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木蘭詩》復習材料
《木蘭詩》復習材料1
文學常識
《木蘭詩》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蘭辭》選自南朝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文言詞匯
①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通“貼”,粘貼)
②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策勛十二轉”中的“策”原是名詞,指記事的冊子,這里用作動詞,“登記”的意思。
2、動詞用作名詞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中的“騎”原是動詞,這里用作名詞,“戰馬”的意思。
③一詞多義
市:
1、東市買駿馬(名詞,集市)
2、愿為市鞍馬(動詞,買)
將:
1、將軍百戰死(名詞,高級將領)
2、出郭相扶將(動詞,扶持)
帖:
1、昨夜見軍帖(名詞,文書,告示)
2、對鏡帖花黃(動詞,通“貼”,粘上)
機:
1、不聞機杼聲(名詞,織布機)
2、萬里赴戎機(名詞,重要的事務)
④古今異義
卷卷有爺名(古義:指父親。今義: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雙兔傍地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古義:只,副詞。今義:常用作轉折連詞。)
出郭相扶將(古義:外城。今義:僅用作姓氏。)
理解性默寫
1、《木蘭詩》中寫木蘭從軍的原因是的詩句是: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木蘭詩》中面對可汗大點兵,木蘭作出的決定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3、《木蘭詩》中寫木蘭出征前緊張準備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木蘭詩》中寫木蘭奔赴前線思念親人的句子是: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木蘭詩》中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通過環境描寫,渲染出十年軍旅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托出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6、《木蘭詩》中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句子是: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7、《木蘭詩》中從“歸來見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蘭希望過什么樣的生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8、《木蘭詩》中概括木蘭十年征戰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9、出自《木蘭詩》的成語“撲朔迷離”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話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蘭詩》中描寫邊塞軍營夜景,借星夜哨兵為戰場上的木蘭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詩句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1、《木蘭詩》中描寫木蘭萬里迢迢,奔赴戰場的詩句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2、《木蘭詩》中與成語“撲朔迷離”有關且用生動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木蘭詩》中說明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且概括了木蘭多年征戰經歷的名句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4、《木蘭詩》中表現木蘭凱旋而歸后的強烈愿望詩句是: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2-3]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這一句寫木蘭停機嘆息,設置了懸念,使讀者產生疑問,自然引出下文。“不聞”“惟聞”兩句對偶。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反復寫“無所思”、“無所憶”,反映了木蘭從軍前復雜的心理活動及嚴肅認真的態度。“女亦”兩句是復沓句。復沓與疊句的區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女亦”兩句,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八句,也是復沓。
3、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一方面寫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大刀闊斧地表現出出征健兒的豪邁氣概;一方面以宿營地的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這兩句寫出了兒女情深和英雄氣概。
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這句話緊承第三自然段,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
馳抵戰場。也把行文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上來,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此六句寫了家人的不同舉動,符合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年齡特點,描寫出家中的歡樂氣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
重點段落
對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最后一自然段是個生動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現木蘭的機智聰慧,和伙伴們的驚訝;也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贊頌之詞。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疑難解惑
1、作者為什么對《木蘭詩》進行這樣的繁簡處理?
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木蘭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木蘭詩》復習材料2
文學常識《木蘭詩》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蘭辭》選自南朝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文言詞匯①、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通“貼”,粘貼)
②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策勛十二轉”中的“策”原是名詞,指記事的冊子,這里用作動詞,“登記”的意思。
2.動詞用作名詞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中的“騎”原是動詞,這里用作名詞,“戰馬”的意思。
③一詞多義
市:1.東市買駿馬(名詞,集市) 2.愿為市鞍馬(動詞,買)
將:1.將軍百戰死(名詞,高級將領) 2.出郭相扶將(動詞,扶持)
帖:1.昨夜見軍帖(名詞,文書,告示) 2.對鏡帖花黃(動詞,通“貼”,粘上)
機:1.不聞機杼聲(名詞,織布機) 2.萬里赴戎機(名詞,重要的事務)
④古今異義
卷卷有爺名(古義:指父親。今義: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雙兔傍地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古義:只,副詞。今義:常用作轉折連詞。)
出郭相扶將(古義:外城。今義:僅用作姓氏。)
理解性默寫1.《木蘭詩》中寫木蘭從軍的原因是的詩句是: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木蘭詩》中面對可汗大點兵,木蘭作出的決定是: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3.《木蘭詩》中寫木蘭出征前緊張準備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木蘭詩》中寫木蘭奔赴前線思念親人的句子是: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木蘭詩》中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通過環境描寫,渲染出十年軍旅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托出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6.《木蘭詩》中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句子是: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7.《木蘭詩》中從“歸來見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蘭希望過什么樣的生活? 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8.《木蘭詩》中概括木蘭十年征戰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9.出自《木蘭詩》的成語“撲朔迷離”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話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蘭詩》中描寫邊塞軍營夜景,借星夜哨兵為戰場上的木蘭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詩句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1.《木蘭詩》中描寫木蘭萬里迢迢,奔赴戰場的詩句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2.《木蘭詩》中與成語“撲朔迷離”有關且用生動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木蘭詩》中說明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且概括了木蘭多年征戰經歷的名句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4.《木蘭詩》中表現木蘭凱旋而歸后的強烈愿望詩句是: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光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2-3]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這一句寫木蘭停機嘆息,設置了懸念,使讀者產生疑問,自然引出下文。“不聞”“惟聞”兩句對偶。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反復寫“無所思”、“無所憶”,反映了木蘭從軍前復雜的心理活動及嚴肅認真的態度。“女亦”兩句是復沓句。復沓與疊句的區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女亦”兩句,以及“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八句,也是復沓。
3.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一方面寫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大刀闊斧地表現出出征健兒的豪邁氣概;一方面以宿營地的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這兩句寫出了兒女情深和英雄氣概。
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這句話緊承第三自然段,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
馳抵戰場。也把行文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上來,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
豬羊。
此六句寫了家人的不同舉動,符合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年齡特點,描寫出家中的歡樂氣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
重點段落
對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最后一自然段是個生動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現木蘭的機智聰慧,和伙伴們的驚訝;也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贊頌之詞。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疑難解惑
2.作者為什么對《木蘭詩》進行這樣的繁簡處理?
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木蘭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木蘭詩》課堂教學實錄2(魯教版六年級下冊)
教師:昨天能背誦課文的舉手,有多少?昨天還不能背誦的同學抓緊時間,這是要默寫的,現在請大家背一遍。
(學生背誦課文)
教師:你最喜歡背哪一節?
學生:第四段。
教師:那你背一下。
學生:萬里赴戎機……
教師:為什么?
學生:因為它講了戰士英勇善戰。
教師:我補充:朔氣……表現了木蘭的堅韌。
學生2:喜歡第三節。
教師:背一下。
學生2:東市買駿馬……
教師:為什么?
學生:好背。
教師:好背也是原因,為什么好背?
學生2:有規律。
教師:什么規律?
學生:互文,排比。
學生3:我喜歡旦辭一段,也因為好背,因為前面有“旦辭”,后面也有這個。
教師:所以,第三段看起來長,其實很好背。那么,前面句式一樣,只是在里邊換了個字,這是什么修辭手法呢?叫復沓。在前面也有──
學生: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學生3:我喜歡問女何所思……一段。
教師:為什么?
學生3:寫出了她的愛國。
學生4:寫出了形勢急迫。
教師:寫形勢急迫是為了烘托?
學生:孝順。
教師:烘托愛國,孝順。大家說了自己喜歡的段落,都有自己的道理。
描寫木蘭從軍準備的段落:
學生:東市買駿馬……
教師:戰場環境惡劣。
學生: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教師:戰爭殘酷。
學生:將軍百戰死……
教師:木蘭勤勞。
學生:唧唧復唧唧……
教師:木蘭內心的擔憂。
學生:問女……,昨日見軍貼……從此替爺征。
教師:對,就是這一句,非常替她的父親擔心。
教師:昨天我們還介紹了一種新的修辭:互文。請同學把東市……這幾句翻譯一下。
學生:在東西南北到處挑選東西。
教師:“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翻譯。
學生:將軍戰士出生入死回來了。
教師:對,不能翻譯成將軍死了,壯士回來好了,今天我們該看第五自然段,大家先一起讀。
學生朗讀。
教師:大家先總結這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征戰歸來。
學生:可汗賞了很多東西。
教師:不同的人看到的不一樣啊,我們看關鍵的句子?
學生:愿馳千里足。
教師:為什么呢?
學生:不知道,她是女的,怕砍頭。
學生2:兩個原因:1,她太孝順了,2……
教師:從中可以看出她有什么品質?
學生:孝順,不被財富誘惑,愛國。
教師:不當官就愛國嗎?換個詞?
學生:不貪圖功力。
我們看看第五段應該怎么歸納?
學生:辭官回鄉。
教師板書。
教師:中間有個字,策勛十二轉的轉,賞賜百千強的強。
學生根據課本回答。
這個強字現在還用,比如“這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50%強,好,大家背一下這一段。千里足就是……
學生:千里馬。
教師:好,大家再互相背一下。
(學生自己背誦)
教師:現在大家一起背誦(學生背誦),大家有什么問題?
學生:送“兒”還故鄉,為什么不說女兒?
教師:同學們來回答。
學生1:女兒兒子都在古代稱兒。
學生2:因為人家不知道她是女兒。
教師:大家都有道理。
學生3:當時女兒是不能參戰的,所以她稱自己是男兒身。
教師:大家都有道理,但是女兒不參戰的說法更合乎作品,而說女兒也是兒我覺得更有人情味。
教師:第六段,為什么木蘭急忙回家,官都不作?
學生:孝。
教師:不要什么都用孝,孝能說明一切問題嗎?大家自己讀一下,體會一下。
學生自讀。
教師:怎么都不讀,大家一起讀一遍。
(學生齊讀)
教師:為什么她要回家?
學生:爺娘,阿姊,小弟。
教師:大家多想一下,故鄉到底什么吸引了木蘭?
學生:家,父母。
學生:有她的伙伴。
教師:哪句?
學生:出門看伙伴。
教師:這是她故鄉的阿?
學生:不是,是戰友。
學生:她家鄉有衣服。
教師:是阿,女孩子還是喜歡自己姑娘的衣服,不喜歡軍裝,她還是喜歡回來當漂漂亮亮的女孩子。
學生:她還想她的房間,開我東閣門……
教師:為什么?
學生:戰爭睡的不舒服。
學生:還有她的親戚朋友也想念她阿。
教師:這點找得不錯哦。
學生鼓掌。
教師:從哪里看到的哪?
學生:爺娘聞女來……
教師:是阿,每個人的動作是不一樣的,父母?
學生:出城。
教師:說明思念很深阿,那么阿姊呢?我請女同學來說……
學生:沒有回答。
教師:你站一會。
教師:木蘭的姐姐怎么表現?
學生:當戶理紅妝。
教師:弟弟呢?
學生:磨刀,想以豐盛的佳肴來寬待姐姐。
學生2:姐姐打仗,風餐露宿沒有什么好東西,想做點好的給姐姐。
教師:通觀這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所有這些場面用什么可以形容?
學生:歡天喜地,親人團聚。
教師板書:親人團聚,你坐下。
學生:木蘭多少歲呢?
教師:這個不知道。
學生2:反正比你大。
教師:木蘭回來之后干什么?
學生:脫我……
教師:抓詞語。
學生:脫,著,理,貼。
教師:說明木蘭心情。
學生:很高興。
教師:對,說明木蘭當時的欣喜的心情出門看伙伴,伙伴的反應?
學生:驚奇。
教師:的確,伙伴十分驚奇。
學生:那她怎么洗澡呢?
教師:聯想很快阿,馬上聯想到洗澡了。
學生:那她不洗澡阿。
教師:這可能要想到當時的習慣,但是當時的習慣我也不知道。
(學生稍微有些混亂)
教師:這肯定有很多不方便,但是也說明花木蘭非常……
學生:機智,聰明。
學生:狡猾。
教師:對,但是怎么狡猾都出來了?
好,大家再把這段讀一下。
教師:再回頭想想,木蘭對比了回家和做官,她選擇了回家。這說明她心里的取舍是怎么的?她的理想中注重什么?
學生:親情。
教師板書。
教師:她回家的生活很……
學生:歡樂,平淡。
學生:但是皇帝賞賜的東西她也可以拿回去阿。
教師:你認為皇帝賞賜的東西她拿回去了嗎?
學生:拿回去了!
學生:如果是拿回去了就不用著“舊時“衣服了啊。
學生:她可能不好意思拿女人的衣服啊,所以家里只有以前的衣服。
學生:她說不用尚書郎,她既然官都不愿意當了,當然不會要財物。
學生:不一定!
教師:愿馳千里足,騎馬能帶那么多東西嗎?
學生:她有伙伴啊!
教師:作品中沒有交代她是否拿了,但是她官都沒有做,應該看出她不向往榮華富貴
學生:我不覺得,因為女人不能當官的,所以她不能當。
教師:官不能當,但是錢還是要拿的,那么她拿來干什么那?
學生:當盤纏啊,孝敬父母啊。
教師:這些都是我們的一些想法,文章中沒有具體的交代,那么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作品對文章到底時一種什么態度?
學生:贊揚。
教師:贊揚什么?
學生:孝順,看重親情。
學生:我想通了,肯定她是向皇帝要些補品,回來孝敬父母。
教師:這些都是我們的一些想法,但是我們看得出。作品對木蘭是贊賞的,至于她要不要這些財務,作品沒有交代,但是,要不要財務并不是評價英雄的標準。現在這段能背嗎?
學生:能。
教師:背一下。
學生背誦此段。
教師:最后一段似乎與前面沒有聯系啊?
學生:有聯系,與伙伴的話有聯系。
教師:怎么理解呢?
學生:可能是對木蘭的贊美,不是有安能辨我是雌雄嗎?所以是贊賞木蘭。
教師:那這里是什么修辭手法?
學生:借物比喻人。
教師:這里是用兔子的現象來比喻木蘭這種現象,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大家注意一下。“安能”就是“怎么能”,表示反問。這句話到底是作者寫的還是木蘭寫的呢?
學生:木蘭。
教師:同意是木蘭的舉手,同意是作者的舉手,好多人是沒有反應啊。
學生:我覺得是伙伴,哦,我覺得是作者。
教師:作者要干什么?
學生:起一個補充作用。
學生:這里是說木蘭很機智。
學生:我覺得是木蘭,因為上面是伙伴的話,這里木蘭解釋給他們。
教師:我覺得大家都有道理,兩種可能都有。現在請大家思考:作品主要事件是什么?
學生:替父從軍。
教師:但是。寫打仗的只有幾句話,寫的比較多的是什么?
學生:回到家鄉。還有3段。
教師:略的是?
學生:4、5段。
教師:為什么主要事件很簡略,而其他的寫得很略?
學生:突出木蘭的孝順。
學生:前面說了是備戰,備戰是為了父母。
教師:是一種兒女之情,還有回鄉的感情,這樣,對木蘭的性格……
學生:進行了描寫。
教師:這樣,不僅沒有影響木蘭的形象,反而使形象更為生動,所以古往今來許許多多讀者都喜歡這個形象。
【《木蘭詩》復習材料】相關文章:
木蘭詩木蘭形象特點03-02
《木蘭詩》全詩賞析02-01
《木蘭詩》趣話11-03
《木蘭詩》的修辭11-09
木蘭詩原文07-19
木蘭詩的教案08-26
《木蘭詩》教案08-25
《木蘭詩》說課稿06-25
木蘭詩說課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