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1
我上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這樣的保守教材,要滲透新課程理念,對我是一個挑戰,在課改專家的指點下,我有許多收獲,現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設計問題情景:
我在引導同學精讀“百草園”一段時,先從課文前面的插圖和作者筆下的描寫作對比引入,然后要求同學說說為什么作者寫得如此精彩。這樣的問題設計得不夠深入,同學只是依照老師的吩咐被動地去尋找,談不上帶著探索的熱情去精讀課文。同學沒有能夠做到主動學習,或者說他們學習的熱情沒有被激發出來,學習的效果當然不會高。專家指點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景,“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段描寫的文字,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為什么喜歡它們?”同學有興趣,愿意去探究。我想以后備課,考慮怎樣使同學喜歡學比讓同學學什么更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信同學能自主地學習:
我在讓同學精讀“百草園”的精彩描寫時,將自身備的所有精彩要點都拋給同學,同學不會回答就自身代替。回想自身以往上課,總是擔心知識點沒有講透,于是經常不厭其煩地講。專家指點,要深入領會〈課程規范〉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信同學能解決問題。即便是同學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全班討論,老師要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解放思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同學。我想,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沛尊重同學的主體地位,以后自身頭腦中那種“我講你聽”的思想應該革除,換成“組織他們研討,自身也能從中獲益”的新的觀念。
3、幾點疑問: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基礎知識和基天性力嗎?是不是每一堂課都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呢?還有什么能促使同學主動學習的方法嗎?老師“滿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師在什么時機進行點撥,而這一點撥不會成為牽著同學鼻子走的繩子呢?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我們用了三個課時學習了這篇文章,雖然總體看,教學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發現許多環節還沒有盡善盡美,反思一下,希望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
本文是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戀歌,充滿著濃濃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悵惘。對這篇文章有很多的解讀,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但是在文中作者詳盡生動的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那是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在我的“樂園”里,有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有神奇驚險的傳說,有雪地里捕鳥的樂趣,有離開百草園的失落和眷戀。即使在三味書屋里,面對嚴厲的老師,我同樣能找到樂趣,新奇的追問,園內嬉戲,課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樣的天真,那樣的美好。
我的學習目標是這樣設計的: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對比寫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文章寫景的方法,這個目標注重了知識的學習,但是,經過反思發現,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學習準確的形容,準確地表述動作,學習如何增添文章語言的生動性;學習寫景的方法;從寫景中領悟作者熱愛留戀百草園的思想感情;以點帶面,以課本為基礎,跳出文本之外,深層挖掘,從文章中領悟魯迅成為偉人的原因等。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首先是配圖片介紹作者,然后是介紹這組散文,介紹三味書屋的三味,重點放在感知課文,分析課文,分析的過程也是按照由課文順序進行。反思后,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設計忽略了檢查字詞這個環節,因為課文較長,所以設計時就沒有想學習字詞,但是,在讀文章時就發現了問題,也使我明白了無論多么細小的問題,教師都要重視,學生畢竟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的。而且,介紹作者的圖片也應該用上,否則,只是浪費,毫無意義。最主要的是課程的進行未必非要按照作者的寫作順序,可以重新組織,使之成為一個有關聯的整體。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而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問題上,課前的考慮不夠充分。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3
這是一篇傳統課文,收錄在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朝花夕拾》是一部回憶性質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但顯然前者要比后者,文辭優美些,且“花”給人美好的感受,或許正是應了那句話“而那過去了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本文篇幅較長,但根據題目和課文內容,很容易把握本文的結構:由第九自然段(過渡段)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說的是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生活,后一部分說的是魯迅稍大之后進入私塾三味書屋的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我就是從這里切入的:根據課文題目和課文內容可以將本文分為幾個部分?當然第九段的歸屬問題,我也帶著學生進行了討論。毋庸置疑:過渡段跟哪一部分關系更近,就應該被劃分到哪一部分中去。我讓學生齊讀第九自然段,然后讓學生思考這個自然段跟哪部分關系更緊密。顯然,這一段只是提到要被送到私塾中去(首句),而所有的句子都表達了對于百草園的不舍!這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就此,解決了過渡段的歸屬問題,也順便提出新的問題:我為什么對于百草園這樣的不舍?將學生帶入第一部分的學習。并要求學生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學生不難找出答案在第一自然段。再后來,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詳細說說我為什么對百草園依依不舍或者說說百草園中有什么讓我難忘的,或者說說為什么說百草園是我那時的“樂園”?詳細分析第一部分。在分析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幾乎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并提醒學生,要注意暗含在文章背后的“我”的形象。分析完第一部分,我要求學生,把該部分中作者想要對讀者傳達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算是對一部分的總結。
第二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主要是相比較第一部分的內容,顯得比較瑣碎,另外古書中的文言句子,學生朗讀和理解都有困難。
我首先要求學生思考壽鏡吾老先生的形象。一個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我也提示。基本肯定了壽鏡吾是一位方正,質樸,博學,較為寬容和開明的老師。并在其中穿插一些小問題:
1、先生為什么不回答我的問題,是他不知道嗎?(答案應該是開放的)
2、你喜歡這位先生嗎?
3、作者對先生是什么情感態度呢?(恭敬,愛)
4、我喜歡這里的生活嗎?這之后,我給學生簡單解釋了古書中的文言句子。這一部分結束時,我也要求學生用自己的一段話來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最后結合課后研討與聯系的第一大題的第三小題,思考討論本文的主題。個人傾向于第三種,學生也是如此。在作者的筆下,我們感受到的是作者對于兒時生活的眷戀與不舍,總的來說那時都還是無憂無慮,充滿童心童趣的。關于三味書屋的生活,作者筆下展現出的也是美好的令人會心微笑的學習生活。
童年是美好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上學的日子,雖然多了些管束,但自有它的樂趣。年少歲月里的那些人,那些事,最終都成了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遵循了認識規律:先整體后局部。也注意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注意了字詞句段的教學和賞析。但朗讀不多!
在上課的過程中,覺得提出的上下問題之間不夠自然連貫,還需要斟酌,使整個教學程序,更加的緊湊自然流暢。再者,調動學生上課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也是該要努力的方向!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4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里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讓學生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這是我在這堂課的目標。
所以本課中,我力求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學生的思維,表現在對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讓學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圍,讓學生在中心的'理解上有一個相對寬裕自由空間。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返樸歸真的藝術境界里,我讓學生從自己的童年體會開始談起。讓學生在共鳴中領會了魯迅先生對長媽媽、閏土的父親和壽鏡吾老先生的深厚情感,根本用不著刻意經營,一切都在娓娓中道來。在分析第二段中結合小作文的景物描寫,既對景物做了詳細的分析,又教會景物描寫的方法,在課后的作業中加以鞏固。寫景狀物的描寫是本課的另一個重要目標。總的來說,課堂的目標都在這兩課時的內容中及時得到了落實,在學生自己的暢所欲言中得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不足的,對在三味書屋中生活的分析,對于個別難解的語句沒有及時解決,而且也沒在課堂中留給學生自己提問的時間。這是我在這一課文教學的遺憾。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5
本文教學是開學的第一篇文章,有好的開頭上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仍然堅持用“生本”的方法。經過一個假期,學生是否在學習中又不適應?是否還能夠用生本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來迎接新的學習?為此,我這樣來處理:
第一課時,我將“前置性作業”放在堂內進行,向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獨立去完成。我則不斷巡視,及時給予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我重點解決兩個問題:(1)整體感知。(2)交流閱讀體會。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特別注意訓練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先口頭,后筆頭,糾正學生個在表達上的不足。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我尤其關注學生在“引讀”方面的功夫做到沒有,同時也引導學生善于從多角度去思考賞讀文章。
總的感覺,學生在賞讀批注方面還可以,使上學期生本語文教學的成果得到鞏固。但在“引讀”上學生還是很欠缺的,尤其是材料不豐富。因此,我應該借此來引導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樣才能積累到豐富的材料,才可以使得“引讀”的角度更廣,使學生的思維有深度。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6
本學期伊始,我們就學習了這篇文章。雖然總體看,教學效果還不錯,但是,教完了之后,發現許多環節還沒有盡善盡美,按捺不住自己的沖動,要把反思寫一寫,希望對以后的教學有所幫助,也希望在教學之路上能夠鉆研得更深入。
1、反思備課
一直以來,我的備課十分認真,這節課也一樣,我把知識點備得十分詳盡,按照課文的組織順序,從作者、題目、體裁、選自篇目入手,一滴不漏地進行講解。由于課文寫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學生也十分愛學,剛講完時覺得還不錯,可是課后在回顧時就發現了問題,因為剛開學,小組合作探究我利用地不好,有些應該交給學生解決地問題,我卻沒有放手。比如:第二段的寫景為什么吸引人,從這你覺得魯迅先生什么地方值得你學習。另外,我不知道其他老師怎么處理長媽媽講的故事的,我是一語帶過的。
在研究學情上,我忽略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薄弱,尤其是剛開學,有些同學還沒有從假期的懶散中調整過來,以至于字詞夯的不實。總之,深刻地鉆研一節課,發現了許多可以改進的內容,這其中有很多都源于備課時的考慮欠周到。
2、反思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目標是這樣設計的: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對比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文章寫景的方法;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這個目標符合單元教學目標,注重了知識的學習,但是,經過反思和課后閱讀發現,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主要記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于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批判的成分和目的不明顯,所以,教學目標定位“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并不合適,最后我把它改成了對私塾教育稍有不滿。
3、反思學情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和認知水平,要切實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在本節課中,詞語的字音和字形這個問題上,我犯的錯誤就是沒有考慮到學情,應把對詞語的掌握加入教學目標。課后我做了補充,分別在練習本和練習冊上聽寫了本課字詞,巡視中發現好多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好像放了一個假就忘記了怎么寫字了。
4、反思組織教學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這節課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發揮小組的力量解決問題,雖有師生互動,可是學生互動就太少了,以后要改正。
5、反思教法、學法的設計
我的教學,沒有真正做到放手讓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還課堂給學生,是我怕影響教學進度,不敢放手。
另外,在教學中,我把對比的寫法割裂開了,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現在想來,在設置前置性作業時,應該這樣設計,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景色有何不同,那里的人物有何不同,作者對此的情感又有何不同,而我在教學中是講完了百草園、講過渡段,再講三味書屋,這樣對比的意味就不突出了。
6、反思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出現了下列誤區:
(1)表面熱鬧、一問一答,美名曰:師生互動。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并解決了什么問題。通過這種反思,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我們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鳥”一段的動詞,這時,師生一問一答,課堂氣氛表面上很熱烈,但教學效果卻不理想。這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發揮教育機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視了學生的主動發展。課堂上的問答也只是限于幾個學生,對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理念理解得不透。
(2)提問只關注結果,忽視對規律的揭示。如只關注答案“是什么”、“對不對”、“是不是”等,很少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
(3)提問的語言不簡潔,愛重復。
那么,我的教學就沒有優點嗎?不是的,在作業的設計上,我分別布置學生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寫景,用一連串動詞寫事,用我和魯迅比童年寫童年趣事。這些作業效果還是不錯的。
總之,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發現這節課有收獲,有失誤,方法上有改進,我想,只要我及時記錄,及時總結,就能在再教時有些創新,久而久之,我的教學水平就會有一個大的提高。我的素質必然得到提升,教學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在新一輪課程改革過程中,進行反思性教學,看來是十分必要的。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7
我上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這樣的傳統教材,要滲透新課程理念,對我是一個挑戰,在課改專家的指點下,我有許多收獲,現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設計問題情景:
我在引導學生精讀“百草園”一段時,先從課文前面的插圖和作者筆下的描寫作對比引入,然后要求學生說說為什么作者寫得如此精彩。這樣的問題設計得不夠深入,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吩咐被動地去尋找,談不上帶著探索的熱情去精讀課文。學生沒有能夠做到主動學習,或者說他們學習的熱情沒有被激發出來,學習的效果當然不會高。專家指點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景,“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段描寫的文字,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為什么喜歡它們?”學生有興趣,愿意去探究。我想以后備課,考慮怎樣使學生喜歡學比讓學生學什么更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信學生能自主地學習:
我在讓學生精讀“百草園”的精彩描寫時,將已備的所有精彩要點都拋給學生,學生不會回答就自己包辦。回想自己以往上課,總是擔心知識點沒有講透,于是經常不厭其煩地講。專家指點,要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信學生能解決問題。即便是學生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全班討論,老師要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解放思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想,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后自己頭腦中那種“我講你聽”的思想應該革除,換成“組織他們探討,自己也能從中獲益”的新的觀念。
3、幾點疑問: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嗎?是不是每一堂課都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呢?還有什么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嗎?老師“滿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師在什么時機進行點撥,而這一點撥不會成為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繩子呢?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8
今天的語文課,所講內容就是七下第一課的第三課時,當下課鈴聲響起,我的一顆躁動的心也漸漸平靜下來。講完了一節課,并沒有給我帶來多少輕松,我感受更多的是如果。如果,這節這么設計幾個問題,效果是不是會更好。
下面把課堂重要情節還原一下:
1、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百草園部分,作者抓住了“我的樂園”來寫,那么隨著時光的流逝,童年的魯迅到了上學的年紀,他不得不告別他的樂園了,請同學們齊讀第9自然段,邊讀邊體會作者的感受。
2、問題一:這部分主要寫了哪些內容,請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問題二:作者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怎樣的?
問題三:書塾中的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學生按照教師提示,思考之后,答第一題時,答案找的比較散亂,不全,都找到了。(一)從先生角度:(學生淵博、不回答“怪哉”問題、不經常體罰學生),教師提示后,學生補充(教學認真,隨時加入學習內容)(二)從學生角度:(喜歡問“怪哉”類的問題,經常到書屋后面的小花園里玩,在座位上玩游戲、畫畫)
答第二題和第三題沒有給時間,而是都在第一題答題時都包括了。
分析這一環節的處理,我的做法顯得倉促,缺少邏輯性,把三個問題混合在一起來講,學生找起來沒有抓手。經過反思,如果再教此課,我認為:先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理清第一題答案(書屋的環境、老師、學生的讀書生活)。進而自然引出第二個問題,若學生不理解,可以換個問法:我在三味書屋都做哪些事情?(拜孔子、拜先生、問“怪哉”問題、習字、對課、折臘梅、尋蟬蛻、喂螞蟻、做紙盔甲游戲、畫畫兒等)。接著回答第三個問題:文中我的先生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我對他的感情如何?(引出他是一個嚴肅、和藹的老塾師,外表嚴厲、內心和藹有責任心,我對他恭敬、尊敬)。接著找出描寫方法并分析作用。
歸納主題環節:可以提示學生“有人說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回憶的感受是枯燥的,乏味的;有人說是快樂自由的,你們認為呢?”然后找學生說不同的看法的理由。(2方面:喜歡自由快樂的生活;封建教育束縛了兒童身心發展),這里教師再水到渠成的`點出: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關鍵要看魯迅對先生的態度如何。教師順勢引出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論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描寫先生的對魯迅生病的父親幫助找藥等片段,讓學生感知魯迅對先生的恭敬、尊敬和喜愛。進而理解出課后題一題3小題的答案是第三個。
教師小結...寫作片段練習...
順著本節課的思路一路反思下來,覺得以后在備課中的態度、技能、眼界、方法等都急于有待提高,要認真、多聽、多總結反思,開闊視野。感覺一堂課中一個問題這么講學生就吸收的不好,換個問法或講法就會有深刻的收獲,這樣堅持下來,才是教學相長呢!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希望同仁們批評、指正。謝謝!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9
這是開學第一節課。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寒假有所松散,所以首先讓同學們猜讀。猜讀環節劉軻宏第一個發言,著實讓我吃驚。再安排男女輪讀。輪讀讓同學們嗓子有放松的時間,又能夠保證一定的朗讀訓練量。
導讀的設計同學們覺得很新奇。老師刻意放緩提示的語速,讓同學們聽清要求。許是第2段是整段朗讀的緣故,第7段有同學讀過了頭,后面就好很多了。不過朗讀的'語氣、感情不很到位。老師示范朗讀第9段,同學自由讀,同學展示讀。讀好了第9段同學自由讀11段,展示朗讀。效果不錯。
第二段的品讀同學們還是放不開。
第二課時的感覺不太好。
教訓有:一、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指向性要明確。
二、考慮到學生還未完全進入狀態,說話的語速有意放慢,但是事實上還可以快些。
三、注意講與練的銜接語。
四、注意合理分配講與練的時間。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10
1、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在自己體驗感受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因此,我們要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閱讀中激活思維,激發感情,加深理解,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激發和引導學生自主發問,因為學生不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這樣學生門探究的欲望更加強烈了。
3、通過把周作人的詩和文中比較,學生很容易明白,魯迅的文章和周作人的詩,都體現了少年天真、幼稚、調皮,及追求自由歡樂的心理。
4、通過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比較,學生體會到:“貫穿全文的是甜美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心。”從而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第二段的'寫景極為精妙。景中有情,且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語言活潑多姿。我們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真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遣詞造句的美妙,品味作者生動、傳神的語言特色,領悟作者的童真童趣,并學習作者寫景的手法,提高寫作表達能力。
6、不足之處,只注重了“閱讀”的教學,而忽略了寫作的訓練,尤其是本文有很多優美而有特色的句子很值得讓學生仿寫。如“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等典型的句式宜讓學生當堂進行仿寫練習。
【改進措施】
1、在注重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應重視寫作訓練。如:仿寫,片斷練習,以及課后練筆等。
2、對文章的“空白”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教“冬日捕鳥”內容時,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大膽的想象,豐富故事情節。這樣,學生的腦海里就會層出不窮的相似或想關的畫面,創造性的思維也會趁機萌發,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07-3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09-13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簡介07-25
魯迅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08-1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魯迅)介紹08-30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答案10-04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答案09-14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08-16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名篇名句07-15
關于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原文閱讀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