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歲暮歸南山》孟浩然唐詩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歲暮歸南山》孟浩然唐詩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注解:
1、北闕:《漢書·高帝紀》注:“尚書奏事,渴見之徒,皆詣北闕!
2、青陽句:意謂新春將到,逼得舊年除去,青陽:指春天。
3、虛:空寂。
譯文:
我已停止在宮廷北門請求謁見,
歸隱到南山中我那破舊的草廬。
因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遺棄,
由于我窮途多病故友往來漸疏。
時光流逝頭上的白發催人衰老,
歲月無情新春逼迫著舊歲消除。
胸中常縈懷愁緒徹夜不能入寐,
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虛。
賞析:
玄宗開元十六年(728)詩人到長安應試落第,心情很苦悶。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的延譽,頗有聲名,以為可以仁途暢達。不料落第,使他大為苦惱,只好歸隱。《新唐書·孟浩然傳》記載:王維曾邀孟浩然入內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命其出,并問其詩,浩然乃自誦所作,至“不才明主棄”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
此詩系詩人歸隱之作,詩中發泄了一種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記事,敘述停止追求仕進,歸隱南山;三、四句說理,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寫景,自嘆虛度年華,壯志難酬;最后兩句闡發愁寂空虛之情。
全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反復,風格悠遠深厚,讀來韻味無窮。
《自洛之越》孟浩然唐詩鑒賞
【作品介紹】
《自洛之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這首詩既寫了自洛赴越之事,又抒發了詩人的失意憤懣之情,同時刻劃了一個落拓不羈,傲岸不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原文】
自洛之越①
遑遑②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③,風塵④厭洛京。
扁舟⑤泛湖海,長揖⑥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⑦,誰⑧論⑨世上名。
【注釋】
、僮月逯剑郝,今河南省洛陽市。之,往,到。越,今浙江地區,春秋時越國所在地。
、阱劐兀╤uáng):忙碌的樣子。出自《列子》“遑遑爾競一時之虛榮”。
、蹍窃剑航窠K、浙江地區,是古代吳國和越國所在地。
、茱L塵:比喻世俗的紛擾。洛京:又稱京洛,指洛陽,是唐朝東都。
、荼猓╬iān)舟:小舟。
、揲L揖(yī):古人拱手為禮稱揖,作揖時手自上至極下稱長揖。“長揖謝公卿”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權貴。
、弑形铮褐妇。借用陶淵明《責子詩》中“且進杯中物”句意。
⑧誰:何,哪。這里的用法與指人的“誰”不同。
、嵴摚河嬢^。
【白話譯文】
棲棲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兩個都沒有有所成就。
去吳越尋覓山水,厭倦洛陽京都滿眼的風塵。
乘一葉小舟去泛游鏡湖,向謝靈運致敬作個長揖。
姑且享受杯中美酒,為什么用計較世上功名?
【創作背景】
孟浩然四十歲到長安考科舉,但是沒有考取到功名,大約在公元728年(開元十六年)到東都洛陽游覽。在洛陽滯留了半年多,次年秋,從洛陽動身漫游吳越(今江蘇浙江一帶)。這首詩就作于詩人從洛陽往游吳越前夕,故詩題作“自洛之越”。
【賞析】
詩頭兩句回顧自己的過去!板劐厝d”,詩人此時四十一歲,自發蒙讀書到舉成數為三十載!皶鴦蔁o成”,詩中用以自況,說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讀書,結果一事無成,實是憤激之語。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兩句前后倒裝,每句句中又倒裝。本來是因為“厭洛京風塵”,所以“尋吳越山水”。一倒裝,詩句頓時勁健,符合格律,富于表現力。一個“厭”字,形象地表現出詩人旅居長安洛陽的厭煩心緒。詩人在長安是求仕,從他在洛陽與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繼續謀求出仕。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無結果,以致詩人終于厭煩,想到吳越尋山問水,洗除胸中的郁悶。“扁舟泛湖海”是“山水尋吳越”路線的具體化。
詩人乘船從洛陽出發,經汴河而入運河,經運河達于杭州(越中)。詩人計劃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溫州),因此湖海并沒有敘述過多。公卿,指達官顯貴。古代百姓見公卿要行叩拜的大禮,而詩人告別他們卻用平輩交往的禮節——長揖,作個大揖,表現出詩人平交王侯的氣概。詩人“長揖謝公卿”表現的是他一生為人傲岸。詩人并不因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搖尾乞憐,因此李白說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
“且樂杯中物”是借用陶淵明的《責子詩》“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末尾兩句暗用張翰的話:“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保ā稌x書·文苑·張翰傳》)大意說:“我且喝酒樂我的,管他什么名不名。這也是憤激之辭。詩人素有強烈的功名心,希望像鴻鵠那樣搏擊長空,一展宏圖。但是,懷才不遇,不被賞識,報國無門,只好去游山玩水。
這首詩詞詩人原本滿腹牢騷,但表達時處處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際卻不言自明。中間兩聯扣題,實寫自洛赴越,把洛陽與吳越聯系起來。中間兩聯意思連接很緊,首尾跳躍很大。首聯總結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聯表明自己對人生的態度。詩人辭別洛陽前往吳越,目的純粹是為了去尋求名山佳水,想在自然山水中忘掉世俗,找到歸宿。孟浩然雖然一生布衣,但心中進與退、仕與隱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延續到晚年。但這首詩卻干凈利落地擯棄塵俗,不論功名,是他特定時期真實心情的寫照。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歲暮歸南山》孟浩然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賞析03-28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賞析08-30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賞析10-25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詩賞析03-27
孟浩然詩《歲暮歸南山》賞析05-28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閱讀訓練及答案07-24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原文賞析及翻譯注釋07-18
孟浩然《春曉》唐詩鑒賞06-09
《終南山》王維唐詩鑒賞08-28
《南山詩》韓愈唐詩鑒賞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