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翻譯及賞析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翻譯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與槳,圣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
注釋
張丞相:指張九齡(673-740),唐玄宗時宰相,后貶為荊州長史。
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
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清:指天空。
云夢澤:古時云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濟:渡。
端居:安居。
恥(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圣明社會就會安定。
徒:只能。
楫:(jí)劃船用具,船槳
賞析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這是一首投贈之作,詩人希望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予以援引,但是,詩人卻沒有直說,而是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出來,已具濃郁的詩意,同時,對于在此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詩人的筆下卻得到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實際上已成為山水杰作。
首先點明時令,時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見當年秋汛洶涌,一個“平”字,可見湖水漲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與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來就號稱八百里,加上這樣的浩大水勢,其水岸相接、廣闊無垠的情狀更增浩瀚氣勢。此時,詩人面對洞庭,極目遠望,則不僅水岸相平,而且呈現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觀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虛”,足見其大,“混太清”,足見其闊。如此壯闊的湖面,自然風云激蕩,波濤洶涌,古老的云夢澤似乎在驚濤中沸滾蒸騰,雄偉的岳陽城似乎被巨浪沖撞得搖蕩不已,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力重千鈞,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覺的意識,靜態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飛揚的動勢,足見其非凡的藝術表現力和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創作背景
這是孟浩然投贈給張九齡的干謁詩,當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當時孟浩然西游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后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作者簡介
孟浩然像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后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游歷東南各地。詩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及翻譯09-30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歌賞析05-26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翻譯及鑒賞05-19
孟浩然詩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詩意賞析06-21
孟浩然唐詩鑒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0-06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詞賞析及答案09-07
孟浩然詩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學設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