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1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1
一.檢查背誦
指名背誦《夢游天姥吟留別》
二.文本鑒賞
1.研習第一節(入夢緣由)
、琵R讀第一節
⑵思考:既然題為“夢游天姥”,為何開篇要“談瀛洲”?
明確:
、浅隋尥,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確:
2.研習第二節(夢游幻境)
老師語: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妙夢境。
⑴學生齊讀第二節
、魄昂笞浪娜私涣鳎夯蛞詴r間為序或以地點為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并用l-2個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
、菍W生齊讀“洞中仙樂”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繪。
、茸杂墒熳x“夢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誦。
3.研習第三節(抒情表態)
、耪攭羧敫叱睍r,作者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眽艟惩蝗坏叵Я,面對現實,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作者感嘆了些什么呢”
明確:
進步性:
、畦b賞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三.詩歌小結
1.作者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
2.你從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讀出了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
明確:
3.藝術特色
⑴構思奇特。全詩以游仙為構思的出發點,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關傳說,虛構出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形成鮮明對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達詩人對自由、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同時也寫出他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豐富。神話傳說和對自然山川的.真實體驗融合在一起,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夸張,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⑶語言靈活。形式錯落,富有節奏感,兼用長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縛。
四.作業布置
閱讀文本中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寫一篇400字左右的鑒賞。(小作)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人論世,把握詩歌主旨;
2、領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3、掌握詩中的文言字詞。
二、能力目標
1、反復誦讀,背誦全詩;
2、學習運用比喻、對比、襯托、夸張、聯想等手法和多變的句式來表達奔放的思想感情,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標
學習詩人不與權貴同流合污,追求獨立人格的精神
[教學重點]
1、領會本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2、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學習他追求理想,勇于進取的精神,和他不與權貴同流合污,追求獨立人格的精神。
[教學難點]
反復誦讀全詩,把握內容要點;結合詩人經歷,體會全詩主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目標]
了解作者和詩歌的寫作背景;
疏通詞句,熟讀全詩。
[教學過程和要點]
一、導入新課
由學生回顧李白的生平、經歷、名句導入。
二、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后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成為樂府詩的一種體裁。“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游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游是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另名《別東魯諸公》或《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舊體詩分“古體”和“近體”,始于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于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為古體詩。后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說法!秹粲翁炖岩髁魟e》、《琵琶行》等都是古體詩。
三、寫作背景
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寶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經友人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征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到了長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閑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干。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即以“賜金還鄉”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游生活。天寶四年秋(公元745年),他離家南下準備再游吳越時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借以排遣內心的悲憤,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世俗權貴的蔑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四、誦讀全詩,正音,疏通字詞。
(一)、誦讀要點
通過把握詩人意緒和詩的內容變化,來把握詩的節奏和感情,并力求背誦全詩。
①用“暢”與“澀”來表其心。如:“天姥連天……東南傾”“別君去兮……訪名山”于暢中見其勢;“忽魂悸……煙霞”于澀中見其情。
、谟谩拜p”與“重”來抒其意。如:“安能摧眉……開心顏”重讀中抒其胸臆;“我欲因之夢……聞天雞”輕讀中見輕松暢快。
③用“長”與“短”來傳其情。如:“開心顏”聲音的延長,余韻無窮;“列缺霹靂……轟然中開”短音字字鏗鏘。
(二)字音詞義
略。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3
【課前準備】
1.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弄懂詩句的含義,反復誦讀本詩,力求成誦。
2.閱讀教師印發的材料,知人論世,理解他的作品風格和現實、人格的關系。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究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關系。
2.學習敘事寫景的方法。
3.理解這首送別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作者為什么開篇描寫瀛洲。
2.為什么把描寫重點放到暮色上。
3.品讀最后一句,理解李白的詩風和人格。
【教學難點】
1.怎樣理解首句的作用。
2.如何理解詳細描寫的好處。
3、結合其他學過的文學作品談一談你對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關系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解題:夢游天姥是所記的內容,留別說明寫作緣起(引出寫作背景),吟是古詩體裁,類似歌、行體,多有悲愁慷慨之意,如《梁父吟》。
2.齊讀,強調朗讀的重要性。教師引導學生矯正讀音,強調朗讀要注重節奏、強弱和韻律。關注讀音(瀛、剡、淥、著、屐、殷、訇、鸞、騎)
二、賞析詩歌
。ㄒ唬⿴熒餐骄康谝欢巍
1.提問:本詩的描寫對象是“天姥山”,為什么以“瀛洲”起筆?
明確: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時隱時現,勝似仙境。傳說固然美好,但不可遇不可求,現實雖然平常,但可遇而可求。以虛襯實,暗喻了作者對天姥山的向往,對現實的熱烈追求。寫得既富有神奇色彩,又不離現實,引人入勝,為下文描寫夢游天姥仙境蓄勢。
2.提問:天姥山有什么特點,使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神秘(側面描寫) 高大(夸張、襯托)
。ǘ⿴熒餐骄康诙巍
1.學生齊讀,教師引領學生積累字詞。關注實詞意義用法(因、栗、驚),通假字(著、列)。
2.提問:這段是夢境描繪,所以有人說這首詩是記夢詩,也是游仙詩。如果按時間順序,記夢的部分怎么劃分?
明確:夜行賞景(我欲因之夢吳越——身登青云梯),拂曉見聞(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曲徑晝游(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暝色洞天(熊咆龍吟殷巖泉——仙之人兮列如麻)。
3.提問:游仙部分和我們學過的哪篇文章類似?在敘事繪景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類似于《湘夫人》中描寫湘君為湘夫人建造水中華居的部分。詩寫夢幻,脫盡現實時間、空間的拘牽,任由想象馳騁,把一個天姥山寫成一個洞天打開,光明璀璨,祥云繚繞,神仙群集的仙境。詩人隨著夢境的變化、情感的運行而遣詞造句。詳略得當,重點描寫暮色。
4.追問:李白為什么重點描摹黃昏所見?
明確:黃昏所見的神仙世界的場面盛大而熱烈,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應,這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印跡,這一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李白被賜金放還,雖然還年輕,但他的政治生命已經是日落西山之時,此時作者盡力渲染黃昏所見正是對現實不滿的反應,仙人世界寫得越奪目光耀,越襯托現實丑陋昏暗。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夢境破滅之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緊接著作者對夢游進行了總評: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人在世間行事的快樂就像東流的河水一去不復返了。跋山涉川的李白從浪漫的夢境中回到了現實,感慨勝地不常,盛筵難再,但哀而不傷。
。ㄈ⿴熒餐骄康谌巍
1.指定一名同學朗讀第三段。
2.提問:李白是否回答了“別君去時何時還”的問題?
明確:李白沒有做正面回答,而是用“且放白鹿青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樣一個場景側面回答了東魯諸公。白鹿是傳說中神仙或隱士的坐騎,如今我李白隨時隨地可以騎上它去訪問大川名山,白鹿是自由的,我是自由的,如今我是羈鳥返林池魚回淵,這句話不正是李白追求的“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生”“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生命終極理想的形象概括嗎?我想當朋友們看到這句告白,誰還會為李白擔心呢,有的只是放下、欣慰、羨慕和祝福。這樣一種浪漫場景的描繪勝似直面告白,符合李白的人品,符合李白的文風。一個隨意灑脫,輕松自在的李白再一次映入我們的眼簾,這樣回答令所有人滿意。
3.提問:最后一句怎么讀?
設題意圖:以讀帶賞,以賞帶讀。
指導:最后一句是李白的再一次吶喊,是李白的第二次覺醒,又一次從浪漫回到現實。跟其它大多數送別詩不同,大多數送別詩表達的是傷感不舍,這首詩表現的是自由灑脫,借送別表達自己的志向或懷抱。一種向黑暗官場徹底決絕的態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于這樣想,敢于這樣說的人并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這句話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要一氣呵成讀出狂放、不屑的味道。教師范讀,因聲求氣,感知音樂美和情感美。
4.探究討論,交流分享:《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文中對神游仙境濃墨重彩,但不是說就放棄了對現實主義的描摹,詩歌當中兩次提到現實“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請結合其他學過的文學作品談一談你對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關系的理解。
明確:在文學發展的歷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雖是兩種不同的`創作方法,但卻經常聯系在一起,而不是互相排斥、各不相容的。無論是屈原、李白、關漢卿,還是杜甫、白居易、曹雪芹等,從他們對社會的積極的、嚴肅的態度來看,可以說都是現實主義者,從他們對理想的不倦的追求來看,又可以說都是理想主義者。許多作家當不能在生活中找到實現自己理想的社會力量和正確的道路時,往往不是偏重于暴露現實的黑暗,就是寧肯棄現實而取幻想與夢想,當然也有不少是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不同程度地結合在一起的。如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戲曲《竇娥冤》、小說《紅樓夢》,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等,都具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精神。正如高爾基所說,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作家,“我們就很難完全正確他說出,——他們到底是浪漫主義者還是現實主義者?在偉大的藝術家們身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好像永遠是結合在一起的”
三、小結
李白是繼屈原之后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有很多,《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他被賜金放還時期別東魯好友準備南游吳越期間創作的一首頗能代表李白詩風李白志趣的一首詩歌。文章通過豐富、曲折、奇譎、多變的輝煌形象,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主情調。但浪漫主義不是李白的全部,全詩有兩次回歸現實的描繪,“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雖然著墨不多,但這是李白的創作根由。《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歌詠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李白借夢游勾勒出一副瀟灑出塵的仙境,但到最后卻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看似矛盾,實則融洽自然?v觀這首詩正是把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和李白現實主義人格完美結合的典范之作。
四、作業
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第一段:神秘(側面描寫) 高大(夸張、襯托)
第二段:夜行賞景 浪
拂曉見聞 漫
曲徑晝游 主
暝色洞天 義
第三段:覺醒吶喊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4
一、設計思想
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實現以人為本的大語文教學觀,改變傳統教學過于注重傳授,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傾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滿熱情地、主動的去獲取知識、鍛煉能力。所以,對本課的設計,我重點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對課文的理解和鑒賞,讓學生去搜集信息、自由討論、踴躍發言、概括歸納;老師則宏觀調控、穿針引線、補充完善。
本詩是李白詩歌成就的代表作。對本詩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鑒賞詩歌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過學生的“讀、寫、論”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ㄒ唬┙虒W目標
1、知識目標
(1)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李白詩歌的藝術風格;
。3)正確理解詩人吶喊的歷史意義。
2、能力目標
。1)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轉換能力;
(2)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3)鍛煉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品味心靈的自由,感受生命的堅持。
。ǘ┙虒W重點
1、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人吶喊的歷史意義;
3、想象力、審美力、語言表現力、自主閱讀能力的鍛煉。
(三)教學難點
1、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詩人吶喊的歷史意義;
3、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語言表現力的培養。
。ㄋ模┙虒W方法
情景描繪法、研討法、比較法、誦讀法。
(五)教學安排
兩課時
二、教學的實施
第一課時
了解作者及相關的創作背景,通過誦讀,初步感知作品,欣賞詩人筆下天姥山的美景。
(一)教學過程
1、布置預習任務
要求在正式上課前,讀熟作品,形成自己對作品的認識;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了解本詩的創作背景;搜集詩詞中關于“留別”和李白的詩篇名句。
2、導入
李白43歲時寫了《行路難》一詩,詩中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什么事竟惹得詩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寫了《夢游天姥吟留別》,回答了這個問題。(板書課題、作者;教師朗讀全詩)
3、作者介紹及創作背景
由學生自己說出李白的生平思想以及本詩的創作背景,教師作適當的補充和總結。
明確: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于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誣,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于潯陽、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當涂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誕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李白豪放不羈,從小接受的就不是嚴格正統的儒家教育,又有習劍任俠、學道求仙的經歷,所以他的思想極其駁雜矛盾:“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龔自珍《最錄李白集》)這在歷代詩人中,也是極為突出的。
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寶元年
。ü47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征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到了長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閑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干。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游生活。天寶四年秋(公元745年),他離家南下準備再游吳越時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借以排遺內心的悲憤,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世俗權貴的蔑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4、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后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即樂府詩這的一種體裁。"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游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游是虛,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志向是真。本詩另名《別東魯諸公》或《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5、研習課文
全班朗讀課文,然后分組討論,各組提出問題,教師進行總結歸納,通過師生討論交流,完成對本詩的理解和鑒賞。要求學生做到提問言之有物,回答言之成理。
(1)既然題為“夢游天姥”,為何開篇卻大談“瀛洲”等仙島眾山?
明確:“煙濤微茫”的瀛洲與“云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頭。
開篇還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臺,作者使用起興、夸張、烘托等手法來表現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強烈愿望。(板書:入夢緣由)
(2)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地點為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并用1—2個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各組可選擇其中一景,調動自己的想象,作一段情景描寫。(評出描寫出色的作品,現場朗讀點評)
明確:(板書:夢游歷程)
月夜——剡溪清幽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游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著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碧波蕩漾,偶爾傳來幾聲猿猴凄清的啼聲。(可以自由添加各種意象,只要符合“清幽“的特點即可)
白晝——山中壯美
我腳上穿著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傳來的天雞響亮的鳴啼。山巖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卻總是柳暗花明。山上的奇花異草真是迷人啦,(我)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這是,就聽見熊在怒吼,龍在長吟,雷鳴般的聲音在巖石和泉水中間震響,使深林為之戰栗,峰巒為之震驚。(重點品味飛、送、殷、栗、驚等:“飛”“送”兩字先后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夢游路上那種急切、興奮、輕快、神往的心情!耙蟆薄袄酢薄绑@”分別活用為動詞、使動、使動,從聽覺上表現天姥山景致的壯美)
。ò鍟合删吵霈F)
傍晚——洞外恐怖
黑云沉沉,狂風怒起,暴雨將至,水波搖動,煙霧升騰,電內雷鳴,山巒崩塌。(一定要表現出大自然令人驚心動魄的偉力)
夜晚——洞中極樂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深不見底,日月光華奪目,照耀著金銀筑成的宮闕樓閣。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乘著風,云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猛虎鼓瑟鸞鳥駕車,排列的仙人紛紛嚷嚷,難以計數。(重點表現仙境的“神奇”)
。ò鍟簤粜褧r分)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卻發現不過是美夢一場,身邊只有睡過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第二課時
探究本詩的主旨;品味詩歌的藝術手法;總結本課所學知識。
。ㄒ唬┙虒W過程
1、導入
唐詩常常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來表現主旨。本詩也不例外,詩人用夸張的想象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天姥仙境。那么,詩人想通過“景”來抒寫什么“情”呢?
2、研習課文
(1)從情感這一角度,說一說本詩和其他一些留別詩的不同。
明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壺!ㄍ醪g《芙蓉樓送辛漸》)
很多留別詩,雖然表現手法各異,但在情感上,往往是憂愁的。詩人送別友人,黯然魂銷,心中滿是離愁別緒,所以離別之語往往也是低沉憂郁的。但李白的這一首《夢游天姥吟留別》卻一掃離人心頭之愁云慘霧,憤然長嘯,唱出了千百年來壓抑在讀書人心頭,想說有不敢說的激越與風骨。
(2)談一談本詩的主旨。
明確:本詩的主旨,前人的結論概括起來大體有四種:第一種是“世事虛幻”說,如明唐汝詢“托言寄夢,以見世事皆虛幻也”;第二種是“光明象征”說,認為夢中仙境是光明的象征,是詩人追求的理想境界。這種說法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地多;第三種是“神仙世界”說:“詩中表現對神仙世界的熱烈向往與追求”;第四種是“回首宮殿”說:“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萊宮殿,有若夢游,故借天姥以寄意”。
“世間行樂亦如此”,這個“此”字,就應當體會為上面所表現的夢境美麗空虛。人生也是夢一場,古往今來的名利權勢興亡榮枯,都象流水一樣空空蕩蕩流逝。與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時行樂!那青崖間的白鹿是我最忠實的伴侶,何不騎上它去尋訪名山大川!此生寧愿與山水為伴,清白一生,快樂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濁的權貴!
(一說)這是一種消極的世界觀,對人生社會的態度是虛無主義的,表達了作者歸隱山林放情山水之情。
。ǘf)這是一種積極的世界觀,詩人覺得人生就應該去追求這樣自由自在的極樂之境,何必在俗世的名利爭斗中沉沉浮浮。有了這樣的覺悟,于是就鄙棄俗世,在青山綠水間品味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
根據李白的思想性格以及李白的生平,我們傾向于將本詩的主旨理解為第二說,也就是(板書:本詩的主旨)詩人借夢游天姥的奇特際遇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對權貴的永不妥協和自己對自由生活的肯定與生命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個藝術概括在李白詩歌中的意義,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在杜詩中一樣重要。在天寶末日益惡化的政治形勢下,李白又把反權貴和廣泛的社會批判聯系起來。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輕蔑: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在《書情贈蔡舍人雄》、《古風》第五十一、《登高丘望遠!返仍娭,李白甚至借古諷今,對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銳的斥責。
總之,可以說他把唐詩中反權貴的主題發揮到了淋漓酣暢的地步。任華說李白“數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雜言寄李白》),這種在權貴面前毫不屈服、為維護自我尊嚴而勇于反抗的意識,是魏晉以來重視個人價值和重氣骨傳統的重要內容,李白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優秀傳統而成為詩壇巨星的。
。3)總結本詩的藝術特色。(板書)
A、想象豐富瑰麗
詩人從實處落筆,虛處展開,通過夢境,描繪理想,他寫景不事雕琢,想落天外。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一經詩人點化,便變得熠熠生輝;我們想象不到的景象,詩人則以生花之筆信手繪出,其超人的語言表現力與天才的想象力,令人擊節贊嘆。
B、構思新奇
歌頌洞天之美麗,以鞭撻唐王朝的丑惡,抒發對天姥的追求,以顯示對權貴的憎恨;為惜別而賦詩,卻寫游訪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戰斗意志,別開生面。
C、表現手法多樣
天姥山神仙的出現,是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辭》及一些神話故事中的內容與藝術特點,運用比喻、對比、襯托、夸張等方法,描繪的仙境,活靈活現,引人入勝,耐人尋思。傳說中的瀛洲與現實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夢境與丑惡的現實比,以光明與黑暗比對比。寫天姥的高而且大"連天向天橫"、"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夸張。連用五岳、赤城、天臺,又一起用來襯托了天姥的高大襯托。
作者為表達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讓句型多變化,以七言為主,兼用四言、五言、六言、九言,節拍有緩有急,顯出了一派獨特的風格。
3、總結
(1)全班朗讀課文;
。2)由學生對本課所學進行歸納,教師補充。(重點是對本詩的理解認識和鑒賞評價)
4、引申擴展
。1)李白詩歌名句摘錄(由學生回答):
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江行寄崔員外宗之》);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西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西樓月下吟》)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酒肆留別》)
西輝逐流水,蕩漾游子情——(《陽清泠泉》)
。2)李白詩歌的風格:
李白詩歌的風格形成于唐帝國最強盛的年代,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中國文學史》)他的詩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宏大。他繼承了自《楚辭》以來的浪漫主義傳統發展出自己獨到的風格。用他自己的詩句來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有清新明快的特點,語言直率自然,音節和諧流暢,渾然天成,不假雕飾,散發著民歌的氣息。杜甫《春日憶李白》詩稱譽李白詩“清新”、“俊逸”。我們可以用“清新飄逸”來概括李白詩歌的藝術風格。(板書:清新飄逸)
5、結束語
李白的詩歌是我國詩歌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詩是盛唐氣象的折射,是個性光輝的閃光,是橫溢才華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聲。希望大家課下選讀李白的其他詩作,用心感受這課偉大心靈的跳動!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中寄托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夢境對于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詩中無敵,酒里稱仙,才氣公然籠一代
殿上脫靴,江頭披錦,狂名直欲占千秋
同學們,看這幅對聯寫的是誰?(李白)對于詩人李白,我們并不陌生,他傲岸不屈、渴望受到重用。前幾天,我們剛剛讀了李白的《行路難》(其一),里面有兩句典故,“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李白在這里用“夢”類比,表達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篇借“夢”來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名作《夢游天姥吟留別》。
二、解題
從題目中我們對這首詩可以了解多少?
明確:內容:夢游天姥
目的:留別
文體:吟(PPT介紹文體知識)
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主要表現在詩句節奏的多變。也由詩人情緒決定。
總結:用夢游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PPT展示)
天姥瀛洲天臺剡溪淥水腳著謝公屐暝
殷巖泉澹澹石扉訇然鸞鳥覺時長嗟
四、再讀詩歌,讀懂文意
大家自由朗讀,分別用兩個字概括每段內容(PPT展示)
夢()
夢()
夢()
明確:夢因夢境夢醒
五、三讀詩歌,分析體會
1、“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李白之所以會夢游天姥,是因為什么呢?
(齊讀第一段)
天姥山在詩人心中是怎樣的?
明確:高聳入云難以尋找
。ū痴b第一段)
2、正因為如此,更能引起詩人探求的欲望。我們隨著詩人的想象,一起進入他的夢游世界。
。R讀第二段)
。1)用原文回答,詩人是如何來到目的地的?心情如何?
看到什么?
如何登山?
。R讀“我欲因之夢吳越”——“身登青云梯”)
(2)詩人站在前人開拓的古道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讀出相應的詩句。
明確:看到: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聽到: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詩人夢中的天姥山有奇花異草迷人眼,也有泉水殷殷如雷鳴,幽深寂靜,使人戰栗。
這幾句話從優美的景色突然轉入驚心動魄的描寫,氣勢磅礴,筆力千鈞,同學們,請試著讀出這種磅礴的氣勢。
同學讀,互相點評。
。3)正在這時,忽然“列缺霹靂,丘巒崩摧”,眼前出現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這里,詩人看到了什么?(齊讀“青冥浩蕩不見底”——“仙之人兮列如麻”)
“美麗而又虛幻”,這就是作者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詩的意境,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
3、夢境再美好也是虛幻的,終究也要回到現實。(齊讀)
夢醒后的詩人心情有什么變化?
喜悅——失落
背誦這四句。
4、向朋友留別,僅僅是告訴朋友自己的一個夢嗎?
齊讀最后一段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想?(PPT出示寫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奉詔來到京城長安。他本想能夠施展才能,有所作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詞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京城權貴,受到排擠,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就此破滅。離開長安后,與杜甫、高適游山東,在兗(Yǎn)州話別,準備南游吳越。這首詩就是他行前寫的,這已是離開長安后的第二年。政治上的失敗使他胸中塊壘難消,這首詩便是他的“發憤之作”。
生談對此詩思想情感的理解
明確:由寫夢轉入寫實,揭示全詩的中心意思。這是由夢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當中有對人生的傷感,逃避現實、消極處世的一面,也有蔑視權貴的傲骨和追求個性自由的精神。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5、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對現實持完全否定的態度,那么,今天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評價這種思想感情呢?
學生討論、交流,小組展示
明確:詩的前兩段寫夢游起因,夢游經過,這是題中“夢游天姥”應有的內容;而結尾幾句寫游后的感慨,則緊扣詩題的“別”字,不僅是告別東魯諸公,而且是在表明自己與黑暗丑惡的現實決裂的態度。這幾句是全詩的主旨所在,作者雖然直抒胸臆,痛快淋漓,但流露的感情又十分復雜。
由自己的“夢”(游天姥,從政)的幻滅,進而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夢”,以偏概全,斷言“古來萬事東流水”,從而消極避世。對此,我們可以理解,也很同情。因為這種思想方法看似片面,其實作者否定現實,主要是因為現實中有“權貴”。他之所以逃避現實,是為了不再去“脆眉折腰事權貴”,是為了結束自己過去那種追求榮華富貴的行樂生涯。應該說這是作者在詩中表達的基本情感,而這種感情是詩人桀驁不馴的叛逆性格的'寫照,是一種大夢初醒的覺悟,是對現實的深刻反思,應當說是健康的,可貴的。至于“古來萬事東流水”雖不免以偏概全,但也似乎應當理解為一種憤激之辭,我們需要指出其局限,但也不必苛責。
六、與《行路難》比較
《行路難》用夢類比暗示自己仍希望得到重用
《夢游天姥吟留別》用夢對比否定丑惡的現實
七、傲岸不屈的李白不愿為名利失去人格,壓抑個性,丟掉自由!他蔑視權貴,發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的呼喊!這首《夢游天姥吟留別》,不僅僅是一首詩,它更是李白敲擊自己的錚錚傲骨發出的金玉之音。請同學們帶有感情的朗讀,用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八、背誦全詩
【自我反思】
聽說讀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根本,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詩歌教學的重點就是誦讀,在誦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誦讀走進詩歌,去感受、理解、想象詩人的情感。新課標針對詩歌教學指出,“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可見,誦讀在詩歌教學過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應該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這節課,我采用“三步誦讀”來組織教學,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初讀詩歌,讓學生讀準字音和詩歌節奏;再讀詩歌,理清詩歌思路,把握每段大意;三讀詩歌,分析具體詩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讓學生采用不同形式誦讀,在誦讀中走進詩人,身臨其境,產生共鳴,從而感悟人生、提升自我。讓學生真正感受誦讀的樂趣。
這節課中,“誦讀”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以“夢境”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以夢導入,賞析夢中的景色,體會夢中的情感,最后用《行路難》的夢與此夢進行類比。在以“夢境”為線索的誦讀教學中,真正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
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誦讀充分,但有些學生的體會不夠充分,老師的點撥總感覺不夠到位。
【專家評價】
三步誦讀,各有不同,搖曳生姿。抓住“夢游”,走進李白的傲岸不屈、自由浪漫。整個設計扣住詩歌的本質,步步走入李白內心。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6
一、【教材概述】
二、【教學設想】
。ㄒ唬┲R與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置身詩境,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力,深入鑒賞詩的意境。
2、緣景入情,引導學生結合詩境,體味詩人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ǘ┻^程與方法目標
1、課前布置充分預習:讀準字音、疏通全詩、提出疑難。
2、誦讀吟詠,整體感知詩歌,品味詩歌蘊含的情感。
3、自主賞析,引導學生再現、鑒賞詩中意境。
4、探究思考,理解夢境對于詩歌主題的表達作用。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目標
以歷史的眼光正確評價詩人,學習詩人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勹b賞詩中“夢境”,提高聯想想象與語言表達能力。
②體味詩人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2、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夢游天姥”與詩歌主題之間的聯系,深刻把握詩歌的主題。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經驗,創設情境,通過反復誦讀,感知詩歌;通過繪聲繪色的場面再現,體會、把握詩歌意境;通過比較討論,層層推進,完成與教材的零距離觸,并達到知識鞏固與遷移的目的。
2、教學手段:
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并綜合運用誦讀、自主賞析、探究思考等方法,讓學生真正融入詩歌美的意境中,產生感情的共鳴,進而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把握詩歌的主題,從而有效地落實本課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詳見教案)
(一)、導入
。ǘ、解題
1、“吟”:強調讀音yín,是一種歌行體。
2、“夢游天姥”:詩歌的內容。
3、“留別”:寫詩的動機。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全班朗讀課文:學生質疑,教師正音、釋疑。
2、“夢游”本詩的主體,那么,這個夢從哪里開始又從哪里結束呢?
3、這是一首留別詩,詩人向東魯諸公表明什么心跡呢?
。ㄋ模、賞析夢境
1、詩人因越人傳說天姥險峻綺麗,而起游興,還未啟程,已先夢游。第二段便集中寫詩人夢游的過程,這也是詩歌最精彩的部分。
思考:詩人遨游于夢境之中,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賞析第二部分
。1)月夜渡湖(剡溪)——溫情清幽(詩人的.心情、月的形象)
。2)著屐登山(山中)——壯觀絢麗、險怪神奇(迷、倚、忽、殷、栗、驚)
。3)仙人盛會(洞內)——驚心動魄、金碧輝煌、自由和睦(仙人的形象、生活)
3、對于這個燦爛輝煌,自由極樂的神仙世界,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對這個夢境充滿著一種什么情感追求?
4、解決夢游與言志的問題:詩人為什么選擇夢游詩呢?夢游與詩人所言之志有何聯系呢?
夢游(曲折)
言志
夢醒(直接)
(五)、探究思考
人生如夢——縱情山水——寧折不彎
。⒖偨Y:
李白就是李白,他總是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現實是丑惡的,他就在心靈里翱翔。
。ㄆ撸⒄n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此詩。
2讀李白的這首詩,總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個人心中從此都有了一個你自己的李白。我們可嘗試著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請寫一篇隨筆《我讀<夢游天姥吟留別>》。
附:板書設計
一、入夢之由
二、夢中奇景
1、月夜渡湖(剡溪)——溫情清幽(詩人的心情、月的形象)
2、著屐登山(山中)——壯觀絢麗、險怪神奇(迷、倚、忽、殷、栗、驚)
3、仙人盛會(洞內)——驚心動魄、金碧輝煌、自由和睦(仙人的形象、生活)
三、驚夢慨嘆
【教學:反思】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又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都是極有道理的,形象地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語言這個東西單靠老師講和分析是不能學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讓學生讀、背,所以我們才收獲了兩千多年無比燦爛的文學碩果。當然現在不可能這樣去做。
因此,我就將《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的教學設計為美讀來帶動講解。“所謂美讀,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用美讀法來體味詩歌的“三美”、即音樂美、意境美和語言美。音樂美是詩歌區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特質,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把握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這就是詩歌的音樂美。在朗朗讀書聲中,來體味“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鷗”的凄涼之意,“悠然見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瑯瑯讀書聲中,來揣摩蘇軾、李白的豪放,杜甫、辛棄疾的雄渾,柳詠、李清照的婉約
因此,我將朗誦技巧合為5個字“暢”“澀”“重”“長”“短”,具體而形象地將眾多朗誦技巧融會在一起,在課堂上利用教師范讀,學生體會,學生試讀,鞏固提高等環節,教會學生怎樣美讀,并且在讀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結合對詩歌主旨的理解,提高了朗讀效果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通過誦讀、揣摩語言,深入體悟詩歌的思想感情,進而感受、發現作品的美。
二、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基本的詩歌鑒賞知識和方法。
三、在教師的示范下,學生能生成對本詩的個性品讀。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揣摩語言,深入體悟詩歌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的基本表現手法,進而感受、發現作品的美。
教學難點:
1學會利用收集、積累到的素材去幫助理解作品,特別是夢境內涵;
2通過學習,能生成對本詩的個性品讀。
教具輔助:多媒體電子白板
教學課時:一課時。
(事先下發預習學案,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充分預習,完成相關練習與思考題)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都經常寫夢!都t樓夢》寫黛玉夢見寶玉用小刀劃開心窩,掏心訴情;《三國演義》寫曹操在軍帳中夢見天上三日對照,一日墜于山中;《阿Q正傳》寫阿Q夢見自己當了“革命黨”后分財產、娶媳婦;《包法利夫人》既描述過愛瑪陷入熱戀時的浪漫之夢,也寫過她遭遺棄而病危時的升天之夢,辛棄疾的“夢回吹角連營”,魯迅的“夢里依稀慈母淚”,這是因為精彩的夢幻描寫更容易揭示主人公的深層心理。李白與我們一樣,是一個平凡的人,證據之一就是他與我們一樣愛做夢;但他又跟我們不一樣,他是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夢可能就顯得非常瑰麗。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看看他究竟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夢,他想借這個夢表現什么呢?
教學策略分析:課堂切入點貴在定點準確,角度新鮮,既能自然地導入課堂教學重點,又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探究興趣。本課從列舉古今中外的文學常寫夢境來表達豐富內含,引導學生思考本詩寫夢境的意圖,能有效地體現本詩構思的主要特點,并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主要針對預習學案中練習一關于詩歌字詞句意的理解)。
2指導誦讀
A播放多媒體電子白板中名家誦讀音頻,示范朗讀。
B請三個學生各讀一段,教師結合預習學案練習二誦讀指導部分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朗讀指導點撥。如“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表現作者對天姥山心馳神往的急切和喜悅,應讀得輕快些!八汀币x得親切,因為詩人一向愛月,視月如友!袄跎盍仲怏@層巔”以下,節奏變化極快,六字句寫詩人驚時所見,宜讀得舒緩,為下文蓄勢!傲腥迸Z……訇然中開“表現詩人驚奇于自然界之神力,應讀得字字鏗鏘!扒嘹ず剖幉灰姷,日月照耀金銀臺”這是描繪神仙世界的燦爛輝煌,應讀得舒緩些!昂龌昙乱云莿印瓱熛肌北憩F詩人夢醒之嘆,宜讀得緩而有力,余味悠長。等等。
C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指導,可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對某些句子重點指導與訓練。
教學片斷1:
師:我剛才聽你在底下讀“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一句,你能站起來把它讀一遍嗎?
生讀一遍。聲音怯且弱。較緊張,沒有讀出詩味。
師:你覺得應如何理解這一句詩?
生:這句詩要表現天姥山的氣勢,它不僅高大,而且廣遠。用了襯托的手法。
師:你理解得很好。那么你覺得朗讀它時,應怎樣讀才能把這種味道傳遞出來?
生:要雄健有力些,要讀出天姥那種不可逾越的氣勢。
師:很好。你現在試一試。
生讀,較先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師:你的悟性真好,F在再讀一遍,要真正去想象這種氣勢。為了使朗讀更有表現力,你可以重讀“向天橫”“掩赤城”這幾個字。
教師激情示范。生再讀,效果與前截然不同,贏得同學熱烈掌聲。
D全體學生再次自由朗讀。
教學策略分析:隨著語文課堂教學的進展,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已是基本要求。設計預習學案,有利于起始階段的學生增強自學觀念和養成自學習慣。
詩歌教學,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便是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讓學生去親炙文心,揣摩文義,品味文情。新課標也要求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本環節中,有名家誦讀示范,有學案中提供的詳細的誦讀指導,有學生個體的試讀,有自由朗讀,有教師的當堂點撥、指導、示范,讓學生在愉快的誦讀中充分品嘗詩歌的“原汁原味”,從而更完整更親切地感知課文。為了鼓勵學生,教師宜強調,只要能有激情地讀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就可算是好的朗讀。
三、探究學習
探究活動一:
通讀全詩,請概括,圍繞夢,本詩寫了幾個層次的內容;這個夢境又包含了幾個層次的場景。
要點:詩的層次 夢因……夢游……夢醒;
夢境場景 鏡湖飛渡……登山覽景……自然巨變……神仙下臨。
點撥:概括語言要簡明。
教學策略分析:如果說誦讀側重于對詩歌整體的感性認識,這一環節通過對詩歌層次的概括,則達到對詩歌整體的理性認識。新課標要求能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對文本的整體認識是很有意義的,可以避免肢離破碎地理解文本,可以使學生能從整體語境理解局部言語,避免誤讀。這一步也是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打基礎,但要干凈簡潔。
探究活動二:
細讀詩歌,請揣摩語言,展開想象,對這個夢境的描寫美在哪里?
1 學生自由讀夢境部分描寫
2 交流品讀成果
A教師先展示對第一段進行了下水式的示范品讀。
展示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關于夢境內容的品讀要點,可從思想感情、表現手法、語言藝術等方面入手,并指導學生如何揣摩語言。
揣摩語言就是指對語言意味反復進行思考推求,認真琢磨品味,從而領會其深層含義、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換句話說,即揣摩語言的意思、情味。揣摩語言的前提是理解語言,先要弄情字面意義,然后再探求深刻含義。注意語境中語言具有特定的內容、情味和色彩。具體的方法有:學會揣摩遣詞造句之妙;學會揣摩句式使用之妙;學會揣摩描寫的細膩傳神之妙;學會揣摩運用修辭的豐富貼切之妙,學會比較揣摩等。
B學生交流品讀成果
教學片斷2:
生1:我覺得“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句特別好。它寫出了月對李白的款款深情,一個“送”字,用字雖普通,卻很好地傳遞出這種情味,月仿佛成了李白的化身。寫得很飄逸,很符合李白的特點。
生2:我喜歡“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句詩。它境界雄闊,充滿美的想象,表現出的是一個大丈夫式的李白,一個浪漫的李白。前面的寫剡溪的幾句好像秀麗了些,沒有這句詩中的豪氣。
生3:“裂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這四句詩在節奏上的特點給我的印象很深。因為這里是神仙洞府出現前的征兆,起畜勢作用,而四言詩句則用短緊的節奏把這種氣氛渲染出來了。這給我一個啟示,形式對內容的表達也是很重要的。
……
教師點評:生1能抓住重點動詞進行品味,好的動詞能傳遞出感情的特點;生2能抓住意象,感知意境,并理解意境與作者表達需要之間的和諧性;生3則注意到句式對表達感情的重要性,同時還考慮到句式對營造氣氛、情境的影響……
教學策略分析:夢境描寫部分是本詩的重點內容之一,是想象的高潮,所以宜作探究重點。但探究性學習不是驟然可以實現的,需做好充分的準備和鋪墊,否則探究只能是空中樓閣。本環節先讓學生自由讀,再給學生探究的范例,再指點探究的角度,使學生的有章可循,思路打開,從而實現高質量探究活動的.開展。
課標認為鑒賞文學作品,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本環節的設計正立足這一點,探究的重點在于緊扣文本,多角度品析語言,讓學生充分交流,教師則適時點撥。
探究活動三:
結合課前自己積累的和提供的素材《一代詩仙――李白》
1請分析,李白為何會做這樣的夢,這個夢給他帶來了什么樣的感受?我們如何理解他的這些感受?
點撥:李白生起了萬事幻如夢,惟愿訪名山念頭。面對這種的情形,他突兀地冒出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應理解到李白的消極情緒是由于對現實的極端失望而發出的出的憤激之語,并非真正的一種避世思想。而從主旨句的潛臺詞則可看出李白對人格獨立精神的追求與真誠的濟世情懷。這一聲嘯出了多少懷才不遇者的抑郁之氣,樹立一座封建士人的精神豐碑。
連讀主旨句三遍,教師引導其讀出氣勢。
2請評價,你能透過文字讀出一個怎樣的李白?
點撥: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那么從物之色彩,也可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我”。出自感悟,抓其一點或數點特點,自由表達交流:如一個寄情山水的李白,一個心胸可藏丘壑的李白,一個飄逸浪漫的李白,一個愛月的李白,一個富有幻想力的李白,一個幻想著象神仙一樣瀟灑自由的李白,一個喜歡清幽又愛熱鬧的李白,一個追求功名又傲視權貴的李白,一個敢愛敢恨有歡樂有失意又天真又多情的李白,一個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沒有被人的心智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絲毫卑屈的人格的李白,一個平凡又偉大的帶著濃重浪漫色彩的李白,一個地地道道的是也只能是詩人的李白。
3學生交流自己在學習此詩后對李白的理解。
4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我讀李白”《你這個愛做夢的李白》的部分片斷。
總結:
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知人論世,誦讀感知;揣摩語言,領悟情思。
教學策略分析:課前給學生發了唐之韻《一代詩仙―李白》的素材,使學生對文化名人李白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并培養閱讀李白作品的興趣。但僅有此還是不夠的,還應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解讀文本的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學習文本的基礎上,結合所搜集到的素材,談對李白的理解。學生用或優美或精辟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形式活潑,氣氛愉悅,思路開闊,再生高潮。既起總結課堂的作用,又從深層留下和開放了思考空間。
課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這一環節的設計正是著眼于這一點。
鑒賞基本方法的總結是通過實例,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方法,是授人以漁,不可遺漏。
三、作業布置
1 背誦并默寫此詩。
2 讀李白的這首詩,總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個人心中從此都有了一個你自己的李白。我們可嘗試著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請寫一篇隨筆《我讀<夢游天姥吟留別>》。
老師發下水作文《你這個愛做夢的李白》,結束全課。
教學策略分析:作業設計要認真對待,這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對課堂學習進行延伸。作業1是基本作業,目標是加強積累。作業2則是屬于個性化作業,由于已有課堂的有效學習,又有教師的下水作文的引導,學生興趣濃,信心充,相信在作業中能充分反映學習效果。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誦讀、討論全詩,重點鑒賞詩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標: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等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講解第三段夢境的內涵,進而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難點:認知詩歌中景與情的關系,理解詩人復雜的思想情感。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學生在初中時學過的詩歌,引入到本課。(讓學生在溫故中知新)
二.解題——夢游天姥吟留別
三、寫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濟蒼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寶元年,朋友道士吳筠推薦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長安。李白本想借此機會有所作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詞臣,并不重用。又受權貴排擠,連玄宗也對他不滿,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
四.朗讀感知
聽配樂朗讀,注意字音、語調、節奏。(教師強調要點——范讀——學生朗讀)
五.整體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問題)
。ㄒ唬┵p析第一部分:入夢緣由
1.詩歌寫“夢游天姥”,但一開頭卻寫“瀛洲”而不是寫“天姥”,為什么這么寫?
明確:詩中寫“瀛洲”用了“信”字,寫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確實”之意!盎颉笔恰盎蛟S”之意。這就是說在人們的口中,一個是海外仙山,虛無縹緲,一個是真實存在,可以看見。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難覓的,而天姥山是可尋的,接下來自然而然過渡到游天姥山,為下文做了鋪墊。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個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讀一下對天姥山的描寫。從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
明確:突出了山勢的高峻。“天姥連天向天橫”,直接描寫,其余幾句通過五岳、赤城、天臺的的對照,運用了夸張、襯托的手法。
3.小結:事實上,天姥山只是浙東一處靈秀之地,與天臺山并峙,較五岳卻是小巫見大巫了。這里運用夸張和襯托手法,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神奇的氛圍,將我們一步一步的引向了夢的境界。
(二)賞析第二部分:夢游天姥
1. 開始“夢游”了,詩人先到了哪里?
明確:剡溪。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們用“入山”(板書)兩個字來概括。
2.此時作者是什么樣的心情?入山時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飛”字表現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淥水生輝,清猿啼鳴,寫出了環境的清幽、寧靜(板書)。
3.“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詩人開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來讀一下)詩人在這里都寫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關鍵詞討論)
明確:青云、海日、天雞,山勢高聳,早晨光線明麗;暝、熊咆、龍吟、云欲雨,水生煙,光線由明轉暗,顯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蕩、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寫仙境的光明燦爛。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們把這部分分成兩層,板書——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燦爛。
(三)賞析第三部分:夢中醒來
1.可惜夢不長久,接下來詩人從夢中驚醒,美好的仙境頓時消散。夢中醒來,詩人的心境如何呢?夢境與現實有什么聯系呢?(抓關鍵字詞)
明確:①“長嗟”“惟”“失”,可以看出,詩人此時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將夢境和現實聯系了起來,夢中的經歷可以說是李白人生經歷的折射,詩人從聽聞天姥,到尋訪、登臨、遇仙、夢醒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尋、艱難、圓夢、夢碎的過程。世間一切都如南柯一夢,醒來無蹤。東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萬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詩歌抒發內心的郁悶。
2.有如此的人生經歷,李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發生變化呢?(自由討論)
問題引導:①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一種消極思想嗎?與前邊寫景部分那句可以照應?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作者什么精神?
明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在現實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訪道,從此與官場決裂,就像謝靈運一樣,遠離黑暗,腳著謝公木屐,徜徉山水。這種舉動貌似消極,但李白并沒有真正的沉淪,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我們看到李白的傲氣和傲骨,表現了蔑視權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追求個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認為,夢中仙境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這種理解可以嗎?(開放性探究題)
提示:可以,詩人在險惡的環境中掙扎(山路險惡——塵世艱難),終于發現,自己應該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夢中醒來,若有所失,更是堅定了信念“放白鹿”“訪名山”,與官場決裂,超脫世俗。
六、作業設計(見ppt)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這篇詩歌是李白的長篇詩歌,我覺得要想讓學生學好這首詩,首先應該要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對詩歌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和認識,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通過“整體感知”這個環節理出了詩歌的層次,然后再具體分析。分析過程中,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配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領會詩歌中景與情之間的關系,訓練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力求達到“和諧高效”的效果。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欣賞本詩想象豐富、意象奇特的浪漫主義藝術特色。
2、理解詩仙理想的人生追求。
【教學方法】
品讀突破與研討深化
一、新課導入《游仙吟》課前5分鐘播放板書課題(8:00)同學們,此刻是不是有一種如聽仙樂耳暫名的感覺,這首歌是20xx年8月9日,浙江衛視《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首播時,作為嘉賓之一的尚雯婕,在節目中有一個特別任務:以這次旅行為題作一首歌,一首古詩新唱《游仙吟》正式亮相。她的這首歌的靈感就來自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好,就讓我們走進詩仙的這首游仙詩,來感受詩中無處不在的仙氣。(2分鐘8:02)
二、學習目標
1、誦讀詩歌,欣賞本詩想象豐富、意象奇特的浪漫主義藝術特色。
2、理解詩仙理想的人生追求。(1分鐘8:03)
二、教學過程
(一)初讀——走進仙山學習詩歌離不開誦讀這樣一把金鑰匙,哪位同學給我們朗誦一下這首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與節奏。(學生推薦)1.初讀詩文,讀準字音與節奏。(4分鐘8:07)
要求:
1、其他同學仔細聽,從字音與節奏兩個方面來進行評價。(學生評價:可讀把握不到位的地方或者生讀的好選取最有感觸的讀讀)
2.詩中的天姥山有什么特點?(2分鐘8:09)
。ǘ┟鞔_:
、偕衩仄嫣兀涸葡济鳒缁蚩啥媒處熖釂枺侯}目既是“夢游天姥”,為何開篇從“瀛洲”談起?瀛洲”是東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與神山并提,起陪襯作用,表現了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頭。因為“云霞明滅”的天姥山與“煙濤微!钡腻尥瑯由衩孛烂,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山的“或可睹”就成了一種強烈誘惑,產生了景仰和向往之情。
、诟呔《耄阂愿呔劽奈逶兰案浇拿匠喑恰⑻炫_相比以及下文“見海日”、“聞天雞”(夸張、對比、襯托)(8:07)
概括天姥山的特點:神奇巍峨高俊雄偉詩人把天姥山與傳說中東海三座仙山和五岳和天臺放在一起,虛實相稱,對比襯托,天姥山已然成為詩人心目中向往的仙山。
。ㄈ┢纷x——夢入仙境(18分鐘8:27)剛才我們通過誦讀初步了解了天姥山的特點。但是真正的讀懂詩歌的"仙",我們還要化身詩人,夢入仙境,深入品味詩歌的意象,進而把握詩歌的意境。
活動交流:詩人是如何來描寫夢中的仙境的?請同學們找出欣賞的句子來讀一讀,品一品,推舉出中心鑒賞人發言。品讀提醒,意境的`賞析思路:
、倬啊獙ひ庀,明手法
②境——析特點,組畫面
、矍椤非楦凶⒁猓赫埻瑢W們通過語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聲音的長短——語調的高低表達出詩歌的意境,最好輔之以表情和體態語。
讀出古詩文韻味。
要求:同學們邊聽邊記,筆過留香,學習要扎實。好,我們來分享一下鑒賞成果,可以按詩人的寫作順序來鑒賞,首先我們看“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痹乱癸w度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意象:湖、月、影、溪水、猿聲特點:清幽畫面描述:(我因神奇的傳說,而進入夢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飛度過明鏡似的鏡湖。皎潔的月色襯著我飛度的身影,伴我抵達剡溪。我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蕩漾,耳畔猿聲清亮。意境概括:這是一幅清麗恬靜幽美的畫面,情感:詩人沉浸其中,充滿愉悅神往。表述要點:景物、畫面需突出特征在描摹出圖景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詩人的情感隱含在畫面中要細心領會、
1、思考“飛”表現了什么?夸張——心情迫切
2、“照”和“送”寫出什么?明月與人如影隨形,人與自然和諧一體,體現對自然的熱愛和眷戀。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自我形象。達到人與物化,物與神游的特殊境地,充滿了仙氣。李白相信萬物有靈,如《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坐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贝笊、飛鳥、浮云與詩人自己真正做到物我齊一。送——擬人
3、思考:詩人為何提到“謝公”?謝靈運是南朝時期著名的山水派詩人,他熱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順利;后來他干脆辭官,領著僮仆門生幾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滿。明確:李白借謝靈運來寫自己,也表達了自己要效仿謝靈運寄情山水、鄙棄俗世。山中晝景登臨所見: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意象:日出、天雞、千巖、迷花特點:壯美畫面描述:我腳著謝靈運當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徑直攀上高聳入云的山階。半山腰處正遇遠方的海面一輪旭日噴薄而出,空中回蕩著天雞高亢的鳴叫。山中萬花迷眼,我在奇石間盤旋,不知不覺中暮色降臨。意境概括:這是一幅雄奇壯美的畫面,情感:詩人為之迷醉神蕩,樂而忘返!鞍氡谝姾H,空中聞天雞”詩人用什么手法寫出了天姥山什么特點?
明確:手法——夸張特點——高峻山中夜景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意象:熊咆、龍吟(殷、栗、驚)云、雨、煙特點:恐怖畫面描述:夜來臨,熊在咆哮,龍在長吟,震蕩著巖石山泉,使幽深的樹林戰栗,叫層層山巔震驚。烏云低垂,山雨欲來。水波蕩漾,煙靄迷蒙。意境概括:這是一幅驚悚震撼的畫面,情感:詩人為之驚悸。特點:昏暗詭譎、陰森恐怖!靶芘佚堃......生煙”一段,這段描寫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作用:
①對比: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
、跒橄挛纳癞惉F象的出現作鋪墊;
、墼黾酉删车纳衩馗,突出現實的丑惡。
象征了腐朽的黑暗的唐王朝社會現實神仙洞府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意象:霹靂、洞天石扉、青冥浩蕩、日月、霓衣、風馬、云君紛紛、虎鸞、仙人如麻特點:歡樂畫面描述:忽然,閃電劃破夜空,驚雷震碎峰巒。神仙洞府的大門在巨聲中閃開。洞府里青空寥闊,深不見底,金銀臺上,日月輝映,金碧輝煌?凑l來了?絢麗的云霞為裳,浩蕩的清風作馬,云神紛紛降臨了。猛虎彈起琴瑟啊,鳳鸞駕起了車,仙人濟濟一堂,直覺得眼花繚亂。意境概括:這是一幅富麗堂皇、熱鬧盛大、和樂融融的畫面,情感:讓人驚嘆艷羨,令人神往。表現了詩人極度興奮愉快的心情。師總結:李白不是把傳說中神仙神秘化,而是將其人格化,《夢游天姥吟留別》把人間和天堂仙境結合在一起,意境奇妙虛幻,道教中的天宮樓闕、各類女仙、仙家的侍從和仙境中的日月云彩,都進入李白的世界。
4、就整體而言,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夢境?詩人的心情如何?總結過渡: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離奇變幻、五彩繽紛的夢境。詩人徜徉其間,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心顏”大開,幸福無比。
(三)研讀——感受仙風(8分鐘8:35)諸公解夢:柳宗元說“意有所及,夢亦同趣!崩畎诪楹我獱I造這樣一個雄偉壯闊、奇譎瑰麗的仙境呢?詩仙的夢有何深意呢?
找學生來談談自己的理解,可結合課文第三段及背景注釋。師點撥順勢拓展:同學們,還記得我們課前聽得《游仙吟》嗎,還記得開課時我說讓我們走進詩仙的這首游仙詩,來感受詩中無處不在的仙氣。讓我們來看一下游仙詩是什么樣的詩歌拾遺:游仙詩:道教詩詞的一種體式,內容上一種純寫求仙長生之意,另一種則是憤世嫉俗之言,借遺世之志發泄對現實的不滿,表現出超越世俗局限的強烈愿望;藝術上,想象奇特,善用夸張、擬人、象征等手法,善運用道家神仙典故,具有浪漫的色調。代表詩人曹植、嵇康、郭璞、李白、白居易、李賀等。唐代游仙詩人中最有名的當數詩仙李白了,李白一生與仙道結下了不解之緣,年幼時便接受道家文化熏陶,五歲誦六甲,六甲是道教中的一種典籍。李白自云:“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仙人形象成為他超世精神的象征。其立身行事及詩歌創造深受其影響。崇道是李白一生的信仰結識了不少有名望的道士,如司馬承禎吳筠元丹丘等。他被唐玄宗召入宮中,吳筠和玉真公主起了不小的作用。
(簡單帶過)明確:龔自珍說:“李白兼具了莊子逸事高蹈、天馬行空的自由之魂與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強個性,這兩種古來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李白一方面作為一個讀書人想建功立業,一方面想尋求精神的自由,但現實卻是如此的殘酷,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藝術化的表達了自己的苦悶。
研讀——感受仙風李白有一種超世的氣質,司馬承禎說他有“仙風道骨”,賀知章一見他,就稱他為“謫仙人”,杜甫也說他有“仙骨”。這種仙人的氣質也進入了他的詩歌創作,他的詩歌中體現了仙道之瀟灑飄逸的意境,充滿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讀完詩我想同學們對浪漫有了認識,李白的浪漫在......生可齊聲回答。詩仙的的浪漫主義詩風
1.豐富的想象(天雞、金銀臺、霓衣、風馬、云之君......)2.大膽的夸張(向天橫、拔五岳、掩赤城、傾天臺......)
3.瑰麗的境界(云霞、明月、淥水、清猿、海日、青冥......)
4.奇特的構思運用對比、反襯手法,從現實(渾濁、冷酷)到夢境(美妙、歡樂),又回到現實。詩仙就是詩仙,他是那么卓爾不群,自由不羈,這就是他的詩仙氣質!讓我們跟隨伴奏來朗讀詩歌,來進一步感受這仙人的風骨。(伴奏用時3分)(四)悟讀——致敬詩仙(10分鐘8:45)筆墨傳情:詩仙已飛升,但他的詩,我們至今在傳唱;他的情,我們至令深深感動,請結合詩仙其人及其詩歌,為他寫一則頒獎辭。要求:語言有表現力,形象生動,80字左右。
。ǹ稍谡n下讓同學們寫好,課堂稍作修改,提升境界。)他燦爛了整個盛唐星空。他飄逸,人生得意須盡歡;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輩豈是蓬蒿人!他眉不摧、腰不折,堂堂正正而來,這是他的氣節!千載來,他熔鑄在任意朝代的筆墨中;萬代后,他徜徉在一脈相承的文化里。這就是李白,一個“仙氣飄飄”的李白,為我們呈現出雄放氣概。◣煂懽髡故荆
詩仙的這首游仙詩同時也是一首留別詩,他不僅僅是留給東魯的朋友,還留給了自己,也留給了今天的我們,讓我們從詩仙這里獲得啟迪:能夠在失望中尋求希望,在失落中不斷追求,在困厄中亦能超越。
作業:
1、閱讀詩仙的游仙詩《游泰山六首》,感受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2、背誦默寫全詩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領悟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
2、認識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
3、了解唐代七言古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初步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2、鑒賞"夢游"的仙境。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方法:鑒賞、背誦、討論
教學步驟和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試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字面上的意思,了解詩歌的脈絡
一、課前引入
1、李白的故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代表作《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
李白是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安世濟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寶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征召進京。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長安,認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到了長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個侍御閑職,不能施展政治才干。當時的最高封建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李白"糞土王侯"不甘趨炎附勢,招致了權貴的讒毀,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賜金還鄉"為名,把他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現實粉碎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李白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了京城,重新繼續他的漫游生活。天寶四年秋(公元745年),他離家南下準備再游吳越時寫下這首詩留贈給友人,借以排遺內心的悲憤,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世俗權貴的蔑視,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2、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后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即樂府詩這的一種體裁。"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游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游是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別東魯諸公》或《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于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生于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為古體詩。后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說法!秹粲翁炖岩髁魟e》、《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古體詩。
二、中國古代詩歌發展歷史
1、《詩經》和《離騷》
2、漢魏五言古詩
3、唐代詩歌概況
4、宋代詩歌概況
三、聽讀后再朗讀課文,引導劃分詩歌的節奏和糾正字音
四、課文學習
1、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爭取背誦
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3、討論:詩歌的脈絡是什么?(板書)
4、指名學生復述課文大意。
五、小結和課后遷移訓練
1、指名學生小結課文的內容;
2、結合教讀提示,引導學生按照故事情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鑒賞課文,背誦全詩
一、課前引入
二、課文分析: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2)
航海歸來的人談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煙波浩渺(瀛洲)實在難以尋求;
三山:蓬萊、方丈、瀛洲,古代傳說中東海中的三座仙山。
越人(3)語天姥,云霞明滅(4)或可睹。
越地人談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時能夠目睹。
天姥見注(1)
分析:一難求,一可見,夢游有現實基礎。
天姥連天向天橫(5),勢拔五岳掩赤城。(6)
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斷天空,山勢高過五岳,遮蔽了赤城。
五岳:東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河南)
天臺一萬八千丈,(7)對此欲倒東南傾。(8)
那高達一萬八千丈的天臺山,對它象要拜倒,向東南方向傾斜。
分析:以附近極高的天臺山相比,更見天姥山的氣勢不凡。
第一自然段:寫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勢。
我欲因之(9)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10)月。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游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
分析:開始夢游。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11)
湖光月色照著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
謝公(12)宿處今尚在,淥(13)水蕩漾清(14)猿啼。
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蕩漾,猿猴的啼聲凄清。
分析:山間水,山中猿。
腳著謝公屐(1),身登青云梯(2)。
我腳上穿著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
半壁見海日,(3)空中聞天雞(4)。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啼。
分析:半山見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5)
山巖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千巖:重疊的山巖。萬轉:山路彎曲不斷。不定:沒有定向。分析:山花迷人。
熊咆龍吟殷巖泉,(6)
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像雷鳴般的聲音,震響在巖石和泉水中間。
殷:(yǐn)雷聲,此處用作動詞,作"震動"講。
栗深林兮驚層巔。(7)
使深林戰栗,使層巔震驚。
栗:(lì)顫抖,使動用法。驚:震驚,使動用法。層巔:重疊的山頂。
分析:巨獸怒吼。
云青青(8)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黑云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霧。
澹澹:(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分析:水天情景。
列缺(9)霹靂,丘巒崩摧。
電內雷鳴,山巒崩塌。
丘巒:山巒。崩:倒塌。摧:斷裂。分析:雷電逞威。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10)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分析:別有洞天。
青冥(11)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12)。
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日月照耀著金銀筑成的宮闕。
分析:山中樓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13)兮紛紛而來下。
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乘著風,云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
霓:虹的一種,主虹外邊的虹,內紅外紫,稱霓。
分析:天空降下仙人。
虎鼓瑟兮鸞回車(14),仙之人兮列如麻。
老虎鼓瑟啊鸞鳥駕車,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樣難以數清。
分析:仙人眾多。
忽魂悸以魄動,恍(15)驚起而長嗟。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又長嘆不已。
悸:心驚。嗟(jiā):嘆詞。
分析:夢醒驚嘆。
惟覺時(16)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
分析:醒來時一切消失。
第二自然段:詳寫所游夢境。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1)。
人世間行歡作樂也象這樣虛幻,自古以來許多事情(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此:指詩人夢游天姥的奇遇。分析:慨嘆人生如夢。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2)
告別你們離去了什么時候回來?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想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
君:指東魯的朋友。且:將。青崖:青山。分析:要過神仙日子,去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3)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哪能低頭彎腰去伺候權貴,使我不能夠開心開顏。
開心顏:開心開顏,心情愉快,露出笑容。分析:游名山勝境,其意在此。
第三自然段:夢醒后的感想。
四、師生共同討論鑒賞本文的藝術特點:
。ㄒ唬⑾胂筘S富。
通過夢境的描繪,借助仙界的出現,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詩中所寫的,是夢游而不是真游,卻又以現實為基礎。天姥山神仙的出現,是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辭》及一些神話故事中的內容與藝術特點,運用比喻、對比、襯托、夸張等方法,描繪的仙境,活靈活現,引人入勝,耐人尋思。傳說中的瀛洲與現實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夢境與丑惡的現實比,以光明與黑暗比對比。寫天姥的高而且大"連天向天橫"、"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夸張。連用五岳、赤城、天臺,又一起用來襯托了天姥的高大襯托。
(二)、構思新奇:
歌頌洞天之美麗,以鞭撻唐王朝的丑惡,抒發對天姥的追求,以顯示對權貴的憎恨;為惜別而賦詩,卻寫游訪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戰斗意志,別開生面。作者為表達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讓句型多變化,節拍有緩急,顯出了一派獨特的風格。(七言古詩)
。ㄈ、消極因素:
流露的"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之類的情緒,是當時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表現出消極的一面。
。ㄋ模、中心思想:
全詩通過夢游的描繪,寫出了作者憎惡封建現實,追求自由樂土的理想,表達了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五、小結和作業
六、板書設計
入夢緣由
夢游歷程
夢游天姥吟留別留別語
仙境出現
夢醒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11
學習內容特征分析:
這首詩是李白浪漫主義詩作的代表,它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傷感惜別的老套,而是借留別表達不事權貴的傲然風骨,并且在構思上,圍繞一場夢景來展開,夢醒之后才點明不事權貴的主旨,與此,相適應的是作者運用非凡的夸張和想像表現他夢想的世界,用夢中世界的完美來反襯現實世界的不足與丑惡,表達了作為一個“士”不愿與現實權力同流合污的性情,這就是封建時代文人的品格,這就是李白,所以,夢境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也是我們理解把握本詩的關鍵所在。
學習者特征分析:
高二級(8)班是我校(農村普通中學)文科重點班,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較為扎實,具備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但缺乏歸納演繹能力,且聯想和想像能力較低,但詩歌欣賞在想像和聯想方面要求的較高,同時對表達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這就成為他們的弱項了。在《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授課過程中,力求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與鑒賞詩歌的語言表達能力。
設計思路:
運用點拔、討論、誦讀、鑒賞等方法弄清李白為什么“夢游”?為什么“留別”?體會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操守,認識封建社會埋沒正直之士,壓制賢才的落后本質,設計緊扣詩題的“夢游”和“留別”,主要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詩人”為什么鐘情于天姥?詩人如何“夢游”?,如何理解“留別”?
設計說明: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篇傳統的講讀課文,它有兩個特點:它是一篇文言文,教授時我們必須立足于落實字、詞、句,把它當成文言文來講解;它是一首古代名詩,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高超的寫作技巧,教授時我們得把重點放在詩歌鑒賞上。事實上,這兩點都是必要的。因此,我教這篇課文時,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節課時疏通課文,第二節課時鑒賞詩歌。這里提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結合注釋翻譯文章;認識和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即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認識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對黑暗現實消極反抗的表示,體現他不事權貴的傲岸性格。
過程與方法:以誦讀為主,學生討論分析為輔,教師適當點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積極追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教學重點:夢游仙境,以此認識浪漫主義并充分理解夢境背后的深意。
教學難點:夢境深意的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學生有感情地集體朗讀詩歌。
二、具體研習詩歌。
1、研習第一段。
(1)第一幅畫面是入夢緣由,大家思考這樣兩個問題:游的是天姥山,詩人卻首先談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天姥山的高峻的?
。2)學生思考:詩人寫天姥山的高大神奇,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2、具體研習第2段。
。1)學生集體朗讀第2段。
(2)提問:本段集中描寫了“夢游”中的哪些景?
。3)在這一節中,詩人用了一個非常傳神的字“飛” 這一“飛”字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謝公何許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5)仙境出現前后色彩的對比的意圖?
。6)仙人們的盛會,盛會的歡樂,“李仙人”似否也有一分呢?
3、研習第三段。
。1)詩歌的最后一段由寫夢轉入寫實,提示了全詩的主旨,迸發了強烈不事權貴的感情,那么夢境和他的這種思想感情究竟是一種什么聯系呢?
明確:對!人往往因為有了現實的缺撼而產生相應的幻想.李白因壓抑的苦悶于是就有了美好而自由的夢游.陶潛因塵世的污濁就有了<<桃花源記>>,海倫.凱勒因雙目失明就有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現實的丑惡激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美好的向往又反襯現實的丑惡?稍娙说南胂笾岸际悄敲醋屓嗣詰賳?
明確:起初很讓人迷戀,后面很恐怖.像"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哪有美麗可言?再如"恍驚起而長嗟",倒像是噩夢驚醒,哪像是理想之夢的況味?
。3)最后兩句,是全詩的詩眼,它較好點明了主題,其有兩種觀點 : 一則認為,表現了其消極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則認為,表現了其蔑視權貴,譏諷現實的.思想,你們怎么看呢?
明確:說其消極避世吧,卻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說其譏諷現實吧,卻又不像屈原那般憤世嫉俗?偟膩碚f,在他的身上集“儒、道、俠”三者于一體,有儒家的積極用事,有道家的消極避世,又有俠客的仗劍豪情,但他的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是顯而易見的。
三.詩歌小結
1.作者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夢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丑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后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你從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讀出了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
明確:構思上最突出的特點是想象奇特,為了借別離之情來表現自己不事權貴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寫現實生活中景物,而是以豐富的想象借助夢游的形式來展示一個個奇景,塑造出一個個夢幻中的生動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大量的運用了襯托(如用瀛洲、天臺來襯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張(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比(如將仙境與人事比、理想與現實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靈活現,也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在感情。
3.藝術特色
構思奇特。全詩以游仙為構思的出發點,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關傳說,虛構出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形成鮮明對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達詩人對自由、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同時也寫出他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想象豐富。神話傳說和對自然山川的真實體驗融合在一起,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夸張,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語言靈活。形式錯落,富有節奏感,兼用長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縛。
四、課堂小結:
在大家齊讀時,我突然又想到一個話題,李白異常的性情、仙境的追求、豐富的想像,讓我想到了在他之前另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兩人之間竟有如此的相似……思維的火焰總是難以熄滅,還是讓我們在一番離奇的遐思和古樸的旋律中,與古人相知,與古人相別。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熟練背誦課文。
2、完成課后習題。
附板書設計: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月夜 白晝 傍晚 夜晚 蔑 傲
緣由→| | | | → 夢醒 視 岸 大膽的夸張
剡溪 山中 洞外 洞中 權 不
貴 屈 奇特的想象
清幽 壯美 恐怖 仙樂
教學反思:
以學生朗讀為線,以問題串聯各個知識環節,使教學線索清晰,重點突出,并把問題激疑與朗讀品味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思考,在朗讀的過程中欣賞,又自然地把它們引到對詩歌主題和詩人情感的更高層次的理解上。可以說,在內容的安排上,既緊扣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又不拘于教材,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理解,如此巧妙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我認為這是本節課令我滿意之處。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12
(一)、導入
一說起古代詩歌,我們很自然想起建安風骨、大唐氣象。在大唐的諸多詩人當中,李白無疑是一顆最耀眼的明星。要給大家提起李白,我想要提三件事:一是詩,二是酒,三是劍。李白是詩仙,杜甫說李白的詩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崩畎资蔷葡桑鸥υ凇讹嬛邪讼筛琛防镞@樣說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李白還是一個劍客,他“十五好劍術,”曾經“仗劍出國,辭親遠游”:寫下“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臨江王節士歌》)的詩句。對于李白的詩、李白的酒、李白的劍,詩人余光中曾經做過非常生動的評價: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在這樣的評價中,我們似乎可以感到,衣袂翩翩的詩仙李白,那樣的灑脫,那樣的超拔不群,今天我們就有機會一起來學習李白的著名詩篇《夢游天姥吟留別》。
(二)課文探究
1、寫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后,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墒抢畎讻]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2、李白復雜的思想:儒、道、俠的復雜思想。
“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懷“濟蒼生,安社稷”的思想幾次投身官場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暗馈奔吹兰业摹俺鍪馈彼枷,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與天地萬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學思想,構成了李白的思想態勢和心理框架。所以當他在官場無路可走時,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適。他的大量描山繪水的詩作有著以濃厚的道家色彩。“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的瀟灑中透著無奈。“俠”即李白的任俠思想。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俠講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諾,輕生死”及仗義疏財,扶危濟困之類的任俠精神。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思想背景。
3、主題探討
怨恨說——濟蒼生,安社稷,本是詩人的凌云之志,即使落得出翰林的悲涼結局,也沒有徹底放棄初衷。面對黑暗的現實,詩人一腔憤怒,滿腹離愁,匯成詩末激越的呼聲,象噴泉,象烈火沖天而起,矛頭直指最高封建統治。于是,便形成了全詩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歸隱說——政治失敗,理想破滅,心灰意冷,只好放蕩不羈,高喊“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理想說——面對黑暗的現實,他只得重新編織自己的理想花環,以表明具有更高更遠的追求。詩的主體——夢游天姥山的幻境,惝恍莫測、繽紛多采,正是這顆美好心靈的自我寫照。
人格偉大說——題曰“留別”,蓋寄去國離都之思,非徒酬贈握手之情。意味著作者基于他的積極的世界觀,揭發和控訴了唐明皇宮中充滿著忌才害賢的小人,使他來不及有所作為,就被排擠出來。他回憶在宮廷中的生活,簡直像個惡夢,至今心有余悸。于是“世間行樂亦如此”這一句就應當了解為指宮廷中的快樂生活,也像惡夢一樣,只會使人心悸。作者有了這樣的覺悟,于是就鄙棄一切,對“古來萬事”都有空虛之感。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為了維護自己的心靈,寧可從此騎鹿游山,決不再低眉折腰去討好權貴們了。
人生經歷對照說——題以留別為名,離別就有離別之情呀,留贈則有留贈的感嘆呀。寫夢實為寫人生經歷,離別的怨恨情仇而又不可直言,只好比興而言之:“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言乘風而至君門,“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以下,言金鑾召見,置身云霄。“忽魂悸以魄動”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門萬里,人生如夢,做官也是夢,故云“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臨別以人生感悟作為贈言:“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李白二入長安這一段“攀龍附鳳”的經歷以及此期的思想感情,是探索此詩內容的必由之路,而李白詩歌富于比興的特點。從夢境中高與天齊的山勢、山重水復的勝色、風云變幻的.奇景、光華燦爛的仙境,從夢游之中向往、急切、愉悅、恐慌、驚栗、幻滅、超脫的情緒變化,我們可以讀出詩人實現“濟蒼生,安社稷”理想的豪情、長安供奉的苦悶、政治失意的幽憤、長安經歷之后的覺醒徹悟。夢境,是這一段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的折射,是理想幻滅后幽憤心理的特殊反映。這樣的理解,符合天寶五、六年間李白的思想實際,也符合李白詩以游仙抒情的特點。況且詩中明白地將夢境與“世間行樂”“古來萬事”一體觀之。
(三)重點難點
1、夢游是夢幻還是寫實?
絕大多數人認為李白寫的天姥山是虛景是幻景,那么“?驼勫,煙濤微茫難信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這里將不可求的“瀛洲”與“天姥”相對而言,就是說天姥是可睹的了?那么李白此前有沒有到過天姥山,就是斷定是寫夢還是寫實景的最佳依據。
李詩雖然題為"夢游",卻是他當年實地遨游的曲折反映。依據紹興市新昌“唐詩之路”的記錄,開元十五年(727),李白登上向往已久的天姥山和天臺山。因此,當天寶初年,他被賜金還山、政治理想破滅時,除了入道修仙,就是游山覽勝,李白第二次到越中游了天姥山,"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由剡溪而漫游天姥、天臺。
2、詩的開頭將“信難求的瀛洲”與“云霓明滅的天姥山”相對而提,作用是什么?
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為下文夢境設伏,引人入勝。
3、從全詩看,哪些是寫實,哪些是寫虛(夢)?(思路)
有人認為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之后就進入夢境,也有人認為“腳著謝公屐”才進入夢境,直到“忽魂悸以魄動”之前全是夢境。其它的是寫實景。
入夢緣由-夢境路線-仙境-夢醒-留別寄語。
4、夢中仙境寫了哪些圖景?
月夜-剡溪清幽;白晝-山中壯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樂。
6、從“千巖萬轉路不定”到“水澹澹兮生煙”,所寫的景物有何特點?給人什么樣的感受?
并不亮麗,卻滿含陰郁。他離開山東欲南下吳越游歷時,臨行前向東魯朋友告別時所寫,真正使他要告別東魯諸公,去吳越游歷的誘因是李白遭受排擠,心中郁結憤懣。因此這里的“煙”、“水”、“青云”等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感情協成一體。
7、詩人又夢轉醒的心情如何?
。ㄒ徽f)夢醒之后流露出詩人無限的留戀和惋惜。李白是多么希望但愿長夢不愿醒!從“失”字可見一斑。
。ǘf)夢中可怕,夢醒驚愧。由“恍”和“長嗟”可見夢無好夢,人生還要早醒早悟。
8、“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
“世間行樂亦如此”,這個“此”字,就應當體會為上面所表現的夢境空虛。人生也是夢一場,古往今來的名利權勢興亡榮枯,都象流水一樣空空蕩蕩流逝。
。ㄒ徽f)這是一種消極的世界觀,對人生的態度是虛無主義的,表達了作者歸隱山林放情山水之情。
(二說)意味著作者基于他的積極的世界觀,揭發和控訴了唐明皇宮中充滿著忌才害賢的小人,簡直像個惡夢,至今心有余悸。于是“世間行樂亦如此”這一句就應當了解為指宮廷中的快樂生活,也像惡夢一樣,只會使人心悸。作者有了這樣的覺悟,于是就鄙棄一切,對“古來萬事”都有空虛之感。
(三說)“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追求和向往神仙世界是為了保持一種超脫世俗的理想人格。無論是顯榮還是失意,都是清高脫俗,豪放曠達。
9、詩人夢游仙界,為什么只寫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會呢?(神仙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何在呢?)
。ㄒ徽f)夢中仙境象征著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為了反襯現實的丑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后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二說)夢境就是其長安生活的印證。夢醒時分才感到“古來萬事東流水”。從“一夜飛度鏡湖月”中我們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躍而為萬眾仰慕的卿相。而當他進入宮廷,卻發現他曾經熱切向往的上流社會原來并非那么美好,從“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風雨欲來的描寫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宮廷生活的明爭暗斗、冷酷無情和李白處境的孤危。雖然仙人們聚合的場面其樂融融,然而放浪不羈、桀驁不馴的李白卻無法與他們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寫到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詩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為上流社會的旁觀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夢醒即表明了與這種生活的徹底絕裂。
10、全詩最主要的藝術特點是什么?
夸張和想象:想象豐富。通過夢境的描繪,借助仙界的出現,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詩中所寫的,是夢游而不是真游,卻又以現實為基礎。天姥山神仙的出現,是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辭》及一些神話故事中的內容與藝術特點,運用比喻、對比、襯托、夸張等方法,描繪的仙境,活靈活現,引人入勝,耐人尋思。傳說中的瀛洲與現實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夢境與丑惡的現實比,以光明與黑暗比對比。寫天姥的高而且大"連天向天橫"、"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夸張。連用五岳、赤城、天臺,又一起用來襯托了天姥的高大襯托。
11、構思上的特點是什么?
構思新奇:歌頌洞天之美麗,以鞭撻唐王朝的丑惡,抒發對天姥的追求,以顯示對權貴的憎恨;為惜別而賦詩,卻寫游訪名山,以明自己的情感意志。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夢游天姥吟留別》名師教學設計10-05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案例05-18
《夢游天姥吟留別》優秀教學設計01-21
夢游天姥吟留別08-16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反思06-08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實錄04-13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11篇12-29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11篇)12-29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13篇11-07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精選13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