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柳宗元《袁家渴記》原文及譯文
《袁家渴記》文章寫景中夾以抒情,情景交融,曲折地表現了作者對貶謫永州、待罪南荒的欲言又止、欲罷無能的凄苦的心境和對無限廣闊、無限自由的美好環境的追求,下面小編帶來的柳宗元《袁家渴記》原文及譯文。
《袁家渴記》原文: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鉆鉧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巖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為“渴”。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而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樟柚,草則蘭芷。又有奇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飃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袁家渴記》譯文:
從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遠,山水風景較好的有五處,風景最好的是鈷鉧潭;從溪口向西,走陸路,風景較好的有八、九處,風景最好的是西山;從朝陽巖向東南,走水路到蕪江,風景較好的有三處,風景最好的是袁家渴;他們都是永州美麗奇異的地方。
楚、越兩地之間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讀“褐”音)?实纳嫌闻c南館的高山會合,下游與“百家瀨”匯合。其中島嶼(江河里邊的島嶼)、小溪、清潭、小洲,交錯夾雜,蜿蜒曲折。水流平靜的地方深黑色,急流的地方像沸騰一樣冒著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盡頭,忽然河水又看不到盡頭了。有座小山從水中露出來。山上都是好看的石頭,上面生長綠色的草叢,冬夏都濃密茂盛。山旁有許多巖洞。山下有許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樹木多是楓樹、柟樹、石楠、楩樹、櫧樹、樟樹、柚樹;小草則多是蘭草、芷草,又有許多奇異的花卉,類似合歡但是長出許多莖蔓,纏繞著水中石頭。
每當有風從四周山上吹下,吹動大樹,輕搖小草,紅綠繽紛,香氣濃郁;沖起波濤旋著水渦,從溪谷流進流出,蕭條茂盛,根據時間變換。風景大都是這樣的。我沒辦法都描述出來。
永州沒有過來游玩,我來到了這里,不敢獨自享受;貋韺懗鑫恼赂嬖V世人。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賞析
文章的重點是對袁家渴風景的描繪。先對“渴”字的方言含義略作解釋并簡介袁家渴的地理形勢,使讀者對袁家渴的概貌有了一個完整的印象。接著寫袁家渴的水上風光:有重洲、淺渚、溪潭,平靜的水面呈深黑色,湍急的水流掀起白色浪花。并以“舟行若窮,忽又無際”一句形容山重水復,忽掩忽開,和小舟在蜿蜒曲折的溪流中行駛的情景。再接著對水中的一座小山作了細致的描繪,從山上、山旁直寫到山下。對山旁巖洞和山下許多白色小石礫只是一筆帶過,而對山上的“青叢”作了——記述,樹多楓、柟、石楠、楩、櫧、樟、柚,草則是蘭、芷,還有類似合歡的奇花異卉。對袁家渴風光的描繪可謂從面到點,有全貌遠景的大筆勾勒,有近景的細筆點染。最后,作者采用他通常所喜歡的從動態方面寫景的手法,寫大風中袁家渴的景色:每當風起,自四山而下,搖撼著山上大樹,百草偃伏,紅花紛落,綠葉象受驚似地翻舞,滿山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山下浪濤涌起,回旋激蕩,流入山谷中去。風聲水聲齊作,草木千姿百態,令人目奪神怡。又是一幅風中山色圖,充滿著大自然的活力,生氣昂然。
在文章結尾處,對袁家渴未曾受到永州人游賞發出感嘆,其中充滿著感情色彩,有自嘆自憐的意味,但不像《小石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中的凄冷,也沒有《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城山記》中的被棄的哀愁,而是洋溢著憤激高昂的情調。
本文在用語方面深受前人贊許。蘇軾在《書子厚夢得造語》中說:“子厚記云:‘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雍裆圃煺Z,若此句殆入妙矣。”蘇軾說的善于造語,就是指用詞精當。尤其是“駭綠”二字,用擬人手法,活現出綠葉受風而驚的情態。同時,柳文語言整散結合,錯落有致的特點,在本文中表現得也很突出。對袁家渴全貌的描寫,對大風中山景的描寫,以四言排句為主,繪聲繪色,寫得很有生氣。對水中小山的描寫,則是采用雜言,句式參差,便于敘述,活潑流暢。
【柳宗元《袁家渴記》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袁家渴記》課文翻譯03-14
柳宗元《小石潭記》原文及譯文03-10
柳宗元《石澗記》原文和譯文09-16
柳宗元《小石潭記》的原文及譯文賞析03-28
柳宗元石渠記譯文03-14
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及譯文10-28
柳宗元《黔之驢》原文及譯文08-03
柳宗元小石潭記譯文及解析09-22
柳宗元駁《復仇議》原文及譯文賞析練習題02-28