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陋室銘》教案

時間:2024-08-11 17:08:47 陋室銘 我要投稿

【熱門】《陋室銘》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陋室銘》教案

《陋室銘》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并背誦這篇短文。

  2.充分領悟作者的情懷,了解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1.認識銘這種文體,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本文反向立意的寫法,從“陋”的反面“不陋”立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

  教學重難點

  1.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生活情趣。

  2.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方法

  背景導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朗讀中感受欣賞本文的音樂美、節奏美。

  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背景導入,引發興趣

  劉禹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他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劉禹錫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不但沒有埋怨,反而很高興,寫了一幅對聯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此舉氣壞了知縣,于是知縣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并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環境還不錯,劉禹錫沒有計較,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看來這篇“名文”是“氣”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

  二、 了解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有中唐“詩豪”之稱。文學上,前期劉柳(宗元)相知、詩文互遞,時稱“劉柳”;后與白居易詩文唱和,時稱“劉白”。 其詩涉獵題材廣泛,所做政治諷刺詩,辛辣尖銳;所作懷古詩,沉郁蒼涼,語淺意深;所作仿民歌詩,清新爽朗,別開生面。

  三、 文體介紹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座右銘:座右銘的銘文比其他銘文更為簡短,有的只是一兩句話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邊,用以自警。座右銘的內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

  四、 朗讀美文,翻譯理解

  朗讀美文

  步驟一:學生自讀,標注難讀的字詞,注意朗讀的節奏。

  步驟二: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音韻美、節奏美。

  步驟三:師生齊讀,找出韻腳。

  翻譯理解

  步驟一:對照課下注解,掌握重點詞語的含義。

  步驟二:兩人一組,互譯全文。

  步驟三: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④何陋之有?

  五、 合作探究,品味美文

  問題引導

  1. 本文題為“陋室銘”,但在結尾作者卻說“何陋之有”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語點出“陋室不陋”的原因,這是本文的主旨句,因為主人的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

  2. 請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主旨句是怎樣引出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類比的方法,將山水與陋室相提并論,以“仙、龍”比“德”,以“名、靈”比“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為主人的“德馨”而馨。(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3. 既然“惟吾德馨”因而陋室不陋,那么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突出作者美德,襯托陋室不陋的.?(小組內合作探究)

  ----自然環境清幽:“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自然環境清幽雅致,令人賞心悅目,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中生活,帶來的便是“華屋玉食,錦衣美酒”無法比擬的享受了,即使身居斗室又有何陋可言呢?

  ----交往人物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時有鴻儒來往,常有高朋談笑,回避了世俗的人際交往,可以和志同道合者縱情暢懷,談笑風生。沒有世俗的阿諛奉承,爾虞我詐,即使身處陋室也絕無簡陋可言。

  ----生活情趣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在室中撫琴弄弦,展卷讀經怡然自樂。沒有繁弦急管那種嘈雜的聲音,沒有案卷公文勞損身體,完全是從容自由的,足見其主人的高雅脫俗,陋室也就不顯得簡陋了。

  (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用了什么修辭?哪兩個字用的好?

  ----采用擬人,對偶的修辭,“上,入”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什么。

  5.作者居于陋室卻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卻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不失情感的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即安于貧困,以守道為樂。

  6.提到諸葛廬,子云亭作用何在?

  ----以賢者自況,表達出以他們為榜樣的志向與抱負。

  7.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有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沒有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通過陋室的景、人、事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托物言志。

  六、 課堂小結

  《陋室銘》中我們認識了一位在困境中不唉聲嘆氣,不怨天尤人,而是怡然自得的劉禹錫,感悟出劉禹錫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人生的打擊未損他的鋒芒,不折他的腰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一反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高昂的勵志高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彰顯出少有的樂觀豁達。“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道盡了歷史的蒼涼,人世的無常。悟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使他變得更加樂觀,更加瀟灑。

  想必同學們也有自警自策的文字常置于桌旁,時刻自勉,請問你們的座右銘是什么?請大聲宣讀,讓大家共勉!

  七、 作業設計

  1思考:作者懷瑾握瑜,身處陋室而不認為陋,聯系自身該怎樣看待自身客觀條件中的不足?

  2背誦默寫全文。

  八、 板書設計

《陋室銘》教案2

  教學目的:

  1.加強朗讀訓練,在誦讀課文的過程中正音、釋詞,理解重點詞語,理解全文內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并默寫全文。

  3.學習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學重點:

  1.加強朗讀訓練,在誦讀課文的過程中正音、釋詞,理解重點詞語,理解全文內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并默寫全文。

  3.學習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字方法:導讀法(通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咱們學過《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人各有志,人各有愛,在世人都愛豪宅名車的今天,如果誰告訴你他愛陋室的話,你準定認為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為他的陋室寫了一篇文章來贊美,他就是劉禹錫。今天咱們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陋室銘》。請大家打開書。

  二.解題。

  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了解作者和“銘”的特點。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學習課文

  (一讀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學生試讀課文

  1.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盡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異。

  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

  草色入簾青:映人。

  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策管等樂器,這里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么簡陋的呢?

  (附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楊子云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簡陋的呢?

  3.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品析詩句)

  1.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類比"陋室",后兩句暗喻自己。

  2.提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內外是什么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致幽雅(幽)

  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么幽靜安寧的環境。

  4.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鴻儒"可否換成"群儒"?

  不能。"群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5.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么?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托,"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6.作者用什么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1.1.首尾句有何關系?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2.2.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3.3.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于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通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4.4.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5.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教學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全班競背(學生自由背,小組中相互背,全班競背)

  五、作業

  (一)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

  A斯是陋室(這)B.惟吾德馨(高尚)

  C.談笑有鴻儒(大)D.可以調素琴(素樸)

  (二)指出下列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比喻、對偶)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互文)

  3.孔子云:何陋之有?(反問)

  (三)把下列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文。

  l.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教案3

  教材分析:

  這篇銘文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在積累鞏固古文言文的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設計理念: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傾向,結合個人的認知體驗闡發閱讀體悟,汲取精神營養。

  知識與技能:

  一、讀懂課文,理解文言大意,

  二、把握文章結構,深入了解文章內容,

  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

  四、發表自己的感悟,

  五、了解“銘”的特點和托物言志的特點,以及了解“興”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一、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了解文言大意,

  二、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三、師生互動,深入分析,

  四、探究討論,拓展延伸,聯系生活,發表意見。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學習并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教學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體

  《陋室銘》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考試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心里云:混張文憑。”

  看得出大家很開心,不光是因為這位同學讀得好,也因為它的內容確實引人發笑,這首“考試銘”只是一種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詩的?(生答)雖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沒有什么價值。只有劉禹錫,有真情實感,才寫出流傳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那篇傳誦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絕唱——《陋室銘》。

  二、聽錄音

  現在請大家先聽錄音,在聽錄音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錄音里的停頓、字音。好了,來聽!

  聽完錄音,大家肯定對題目有些不解。“陋室”當然就不用說了,那“銘”呢?誰來說說什么是“銘”。(生述)

  對,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三、錄音朗讀非常優美,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那我們也試著來讀一下課文。(生齊讀)

  四、個別讀

  大家讀得很好,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來讀,在他讀的時候,大家仔細聽。第一要注意他的停頓、字音。第二大家要把不懂的都畫出來。

  (讀完之后)評價賞識:他讀得字音都很標準,就是停頓出了錯。大家知道是哪處么?同學們來指出,總體來說,他讀得很好。大家給他鼓鼓掌。

  五、討論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我相信大家一定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請大家暢所欲言,分小組討論,疏通文意。(巡視)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問我,一會我再考察大家討論的結果。

  在大家的合作過程中,老師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現在讓我們共同了解并掌握它們。

  第一、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擾亂,勞,使……勞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解釋下這句。注意絲竹,這里代指音樂。

  第二、古今異義

  無案牘之勞形形,身,今常用為:樣子。

  惟吾德馨馨,美好。今為:芳香。

  談笑有鴻儒鴻,大,淵博。今指鴻雁,書信。

  無絲竹之亂耳絲竹,指管弦樂,這里指聲音。今指絲綢和竹子。

  第三、賓語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五、韻律

  在大家的合作之下,這篇課文已經明朗化了,為了更深入得了解課文,讓我們充滿感情的再讀一次課文。

  同學們讀的是越來越好了,那么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發現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規律嗎?

  有些字很押韻。能具體找出是哪些字嗎?名、靈、馨、青、丁、經、形、亭。稍微細心一點的學生應該還注意到,這些字都在第幾句的后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說都在偶句的韻腳上押韻,這也是前面我們所講到的“銘”這種文體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韻的。

  六、分析課文

  我們再來細細分析下課文,我問大家一些問題。

  大家說說,這篇銘文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呢?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大家可以從文中找出具體的表達作者寫作目的的語言么?是怎么樣引出德馨的呢?前兩句是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又從哪些方面體現作者的德馨呢?

  作者已經從那三方面說明了陋室不陋,又為什么寫“南陽……,西蜀……”?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孔子的話是什么意思?會不會重復?與早自習預習過的作者情況相結合考慮。

  板書(多媒體顯示)

  七、小結

  作者先用比興、對偶,引出“陋室不陋”,又從自然環境的優美,往來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襯托陋室不陋,表明“惟吾德馨”,又以“諸葛廬”“子云亭”做類比,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這篇銘文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這種寫法就是托物言志。

  八、拓展

  那么,大家是否同意作者這種獨善其身、安貧樂道的做法呢?可以各抒己見,如果你是劉禹錫,你在當時被排擠的情況下會怎么做?

  九、總結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時代不同,處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人生態度,生活態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樹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健康的人生態度。

  十、作業

  討論題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設計:

  臺痕上……環境之雅

  山仙

  水龍德馨談笑有……交往之雅南陽、西蜀

  (起興、比喻、對偶)(類比)

  可以調……情趣之雅、安貧樂道、不慕榮利

  (托物言志)何陋之有?

  前后相呼應

《陋室銘》教案4

  教學目標: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課實詞重點語句。

  3、能順暢的翻譯課文。

  4、能用原文回答問題。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同目標2、3、4。

  教 具:網絡教室。

  課 時:1

  教 法:小組討論,自學

  教學過程:

  一、以《酬樂天揚州席上出逢見贈》導入,學生介紹作者。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

  1. 讀準字音

  2. 朗讀課文,可采取多種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朗讀等。

  3.

  四、學生分小組進入網絡完成學習任務。

  1、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異。

  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 草色入簾青:映入。

  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管弦等樂器,這里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么簡陋的呢?

  2、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4、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恬靜的自然環境。

  5、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6、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8、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完成課堂反饋

《陋室銘》教案5

  教學目的與要求

  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并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分析與評價。

  教學重點

  1、 了解與認識作者情操

  2、 文言詞語的積累

  3、 語言優美、音調鏗鏘的銘體文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與教室或自己的書房、臥室日日相處,它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說起。

  二、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音。

  三、生結合課下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與自己的前后桌同學討論。

  四、幾個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進而了解文章內容,同時輔之以朗讀、誦讀。

  1、 在讀完以后,你對全文的印象如何?學生在這里可能有三種答案:陋、不陋、陋而不陋。如果答“陋”則以下設計2、3暫時不講,如答“不陋”與“陋而不陋”可順次展開。

  2、 為什么(陋而)不陋?這里哪兩個字是最為關鍵的?

  3、 作者的德馨體現在何處?

  如果學生一下不易答出,可提出以下問題作為提示:與他交往的人多嗎?都是哪些人?為什么要寫這些人?

  這里順便交代,劉禹錫曾與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交好,并有大量詩文傳世,如我們非常熟悉的<<逢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 由此可見,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5、 作者為何又寫了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作用何在?

  6、 由此可見,室主人是什么樣的'人?

  7、 由此可見,文章最后一句是不是“添足”?

  五、品評、討論文章寫作目的。

  1、 介紹.寫作背景:劉禹錫在和縣的經歷。

  2、 回憶劉禹錫的其他詩文,并回憶、品評其中思想 。

  3、 讀文中用典,了解典故意義。

  4、 小結。

  六、再次誦讀全文,賞析.寫作特點

  結合注釋一中對銘的介紹,師生共同討論文中押韻、對偶、比興等方法。

  課堂討論與練習

  1、 如今物質生活高度豐富,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2、 我們在電視中常看到則廣告:“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禮不在多,貼心才行;中脈蜂靈,正在流行。”請品析此廣告,并仿寫一則。

  小結

  板書設計

  景 環境清幽

  陋 友 交往不俗 不陋

  趣 情趣高雅

《陋室銘》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3.聯系現實對《陋室銘》談看法并仿寫教學重點、

  難點

  1.誦讀、品味優美的語言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簡介劉禹錫、陋室銘的來歷和“銘”這種文體。(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連任刺史等官職,《陋室銘》就是他被貶后任和州刺史時所寫。他和柳宗元交誼很深。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體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

  2.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理解),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可以給課文內容配上怎樣的畫面。

  3.提供一些畫面讓學生們匹配相應的課文語句

  三.精讀細品,把握主旨先小組合作解決兩個問題,

  1.你知道統領全文的詞語是什么嗎?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全班交流提問: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情趣,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學生發表見解并評價四.聯系現實,發表見解出示仿寫篇《學生銘》,提要求有學生學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后仿寫了一篇《學生銘》,你覺得它反映的是何種學習態度?你對這樣的學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我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打籃球,尋思游戲廳。可以打瞌睡,觀窗景。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心。自習說閑話,講課聽不進。心里說,混張文憑。學生交流談看法。

  五.學生仿作看了剛才的學生銘,了解了劉禹錫借陋室以言志,表達自己不貪戀富貴榮華,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你能否借鑒他們的寫法寫一篇仿作?

  提出要求

  1、為自己要仿寫的內容選定標題,如“電腦銘”,“考試銘”,“旅游銘”等等;

  2、仿寫練筆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韻;

  3、主題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陋室銘》教案7

  教學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讓學生了解押運的字和壓韻的作用。

  3: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1

  課前預習:查工具書,試譯全文。

  一、 課前三分鐘 (課外閱讀讀后感,抽簽完成) 3'

  二、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說)唐朝劉禹錫卻喜歡鄙陋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

  三、 介紹作者、體裁(教師抽查學生回答,教師適當補充)3'

  劉禹錫(772---843)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銘,原來是刻,在這里是一種文體,或歌頌贊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銘,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 學生借助工具書解釋常用實詞和難句。6'(完成目標2)

  陋:不華美、狹小 馨:香氣散布很遠

  白丁:封建社會里沒有功名的人 牘:古時寫字用的'木簡

  何陋之有:有什么狹小不好看呢?

  (教師出示膠片)

  五、 朗讀、翻譯、理解分析。28'

  1、 請一同學讀一同學翻譯全文,學生或教師適當補充。(完成目標2)

  2、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出示的問題。

  A、《陋室銘》中的那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B、《陋室銘》描寫陋室環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賢的居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趣和節操?

  3、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補充并進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標3)

  我們要學習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貴品質。

  4、 請學生自瀆領會。

  5、 教師介紹什么叫押韻?押運有什么作用?

  (寫韻文時在句末或聯句之末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叫做押韻。韻文押韻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時便于吟頌和記憶,因為它具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6、 本文有那些押韻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六、小結。2'

  七、布置作業。1'

  A、 抄寫常用實詞和難句。

  B、 背誦全文。

  C、 寫一讀后體會,字數不限。

  八、說課精要:安排學生先自己預習、多讀、自主試譯,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銘》教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作者劉禹錫等背景資料和文體等文學常識;

  2、疏通文意、識記重點的文言字詞(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

  3、當堂背誦短文

  4、加強朗讀指導,提高朗讀能力

  能力目標:

  1、以讀促品,以品帶讀,讀品結合,理解主旨。

  2、通過討論、資料助讀,理解句子的內涵。

  3、理解托物言志、比喻起興、類比自況、引用名言的作用。

  德育目標: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的志趣情懷,培養學生高潔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1以讀促品,以品帶讀,讀品結合,理解主旨

  2、能譯讀課文,掌握重要的實詞和虛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托物言志、比喻起興、類比自況、引用名言的作用,體會文章精致的表達。

  四、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是我們班的兩幅立軸,康星同學的立軸書寫的是“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張韻同學的立軸書寫的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你們認為哪副作品上的字更適合作為座右銘呢?為什么?

  <二>解題: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是歌功頌德的文字,一般都是用韻的,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朗讀課下注解銘的定義,圈畫詞語:警戒自己、歌功頌德

  <三>作者簡介:

  1,簡單介紹生平(見投影)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后被貶到外地做官20多年,《陋室銘》就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所寫。

  2,聯系作者的作品《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知曉劉禹錫的漫長的貶謫生涯、辛苦輾轉,聯系《秋詞》讓學生體會作者是一個心氣極高、進退自如的詩豪。

  <四>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

  要求:學生散讀課文,注意投影上給定的字音,能流暢地朗讀全文

  全班集體朗讀

  2、讀準節奏

  要求:教師作出示范,學生自由讀課文,要能讀出節奏

  學生個別示范讀,其余學生、教師作點評。

  3、讀準虛詞“之”

  投影: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何陋之有

  指導朗讀:讀準虛詞,文言的'味道就讀出來了,前兩個“之”,作用是取消句子獨立性,起舒緩語氣的作用,要輕讀,后一個“之”,用在反問句中,語氣強烈,要重讀。

  學生練讀

  <五>譯讀課文:

  讀懂全文句意

  要求:譯讀課文,疏通文意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有效的方法,請根據課文下的注解與老師補充的注解,大聲譯讀全文。

  投影:在:在于。

  名:出名,有名。

  則:就是。

  靈:靈異,神奇。文中作動詞,意思是成了靈異的水

  亂:使。.。.。.。擾亂

  勞:使。.。.。.。勞累

  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古代用來寫字的木簡。這里指官府的公文

  注:文中把絲竹解釋成:琴瑟、簫管等樂器,個人覺得概念有誤,還是琴瑟、簫笛等樂器比較妥當。

  當堂檢測:要求學生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品讀課文:

  解讀作者對陋室的多角度描繪,體會作者“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1、找出文中作者描寫陋室的語句,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陋室的?

  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

  2、品讀“室中景”

  “上”“入”用了擬人手法,化靜為動,請你由“上”“入”聯想開去,結合原句,展開想象,描述陋室的環境。

  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這樣的環境嗎?

  板書:環境清幽

  指導朗讀:“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品讀“室中人”

  古人云“欲知其人先觀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與作者交往的都是文人、名士,可見作者是什么人?大家在一起談論會什么?為什么而高興呢?

  小結:作者是一個情趣高雅的人。

  板書:情趣高雅

  指導朗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品讀“室中事”

  (1)品讀實寫句“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對今人彈琴做調查:班上會彈琴的請舉手,知道彈琴能考級的請舉手

  小結:作者也是如此,彈琴能讓一顆被俗務纏繞的心完完全全地安靜下來,徹徹底底地放空。

  思考:劉禹錫不信佛,為什么要閱讀佛經?

  資料助讀:

  投影: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經典,其實是在講心靈的種種塵垢和種種磨洗的方法。

  (2)品讀虛寫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思考:絲竹出現在什么場合,代表著什么生活?案牘出現在哪兒,代表著什么生活?

  小結:作者只求內心的寧靜與潔凈,根本不把富貴與功名放在心上,一定是個心靈清雅的詩人。

《陋室銘》教案9

  教學目的:

  1、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句;

  2、領會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與點撥相結合。

  3、品讀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陋室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盡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抽學生簡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師補充。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是一篇傳世佳作。

  陋室,意為簡陋的房屋。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內容上有頌揚或鑒戒之意。

  三、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1、辨音識字、理解字意:

  2、教師指導學生讀課文。

  3、教師范讀或找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其他同學聽讀課文,感知文意。

  4、學生根據朗讀提示自由放聲朗讀課文,力求讀出韻味。

  四、師生共同研讀課文,賞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讀課文。

  2、提問: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請一位同學找出句子,并作講解。

  學生明確:從山水寫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

  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請一位同學找出文句,并作解釋。

  學生明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但因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這里,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

《陋室銘》教案10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卡片等。

  設計思路

  教學本文要貫穿“以讀會意”的方法。在讀的方法上要靈活,可由教師范讀、學生推薦朗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自學,找出生僻字,由老師幫助解決。疏通文意,然后背誦課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通過設計巧妙的題目引導完成。

  教學時數

  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說。)唐朝劉禹錫卻喜歡鄙陋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課題及作者。)

  2.介紹作者及文體。(出示課件或小黑板1。)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在這里是一種文體,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記住作者及文體。

  二、自主學習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課件2。)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難理解的字詞,小組討論。

  2.本文統領全文的詞語是什么?

  3.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4.文章結尾再一次運用類比的方法,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義?

  5.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并分析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解釋下列詞語。(出示課件或小黑板2。)

  明確:(陋:不華美、狹小。馨:香氣散布很遠。白丁:封建社會里沒有功名的人。

  牘:古時寫字用的木簡。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的呢?)

  (指同學解釋,如有錯誤讓其他同學糾正。)

  2.統領全文的詞語是哪個詞?

  明確:(德馨。)

  3.本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來寫,抒發了作者高雅自適的生活情趣。)

  4.文章結尾再一次運用類比的方法,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義?

  明確:(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結尾引用孔子的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5.研讀賞析并閱讀全文。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課件或小黑板3。)

  ①解釋下列詞語。

  名靈勞形

  ②文章點題句是什么?

  ③以古代圣賢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④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是什么?

  ⑤文中的“仙”和“龍”比喻什么樣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詞是什么?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

  (①著名。靈異。使身體勞累。

  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品德高尚的人。德馨。)

  五、梳理鞏固

  學生討論沒解決的問題,并談談收獲。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個方面,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就應給予肯定。)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可在課堂上進行,如沒有時間可不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業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點題德馨

  室寫景狀物

  室內人高雅情調

  言志君子

  山、水——————陋室—————諸葛廬子云亭——————何陋之有

  名、靈——————德馨—————環境交往情趣————陋室不陋

《陋室銘》教案11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3.教師講解 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呢?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云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

  (回答)馨。

  6.教師講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板書環境)。作者寫陋室的環境采用什么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 相對?

  回答:草色。

  提問:階綠 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 “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9.教師講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里.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 ?答:往來。

  有相對 ?回答:無。

  鴻儒相對 ?回答:白丁。

  11.教師講解 作者并沒有寫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于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佛經;絲竹,管弦樂器,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里,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 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經過作者反復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突出,意思似乎已經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14.教師講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并.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類比的寫法(板書: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于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么?

  15.提問:作者在這里用草廬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還是在說明陋室不陋嗎?

  回答:不是,而是已隱含著自己遠大的志向。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

  教師肯定:很對。(板書:暗含、志向)

  16.教師講解 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我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后人所稱道;我本人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這么一筆,再生一層波瀾,內容更豐富,主題更鮮明。寫到這里,我們感覺到作者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夠完美了,可以收筆子。

  但是作者是一個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筆,引用孔子的話結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回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講得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問:劉禹錫為什么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卻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這是作者有意設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板書:態度),安貧樂道,君子固窮,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語引經據典(板書:引經據典),力發千鈞,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學生教師共同完成板書

  19.根據老師的板書,請在橫線上填一個字,表明作者運用修辭力法的目的。學生上臺給板書填空。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 比興 引 陋室

  對偶 擬人 描 環境

  襯托 對仗 夸 朋友

  虛實 對比 話 生活

  類比 暗含 立 志向

  引經據典 表 態度

  20.學生齊讀板書。

  21.在板書的每一句后面,再填寫一個確切的字,體現本句的中心填寫中心詞。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 比興引陋室 —馨

  對偶 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 對仗夸朋友——雅

  虛實 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22.學生齊讀。

  五、.總結全文

  23.教師.總結。

  通過對陋

《陋室銘》教案12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借助描寫陋室抒發感情的寫法,了解銘文的特點。

  2.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3.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設想

  1.疏通文意與對內容、寫作的分析結合進行。

  2.可由《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課上盡量多給學生朗讀時間,爭取當堂背誦。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內容,點撥寫法。

  2.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解題

  1.引入 提問:我們曾經讀過莫泊桑寫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福樓拜的宿舍和劉禹錫的陋室,有什么相類似的地方? 歸納:都很簡陋:福樓拜的“屋子很簡陋,墻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劉禹錫住的“斯是陋室”。他們都有很多高尚博學的客人:那一篇寫了幾位大文學家;這一篇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者表達了相近的情趣,但寫法不盡相同。前一篇描寫細膩,是寫人的散文,后一篇是記物的銘文。

  2.體裁:銘。 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銘,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時用于自我規戒或激勉。銘文,在語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對偶句,格調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韻。請找出本文的韻腳。 歸納:韻腳共八個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其中“馨”字因語音變化,現在已不夠協韻了。

  3.作者:劉禹錫。 請同學看《閱讀提示》有關部分和注釋①,了解作者情況及出處。

  二、分析課文。

  1.范讀全文,同學參照注釋,解決字音、字形、詞義的疑難點。

  2.提問: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

  歸納: 之①、②,結構助詞,都是提賓標志,不譯。 名①,形容詞,著名;名②,動詞,命名。 鴻①,形容詞,大;鴻②,名詞,大雁。 是①,判斷動詞,是;是②,指示代詞,這。

  3.討論、講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開頭至“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層(“南陽諸葛廬”到結尾)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1)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一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聞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提問:開頭三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歸納:前兩句用了對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襯陋室。 講析:“斯是陋室”,扣題。“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強語氣。四字包含兩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 指名背誦第一層。全體背誦第一層。

  (2)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二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苔痕漫上石階,蒼翠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內。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讀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提問:這一層次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歸納:描寫居室環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寫周圍景色,第二句寫往來人物,三四句寫生活內容。 提問:這四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情趣? 歸納:表達出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提問: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歸納:角度開闊,寫到陋室方方面面。條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內,一“入”字將內外融合。虛實結合,肯定句實寫,否定句虛寫。句式整齊,有長有短,跌宕有致。四處對偶,精當而不拘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互文寫法。 指名背誦第二層。全體背誦第二層。

  (3)請學生將第三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提問:在描寫陋室時,突然引出兩處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圖是什么? 歸納:運用類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說明陋室不陋,還含蓄的以古賢自況,進一步表達作者的志趣、抱負。 提問:結尾引用的孔子的話,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總結全文,有什么好處? 歸納:孔子的話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點破,更耐人尋味。引文回應“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誦全文,全體反復背誦全文。

  三、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背誦。

  2.將本課字、詞記入積累本。

《陋室銘》教案13

  課 標 要 求

  1、知識:繼續掌握文言詞匯,了解“銘”的特點。

  2、技能: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學 法 點 悟]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榮利的品德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托物言志。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通過對物的描繪,形容其特征,表達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 體 感 知]

  “陋室”,簡陋的房子。“銘”,本是刻于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跡的一些贊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后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通過對居室環境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云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疑 難 解 析]

  質疑: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呢?

  解惑:從山水寫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云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質疑:文中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呢?

  解惑:用山、水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陋。用仙和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耐人尋味。既然山之

  法叫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質疑:《陋室銘》中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請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

  解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譯為:這是簡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質疑: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

  解惑:“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然而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這樣的陋室,試想主人還會覺得“陋“嗎?

  質疑:既然這篇文章是寫陋室,為什么在結尾要說“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嗎?

  解惑:這篇文章是要體現主人的品德高尚,雖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了。

  [語 言 揣 摩]

  1.“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并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類比的寫法,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于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么?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指的是奏樂的聲音,怎樣理解絲竹亂耳?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彈琴嗎?

  在陋室中談談古琴,心無旁騖,作自娛自樂,享受自己創造的音樂氛圍,不失為一種清凈的世外生活。絲竹,借代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這里面的“奏樂”實際是朝廷的統治階級每日縱情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所以說這種聲音對于作者來說是很嘈雜的。

  [研 究 課 題]

  1、相關鏈接:劉禹錫(772~843),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他和同時代的柳宗元交誼深厚,曾受柳宗元遺托,編就《河東先生集》,為《柳河東全集》的古本。同時,他和白居易都是造貶,有很多唱和的詩篇。本文是他被貶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寫的。

  2、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又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呢?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例如,如果你覺得你的家很溫暖,請給你的房子取名為“港灣”;如果你喜歡做畫,請給你的房子取名為“碧丹”。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學習本文,首先應把握“銘”這種文體的特征;其次要反復朗讀、背誦,讀時要讀準字音;最后還應掌握重點字詞、語句的含義。

  [基礎鞏固集練]

  一、 文學常識填空

  《陋室銘》的作者是 , 代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 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 。本文作者和 交誼頗深,人稱“劉柳”;后與 唱和甚多,亦并稱“劉白”。

  二、 字音字義

  1.給下面的字注音。

  馨( ) 鴻( ) 牘( )

  蜀( ) 苔( ) 調( )

  2.解釋下列帶點的詞。

  (1)有仙則名:

  (2)惟吾德馨:

  (3)斯是陋室:

  (4)談笑有鴻儒:

  (5)往來無白丁:

  (6)無案牘之勞形:

  三、語言積累

  1.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 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案犢之勞形 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2.特殊句式:賓語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3.翻譯句子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翻譯:

  四、朗讀背誦

  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

  答:

  2.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什么?

  答:

  3. 《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4.下列句子停頓標錯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五、問題探究

  文中是如何圍繞“德馨”來寫?

  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作者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德馨”的: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環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雅:可見縱情暢懷、談笑風生的情狀。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情趣之雅:可見撫琴調弦、展卷讀經的怡然情態,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六、欣賞評價

  1. 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賞析。

  [提示:(1)從陋室的優美的自然環境:“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2)從陋室主人的情趣上:“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3)從陋室往來客人的不俗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引用西漢揚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運用類比和引證,有力地證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規律嗎?

  (提示:文章以駢句為主,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加之文章一韻到底,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

  可見“銘”這種文體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韻的。)

  七、拓展閱讀

  熟讀精思(節選)

  □ 朱熹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吉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①看字,子②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③,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④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①[詳緩]仔細從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牽強暗記]勉強硬記。 ④[漫浪]隨隨便便。 ⑤[急]要緊。

  1、 給“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字注上拼音。

  2、 在我們學過的文言詞語中,還有哪些詞與文中加點的“余”字意思相同?請任寫一個。

  3、 根據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兩個方框內各填一個字。甲: 乙:

  4 寫出“不待解說,自曉其義”這句話的大意。

  5 讀書要善于積累。古人關于讀書有許多名言名句,你積累過嗎?請任意寫一句。

《陋室銘》教案14

  導學目標:

  1、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類比寫法。

  2、理解“駢句”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優美的語言,達到當堂成頌。

  3、學習作者不慕名稱利,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熱愛追求美好健康的生活。

  導學設想:

  4、以啟發式導學,突出學生主體,采用媒體手段(自制課件)輔助教學。

  5、教學以“讀”為主線:扣住“初讀———認讀———精讀———創讀”四個環節,以“讀”貫穿始終。

  6、巧設提問以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開學生思路,發展學生智力。

  7、導讀過程注重突出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語言感悟能力訓練、創造思維能力訓練,以達到“教會——學會——會學”的目的。

  導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采訪學生,由學生書房談起,讓學生口頭描繪一下自己的書房。

  2、引出課題:作者以“陋室”作銘,而在我們的想象中陋室會陋成什么樣子?誰能描繪一下你相象中的陋室?

  3、者筆下的陋室究竟是個什么樣,是不是陋得一無所有?

  4、同學們帶著這個疑問聽老師范背課文,想一想你對課文哪些地方感受最深。

  二、課文認讀:

  1、讓學生復習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時代背景。

  2、結合注釋學習“銘”這一古代文體。

  明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組織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指導朗讀要領: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4、學生分小組活動,借助注釋疏通文意,有質疑處請教老師。

  三、課文詳解:

  1、文章開頭兩句比較通俗,請學生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明確:名——有名氣;靈——有靈異。

  2、開篇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什么?

  明確:陋室。表明陋室也有“名”與“靈”的性質。

  3、作者以“仙”、“龍”暗喻什么?

  明確:德!

  4、文章寫出“山”、“水”、“仙”、“龍”其目的是引出什么內容?明確:惟吾德馨。

  5、說明:由物及人的、由景及事的寫法叫比興。

  引導:陋室狹小簡陋,作者卻很喜歡它,這一定有其中的奧妙。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6、學生齊讀(苔痕上階綠……勞形)

  指導:要講究朗讀節奏,依據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和句意來確定停頓時長。

  駢句的特點:字數相同,意思相對。讀駢句要掌握節奏特點,一般按句意劃分節奏,韻腳要讀出延長音。如:名、靈、馨、青、丁、經、形、亭等。

  7、文中是怎樣描寫陋室環境的?找出詩句,并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明確:室中之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引導:青苔長上臺階使臺階變綠,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呈青。綠苔、青草,多么美的色彩!顯得恬靜、雅致,真使人看了悅目爽心,心曠神怡!這是詩的意境,畫的情趣。

  8、詩乃語言精品,“青”與“綠”是詩人筆下的愛物,我們學過許多含“青”與“綠”字眼的名句,請學生舉出幾句。如: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次北固山下》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書湖陰先生壁》

  9、作者描繪了陋室恬靜、雅致的自然環境,還有比這更愜意的精神寄托嗎?請大家找出來。

  明確:室中之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室中之事——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0、室主人常同一些什么樣的人交往?

  明確:有學問的人(鴻儒)

  11、室主人的精神寄托是做些什么事?

  明確:邀客談笑,窗下撫琴,展卷讀經,樂而忘憂,尋求超凡脫俗的真諦。

  12、在室主人的心目中陋室是否顯得很陋呢?

  引導:陋室之中有如此悅目之美景,又有許多可以暢懷大知音以及爽心的雅事,如此種種不俗,無他煩惱,哪有陋之感覺呢!

  13、作者為了表白自己身居陋室卻其樂無窮,并同歷代名人為鑒,誰可以談這兩位名人的故事?

  明確:作者用類比的方法引出人們所推宗敬仰的諸葛亮、揚子云,以自己所居之室同兩位名人居室“草廬”、“玄亭”媲美。可言是:蓬蒿之下有蘭香,茅茨之屋有公王。

  14、學生分組朗誦(要求:注重語氣和節奏,要讀出感情。)

  15、課文結尾作者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作結。這是一個什么語氣的句子?引用這句話的用意是強調什么?

  明確:反問語氣。用意是強調陋室不陋。

  16、陋室不陋的根本是惟吾德馨,那么全文中起到統領作用的一個詞語是什么?

  明確:德馨

  17、本文融情、理、事、人、景、物為一體。運用寸托、類比、比喻等多種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十分講究對仗和煉句煉字,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好文章我們要多讀,下面請大家欣賞地齊背課文。(要求:把穩節奏、讀出感情)

  四、課文創讀:

  18、文題擴展:

  (1)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后,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在當今物質較為豐富的現代生活中,你將如何去面對?(分小組討論,請英雄登場)

  (2)學生活動:每位學生寫一到兩句名言以指引生活航標。教師抽出有特色的句子自由地組成散文詩,當場誦讀。激起學生學習熱潮。

  19、反饋與調節:(采取小組搶答、小組接龍等形式)

  (1)、有一句詩曰:“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本文中與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2)、能表達全文主旨意思的是哪一項?

  B、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C、世人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D、作者希望自己象諸葛亮、揚子云一樣居住簡陋臥室,以便受世人景仰。

  五、發散練習:

  20、課文闡明了陋室不陋的結論,這是一種反向立意寫法文中不直接寫陋室如何“陋”,而是用“德馨”將此“陋”作了徹底否定。這種構思很精妙,下面請同學們從生活中搜集素材,以“傻哥不傻”為題寫一400字作文。

《陋室銘》教案15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 “銘”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誦讀法、批注法、“知人論文”探究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豪邁的氣概

  重點:朗讀并分析文章的內容

  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談

  話題:來到嘉興,就不能不說南湖,誰給我介紹一下南湖?(紅船,南湖菱)南湖還有一種特產,就是“南湖菱”誰來介紹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稱“菱角”,南湖菱與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樣,是無角菱據說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會變成無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與“靈”相通,據說,吃了南湖菱會讓人有靈氣,南湖菱養育了充滿靈氣的嘉興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學眼睛都水靈靈的,個個都充滿了靈氣啊

  遠在唐朝的時候,嘉興就孕育了一個充滿靈氣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劉禹錫他出生在嘉興,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靈氣他在老師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滿腹經綸19歲時游學當時的京城長安22歲就進士及第,后來年紀輕輕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員,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寫的詩與白居易齊名,他寫的文與柳宗元齊名

  我們小學里就學過他的一首詩《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月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

  (二)初讀課文,感受音樂美

  1、檢查預習情況:注音、句讀

  2、請同學讀沒有句讀的課文,指出“德馨、案牘”的讀音

  (三)走進陋室,再讀課文,把握主旨1——“高潔”

  1、題目是《陋室銘》,了解銘文特點

  2、師:陋室銘,陋室銘,劉禹錫想要借這陋室,讓自己銘記什么呢?讓我能走進陋室,去看個究竟

  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銘》81字的片言中,劉禹錫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請自讀課文4—7句,根據注釋翻譯,在翻譯的基礎上為這幾句話做批注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境幽雅)

  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它給人一種閑適的感覺(生活高雅)(板書:貧樂調素琴閱金經)

  4、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樂,我們不禁要與劉禹錫對話一番——

  示例:問:你這房子都長青苔、長青草了,你還說不陋?

  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說陋呢?

  問:看你這窮酸樣,估計不會有人與你為友吧?

  答:……

  問:你既沒有絲竹,又沒有案牘,你,你還有什么好樂的呢?

  答:……

  5、由此可見,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脫俗)(板書:高潔)

  板書:調素琴閱金經高潔

  6、請大家用快樂、舒緩、愉悅的語氣讀讀“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勞形”

  (四)走近作者,深讀課文,把握主旨2——“豪氣”

  師:劉禹錫為什么能做到安貧樂道呢?文章僅僅表達安貧樂道的主旨嗎?要想從“片言”中明白“百意”,我們還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經歷,這叫做“知人論文”請看資料(出示資料)

  “永貞革新”失敗后,原在朝廷為官的劉禹錫一貶再貶,斷斷續續在外漂泊幾十年直到65歲才回到洛陽《陋室銘》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時所作(請同學朗讀)

  問:上面說他一貶再貶,直到65歲才回到洛陽,一般的人會有怎樣的心理?(悲傷、郁悶……)

  劉禹錫會怎樣去面對呢?

  “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到朗州當司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師,他卻寫了一首詩以桃花諷刺那些權貴,結果再度被貶,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不過,劉禹錫還是不改那種桀驁不屈的脾氣,他又一次來到玄都觀,又寫了一首《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附小序:……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師: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貶的準備這是何等的豪情!這就是有著錚錚鐵骨的劉禹錫

  劉禹錫回朝如此,那他身處“巴山楚水凄涼地”時又是如何的表現呢?我們來看他寫于朗州任上的《秋詞》在朗州,回京城遙遙無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們看看他的這首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學生讀)

  問:詩中透著一股什么氣?(豪氣)

  師:難怪白居易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板書:寫“豪”

  1、你能從《陋室銘》字縫間看出劉禹錫暗含的“豪氣”嗎?(仙、龍,諸葛廬、子云亭)(提示: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幾句去讀讀)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開頭三句,看看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根據ppt改第三句話,快速了解“比興”

  2、★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結尾兩句,看看這里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諸葛廬、子云亭”的典故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兩個典故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

  ①是為了說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說明自己也要像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和子云一樣在文學上名揚天下

  3、可見劉禹錫具有怎樣的氣概?(豪邁)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豪邁

  4、這樣一個大詩豪住在這里,這陋室還會陋嗎?

  所以他在結尾寫道:何陋之有?加橫批:陋室不陋

  5、現在,讓我們懷著對劉禹錫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滿豪情地讀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讀兩遍

  其實,劉禹錫寫《陋室銘》還有一個故事(憤然寫作)

  據說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見他是從上面貶下來的,就故意刁難他半年時間,強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給他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銘文

  師(小結):看來,從這篇僅僅81字的銘文中,不僅可以看出劉禹錫的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可以讀懂他的豪邁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讀到他對那知縣老兒的憤怒與不屑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學們,你們看,那知縣老兒帶著隨從大搖大擺地過來看劉禹錫的笑話了,我們怎么辦?趕緊拿起《陋室銘》,大聲的讀起來,為劉禹錫出出氣,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連讀兩遍,語氣要一遍比一遍強會背的最好背出來

  (五)結束語

  劉禹錫一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為此,他屢遭貶謫,歷經坎坷

  但是……

  一間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鐵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壯志,一本金經哪里掩飾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聽到,從那間陋室里,傳來一個不羈聲音——生活可以貧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業:

  1、背誦全文

  2、搜集欣賞劉禹錫的詩

【《陋室銘》教案】相關文章:

《陋室銘》教案07-03

陋室銘教案【精】12-12

【精】陋室銘教案12-30

《陋室銘》教案【精】01-11

《陋室銘》教案【推薦】01-12

陋室銘教案【熱】02-16

【精】《陋室銘》教案01-22

陋室銘優秀教案01-08

劉禹錫陋室銘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