小腸經: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如小腸有熱,人體就會打咯排氣。故午餐下午1:00之前 吃,營養物質都吸收進入人體。
9、申時
15:00——17:00
膀胱經:排尿!膀胱把水液排出體外。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膀胱最活躍適合多喝水。要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憋尿,會得“尿潴留”。
10、酉時
17:00——19:00
腎經:腎臟為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 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本 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這是一個男人的時刻。 對于腎功能有問題的人而這個時候按摩腎經效果最為明顯。
11、戌時
19:00——21:00
心包經。此刻創造安然入眠的條件。盡量保持平和心態。
12、亥時
21:00——23:00
三焦經:睡覺了!此時是人體最大的腑三焦經運行,主持諸氣、疏通水道。亥時三焦通百脈,此時宜休養生息。
黃帝內經簡介
醫經著作簡稱《內經》。以黃帝、岐伯等問答的形式寫成。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部系統性的理論醫著,成書約在戰國時期。原書十八卷,即《素問》和《針經》(唐以后的傳本改稱《靈樞》)各九卷。
《內經》具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舉凡人與自然、攝生、防病、生理、臟腑、經絡、病證、診斷治療、中藥、方劑、針刺灸熨、導引、按撟,以及五運六氣等等學說莫不賅備,堪稱中醫理論的淵源,歷代醫家均將其奉圭臬。除醫學理論外,又廣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氣象、物候、歷算、哲學等許方面,因此有人把它說成我國先秦時代的百科全書。
《黃帝內經》繼承了“氣一元論的哲學思想,其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發展并豐富了《內經》以的古代哲學。
《黃帝內經》,流傳甚廣,傳本也較多,其中以《素問》、《九卷》兩傳本系統最具代表性。公元六世紀,全元起對《素問》進行了全面注釋。但由于第七卷早佚,全氏也只注了八卷。
唐寶興元年(公元762年)啟玄子王冰對《素問》重新加以編次,加上量注語,并根據其先師張公所藏的秘本等補入七篇,作為亡佚的第七卷內容。由于王冰所加的注文甚多,于是《素問》由原來的九卷,擴充到二十四卷。
從此《素問》一書流布日廣。北宋政府設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對王冰所注的《黃帝內經素問》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校勘注釋,遂稱為《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又稱“新校正本《素問》。成為后世研究,注釋《素問》的主要版本。
《九卷》一書傳到公元6世紀前后,出現了《針經》、《九墟》、《九靈》和《靈樞》等多書名的傳本,但后來均已失傳。南宋紹興乙亥(1135年)史崧氏將家藏《靈樞》九卷重新校訂,也擴為二十四卷,予以刊行。從此《靈樞》成了《九卷》的唯一勘本。其后盡管出現過十二卷本等各種刊本,但皆以此為據!饵S帝太素》是流傳下來的另一種《內經》古傳本。隋·楊上善對《黃帝太素》又進行了整理和注釋,命名為《黃帝內經太素》。
由原來的二十卷擴為三十卷,但迄今只存二十五卷。晉皇甫謐所撰《甲乙經》一書就是將《素問》、《針經》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合編而成,因此也應作為《黃帝內經》的又一古傳本。后世醫家十分重視對《黃帝內經》的學習與研究。除上述外,還有許多注釋《黃帝內經》的醫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醫家和著作有:明·馬蒔《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明·吳崑《素問注》,明·張介賓《類經》,清·張志聰《黃帝內經素問集注》、《黃帝內經素問直解》,高世栻《黃帝內經素問直解》,黃元御《素問懸解》、《靈樞懸解》,張琦《素問釋義》,周學!秲冉浽u文》等。
還有節要注釋《內經》的,如元·滑壽《續素問鈔》,黃俅《黃帝內經素問節文注釋》,明·李中梓《內經知要》,清·汪昂《素問靈樞類纂約注》,陳念祖《靈樞素問節要淺注》,以及唐宗海《中醫匯通醫經精義》等。
【《黃帝內經》精華典章】相關文章:
《內經》精華典章04-15
黃帝內經原文03-02
《黃帝內經》介紹05-10
解讀黃帝內經06-29
黃帝內經原文及翻譯10-12
黃帝內經立春養生06-11
黃帝內經運氣與養生03-28
《黃帝內經》人體的奧秘02-21
《黃帝內經》靜與躁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