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柳宗元廉潔自持忠信是仗歷史故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柳宗元廉潔自持忠信是仗歷史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曾任柳州刺史,今天的柳州人民還稱他為“老市長”。柳州有一著名風景區大龍潭,其中有一深潭名“雷潭”(雷塘)。潭約一畝見方,三面峭壁環抱,清泉淙淙,冬暖夏涼。此乃柳宗元當年禱雨處,筑有“禱雨亭”,亭內立石碑一方,刻有《雷塘禱雨文》。因為公務的關系,我對柳宗元所作的《雷塘禱雨文》格外鐘情,每每讀來,總讓我感受良多,回味無窮。尤其是“廉潔自持,忠信是仗”八個字,穿越了千年的時光,依舊擲地有聲。
據記載,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后遇到大旱。按照當地的習俗,他率眾前往雷塘舉行祭神求雨活動并作此祭文。祭文分為兩段。第一段點明主題,說明為什么要到雷塘祈雨。其中一句這樣寫道:“神惟智知,我以誠往;欽茲有靈,爰以廟饗;茍失其應,人將安仰?”意思是說,神靈以大智通曉事理人情,我以虔誠的心意前往拜望。人們欽佩神靈能夠感應,才會修建廟宇來侍奉神。可是如果連神都失掉了靈驗,百姓還有什么仰仗?柳宗元愛民而敬天,以其仁愛之心為民求雨,每當讀到這幾句時,我總會被“老市長”的誠意所感動,神靈有知安能不為所動?祭文第二段是以地方長官的身份向上蒼作出承諾。柳宗元以其人格向上天起誓:“廉潔自持,忠信是仗,茍有獲戾,神其可罔!”即,我以廉潔來要求自己,以忠信來為人處世。如果我柳宗元有什么罪孽和過錯,神可以降罪于我!這誓言充分展現了一位古代官員謙恭為民、恪守廉潔的精神境界。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年僅47歲的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因為一心為民、兩袖清風,柳宗元家中沒有積蓄,家人無力治喪,靈柩被停放在他生前喜愛的羅池的西北側。到了第二年,由老鄉裴行立和好友劉禹錫等幫忙籌措了喪葬費用,才將柳宗元的靈柩運回老家山西下葬。“老市長”切實踐行了自己對上蒼許下的諾言。
柳宗元的廉潔自持、為民務實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留下了千古的好名聲。他死后三年,柳州人為其立祠紀念,與他相關的柳侯祠、柳侯衣冠墓、柑香亭、羅池等一大批古跡和文物也都被后人呵護至今,成為柳州的歷史文化象征。
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四年,重修文廟,傳播儒學,教化民眾,改革弊政,解放奴婢,種柑植柳,開荒挖井,發展生產,他的“民本”思想對后世官員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柳宗元看來,官吏自當為民服務,“為民之役”。這一為官理念在封建社會無疑是相當超前的。對于官員來說,最能體現其價值的就是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樂業,這正是柳宗元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是清官是壞官,民心是秤;為正氣為邪氣,自己為砣。作為領導干部,想事情、做決策,都應該自覺把人民群眾擺在首位。只有把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如果黨員干部不是圍著百姓轉、為著百姓想,而是處處為個人打算,事事為滿足一己私利,這樣的干部肯定會出問題。心不正則行不正,心不清則手不清,這樣的教訓難道還少嗎?
以身作則、廉潔自律,是我們黨對廣大黨員干部的一貫要求,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基礎。清正廉潔,對黨員干部而言不僅是人格要求,更是一種政治責任。我們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歷史時期和建設和諧社會的嶄新階段,面對市場經濟這把“雙刃劍”,黨員干部更要自覺地把廉潔自律作為一種人生追求、一種精神境界、一種行為習慣和一種實踐能力,敢于響亮地喊出“向我看齊,對我監督”。如果領導干部都能“廉潔自持”,百姓有心安能不為所動?
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祖籍河東郡(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芮城一帶)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于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東郡(河東柳氏與河東薛氏、河東裴氏并稱“河東三著姓”),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為宰相,曾祖父柳從裕、祖父柳察躬都做過縣令)。其父柳鎮曾任侍御史等職。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屬范陽盧氏,祖上世代為官。柳宗元只有兩個妹妹。
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長安。四歲時,母親盧氏和他住在京西莊園里,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因此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蕩有所見聞和感受。
公元785年,柳鎮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隨父親宦游,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他參與社交,結友納朋,并受到人們的重視。不久,他回到了長安。父親柳鎮長期任職于府、縣,對現實社會情況有所了解,并養成了積極用世的態度和剛直不阿的品德。能詩善文的父親和信佛的母親為他后來“統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
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親柳鎮去世,柳宗元在家守喪。
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
798年,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并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為藍田尉。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游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文學作品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為六類。
(一)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二)寓言:繼承并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三)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夸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四)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于被貶后,以永州之作更勝。(典范之作為《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他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五)詩詞騷賦:獨具特色(代表作《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臺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后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于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于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漁翁》《溪居》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事跡見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思想理論
哲學思想
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在這些論著中,柳宗元的哲學論著中,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他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柳宗元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系,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
柳宗元所寫的一些關于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柳宗元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他的言論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
佛學思想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為幼時的盲目、為政時期的附會時尚和貶官后的自覺三個階段。他在長安應舉和為政時期,曾與文暢等出入官場文壇的僧侶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名家人與和尚支道林、釋道安、慧遠、慧休的關系,并極力稱贊那些與自己同時代人的那種“服勤圣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柳宗元認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恥制于世者,則思入焉。”這正是他改革失敗后被貶永州的真實心理狀態。于是,“自肆于山水間”,更有意識地從自然山水中尋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結。
柳宗元絕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是積極執著的。他雖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還是儒家的。他一生有兩項重大活動:一是參與永貞革新,一是領導古文運動。這二者都與他復興儒學、佐世致用的思想有關。他既身體力行了“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的政治理想,又明確提出“文者以明道”“輔時及物”的主張和以儒家經典為“取道之源”的原則。
盡管柳宗元自稱“自幼好佛”,天臺宗也把他列為重巽的俗家弟子。但他卻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博采眾家,蘇軾贊許他“儒釋兼通、道學純備。”他對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領會佛教義理,以圖“統合儒釋”,把佛教思想納入儒家思想體系。
【柳宗元廉潔自持忠信是仗歷史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名人柳宗元的故事10-27
柳宗元的故事03-27
柳宗元的故事09-13
柳宗元的故事(熱門)05-24
柳宗元的小故事10-03
關于柳宗元的故事09-09
柳宗元的名人故事10-18
柳宗元的小故事12-14
柳宗元的故事典故06-12
妙擬華章-柳宗元的故事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