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教學導案
導入:
如果說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中的一朵奇葩,那孟浩然則是點綴其上的一滴晶瑩露珠,其充滿魅力與特色的詩風在盛唐獨樹一幟,也為其在人才濟濟的詩史上刻下了永恒的印記。同學們能否先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孟浩然的詩歌有哪些?(《春曉》、《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過故人莊》。)我們常說"中國古詩寫胸襟,是人格美的自然流露",那么孟詩在語言和思想情感上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和感受?
整體感知:
本文作者聞一多先生也是一位詩人,所謂"英雄惜英雄",相同的志向與情趣使聞一多似乎帶著我們在與孟浩然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那么同學們在快速閱讀文章之后,能否先找出作者是選擇了一個怎樣的角度對孟浩然評價的?
(詩如其人,人如其詩。)
分析理解:
圍繞這個評價的核心,那我們先來讀文識人,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孟浩然的句子,看看聞一多是從他哪些方面來寫這位詩人的?
(①、相貌:"頎而長,峭而瘦"、"白袍"、"骨貌淑清,風神散朗""精朗奇素"。)我們能否閉上眼鏡想象一下,孟浩然正向我們走來,他……好請一位同學具體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孟浩然好嗎?(落實"淑清""散朗"具體含義,為下面詩歌風格鋪墊。)
(②、他的信仰與家鄉的緊密關系)你找到了幾點依據?
正是這樣一個瘦高飄逸之白衣書生,外貌溫和俊朗,氣質清遠超俗;懷著一份對古人隱士無限仰慕的情懷傲視凡塵,超然物外。常言道:有怎樣的人品就會有怎樣的文品。那么聞一多先生又是怎樣為我們評價孟浩然的詩歌的呢?
(①"果然,他的詩是不多,量不多,質也不多。")
學生分小組研討,孟詩量和質不多的原因,結合具體文句交流分析。
(②"淡到看不見詩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
那么聞一多所說的這類真正孟浩然的詩,都有哪些鮮明的風格和特點呢?你認為作者最欣賞的是詩的什么?
小結提升:
最后作者得出了一句總結性的評價:得到了"詩的孟浩然",便可忘掉"孟浩然的詩"。看似很簡單而普通的一個句子,其間卻蘊藏著聞一多的一顆詩心,也是聞一多唐詩研究的獨到之處。作者更欣賞得是孟詩中蘊含的那種"風神散朗""風儀落落"的神韻。正是一份溫和俊朗、清秀超俗的外形,與傲視凡塵超然物外的修養氣度,才得以形成孟詩的"淡"。 無獨有偶,清代也有一位文學評論家沈德潛曾這樣評價過孟浩然的詩--"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孟詩的"淡"并不是單純的語言直白。最吸引人的恐怕還是他貌似平淡的言語下,卻有著令人玩味的神韻。
對比閱讀:
為了更好的.感悟孟詩其中的"淡",那么我們對比同一題材的詩歌,一個是詩圣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個是孟浩然的《晚泊潯陽望廬山》。請同學們結合我們今天所談到的"詩如其人,人如其詩"的道理,品味一下兩首詩的不同之處,以及孟詩之中的"淡"味。
結語:
在別人詩是人的精華,而孟浩然最好的詩則是孟浩然本人。"詩言志、詩言情"聞一多先生以敏銳的洞察力捕捉了詩人心靈的微妙感受,從而把握其詩歌藝術風格的精髓。最后讓我們用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一詩中的佳句來結束今天的課程:"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臨登。"愿大家更好地學習借鑒孟浩然等古代先賢的求實精神和高風亮節,成為時代的風流人物。
【《孟浩然》教學導案】相關文章:
《背影》教學導案10-28
課文觀潮教學導案11-15
《觀潮》教學設計導案11-07
周密《觀潮》標準教學導案09-27
《觀滄海》優秀教學導案范本09-27
高二語文《一剪梅》教學導案09-29
《夢游天姥吟留別》導案05-2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導學案09-26
教學簡案:《背影》11-04
鄉愁教學簡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