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夢游天姥吟留別主旨辨析

時間:2024-10-23 13:01:41 夢游天姥吟留別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夢游天姥吟留別主旨辨析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古體詩。此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第二年寫的,是一首記夢詩,也是游仙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主旨辨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夢游天姥吟留別主旨辨析1

  一、現實的幻化

  李白憑借想象的翅膀馳騁古今,翱翔八方,把現實與夢境、仙境以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描寫神話,點化事物,渲染意境,是李白詩歌的鮮明特色。《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以“夢”來安排全文,通過入夢、夢游、驚夢的形式來安排結構。詩的首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一開始就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豈料越人一談起天姥山的勝景正好激發了他的興致,遂感到云霞明滅的天姥山恍若在眼前。于是詩人通過夢幻的形式,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和贊美,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接下來描寫天姥山隱于云霞明滅之中,引得詩人進入了夢幻。接著詩人通過夢游的形式展現出一幅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只見山中石徑盤旋,深山處光線幽暗;又聽天雞高唱,看到海日升空,一片曙色;又忽覺暮色降臨,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夢中詩人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描繪得目眩神迷、奇幻莫測,把神話傳說中的事物與對大自然的真實體驗融合在一起,奇特的夢幻使得積極浪漫主義思想得以充分的發揮。

  二、豐富而奇特的想象

  李白的詩歌雄奇奔放,善于運用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創造出寄托著詩人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的絢麗多姿的藝術形象。李白詩歌中有大量的想象,有的詩通篇是想象。《夢游天姥吟留別》正是這方面的典型。詩人借助夢境開展大膽的想象描繪了天雞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龍吟,霓衣風馬等超現實的想象。在詩人筆下的仙境沒有森嚴的等級,沒有爾虞我詐,眾仙都是平等相處,就連兇猛的老虎也都馴服地為眾仙彈琴鼓瑟,真是一派天地萬物為一體的融樂世界。這種境界正是詩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寄托了詩人奔放的熱情和對自由、光明的追求。

  三、大膽而又真實的夸張

  李白經常使用夸張這種手法來表達強烈熾熱的感情。從他那大膽而又真實的夸張中表現出其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特色。由于詩人的感情奔放,愛憎的情緒強烈,一般抒寫手法常不足以表達其洶涌的激情,于是借助于迥出現實生活的夸張來抒發情感。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陶紅景《真誥》謂:“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八百里。”可見作者夸大了天臺山的高度,所以此為夸張之辭。在詩句“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中,詩人用奇特的夸張,來描述仙境:青冥浩杳的蒼天廣無邊際,日月光輝同時照耀的光明背景下,神虎鼓瑟,鸞鳥駕車,眾仙魚貫而下,列隊而來。可以看出“天臺四萬八千丈”和“青冥浩蕩不見底”都是極度夸張。前者以“對此欲倒東南傾”為基礎,后者以仙山的盛會為基礎,不但沒有不真實之感,反而讓人們更深刻地感受到天臺山的高大雄偉和仙山盛會的盛大熱烈。不僅如此,李白在《北風行》中用了“燕山雪花大如席”句,這顯然也是夸張。但燕山終究有雪花,這倒是事實。作者運用這一大膽的夸張目的是敘述北方雪大天寒,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么冷。如果說廣州的雪花大如席,那可是天大的笑話了。可見李白那些優秀詩歌中的夸張從來沒有脫離生活的真實,恰恰相反,他正是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

  進行的大膽夸張。因此,往往越是夸張,現實生活越是表現得深刻、真實。在他的抒情詩里,可以很明顯地體現這種特點。他用“抽刀斷水水更流”比喻“舉杯消愁愁更愁”,本來是極度的`夸張,卻讓人感到的是最高的真實。

  元稹在《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中說李白的詩歌:“壯浪縱恣,擺去拘束。”這正道出了李白詩歌的這種豪邁而奔放的氣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情感結構的跳躍性。李白的詩歌往往具有感情充沛,瞬息萬變的特色。從《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在這首詩中由夢境進入仙境,轉而仙境忽然消失,進而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實,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仙之筆,點透了全文的主題。這種情感結構的跳躍性特點在他的諸多詩篇中都有體現,

  2.句法變化多端,不受格律束縛。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李白是浪漫主義流派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人物。他繼承了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從樂府民歌及前人作品中汲取營養,創造出新形式新風格。在他的近千首詩歌中律詩只有八十幾首,他大量寫的是詩樂府歌行和七言古詩。因為這些詩具有格律寬,字句不限,篇幅也不限的特點。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特點下,李白也常常打破、突破一般的規定,甚至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他的詩具有空無依傍,筆法多變,任隨性情之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而且還以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音節的錯落,來顯示其回旋振蕩的節奏旋律,造出詩的氣勢,突出詩的力度,呈現出豪邁奔放的詩歌風貌。

  多數研究者從這兩句入手,闡發詩歌的本意。誠然,這兩句詩氣勢不凡,但是細品之下,就會覺得這兩句詩與全詩整體的基調不符,有些突兀的感覺,其實在李白的詩歌中,有很多類似的例子,都是在最后的詩句中,寫出一些慷慨激昂的詩句,氣勢不凡,但有僅有氣勢罷了。例如《梁園吟》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

  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云。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淥池,空馀汴水東流海。

  沈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

  歌且謠,意方遠,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再如《行路難》中的一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無論是“欲濟蒼生未應晚”,還是“直掛云帆濟滄海”,都是似是直抒胸臆,似是豪情壯志,但也都是似是而非,這些句子表現的都是一種無奈的吶喊,不知所謂的承諾,最終只是一句輕狂的口號。

  再看“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兩句也很容易闡發,白鹿為仙人的坐騎,名山大川里有仙人的蹤跡,況且天姥山就是道教的七十二圣地之一,“向往神仙生活,擺脫世俗困擾”這樣的結論很容易就推斷出來。但是我們要注意的一點是,詩中有具體的詩句描寫夢醒的情況,“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仔細琢磨這兩句詩,就會發現這顯然是個噩夢,夢中是對仙境仙人的描寫,而李白敘述自己從這個夢中驚醒,即使有些對夢境的留戀,也是只能“長嗟”而已,李白下意識的使自己脫離了這個虛幻的仙境,虛幻的夢境,這顯然是對這個夢的否定,是對夢境中自己求仙問道的否定,如果再說這首詩是對神仙生活的向往,顯然就會矛盾了。

  那么還剩一句了,“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沒錯,我認為這就是這首詩的主旨,一種無奈,一種在痛苦中不知所措的無奈,一種在徘徊中無法選擇的無奈,李白的一生有兩個主題,入仕和求仙,而當時的李白,就恰恰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下,他的兩個人生的追求都暫時無法占據他的心靈,他感到一種信仰的迷茫,人生的兩條路在他腳下延伸,他

  卻不知該走向何處,他迷失在原點,他感到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痛苦,而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最終轉化在詩歌中,外顯為一種無奈。一種在迷茫所導致的痛苦下的無可奈何。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這就是李白的心聲。

  夢游天姥吟留別主旨辨析2

  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四萬 一作:一萬)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譯文

  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

  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

  天臺山雖高四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

  無數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栗,使山峰驚顫。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主旨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于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并無消沉之感。

  注釋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東面。傳說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傳說中的東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兩座叫蓬萊和方丈)。煙濤:波濤渺茫,遠看像煙霧籠罩的樣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確實,實在。

  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明滅:忽明忽暗。

  向天橫:直插天空。橫,直插。

  ”勢拔“句:山勢高過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臺(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臺北部。

  一萬八千丈:一作“四萬八千丈”。

  ”對此“句:對著天姥這座山,天臺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東南一樣。意思是天臺山和天姥山相比,顯得低多了。

  因:依據。之:指代前邊越人的話。

  鏡湖:又名鑒湖,在浙江紹興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淥(lù):清。

  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謝公屐(jī):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備有一種特制的木屐,屐底裝有活動的齒,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帶子,形狀像拖鞋。

  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壁見海日: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

  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綿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都跟著它叫。

  ”迷花“句:迷戀著花,依靠著石,不覺天色已經很晚了。暝(míng),日落,天黑。

  ”熊咆“句: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殷巖泉”即“巖泉殷”。殷,這里用作動詞,震響。

  ”栗深林“句:使深林戰栗,使層巔震驚。栗、驚,使動用法。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列缺:指閃電。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開: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門扇。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浩蕩: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大的樣子。

  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鸞回車:鸞鳥駕著車。鸞,傳說中的如鳳凰一類的神鳥。回,旋轉,運轉。

  恍:恍然,猛然。

  覺時:醒時。

  失向來之煙霞: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向來,原來。煙霞,指前面所寫的仙境。

  東流水: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且放“二句:暫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間,等到要行走的時候就騎上它去訪問名山。白鹿,傳說神仙或隱士多騎白鹿。須,等待。

  摧眉折腰:低頭彎腰。摧眉,即低眉。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其時李白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實,更便于發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臺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對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夸說它“勢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的天臺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該說是李白平生所經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著展現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于云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一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過的石徑──青去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栗、驚動,煙、水、青云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成一體,形成統一的氛圍。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里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這奇異的境界,已經使人夠驚駭的了,但詩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詩境卻由奇異而轉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現。“云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于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這是多么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里除了有他長期漫游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于現實。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于在驚悸中返回現實。夢境破滅后,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所說:“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后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對權貴的抗爭,它唱出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時仍然擺脫不了“臣妾氣態間”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詞出之于東晉的陶淵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賦“歸去來”。李白雖然受帝王優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君臨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于這樣想、敢于這樣說的人并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夢游天姥吟留別主旨辨析3

  教學目的:

  理解運用對比、夸張等修辭方法,通過豐富聯想來描繪夢境,以表達蔑視權貴的精神和豪邁的氣概,夢游天姥吟留別。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2.認識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現了他不事權貴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對黑暗現實消極反抗的表示。

  教學難點:

  鑒賞“夢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

  誦讀法、討論法。

  學法指導:

  抓關鍵字把握文脈,抓關鍵句體會詩情,抓關鍵語段感悟意境。

  教學用具:

  朗誦帶、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憶李白具有浪漫主義特色的詩句。

  二.誦讀并分析課文

  (一 )誦讀并分析①段

  師 :齊讀①段并思考:既然題為“夢游天姥”(在“夢游天姥” 四字下標示雙橫線), 為何開篇要“談瀛洲”?

  明確:“煙濤微茫”的瀛洲與“云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 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 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頭。

  師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確: 還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臺,從而襯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 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強烈愿望。(板書:緣由)

  (二)誦讀并分析②段

  師: 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于是便有了“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妙夢境。請同學們聽老師誦讀②段,并思考:或以 時間為序,或以地點為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并用1—2個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

  (邊分析邊板書)

  月夜——剡溪清幽

  白晝——山中壯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樂

  師: 品味重點字詞:飛、送、殷、栗、驚等。

  明確: “飛”“送”兩字先后運用了夸張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 詩人夢游路上那種急切、興奮、輕快、神往的心情。

  “殷”“栗”“驚”分別活用為動詞、使動、使動。

  師: 請男生齊讀“洞中仙樂”部分,然后請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 描繪。

  參考: 電閃雷鳴,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門,訇地一聲從中間打開了。仙 府的天空浩瀚無邊,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砌成的宮闕,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輕 風 為駿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連三地下來。老虎彈著琴瑟啊鸞鳥駕著車,仙人多得像麻一樣數 也數不清,多么其樂融融的場面啊。

  師: 自由熟讀“夢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誦。

  師: 正當夢入高潮時,作者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 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夢境突然地消失了,(板書:夢醒) 面對現實, 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作者感嘆了些什么呢?

【夢游天姥吟留別主旨辨析】相關文章:

夢游天姥吟留別08-16

《夢游天姥吟留別》說課稿04-20

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01-05

《夢游天姥吟留別》鑒賞03-24

《夢游天姥吟留別》學案03-24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12-05

夢游天姥吟留別注釋08-13

《夢游天姥吟留別》鑒賞07-21

《夢游天姥吟留別》 原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