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孟浩然的古詩

時間:2024-06-25 17:45:02 孟浩然 我要投稿

孟浩然的古詩實用【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孟浩然的古詩,歡迎閱讀與收藏。

孟浩然的古詩實用【15篇】

孟浩然的古詩1

  古詩《與諸子登峴山》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作品賞析

  又題"與諸子登峴首"

  【注解】:

  1、代謝:交替,輪換。

  2、勝跡:指上述墮淚碑。

  3、魚梁:魚梁洲,其地也在襄陽。

  【韻譯】:

  人間世事不停地交替變換,一代接一代永遠今來古往。

  江山保留著歷代有名勝跡,而今我們又重新登臨觀賞。

  冬末水位降低了漁塘很淺,天寒云夢澤更加深湛浩蕩。

  羊祜墮淚碑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沾襟無限感傷。

  【評析】:

  詩意在吊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跡”照應“人事代謝”;第

  四句的“我輩登臨”照應“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最后二句

  扣實,真有“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之妙。

  詩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寫景物,富有形象,充滿激情。語言通俗易

  懂,感情真摯動人。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詩。所謂吊古,是憑吊峴首山的羊公碑。據《晉書·羊祜傳》,羊祜鎮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一次,他對同游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后,襄陽百姓于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峴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吊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有誰沒有感覺到呢?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又有誰沒有感覺到呢?首聯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聯緊承第一聯。“江山留勝跡”是承“古”字,“我輩復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

  第三聯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時當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煉出來,既能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復雜的'內容。羊祜鎮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這首詩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這就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孟浩然的古詩2

  篇1: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原文: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淼茫 同:渺)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篇2:送朱大入秦

  原文: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篇3: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

  原文: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篇4:與諸子登峴山

  原文: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篇5:春中喜王九相尋 / 晚春

  原文: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孟浩然的古詩3

  【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釋】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稱。

  2.風流:古人以風流贊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詞章,風度瀟灑,不鉆營茍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孟“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3.紅顏句:意謂從青年時代起就對軒冕榮華(仕宦)不感興趣。

  4.白首:白頭,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飲。中圣:“中圣人”的簡稱,即醉酒。曹魏時徐邈喜歡喝酒,稱酒清者為圣人,酒濁者為賢人。中:讀去聲,動詞,“中暑”、“中毒”之“中”,此為飲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釋源:《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也。……魏國初建,為尚書郎,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于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圣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于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說解:曹操嚴禁飲酒。徐邈身為尚書郎,私自飲酒,違犯禁令。當下屬問詢官署事務時,他竟說“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飲中了酒。因當時人諱說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濁酒叫賢人。關于“酒”與“圣人”之關系,最早的記載出現于《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傳】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晉,雨,過御叔。御叔在其邑,將飲酒,曰:“焉用圣人!我將飲酒而己,雨行,何以圣為?”穆叔聞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國之蠹也。”令倍其賦。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飲酒而醉

  6.迷花:迷戀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瀟湘、廬山、金陵、揚州、姑蘇等地,然后回頭又到了江夏。他專程去襄陽拜訪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無遺憾地寫了這首詩,表達敬仰和遺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見之意。

  【譯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創作背景】

  此詩大致寫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陸時期(727~736),此時他常往來于襄漢一帶,與比他長十二歲的孟浩然結下了深厚友誼。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賞析】

  李白的律詩,不屑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體的自然流走之勢,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飄逸之氣。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是詩壇上的一段佳話。二人彼此結識,固然不乏飲酒唱和、攜手邀游的樂趣,但是至為重要的,則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諧一致,尋求靈性飄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載孟浩然曾隱鹿門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師,終以“當路無人”,還歸故園。而李白竟亦有類似的經歷。他少隱岷山,又隱徂徠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師,供奉翰林。終因小人讒毀,被賜金放還。的確,笑傲王侯,宏放飄然,邈然有超世之心,這便是兩位著名詩人成為知交的根本原因。這首詩就是二人友誼的見證。

  首先看其章法結構。首聯即點題,揭出“吾愛”二字,親切摯懇,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之情。“孟夫子”,點出所愛之人,扣緊題目。孟浩然比李白長十二歲,年歲既長,襟懷磊落,生性瀟灑,詩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欽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稱。“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恥的。這是對孟浩然倜儻曠放生涯的贊譽,果然,下面使補充道:“風流天下聞”。一個“愛”字是貫串全詩的抒情線索。“風流”指浩然瀟灑清遠的風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這一聯提綱挈領,總攝全詩。到底如何風流,就要看中間二聯的筆墨了。

  中二聯好似一幅高人隱逸圖,勾勒出一個高臥林泉、風流自賞的詩人形象。作者集中筆墨刻畫這位儒雅悠閑的“孟夫子”形象:“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紅顏”對“白首”,當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長的人生旅程,“軒冕”對“松云”,則象征著仕途與隱遁,象征著富貴與淡泊.前者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一邊是達官貴人的車馬冠服,一邊是高人隱士的松風白云,浩然寧棄仕途而取隱遁,通過這一棄一取的對比,突出了他的高風亮節。“白首”句著一“臥”字,活畫出人物風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說頷聯是從縱的方面寫浩然的生平,那么頸聯則是在橫的方面寫他的隱居生活。在皓月當空的清宵,他把酒臨風,往往至于沉醉,有時則于繁花叢中,流連忘返。頷聯采取由反而正的寫法,即由棄而取,頸聯則自正及反,由隱居寫到不事君。縱橫正反,筆姿靈活。

  中二聯是在形象描寫中蘊含敬愛之情,尾聯則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進一步升華。浩然不慕榮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寫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礎上將抒情加深加濃,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體化了,但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嘆,只能在此向他純潔芳馨的品格拜揖。這樣寫比一般地寫仰望又翻進了一層,是更高意義上的崇仰,詩就在這樣的贊語中結束。

  其次詩在語言上也有自然古樸的特色。首聯看似平常,但格調高古,蕭散簡遠。它以一種舒展的唱嘆語調來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種風神飄逸之致,疏朗古樸之風。尾聯也具有同樣風調。中二聯不斤斤于對偶聲律,對偶自然流走,全無板滯之病。謝榛《四溟詩話》曾謂,“紅顏”句與“迷花”句,“兩聯意頗相似”,其中運用“互體”,耐人尋味:“棄軒冕”、“臥松云”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這樣寫,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搖曳錯落之美。詩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見斧鑿痕跡。如“中圣”用曹魏時徐邈的故事,他喜歡喝酒,將清酒叫作圣人,濁酒叫作賢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與“事君”構成巧妙的對偶。“高山”一句用了《詩經·小雅·車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來司馬遷又在《孔子世家》中用來贊美孔子。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寫,即使不知其出處,也仍能欣賞其形象與詩情之美。而整個詩的結構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開頭提出“吾愛”之意,自然地過渡到描寫,揭出“可愛”之處,最后歸結到“敬愛”。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結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現出詩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孟浩然的古詩4

  《田家元日》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0卷。

  《田家元日》原文

  田家元日

  作者: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田家元日》注釋

  ①元日:舊歷正月初一日。據詩中“我年已強仕”語,知此詩乃開元十六年四十歲時在家園作。

  ②斗回北:指斗柄自北轉向東。

  ③歲:歲星。

  ④強仕:指四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四十曰強,而仕。”

  ⑤《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優道不優貧。”無祿:無俸祿,指未仕。憂農:即謀食、優貧之意。全詩校:“尚憂,一作惟尚。”

  ⑥此句全詩校:“一作野老就耕去。”

  ⑦占氣候:觀察星象云氣,以占卜年成。

  《田家元日》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游俠詩,后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賞析

  詩的首聯寫斗轉星移,歲月不居,昨晚除夕還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來就已經是和煦的春天。這兩句通過斗柄指北向東轉動的快速過程顯示時間的推移,節序的更替,暗點了題中的“元日”。

  頷聯寫詩人已進入四十歲的壯年時期,本應出仕,大有作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職,雖然如此,他對農事還是非常重視,非常關心。這一聯概述了詩人仕途的遭際,表露了他的農本思想,體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貴品質。詩人既初隱于鹿門,不僅結交了大批淳樸善良的農夫野老;同時又直接參與了田事勞作。自然有了對農村的深厚的感情,憂喜以共,苦樂同心。但另方面,作為一個有理想的知識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沒有奮飛沖天的幻想,正是這樣,在詩句里才有“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的嘆息。時代的隱者都有遠大的志趣。所以無論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歸田,都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對農村鄉土真摯的愛戀。

  頸聯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園牧歌圖。白天。在田間,詩人和農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詩人荷鋤伴牧童一道回歸村莊。由此,人們仿佛可以看到詩人與農父并肩勞動,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長”的情景;仿佛可以聽到詩人與“短笛無腔信口吹”的牧童應和的笛音歌聲,從而深深地體味到田園風光的美好,田園生活的快樂。

  尾聯扣題,明確點題,寫田家元日之際憑借占卜紛紛預言今年是一個豐收年。顯然,這首詩沒有狀寫辭舊迎新的熱鬧,沒有抒發節日思親的情感,而是將詩人自身恬淡,愜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節日氣氛之中,令人讀來自覺有一種和諧自然之美。

  詩中首尾兩聯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民非常重視觀測天象,注意氣候、節令與農業生產的關系,其中雖有某種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價值。中間兩聯敘寫了自己的隱居生活內容,其中隱隱透露了作者不甘隱居躬耕的心情,說明他的鹿門隱居只是為了取得清高的聲望,以便得到引薦達到入仕的目的。這首詩既嘆自己的不遇,惜壯志之難伸;又復悲天憫人,憂農收之不豐,隱然有一心以天下為己任的懷抱。本來,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總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總趨于一個定向:愿年年月圓花好,愿歲歲人壽年豐。只不過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

  這首詩敘寫了詩人新年伊始的心緒。前四句寫時光匆匆,又一年開始了,自己已屆四十,仍未做官,不禁產生淡淡的哀傷。后四句寫自己與牧童、農人一起推測氣候、年成,不覺又有一絲自適之情。全詩沒有明顯的起伏,語調平和,而靜味深長。尾句“共說此年豐”當有雙重含義:一是指農田耕種的豐收,二是企盼即將去長安赴試有一個好的結果

孟浩然的古詩5

  《贈孟浩然》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全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紅顏:指年青的時候。

  2、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

  3、臥松云:隱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譯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賞析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

孟浩然的古詩6

  古詩《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作品賞析

  【注解】:

  1、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這里指梅道士。

  2、赤松: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這里也指梅道士。

  3、金灶:道家煉丹的爐灶。

  4、仙桃:傳說西王母曾以仙桃贈漢武帝,稱此桃三千年才結實。

  5、童顏兩句:意謂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顏不老,那就不惜一醉。流霞:仙酒名。李商隱《武夷山詩》:“只得流霞酒一杯。”這里也指醉顏。

  【韻譯】:

  高臥林下正愁著春光將盡,掀開簾幕觀賞景物的光華。

  忽然遇見傳遞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訪問他家。

  煉丹的金爐灶剛剛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開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顏,何惜醉飲返老還童的流霞。

  【評析】:

  詩以隱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駐顏、流霞等術語和運用青鳥、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賦予游仙韻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孟浩然的古詩7

  1: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2: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3:涼州詞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云。

  胡地迢迢三萬里,那堪馬上送明君。

  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游俠兒。

  4:早寒江上有懷 / 早寒有懷 / 江上思歸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孤帆 一作:歸帆)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5: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的古詩8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夜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消響。

  欲取鳴琴彈,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霄勞夢想。

  【簡析】:

  這首詩充滿懷念故人的情緒,寫出閑適自得的'情趣,表達出無知音的感慨。文字行如流水,層遞自然,極富韻味。

  ①:詩題一無“夏日”。

  ②夕:一作“夜”。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邊月色。

  3、軒:窗。

  【韻譯】:

  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

  披散頭發今夕恰好乘涼,開窗閑臥多么清靜舒暢。

  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

  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夢想一場。

  【評析】:

  此詩寫夏夜水亭納涼清爽閑適和對友人的懷念。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景。三、四句寫沐后納涼,表現閑情適意。五、六句由嗅覺繼續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后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全詩感情細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富于韻味。“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納涼消暑之佳句。

孟浩然的古詩9

  古詩《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一丘嘗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作品賞析

  【注解】:

  1、三徑:王莽專權時,兗州刺史蔣詡辭官回鄉,于院中辟三徑,唯與求仲、羊仲來

  往。晉陶淵明曾渭高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后多以三徑指退隱

  家園。

  【韻譯】:

  我常常愿隱居小丘醉臥林泉,想回到舊的家園又苦于無錢。

  久住北方求仕并非我的心愿,我懷念的是東林寺高僧名遠。

  長安米珠薪桂生活如同銷金,壯志逐年衰退事業與我無緣。

  日色已晚陣陣涼風輕輕拂面,聽到秋蟬吟唱心中更加悲怨。

  【評析】:

  此詩或以為崔國輔所作。

  這是一首抒情詩,是作者在長安落第之后寫的,寄給名叫遠的僧人,報告客居逢

  秋的苦情,訴說欲隱無處,欲仕非愿,進退兩難之苦。詩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

  隱的情緒。詩的特點在于直抒胸臆。開頭寫自己之所欲,但苦于“無資”,想從仕,又非所愿,于是記懷“東林”“我師”。壯志不能實現,自然就衰頹,于是對涼風、

  聞蟬聲,就要“益悲”了。這種不加潤色的白描手法,抒發了內心悲苦,讀來覺得明

  朗直爽。

  從這首詩的內容看,當為孟浩然在長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詩中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隱的情緒,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詩。

  第一聯從正面寫“所欲”。作者的所欲,本為隱逸;但詩中不用隱逸而用“一丘”、“三徑”的典故。“一丘”頗具山野形象,“三徑”自有園林風光。用形象以表明隱逸思想,是頗為自然的。然而“苦無資”三字卻又和所欲發生了矛盾,透露出作者窮困潦倒的景況。

  “北土非吾愿”,是從反面寫“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長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詩人身在長安,不由懷念起廬山東林寺的高僧來了。“東林懷我師”是虛寫,一個“懷”字,表明了對“我師”的尊敬與愛戴,暗示追求隱逸的思想,并緊扣詩題中的“寄遠上人”。這二句,用“北士”以對“東林”,用“非吾愿”以對“懷我師”,對偶相當工穩。同時正反相對,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詩人進而抒寫自己滯留帝京的景況和遭遇。“黃金燃桂盡”,表現了旅況的窮困;“壯志逐年衰”,表現了心意的灰懶。對偶不求工穩,流暢自然,意似順流而下,這正是所謂“上下相須,自然成對”(《文心雕龍·麗辭》)。

  七句寫“涼風”,八句寫“蟬鳴”。這些景物,表現出秋天的景象,恰好扣住題目的“感秋”。涼風瑟瑟,蟬鳴嘶嘶,很容易使人產生哀傷的`情緒。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況艱難,官場失意,呼吁無門,怎能不“益悲”呢?

  這首詩最顯著的特點,在于直抒胸臆。情之難抒,在于抽象。詩人常借用具體事物的形象描寫以抒發感情;表達感情的詞語,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詩卻一反這種通常的寫法。對“一丘”稱“欲”,對“無資”稱“苦”;對“北土”則表示“非吾愿”,思“東林”自然“懷我師”;求仕進而不能,遂使壯志衰頹;流落秦中,窮愁潦倒;感涼風、聞蟬聲而“益悲”。這種寫法,有如畫中白描,不加潤色,直寫心中的哀愁苦悶。而讀來并不感到抽象,反而覺得詩人的率真,詩風的明朗。

孟浩然的古詩10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閨情

  一別隔炎涼,君衣忘短長。

  裁縫無處等,以意忖情量。

  畏瘦疑傷窄,防寒更厚裝。

  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誰將。

  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寬。

  驚濤來似雪,一座凜生寒。

  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歸。

  云山從此別,淚濕薜蘿衣。

  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春堤楊柳發,憶與故人期。

  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

  山陰定遠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孟浩然的古詩11

  古詩《春曉》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作品賞析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聞:聽。

  賞析:

  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然后運用想象的思維方法,轉換到視覺,在眼前展開一夜風雨后的春天景色,思非常獨到。詩歌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不知不覺的又來到了一個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覺的又開始了一次花開花落。思想著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會油然而起,或淡或濃地縈回心頭。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曉》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展的最富于生發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

  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墻內、讓人想象墻內;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沖破了圍墻屋壁,展現在你的眼前、縈回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回環波折。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古詩《秋登蘭山寄張五》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一作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孟浩然的古詩12

  《春中喜王九相尋(一題作晚春)》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初秋》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絕《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上,遙隔楚云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①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②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輝,輕橈弄溪渚。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①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②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送朱大入秦》

  游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途次(一作落日)望鄉》

  客行愁落日,鄉思重相催。況在他山外,天寒夕鳥來。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可嘆凄惶子,高歌誰為媒。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春堤楊柳發,憶與故人期。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山陰定遠近,江上日相思。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賦得盈盈樓上女》

  夫婿久離別,青樓空望歸。妝成卷簾坐,愁思懶逢衣。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空床難獨守,誰為報金徽。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聽鄭五□[心旁+音]彈琴①》

  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

  ②半酣下衫袖,拂拭龍唇琴。

  ③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余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美人分香》

  艷色本傾城,分香更有情。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輕。舞學平陽態,歌翻子夜聲。春風狹斜道,含笑待逢迎。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萬山潭作》

  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與顏錢塘登障樓(一作樟亭)望潮作》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寬。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古《閨情》

  一別隔炎涼,君衣忘短長。裁縫無處等,以意忖情量。畏瘦疑傷窄,防寒更厚裝。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誰將。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洞庭湖寄閻九》

  洞庭秋正闊,余欲泛歸船。莫辨荊吳地,唯余水共天。渺彌江樹沒,合沓海湖連。遲爾為舟楫,相將濟巨川。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送辛大不及》

  1送君不相見,日暮獨愁余。

  ②江上空徘徊,天邊迷處所。

  ③郡邑經樊鄧,山河入嵩汝。

  ④蒲輪去漸遙,石徑徒延佇。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句》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省試騏驥長鳴》,詩見《丹陽集》)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句《洗然弟竹亭①》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歸。云山從此別,淚濕薜羅衣。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早梅》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少婦爭攀折,將歸插鏡臺。

  ①猶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

  《武陵泛舟》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莫測幽源里,仙家信幾深。水回青嶂合,云渡綠溪陰。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①》

  落景余清暉,輕橈弄溪渚。

  ②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③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看看未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過融上人蘭若》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戀翠微。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絕《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輝,輕橈弄溪渚。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未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送陳七赴西軍》

  吾觀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余亦赴京國,何當獻凱還。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

孟浩然的古詩1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2、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3、辭:辭別。

  4、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5、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6、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詩意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

  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

  消失在碧空的盡頭,

  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著天邊奔流。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向往去廣陵(即揚州),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孟浩然的古詩14

  古詩《檀溪尋故人(一題作檀溪尋古)》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花伴成龍竹,池分躍馬溪。田園人不見,疑向洞中棲。

  作品賞析

  【注解】:

  ①檀溪:在襄陽城西門外。故人:朋友,但不知何人。

  ② “花伴”二句:友人的家在開滿鮮花和長著成龍竹之處,是護城河外的檀溪村。成龍竹:一種竹,也稱龍須竹。躍馬溪:即劉備馬躍檀溪處。《襄陽縣志》載:“漢先主(劉備)屯樊城,劉表請先主宴會,蒯越、蔡瑁因會取(謀殺)先主。先主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走渡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先主曰:‘的盧可努力’!乃一踴三丈,遂得過”。池:護城河。檀溪在護城河外,因此說“池分。

  ③洞中棲:住在山洞。意為隱居山林。

  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對于這位友人的.超脫塵世歸于真隱,訪而不遇是慰藉而不是遺憾。詩人覺得沒有什么比志趣相投更讓人欣慰了。

孟浩然的古詩15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先簡介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生于湖北襄陽。他沒有做過官,過著隱居生活。他與王維合稱為“王孟”。

  這是他隱居鹿門山(離襄陽不遠之處)時寫的一首田園詩。既寫農家恬靜的生活情景,也寫他與老朋友之間的情誼。根據詩的內容看,寫作的季節可能是夏末秋初。

  再解釋部分詞語:1.過,拜訪。2.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故人,老朋友;莊,田莊。3.具,準備。4.郭,古城墻有內外兩層,內層叫城,外層叫郭;這里的郭,應指村莊的外墻。5.場圃,場,是指翻曬糧食,碾軋谷物的空地;圃,菜園。6.把酒,端起酒杯;把,是動詞,不是介詞。8.話桑麻,說說農家事。桑麻,指桑樹和麻;這里泛指莊稼。9.就:接近,這里是欣賞的意思。

  由于這首詩通俗易懂,加之我對一些詞語做了解釋,所以,就不再用白話翻譯了。

  賞析這首詩。

  我想試用“起承轉合”這4個字,來分析這首詩獨特的寫作藝術。

  一.先說首聯(即一、二兩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敘事藝術。

  這兩句似乎只是一般的敘事,告訴讀者的,就是有人請詩人吃飯而已。但你仔細想想,就會覺得其中蘊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請注意詩句中的兩個人(“故人”“我”)與兩種食物(“雞”“黍”):“故人”和“我”,表明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雞”和“黍”,則是告訴讀者,他們吃的是有肉有米的田家飯,而不是山珍海味式的佳肴。此外,還應注意詩人用的3個動詞:“具”“邀”“至”。“具”是準備,只一個字就寫出了“故人”的盛情;而有“邀”即“至”,則不僅寫出了“故人”對“我”定會應邀的堅信與期盼,也寫出“我”接到“邀”的信息之后的欣喜與迫不及待的行動。于是,詩的起筆兩句,就使農家情趣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躍然紙上了。

  二.再說頷聯(即三、四兩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典型化寫景藝術。

  1.這兩句是對“至田家”的承接:詩人來到故人的“田家”放眼一望,這里風光無限,使他應接不暇。如何把他感受到的美景分享于讀者呢?詩人匠心獨運,采用了典型化寫景藝術,即是在滿目繽紛的景物中,選取最能代表“田家”恬靜特點的那些鏡頭。這就是,環繞在村邊的綠樹與橫亙于莊外的青山。一個“綠”字,一個“青”字,把明媚如碧且秀色可餐的世界頓時呈現在讀者眼前。用今天的時髦詞語來形容,故人的田莊就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兩句詩只10個字,就使我們的眼睛(視覺)、鼻子(嗅覺),甚至嘴巴(味覺),共同享受到了絕美的農村風光與靜謐的田園生活。

  三.接著說頸聯(即五、六兩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轉折藝術。

  頸聯兩句至少有三大特點。

  1.由寫物轉到寫人。頷聯純粹是寫物的,好像詩人用照相機為我們拍攝了兩張風景照片似的;而頸聯則主要是寫人的。但這種轉折并不突然,因為前面寫的景物太美了,所以就要打開窗戶再看看。這一看不要緊,又發現了面前的“場圃”,于是又由“場圃”想到了“桑麻”。而其中的“開”和“面”,“把”和“話”這4個動詞,又極其形象地寫出了“我”和“故人”一邊喝酒、一邊神聊的情態。

  2.由寫遠景轉到寫近景。“綠樹”在“村邊”,“青山”在“郭外”,這都是遠景;而“面場圃”與“話桑麻”卻在屋里,在眼前,都是近景。一遠一近,既寫出了“田家”無時不美、無處不妙的景物,更寫出了詩人與故人之間奇景共賞、酒肴共嘗的真摯友情。

  3.由靜態描寫轉到動態描寫。頷聯中,不管是“村邊合”的“綠樹”,還是“郭外斜”的“青山”,都是靜景;表現靜景的寫法,就叫做靜態描寫;而頸聯中的“場圃”與“桑麻”,由于它們前面有表示動作的“面”與“話”,所以,二者就結合成為活的`景物了;寫這樣的景物,我們就稱之為動態描寫。詩人如此轉化描寫手法,絕不是刻意玩弄寫作技巧,而恰恰是他與故人置身于流觴曲水的環境中,得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傾訴心聲的最佳方式。

  四.最后說尾聯(即七、八兩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空白藝術。

  尾聯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也是前三聯的焦點。你看,前面的三聯共6句詩,寫出摯友相聚時天地所賜的美好景象,以及他們促膝傾談的快樂。但,最后是寫潸然淚下的擁抱呢,還是寫依依不舍的話別呢?如果這一筆寫得無精打采,或者人云亦云,那就如同詩人前面畫出的龍身雖然色彩斑斕,而且活潑可愛,但最后畫出的眼睛卻是暗淡無光,或者缺少靈氣了。而與王維齊名的孟浩然則是獨辟蹊徑,寫出了讀者很難想到的詩句來。他把這天領略到的自然風光與人文佳作,以及他感受到的無窮幸福與深厚情誼,全部集中于最后兩句詩中。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兩句是誰說的?是“故人”說的?還是“我”說的?還是詩人心里想的?有人這樣寫道:“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這顯然是強加于詩人的。也許有人問:“那你說是誰說的?”答曰:“不知道。”大膽猜測一下,詩人是不是有意留下一個空白,讓讀者自己想象呢?

  2.“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兩句中的“還”字當什么講?我們知道,某一個字的讀音與其含義必須放到一定的語境中,才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就這首詩而言,“還”字可以有3個讀音,有3種講法:讀 huán時,可當“回”講;讀hái時,可當“再”講;讀xuán時,同“旋”,可當“立即”講。究竟哪一個是詩人的意思呢?詩人沒說,那就只能見仁見智了。可奇怪的是,無論你解釋成哪一個意思,都毫無例外地能夠表達“故人”與“我”之間的親密關系,以及他們對相聚的期待。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兩句是詩的結尾,也是詩的開頭。說結尾,就是起承轉合的“合”,是對全詩的回顧與總結;說開頭,就是繪制了下一首詩的藍圖。

【孟浩然的古詩】相關文章:

孟浩然的古詩05-30

孟浩然的古詩春曉06-12

孟浩然寫的古詩01-20

孟浩然古詩《春曉》01-27

李白寫給孟浩然的古詩07-24

贈孟浩然古詩賞析03-26

孟浩然古詩《春曉》[必備]03-28

贈孟浩然古詩賞析12-27

孟浩然春曉古詩原文10-18

孟浩然古詩春曉的意思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