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陋室銘》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25 16:52:12 陋室銘 我要投稿

《陋室銘》教學設計15篇[精選]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陋室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陋室銘》教學設計15篇[精選]

《陋室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感悟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2.學習比興、對偶等修辭手法。

  3.領略韻文語言優美,音調鏗鏘的妙處。

  【教學重難點】

  1.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的現實意義。

  2.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以及了解韻文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文學圣地一日游

  閱讀下面兩副對聯,說出其中的兩位歷史名人分別是誰?這里有兩處文學圣地,你知道嗎?分別在哪里?

  草堂起宏愿,杜工部病體寒衣不失天下之懷。 (杜甫)

  陋室有德馨,劉夢德安貧樂道不改高潔之志。劉禹錫

  2、課外拾趣

  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千百年后那位勢利眼的官已化為塵土,而這篇銘文則成為“天下第一銘”名垂千古。

  二、知識抽查

  1、你知道嗎: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2、速讀全文并圈出本文韻腳是什么?所押的韻是什么?

  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青ing,丁ing,經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和in韻

  3、“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的格言,后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歷史上,中外許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

  中國現代無產階級文學家、軍事家葉挺的座右銘——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中國現代杰出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的座右銘——恒、恬、誠、勇。

  世界著名傳染病學家巴斯德的座右銘——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

  近代電磁學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銘——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你的座右銘是什么?

  4、古代詩人被稱為詩豪的是誰?劉禹錫

  5、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洛陽(現在屬河南省)人,著名詩人。唐順宗時,曾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不久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連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陽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作品有《劉賓客集》。

  三、初讀課文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讀課文。并完成下列探究任務。

  1、圈出文中你所不熟悉的字詞。

  2、劃出朗讀的節奏。

  1.辨音識字:德馨(xīn)苔(tái)痕案牘(dú)鴻儒(hónɡ rú)西蜀(shǔ)何陋(lòu)調素琴(tiáo)

  2、節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欣賞名家朗誦,并試揣摩朗誦的技巧,注意朗讀的節奏、重音,感情的投入等。

  4、各組推選一位實力最強的一位,代表本組進行朗誦比賽,朗誦內容《陋室銘》。

  四、質疑探究

  再讀課文圈出文中你不熟悉的字詞和句子。提交全班討論。看誰提的問題數量多而質量高!

  1、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

  意思是:有什么簡陋的呢?

  效果檢測

  1.一詞多義:

  名:有仙則名遂以名樓卷卷有爺名

  是:斯是陋室是吾劍之所從墜

  之: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孔子云: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無義)

  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的標志)

  2、對偶句(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調素琴,閱金經。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譯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五、研讀課文

  1、作者怎么樣引出陋室的?

  2、第一、二句與第三句有什么關系呢?中心句是哪句?

  3、在作者看來,陋室真的簡陋嗎?

  4、從哪些方面看得出來?

  5、諸葛、子云分別指誰,他們是怎樣的人?

  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們有何作用?

  自比古代賢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們一樣因為自己的高雅脫俗獲得別人的尊敬與景仰。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為什么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諸葛亮與揚雄自比為君子,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詰點題。

  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龍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為了表明什么心跡呢?安貧樂道,高潔偉岸

  9、這種借他物來表明心跡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10小結課文

  六、遷移拓展

  學完陋室銘之后,你的同桌傳了一個紙條給你內容如下,針對他的這種思想,你將怎樣來勸告他。

  新陋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閑情。

  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

  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

  心里說,混張文憑。

  “××你好,我覺得你這個銘文寫得很有文采,看出你語文基礎功非常好,這一點我真是自愧不如,不過這種對待學習的思想我卻不敢茍同,我們學習既不是為文憑、也不是為別人學,而是為自己的將來有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

《陋室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2、讓學生了解押韻及其作用,朗讀、背誦全文。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2、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課文字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在于。名:著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則:就。靈:靈異,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這。是:判斷動詞。惟:只,只是。吾:陋室主人。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上:長到。入:映入。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正常語序應為:苔痕綠上階,草色青入簾。

  談笑有鴻儒。鴻:大。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可以調素琴:彈奏。素:不加修飾的。

  閱金經:這里指佛經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卻因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們的敬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云: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無義。“何陋”是“有”的賓語,前置了。正常語序應為:有何陋?有什么簡陋的呢?

  二、課文朗讀

  三、寫作背景

  當時他被貶到和州做刺史時,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里的三間的屋子。可是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之內讓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讓他住進了一所非常簡陋的小房子。他在憤激之中,一氣呵成,寫成了《陋室銘》,并請有名的.書法家柳公權刻寫在碑上,豎在門外,以明心志。

  三、常識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如:墓志銘、座右銘等。銘文一般都是押韻的,又講究句式整齊,常用排比、對偶句。

  介紹:表現文體的字有說、記、序、銘……。

  本文選自《全唐文》。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當年劉禹錫被貶到安徽和州當通判,受到和州知縣的百般刁難,讓他在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劉禹錫因此起筆寫了《陋室銘》一文,并請人刻在石頭上,立在門前,以此明志。

  四、課內問題

  1、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

  開頭用比喻起興,引出陋室,以虛襯實,進行類比。

  這里,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來“惟吾德馨”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不陋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環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這是寫陋室的環境,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朋友的賢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情懷。因此我們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

  C、“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脫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為瑣事縈懷的心態。有正面描寫即實寫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也有反面描寫即虛寫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對應,“閱金經”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對應。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來,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運用類比,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請舉例。

  床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杜甫草堂。

  5、提問:文章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含義?

  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后一句,那是因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自己就是和孔子一類的君子,這樣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尾引經據典,力發千鈞,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以問句作結,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6、賞析誦讀——欣賞形式美

  本文是一篇駢文。字數相同、意思相對的兩個相接的句子,叫做駢句。駢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句之末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

  文中名、靈、馨、青、丁、經、形、亭押韻。駢文押韻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時便于吟誦和記憶,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五、中心思想

  這篇銘文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六、作業設計

  1、背誦《陋室銘》。

  2、文意理解:

  A、能概括《陋室銘》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描寫陋室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表現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E、文章寫“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F、作者的“德馨”可以在他的詩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找出見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陋室銘》教學設計3

  【設計思想】

  本設計根據《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銘文用韻和稱揚道德的特點,通過誦讀和韻譯,使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感受銘文的音韻之美。教學中,注意扣住“德馨”,從描敘和議論兩個角度,引導學生體味作者的情操之美,領略文章文法之妙。在此基礎上,促成學生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目標】

  1.背誦名篇名句。

  2.體悟作者安貧樂道,保持高尚節操的情懷。

  3.培養學生運用托物言志等手法表達自我的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受音韻之美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銘”者(板書:銘),記載也,在器物或碑石上刻字,表示永記不忘,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體。為了便于廣泛傳誦,牢記不忘,文字簡約的銘文都非常講究修辭,講究押韻。本文雖然篇制短小,但運用對偶等修辭,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同時通篇協韻(“青”韻通押到底),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韻之美,乃韻文也(板書:韻)。

  欣賞配樂朗誦《陋室銘》。

  師:感受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一要把節奏韻律讀好。

  復習節奏的概念(句中根據音節或意義進行有規律的停頓叫做節奏)。指名根據剛才欣賞的配樂朗誦,朗讀文中停頓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要求正確停頓。

  師生正讀: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生齊聲誦讀全文,體味明快的節奏韻律之美。

  師:感受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二要把韻腳讀好。

  復習韻腳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生標出韻腳。生齊聲誦讀全文,體味押韻的回環往復之美。

  師:感受這篇銘文的音韻之美,三要韻譯(針對這篇銘文作為韻文的特點,根據韻文韻譯的'原則),而不是一般的翻譯。一般的翻譯只注意求索原文的意蘊美,而韻譯還注意不失原文的音韻美。這樣翻譯后,與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譯時,盡量讓上下句的字數相等,結構基本一致,同時注意押韻。

  學生利用書下注釋,結合自己的理解,老師點撥,韻譯。

  參考韻譯: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在于深,有龍(潛藏)則可降福顯

《陋室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愛蓮說》,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3.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

  課前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詠蓮詩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1.欣賞蓮花圖片,師生共同給它們命名或配以詩文名句。

  2.由許多人都喜歡蓮花,引出課本。“在古人筆下,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的象征,或被贊為百美并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對蓮的喜愛,可以說已成為我國人民一種文化心態。”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任務

  1.讀課文,標出生字詞。

  2.注音:頤 蕃 淤 濯 漣 褻 鮮 噫

  3.口述課文大意,翻譯下列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予謂菊,花之隱逸也。

  (6)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三、疏通文意

  方法:

  (1)盡量譯出每一個字;(2)補出省略成分;(3)通暢,準確。

  然后每個“老師”(即學生)一句,先朗讀,再口譯,再解答“學生”(即老師)一兩個問題。問題以字詞解釋為主。同時師生評判、討論、辯誤。

  教師重點講學生難懂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翻譯時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為“愛菊”。“蓮之愛”、“牡丹之愛”與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圖”也與此相同。

  四、齊讀課文,正音

  教師指導語氣、語調、停頓、快慢。

  五、深入閱讀,理解文旨

  1.寫“愛蓮”,為什么寫“愛菊”和“愛牡丹”?

  明確:是襯托手法,其中,愛菊是正襯,愛牡丹是反襯。

  2.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義?

  明確:主要象征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

  3.作者將菊花、牡丹、蓮花一一擬人,表達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2)用具有高潔品格的“蓮”自況,表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操的生活態度。

  六、拓展練習

  你喜歡什么花草樹木?為什么喜歡?請口述一篇“愛______說”,要求有思想,有知識,有文采。

  七、朗讀并背誦本文

  八、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

  2.完成課后練習。

《陋室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能正確翻譯全文。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3、理解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

  4、體會本文語言優美,音調鏗鏘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能正確翻譯全文。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難點:

  1、理解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

  2、體會本文語言優美,音調鏗鏘的特點。

  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學點撥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能正確翻譯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優美,音調鏗鏘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有關劉禹錫的故事導入。故事如下:

  劉禹錫因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里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給他小鞋穿。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于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并請人刻于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

  轉眼千年已過,策知縣早已化作一抔黃土,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卻代代相傳,流芳百世,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

  二、板書課題

  三、釋題并簡介作者

  “陋室”,簡陋的屋子。“銘”銘,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展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要押韻。

  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唐德宗貞元九年擢進士第,授監察御史。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以后又任連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和柳宗元交誼很深。有《劉賓客集》(一稱《劉夢得文集》)。

  四、自學課文

  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識,去嘗試解釋詞語翻譯課文。將自學中碰到的問題先在學習小組中解決,不能解決的以小組為單位提出,集體討論解決。

  五、集體解疑

  六、檢查自學情況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陋室銘( )德馨( )鴻儒( )案牘( )陋室( )

  2、理解加點詞詞義

  (1)有龍則靈(靈驗神奇)

  (2)斯是陋室(這)

  (3)惟吾德馨(只)(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4)談笑有鴻儒(大儒,博學的人)

  (5)往來無白丁(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6)無絲竹之亂耳(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7)無案牘之勞形(官府的公文)(使---------勞累)(形體,身體)

  3、辨析詞義

  有仙則名(出名)

  故雖有名馬(著名)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名字)

  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命名)

  斯是陋室(判斷動詞)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這,這樣)

  是吾劍之所從墜(這兒)

  可以調素琴(彈)

  弦既不調(協調)

  無絲竹之亂耳(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音節助詞,無義)

  食之而不能盡其材(代千里馬)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的)

  4、翻譯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七、朗讀課文

  1、 本文是一篇銘文,這種文體一般都要押韻,朗讀課文,找出本文的韻腳,并說出押的是什么韻。

  討論明確:名、靈、馨、青、丁、經、形、亭押“ing”韻。

  2、找出本文的對偶句。

  討論明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朗讀課文,體會本文語言的特點。

  討論明確:本文都用短句,句式整齊,駢散結合,通篇協韻,音調和諧,節奏明快,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音樂美。

  八、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反復體味本文語言優美,音調鏗鏘的特點。

  2、思考書后探究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二、朗讀課文

  先指名男女生各一名朗讀課文,后集體朗讀課文。

  三、賞析課文

  1、 本文的題目是《陋室銘》,那么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請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語句。

  討論明確: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2、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來論述陋室不陋的?

  討論明確:從三個方面來具體論述陋室不陋,即:

  (1)從自然環境的清幽。“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從交往人物的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從生活情趣的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總之,作者描寫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這也就為下文“何陋之有”的結論提供了事實依據。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話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況。有人認為這種交友的習慣輕視勞動人民,是不足取的'。你的看法如何?請說說你的看法。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注意以理服人。當然,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士人重視“無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賞、清高孤傲的思想傾向。

  4、作者明明是稱贊他自己的“陋室”,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陽諸葛廬”和“西蜀子云亭”?

  討論明確:以“諸葛廬”“子云亭”作類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圣賢自況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5、作者又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的后半句作為銘文的結尾有何作用?

  討論明確:作者只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的后半句,略去了前半句,而語意卻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說:“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貧樂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以孔子的話作為結尾,有畫龍點睛、總結全文之妙,與篇首的“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有力地表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為陋的高尚情操。

  6、很顯然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你是如何理解文章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的?

  討論明確: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心志的,這個“志”就是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作者在文章里沒有直說,而是借“陋室”這個“物”表達出來的,即通過對陋室的環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人群的描寫,間接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顯得含蓄、雋永。

  7、讀過本文后,你覺得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人?(暢所欲言)

  (如:不慕榮利、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志趣高潔、清高孤傲------)

  四、拓展延伸

  對于作者在文中所表露出的生活態度,請分別以歷史和現實的眼光來作客觀的評價。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背誦本文。

  2、仿照《陋室銘》的樣式學寫一篇銘文。

《陋室銘》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并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 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1、本文題目是什么意思?

  明確: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2、學生試讀課文。

  3、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盡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4、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 品析詩句)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后兩句暗喻自己。

  2、陋室內外是什么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致幽雅(幽)

  3、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 ,無白丁(雅)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5、作者用什么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么幽靜安寧的環境。

  7、“鴻儒”可否換成 “群儒”?

  不能。“群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 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1、“往來無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

  2、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么?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托,“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3、首尾句有何關系?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4、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5、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于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通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6、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學小結(略)

  四、全班競背

  (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陋室銘》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背誦默寫,理解課文內容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3、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熟讀成誦。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揭示目標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以前,我想先請大家做一道選擇題。一間王公大廈,裝飾華美,金碧輝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須說很多違背良心的話,做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有一間斗室,非常簡陋,但是有青山綠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邊。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么?(學生答選后者)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和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選擇一樣。相信你會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二)揭示目標

  1、學會本文生字:馨儒牘陋銘廬;多音字:調

  2、理解課文字詞、內容及其寓意。

  3、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4、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誦默寫這篇短文。

  二、自學指導

  1、查工具書學會本文生字:馨儒牘陋銘廬;多音字:調2、反復朗讀,讀通讀順。

  3、借助注釋和參考書理解課文字詞,翻譯全文。

  4、問題探究:

  (1)你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

  (2)“陋室”為什么“不陋”?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八個字中哪兩個字最為關鍵?(4)作者是一開篇就寫自己“德馨”的嗎?他是怎樣引出“德馨”的呢?

  (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6)作者從那些方面表現“陋室不陋”?

  (7)作者為什么要寫“諸葛廬”、“子云亭”?

  (8)結尾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照應了文中哪一句?有何作用?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學生按照學習目標和自學指導的內容認真自學,教師巡視鼓勵。

  四、自學檢測

  1、指名朗讀課文。

  2、指名翻譯課文。

  3、指名匯報探究題。

  五、課堂答疑,教師點撥

  問題探究備答:

  (1)你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八個字中哪兩個字最為關鍵?(德馨)

  (4)作者是一開篇就寫自己“德馨”的嗎?他是怎樣引出“德馨”的呢?

  明確:前兩句以山水引出陋室,從而寫到“惟吾德馨”。

  (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對偶、類比、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簡介類比與起興的有關知識。

  (6)作者從那些方面表現“陋室不陋”?

  “苔痕”兩句——清幽寧靜,不染浮華。環境之雅

  “談笑”兩句——交往高雅脫俗交往之雅

  “可以調素琴……勞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

  (7)作者為什么要寫“諸葛廬”、“子云亭”?

  (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比)

  (8)結尾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照應了文中哪一句?有何作用?

  惟吾德馨。

  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當堂訓練

  1.本文作者      是    著名文學家。

  2.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德馨(  ) 苔痕(  ) 鴻儒(  ) 案牘(  )

  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無絲竹之亂耳(絲竹:)

  ⑸無案牘之勞形(勞:)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5.下列各句不屬于駢句的一項是(  )

  A、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B、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6.體會下列加點詞在表情達意上的好處。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7.“銘”是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

  8.課文的前兩句有什么作用?

  9.文中怎樣描寫陋室環境的?請用文中原話回答,再談自己的理解。

  10.“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中提及兩個歷史人物,一是三國著名政治家蜀國的,一是西漢時的文學家。

  11.文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陋室銘》教學設計8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為流傳,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給人以雋永暢達,豐姿綽約的氣韻。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結合"洋思"教學模式,做到"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讓學生借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掌握古為今用的學習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結合時代具有積極參與現實的意義。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 "名"、"靈"、"斯"、"惟"、"馨"、"鴻"等實詞的含義,了解與本文相關的文學常識。

  2、能通暢地朗讀全文,獨立疏通文意,小組合作梳理出文章的結構思路,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先學后教,兵教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重點實詞的用法;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獨立梳理文意;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在遙遠而神秘的唐朝,有這樣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他曾兩度被貶,但卻不改其志。他迎著歲月的風塵,品味著世事的滄桑,獨自在陋室中生活著。他的陋室環境清幽,他的朋友博學多才。在這里,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他,就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劉禹錫。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他的陋室,品味一下他超然的生活。(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 "名"、"靈"、"斯"、"惟"、"馨"、"鴻"等實詞的含義,了解與本文相關的文學常識。

  2、能通暢地朗讀全文,獨立疏通文意,小組合作梳理出文章的結構思路,背誦全文。

  3、體會作者的高尚品質。

  三、"先學"檢測:

  1、作者介紹

  2、背景介紹(學生匯報預習情況)

  四、自學指導:

  一讀:讀準音,通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如有不認識的字,向同學或老師請教。三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2、學生聽讀課文,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更好。

  5、再放課件,學生跟讀課文。

  二讀:重情感,練譯講

  1、小組內自由朗讀,然后參考課下注解或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有疑難向同學或老師請教。5分鐘后,比誰譯講的最準確。 譯講方法:逐句譯講,即讀一句,解釋一句(人名、地名不譯)。

  3、小組討論:用原文回答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文中哪句話統領全文大意?

  (2)文章從何入筆?

  (3)作者筆下的陋室環境如何?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樣?

  (5)作者從哪幾方面寫"陋" 室?

  三讀:探問題,悟意旨

  1、 閱讀課文,梳理文章的結構思路。

  1—3句: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點明主旨。

  4—7句:描寫陋室的特點,突出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襯托陋室不陋。

  8—9句:類比古賢,點明陋室不陋

  2、全班齊讀短文,暢所欲言: 你覺得陋室的主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當堂訓練:

  1、練習背誦,五分鐘后比一比誰背得好。

  2、看圖背句子。

  3、小組接力背誦。

  4、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山不在高,有仙 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出名)(成為靈異的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只)(品德高尚)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大)(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5、翻譯句子。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6、原文回答問題。

  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n 表明環境之雅和交往之雅的句子分別是: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u 以古代賢人自況,表明自己的志向的句子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六、我來說一說:

  這節課我學到了什么?

  七、總結:

  同學們:

  今天,我們學習了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陋室銘》,它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為流傳,本文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主人公的優秀品質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希望同學們從今天起,努力學習,迅速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出色的人。

  八、作業:

  寫一篇仿作:

  1、為自己要仿寫的內容選定標題,如"電腦銘","考試銘","旅游銘"等等;

  2、仿寫練筆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韻;

  3、主題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環境 安貧樂道

  德馨 交友 不陋

  生活 高潔傲岸

  托物言志

  課后反思:

  這是一片文言文,篇幅短小,易于記誦。正好可以把它作為訓練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文言文的一個范例。結合我校開展的"洋思"教學模式,我吸取了"洋思"教學模式的精華,采取了自學指導,一共分為三方面。每一步又有規定的時間,所以學生始終處于緊張的學習狀態中,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只不過此種方法剛剛展開,要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還應該多多進行訓練。可謂任重而道遠。

《陋室銘》教學設計9

  【教學思想】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文言文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又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陋室銘》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寫的一篇散文。“千般教法讀為本”,文言文的學習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讀準,即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抑揚頓挫。二是讀懂,即讀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內容。三是在讀準、讀懂的基礎上學習其結構、語言及寫法,體會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分析】

  《陋室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本單元集中學習文言文和古代詩詞,目的是讓學生在過去學習古代詩文的基礎上掌握鑒賞古代詩文的基本方法,背誦名篇佳作,積累語言材料,提高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陋室銘》是我國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借“陋室”抒發作者的情懷,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篇,極力抒寫“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給人以雋永暢達,豐姿綽約的氣韻。本課教學,既要積累重要文言詞匯,理解內容,又要解讀“銘”的特點,掌握托物言志的寫法,從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熟讀成誦。

  2、了解“銘”的特點;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誦讀品味,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4、感悟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句,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體會作者的節操情趣。

  【教學方法】

  教法:點撥引導法、朗讀品味法;

  學法:探究歸納法。

  【教學準備】

  PPT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描述陋室情景導入新課。

  (設計理念:每一個文本的導入都有一定的藝術性,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之中,為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初讀文本,感知陋室:

  1、一讀:把課文讀通、讀順。

  朱熹曾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穿插生字讀音)按照朱熹的要求:①自由練讀課文兩遍;②指名一生朗讀,師評價;③全班齊讀課文。

  2、二讀:讀出節奏

  出示劃分節奏的文本,指導學生朗讀,注意停頓。

  3、三讀:讀出韻味

  解讀“銘”的特點,引導學生找到韻腳,根據駢文特點指導讀出語氣。

  (設計理念:“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教學尤其要重視朗讀,通過反復有層次的朗讀,讓學生獲得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情感體驗。)

  三、賞讀文本,走進陋室:

  1、由題目,問:文中直接出現“陋室”“陋”的地方有哪兩處?

  斯是陋室何陋之有?

  2、引導學生思考辨析:這是陋室,可使人卻說不簡陋,這是為什么呢?

  結合具體詩句理解詩人眼中的陋室。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歸納: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概括出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設計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是新課標新理念對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而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架空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應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去閱讀去品味。)

  四、品讀文本,走進作者:

  1、結合以下幾句體會作者的高潔: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引導學生明確作者以“仙”、“龍”自喻,表達高潔的追求。

  2、結合以下幾句體會作者的傲岸: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以“諸葛廬“子云亭””自比“陋室”,表達自己傲岸的節操。

  3、出示作者背景,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

  4、總結歸納托物言志的寫法。(課中微課)

  (設計理念:《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通過對劉禹錫背景資料的導入,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完成個人的獨特情感體驗。)

  五、總結評價,背誦文本。

  劉禹錫一生安貧樂道,保持著高潔傲岸的節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其精神令世人敬仰。讓我們帶著敬仰之心齊誦課文。

《陋室銘》教學設計10

  目標

  1、理解背誦;

  2、學習駢句特點;

  3、品析作者的情趣。

  設想

  以讀為主線,分四塊推進,促進語言的品味。

  課時

  1課時。

  程序

  一、導入

  到廟山去的路上有一個標牌:“山不高而林深,水不深而澄清,城不大而潔凈,人不多而文明。”這里的景:清新幽雅;這里的人:文明潔凈。美不美?大家知道,它是仿照哪篇文章寫的嗎?對,劉禹錫的《陋室銘》。學了這篇文章后,我們將學寫自己的居室。

  二、初讀

  感受語言:

  1、齊讀:注意字詞句;

  2、自讀:找出寫景、寫人、寫趣的句子

  3、默讀:《陋》中的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三、析讀

  領悟語言:

  1、本文寫句有一個特點:駢散結合,舉一個例子。先請大家分讀,然后分組對讀,分工表演讀。

  2、“陋室”是何意?請從景、友、趣三方面證明它的陋?作者說它“不陋”,什么原因?請從“德馨”的'角度證明它不陋?(品“上”、“入”;“有”、“無”;“無”、“無”)

  3、你還能找到能證明作者德馨的句子嗎?試分析(品:“在”,自喻)

  四、背讀

  積累語言:

  1、抄背背;

  2、自由背、小組背誦、分角色;

  3、背誦表演。

  五、回讀

  運用語言:

  1、回憶廟山路上標牌是仿照哪句話寫的?

  2、欣賞仿銘新作《教室銘》: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尋思看電影。可以打瞌睡,寫家信。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苦心。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心里云:混張文憑。”

  3、請你也來仿一仿,寫寫你的居室看?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景:幽雅

  惟吾德馨人:儒雅何陋之有

  趣:高雅

《陋室銘》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作者劉禹錫等背景資料和文體等文學常識;

  2、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識記重點的文言字詞,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譯。

  3、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安貧樂道、偉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養學生高潔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1、掌握文言字詞及句子的翻譯;

  2、文章的主旨及托物言志的寫法;

  3、默寫背誦。

  三:教學難點:類比及比興的寫法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復習《陋室銘》這篇文章。

  四組學生準備四項內容。

  二、第一組學生準備文學常識

  1、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白居易稱他為“詩豪”。

  2、文體:“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背景: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所作

  二、節奏朗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請一位學生朗讀無標點的原文。

  2、集體有節奏朗讀。

  三、第二組學生準備文言字詞

  1、活用現象

  名:出名(名作動)

  上:長到(名作動)

  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

  2、課下注釋

  【靈】靈驗

  【斯】這

  【馨】品德高尚

  【鴻儒(rú)】博學的人。鴻,大。

  【白丁】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即知識淺薄的人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絲竹】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公文

  【金經】指佛經。

  【勞形】使身體勞累。形,身體。

  三、第三組學生翻譯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譯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靈驗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譯文: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文:苔蘚的痕跡,長到臺階上,一片碧綠;青草顏色,映入竹簾中,滿目青蔥。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譯文:(在這里)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譯文:(在這里)可以彈奏不加修飾的琴,閱讀佛經。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文:(在這里)沒有的奏樂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譯文: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四、第四組學生回答內容寫法

  1、揭示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作者是怎樣引出陋室的?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用比興的手法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的山和水比陋室,以因“仙龍”而出名靈驗比“德馨”,說明因為陋室主人品德高尚,所以陋室不陋。

  2、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陋室?突出了陋室怎樣的特點?具體說明。

  答:從三個方面描寫陋室不陋。

  自然環境:如“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突出了陋室的環境清幽的特點;

  交往人物: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突出了交往人物博學的特點;

  生活情趣:如“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突出了生活情趣高雅的特點

  3、文章寫“諸葛廬、子云亭”有何用意?

  答:運用類比手法,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希望像他們一樣因為自己的.高雅脫俗獲得別人的尊敬與景仰。突出了陋室不陋.

  4、作者借山水、仙人、神龍、名人的事跡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人生追求?

  答: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5、文章以孔子的話作結,有什么作用?

  答:引用孔子的話,以反問作結,再次證明陋室不陋,從而突出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節操和情趣,同時又照應了“惟吾德馨”一句,含蓄無窮,發人深思。

  6、這種借他物來表明志趣的手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五、展示中考習題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上:長到

  2、《陋室銘》中既說“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又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否

  矛盾?為什么?

  不矛盾,調素琴,閱金經指高雅的生活,是作者向往的;絲竹之亂耳案牘之勞形指的尋歡作樂及被世俗紛擾的生活,是作者厭惡的。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陋室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讓學生了解押韻的字和押韻的作用。

  3、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字詞,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韻文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并進行創作性思維創作。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解釋題目,介紹寫作背景

  1、導入課文:

  師:前一階段有一首《考試銘》流傳很廣,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心里云:混張文憑。)

  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實是根據哪一篇文章仿寫的呢?

  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文章《陋室銘》。在這里我要提一點,語言的形式總是受制于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的。“考試銘”讀起來很好笑,但沒有什么價值。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對比一下就會明白,不管是從節奏上,意境上,思想上,陋室銘都遠遠高于考試銘、

  2、解釋題目:

  大家齊讀一遍課文。

  題目中"陋室"是什么意思?、簡陋的房子、“銘”是什么意思?、銘是古代一種刻于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于歌功頌德與昭申鑒戒、明白了"陋室銘"三個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就是對陋室進行歌頌、結合內容,我們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對陋室內的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3、介紹作品背景:

  大家知道多少有關劉禹錫的事?給大家講個有關這篇文章來源的小故事吧:

  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后,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后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按當時地方官府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大廈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利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劉禹錫提筆寫下了《陋室銘》這篇文章,并請他的好朋友,當時的大書法家柳公權書碑勒石,立于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現在,一千多年過去了,沒有人會記住那個勢利的縣官,但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卻光照歷史,留傳千古。

  二、解釋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1、解釋字詞:

  請同學們借助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把不懂的詞句畫下來,準備提問。

  回答同學們的提問,等同學們沒有問題后,有重點地解釋課文、

  重點字詞:

  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案牘之勞形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賓語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這句話是出自《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

  2、理解課文內容:

  齊讀一遍課文,提問同學來翻譯課文,老師從旁提示、

  (譯文:山的名聲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聲。水的名聲不在于水的深淺,只要有了龍的存在也就有了靈氣。雖然我所處的是一間簡陋狹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樣可以四處傳播。苔蘚爬上了臺階,呈現一片碧綠。小草映著門簾,室內滿是青蔥。平日里談笑的都是博學通達的大學者,來來往往的沒有一個是沒有文化不學無術的人。可以隨心所欲的撥弄那未經雕飾的琴,翻閱研讀用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使耳朵的聽覺紊亂,也沒有眾多的公文需要勞心傷神。這間簡陋狹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又如同西蜀的揚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說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說它是簡陋的呢?)

  給課文分層:

  (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引出陋室、德馨一詞統領全篇,是文章的點睛之筆,點明全文主旨、

  (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通過對居室環境的描寫,說明"陋室不陋"三句話分別從環境,交往人物,室中事三個角度來說明。

  (南陽諸葛廬、何陋之有?)總結全文,照應開頭,說明陋室不陋、

  課文是如何圍繞“德馨”來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環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雅:可見縱情暢懷、談笑風生的情狀。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情趣之雅:可見撫琴調弦、展卷讀經的怡然情態。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孔子云:何陋之有?”---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再朗誦一遍課文,結合意思,在朗誦的過程中,試著把它背誦下來。

  三、完成課后作業,:

《陋室銘》教學設計13

  授課教師:余龍翔

  參與備課成員:余龍翔、劉志成、夏敏先、黃麗芳、劉舵

  課題:《短文兩篇》之一——《陋室銘》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陋室銘》是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字詞。

  2、了解短文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

  3、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2、背誦并默寫短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陋室銘》,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

  教學重點

  1、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教學難點辨析

  《陋室銘》中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的含義,理解類比手法的作用。

  問題設計

  1、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語句細讀品味。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來論述陋室不陋的?

  3、本文寫自己的“陋室”,為什么提到“諸葛廬”和“子云亭”?

  4、本文結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句話有何作用?

  5、短文結尾“何陋之有”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文章僅僅只是寫陋室嗎?你認為劉禹錫是個怎樣的人?

  核心語句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策略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提問法、練習法、競賽激勵法、拓展提升法。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

  2、文體簡介——銘

  3、寫作手法——托物言志

  4、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三、合作學習,探究疑難。四、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六、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教學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時間

  分配設計

  意圖

  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快)自主合作

  探究問題

  (慢)互動展示

  解決問題

  (透)當堂訓練

  鞏固問題

  (精)巡視指導

  激勵啟發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出示

  課件

  2——51、“銘”的意思

  2、了解作者

  3、檢查字音

  4、了解學習目標學生

  自由發言、

  觀看

  PPT課件學生通過聽發言、觀看課件,完成導學案第1題⑴⑵小題,加深預習內容的印象,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預習不仔細或記憶不好的'學生,通過學習加深印象,掌握必要的文體常識,糾正誤讀字音。引導學生養成預習課文的習慣和查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的讀書習慣。5分鐘

  培養自學習慣

  初讀課文

  疏通文意出示課件6—10

  1、畫出朗讀節奏,標出韻腳

  2、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個讀課文,其他人點評。

  學生練習

  學生誦讀

  學生點評

  學生通過練習、朗讀、點評,完成朗讀訓練,并在讀中初步理解文章大意。訂正朗讀節奏,訓練古文誦讀能力。教師點撥朗讀方法,具體就課文指導朗讀。10分鐘

  培養朗讀能力

  合作學習

  探究疑難出示課件11—211、學生分小組交流互譯課文

  2、解釋重點文言詞語

  3、分小組接力翻譯課文。

  1、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2、分小組接力翻譯課文

  3、學生有感情朗讀句子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理解文章意思。輔導基礎差的學生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理解文章意思。教師點撥古文翻譯方法15分鐘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精讀課文研讀賞析

  出示課件22—33

  1、交流討論。

  2、背誦課文。

  1、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思考題。

  2、分小組競賽搶答思考題。

  3、學生分小組比賽背誦課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文章主旨。教師點撥學生,先寫后說,鍛煉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指導交流討論,激發學習興趣。10分鐘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拓展延伸

  提升能力出示課件22—33學生為自己寫座右銘。

  1、學生為自己寫一則座右銘,學生通過學習,激勵自己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教師指導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詩詞名句4分

  鐘自我激勵

  課堂小結出示

  課件35梳理脈絡歸納總結學生觀看

  PPT課件明確

  文章主旨1

  分鐘領悟主旨

  作業設計

  1、背誦并默寫短文。

  2、課后第二題第1小題、第3小題①、

  3、課后第三題總結文言虛詞“之”字的意義和用法。

《陋室銘》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正確翻譯全文。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3、學習托物言志表現手法。

  二、教學重點:

  1、托物言志手法。

  2、翻譯并背誦全文。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不愛慕榮利的高尚情操和安貧樂道生活情趣。

  四、教學方法:朗讀法、點撥指導法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導入

  (二)簡要了解作者及背景

  (三)字詞積累

  (四)學生朗讀課文,教師點撥朗讀技巧。

  (五)學生結合注釋,正確的翻譯課文。

  1、自主翻譯

  2、合作交流

  3、提問并適當點撥

  六;學生理解課文

  方法:問題啟示法

  1、文章開頭運用什么手法引出“陋室”?

  2、作者從哪個方面寫出了陋室不陋?

  3、文章最后為什么要提‘諸葛廬’和‘子云亭’呢?

  4、作者在文章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

  5、作者寫陋室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物 托物言志 志

  高尚情操

  陋室 安貧樂道

  七、作業

  1、正確翻譯課文,完成練習冊。

  2、背誦全文 。

  《陋室銘》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文言文教學。我用了一課時,上完后,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教學任務完成,教學順利。但是,今天改完基礎訓練冊后發現,許多學生作業錯誤很多,字詞翻譯全班只有幾個同學全對。問答題有幾個沒寫的,中間對課文的內容掌握的也不夠好。我認為這節課不太成功,原因有:

  1、課文朗讀少,課前預習不好。

  2、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性較差。所以以后設計問題要精,組織課堂能力要強。讓學生做好充分預習,多讀課文,熟悉文本。

《陋室銘》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理解、背誦課文

  2、積極累文言詞句

  3、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4、認識作者的現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講授、誦讀、討論、交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解題:什么叫“銘”?

  明確: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2、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二、整體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

  2、根據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理解),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

  三、精讀細品,把握主旨

  1、統領全文的語句是什么?

  2、本文運用了一種什么樣的寫法?

  3、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4、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趣,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

  四、聯系現實,發表見解

  出示仿寫篇《學生銘》

  思考:你覺得它反映的是何種學習態度?你對這樣的學生是如何看待的?

  板書設計:

  引出陋室——惟吾德馨

  自然環境清幽

  陋室銘陋室特點交往人物不俗不慕名利、安貧樂道

  生活情趣高雅

  古賢自比——陋室不陋

【《陋室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陋室銘》教學設計11-23

《陋室銘》教學設計(經典)05-29

《陋室銘》教學設計(精選)05-30

[精選]《陋室銘》教學設計06-14

《陋室銘》教學設計01-31

陋室銘教學設計12-21

《陋室銘》教學設計11-24

教學設計《陋室銘》02-05

《陋室銘》教學設計【精】01-31

《陋室銘》教學設計【薦】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