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歌《木蘭詩》教學設計
《木蘭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歌,代表了北朝樂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產生年代及作者不詳,一般認為,它產生于北魏,創作于民間。《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
《木蘭詩》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方式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節奏美和音韻美,培養語感,提高記誦能力。
2.引導學生領會故事情節富有戲劇性、生動性的特點。
3.引導學生加深體會本文詳略處理得當的寫作特色。
4.了解木蘭這一巾幗形象,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的向往。
二教學重點
⑴指導學生朗讀、背誦。
⑵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三教學難點
⑴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故事情節,深入分析木蘭這一人物形象。
⑵文中出現的重點古詩詞的積累。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巾幗英雄的事跡,請講一講。(學生講)說到巾幗英雄不得不提到木蘭,今天我們來學習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蘭詩》,相信大家會對女英雄木蘭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二探索新知識
1.相關的文學常識(投影顯示)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木蘭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中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并稱為樂府詩中的“雙璧”。
2.讀文
⑴讓學生認真聽朗讀錄音,注意字音、節奏和感情。(播flash)
需要注意的字音:
機杼軍帖可汗鞍韉轡頭濺濺胡騎啾啾朔氣扶將著撲朔戎機
⑵讓學生結合所聽的錄音和課下注釋自由朗讀課文
⑶找學生讀文,并找其他學生評價朗讀效果。
⑷本詩詩韻婉轉,瑯瑯上口,讀時要讀出節奏感,例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讓學生給自己最喜歡的話劃分節奏,并大聲讀出來。
學生劃節奏,讀文。
找三至五名同學讀。師生共評價。
⑸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著讀文,提出不懂的字詞句。學生質疑:
學生需積累的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例如:當戶織:戶,軍書十二卷:十二,阿爺無大兒:爺,胡騎,戎機,朔,賞賜百千強:強,郭,扶將,著,裳,撲朔,迷離,傍,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互文)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互文:也稱互文見義,指上下文中相關詞語互有省略,而意義上則互有補充,從而使文辭簡潔精練。古詩文中由于字數、平仄、對仗、押韻等方面的限制,常常用互文見義的表達方法,在有限的字數內,表達完備的意義,增加語句的內涵。如王昌齡的《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等于說“秦時漢時的明月,秦時漢時的關”。
3.整體閱讀,把握故事情節,合作探究
⑴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請概括回答。
明確: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⑵用五個四字短語概括全文主要情節。
明確:木蘭紡織→木蘭從軍→木蘭征戰→木蘭辭官→-木蘭還鄉(最后一節是一段附文,是歌者對木蘭的贊辭)。
⑶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敘述的.詳略。
詩中對木蘭出征前置辦行裝、從軍征戰生活以及得勝歸來等情節,哪些寫得詳細?哪些寫得簡略?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詩中對木蘭從軍的準備以及還朝辭官、回家與親人團聚寫得詳細,對戰場寫得簡略。由于詩的重點不在于表現主人公馳騁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于頌揚木蘭勇于獻身、不圖榮華富貴的高尚情操。這樣寫使主題更加突出。
⑷立足全詩,把握人物形象:
反復朗讀課文,結合具體詩句,說說木蘭有哪些可敬、可愛之處。
學生回答。
這首詩所敘寫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木蘭這個巾幗英雄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根據這首詩的內容,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喜歡木蘭的原因嗎?
參考:木蘭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后。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4.教師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5.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看誰背的又快又準
三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四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五作業: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木蘭詩
南北朝民歌
故事情節:木蘭紡織→木蘭從軍→木蘭征戰→木蘭辭官→木蘭還鄉
拓展閱讀:《木蘭詩》賞析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后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征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于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夸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后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愿“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后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后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伙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民歌《木蘭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木蘭詩是民歌嗎11-16
木蘭詩(北朝民歌)09-22
北朝民歌木蘭詩賞析11-03
木蘭詩是北朝民歌嗎10-23
北朝民歌木蘭詩譯文08-19
《木蘭詩》教學設計07-16
木蘭詩-教學設計07-28
《木蘭詩》教學設計06-23
《木蘭詩》 教學設計07-02
木蘭詩教學設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