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木蘭詩》教案
1、初步了解南北朝民歌的特點和修辭特點。
2、學會誦讀和背誦這首古詩。
過程與方法1、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脈絡;
2、理解詩歌詳略安排的特點。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感受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教學
重點教學重點
討論和探究問題,養成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
難點教學難點
掌握“互文”“復沓”“對偶”“排比”等句式特點,并展開聯想和想象活動。
教學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板
書
設
計木蘭詩
理清故事:
①停機嘆息,代父從軍
②準備出征,奔赴戰場
③征戰沙場,凱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還朝辭官
⑤解甲還鄉,親人團聚
⑥雙兔難辯,隱喻作結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復習
以舊帶新
確定目標
2分~5分
新課導入
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以舊帶新,在此基礎上自然導入
師生互動
25分
師
生
互
動
25分
師
生
互
動
25分
師生互動
25分一、概括介紹《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是南北朝時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教師范讀,學生齊讀,之后正字正音。
三、情節借助注釋逐句理解,理清故事
①停機嘆息,代父從軍
②準備出征,奔赴戰場
③征戰沙場,凱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還朝辭官
⑤解甲還鄉,親人團聚
⑥雙兔難辯,隱喻作結
四、千百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木蘭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體會并交流木蘭有哪些美好品德?
勤勞善良,堅毅勇敢,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英勇善戰,建立功勛。竭盡愛國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祿,這正是千百年來傳奇故事歷久不衰的原因。
五、小結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與步驟:
一、誦讀《木蘭詩》,回憶情節內容和人物形象
二、聽寫詞語,正字正音,加強基礎訓練
三、內容研討
1.這首詩在敘事中十分注意到繁簡詳略的安排,哪些詳細寫,哪些簡略寫?這樣處理有什么作用?(答案略)
2.寫木蘭征戰準備,為什么要分東西南北來寫?有什么好處?(東西南北泛指,是一種排比鋪陳的寫法,翻譯時要注意互相交錯補充,從互文修辭角度來認識)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是說將軍都戰死,壯士都歸家了嗎?如果不是,該如何理解?詩中還有哪些句子要互相交錯著來理解?
4.詩中兩次寫“不聞……但聞”這樣的句式有什么特點?目的何在?這樣的復沓形式詩中還有哪些?
5.研討課堂生成的新問題如“出郭相扶將”是爺娘互相攙扶還是見了木蘭一塊兒扶?再如結尾為何要寫到雄兔和雌兔,跟人物有什么關系?“撲朔迷離”的成語是什么意思等等。
四、民歌的特點是民間流傳許久的故事,經文人整理所得,充滿傳奇色彩是眾人的智慧結晶,文學創作需要想象,美國迪士尼再創造的“花木蘭”動畫片更具有超凡的想像。因此我們也來一次想像訓練,各人自選片段(或“停機嘆息”或“征戰沙場”或“親人團聚”)擴充情節、豐富內容,進行交流。
五、反復朗讀,當堂背誦。
六、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三
2、默寫你最喜歡的兩個自
學生傾聽,記憶“雙璧”
學生齊讀,之后正字正音。請學生代表把本課生字詞寫在黑板上,帶領同學學習。
借助注釋逐句理解情節,理清故事
學生思考3分鐘后,自由發言,總結歸納。
在老師的點撥下,小結課文
誦讀《木蘭詩》,回憶情節內容和人物形象
聽寫詞語,正字正音
四人一小組,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然后匯報交流
四人一小組,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然后匯報交流
想像訓練,各人自選片段(或“停機嘆息”或“征戰沙場”或“親人團聚”)擴充情節、豐富內容,進行交流。
朗讀并背誦課文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了解《木蘭詩》的地位,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讀中學,并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理清故事情節,達到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理解人物形象,向英雄人物學習。
梳理課文內容,使所學知識形成系統。
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
培養學生研讀與賞析的能力,突破文章的重難點。
培養學生研讀與賞析的能力,突破文章的重難點。
想像與說話相結合訓練,培養學生能力
名篇佳作積累,吸取我國古代民歌的精華。
實踐練兵,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鞏固提高
13分~15分當堂訓練:
1、默寫文中的三組排比句
2.自編6—8道理解性默寫填空題
3、假如你是木蘭十年征戰時的戰友,請寫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蘭的形象。
4、假如當年的木蘭來到我們身邊,你將怎樣歡迎她?還將怎樣跟她當面交流?
學生獨立完 成 老師設計的題目
夯實所學,檢查教與學的效果
課后反思
【《木蘭詩》教案】相關文章:
木蘭詩的教案07-11
木蘭詩教案10-31
《木蘭詩》教案05-23
《木蘭詩》教案10-12
木蘭詩 教案06-26
《木蘭詩》的教案07-26
木蘭詩教案09-18
《木蘭詩》教案10-11
初中木蘭詩教案08-24
《木蘭詩》教案示例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