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陋室銘教案

時間:2021-11-14 10:06:16 我要投稿

陋室銘教案范文匯總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陋室銘教案范文匯總10篇

陋室銘教案 篇1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回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一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南陽諸葛廬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們一層層講解。(出示與第一層意義相吻合的山水畫膠片)

  3.教師講解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呢?

  回答:山水寫起。

  4.教師講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云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5.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呢?山和水來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龍來比?

  (回答)德。

  用名和靈來比?

  (回答)馨。

  6.教師講解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盡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板書環境)。作者寫陋室的環境采用什么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7.提問:苔痕相對?

  回答:草色。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五》,來自網!

  提問:階綠相對?

  回答:簾青。

  提問:上相對?

  回答:入。

  除了對偶還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擬人。

  8.教師講解“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9.教師講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里.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

  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對偶。

  10.提問:談笑相對?答:往來。

  有相對?回答:無。

  鴻儒相對?回答:白丁。

  11.教師講解作者并沒有寫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于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佛經;絲竹,管弦樂器,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里,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12.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3.教師講解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陋室銘》教案五標簽:初二下冊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

陋室銘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劉禹錫)

  一、檢查預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可采取多種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凌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異:

  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

  草色入帶青:映入。

  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策管等樂器,這里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隨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么簡陋的呢?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1.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愛蓮說》

  (周敦頤)

  一、檢查預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均可。讀時注意節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水陸軍木之花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可愛者甚蕃者:結構助詞,與前面詞可愛構成名詞性結構。相當可愛的(花)。

  晉陶淵明獨愛菊獨:唯獨。

  世人甚愛牡丹甚:很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而:連詞,表轉折,卻。

  濯清漣而不妖而:連詞,表轉折,卻。

  中通外直:(莖)中間通透,外形筆直。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越發清香。益:更加。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而:連詞表轉折,卻。焉:助詞,可不譯。

  予謂菊謂:認為。

  花之隱逸者也之:結構助詞,的。

  陶后鮮有聞:鮮:少。(xiǎn)

  3.請再次朗讀課文。

  4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6.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2)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3)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菊花比喻象征隱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貴的人,蓮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度分別是什么?

  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結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思想感情。句式駢散交錯運用,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五、板書

  菊花正襯蓮花

  菊花隱士陶后鮮有聞

  牡丹反襯蓮花

  牡丹富貴人宜乎眾矣

  蓮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四。

陋室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4、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掌握銘文的特點,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達自己的節操和情趣的。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鏈接:

  同學們:當我們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時,親人與朋友常常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激勵我們要力爭上游、百折不撓。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誰的妙筆?(學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劉禹錫)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劉禹錫的佳作《陋室銘》。

  二、走近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國憂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當朝權貴,被一貶再貶,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

  四、釋“銘”解題:

  提問:同學們,你能告訴我們大家,你最喜歡的座右銘是什么?

  這里的銘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書“銘”)那么,“銘”字還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常用排比、對偶句。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劉禹錫是如何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銘”。(板書“陋室”二字,完善課題,板書作者)

  五、明確目標:

  1、了解“銘”的體裁特點。

  2、誦讀全文,品味語言。

  3、初步體會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高尚品質。

  六、指導朗讀:

  (一)、聽錄音朗讀課文。請學生進一步擴充、加深預習成果。

  檢查預習:讀準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鴻儒 rú 案牘 dú 西蜀shǔ

  (二)、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這是一篇銘文。銘文很重視音韻,這篇文章通篇押韻,節奏明快,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什么?

  押韻的字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韻母:ing

  (四)、再次齊讀課文(男、女生分開進行)

  七、翻譯古文:

  (一)、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討論)。

  1、著重強調下列詞語:

  德馨: 品德高尚。

  鴻儒: 學識淵博的人。

  白丁: 沒有學問的人。

  案牘: 官府的公文

  勞: 使動用法,使……勞累

  亂: 使動用法,使……擾亂

  (二)、翻譯全文:(力求嚴密、準確)

  如: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簡陋的呢?

  八、小試牛刀:

  1、 解釋下列詞語:

  名:著名。 馨 :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鴻儒:學識淵博的人。 勞形:使身體勞累

  2、翻譯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練一練

  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有仙則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

  B.惟吾德馨 如蘭之馨

  C.拍案而起 無案牘之勞形

  D.無案牘之勞形 我們在勞動

  九、布置作業:

  上網查閱劉禹錫的其他作品,進一步了解其創作特色。

陋室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卡片等。

  設計思路

  教學本文要貫穿“以讀會意”的方法。在讀的方法上要靈活,可由教師范讀、學生推薦朗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自學,找出生僻字,由老師幫助解決。疏通文意,然后背誦課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通過設計巧妙的題目引導完成。

  教學時數

  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說。)唐朝劉禹錫卻喜歡鄙陋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課題及作者。)

  2.介紹作者及文體。(出示課件或小黑板1。)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在這里是一種文體,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記住作者及文體。

  二、自主學習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課件2。)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難理解的字詞,小組討論。

  2.本文統領全文的詞語是什么?

  3.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4.文章結尾再一次運用類比的方法,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義?

  5.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并分析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解釋下列詞語。(出示課件或小黑板2。)

  明確:(陋:不華美、狹小。馨:香氣散布很遠。白丁:封建社會里沒有功名的人。

  牘:古時寫字用的木簡。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的呢?)

  (指同學解釋,如有錯誤讓其他同學糾正。)

  2.統領全文的詞語是哪個詞?

  明確:(德馨。)

  3.本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來寫,抒發了作者高雅自適的生活情趣。)

  4.文章結尾再一次運用類比的方法,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義?

  明確:(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結尾引用孔子的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5.研讀賞析并閱讀全文。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課件或小黑板3。)

  ①解釋下列詞語。

  名靈勞形

  ②文章點題句是什么?

  ③以古代圣賢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④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是什么?

  ⑤文中的“仙”和“龍”比喻什么樣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詞是什么?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

  (①著名。靈異。使身體勞累。

  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品德高尚的人。德馨。)

  五、梳理鞏固

  學生討論沒解決的問題,并談談收獲。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個方面,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就應給予肯定。)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可在課堂上進行,如沒有時間可不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業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點題德馨

  室寫景狀物

  室內人高雅情調

  言志君子

  山、水——————陋室—————諸葛廬子云亭——————何陋之有

  名、靈——————德馨—————環境交往情趣————陋室不陋

陋室銘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

  2、領會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課堂學習過程與方法設計

  一、解題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作者簡介(板書:劉禹錫)

  劉禹錫,是唐代進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

  三、課文分析

  1.出示膠片(與本文有關的山水畫),齊讀課文兩遍。

  2.提問:這篇短文可分為幾個層次?

  3.教師講解 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呢?

  4.提問:這里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么呢?山和水來比?

  5.教師講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板書陋室),卻用山水(板書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叫比興(板書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伏耐人尋味。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請看下文(出示與“草色入簾青”相吻合的山水畫)。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板書環境)。作者寫陋室的環境采用什么修辭方法呢?

  6.提問:苔痕 相對?

  7.教師講解 “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板書:擬人):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陋室的環境宜人,而與陋室主人來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彈琴圖膠片)

  8.教師講解 作者并沒有寫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板書: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于襯托(板書: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時有鴻儒來往,常同高朋談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書:生活)。調,彈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佛經;絲竹,管弦樂器,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樂;案牘,指官府的公文。這幾句是說,在陋室里,興致所至,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這兩句用了正反虛實(板書:正反虛實)的寫法。

  9.提問:哪些是正面描寫?是實寫?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提問:哪些是從反面描寫?是虛寫?回答:“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提問:“可以調素琴”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無絲竹之亂耳。”

  提問:“閱金經”與哪一句相呼應?回答: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呼應。

  10.教師講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并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說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類比的寫法(板書: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于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么?

  11.提問:作者在這里用草廬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還是在說明陋室不陋嗎?

  12.教師講解 前有古人后有來者,我這個陋室將與諸葛亮的草廬、揚子云的亭子一樣被后人所稱道;我本人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這么一筆,再生一層波瀾,內容更豐富,主題更鮮明。寫到這里,我們感覺到作者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夠完美了,可以收筆子。

  但是作者是一個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筆,引用孔子的話結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回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話講得很坦率,而劉禹錫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3.提問:劉禹錫為什么隱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14.教師肯定:回答正確。

  這是作者有意設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板書:態度),安貧樂道,君子固窮,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陋室不陋,關鍵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結語引經據典(板書:引經據典),力發千鈞,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學生教師共同完成板書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 比興引陋室 —馨 對偶 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 對仗夸朋友——雅 虛實 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五、總結全文

  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情懷,一個坦蕩樂觀、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板書:學習目的:賞析寫作特色)

  教師講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說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說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云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乙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回答:對偶。(板書:對偶)

  教師講解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陋室的人物。鴻儒,大學問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學問的人,在這個陋室里.常有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鴻儒談笑風生,高談闊論。這兩句也是工整的?

  教師講解 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現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經過作者反復描寫陪襯,文章主旨已經突出,意思似乎已經寫盡,可是畢竟作者是大手筆,再用另外的寫作手法向深處開拓主題。(出示南陽諸葛廬圖)

  教后反思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云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陋室銘教案 篇6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 “銘”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誦讀法、批注法、“知人論文”探究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豪邁的氣概

  重點:朗讀并分析文章的內容

  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談

  話題:來到嘉興,就不能不說南湖,誰給我介紹一下南湖?(紅船,南湖菱)南湖還有一種特產,就是“南湖菱”誰來介紹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稱“菱角”,南湖菱與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樣,是無角菱據說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會變成無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與“靈”相通,據說,吃了南湖菱會讓人有靈氣,南湖菱養育了充滿靈氣的嘉興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學眼睛都水靈靈的,個個都充滿了靈氣啊

  遠在唐朝的時候,嘉興就孕育了一個充滿靈氣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劉禹錫他出生在嘉興,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靈氣他在老師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滿腹經綸19歲時游學當時的京城長安22歲就進士及第,后來年紀輕輕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員,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寫的詩與白居易齊名,他寫的文與柳宗元齊名

  我們小學里就學過他的一首詩《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月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

  (二)初讀課文,感受音樂美

  1、檢查預習情況:注音、句讀

  2、請同學讀沒有句讀的課文,指出“德馨、案牘”的讀音

  (三)走進陋室,再讀課文,把握主旨1——“高潔”

  1、題目是《陋室銘》,了解銘文特點

  2、師:陋室銘,陋室銘,劉禹錫想要借這陋室,讓自己銘記什么呢?讓我能走進陋室,去看個究竟

  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銘》81字的片言中,劉禹錫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請自讀課文4—7句,根據注釋翻譯,在翻譯的基礎上為這幾句話做批注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境幽雅)

  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它給人一種閑適的感覺(生活高雅)(板書:貧樂調素琴閱金經)

  4、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樂,我們不禁要與劉禹錫對話一番——

  示例:問:你這房子都長青苔、長青草了,你還說不陋?

  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說陋呢?

  問:看你這窮酸樣,估計不會有人與你為友吧?

  答:……

  問:你既沒有絲竹,又沒有案牘,你,你還有什么好樂的呢?

  答:……

  5、由此可見,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脫俗)(板書:高潔)

  板書:調素琴閱金經高潔

  6、請大家用快樂、舒緩、愉悅的語氣讀讀“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勞形”

  (四)走近作者,深讀課文,把握主旨2——“豪氣”

  師:劉禹錫為什么能做到安貧樂道呢?文章僅僅表達安貧樂道的主旨嗎?要想從“片言”中明白“百意”,我們還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經歷,這叫做“知人論文”請看資料(出示資料)

  “永貞革新”失敗后,原在朝廷為官的劉禹錫一貶再貶,斷斷續續在外漂泊幾十年直到65歲才回到洛陽《陋室銘》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時所作(請同學朗讀)

  問:上面說他一貶再貶,直到65歲才回到洛陽,一般的人會有怎樣的心理?(悲傷、郁悶……)

  劉禹錫會怎樣去面對呢?

  “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到朗州當司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師,他卻寫了一首詩以桃花諷刺那些權貴,結果再度被貶,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不過,劉禹錫還是不改那種桀驁不屈的脾氣,他又一次來到玄都觀,又寫了一首《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附小序:……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師: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貶的準備這是何等的豪情!這就是有著錚錚鐵骨的劉禹錫

  劉禹錫回朝如此,那他身處“巴山楚水凄涼地”時又是如何的表現呢?我們來看他寫于朗州任上的《秋詞》在朗州,回京城遙遙無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們看看他的這首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學生讀)

  問:詩中透著一股什么氣?(豪氣)

  師:難怪白居易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板書:寫“豪”

  1、你能從《陋室銘》字縫間看出劉禹錫暗含的“豪氣”嗎?(仙、龍,諸葛廬、子云亭)(提示: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幾句去讀讀)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開頭三句,看看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根據ppt改第三句話,快速了解“比興”

  2、★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結尾兩句,看看這里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諸葛廬、子云亭”的典故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兩個典故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

  ①是為了說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說明自己也要像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和子云一樣在文學上名揚天下

  3、可見劉禹錫具有怎樣的氣概?(豪邁)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豪邁

  4、這樣一個大詩豪住在這里,這陋室還會陋嗎?

  所以他在結尾寫道:何陋之有?加橫批:陋室不陋

  5、現在,讓我們懷著對劉禹錫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滿豪情地讀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讀兩遍

  其實,劉禹錫寫《陋室銘》還有一個故事(憤然寫作)

  據說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見他是從上面貶下來的,就故意刁難他半年時間,強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只給他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銘文

  師(小結):看來,從這篇僅僅81字的`銘文中,不僅可以看出劉禹錫的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可以讀懂他的豪邁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讀到他對那知縣老兒的憤怒與不屑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學們,你們看,那知縣老兒帶著隨從大搖大擺地過來看劉禹錫的笑話了,我們怎么辦?趕緊拿起《陋室銘》,大聲的讀起來,為劉禹錫出出氣,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連讀兩遍,語氣要一遍比一遍強會背的最好背出來

  (五)結束語

  劉禹錫一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為此,他屢遭貶謫,歷經坎坷

  但是……

  一間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鐵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壯志,一本金經哪里掩飾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聽到,從那間陋室里,傳來一個不羈聲音——生活可以貧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業:

  1、背誦全文

  2、搜集欣賞劉禹錫的詩

陋室銘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文體特點。

  2、熟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能正確翻譯全文并背誦。

  3、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4、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學習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詞句,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自主預習,初識陋室。

  1、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演變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本文主要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2、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代詩人。與柳宗元齊名,并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世稱(“劉白”),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王安石稱他“天下奇才”,白居易稱他“詩豪”,著有《劉夢得文集》。

  詩人21歲中進士,授官監察御史。他熱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本文就是作者被貶到和州做刺史時所作。

  3、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鴻儒案牘

  4、這是一篇銘文,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篇文章通篇押韻,節奏明快,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音樂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劃出押韻的字,想一想,這些字的韻母都是什么?

  押韻的字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韻母:ing

  5、譯一譯:

  (1)掌握重點字詞的含義。

  ①陋:狹小,不華美

  ②名:作動詞用,出名,有名

  ③靈:靈異,神奇。這里作動詞用

  ④惟:只

  ⑤馨:能散布到遠處的芳香,多用來形容德行的美好

  ⑥鴻儒:大儒。這里指學問淵博,品德高尚的人

  ⑦白丁:白衣,平民。這里指缺乏文化教養的人

  ⑧亂:使動用法,使……擾亂

  ⑨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⑩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無意。有什么簡陋呢。

  (2)用自己的話疏通詩文大意

  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居住就會有名。水不在于深,有龍居住就顯靈異了。這(雖然)是間簡陋的居室,只是因為我的品德是美好的,(也就不顯得簡陋了)。

  苔蘚的痕跡漫上臺階,青翠碧綠,青草的顏色映入門簾,郁郁青青。(在這里)談笑風生的是學問淵博,品德高尚的人,來來往往沒有缺乏文化教養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無華的古琴,閱讀用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達官貴人家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文書使身體勞累。

  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簡陋的居室,但只要君子居住在這里)這又有什么簡陋的呢!”

  誦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得順暢,讀出感情。

  二、理清思路,感受陋室

  本文緊緊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開篇以“(),()。(),()。”起興,引出陋室。并用“(),()”一句統領全篇。

  然后用“(),()”寫室外環境之清幽;用“(),()”

  寫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寫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結尾用“(),()”作類比,并引用孔子的話“():()?”予以強調,表現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思考感悟,走進陋室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看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詞──咬文嚼字)

  (空間小、景致少、人來少、擺設少:從圖畫上看,房子確實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

  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

  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思維角度:主人、環境、交往、生活)

  提問:名為陋室,實則不陋。文中哪些語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書:不陋)

  (學生如果用自己的話回答,教師則要求學生用課文中語句再說說;如果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教師就要求學生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順勢突出個別句中的字、

  詞意思及修辭方法等。并分析這些句子分別從哪些角度寫陋室不陋的特點?相關的句子有: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對偶,擬人寫自然環境清幽雅致,這是寫室中之景)

  "上、入”采用擬人的方法,以動寫靜,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么;“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干些什么。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偶,襯托,寫交往人物不俗,襯托自己的“德馨”,這是寫室中之人)

  除了對偶,還有襯托。作者沒寫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寫與他交往的朋友。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們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正面寫,實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反面寫,虛寫)。”這兩句是寫室中之事,表現了陋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脫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為瑣事縈懷的心態。有正面描寫即實寫的句子,“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也有反面描寫即虛寫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對應,“閱金經”與“無案牘之勞形”相對應。這樣正反對照,虛實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板書:)不“陋”原因:居室環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3、文中哪句話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討論后明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陋室;

  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彩。

  小結:總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這一切又是為了陪襯“惟吾德馨”,呼應開頭。正是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故而陋室不陋。

  4、主題思想:本文采用()的寫法,通過(陋室環境),(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的描述,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感情。

  物志

  陋室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

  蓮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情操

  四、合作探究,品讀陋室

  1、課文前兩句運用了什么寫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一方面引出短文主旨,另一方面表明陋室不陋。

  (這里,用山、水來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喻,這種方法叫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意波瀾起伏耐人尋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來“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本文寫自己的“陋室”,為什么提到“諸葛廬”和“子云亭”?

  運用類比,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歷或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請舉例。床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杜甫草堂。

  3、文章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教師點撥:孔子這句話是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分簡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討論明確: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不但說

  明了“陋室”不“陋”,而且化用典故,以古代名賢自喻,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引經據典,力發千鈞,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五、仿寫閱讀,探究陋室

  1、縱觀全文,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注意:用現代人的眼光辯證的看待劉禹錫)

  稱頌的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人品高尚,情趣高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

  批評的是:消極避世,脫離勞動人民,多了書生氣質,缺少為國為民的奉獻精深。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抵制,不能培養自己的意志。這種人在現代生活中,簡直不能生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示例②: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小結:閱讀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對古人的道德品質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這是我們學習古人作品的境界。

  2、閱讀材料《教室銘》,思考問題。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陋室,唯吾閑情。小說傳得快,漫畫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尋思看電影。可以睡大覺,作鼾聲。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籃球場,好似游戲場。心里云:“混張文憑。”

  思考: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來說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呢?

陋室銘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4、認識作者所表達的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重點

  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惟吾德馨( ) 談笑有鴻儒( ) 無案牘之勞形(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談笑有鴻儒( ) 往來無白丁( )

  可以調素琴( ) 閱金經( )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情境導入

  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盡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簡介作者,教師適當補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 以多種方式熟讀課文。 1、 齊讀 2、 聽錄音范讀 3、 引導斷句 4、 請同學讀

  5、 再齊讀 6、 跟讀錄音

  (2)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誰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

  2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銘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4銘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呢?

  5.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領略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后,請同學們思考,作者為什么會有如此情懷?這種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今有什么意義呢?

  三 小結

  四 鞏固練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無絲竹之亂耳(絲竹: )

  ⑸無案牘之勞形(勞: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屬于駢句的一項是( )

  A、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B、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課文的前兩句有什么作用?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中提及兩個歷史人物,一是三國著名政治家蜀國的 ,一是西漢時的文學家 。

  6、文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題:

  ⑴表現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 。

  ⑵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譯句:

  ⑴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⑵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表現出對仙人生活的羨慕和追求。

  B、表達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C、表現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賢自比的態度。

  5、開頭二十四字,實寫的是 ,虛寫的是 。虛寫是為了引出實寫中的 二字點題,這里寫山寫水,是為了與 進行類比,寫仙寫龍,是為了與 進行類比,以表現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說法有誤的項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類比,“山”和“水”其實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靜的氣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虛寫,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D、⑧句以古廬、亭作類比說明陋室不陋,也表達了作者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意思。

陋室銘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掌握相關的文言字詞,朗讀、翻譯并背誦課文,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感知文章內容,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疏通文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層含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1、誦讀、品味優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熟悉生字詞。

  教學方法:誦讀法,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1分鐘

  1、學生在悠揚古雅的古箏音樂中觀看修復后的安徽和州劉禹錫故居--陋室的照片。

  2、老師激情導語:

  同學們,這座破舊簡陋的房子,雖然沒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沒有金碧輝煌的陳設,更沒有珠光寶氣的點綴,但是它卻成就了唐代詩人和哲學家劉禹錫的千古名篇《陋室銘》,正如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所說:“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須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懷。出示課題。

  二、作者介紹及寫作背景1分鐘

  1、作者劉禹錫是何許人也,下面請看介紹:(讓一名學生朗讀)

  2、老師補充:當時他被貶到和州做刺史時,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里的三間的屋子。可是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之內讓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讓他住進了一所非常簡陋的小房子。他在憤激之中,一氣呵成,寫成了《陋室銘》,并請有名的書法家柳公權刻寫在碑上,豎在門外,以明心志。

  三、解題1分鐘

  陋室,意為簡陋的房子。

  “銘”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教師補充:我們常說的“座右銘”是指寫在座位上的一兩句話或格言,用以自我鞭策或勉勵。

  四、展示學習目標1分鐘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文。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的含義,能夠疏通文意。

  3、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五、朗讀并感知9分鐘

  1、學生自讀課文:熟悉生字讀音,揣摩停頓、語速、語調,感知文章內容。

  2、檢查學生掌握生字情況。:下列生字怎么讀?

  德馨(xin)苔痕(tái)鴻儒(rú)案牘(dú)調素琴(tiáo)

  3、讓一名學生試讀全文,師生評價優劣(評價停頓、語速、語調、感情處理是否得當)。

  4、聽名家朗讀課文,師生欣賞評價。這篇銘文不僅押韻而且運用了許多對偶句,請找出韻腳和對偶句。

  5、學生同桌結合練習朗讀,把握好停頓、語速和語調。

  6、再讓一名學生朗讀,師生評價、指導。

  7、全班齊讀。(師:這篇銘文,由于多數句子押韻,讀來瑯瑯上口,現在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帶著感情再讀一遍,好嗎?)

  六、理解字詞、疏通文意7分鐘

  1、學生先自個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文意,把重點字詞和不理解的詞句做上不同的標記。然后同桌再討論交流疑難詞句,仍不能解決的,請做上符號等一會兒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老師巡視指導,解疑)3分

  2、讓學生把小組內沒有理解的字詞句提出來全班共同解決。1分鐘

  3、通過練習,檢查學生理解程度。(讓學生不看書回答)

  惟吾德馨:惟,只;馨,散布得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鴻儒:博學的人

  白丁沒什么學問的人

  絲竹: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泛指樂器發出的聲音。

  案牘:官府的公文

  4、由一名學生口頭翻譯全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在于深,有龍(居住)就靈異了。這(雖然)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因為我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的痕跡蔓延到臺階上,現出碧綠,芳草的顏色映入簾內,顯得青蔥。(在這里)談笑的有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無知的庸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鼓,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楊子云的草亭。(正如)孔子所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這里)有什么簡陋的呢?

  七、整體感知2分鐘

  1、全文共寫了幾層意思?

  2、文中那一句點明了文章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深入理解、品味賞析10分鐘

  (一)學習第一層(1—3句):用山水做比,引出陋室,點明主旨。

  1、朗讀

  2、思考: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無關,為什么要寫這些?

  開頭用比喻起興,引出陋室,以虛襯實,進行類比。

  補充:“陋室”好比“山、水”,“德馨”之人猶如“仙、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說明房屋雖然簡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覺其“陋”,“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一語統領全篇。

  3、指導背誦

  (二)學習第二層(4—7句):寫景敘事

  1、齊讀第二層。

  2、思考:作者是從那幾個方面寫陋室的?作者的語言樸素而清新、精美而含蓄,請你任意選出一兩句朗讀并賞析。賞析時可以分析那個字詞用的好,好在那里,也可以分析句子的修辭及作用。

  居室環境(景)、交往人物(人)、日常生活(事),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

  3、指導背誦

  (三)學習第三層(8、9句):

  1、朗讀

  2、思考:作者為什么提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師:諸葛、子云分別指誰,他們是怎樣的人?作者在本文提到他們有何用意?

  作者運用類比,把自己的陋室與古代賢人的茅廬和玄亭做類比,意在以古代圣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言外之意是:希望自己像他們一樣,因為高雅脫俗而獲得別人的尊敬與景仰。

  3、文章結尾為什么引用孔子的話?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以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進一步說明陋室不“陋”,突出了主題,與前文“斯是陋室”遙相呼應,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以問句作結,警策有力,引人深思。

  4、托物言志:作者借助對陋室的描寫,含蓄的表達了自己感情、抱負和志趣,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5、指導背誦

  九、小結1分鐘

  2、(4—7句)寫景敘事,描寫陋室。

  3、(8、9句)古賢自比,表明心志。

  本文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篇銘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膾炙人口,久為傳誦。下面我們就來一個背誦比賽,看誰背得最快。

  十、背誦比賽3分鐘

  討論:你是如何看待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

  十一、反饋檢測3分鐘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2、把下列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文。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3、名句運用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寫出“陋室”環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熱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5)文章的點睛之筆是:。

  十二、作業

  1、試著寫一兩個對偶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關于學習、處世、立身的。)

  2、日記:讀《陋室銘》有感

  汪屯中學王保紅

  教學反思: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為流傳,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我在進行本課教學時,利用課件展示了教學的主要環節和用以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練習和簡明參考答案,這樣不僅能給學生直觀形象的印象,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激發學生創造能力。我在導入新課時配上了悠揚古雅的古箏音樂,在最后的集體背誦環節,也配上了與課文情調相宜的音樂。不僅營造了古雅的課堂氣氛,也大大增加了課堂效果。

陋室銘教案 篇10

  【教材簡解】

  《陋室銘》是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幾篇文章分別表現了人物不同的優秀品質與風范。《陋室銘》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陋室進行描繪,極力表現“陋室不陋”,從而表達了作者高潔的品性及安貧樂道的情懷。對于文言文的教學,我們通常側重于文言字詞、翻譯句子等知識的教授,如何將品德的教育較好地融入這篇文言文的教學中,這是我們這篇教案所要解決的問題。

  【目標預設】

  1、朗讀課文,了解“銘”文的特點,感受其押韻美。

  2、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發揮想象,體會“陋室不陋”。

  3、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體會作者高潔曠達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貧樂道的情懷。

  【重難點】

  1、反復朗讀,體會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設計理念】

  人一生之中不免會遭受各種不順與挫折,語文的學習,不應該僅是知識的學習,我們應該從語文課上學到生活的態度,學到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了這個想法,教學安排上就著重讓學生多讀,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本文的音韻美,感受作者的樂觀與曠達,感受作者高潔的品性與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初讀陋室,感音美

  1、導入

  我們曾經學過劉禹錫的《秋詞》,知道了他對秋天的獨特感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陋室銘》,看看他對居室又有怎樣的認識?(教師板書課題作者,學生齊讀課題作者)

  2、了解“銘”

  (課件展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齊讀)

  3、感音美

  請同學們速讀這篇文章,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韻的?所押的韻是什么?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 青ing,丁ing,琴in, 經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韻

  朗讀指導:對于韻腳,我們朗讀時應該讀得響亮些,讀得稍微長點,使韻腳能有別于一般的字詞。

  要想把這篇文章讀得更有韻味,更美,我們還得了解這篇文章的節奏。下面老師來朗讀一遍,請同學們注意字音及節奏,在書上做好標注。看看你們劃分的對嗎?請按照這個節奏,我們男生女生分別來讀一遍,看哪隊讀得好。

  二、再讀陋室,解“德馨”

  作者寫的陋室,是他被貶和州做刺史時居住的狹窄簡陋的屋子,但他絲毫沒有感受到房子的簡陋。文章的哪句話體現了這個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請結合注釋說說它的意思。這句話的關鍵詞是德馨。對于關鍵詞,我們朗讀的時候會重讀,以示強調。請你為大家朗讀下這句。文中是如何體現屋子主人德馨的?請畫出相關語句。

  展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體現了主人德馨,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來回答。

  預設: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這句話的意思是苔痕長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了青色。我仿佛看到作者在綠色鋪就的地毯上漫步。

  這里有兩個表示顏色的詞分別是綠、青,走在綠色的天地中,你有怎樣的感覺?環境優美啊,秀麗啊,在這樣美的環境中,人們往往拋卻一切,沉浸在這美景之中,內心也變得寧靜。這句該怎么讀?一生試讀這種喜愛之情。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陋室與作者說笑的都是博學多才的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強調:鴻儒與白丁兩個詞語的意思。

  我仿佛看到作者正與博學多才的朋友暢談大笑,好不愉快!這里作者寫自己交往的朋友都是博學多才的,還有誰博學多才?作者自己。

  那么這句應該怎么讀,你試試。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在陋室里可以撫琴調弦,閱讀佛經。

  我仿佛看到作者在陋室里愉快得撫琴調弦,翻閱佛經,沉醉其中,不知還漏出會心的笑容。

  這里作者彈的是一種沒有加裝飾的琴,住在一間簡陋的屋子里,可見他生活條件如何?——不富裕,很清貧,很貧窮。但他是否因此悲傷呢?“談笑有鴻儒”, 作者依舊談笑風生,與朋友說樂。除此,他還閱讀佛經,可以看出他的高雅及悠閑。

  這句又該怎么讀,你試試。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世俗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

  我仿佛看到作者,如居仙境一般,沒有世俗紛擾,沒有名利羈絆。

  擾亂作者的是世俗的音樂,什么樣的音樂我們稱之為俗樂呢?(趣味不高的,令人討厭的,俗的)作者向往的是雅的東西,高尚的,不粗俗的。使作者形體勞累的是官府的公文,代表著權利與名利,作者不喜歡這些東西,可見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懷。

  愉悅開心之情來讀。

  我們連起來,將體現屋子不陋,主人德高的語句齊讀一下,感受作者那種愉悅淡然自適的心情。

  (學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想象中感受作者的德馨,并對學生朗讀進行適時指導,引導學生讀出作者雖居陋室,但內心依然淡然自得的情懷來。)

  三、插讀背景,陋室陋

  (展示背景)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以后,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省和州當通判。按照當時地方官府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三廈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力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方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劉禹錫覺得這縣官欺人太甚,憤然寫下了《陋室銘》,并請人書碑勒(lè)石,立于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四、 三讀陋室,悟其道

  房子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居住在這樣狹窄簡陋的屋子里,作者竟不以為陋。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怎樣的品德?(二三學生交流)

  我們來回憶上學期學過的《論語十二章》里孔子贊美顏回的句子。

  (展示)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粗飯,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簡陋的小房子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孔安國稱這種品德為:安于貧樂于道。作者居陋室,不以為陋,這是安貧。能夠保持高雅情操,堅守自己,這是樂道。

  文中作者還寫到誰具有這種情懷?——諸葛亮、揚雄,讀出相關語句。

  誰能說說諸葛亮和楊雄,結合注釋

  諸葛亮,蜀國丞相,政治家,文學家,我們學過他的《誡子書》。

  楊雄,西漢哲學家、文學家。

  兩人都是有才華有抱負的人。我們看看他們曾經的住房。

  我們來了解廬和亭(PPT展示)都是比較簡陋的。但是他們卻能甘于淡泊,堅守自己的志趣。

  作者寫他們實際上是為了寫誰?——寫自己,自己也像他們一樣具有高雅的志趣與偉大的抱負。這是一種類比的手法。

  文中還有沒有使用類比這種手法的?借他物來寫自己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把自己有品德比作山中有神仙,水中有蛟龍,突出自己的不俗,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

  如神仙一般,似蛟龍一樣,居住在陋室中,陋室就變得不陋啦?孔子怎么說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

  (課件展示)《論語﹒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再次論證“陋室”因“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達到“不陋”的完美境界,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及安貧樂道的情懷。

  作者這里省略了“君子居之”。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期盼之情,我也會成為像孔子那樣的君子,不跟你和州知縣這種小人為伍。

  五、總結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作者淡泊名利和安貧樂道的情懷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具體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叫做托物言志。那么這篇文章中所托的“物”和所言的“志”分別是什么?

  明確:物:陋室(對陋室的環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進行描寫)

  志:高潔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繪,極力寫出了陋室不陋的特點,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和高潔的品質及安貧樂道的情懷。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在寫作時可以通過對物的描繪,來表達心志和情懷。

  六、品讀陋室,學淡泊

  我們再來以舒緩的語調,以閑適的心情,體會作者淡泊的心境與安貧樂道的情懷。

【陋室銘教案范文匯總10篇】相關文章: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