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3-07-27 15:57:03 木蘭詩 我要投稿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范例14篇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1

  《木蘭詩》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翻譯

  織布機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想什么,問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沒有想什么,姑娘并沒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見征兵的文書,知道可汗在大規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韁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10年之后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非常驚呀: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只眼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并排著跑時,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

  《木蘭詩》注釋

  唧唧(jī jī):紡織機的聲音

  當戶(dāng hù):對著門或在門旁,泛指在家中。

  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suō)子。

  惟:只。

  軍帖(tiě):征兵的.文書。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愿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濺濺(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旦:早晨。

  胡騎(jì):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啾啾(jiū jiū):馬叫的聲音。

  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姊(zǐ):姐姐。

  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 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瞇著眼。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只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木蘭詩》賞析

  《木蘭詩》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蘭辭》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在中國文學史上(《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后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征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于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鋪排,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夸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后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愿“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后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后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伙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2

  減字木蘭花·花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里。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溫香熟美。醉慢云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翻譯

  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細的手里。朦朧的月亮月光淡淡,時不時吹起微風來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風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聳的發髻垂到兩只耳朵下了。謝謝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紅艷,更像是美人肌膚透出的紅。

  賞析

  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運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間反復掂掇,造成情意綿綿的意境,構思新穎纖巧,獨具藝術風采,形象的寫出了玉人之美。

  詞的一開頭就來贊美花:開頭兩句寫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從正面以文彩艷麗的筆法描繪了花妖艷迷人的姿色,“黃金蕊綻紅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稱號,可見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結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細的手里。“金”花與“玉”人相映成趣,柔花與纖手,“宜”字貫串,構成了睡女側睡拈花圖,美麗極了。

  “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特寫美女的朦朧美。“淡月”本是“朦朧”的,它好像柔紗,罩在美女的肌體上,更是玲瓏剔透的。加仁輕輕的微風,拂弄著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個“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月”與“風”給予美女的情愛多么深。靜動結合,美上加美。通過對環境的襯托,帶給人一種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襯映,月亮將人和花照得潔白無瑕,花偎依著人的手,享受著微風,烘云托月的寫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場景。

  下片,寫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寫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氣中,美女不知不覺地如同醉漢進人夢鄉,很熟很香。那高聳的發髻慢慢地垂到兩耳之下了。“溫香”與“熟美”兩個偏正詞組的結合,恰好生動描繪了睡美人的嫵媚神態。那個“醉”也選用精當。除“醉”睡外,再也不會有別的熟睡的情態呈現。

  最后一句,“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最后兩句點明本詞的題旨“不是花紅是玉紅”。這位朦朧的白中透紅肌體的美女,不是花紅勝過花紅,還是得“多謝春工’。沒有造化萬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風、造美境,哪會有“溫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個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婉約柔美,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調詞》所做,但是刻畫之高法卻不比李白差,首詠人,次詠花,借的美麗襯托出人的美麗。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3

  一、七年級下冊木蘭詩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七年級下冊木蘭詩翻譯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惟聞 通: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一作:愿借明駝千里足)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貼 通:帖;驚惶 一作:忙;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織布機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思念什么,問姑娘在惦記什么。姑娘并沒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沒有回憶什么。昨夜看見征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韁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非常驚訝: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只眼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并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4

  木蘭花令·次馬中玉韻

  知君仙骨無寒暑。千載相逢猶旦暮。故將別語惱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

  翻譯

  我知道您的崇高品格有如得仙道的人,深冬不寒,盛夏不熱。我們真像是千載相逢而別于旦夕之間的人。是我故意拿分別的話語來刺激您,想要看一看您的淚流滿面的樣子呀!

  落花已追隨回風而去,它本是無心逐風的,春鶯懂得其中的真情啊。明天我就要踏上“歸路”,走出錢塘西途了;從此之后,也就看不見春鶯哀啼花落的地方了。

  注釋

  馬中玉:名堿,山東茌平人。

  仙骨:這里指馬中玉。

  無寒暑:不計年歲。

  梨花枝上雨:比喻美人眼淚。

  塘西:指錢塘西。

  賞析

  上片開頭云:“知君仙骨無寒暑。千載相逢猶旦暮。”詞人首先表示了自己對摯友馬中玉的尊敬和惜別之意。下文,詞人對馬中玉于己的難舍難分之情,又做了最“知己”的表述:“故將別語惱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故將”二字,用語極其巧妙,詞人明知馬中玉對自己的感情,一旦分手,必定會流淚哭泣,卻故意用詼諧語氣調侃友人。是詞人為打破與馬中玉分手時的難堪局面,而故意用分別的話語來挑逗對方使他落了淚。這就是說,詞人把勾起友人拋灑惜別眼淚的`罪責,歸在自己身上了。其實,詞人行為的實質,正是用詼諧之語去安慰對方,是故意把分手時滾涌眼淚的情感淡化下來,從此可以看到詞人對友人的摯愛之情,是非常的深切真誠。

  下片“落花已逐回風去。花本無心鶯自訴。”則著重轉向了對自己內心的描寫。詞人把自己離杭赴京的處境比作了“落花”,說它的凋落花瓣已經被回風吹逐而去了。其實,落花本是無心逐風的,只是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只有那花枝上的春鶯懂得其中真情,它站在枝頭上啾啾哀鳴,正在傾訴著內心的煩惱——詞章以物觀我,逸筆韻遠,發人深思。末二句則痛書別去:“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詞的感情直瀉而下,有如山洪奔騰無可挽阻。這詞情正與馬中玉贈行詞之“從今寧忍看西湖,抬眼盡成腸斷處”遙相呼應,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這是一首作答詞,全詞賦陳鋪敘,又寄托感發;意內言外,而回蕩反復。給人以真摯自然,悲從中起的藝術感受。

  創作背景

  元祐六年(1091年)辛未春三月,東坡守杭任滿,奉召還朝,友人馬中玉時任兩浙路提刑,正在杭州,賦《木蘭花令》詞贈行,蘇軾乃賦此詞作答。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5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翻譯

  黃鶯開始啼叫,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細雨蒙蒙,珍貴如油,滋潤著草木,那剛剛長出的春草,遠看一片嫩綠,近看卻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有花而不去看它開放,就意味著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著春離開大自然,紛紛落花夾雜著綠色的苔蘚。

  注釋

  初:剛剛。

  解:能、知道。

  語:這里指鶯鳴,嬌啼婉轉,猶如說話。

  酥:酥油。

  近卻無:近看什么色彩見不到。

  休辭:不要推托。

  顛倒:紛亂。

  紅英:落花。

  簡析

  整首詞可以這樣理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天空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花是不經開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

  從詞中“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等語句可以看出,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好時節是早春(或初春)。這與韓愈原詩的意思相符。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的話,那么在花開花落的特征上,與人生的興衰就有可比性。根據韓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時令,蘇軾采用了這一說,并且說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么,讀者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后悔顛倒,無所作為,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創作背景

  《減字木蘭花》約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東坡時年28歲。此時,東坡以覃恩遷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過寶雞,重游終南山。其弟子由聞之,寄《聞子瞻重游終南山》詩,東坡次韻,并作此詞以寄。

  鑒賞

  上片,寫初春美好時光。第一、二句點明初春的時令:“鶯初解語”;點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處”。接著三、四句就寫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通過初春細雨滋潤草根而轉青色而轉明麗這一細微變化,把如畫的春光美景生動地描繪出來。尤其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觀察得極為細致,描寫得極為逼真。因為遠看剛剛返青的草芽,呈現青色;而近看草芽,則仍是黃色的了。這自然不是東坡的發現,早在唐代,韓愈就注意到了,并寫進他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去了。詩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東坡點化運用韓詩的傳神之詞句,用進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貴,而又不露痕跡。

  下片,勸人盡賞春光。“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是說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絕去看春花。不看春花,就意味著失去了花會給人的青春活力,意味著時光易逝,人走向衰老。這是最大的人生誤區。“人生易老天難老”。東坡的言辭中同樣也充滿了人生哲理。東坡曾說“人生何以易此樂,天下誰肯從我歸。”何不改為“人生何以易此樂,及時看花春常歸。”“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帶有醒世之意的恒言。不要等到春離開人間吧。否則,將是“紅英”紛亂地夾雜著“綠苔”而失去春的魅力。子由《聞子瞻重游終南山》詩一開頭就說得好:“終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緣崖綠似苔。”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6

  《木蘭詩》翻譯:

  唧唧唧唧,木蘭對著門在織布。花木蘭的爸爸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女兒的嘆息聲。

  花木蘭的爸爸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蘭回答道:“木蘭沒有思念什么,也沒有回想什么。

  昨夜我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很多卷,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馬鞍下的墊子,南市買駕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北市買駕牲口的鞭子。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怕萬里征程的遙遠,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幸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么,木蘭不愿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木蘭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家里)打開東邊的閣樓門,坐坐西邊內房的坐榻,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對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地說:我們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瞇著。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花木蘭生活在北魏前期,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后為苻堅所滅。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

  木蘭是一個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木蘭詩》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7

  韋元甫木蘭詩原文:

  禾蘭抱桿杼嗟借問復為誰?欲聞所戚戚感激強起顏。老父求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胡沙沒馬足朔風裂入膚。老父舊贏病何以強自扶?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幗理絲黃。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門前舊軍部十年共崎嶇本結兄弟交死戰誓不渝。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樂府詩集》卷二十五 唐朝人韋元甫《木蘭詩》)

  韋元甫木蘭詩翻譯:

  木蘭抱著織機的梭子嘆著氣,究竟是為了誰這么愁苦呢?想要聽她說所憂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強顏述說:老父隸屬于兵籍,必須服兵役,但是他體力已經逐日衰減,怎么經得起萬里征程呢,雖然有兒子但是年紀尚小(不能夠替父服役)。北地的風沙足以淹沒戰馬的馬蹄,凜冽的北風足以撕裂人的皮膚。老父本來就有病了,身體虛弱,依賴什么來勉強照顧自己呢?

  木蘭決定替代父親去服役,喂飽了馬后著上戎裝踏上行程。換掉了華麗的閨閣衣裳,洗凈了鉛華的妝飾。縱馬趕赴軍營,豪壯地提攜著寶劍(注:干將是古劍,此處借用為寶劍。)早晨停馬在雪上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邊。夜晚三更突襲了燕地部族的胡虜,抓住了于滇的酋長。(注:此二句為互文)。將軍(應是木蘭)得勝榮歸,士卒返回故鄉。

  父母看到木蘭歸家,高興到了極點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蘭能夠承接安慰父母,脫下戎裝整理絲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卻變成了嬌美的處子之容。親戚們舉著酒杯祝賀木蘭的父母,到現在才知道生女兒原來同生兒子一樣。門前曾是木蘭的舊部士兵,十年來一起出生入死。本來結下了兄弟的'情誼,誓死共同戰斗絕不改變。今天看到木蘭,聲音雖然相同但容貌已經改變了。驚慌地不敢上前,徒自嘆著氣而已。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 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夠泯滅?

  【拓展延伸】

  韋元甫木蘭詩閱讀及答案

  木蘭詩

  【唐】韋元甫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 欲聞所戚戚,感激強起顏。 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 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 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 卻卸巾鞲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復嬌子容。 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 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兄弟交,死戰誓不渝。 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 驚愕不敢前,嘆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問題及答案

  “有子復尚少”的“尚”是什么意思?

  尚且,還

  “易卻紈綺裳”的“易”是什么意思?

  換,

  “卻卸巾鞲理絲簧”的“理”是什么意思?

  整理

  “十年共崎嶇”的“崎”是什么意思?

  崎嶇,此處指征戰途中的困難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8

  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翻譯

  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里,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

  只是為了替爺從軍、保家衛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克制著自己與邊關將士大碗喝酒。想想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她也將會和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一樣,永遠博得后世敬愛!

  注釋

  彎弓征戰:言木蘭代父征戎,勇敢善戰。“夢里”

  句:言木蘭雖著戎裝,仍思恢復和平環境下的少女生活。

  拂云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烏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明妃:指王昭君。

  賞析

  詩人一開頭先從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筆,用“彎弓征戰”四個字,不但活靈活現地描繪出這位巾幗英雄的非凡氣概和神韻,而且生動地再現了她征戰十二年的戎馬生涯。接著詩人進一步把筆觸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夢里曾經與畫眉”。木蘭姑娘雖身著戎裝,南征北戰,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不愧為英雄好漢。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嘗不希望早日結束征戰生涯,向往和平寧靜的少女生活。“夢里”、“畫眉”形象地表達了英雄的女兒情懷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說,“彎弓征戰”是表現這位巾幗英雄外在的“陽剛”之美,那么,“夢里”、“畫眉”則是表示英雄內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對人物的描寫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強了詩的藝術魅力。

  詩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發出卓特的史論。木蘭把酒思鄉的時候,居然想到了漢朝遠嫁番邦和親的明妃王昭君。詩歌在構思上和詩意上的跳躍,細想,她們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了,正是這些相似,才能藉此來抒發花木蘭內心的郁結。一則,她們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離家別親來到邊塞;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她們的身份、經歷以及到邊關的原因各不一樣,但是她們這兩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載著家國、民族的重大責任,她們是來為國紓難的。這樣的'重任本應是男性擔當的,現在卻讓兩位紅顏女子來背負,并且還要承受著離別的痛苦,在男權社會中,這是不正常的。難怪中唐詩人戎昱在《詠史》一詩中對這一歷史現象發出了如此的質問:“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這便是杜牧在此詩中沒有直接發出,但卻深蘊其中的議論,新見迭出,確實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這首詠史絕句寫得很有特色,一沒有引用典故,二沒有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和細致的心理描寫,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幗英雄的感人形象。詩人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從而突出了這首詩的主旨。

  創作背景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會昌年間任黃州刺史時,游歷至木蘭廟,觸景懷古,為木蘭廟題的。廟在湖北黃岡西一百五十里處的木蘭山。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9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微暖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翻譯

  園里池塘泛著碧波,微風送著輕暖;曾記得在這里和那位如玉的美人初次相會。宴席上她唱著前后闋重疊的歌詞,歌聲如鳴玉一般。隨后,她隨著入破的急促曲拍,舞動腰肢,紅裙飛旋,使人應接不暇。

  如今在這白玉簾鉤和柵門下面,散發著落花余香的臺階旁邊,我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覺日已西斜,天色漸晚。當時和我一起欣賞美人歌舞的人們,如今詳查,大多數早已離世。

  注釋

  玉真:仙人,借指美麗的女子。重(chóng)

  頭:詞的上下片聲韻節拍完全相同的稱重頭。琤琮(chēng cóng):象聲詞,形容金屬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

  入破:唐代大曲最精彩的部分。各種樂器合作,曲調由緩轉急,舞者進場而舞,節奏逐漸加快,因繁弦急響喻為破碎,故名入破。

  亂旋:謂舞蹈節奏加快。

  玉鉤:簾鉤的美稱。

  香階:飄有花香的臺階。

  共我賞花人:和自己一同觀看玉真歌舞的人。

  點檢:查驗。

  鑒賞

  這是一首懷舊之作。本詞追憶早年初見美人時的喜悅與歡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悵,在對比中抒發好景不長的`人生感慨。詞中以往昔“歌韻琤琮”、“舞腰亂旋” 的歡樂場面與今日“點檢無一半”的凄清境況對比,抒發了強烈的人生無常的傷感之情。詞中所寫景物:池塘、綠水、闌干、香階,均兼關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時暮,遂使詞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夢之感。全詞以極優美的文辭來流露出詞人關于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凄然感慨。

  最折磨人的感覺,不是痛苦,而是惆悵的情緒;最令人傷感的,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景色依然,人已天涯云杳。“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古典的詩意世界,已經遠離現實的生活。只希望那些夢里飄飛的花瓣,洋洋灑灑地永遠飄落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沉湎在回憶中,感覺人生是孤獨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場寂寞的旅行,沒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終將隨著歲月慢慢遠去。云聚云散,潮起潮落。再回首,往事卻已隨風而去,了無痕跡,最后,還剩下些許淡淡的憂傷和回憶。

  賞析

  此詞以往日之“歌韻琤琮”、“舞腰亂旋”的熱烈場面,對照當日之孤獨寂寞,上下片對比強烈,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來。全詞采用前后互見的手法,有明寫,有暗示,有詳筆,有略筆,寫得跌宕有致,音調諧婉,意韻深長。

  首句“池塘水綠風微暖”中的“水綠”、“風暖”兩個細節暗示出時令為春天,好風輕吹,池水碧綠。這一句是通過眼觀身受,暗示詞人當時正漫步園中,這眼前景又仿佛過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記得”以下的敘寫。此句將“風”與“水”聯一起,又隱隱形成風吹水動的迷人畫面,同時又由池水的波動暗示著情緒的波動,可謂蘊含豐富。

  “記得”以下詞人寫了一個回憶中春日賞花宴會上歌舞作樂的片斷。首先以詳筆突出了當時宴樂中最生動最關情的場面:“記得玉真初見面。”“玉真”即絕色女子之代稱。緊接著“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舞腰紅亂旋。”寫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這是此詞中膾炙人口的工麗俊語。上下句式音韻完全相同名“重頭”,“重頭”講究回環與復疊,故“歌韻”尤為動人心弦。唐宋大曲末一大段稱“破”,“入破”即“破”的第一遍。演奏至此時,歌舞并作,以舞為主,節拍急促,故有“舞腰紅亂旋”的描寫。以“響琤琮”寫聽覺感受,以“紅亂旋”寫視覺感受,這一聯寫歌舞情態,雖未著一字評語,卻贊美之意頓出。

  下片第一句“玉鉤闌下香階畔”,點明一個處所,大約是當時歌舞宴樂之地。故此句與上片若斷實聯。“醉后不知斜日晚”,作樂竟日,畢竟到了宴散的時候,這句仍寫當筵情事。同時,黃昏斜日又象征人生晚景。所以,此句又關當時及往昔,這樣就為最后抒發感慨作了鋪墊。

  張宗橚《詞林紀事》中說:“東坡詩:‘樽前點檢幾人非’,與此詞結句同意。往事關心,人生如夢,每讀一遍,不禁惘然。”的確,此詞結句“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留給讀者的回味和思索是深長的。

  創作背景

  據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赴永興軍(今陜西長安)任職,張先隨其為通判。故晏殊所寫這位歌舞妓,當為張先《醉垂鞭》所寫的“初相見”的那位女子。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10

  木蘭花·晚妝初了明肌雪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笙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翻譯

  月圓之夜,大型宮廷歌舞酒宴。出場前先是畫妝。因是晚妝,為了適合舞場與燭光,畫眉點唇,都不妨色澤濃艷。宮娥們剛畫完妝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妝畢,春殿上美女如云,她們隊列整齊,魚貫而入,雖是層層嬌娘的行列,望之也頓生軍旅的浩蕩之感。

  歌罷宴散,月色更明。當即吩咐隨從滅盡紅燭,純任得得馬蹄,踏著一路月色歸去,方見得歌舞雖散,而余興未盡!

  注釋

  曉妝:一作“晚妝”。《全唐詩》中作“曉妝”。曉妝初了,曉妝剛結束。初了,剛剛結束。

  明肌雪:形容肌膚明潔細膩,潔白如雪。

  春殿:即御殿。以其豪華、盛大而稱“春殿”。

  嬪娥:這里泛指宮中女子。

  魚貫列:像游魚一樣一個挨一個地依次排列,這里指嬪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樣子。

  笙簫,笙和簫,泛指管樂器。吹斷,吹盡。水云間:水和云相接之處,謂極遠。

  重按霓裳歌遍徹:重按,一再按奏。按,彈奏。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簡稱。

  歌遍徹: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說明其歌曲長、久,音調高亢急促。遍,大遍,又稱大曲,即整套的舞曲。大曲有排遍、正遍、遍、延遍諸曲,其長者可有數遍之多。

  臨春:《詞綜》、《歷代詩余》、《古今詞統》、《全唐詩》等本中均作“臨風”。

  香屑:香粉。

  飄香屑:相傳后主宮中的主香宮女,拿著香粉的粉屑散布于各處。

  醉:心醉、陶醉。

  拍:拍打,這里兼有為樂曲擊出拍節之意。

  闌干:即欄桿。

  切:懇切,真摯而迫切的心情。

  歸:回。

  休放:《詞綜》、《詞譜》、《歷代詩余》、《全唐詩》等本中同此。蕭本二主詞、呂本二主詞、吳本二主詞、《詞林紀事》、《類編草堂詩余》等本中均作“休照”。燭光紅,指明亮的燭光。

  待踏:《詞綜》、《歷代詩余》、《詞譜》、《全唐詩》等本中同此。

  踏馬蹄:策馬緩慢而行,有踏月之意。有本作“放馬蹄”,意為讓馬隨意而行。

  鑒賞

  此詞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時期所創作的一篇代表作。詞的上片主要寫春夜宴樂的盛大場面。首句突出描繪“晚妝初了”的嬪娥們的盛妝和美艷,由此寫出作者對這些明艷麗人的一片飛揚的意興,同時從開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華豪麗。繼之兩句宴樂開始,歌舞登場,作者極寫音樂的悠揚和器物的華美。比如,笙簫二字可以給人一種精美、奢麗的感覺,與詞中所描寫的奢靡之享樂生活、情調恰相吻合。而“吹”作“吹斷”,“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見作者的放任與耽于奢逸,而且十分傳神地賦予音樂以強烈的感情色彩。據馬令《南唐書》載:“唐之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典,罹亂,瞽師曠職,其音遂絕。后主獨得其譜,樂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譜粗得其聲,而未盡善也。(大周)后輒變易訛謬,頗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聽。”李煜與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愛又篤深,更何況《霓裳羽衣》本為唐玄宗時的著名大曲,先失后得,再經過李煜和周后的發現和親自整理,此時于宮中演奏起來,自然歡愉無比。所以不僅要“重按”,而且要“歌遍徹”,由此也可想見作者之耽享縱逸之情。

  詞的'下片是描寫曲終人散、踏月醉歸的情景。“臨春”一句明是寫香,暗是寫風,暗香隨風飄散,詞人興致闌珊,由“誰更”二字而出,更顯得活潑有致。“醉拍”二字直白而出,寫醉態,寫盡興盡歡妥貼至極。到這里,作者有目見的欣賞,有耳聽的享受,有聞香的回味,加上醉拍由口飲而生的意態,正是極色、聲、香、味之娛于一處,心曠神馳,興奮不已,因此才“情味切”,耽溺其中無以自拔。結尾二句,寫酒闌歌罷卻寫得意味盎然,余興未盡,所以向來為人所稱譽。《弇州山人詞評》中贊其為“致語也”。今人葉嘉瑩曾詳評此句:“后主真是一個最懂得生活之情趣的人。而且‘踏馬蹄’三字寫得極為傳神,一則,‘踏’字無論在聲音或意義上都可以使人聯想到馬蹄得得的聲音;再則,不曰‘馬蹄踏’而曰‘踏馬蹄’,則可以予讀者以雙重之感受,是不僅用馬蹄去踏,而且踏在馬蹄之下的乃是如此清夜的一片月色,且恍聞有得得之聲入耳矣。這種純真任縱的抒寫,帶給了讀者極其真切的感受。”讀此二句,既可感作者的癡醉心情,也可視清靜朗潔的月夜美景,更可見作者身上充盈著的文人騷客的雅致逸興。

  全詞筆法自然奔放,意興流暢揮灑,語言明麗直快,情境描繪動人。作者從個人宮廷生活場面出發,雖然帶有較為濃郁的富貴脂粉氣,未能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內容,但短短一篇就把一次盛大歡宴的情形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藝術描繪生動逼真,情景刻畫細膩動人,由喻象中見情思,于淺白處見悠遠,充分顯示了作者高妙的藝術功力,是“寫得極為俊逸神飛的一首小詞”。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李煜前期帝王生活中夜晚宮廷歌舞宴樂的盛況,是作者于南唐全盛時所作。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11

  原文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翻譯

  城上春光明媚鶯啼燕囀,城下碧波蕩漾拍打堤岸。綠楊芳草幾時才會衰敗?我淚眼迷蒙愁腸寸斷。

  人到晚年漸覺美好情懷在衰消,面對鸞鏡驚看紅顏已暗換。想當年曾因多病害怕舉杯,而如今卻唯恐酒杯不滿。

  注釋

  鶯語:黃鶯婉轉鳴叫好似低語。

  拍岸:拍打堤岸。

  鸞鏡:鏡子。古有“鸞睹鏡中影則悲”的說法,以后常把照人的鏡子稱為“鸞鏡”。

  朱顏:這里指年輕的時候。

  芳尊:盛滿美酒的酒杯,也指美酒。

  譯文二

  城上眺望,風光大好,黃鶯兒的叫聲亂成一片。城下湖面上煙波浩渺,春水煙波浩渺,春水不斷地拍打著堤岸。這令人傷懷的青青楊柳如綿綿芳草啊,你們什么時候才能變得沒有呢?我眼中充滿淚水,愁緒襲來,先就使我肝腸寸斷了。

  我覺得自己的情懷漸漸像個老人,沒有生氣了。還吃驚的發現鏡子中昔日紅潤的容顏,在不知不覺中改換了,已變得如此憔悴蒼老。往年,我體弱多病,討厭去碰那美酒金杯,如今杯兒在前,卻唯恐酒斟得不滿。

  鑒賞

  此詞寫得“詞極凄婉”,處處流露出一種垂暮之感。

  詞在上片前兩句寫景,意思只是說,城頭上鶯語唧唧,風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作者在這里是借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線條勾勒春景,對于后面的遣懷抒情反而有好處,因為它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喧賓奪主在毛病。另外,作者對景物描寫這樣處理,仍有一番匠心在。首先,這兩句是從城上和城下兩處著墨描繪春景,這就給人以動的感覺。其次,又斟酌字句,使兩句中的聽覺與視覺形成對比,看的是風光、煙波之類,顯得抽象朦朧;聽的是鶯語、濤聲,顯得具體真切。這樣的描寫,正能體現出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并非著意賞春,而是一片春聲在侵擾著他,使他無計避春,從而更觸發了滿懷愁緒。況周頤在《惠風詞話》中有一段頗有見地的話:“詞過經意,其蔽也斧琢;過不經意,其蔽也褦襶。不經意而經意,易;經意而不經意,難。”錢惟演的這兩句正是進入了“經意而不經意”的境界。

  下面兩句開始抒情,綠楊芳草年年生發,而我則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于言表。用芳草來比喻憂愁的詞作很多,如“芳草年年與恨長”(馮延巳《南鄉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些句子都比錢惟演的來得深婉,但同時又都沒有他來得凄婉。從表現手法上講,用綠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這兩句是由上面兩句對春色的描寫直接引發的,由景入情,并且突作“變徵之聲”,把詞推向高潮,中間的過渡是很自然的。

  下面的前兩句仍是抒情,這比上片更為細膩,“情懷漸覺成衰晚”,并不是虛寫,而是有著充實的內容。錢惟演宦海沉浮幾十年,能夠“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見歐陽修《歸田錄》),靠的就是劉太后,因此,劉太后的死,對錢惟演確實是致命的一擊。一貶漢東,永無出頭之日,這對于一生“雅意柄用”的錢惟演來說,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痛苦,當時的情懷可想而知。“鸞鏡朱顏驚暗換”,亦徐干《室思》詩“郁結令人老”之意,承上句而來。人不能自見其面,說是鏡里面而始驚,亦頗入情。這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來感嘆老之已至,充滿了無可奈何的傷感之情。

  最后兩句是全詞的精粹,收得極有分量,使整首詞境界全出。用酒澆愁是一個用濫了的主題,但這是運用得卻頗出新意,原因正在于作者捕捉到對“芳尊”態度的前后變化,形成強烈對照,寫得直率。以全篇結構來看,這也是最精彩的一筆,使得整首詞由景入情,由粗及細,層層推進,最后“點睛”,形成所謂“警策句”,使整首詞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境。有人曾經把這兩句同宋祁的“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加以比較,認為宋祁的兩句更為委婉(見楊慎《詩品》)。這固然有些道理,但同時也要看到,這兩首詞所表達的意境是不相同的。宋祁是著意在賞春,盡管也流露出一點“人生易老”的感傷情緒。但整首詞的基調還是明快的。而錢惟演則是在因春傷情,整首詞所抒發的是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絕望心情。從這點說,兩者各得其妙。其實,詞寫得委婉也好,直露也好,關鍵在于一個“真”字。“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蕙風詞話》卷一)這是極有見地的議論。

  這首遣懷之作,在遣詞造句上卻未脫盡粉氣,芳草、淚眼、鸞鏡、朱顏等等,頗有幾分像“婦人之語”實際上它只是抒寫作者的政治失意的感傷而已,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一般特征。

  講解

  詞人晚年情懷,衰頹困苦。錢惟演對仕途有濃厚的興趣,一生以未能當上宰相而遺憾。他的阿諛奉上,效果適得其反。太后聽政時,錢惟演就因與太后攀親備受輿論攻擊,被趕出朝廷,宋仁宗親政后更是屢受打擊。所以詞人晚年心氣很不順暢,這首詞就是他在這樣的心境之下創作出來的,是他仕途挫折時內心困苦愁怨的抒發。

  春天來臨之后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攪亂詞人的心緒、牽引出詞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際,面對明媚春光,意氣風發,那是一種情景,詞人當年在京城高官厚祿時也曾經領略過。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際的春色只能牽引出對往日的回憶與留戀,這也就增加了作者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詞人不禁無理地責問“綠楊芳草”何時了結,也就是說惱人的春天什么時候才能過去,這一問也就問出了他內心愁苦的深度。

  下片解釋愁苦的緣由。詞人將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歲月的流逝、容顏的衰老上。每次照鏡,他都要為此驚嘆。剩下惟一的解脫方式就是頻頻高舉“芳尊”(“尊”即“樽”),借酒消愁。然而,只恐“舉杯澆愁愁更愁”。依據詞人眼前的心境,讀者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語盡意未盡,綿綿愁意溢于言外。詞人雖寫愁苦之意,但與五代時期的詞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詞中沒有那種絕望哀痛的沒落感與沉重感,錢惟演只是平常敘述而來,畢竟詞人生活在一個平和的年代。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臨死前不久的一首傷春之作。上闋由景入情,下闋直抒愁懷。“情懷漸覺”、“衰晚”,一“漸”字,表達出時間的推移催老世人的歷程,接著,作者又驚異地發現鏡中“朱顏”已“暗換”,進一步表達“衰晚”之感。“今日”雖仍有病,可愁比病更強烈,因而不顧病情而痛飲狂喝,將全詞愁緒推向高潮。

  作者一生仕宦顯達,晚年被貶外放,自覺政治生命與人生旅途都到了盡頭,因作此詞,借悼惜春光抒發他無限的遲暮之悲。詞中用清麗的語言描繪了春聲、春色,首句的“亂”字用得極好,將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動熱鬧,而群鶯亂啼已是暮春天氣,這里也暗含春光將盡之意。作者又用明麗的景色來反襯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對于年光飛逝、生命無多的感傷。末二句以借酒澆愁來表現他無可奈何的心境,又隱約地顯示了他對生命的留戀,尤其傳神。整首詞情調極其凄婉。

  上片起首兩句,從城上和城下兩處著墨,聲形兼備、富于動感地描繪春景,勾勒出一幅城頭上鶯語陣陣、風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圖畫,使讀者隱然感覺到主人公的傷春愁緒,從而為下文的遣懷抒情作好了鋪墊。

  上片結末兩句轉而抒情,言綠楊芳草年年生發,而詞人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于言表。從表現手法上講,用綠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極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詞意陡轉,波瀾突起。

  過片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感嘆老之已至,抒寫了詞人無可奈何的傷感情懷。從中可以窺見,一貶漢東,默默無聞,大勢已去,這對于曾經“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的作者來說,打擊是多么巨大。結拍兩句將借酒澆愁這一司空見慣的題材賦予新意,敏銳而恰切地扣住詞人對“芳尊”態度的前后變化這一細節,形成強烈反差,由景入情,畫龍點睛,傳神地抒發出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絕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二云:“侍兒小名錄云:‘錢思公謫漢東日(指錢惟演晚年謫隨州),撰《玉樓春》詞曰:“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變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往年多病厭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淺。”每酒闌歌之,則泣下。后閣有白發姬,乃鄧王歌鬟驚鴻也。遽言:“先王將薨,預戒挽鐸中歌《木蘭花》(即《玉樓春》)引紼為送。今相公亦將亡乎。”果薨于隨州。’”可為此詞注腳。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簾聽政的劉太后死。仁宗隨即親政,并迅速清除劉太后黨羽。錢惟演是劉太后的姻親,自然在劫難逃。九月,他因為擅議宗廟罪而被免除平章事的官職,貶為崇信軍節度使,謫居漢東。不久,其子錢暖被罷官,姻親郭皇后被廢。該詞就寫于這個時期,抒發了作者政治失意的絕望之情。作品借麗景抒哀情,首句以一“亂”字,就將暮春之景渲染得有聲有色,同時也以此反襯自己年華將逝的凄黯心情,從而形成強烈對比,凄惋動人。

  簡析

  此為作者暮年遣懷之作。詞中以極其凄婉的筆觸,抒寫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傷。作品中的“芳草”、“淚眼”、“鸞鏡”、“朱顏”等意象無不充滿絕望后的濃重感傷色彩,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的藝術特色。

  黃升《花庵詞選》評此詞為錢惟演“暮年之作,詞極凄惋”。

  創作背景

  此詞是作者晚年謫遷漢東(指隨州,今湖北隨州)時所作。公元1033年(宋仁宗明道二年)三月,垂簾聽政的劉太后崩,仁宗開始親政,即著力在朝廷廓清劉氏黨羽。與劉氏結為姻親的錢惟演自然在劫難逃。這首詞正是作于此時,離錢惟演去世不到一年。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12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翻譯

  “桃花”沒有變,依舊開的燦爛;而“我”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我也想聽聽琵琶。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

  一曲終了,我的情緒沉醉曲種久久不能自拔,讓我理解了白居易當年潯陽江上那份自傷淪落,卻逢知己的激動心情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

  注釋

  劉郎:指唐詩人劉禹錫。他曾被貶至南方連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戰亂而流浪南方,故以劉郎自比。

  重院:深院。

  謝家:指歌伎居處。

  潯陽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兩句說自己象白居易那樣聽琵琶后落淚傷心。杜甫《春望》

  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句說面對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國破家亡,不禁感慨萬端。

  賞析

  古人在接近中年時,如果處境不利,遇上不順心的事,便自覺老了。謝安有中年哀樂之感,所以袁枚稱謝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難遣中年以后情”。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寫的,時年三十九歲,就在詞中自稱“老夫”。因蘇軾當時外放山東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郁悶。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欽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歲。這首詞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作于朱敦儒四十六歲以后,故起筆便自嘆“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這里暗用兩個典故。中唐詩人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有“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詩句。《再游玄都觀》詩有“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句。劉郎與桃花的關系就是從這里來的。第二句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桃花與笑的關系。作者截去“春風”二字,與“老”字押韻。劉禹錫兩度被貶,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觀時,已五十六歲,進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與劉禹錫有某些相似點,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劉郎”自擬。“桃花”用在此處,一方面與“劉郎”有關,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種象征意義。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前,在洛陽過著才子詞人浪漫疏放的生活,從他的一首《鷓鴣天》詞中就可以看出:“曾為梅花醉不歸,佳人挽袖乞新詞。輕紅遍寫鴛鴦帶,濃碧爭斟翡翠卮。”由于金人鼙鼓動地來,才驚破了他的佳人詩酒夢。國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覺得自己變得衰老了。“桃花”沒有變,“依舊笑”;而詞人的心境卻變了,變老了。盡管南宋統治者還在“西湖歌舞幾時休”,而朱敦儒卻對過去“佳人挽袖”,醉寫新詞的生活已經沒有那種閑情逸興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舊笑”。桃李春風、兒女情長都已與己無干,表達的是"人老萬事休"的滄桑之感。

  他在《雨中花》詞中也曾無限感慨地說:“塞雁年年北去,蠻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夢,重到東周。”又一次表現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在這種凄苦潦倒心緒支配下,百無聊賴,他也想聽聽琵琶。但他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樣,家蓄歌兒舞女,他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聽了。重院,即深院。謝家,即謝秋娘家。謝秋娘,唐代名妓,故詩詞中常用謝家代指妓家,或指詩人所愛戀的女子家。如唐張泌《寄人》:“別夢依稀到謝家”。溫庭筠《更漏子》:“惆悵謝家池閣。”都可說明這種用法。

  過片,緊承上片聽琵琶而來。“曲終人醉”的曲,指琵琶曲。詞人聽完“謝家”的琵琶曲后,產生了怎樣的效果?有怎樣的感受?是樂還是愁?這是下片詞意發展的關鍵處。在這關鍵處,作者筆鋒決定性地一轉:“多似潯陽江上淚”,這一轉,決定詞意向愁的方面發展。白居易在潯陽江聽到琵琶女彈琵琶,自傷淪落,心情激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朱敦儒為什么“多似潯陽江上淚”?下文提出了明確的答案:“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原來朱敦儒感到眼前東風萬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淪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籠罩在一片落日馀暉中,盡管還有一線淡淡的紅色,但畢竟已是日薄西山,黃昏將近了。詞人把破碎的山河置于黯淡的夕照中,用光和色來象征和暗示南宋政權已近夕照黃昏,中原失地,恢復無望。這對于身遭國難,遠離故土,流落南方的詞人來說,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多似潯陽江上淚”呢?!"落照紅"三字,即是夕陽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隱喻宋季國運的衰微氣象。 這種國破家亡之痛,在他的另一首詞《采桑子·彭浪磯》中也有十分明顯的表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由此可見朱敦儒身經國亡家破之難,流離轉徙于南方之后,貫串在他詞中的主流始終是一顆對國家民族的拳拳赤子之心,一種感人至深的愛國激情。千百年后讀之,仍令人心情激蕩不已。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13

  減字木蘭花·冬至

  曉云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后塵。

  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秉燭須游。已減銅壺昨夜籌。

  翻譯

  早晨云霧散去,在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從此以后,白天漸長。也望這日給長輩“拜冬”,進獻履襪的習俗代代相傳。

  冬至以后,天氣轉暖,寒意漸少。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慢慢變短。從今天開始,夜間秉燭賞游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

  注釋

  寒影初回:從冬至日起,太陽從南回歸線北移,日影漸短,故稱“初回”。

  長日至:指白天開始漸長。

  羅襪新成:冬至日晚輩要給長輩“拜冬”,進獻履襪。稱“履長之賀”。

  添一線:添加量日影的線長。

  秉燭:拿著點著的蠟燭(用來照明)。

  賞析

  “曉云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兩句,描寫早晨云霧散去,寒冷的陽光照耀下,周圍事物長長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這一天是一年當中影子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傳統的陰陽觀以陰陽來解釋冬至,冬至又稱“長至節”,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此后開始逐漸變為晝長夜短的物候變化特征。“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后塵”兩句主要描寫冬至的習俗。“羅襪新成”,三國魏曹植有《冬至獻襪履表》開頭便是“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貢襪。” 南朝宋沈約《宋書》亦記:“冬至朝賀,皆如元旦之儀,又進履襪。”后魏崔浩《女儀》載:“近古婦人,常以冬至進履于舅姑。”冬至日,從日照角度看,自是從此以后,白天漸長,光照漸多。然從實際感受言,則冬至之后進入數九寒天,這是因為大地萬物皆已冷透,雖日照漸長,此時依然最冷,正如夜間涼在半夜后,午間熱在正午后的道理一樣。冬至對長輩進履襪,保暖祈福,是節日祝福又有實際用處。

  下片進一步寫冬至日前后的天氣變化。“綺意寒淺”,冬至以后,天氣漸漸轉暖,寒意漸漸減少。“盡道朝來添一線”,據《歲時記》載:“魏晉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后日添長一線”,按氣候變化規律,冬至后影長漸短,量日影的紅線也應該慢慢變短才恰當。“秉燭須游,已減銅壺昨夜籌”,從今天開始,黑夜變短,夜間秉燭賞游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表現出作者對白日漸長的欣喜,對冬日寒意漸去的雀躍。

  這首詞雖然是變現節氣時令規律變化的作品,語言平實而不平淡。“曉”、“瑞”、“綺”等形容詞以及“回”、“淺”、“添”、“減”等字眼有效消減了寒日的凜冽之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此外,全詞語言典雅得體,表現手法嫻熟老道,善于借用文章典故,充分表現了作者的語言技巧。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14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鬂,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譯:

  織布機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思念什么,問姑娘在惦記什么。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夜看見征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東邊的集市上買來駿馬,西邊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邊的集市買來嚼子和韁繩,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鞭(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的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只眼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并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注釋:

  唧唧(jījī):紡織機的聲音

  當戶(dānghù):對著門。

  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憶:思念,惦記

  軍帖(tiě):征兵的文書。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軍書十二卷:征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愿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辭:離開,辭行。

  濺濺(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旦:早晨。

  但聞:只聽見

  胡騎(jì):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啾啾(jiūjiū):馬叫的聲音。

  天子:即前面所說的“可汗”。

  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余。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愿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

  郭:外城。

  扶:扶持。將:助詞,不譯。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霍霍(huòhuò):模擬磨刀的聲音。

  著(zhuó):通假字通“著”,穿。

  云鬢(bìn):像云那樣的鬢發,形容好看的頭發。

  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瞇著眼。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只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2。”火“:通”伙“。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后意譯為同行的人。

  行:讀háng。

  傍(bàng)地走:貼著地面并排跑。

  賞析: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后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征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于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夸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后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愿”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后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后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伙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木蘭詩》原文翻譯09-20

木蘭詩的原文及翻譯12-02

《木蘭詩》翻譯及原文03-14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07-23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03-28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07-22

[精選]木蘭詩原文及翻譯07-24

《木蘭詩》的原文及翻譯匯總03-10

《木蘭詩》優秀原文及翻譯06-27

《木蘭詩》原文以及翻譯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