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洞庭湖寄閻九》孟浩然鑒賞
作品介紹
《洞庭湖寄閻九》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60卷第11首。此詩以洞庭湖為題,是寄給一個朋友閻九的。詩人妙化典故,借景抒情,將自己希望出仕、希望朋友幫助的心情描摹了出來。
原文
洞庭湖寄閻九
作者:唐·孟浩然
洞庭秋正闊,余欲泛歸船。
莫辨荊吳地,唯馀水共天。
渺瀰江樹沒,合沓海潮連。
遲爾為舟楫,相將濟巨川。
注釋
①閻九:即閻防。據詩中“遲爾為舟楫”語,詩當作于閻防貶司戶參軍之前。
②莫辨荊吳地:謝靈運《行田登海口盤嶼山》:“莫辨洪波極,誰知大壑東。”
③唯馀水共天:謝靈運《登江中孤嶼》:“空水共澄鮮。”王勃《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
④渺瀰:曠遠貌。
⑤合沓:重疊。潮:全詩校:“一作湖。”
⑥遲(zhì):等待。
⑦相將:相攜。
賞析
以洞庭湖為題,寄給一個朋友閻九的。閻是姓,九是排行。中國知識分子,大約從春秋時代以來,每人都有一個名,一個字。名是正式公文書上用的,長輩叫小輩,可以稱他的名,平輩之問,就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稱他的字。例如王維,同時友好都叫他摩詰,而不能叫他王維。但是,唐代人連字都不常用,一般熟人都以排行相稱呼。排行是從祖父算起的,閻九不是他父親的第九個兒子,而是他祖父的笫九個孫子。例如祖父有三個兒子,不管那一個兒子,首先生的孫子就是老大。以后第二,第三排下去,詩人高適的排行是第三十五,所以李頎的詩題有《答高三十五留別》。這種詩題在唐人詩集中常見,后世讀者往往不知這高三十五是誰。史學家岑仲勉費過一番功夫,把《全唐詩》中用行輩稱呼的人名大都考查出來,寫了一本《唐人行第錄》,對研究唐詩的人,很有幫助。
此詩大意是說:洞庭湖到了秋天水漲,很闊大了,我也想乘船回襄陽去。接著就用二聯描寫湖水之空闊,只見水天一片,分不清那兒是楚,那兒是吳。這地區是古代是楚接境,向來稱為吳頭楚尾。江水和樹木都隱沒在空虛渺茫之中,湖與海好象也合并為一了,這一句的意義是說湖廣大得象海了。最后二句說:等你來做我的船,大家一起渡過這個大湖。這一聯的意義和贈張丞相詩一樣,用一個雙關的“濟”字,用舟楫作比喻,就從寫景轉入為抒情。大約作者希望等閻九回來,給他做一個介紹人,向達官貴人推薦一下。末句說“相將濟巨川”,可知是雙方有利的事。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游俠詩,后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160_11洞庭湖寄閻九孟浩然
洞庭秋正闊,余欲泛歸船。
莫辨荊吳地,唯馀水共天。
渺瀰江樹沒,合踏海潮連。
遲爾爲舟楫,相將濟巨川。
【《洞庭湖寄閻九》孟浩然鑒賞】相關文章:
孟浩然《入峽寄弟》全文及鑒賞07-22
孟浩然唐詩鑒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0-06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翻譯及鑒賞05-19
孟浩然洞庭湖的詩句10-10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原文鑒賞10-08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全文及鑒賞07-27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譯文及鑒賞05-06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詞鑒賞07-07
李白《贈孟浩然》鑒賞10-11
孟浩然《春曉》譯文及鑒賞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